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茅盾散文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憶冼星海茅盾那一次我所聽到的《黃河大合唱》,據說還是小規模的,然而參加合唱的人數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訴我,曾經有過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揮是一位青年音樂家,是星海先生擔任魯藝音樂系的短短時期內訓練出來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訴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揮,這次的演奏當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實說,盡管“這是小規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揮,可是那一次的演奏還是十分美滿。我應當承認,這開了我的眼界,這使我感動,老覺得有什么東西在心里抓,癢癢的,又舒服又難受,叫你聽過一次就像靈魂洗過澡似的。從那時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呢 我曾經想象他該是一位魁梧奇偉、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們又告訴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歡說笑,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的。大約三個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來訪我。那時我正在候車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幾個月,即將經過新疆而赴蘇聯。當他走進我的房間,自己通了姓名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呀,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這樣說,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和友人初次見面,我總是拙于言詞,不知道說些什么好,而在那時,我差不多連應有的寒暄也忘記了。然而星海卻滔滔不絕說起來了。他說他剛出來,就知道我進去了,而在我還沒到西安的時候就知道我要來了;他說起了他到蘇聯去的計劃,問起了新疆的情形,接著就講他的《民族交響樂》的創作。我對于音樂的常識太差,靜聆他的議論,實在不能贊一詞。豈但不能贊一詞而已,他的話我記也記不全呢??墒?他那種氣魄,卻又一次使我興奮鼓舞,和上回聽到《黃河大合唱》一樣。拿破侖說他的字典上沒有“難”這一字,我以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沒有這一個字。他說,他以后的十年中將以全力完成他這創作計劃。我深信他一定能達到。那天我們的長談,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誰又料得到這就是最后一次呵!“要寫,還得回中國來!”這句話,今天還在我耳邊回響,誰又料得到他不能回來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在寫這小文的時候還覺得我是在做噩夢。我看到報上的消息時,我半晌說不出話。這樣一個人,怎么就死了!昨晚我忽然這樣想:當在國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萬里,且經受了生活的極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時候,他大概還覺得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經驗又將使他的創作增加了綺麗的色彩和聲調;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會津津樂道這一番的遭遇,覺得何幸而有此罷 現在我還是這樣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開頭他就會講述這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要說,“我經過中亞細亞,步行過萬里,我看見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許多題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時間永遠不能磨滅我們在西安的一席長談給我的印象。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遠坐在我對面,直到我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他永遠活著。(節選自《茅盾散文集》)1.作者在寫與冼星海見面之前,先寫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見到冼星海后,為什么“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 3.作者在倒數第三段寫:“昨晚我忽然這樣想……”倒數第二段又說:“現在我還是這樣想……”這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作者在結尾處說:“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他永遠活著?!蹦阏J為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 5.