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懷仁一中2025~2026學年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 語 文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 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 答題區域均無效。3. 選擇題用2B 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 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 本卷主要考查內容:必修上冊20%+必修下冊。一 、閱讀(72分)(一)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包括天安門、故宮、景山、萬寧橋等遺產建筑,全長 7.8公里。其中,故宮(紫禁城)建筑群為北京中軸線建筑的核心。故宮是明清皇宮,擁有世界 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筑群。紫禁城古建筑平面布局的特點是“背山面水”“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即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北京城內本沒有山,明永樂年間營 建紫禁城時,拆毀元朝宮殿的大量渣土無法處理,于是把這些渣土堆積成山,在其上廣植樹木, 并稱之為“鎮山”,以滅元朝王氣。鎮山在清代改名為“景山”,并一直沿用至今。景山是北京城 內的制高點,呈東西走向,南北方向狹窄,很像一座屏風。與此同時,紫禁城內有一條長河,名為 內金水河。內金水河與景山相呼應,形成了有山有水、山水協調的審美意向。“負陰抱陽”即紫禁城內所有重要宮殿面南而立。老子《道德經》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 以為和。”紫禁城重要宮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開設大量門窗,在北面則開設較少門窗。這 種布局形式有著地理學上的科學意義:我國的海河流域處于北半球溫帶季風氣候顯著的地區, 冬季在亞洲大陸西北內部形成高氣壓,有長達數月的偏北風;夏季高氣壓中心則在東南太平洋 上形成,來自南方致雨的季風,使得溫度上升、暑氣逼人。在這種地理條件下,建筑朝正南方向 最為適宜,北側封閉以利于御寒,而南側開設窗戶則利用陽光照射和夏季通風。因而從一定角 度而言,“負陰抱陽”為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形式。故宮古建筑臺基等構造,造型美觀。故宮古建筑一般坐落在高高的臺基之上,這樣不僅有利于建筑本身的穩定及建筑防潮,而且能夠體現出宮殿建筑的高大與威嚴。如作為皇帝執政場 所的代表性建筑,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臺基做法,為我國古建筑臺基工藝的最高等級,即采用三層須彌座疊加而成,稱為“三臺”。三臺的周圍為石質須彌座,上表皮 為地磚,而核心部分則為分層夯實的灰土。在每層須彌座上,橫臥地袱,地楸之上為望柱,望柱 間安裝有欄板。每段欄板的地袱下方有小的圓形排水口,且在望柱位置伸出圓雕的龍頭。前朝 三大殿共有排水龍頭1142個,雨季時節,每個龍頭可產生良好的排水效果,形成“千龍吐水”的 奇觀。而晴天時,在陽光的照射下,層層疊退的白石座上有千百個清晰的龍頭投影,猶如色彩明 快的水彩畫。臺基龍頭造型的排水獸與建筑的莊嚴華貴氛圍相協調,使得整座建筑產生恢宏的 藝術效果。紫禁城古建筑色彩的運用,不僅體現出其壯觀、威嚴之感,還能展現紫禁城古建筑的和諧 之美。瓦面的顏色一般為黃色。《周易 ·坤》里說“天玄而地黃”,意思是宇宙高深,孕育大地。由 于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大地是黃色的,因而用黃色來代表“地”。另由于土地是國家的象征,因而 黃色也代表著皇帝的權力。屋頂瓦面采用黃色,寓意紫禁城的建筑為皇帝所專用,是皇帝行使 權力的場所。屋檐和天花板的顏色為青綠色。青色是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過渡色。綠色使人想到大自然 的綠樹和綠草,給人以春回大地、 一片生機之感。青綠色屬于冷色調,其在陰影中顯得空氣感 強,輕盈而又遙遠。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會出現陰影。采取青綠色 的彩畫對上述部位進行裝飾,體現建筑的陰柔之美。柱架和墻體顏色為紅色。紅色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的主色之一。紅色給人充實、穩定、有力 量的感覺。從功能上講,墻體對建筑起到維護作用,柱子則是支持建筑屋頂的重要構件。