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積累 運用(30分)1.(10分)班級開展“大美贛榆”主題系列學習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問題。為了解贛榆的古韻今風,請閱讀下面搜集到的資料,完成相關任務。在明代,“贛榆八景”備受推chóng( )。現有五景依然在我區境內,另三景隨行政區劃的_____在山東境yù( )。端木書臺,位于塔山湖西南側的子貢山上,有一石如平臺,相傳為孔子弟子端木子貢曬書的地方;秦碑籀跡,據記載( ),秦始皇登臨秦山島,立碑以_____其德,碑文為籀體,稱為“秦碑籀跡”;吳峰望日,居大吳山峰頂東望,可見紅日噴薄而出,景象_____,是為觀賞日出的絕勝之處;央谷鶯啼,在班莊鎮的夾谷山麓,風吹夾谷,聲如黃鶯啼鳴;興莊夜雨,海頭鎮興莊村,每逢夏季,陽光暴曬,富含鹽分的地表形成一層硬殼。夜間地下水汽上升,溫差驟激,硬殼破裂,發出“噗噗吧吧”聲音,酷似雨聲,由此“五景”來看,“贛榆八景”抓住贛榆山海俱全的特征去取景,重細節_____,昭顯景zhì( )之美。(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2)下列詞語中與“絕勝”中的“勝”字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勝券B.勝境C.以少勝多D.不勝其煩(3)依次填入語段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調劑 歌誦 蔚然成風 刻畫B.調整 歌頌 蔚為壯觀 刻畫C.調節 歌頌 蔚為壯觀 刻劃D.調控 歌誦 蔚然成風 刻劃(4)下列關于語法知識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現有五景依然在我區境內”中“依然”作狀語。B.“秦始皇登臨秦山島”中“秦始皇”作主語。C.“端木書臺,位于塔山湖西南側的子貢山上”中“塔山湖”作賓語。D.“富含鹽分的地表形成一層硬殼”一句的主干是:地表形成硬殼。2.(9分)班級決定開展研學活動,探訪贛榆四座古城遺址:紀鄣古城、祝其古城、計斤古城和鹽倉城,請根據探訪流程完成相關任務。(1)商討探訪的流程步驟時,同學們對“探訪前”的第②點意見不一。你認為下列哪一個最合適,并說說原因。A.選擇器材,準備探訪用品B.加強鍛煉,增強探訪體能(2)探訪鹽倉城時,在訪問老人環節中,當地的一位老人接受同學采訪時說:“海邊的鹽民把鹽煮好了以后,都送到了這個地方來囤積,然后各路鹽商通過水路、旱路,把鹽運送到全國各地。水路主要走的就是古游水以鹽倉城為中點,沿古游水上行28里,到達祝其故城古城村,南行進入淮河;下行28里至紀郭故城,連結大片鹽田。憑借這條水道,海鹽可直達中原,中原的物品也暢抵沿海。古游水因為后來黃河的幾次改道,就在我們贛榆這塊土地上消失了。”請結合上面采訪到的內容,寫出該同學的采訪問題。(3)在探訪中,一位同學撰寫了一副對聯,請你選用下列詞語為其組寫下聯。學習 研學 活動 遺址 感受 充實 課外生活 文明素養 歷史文化上聯:探訪古城,領略贛榆文化下聯: (4)在探訪中你看到由于風雨的侵蝕,加上農民開荒種植,古城毀壞嚴重。探訪后你擬寫了兩條保護建議。3.(3分)探訪完古城,為進一步感受今天的贛榆之美,同學們走進琴島天籟,寫下了一段文字材料。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①心海邊的沙灘柔軟細膩,歡聲笑語回蕩在上空,孩子們在歡樂地玩耍。②人們在享受到大自然美景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速度與激情。③除了孩子們,心海水域還吸引了眾多水上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摩托艇、帆船、海釣等項目應有盡有。④他們有的在堆沙堡,有的在撿貝殼,還有的在淺水區游泳,享受著海水帶來的清涼和快樂。⑤夏日的琴島天籟,陽光灑在心海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A.⑤②①④③ B.⑤①④③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④②⑤4.(8分)主題系列學習活動完成后,同學引用詩句抒寫贛榆之美。請幫其填寫詩文名句。早春來臨,我們可以感受到“① ,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盎然生機;深秋時節,我們也可以遠望到“樹樹皆秋色,② ”的美麗暮色。泛舟海上,我們可以欣賞到“天接云濤連曉霧,③ ”的壯美的海天一色,又可以體驗到“④ ,不覺船移”的空靈淡遠之感。在和安湖濕地,面對夕陽西下,你會生出“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⑤ ”的感慨;到生態公園,乘船游覽,“興盡晚回舟,⑥ ”,也會驚起棲息水鳥;夜幕降臨,明月高懸,俯瞰青口河水,如李白筆下“⑦ ,⑧ ”的奇妙美景更讓我們贊不絕口。美麗的贛榆,大美的贛榆!二、閱讀 理解(60分)5.