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秋九年級語文入學考試測試卷
(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
一、積累運用(21分)
1. 默寫古詩文。(共10分。答對一句得 1分,滿分不超過 10分)
(1)選賢與能,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獨親其親,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2)床頭屋漏無干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夜沾濕何由徹!(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夜來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牛困人饑日已高,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賣炭翁》)
(4)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更著風和雨。(陸游《卜算子·詠梅》)
(6)離別是詩歌永恒的話題。我們吟誦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別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樂觀豪邁;也體悟過李白《送友人》中揮手作別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眷戀不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4題。(7分)
回顧八年級下冊的語文學習之旅,閱讀為我們打開一扇大門,吸引我們探尋________的世界。在黃土高原上,我們感受了一場不容束縛、不容jī bàn的讓人________的安塞腰鼓;在自然奧秘中,我們感受了花香鳥語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潺潺溪流讓人忘卻煩惱,草長鶯飛令人精神煥發的大自然景象; 在散文游記中,我們還欣賞了黃河壺口瀑布的一川大水,一路奔波與 chí chěng,形成一個個漩渦時的磅礴景象……閱讀這些經典文章,能讓我們________他們的人生智慧,受到美的熏陶。直到今天,經典詩文雖然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而且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2. 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3分)
(1)jī bàn ( ) (2)xīn kuàng shén yí( ) (3)chí chěng( )
3. 下列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 斑駁 目瞪口呆 體會 B. 斑斕 嘆為觀止 體悟
C. 斑駁 嘆為觀止 體會 D. 斑斕 目瞪口呆 體悟
4. 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 經典詩文雖然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但是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B. 經典詩文雖然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而且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
C. 經典詩文不僅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而且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D. 經典詩文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而且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財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6題。(4分)
材料一:籃球明星姚明說,小時候曾因撒謊被家人揍過,他對家風的最深體會是兩個字“誠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家風好代表這家人的人品好。我們家的家風最主要的就是重視學習、文化,與人為善。”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作風。
材料二:三國時期就有《家訓》,南北朝時期有《顏氏家訓》,清代有《曾國藩家書》,現代有《傅雷家書》,家風已成為中國家庭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5. 用一句話概括以上材料的內容。(不超過3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好家風如化雨春風,根據對聯常識和下聯,挑選合適的詞語組成上聯。(2分)
德勤孝義 喜居寶地 東海白鶴 金榜名 千秋壽 傳家寶
上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聯:和善誠信出世風
二、閱讀(4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題。(18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①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禠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值復襄陽,平楊幺③,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為馬,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