對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現出了無限的傷悲之痛,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表達方式表現這種情感的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談月亮茅盾①曾經有過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這月亮,那時我不過六七歲,那時我對于月亮無愛亦無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鄰舍的老頭子在街上玩。先是我們走,看月亮也跟著走;隨后我們就各人說出他所見的月亮有多么大?!跋耧埻肟凇保俏艺f的。然而鄰家老頭子卻說“不對”,他看來是有洗臉盆那樣子。②“不會差得么多的!”我不相信,定住了眼睛看,愈看愈覺得至多不過是“飯碗口”。③“你比我矮。自然看去小了呢。”老頭子笑嘻嘻說。④于是我立刻去搬一個凳子來,站上去,一比,跟老頭子差不多高了,然而我頭頂的月亮還是只有“飯碗口”的大小。我要求老頭子抱我起來,我騎在他的肩頭,我比他高了,再看看月亮,還是原來那樣的“飯碗口”。⑤“你騙人哪!”⑥“你爬高了不中用的。年紀大一歲,月亮也大一些,你活到我的年紀,包你看去有洗臉盆那樣大?!崩项^子還是笑嘻嘻。⑦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敗了。月亮在那時就跟我有了仇。⑧曾經看見過這么一件事,那時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從“狹的籠”里逃出來的一對兒,到了我的寓處。大家都是卯角之交,我得盡東道之誼。而且我還得居間辦理“善后”。我依著他們倆鐵硬的口氣,用我自己出名,寫了信給雙方的父母——我的世交前輩,表示了這件事恐怕已經不能夠照“老輩”的意思挽回。信發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謂“中秋”,早起還落雨,偏偏晚上是好月亮,一片云也沒有。我們正談著“善后”的事情,忽然發現女的坐在窗前,仰起了臉,一邊望著天空,一邊抹眼淚。⑨“我想——昨天那封信太激烈了一點?!迸拈_口了,依舊望著那冷清清的月亮,眼角還噙著淚珠?!斑€是,我想,還是我回家去當面跟爸爸媽媽辦交涉,——慢慢兒解決,將來他跟我爸爸媽媽也有見面之余地?!蔽叶淅镛Z的響了一聲。我不知道什么東西使得這個昨天還是嘴巴鐵硬的女人現在忽又變計。⑩月亮光照在她臉上,忽然她低了頭,手捂住了臉,就像悶在甕里似的聲音說:“我撇不下媽媽。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媽給我……”我不愿意再聽下去。我全都明白了,是這月亮,水樣的貓一樣的月光勾起了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變得脆弱些。 從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點關于月亮的“哲理”。我覺得我們向來有的一些關于月亮的文學好像幾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隱逸的,或者縹緲游仙的。跟月亮特別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隱士,深閨里的怨婦,求仙的道士。他們借月亮發了牢騷,又從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從月亮想象出“廣寒宮”的縹緲神秘。讀幾句書的人,平時不知不覺間熏染了這種月亮的“教育”,臨到緊要關頭,就會發生影響。 把月亮的“哲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也許只有我們中國吧?不但騷人雅士美女見了月亮,便會感發出許多的幽思離愁,扭捏纏綿到不成話;便是喑嗚叱咤的馬上英雄也被寫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涼,只有感傷。這一種“完備”的月亮“教育”會使“狹的籠”里逃出來的人也觸景生情地想到再回去,并且我很懷疑那個鄰舍老頭子所謂“年紀大一歲,月亮也大一些”的說頭未必竟是他的信口開河,而也許有什么深厚的月亮的“哲理”根據吧! 從那一次以后,我漸漸覺得月亮可怕。 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發了你的勇氣。只有月夜,說是沒有光明嗎?明明有的。然而這冷凄凄的光既不能使五谷生長,甚至不能曬干衣裳;然而這光夠使你看見五個指頭卻不夠辨別稍遠一點的地面的坎坷。你變作“短視”了。你的心上會遮起了一層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茍安的霧。 人在暴風雨中也許要戰栗,但人的精神,不會松懈;人撐著破傘,或者破傘也沒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緊了牙關,沖那風雨的陣,人在這里,磨煉他的奮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藥,你在她的魔術下,腳步會自然而然放松了,你說不定會向青草地下一躺,瞇著眼睛望天空,亂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 自然界現象對于人的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我以為月亮引起的感應多半是消極。而把這一點畸形發揮得“透徹”的,恐怕就是我們中國的月亮文學。當然也有并不借月亮發牢騷,并不從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從月亮想象出神秘縹緲的仙境,但這只限于未嘗受過我們的月亮文學影響的“粗人”罷! 我們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這么想。【注】“狹的籠”: 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籠。6.本文圍繞“月亮”敘事、抒情,請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事件 “我”的感悟第一件事 (1) (2)第二件事 (3) 仿佛懂得一點關于月亮的“哲理”,漸漸覺得月亮可怕7.