(18分)古詩文閱讀課上,圍繞“隱逸詩人陶淵明”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三則閱讀材料,請完成下列各題。【甲】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①,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②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③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④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節選自《晉書 陶潛傳》)注:①祭酒:與后文的“主簿”“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督郵”均為官名。②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想做個文官,來掙些補貼家用的錢。③束帶:穿戴正裝,以表重視。④拳拳:恭敬的樣子。【丙】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節選自《宋書 陶潛傳》)(1)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說自己沒有感覺到車來馬往的人間喧囂,是因為居住在偏僻荒遠的地方。B.詩人在東籬下采菊,勞累時抬起頭來,去欣賞南山的美景,疲勞感頓時消除。C.夕陽的照耀下,成群的鳥兒正結伴飛回巢中,這讓詩人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D.此時此地,詩人通過所見之景領悟到了人生樂趣,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2)請用斜線“/”給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3)參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文言詞句 方法 釋義不堪吏職 成語聯想:狼狽不堪 a堪: 遂抱羸疾 課內遷移:遂成枯落 b遂: 輒撫弄以寄其意 語境推斷 c寄: 貴賤造之者 查閱詞典:①到、去,②制造,③成就,④拜訪,⑤虛構。 d造: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②我醉欲眠,卿可去。(5)孟子在下面文段中闡述怎樣才能稱得上是大丈夫。陶淵明算不算大丈夫呢?請結合上述語段及以下鏈接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鏈接材料: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6.(13分)《水滸傳》整本書閱讀課上,圍繞“小人物大作用”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三段文字,請完成下列各題。【甲】話說當下魯提轄扭過身來看時,拖扯的不是別人,卻是渭州酒樓上救了的金老。那老兒直拖魯達到僻靜處,說道:“恩人!你好大膽!見今明明地張掛榜文,出一千貫賞錢捉你,你緣何卻去看榜?若不是老漢遇見時,卻不被做公的拿了?榜上見寫著你年甲,貌相,貫址!”魯達道:“灑家不瞞你說,因為你事,就那日回到狀元橋下,正迎著鄭屠那廝,被灑家三舉打死了,因此上在逃。一到處撞了四五十日,不想來到這里……”(節選自《水滸傳》第三回)【乙】話說當日林沖正閑走間,忽然背后人叫,回頭看時,卻認得是酒生兒李小二。當初在東京時,多得林沖看顧;后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錢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又得林沖主張陪話,救了他免送官司,又與他陪了些錢財,方得脫免;京中安不得身,又虧林沖赍發他盤纏,於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卻在這里撞見。林沖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從得恩人救濟,發赍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著,迤邐不想來到滄州,投托一個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過賣。因見小人勤謹,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彩,以此賣買順當,主人家有個女兒,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兩個,權在營前開了個茶酒店,因討錢過來遇見恩人。不知為何事在這里?”林沖指著臉上,道:“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如今叫我看守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見你。”