(節選自岳飛《論馬》,有刪改)
【注釋】①鬣:馬頸上的毛。②褫(chǐ):解除。③楊幺:南宋初年農民起義領袖。
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 )(3分)
A. 一食或盡粟一石/林盡水源 B.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魚之樂
C. 故常奇之/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D.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去以六月息者也
8.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 分)
此 其 為 馬 受 大 而 不 茍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遠 之 材 也。
10. 下面是小語和小文在比讀【甲】【乙】兩文時的對話,請你根據文章內容,將對話補充完整。(4分)
小語:我發現【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文章看起來說的是馬,其實討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炯住课南葟恼嫣岢鰡栴},然后從反面展開議論。
小文:【乙】文也是將良馬與劣馬作對比,強調了良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11. 同是論馬,【甲】【乙】兩文的寫作目的有何不同?簡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題。(10分)
豆 腐
①豆腐,白如純玉,細膩綿柔,香甜可口,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前漢淮南王劉安。”豆腐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②豆腐,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豆腐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稱。據研究,豬肉中蛋白質的吸收率約為55%,而豆腐中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達92%~96%。此外,豆腐中還含有豐富的鐵、鈣、磷、鎂等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中醫認為,豆腐中含有的高氨基酸和蛋白質,使其成為谷物很好的補充食品。經常食用豆腐,可以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是極佳的養生食品。
③豆腐的制作過程是先把黃豆在水里泡脹變軟,用石磨磨成豆漿,濾去豆渣,煮開,這一步驟得到的叫豆漿。從液態豆漿到半固態豆腐的華麗轉身,在于“點漿”這一神來之筆。根據點漿用的凝固劑種類不同,豆腐主要分成三類:以鹽鹵為凝固劑制得的豆腐,多見于北方地區,稱為北豆腐,含水量85%~88%,比較結實有形;以石膏粉為凝固劑制得的豆腐,多見于南方,稱為南豆腐,含水量可達90%左右,細膩松軟;還有一種是以葡萄糖酸內酯為凝固劑,稱為內酯豆腐,含水量最高,水潤嫩滑,入口即化。
④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由黃豆制成的豆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分子在溶液中會帶上負電荷,蛋白質分子與水中其他物質交互作用而發生凝聚,使多個蛋白質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膠體膠粒。點漿時,將鹵水加入熱騰騰的豆漿里,鹵水中的鈣、鎂等正離子會與蛋白質膠粒上的負電荷結合,實現電荷的中和。由于蛋白質分子間的電荷被中和,蛋白質分子間的靜電斥力減小,導致蛋白質膠粒開始聚集。在這個過程中,蛋白質膠粒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蛋白質團塊。最終,這些蛋白質團塊在鹵水的作用下,經過進一步的交聯和聚集,形成豆腐的凝膠結構,即豆腐腦。經過壓制、定型,就成了豆腐。
⑤豆腐不僅美味,還被人們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比如,從形狀上看,豆腐通常是方方正正的,這體現了中國人對于規矩、秩序的尊重。豆腐的顏色通常是潔白無瑕的,這與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清白”“廉潔”的推崇不謀而合。人們還把“小蔥拌豆腐”比喻辦事一清二白,沒有半點私心。
⑥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豆腐家族在不斷壯大,衍生出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豆腐制品。在我國不同地域還形成了眾多地方風味,如江蘇揚州的文思豆腐、浙江蘭溪的五香豆腐、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等,不勝枚舉。豆腐還隨著民間交流逐漸流布海外,如東南亞、歐洲、美洲等,成為海外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12. 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第①段引出“豆腐”這個說明對象,并說明豆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B. 第②段中寫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稱,主要是因為它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C. 第③段根據凝固劑種類對豆腐進行分類說明,特點鮮明,又條理清晰。