本文語言含有深意,聯系全文和最后一段“我們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說說我們需要的“月亮”是什么樣的。8.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融入了大段的議論,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9.本文與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白楊禮贊》都運用了聯想的表現手法,請結合文意,分別說說作者是如何聯想的。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風景談①茅盾①前夜看了《塞上風云》②的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那還不能被稱為“戈壁”,那在普通地困上,還不過是無名的小點,但是人類的肉眼已經不能望到它的邊際,如果在中午陽光正射的時候,那單純而強烈的返光會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沒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見有半間泥房,四顧只是茫茫一起,那樣的平坦,連一個“坎兒井”也找不到;那樣的純然一色,即使偶爾有些駝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圍的蒼茫;又是那樣的寂靜,似乎只有熱空氣在作哄哄的火響。然而,你不能說,這里就沒有“風景”。②當地平線上出現了第一個黑點,當更多的黑點成為線,成為隊,當微風把鈴鐺的柔聲,丁當,丁當,送到你的耳鼓,當那些昂然高步的駱駝,排成整齊的方陣,安詳然而堅定地愈行愈近,當駱駝隊中領隊駝所掌的那一桿長方形猩紅大旗耀入你眼簾—這時間,也許你不出聲,但是你的心里會涌上了這樣的感想的:多么莊嚴,多么嫵媚呀!這里是大自然的最單調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動,就完全改觀,難道這不是“風景”嗎?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③于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這就在所謂“黃土高原”!那邊的山多數是禿頂的,然而層層的梯田,將禿頂裝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黃毛的癩頭,那些高稈植物頎長而整齊,在晚風中搖曳。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樣的藍,月亮離山頂,似乎不過幾尺,遠看山頂的谷子叢密挺立,這時候忽然從山脊上長出兩支牛角來,隨即牛的全身也出現。掮著犁的人形也出現,并不多,只有三兩個,也許還跟著個小孩,他們姍姍而下,在藍的天,黑的山,銀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給田園詩人見了,必將嘆為絕妙的題材??墒菦]有完。這幾位晚歸的種地人,還把他們粗樸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從山頂上飄下來直到他們沒入了山坳,依田只有藍天明月黑的山,歌聲可是繚繞不散。④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場面。夕陽在山,干坼的黃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內所吸收的熱,河水湯湯急流,似乎能把淺淺河床中的鵝卵石都沖走了似的。這時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隊人,“生產”歸來,興奮的談話中,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方音。忽然間,他們又用同一的音調,唱起雄壯的歌曲來了,他們爽朗的笑聲,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他們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金黃的小米飯,翠綠的油菜,準備齊全。這時候,太陽將它的余暉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河水喧嘩得更響了,跌在石上的便噴出了雪白的泡沫,人們把沾著黃土的腳伸在水里,任它沖刷,或者掬起水來,洗一把驗。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著生命力的人,織成了美妙的圖畫。⑤在這里,藍天明月,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無可更換。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⑥我們都曾見過西裝革履燙發旗袍高跟鞋的一對兒,在公園的角落,悄悄兒說話,但是試想一想,如果在一個下雨天,你經過一邊是黃褐色的濁水,一邊是怪石峭壁的崖岸,四面是靜寂灰黃。沒有一般所謂的生動鮮艷,然而,你忽然抬頭看見高高的山壁上有幾個天然的石洞,一對人兒促膝而坐,他們被雨趕到了那里。攤開著一本札記簿,頭湊在一處,一同在看—這樣一個場面如果在公園時你一眼瞥見,首先第一會是“這里有一對戀人”,那么此時此際,倒是先感到那樣一個沉悶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安上這么兩個人是一個“奇跡”,使大自然頓時生色!你所見的,是兩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是兩個清楚明白生活意義的人,在任何情形之下,他們不倦怠,也不會百無聊賴,他們能夠在任何情況之下,拿出他們那一套來,怡然自得。⑦不過仍舊回到“風景”罷;如果不是內心生活極其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懷念。⑧再有一個例子:一個桃林,花時已過,現在綠葉滿株。半爿舊石磨,是最漂亮的圓桌面,幾尺斷碑,那又是難得的幾案。