(節選自《水滸傳》第九回)【丙】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楊志立未久,只見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口里說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繡城池,卻那得大蟲來?”當下立住腳看時,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條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顛撞將來。楊志看那人時,卻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漢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節選自《水滸傳》第十—回)(1)《水滸傳》中小人物的形象也是鮮明的。請結合【甲】文分析“金老”這一人物形象。(2)在林沖搭救小人物李小二這件事上,同學產生了爭執。有的認為林沖的做法是錯誤的,有的則認為是正確的。請說說你的看法。(3)“無巧不成書”,【丙】語段中楊志遇到小人物牛二,“巧”在哪里呢?(4)上述材料中三個小人物在事件發展過程中,成為改變主要人物命運走向的關鍵因素,可謂“小人物大作用”。請結合整本書閱讀,任選其中一個進行簡要分析。7.(10分)實用類文本閱讀課,老師以“春節”為專題選取了三則材料,組織探究學習,請完成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春節標志著生命消長,人民對團圓的心理需求在除舊迎新的大年之夜來實現。同時,一年伊始、萬象更新,是對未來所有美好期待的開端,“祈福”便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儀式。祈福的內容也包含著迎春的意味,但迎春還是迎接大自然新的饋贈,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精神。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民俗演變出了新的形式。民俗的形式雖然在變,過年的心理需求卻始終如一。(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2月13日)材料三:目前,近20個國家已將農歷新年確立為法定節假日,約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會以不同形式歡慶農歷新年。在海外華人聚居的社區,每逢春節,人們通過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使中華文化在異國他鄉得以廣泛傳播。春節在文化傳播的進程中,還催生出眾多商業契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春節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春節經濟”的拉動效應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為全球經濟合作開辟了新的路徑。眾多國家領導人也會在春節期間發表熱情洋濫的賀詞或參與相關慶祝活動,借此表達對中國的友好情誼。春節已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摘編自《光明日報》2024年12月13日)(1)下列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春節的民俗形式不斷出新,除夕守歲、寫春聯等習俗,到1983年被春晚新習俗取代。B.春節“祈福”,既包含著迎春的意味,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神追求。C.春節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春節作為新年開始的日期,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D.每逢春節,為傳播中華文化,拉動“春節經濟”,海外華人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2)結合三則材料,探究我國春節申遺成功的原因。(3)我國春節申遺成功后,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傳承發揚春節文化?8.(19分)文學作品閱讀課,老師以《我的“家記”作為閱讀材料,詳請完成下列各題。我的“家記”肖復興①我5歲那年,生母去世。對她,我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很多時候,母親的樣子,是和姐姐的模樣重疊的。