可以 看出,兩種構件均能起到對建筑的防御、保護作用,其顏色采用紅色,有利于體現陽剛之氣,并表 達護衛皇家建筑之意。故宮古建筑的文化之美,融于北京中軸線建筑中。從中軸文化角度而言,“中軸”源于“中”, 后者有“中間、中央、核心”的含義。先秦《呂氏春秋》載“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 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可反映“中”在營建都城、宮室規劃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軸”則是指 南北方向的正中心連線。我國古人根據對天文現象和自然現象的觀察與歸納,將自然規律與 營造法則緊密聯系在一起,認為南北方位比東西方位更為重要,其主要原因在于:白天可以 根據正午時太陽的投影方向,確定南北方位(正午時太陽一般在正南或正北方位);而晚上則 可以根據北極星的位置,找出南北方位。中軸線上的重要宮殿,均為坐北朝南向布置。先秦 古籍《易經》之“說卦傳”載“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可反映中軸方位(南北向),是古 代帝王推崇的方位。相應的,位于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筑,在古代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體 現出其中蘊含的中軸文化。(摘編自周乾《北京中軸線建筑的和諧之美——以故宮古建筑為例》)1.下列有關“三大殿”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太和殿與中和殿、保和殿為故宮三大殿,是皇帝執政場所的代表性建筑。B. 三大殿的“三臺”構造代表我國古建筑工藝的最高水準,盡顯皇宮威勢。C. 三大殿的瓦面為黃色,代表皇權;柱架和墻體為充實有力的紅色,有護衛之意。D. 三大殿坐北朝南的中軸方位,體現了“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2.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景山”在明朝時被稱為“鎮山”,是由拆毀元朝宮殿后的大量渣土堆積而成,兼有鞏固統 治的設想和審美屬性。B. 從地理學來看,紫禁城建筑“南面多門窗,北側較封閉”有科學意義:利于御寒、光照和通 風等,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C. 青綠色屬于冷色調,故天然給人以輕盈而遙遠之感。紫禁城古建筑以該色彩裝飾天花 板、欄板等,呈現陰柔之美。D. 我國古人認為南北方位比東西方位更重要,這是古人觀察自然規律并將其與營造法則 緊密聯系在一起得出的結論。3.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文章第五段詳細介紹“三臺”的復雜構造,突出其實用性和藝術效果,反映出古代人民的 匠心智慧。B. 文章中把景山比作屏風,把晴時龍頭投影景象比作一幅水彩畫,比喻將復雜的建筑問題 講述得通俗易懂。C. 故宮建筑群是北京中軸線建筑的核心,文章以故宮為例介紹北京中軸線建筑的和諧之 美,代表性強。D. 作者在文章中補充地理知識,介紹科學意義,說明營建原因,可加深讀者理解,體現出作 者的學術素養。4.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吸引不少外國游客前來參觀故宮。現邀請你作為志愿者導游向他們介 紹故宮古建筑的和諧之美,請結合本文簡要列出要點。(4分)5. 本文和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都是介紹中國傳統建筑的文章,這類文章在行文思路、語言 表達方面很有特色,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寒 水 刀張 港老滕五十歲,坐村頭,講:“馬將軍,打鬼子那馬將軍,手中一把寒水刀…… ”滕老漢六十了,他坐河堤,跟玩水的人講:“寒水刀,那是九十九鍛 …… ”滕老漢七十了,他蹲場院,對干活兒的人開口:“寒水刀……”村人接茬:“刀上波紋一閃一 閃,像將凍沒凍的秋寒水。”眾人哈哈大笑。滕老漢收話,悶頭抽煙。不言不語的滕老漢八十歲了,他說話了:“胸悶,好像有石頭塊子在里邊長著。”赤腳醫生把 了脈,說這是壅癥,凝血吐出來就沒事了。可是,烈藥、猛藥也下了,病不見輕兒子滕鋼請來西醫。西醫聽了摁了,微微搖頭,拉滕鋼外屋說話。鋼子回來跟爹說:“大夫 說了,沒事,吃了藥就好。”這天,滕老漢走上院子,摩挲那頭下奶牛,說:“鋼子呀,把它賣了。”“對對對,賣了錢,上省城,找名醫。”鋼子拿回錢,給爹看。滕老漢說:“鋼子呀,你進城,城東頭有個田鐵匠,你請他來我這兒。 我不方便走動。”“爹,咱們上省城找名醫,叫鐵匠干什么!”“叫你去你就去。這就去。”田鐵匠來了。看臉,這人也得六十來歲。滕老漢讓座倒水,說:“田師傅,打過刀嗎 ”“這話問得,跑調了。你得問打過什么刀才是。”“好,要的就你這句。瞅瞅這個。”