桃林前面,老百姓種的蕎麥正當開花,選望去就像一張粉紅色的地毯,太陽光從樹葉的空隙落下來,偶爾也聽得有草蟲在叫。“這就不壞!”你也許要這樣說。但如果把這些看成了此所謂風景區的主要條件,那或者是會貽笑大方的。中國之大,比這美得多的風景區,數也不完,這個值得什么?現在請你坐下,來一杯清茶,兩毛錢的棗子,也作一次桃園的茶客罷。看,那邊就有三四個,大概其中有一位剛接到家里寄給她的一點錢,今天來請請同伴。那邊又有幾位,也圍著一個石桌子,但只把隨身帶來的書籍代替了棗子和茶了。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爭論著一個哲學上的問題,時時嘩然大笑。總之,這里有特別的氛圍,但并不古怪。人們來這里,只為恢復工作后的疲勞。隨便喝點,要是袋里有錢;或不喝,隨便談談天。⑨因此,這里的“風景”也就值得留戀,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內容的。人創造了第二自然!⑩最后一段回憶是五月的北國。清晨,萬籟俱靜,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我忽然想起白天在一本貼照薄上的所見,銀白色的背景前一個淡黑的側影,一個號兵舉起喇叭在吹,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都表現在小號兵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我回味著,我從當前的喇叭聲中也聽出了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來,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諝夥浅G遒蓟\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見山峰上的小號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覺得他的額角異常發亮,然而,使我驚嘆叫出聲來的,是離他不遠有一位荷槍的戰士,面向著光的東方,嚴肅地站在那里,猶如雕像一般。晨風吹著喇叭的紅綢子,戰士槍尖的刺刀閃著寒光,在粉色的霞色中,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 如果你也當它是“風景”,那便是真的風景,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1940年12月,于棗子嵐埡(選自《現代散文鑒賞辭典》有刪減)【注】①1940年5月,茅盾赴延安參觀講學,同年年底,遵照指示到重慶從事國統區(國民黨統治的區域)文學運動,便把自己在延安的見同和感想告訴國統區讀者。②《塞上風云》:一部反映團結抗日的進步影片。10.本文作者融優美的自然風景與崇高的人類活動為一體,互相映襯,熱情謳歌主宰風景的人,請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地平線上,闊步前行的駱駝隊沿河西照,晚炊夜洗的生產隊北國清晨,吹號站崗的兩名戰士。11.細讀第①段,分析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2.文章的語言平實而又新奇,明快亦復遒勁,請從新奇、明快的角度舉例賞析。13.綜觀全文,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談談“人類是偉大的”表現在哪些方面?答案1.運用鋪墊手法,使讀者對冼星海有個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鮮明。 2.說熟識,是已從側面對冼星海有了較全面較深刻的了解;說生疏,是過去還從未跟冼星海見過面。 3.表達了作者極度的惋惜、哀痛和思念之情。 4.這是對“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钡母叨瓤隙?說明冼星海將永遠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樣也活在諸多讀者的心中。一個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將永垂不朽。 5.作者通過記敘、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現自己無限的傷悲之痛。作者以寫兩人的唯一一次見面,并聽到他的創作計劃,然而他卻不能回來了,來表現自己的傷悲。接著,作者又通過“我在寫這小文的時候還覺得我是在做噩夢”,“我看到報上的消息時,我半晌說不出話”,“這樣一個人,怎么就死了”這些帶有極強感彩的語句,抒發了對冼星海之死的悲傷。【解析】1.試題分析:本題也是在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內容的能力,以及對作品表現手法的分析。聯系下文分析,寫想象中的冼星海是對下文的鋪墊。2.試題分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這句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說清楚“覺得很熟識”的原因和“感到生疏”的原因。前者是說不了解他,而后者是說跟他沒見過面。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重要語句的理解。從語句分析,兩個“這樣想”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而反復的修辭手法是為了強調,要把所強調的情感答出來。點睛:這里是從修辭角度來對語言進行賞析,學生應了解常用修辭的特點及作用。如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排比: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對比:突出描寫對象的某種特點。反復: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鋸垼和怀鍪挛锾卣?,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對偶:語句整齊、意韻鏗鏘。反問:增強語氣,強烈抒情。