為幫助父親挑起家庭生活的擔子,在母親去世的那一年,姐姐離開北京,只身去了內蒙古參加京包線的鐵路建設。那一年,姐姐才17歲。②生母去世之后不久,繼母便來到我的身邊,和我相依為命生活了37年。特別是父親去世后,我從北大荒回到北京,和她一起度過了她生命的最后15年,艱辛與共。我對她的了解和感情,比生母要多。③1989年底,我寫了一篇《母親》,寫的就是繼母,這篇長達兩萬多字的散文,發表在次年第一期的《文匯月刊》。1992年,這篇作品由孫道臨先生出任導演搬上電影銀幕,鄭振瑤扮演我的繼母。④1994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散文集《情絲小語》,書中收錄了《母親》一文。我將書寄給孫犁先生。沒有想到,孫犁先生讀完之后,給我寫來一封鼓勵有加的信:復興同志:您的書,我逐字逐句讀完第一輯,其他選讀了幾篇。在這本書中,無疑是《母親》和《姐姐》寫得最好。文章寫得好,就能感動人;能感動人,也就是有真實的感受,就是有真實的體驗。這本是淺顯的道理,但能遵循的人,卻不多,所以文學總是無有起色。關于繼母,我只聽說過“后娘不好當”這句老話,以及“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這句不全面的話。您的生母逝世后,您父親就“回了一趟老家”,令尊當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現在有的作家,感受不多,感想并不少,都是空話,虛假的情節,虛假的感情,所以,我很少看作品了。謝謝您讓我讀到這樣一篇好文章,并希望堅持寫真實,不斷產生能感人的文章。即祝暑安!孫犁七月四日上午⑤孫犁先生的這封信,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想到,母親和姐姐都寫過了,唯獨沒有寫父親。相較于母親和姐姐,父親,我是不大了解的。⑥孫犁先生在信中所說的關于父親的那段話,當時我看了只是感動,并未真正理解,更未深思,尤其是那句“令尊當時的心情是痛苦的”,我沒有認識到孫犁先生話中的含義。囿于年齡,對世事的認知、對人的理解,哪怕是你覺得很親近的家人,往往并不透徹——涉水未深,卻自以為五湖閱盡。經年之后,特別是人老之后,孫犁先生的這句話,再次盤桓在心中,寫父親的念頭也再次涌出。⑦重新鉤沉從小到大和父親交往的點點滴滴,我發現,很多記憶,需要自己勇敢地去面對:面對父親,面對時代,更面對自己的內心,特別是要面對自己曾經的淺薄、懦弱、過失所纏裹形成的思想與情感。對于晚年的我來說,這是痛苦卻有益的、值得做的事情。⑧當我漸漸變老的時候,我和父親才一點點地接近,這讓我付出了幾乎一輩子的代價。而這時,父親已逝去多年。我這才明白,在這個世界上,親人之間,看似離得最近,卻也可能離得最遠。⑨2015年夏天,我終于寫出了《父親》。至此,《姐姐》《母親》《父親》都寫完了。對于我來說,無論是從人生還是文學上來看,這都是三篇重要的作品,我敝帚自珍。經過了27年,終于寫完了,心里終于舒了一口氣。這一年,正是我七十初度。⑩感謝中華書局的美意,除《姐姐》《母親》《父親》這三篇,意欲將這些年我寫的關于家的零散文字集成一書。便又加緊補寫一些篇章,特別是關于弟弟和兒子、孫子的篇章,集成四輯,“四世同堂”,從而使一個家比較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算一算,從最早寫《母親》的1989年,到本書最后一篇寫關于孫子的《游泳記》的2023年,居然前后經過了34年。一本小書,一個作者所寫的長長短短的文字,是和日子一起長大的。對于我,這是絕無僅有寫了這樣長時間的一本書。 過去常說“家國情懷”,這是我們中國人最講究的。家和國不可分開,沒有國,便沒有家。同樣,沒有家,便也沒有國。家是國的細胞,家的微觀史,是國和民族的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連自己的家都不甚了了,對國就很難說得上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一滴水,哪怕是極為平常,甚至渾濁的一滴水,也可以折射藍天白云和太陽的光輝。 這本小書,便是這樣的一滴水,其中不僅僅有幾代人的親情,更有近一個世紀的世事滄桑,充滿人生況味,苦辣酸甜、聚散離合、生老病死……我家如此,你家或許也大同小異。我將這本小書取名為《家記》,這是一個簡單樸素的名字,如同我們簡單樸素的家。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記”,即使你沒有寫出來,它也記在你的心里。(有刪改)(1)閱讀文章,概括相關內容,填寫下表。家人 繼母 姐姐 父親家事 ① ② “我”變老時才開始接近家情 懷念、感恩 心疼、無奈 ③ (2)作者認為“孫犁先生的這封信,對我來說很重要。”結合具體內容,說說這封信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3)品讀文中畫線的語句,分析表達效果。①經過了27年,終于寫完了,心里也終于舒了一口氣。(從加點詞的角度)②一本小書,一個作者所寫的長長短短的文字,是和日子一起長大的。(從修辭手法角度)(4)本文題為“我的‘家記’”,但第 段寫到“家國情懷”,是否多余?結合全文說說。(5)對于父愛親情的感受,請結合本文和《背影》的閱讀說說肖復興與朱自清有什么相同之處?