D. 第⑤段連用“通?!闭f明豆腐形狀、顏色的一般特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3. 文章第④段講述了豆腐的制作原理。在豆漿中加入鹵水后,蛋白質分子經歷了從帶負電荷的膠粒狀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蛋白質團塊,并最終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過程。(3分)
14. 鄰居李爺爺體檢查出膽固醇過高,醫生讓李爺爺注意飲食,建議用豆腐代替豬肉。為了讓李爺爺理解醫生的建議,請你根據選文相關內容與下面表格信息,從蛋白質和膽固醇兩方面給李爺爺作解釋說明。(4分)
每100克豆腐和每50克豬肉的營養成分比較(部分)
食 物 水 分 能量/千卡 蛋白質/克 碳水/克 膽固醇/毫克
北豆腐100克 78.6% 116 9.2 3.0 0
豬里脊肉50克 74.7% 75 9.8 0 27.5
(來源:《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6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題。(15分)
沙海一苗樹
梁 衡
①沒有在沙漠里生活過的人,不知道綠色就是生命的火種。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庫布其大沙漠浩瀚無垠。沙漠中的達拉特旗(縣)如海中一葉,官井村就是這葉上的一痕。但只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這里曾是飛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門朝里開,如果向外,早晨起來沙擁半門高,你根本推不開門,人將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沒有院墻,如有墻,一夜狂風滿院沙,墻有多高沙有多深。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而風沙過后的院子,沙與墻平,月照明沙靜無聲。我曾有在沙漠邊生活的經歷,風起時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進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過去像達旗這樣的地方,不用說莊稼難有收成,風沙起時,人們趕車出門,就如船在海里遇到臺風,車仰馬翻,淹沒沙海。平時小孩子出門玩耍,也有被風卷沙埋而失蹤的。人在這樣的地方怎么生存?鄉民漸漸逃亡殆盡。
③村里有個漢子名高林樹,一個名字中有三個木,也該他命中有樹。全家人實在過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開外一處低沙壕處。一次趕車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樹苗,就勢插在沙窩子里。借著低處一點水汽,這樹竟奇跡般地成活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柳樹長到一房高。外來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涼棚四處一望,直到天邊也就只能看到這么一點綠,別看只這么一點綠,它點燃了不知多少遠行人生的希望。能在這樹蔭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氣,比空中加油還寶貴。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標,這里就稱為“一苗樹壕”。時間一長這個地名就傳開了。民間口語真是傳神,不說“一棵”而說“一苗”,那風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無邊沙海中無助地掙扎。但這苗綠色的生命啟發了高老漢,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樹成癮,幾近發狂。凡外出碰到合適的樹苗,不管是買、是要,總要弄一點回來。平時低頭走路撿樹籽,雨后到低洼處尋樹苗。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這條老沙壕染上一層新綠。有樹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點潮氣。1990年,當地人永遠記住了這個年份。高林樹在樹蔭下試種了一片籽麻,當年賣油料竟得了一萬兩千元。那年頭,國家興起改革,允許有人先富,一個萬元戶在城里也是讓人眼熱心跳,更不用說在寸草不生的沙窩子里淘出這么大一個寶。遠近的村民紛紛效仿,進壕栽樹,種樹種草種莊稼。一晃過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樣子呢?
④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氣初消,秋風乍起,我有緣來造訪這個遠近聞名的一苗樹壕官井村。高老漢已八十多歲,不再見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兒子領我登上全村最高處,天高云淡,浩浩乎綠蓋四野。一物降一物,原來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寶貝。楊、榆、柳等高大喬木如巨人托天,而檸條、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則鋪開一張碩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檸條的開花季節,那紅白相間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愛吃的沙打旺草,挺著一條圓滾滾的絳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舉著一大塊巧克力。黃沙早已被逼到遙遠的天邊,成了綠洲上一條金色項鏈。這時一絲風也沒有,天地靜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風,十里、八里地綿延開去,濃得化不開。眼前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樹、一點綠了。村主任自豪地說,這一帶壕里產的沙柳苗抗旱、抗蟲,成活率高,全國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們的苗。我們現在是拿“萬”字來說話——現有沙柳苗基地七點六萬畝,林地十六點六萬畝,還有一萬畝甘草、一萬畝土豆、一萬畝苜蓿、一萬頭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兩萬元。我聽著他不停地“萬”著,笑道:“你現在已算不清,有多少萬個‘一苗樹’了。”