學生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理解,以及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疾檎Z句的作用,還要考慮到語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義。語句正好是文章的結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點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現的文章中心答出來。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表達方式的把握,以及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通篇閱讀后,我們可以分析出文章主要運用的是記敘和抒情等表達方式。敘述的字里行間表達著自己無限的傷悲之痛。而直抒胸臆更有利于抒發強烈的情感。6.(1)與鄰舍老頭兒討論月亮大?。?)月亮在那時就跟“我”有了仇(3)一對朋友要逃出“狹的籠”,因為月亮、女人想家、想回家。 7.示例:我們需要積極的、催人奮進的月亮。 8.敘議結合,照應了本文的題目“談月亮”;從故事中得出作者的觀點,更能鮮明地表明作者的態度;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旨。(寫出兩點即可。) 9.本文由月亮聯想到月亮文化,從自然現象延伸到對社會文化的批判;《白楊禮贊》由白楊樹的質樸、嚴肅、堅強不屈聯想到北方農民,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聯想到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由白楊樹的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聯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解析】6.本題考查對事件的概括以及信息的篩選。閱讀文本,理清故事情節,根據題目要求篩選相關的詞句概括作答。第一件事在文章的第①到第⑦段,由第①段“隨后我們就各人說出他所見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飯碗口’,是我說的。然而鄰家老頭子卻說‘不對’,他看來是有洗臉盆那樣子”可概括出第一件事:與鄰居老頭子討論月亮大小。由第⑦段“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敗了。月亮在那時就跟我有了仇”可概括出“我”對月亮的感受:月亮在那時就跟“我”有了仇。第二件事主要在文章第⑧到 段,結合第⑧段“那時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從‘狹的籠’里逃出來的一對兒,到了我的寓處”和第⑩段“是這月亮,水樣的貓一樣的月光勾起了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變得脆弱些”可概括出第二件事:一對朋友要逃離樊籠,因為月亮,女人想家,想回家。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作答此題,要先理解文章中作者所描繪的“月亮”是什么樣的月亮,然后就可以理解我們所需要的“月亮”的樣子。從第 段“他們借月亮發了牢騷,又從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從月亮想象出‘廣寒宮’的縹緲神秘”可知,這里的月亮使人茍安于現狀;從第⑧段“曾經看見過這么一件事,使得我知道月亮雖則未必‘欺小’,卻很能使人變得脆弱了似的”和第 段“讀幾句書的人,平時不知不覺間熏染了這種月亮的‘教育’,臨到緊要關頭,就會發生影響”可知,這里的月亮使人喪失了斗爭的勇氣。從第 段“把月亮的‘哲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也許只有我們中國吧?不但騷人雅士美女見了月亮,便會感發出許多的幽思離愁,扭捏纏綿到不成話;便是喑嗚叱咤的馬上英雄也被寫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涼,只有感傷”可知,這里的月亮讓人幽怨纏綿,悲涼感傷。結合第 段“自然界現象對于人的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我以為月亮引起的感應多半是消極。而把這一點畸形發揮得‘透徹’的,恐怕就是我們中國的月亮文學。當然也有并不借月亮發牢騷,并不從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從月亮想象出神秘縹緲的仙境,但這只限于未嘗受過我們的月亮文學影響的‘粗人’罷!”可知,“粗人”眼中的月亮正好與文中的相反,據此分析概括即可。示例:我們需要積極的、鼓舞人進步的月亮。8.本題考查敘議結合的作用。在記敘文中,為了加強感染力,在敘事的同時,適當展開議論。有時是記敘一段事后,加一段議論;有時是一邊敘事,一邊議論。這種手法叫“敘議結合”。主要作用有:明晰文章的脈絡;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更真實;更能抒發作者強烈的情感;更能鮮明的闡明觀點,表明態度;明確、深化文章的主題。本文的標題是“談月亮”,“談”字表明作者要發表看法,所以文中的議論照應了本文的標題。作者圍繞“月亮”記敘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與鄰居老頭子討論月亮大??;第二件事寫了一對朋友要逃離樊籠,因為月亮,女人想家,想回家。每件事記敘完后從故事中得出作者的觀點,提出了自己對月亮的不同感悟,這樣更能鮮明地表明作者的態度。從 段往后,作者進行了大段的議論,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由“月亮”聯想到月亮文化,從自然現象延伸到社會文化的批判,呼吁人們需要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另一種月亮文化。這樣使抒情更強烈,更能體現文章的主旨。9.