滕老漢打褥底下摸出張紙。田師傅一看:①“呀!啊——這刀,這刀!這刀 ”“這活兒,干過嗎 ”田師傅搖頭又搖頭。滕老漢說:“馬將軍,打鬼子那馬將軍,手中一把寒水刀,刀上波紋一閃一閃,像將凍沒凍的 寒水 …… ”田師傅正正眼鏡,顛來倒去細看,點點頭:“難也不難。折了鍛,鍛了折,燒幾十個紅,五斤鐵 打剩一斤,也許能成。這活兒能干。”“好!要的就是你這句!”滕老漢打枕下摸出一沓錢,“這你先拿著。刀成了,咱再算。”鐵匠走了,鋼子跺腳:“我說爹,這是什么事兒!看病要緊!”“寒水刀哇寒水刀,馬將軍的寒水刀……”滕老漢只管叨咕。I“爹!病不看,打刀干什么!”“這田鐵匠,我看行, 一看眼神就是行。我看行。”滕老漢自己說自己的。從此,滕老漢起起臥臥,不得安寧滕老漢對兒子說:“你上城,看看刀打得怎樣。”滕鋼回來說:“還只是個鐵塊子,沒個模樣。”如是幾次,②眼看天冷江水將凍未凍,薄冰碴子撞薄冰碴子,藍藍的江水一天一天變得陰 遠,風一過,黑水白浪看著比冬天還涼。 這天,滕鋼從城里回來,拿破棉襖包著一把刀。滕老漢洗了手,刀背一彈,錚錚鏗鏗,如臘月之夜的過門風;刃上一觸,如嚴冬之冰、早春之 雪,寒氣由指到腋;對窗再看,寒青逼人,冷森森的。滕老漢拉兒子上河堤,村里人跟著看稀奇滕老漢撇了棉襖,歇步伏虎, 一個起勢, 一記纏頭裹腦大劈柴,將棵柳樹砍下偏枝。滕老漢 又使出一招懷中抱月,撫刀大笑:“好刀好刀!好刀哇!”村人問:“這就是那寒水刀 ”滕老漢搖搖頭:“馬將軍那刀哇,其實只不過是比普通刀強一些的騎兵刀。名為‘寒水刀’, 是取‘風蕭蕭兮易水寒’之意。出征誓師時,馬將軍以刀誓言,表示一去不復還也!”眾人唏噓。滕老漢捧刀長嘆:“心病,壓我幾十年,不敢說出口呀!今兒,跟老少鄉親說了。說了,我就 痛快。”啊 啥事 “羅家店一仗,打得慘呀!死人多啊!馬將軍雙手打槍,刀遞給了我。可我……可我……保 命時,丟了刀。”③啊!“這回呀,清明給馬將軍上香,我能說話了。我能說:‘將軍呀,刀回來了!’”滕老漢回家,吐出一口黑血,登時臉上紅潤了。他指著青瓦房,對兒子說:“房子,你留一間, 我這間賣了。”“爹——你又要干哈 ”“本來呀,只是想打出個刀樣子,哪承想,人家打出了這等的好刀!這可不是一頭牛兩頭牛了。房子賣了,補人家錢。”滕鋼帶錢進城,卻哭唧唧地回來了。“咋樣 ”“田師傅淬火使了藥,傷了眼睛,再也不能打鐵了。錢他不要。”“他有話說嗎 ”“他說,他爹是馬將軍五團的,他爹說過寒水刀,他爹有過打寒水刀的心思。”( 有 刪 改 )文本二 :林沖聽了,大驚道:“這三十歲的正是陸虞候。那潑賤賊敢來這里害我!休要撞著我,只教 他骨肉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林沖大怒,離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④李 小二夫妻兩個捏著兩把汗。林沖舉手,胳察的一槍,先搠倒差撥。陸虞候叫聲:“饒命!”嚇得慌了手腳,走不動。那富安 走不到十來步,被林沖趕上,后心只一槍,又搠倒了。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得三四步,林沖喝 聲道:“奸賊!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 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閣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么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 是‘殺人可怒,情理難容’。”陸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林沖罵道:“奸賊! 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 一 刀!" … … 回頭看時,差撥正爬將起來 要走,林沖按住喝道:“你這廝原來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頭割下來,挑在槍上。回來把 富安、陸謙頭都割下來 ……( 有 刪 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 一 項是(3分)A. 作者寫滕老漢反復講“寒水刀”的故事與《祝福》中寫祥林嫂講“阿毛”的故事一樣,體現 了聽眾的冷漠無情。B. 滕老漢病了,賣了奶牛不去看病,而是去找鐵匠鑄造“寒水刀”,這樣寫制造懸念,激發了 讀者的閱讀興趣。C. 滕鋼雖然有時候不太明白父親的做法,但是他還是按父親的話去做,展現出他孝順的一面 。D. 文本二情節安排詳略得當,層次分明,殺差撥、富安是略寫,殺陸謙是詳寫,展現了林沖 此時的復仇心理。7. 對文本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 一 項是(3分)A. 句子①是語言描寫,三個“這刀”連用,表現出田師傅看到刀圖時的復雜情緒,言簡意賅 卻富有表現力。B. 句子②屬于景物描寫,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暗示了滕老漢等待田師傅鍛造“寒水刀”的時 間之長。