⑤他又指著遠處的沙丘說:“生態平衡,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點在那里可以儲存水分,發展旅游,也好讓下一代知道過去這里曾是什么樣子?!?br/>⑥我問高老漢的兒子:“你爹當年栽的那‘一苗樹’呢?”他說:“早已長到兩抱粗,那年我哥結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說:“那是個標志,砍了多可惜?!彼f:“要是知道現在有這么多人來參觀,肯定不會砍。不過事后又補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這是一棵榆樹,也快有兩抱粗,枝葉如蓋,濃蔭覆地。榆樹是個好樹種,木硬枝柔,抗風耐旱,特別是到春天時榆錢滿樹,風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孫孫繁衍不息。我說:“這樹上一定要掛個牌子——一苗樹,讓人們不要忘記當年那百里沙海中的一點綠。”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變綠,原來是從這一苗樹開始的。
(有刪改)
15. 本文記錄了三個不同時間的官井村,閱讀全文,完成填空。(2分)
時 間 環境與民生
四十年前 風沙肆虐,鄉民逃亡
三十年前 (1)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 (2)__________________
16. 閱讀全文,談談村民特地保留“遠處的沙丘”和“一苗樹”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的語言富有特色。結合上下文,按要求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而風沙過后的院子,沙與墻平,月照明沙靜無聲。(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現在是拿“萬”字來說話——現有沙柳苗基地七點六萬畝,林地十六點六萬畝,還有一萬畝甘草、一萬畝土豆、一萬畝苜蓿、一萬頭奶?!?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本文以《沙海一苗樹》為標題,有什么含義和好處?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完成19~20題。(6分)
19. 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式,它往往與閱讀者的興趣、目的密不可分。請你根據小語的需求,給她推薦《經典常談》中合適的章節并說明理由。(3分)
小語:學完《大道之行也》這篇文章后,我非常想深入了解古代圣賢對如何維護社會秩序的一些思想觀點。
推薦章節: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根據《〈戰國策〉第八》一章,簡要概括《戰國策》的由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1.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都是人生旅途的跋涉者,用深深淺淺的腳步丈量著成長,記錄著得失。有時,眼前的坎坷使我們猶豫不定,或許需要莫大的勇氣才能邁出一步;有時,遠方的風景令我們心動不已,或許對身邊的美好未曾留意……
請以《我終于邁出了這一步》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內容具有真情實感;②不得抄襲、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1 . ( 1 ) 講 信 修 睦 不 獨 子 其 子
(2)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3)曉駕炭車輾冰轍 市南門外泥中歇
(4)浮云游子意 (5)已是黃昏獨自愁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 . ( 1 ) 羈 絆 (2)心曠神怡 ( 3 ) 馳 騁
3.B【 解析】 斑 駁: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斑斕:色 彩錯雜燦爛的樣子。根據語境,第一空應使用“斑斕”。 目瞪口呆: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受氣而發 愣。嘆為觀止:指贊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根據語境, 第二空應使用“嘆為觀止”。體會:體驗,領會。體悟: 在實踐中獲得感悟。根據語境,第三空應使用“體悟”。 故 選B。
4.D【 解析】 關聯詞語搭配不當,應把“雖然”改為“不 僅”;語序不當,應將“已成為 … … 財富”和“中國文 學……遺產”互換位置。
5.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作風,是中國家庭傳承千年的 精神尺度。
6. 德勤孝義傳家寶
7.A【解析】A.結構助詞,的;B.憑借/按照;C.想法,意圖/神情;D.意志/記載。
8. (1)拿著鞭子面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2)良馬不是憑借它的力氣受稱贊,而是憑借它的品質受 稱贊。
9.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10.人才(或:有才能的人) 飲食有原則
11. 【甲】文作者借千里馬比喻人才,諷刺統治者埋沒、摧殘 人才,并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乙】文作者以 諷喻的方法區分“致遠之才”和“駑鈍之才”,介紹如何 識別人才。