本題考查對聯想這一表現手法的理解。作答時要抓住題干“聯想”這一關鍵詞,結合兩篇文章的文意,回答它們是如何進行聯想的。本文從題目“談月亮”可知本文描述的對象是“月亮”,在通過記敘兩件事之后由第 段“自然界現象對于人的情緒有種種不同的感應,我以為月亮引起的感應多半是消極。而把這一點畸形發揮得‘透徹’的,恐怕就是我們中國的月亮文學”可知作者由“月亮”聯想到月亮文化,從自然現象延伸到社會文化。結合第 段“我們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這么想”可知,作者的態度是批判的。《白楊禮贊》描述的對象是白楊樹,作者由白楊樹的質樸聯想到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聯想到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聯想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作者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10.(1)月明之夜,山脊掮犁的夜歸人;(2)雨天石洞里,促膝讀書的一對戀人;(3)桃林石磨邊,憩息暢談的茶客。 11.第一段從抗日影片《塞外風云》寫起,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抗戰氛圍;接著勾勒渲染猩猩峽沙漠“蒼茫”“寂靜”“純然一色”的特點,為下文駱駝隊的出場蓄勢;末句照應文題“風景談”又引出下文“風景”。 12.示例:這幾位晚歸的種地人,還把他們那粗樸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從山頂上飄下來,直到他們沒入了山坳,依舊只有藍天明月黑的山,歌聲可是繚繞不散。賞析:句中“飄”用字極為新奇,生動傳神地寫了農人歌聲的粗樸動聽;此外,句中多用短句,節奏明快,充分體現了農人晚歸時心情的愉悅。 13.人類的生產勞動是偉大的,惜時讀書是偉大的,昂揚戰斗是偉大的,有高貴精神的生活是偉大的,生活中面對各種挫折災難能迎難而上的勇者也是偉大的。【解析】10.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②段寫地平線上,闊步前行的駱駝隊;③段“掮著犁的人形也出現……這幾位晚歸的種地人,還把他們粗樸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從山頂上飄下來直到他們沒入了山坳……”寫月明之夜,山脊掮犁的夜歸人;④段“夕陽在山……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隊人,‘生產’歸來,興奮的談話中,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方音……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金黃的小米飯,翠綠的油菜,準備齊全”寫沿河西照,晚炊夜洗的生產隊;⑥段“你忽然抬頭看見高高的山壁上有幾個天然的石洞,一對人兒促膝而坐,他們被雨趕到了那里。攤開著一本札記簿,頭湊在一處……怡然自得”,寫雨天石洞里,促膝讀書的一對戀人;⑧段“一個桃林,花時已過,現在綠葉滿株……那邊就有三四個,大概其中有一位剛接到家里寄給她的一點錢,今天來請請同伴。那邊又有幾位,也圍著一個石桌子……爭論著一個哲學上的問題……人們來這里,只為恢復工作后的疲勞。隨便喝點,要是袋里有錢;或不喝,隨便談談天”,寫桃林石磨邊,憩息暢談的茶客;⑩段“最后一段回憶是五月的北國。清晨,萬籟俱靜,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我看見山峰上的小號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覺得他的額角異常發亮,然而,使我驚嘆叫出聲來的,是離他不遠有一位荷槍的戰光,面向光著東方,嚴肅地站在那里,猶如雕像一般”寫北國清晨,吹號站崗的兩名戰士。11.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要考慮段落的特殊位置,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①段“前夜看了《塞上風云》的預告片,便又回憶起猩猩峽外的沙漠來了……那樣的純然一色,即使偶爾有些駝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圍的蒼茫;又是那樣的寂靜,似乎只有熱空氣在作哄哄的火響。然而,你不能說,這里就沒有‘風景’”。這第一段內容上,從抗日影片《塞外風云》寫起,把讀者帶入了抗戰氛圍,同時寫出了猩猩峽沙漠“蒼茫”“寂靜”“純然一色”的特點;結構上,為下文駱駝隊的出場蓄勢,點標題“風景談”,引出下文寫“風景”,又與末段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1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注意從新奇、明快的角度舉例賞析。示例:⑤段“在這里,藍天明月,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似乎都是最恰當不過的背景,無可更換”。賞析:句中“禿頂”用詞新奇,運用擬人修辭,簡潔生動傳神地寫了山的靜穆單調;同時,句中“藍天明月,禿頂的山,單調的黃土,淺瀨的水”多用短句,節奏明快,充分體現了自然的靜穆,與前文寫充滿著生命力的人一起恰到好處得織成了美妙和諧的圖畫。13.本題考查結合文章和自己生活談感悟。③段寫月明之夜,山脊掮犁的夜歸人感覺人類的生產勞動是偉大的;⑥段通過雨天石洞里,促膝讀書的一對戀人,感覺惜時讀書是偉大的;⑧段寫桃林石磨邊,憩息暢談的茶客,感覺有高貴的精神生活是偉大的;⑩段寫北國清晨,吹號站崗的兩名戰士,感覺有昂揚戰斗精神是偉大的;結合我們自己的生活感悟,雖然沒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竭盡全力地干好自己本職工作,是偉大的;能夠坦然面對各種挫折磨難,在困難面前知難而上,永不言棄,以達觀的態度執著前行的人,也是偉大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