C. 句子③寫眾人聽到滕老漢故事的反應,感慨老漢講的故事,主要體現了對滕老漢丟刀的 責怪 。D. 句子④“兩把汗”含義豐富, 一方面是因為李小二夫妻為林沖擔憂,另一方面也害怕林沖 殺人牽連到自己。8.文本 一 結尾交代田師傅父親的身份和遺愿,這樣處理有著怎樣的表達效果 (6分)9.文本一 中的“寒水刀”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解腕尖刀”在作用上有何相同點 (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 一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 之易而守之難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 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 仁,貌恭而不心服。(節選自《諫太宗十思疏》)材料二: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 ”房玄齡曰: “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業難 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 下,出百死,得一 生,故知創業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故 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玄齡等拜曰:“陛下及此 言,四海之福也。”(節選自《資治通鑒 · 唐紀》)材料三 :貞觀十一年,太宗謂魏征曰:“比來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 ”對曰:“若恩威所加,遠夷朝 貢,比于貞觀之始,不可等級而言。若德義潛通,民心悅服,比于貞觀之初,相去又甚遠。”太宗 曰:“遠夷來服,應由德義所加。往前功業,何因益大 ”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義為心。旋 以海內無虞,漸加驕奢自溢。所以功業雖盛,終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為異 ”征 曰:“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 一二年來,不悅人諫,雖黽 勉聽受,而意終不平,諒有難色。”太宗曰:“誠如公言,非公無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覺,公向未道時都自謂所行不變及見公論說過失堪驚。 公但存此心,朕終不違公語。”(節選自《貞觀政要 · 論納諫第五》)10. 材料三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 一 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公 向 A 未道時 B 都 自 謂C 所 行D 不 變E 及 見 公F 論 說G 過失堪驚。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 一 項是(3分)A. 胡越,古代分別居于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兩個民族。B. “創業與守成孰難”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兩句中的“與”意思相同。C.“得一生”與“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兩句中的“一”意思不同。D. “相去又甚遠”與“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兩句中的“去”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材料一中,作者概括了歷代統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的歷史教訓,得出了“怨不在大,可 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結論。B. 材料二中,唐太宗對房玄齡認為“創業難”的觀點加以否定,而贊同魏征“守成難”的 觀點。C. 材料三中,魏征認為當時的唐王朝恩澤聲威比貞觀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義方面卻不 如貞觀初年,唐太宗對此很不理解。D. 材料三中,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來對待諫言的態度,受到了太宗的充分肯定,認為 魏征讓他看到了自己的過失。