參考譯文:【乙】良馬不是憑借它的力氣受稱贊,而是憑 借它的品質受稱贊。我有兩匹馬,過去常常認為它們很奇特。 (它們)每天吃豆好幾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細的飼料潔 凈的水寧愿餓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馳, 一開始好像不是很 快,等到跑了將近一百里后,才開始揮動鬣毛長聲鳴叫,奮 起四蹄迅速奔跑。從午時到酉時,還可以跑兩百里。解除鞍 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好像沒事的樣子。這馬,吃得多卻不 茍且隨便接受食物,力氣充沛卻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夠到 達遠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陽,平定了楊幺的叛亂,兩匹 馬卻不幸相繼死去。現在我所騎的馬就不一樣了。每日所吃 不超過幾升,吃飼料也不挑揀粟米,喝的也不選擇泉水。抓 緊韁繩人還沒坐安穩,它就跳躍起來迅速奔跑,剛到一百里, 力氣竭盡,汗水淋淋,氣喘吁吁,幾乎是要死去的樣子。這 樣的馬,吃得少容易滿足,喜歡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動, 這是資質低劣的馬啊。
12 .B【 解析】根據第②段可知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稱, 是因為豆腐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
1 3 . 電 荷 中 和 膠 粒 聚 集 凝 膠 結 構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內容概括。結合第④段“點漿時,將鹵水加入熱騰騰的豆漿里,鹵水中的鈣、鎂等正離子會與蛋白質膠粒上的負電荷結合,實現電荷的中和。由于蛋白質分子間的電荷被中和,蛋白質分子間的靜電斥力減小,導致蛋白質膠粒開始聚集。在這個過程中,蛋白質膠料形成豆腐的凝逐漸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蛋白質團塊。最終,這些蛋白質團塊在鹵水的作用下,經過進一步的交聯和聚集,形成豆腐的凝膠結構,即豆腐腦,經過壓制、定型,就成了豆腐”可知,本段主要講述豆腐的制作過程,在豆漿中加入鹵水后,蛋白質分子經歷了從帶負電荷的膠粒狀態,到電荷中和,形成蛋白質團塊,并最終形成“凝膠結構”(或“豆腐腦”)的過程。
14.①豆腐中不含膽固醇,而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卻較高; ②100克豆腐中蛋白質的含量差不多等于50克豬肉的蛋 白質含量;③豆腐中蛋白質的吸收率遠高于豬肉。 【解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作答此題要梳理表格數據,注意從膽固醇和蛋白質兩項加以分析。觀察圖表數據,100克北豆腐中蛋白質含量為9.2克,50克豬里脊肉中蛋白質含量為9.8克;100克北豆腐中膽固醇含量為0毫克,50克豬里脊肉中膽固醇含量為27.5毫克。此外,結合文中第②段“據研究,豬肉中蛋白質的吸收率約為55%,而豆腐中蛋白質吸收率可達92%-96%”“豆腐中還含有豐富的鐵、鈣、磷、鎂等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內容可知,豆腐中蛋白質吸收要遠遠高于豬肉,豆腐含有豐富營養物質,可據此進行解釋,注意言辭委婉,表達得體。
15. (1)出現綠洲,村民栽樹
(2)萬畝綠地,村民富裕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結合第③段的內容可知,高林樹在沙窩中種下的一棵柳樹奇跡般成活,成為沙海中的唯一坐標,稱為“一苗樹壕”。他不斷植樹,逐漸使老沙壕染上新綠,有樹就有草,土地開始有了潮氣。1990年,高林樹在樹蔭下試種籽麻成功,獲得巨大經濟收益,成為萬元戶,激發了村民植樹造林、改善環境的熱情,紛紛效仿種植。據此可概括為:出現綠洲,村民栽樹。第二空:結合第④段的內容可知,黃沙已被逼到遙遠的天邊,成為綠洲上的一條金色項鏈。楊、榆、柳等喬木如巨人托天,灌草鋪開地毯,各種植物繁茂生長,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全村經濟繁榮,擁有大片沙柳苗基地、林地、甘草、土豆、首蓿和奶牛等產業,人均收入達到兩萬元。村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據此可概括為:萬畝綠地,村民富裕。
16.為了讓后代不忘歷史,是對官井村人改變沙漠、勞動致富 的偉大功績的銘記。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第⑤⑥段內容可知,保留“遠處的沙丘”的原因是沙丘在沙漠環境中具有儲存水分的作用,保留它們有助于維持地下水位,為綠洲的持續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的水分條件。同時,沙丘作為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可以吸引游客前來觀賞,為當地帶來旅游收入,促進經濟發展。沙漠生態系統是脆弱的,保留沙丘有助于維持沙漠與綠洲之間的生態平衡,防止過度綠化導致的環境問題?!耙幻鐦洹笔枪倬甯淖兠\的起點,它見證了村民們從絕望到希望,從貧困到富裕的艱辛歷程。保留它,就是為了讓后代不忘歷史,銘記先輩們的不懈努力和偉大功績。據此概括作答即可。