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2)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業難矣。(4分)14.概括材料三中,魏征分析唐太宗即位以來對待諫言的態度有著怎樣的變化。(3分)(四)閱讀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寒食寄鄭起侍郎【注】楊徽之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注】此詩寫于北宋乾德(963年—968年)初,楊徽之被貶為外官之時。寒食,指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一 兩天,故寒食、清明常并舉。宋時風俗,清明節這天人們常外出春游,踏春賞花、蕩秋千等。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題目點出了時間,交代了賦詩的對象,暗示了詩人與鄭起的親密關系。B. 首聯以“郊原”“山城”點明詩人出游的地點,疊詞“寂寂”奠定了詩歌情感基調。C. 頷聯寓情于景,寫出了色調和諧、風物凄清之景,與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應。D. 尾聯寫詩人回望故鄉,然而故鄉遠在千里之外,強化了本詩所表達的思鄉主旨。16.“酒”是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本詩寫到“天寒酒薄難成醉”,李清照《聲聲慢》中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句子,請結合全詩比較二者借“酒”來抒發的情感的異同。(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第一、二自然段,通過對月亮的描寫來渲染環境氣氛和襯托琵琶女高超的演奏 技藝的句子分別是“ ”和“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 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在學習文言文時,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等虛詞的用法感到困惑。有人認為,這些虛詞 誨澀難懂,( );也有人指出,虛詞是文言文的“經脈”,掌握它們才能真正理解文意。事實 上,虛詞的作用不可小覷。例如“其”字,在“吾其還也”中表商量語氣,在“其熟能譏之乎”中表反 問語氣,意義因語境而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虛詞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發生了演變。比如“耳”在古文中常作“罷了” 講(如“止增笑耳”),現在則主要指聽覺器官。這種變化體現了語言的動態性, ① 不能隨意 套用古義,否則會導致理解偏差。當然,學習虛詞不能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歸納總結。 ② 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真正掌 握其用法規律。對侍文言文虛詞,既要有“咬文嚼字”的嚴謹, 要有“舉一反三”的靈活,讓 古老的文字在現代語境中渙發新生。18.將下列語句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 卻承載著古人的表達智慧 B. 需警惕其對現代語言的影響C. 標志著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差異 D. 極大地阻礙了對文言文的理解19.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感彩變化,與文中“咬文嚼字”不同的一項是(3分)A. 他這種“一根筋”的做事風格,反而讓任務提前完成了。B. 年輕人就該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C. 這位“理論家”只說不做,實在令人反感。D. 媽媽總是“嘮叨”個不停,卻飽含著深深的關愛。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3分)21.文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改正。(3分)22.文中提到“耳”的意義發生了演變。請結合語言規范理論,解釋這種現象,并再舉一個類似的 成語,說明其意義變化。(6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們常常想:過了某個時間節點,就好了。這種心理很普遍。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