17. (1)運用對比的手法,把蘇東坡描寫的月光下的院子與 風沙過后的院子進行對比,突出了沙漠環境的惡劣。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該句從寫法角度賞析。結合“蘇東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而風沙過后的院子,沙與墻平,月照明沙靜無聲”可知,運用了對比與引用的手法。通過引用蘇東坡對月光下院子的描述“竹柏交影,如積水空明”,與風沙過后“沙與墻平,月照明沙靜無聲”的荒涼景象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沙漠環境之惡劣,還讓讀者在古今文人的文字間感受到強烈的反差,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一萬畝甘草、 一萬 畝……”揭示了官井村三十年的巨變,贊嘆了人類改造自 然的偉大力量。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該句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結合“現有沙柳苗基地七點六萬畝,林地十六點六萬畝,還有一萬畝甘草、一萬畝土豆、一萬畝苜蓿、一萬頭奶牛……”可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連續使用“一萬畝”作為量詞,列舉了沙柳苗基地、林地甘草、土豆、首蓿以及奶牛等多個項目,每個項目都以“一萬”為單位,形成了氣勢磅礴的排比句。這種修辭手法不僅揭示了官井村在數十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展現了人類通過不懈努力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還使句子節奏鮮明,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感染力。
18.含義:“沙海”是茫茫沙漠,環境惡劣艱辛;“一苗樹” 不僅是樹苗,更是村民們治沙、生活的希望。
好處:①點明描寫對象,即沙漠中的一棵樹,它是生命的 火種;②“一苗樹”是治沙的開端,“沙海”和“一苗” 形成了對比,“一苗”的孱弱和萬木成林的成果也形成了 對比,突出了生命的偉大和村民們治沙工作的成效。 【解析】本題考查標題的含義和作用。本文主要內容:官井村,一個曾受沙漠肆虐、環境惡劣、鄉民生活困苦的村莊,在村民高林樹的帶領下,通過不懈努力,從種植一棵柳樹開始,逐漸在沙漠中開辟出綠洲,改善了生態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們紛紛效仿,大規模植樹造林,發展多種產業,最終實現了經濟的繁榮和生活的富裕。文章通過對比不同時間段的官井村環境與民生狀況,展現了人類與自然斗爭、和諧共處的歷程,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銘記歷史、珍惜成果、激勵后人的重要意義。表層含義:標題中的“沙?!泵鞔_指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浩瀚無垠的庫布齊大沙漠,而“一苗樹”則是指高林樹最初在沙漠中種下并奇跡般成活的那棵柳樹。這棵樹不僅是沙漠中的一抹綠色,更是生命的象征。同時,“一苗樹”也象征著高林樹本人,他如同那棵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樹,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帶動了整個村莊的治沙行動。深層含義:這“一苗樹”不僅是村民們治沙的起點,更是他們生活希望的象征。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這棵樹的存在給了人們無限的希望和動力,激勵他們不斷奮斗,改變命運。它還代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通過村民們的努力,原本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這不僅是人類智慧的勝利,更是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和修復。好處:標題“沙海一苗樹”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主題即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類在逆境中的奮斗精神。這棵樹成為了整個故事的靈魂和核心,貫穿全文,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通過“沙?!迸c“一苗樹”的強烈對比,標題在視覺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和閱讀欲望。讀者會不禁思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這棵樹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它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標題中的“一苗樹”不僅是一棵樹那么簡單,它還承載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種情感的傳遞使得文章更加生動感人,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深刻感受到人類的堅韌不拔和生命力的頑強。通過“沙海”之大與“一苗樹”之小的對比,標題也巧妙地突出了治沙的成效和村民們所付出的努力。這棵小小的樹不僅改變了周圍的環境,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命運走向,成為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據此概括作答即可。
19. 《〈三禮〉第五》 《〈三禮〉第五》詳細分析了“禮” “樂”“禮記”的深刻內涵,以禮治國是一種政治制度, 人人知禮守規矩,自然能維護好社會秩序。
20.示例:戰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 的策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 原不外戰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 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 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 國策》。
21. 略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