現實生活中,你又是怎樣感受到自己的父愛親情的?三、表達 交流(60分)9.(60分) 書,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心誠、心正、心寬,更讓我們心靜、心怡、心安,從而從容睿智地面對人生,我們也在不斷地買書、讀書、藏書……我們和書的故事一直在繼續著。結合材料,請完成下面兩項寫作任務。任務一:請以“我的語文書”為題,對我們的語文書進行介紹。要求:①按照一定說明順序,運用兩種以上的說明方法;②字數200字左右。任務二:請以“真是一本好書”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有真情實感,有體驗與思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和地名。2024-2025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積累 運用(30分)1.答案:(1)崇 域 zǎi 致(2)B(3)B(4)C2.答案:(1)A選項最合適,因為選擇器材、準備探訪用品能夠為探訪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項探訪任務。(2)示例:鹽倉城在海鹽運輸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古游水與鹽倉城的海鹽運輸有什么關系?(3)示例:研學遺址,充實課外生活(4)示例:①加強對古城的日常維護,安排專人定期對因風雨侵蝕造成損壞的部分進行修繕。②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對古城保護意義的認識,引導他們在不破壞古城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生產活動。3.⑤句描述了夏日琴島天籟的整體景象,陽光灑在心海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為整個場景設定了背景,是首句。①句接著描述了心海邊的沙灘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與⑤中的“心海“相呼應,是第二句。④句具體描述了孩子們的活動,如堆沙堡、撿貝殼、游泳等,是對①中“孩子們在歡樂地玩耍“的進一步展開,是第三句。③句將視角從孩子們轉向水上運動愛好者,介紹了心海水域的其他活動,如摩托艇、帆船、海釣等,是第四句。②句總結了人們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速度與激情,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和升華,是尾句。據此排序為:⑤①④③②。故選:B。4.答案:①幾處早鶯爭暖樹(注意“鶯”的寫法)②山山唯落暉③星河欲轉千帆舞④無風水面琉璃滑⑤夕陽西下幾時回⑥誤入藕花深處(注意“藕”的寫法)⑦峨眉山月半輪秋⑧影入平羌江水流二、閱讀 理解(60分)5.(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A.有誤,首聯強調“心遠”而非地理偏遠,故排除。B.有誤,曲解詩意,“采菊東籬下”體現的是悠然自適,非因勞累而抬頭。C.有誤,“思鄉之情”無依據,“飛鳥相與還”暗喻歸隱生活的自在。D.正確。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恰逢王弘送來美酒,他便當即開懷暢飲,直至酩酊大醉而歸。據此斷句為: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3)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理解。a狼狽不堪:困頓、窘迫得不能忍受。句意:他難以忍受官場瑣事。堪,能忍受。b遂成枯落:于是枯敗零落。句意:因此落下了虛弱之癥。遂,于是。c句意:便撫琴自娛,以此寄托心境。寄,寄托。d句意: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前來拜訪。造,拜訪。(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①中重點詞語有:折腰,屈身事人;事,侍奉。句意為:我不能為了區區五斗米的俸祿,低聲下氣地去侍奉那些鄉里的小人!②中重點詞語有:欲,想要;眠,睡覺。句意為:我醉了想要睡覺,你們請回吧。(5)本題考查人物評價。根據孟子的標準,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結合材料,【乙】文寫陶淵明不做官,不為五斗米折腰,拒絕阿諛奉承;【丙】文寫他真率自然,不拘禮節。這些都體現了他不慕名利,堅守自己的志趣,符合“不得志,獨行其道”,以及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特點,所以可以認為陶淵明是大丈夫。答案:(1)D(2)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3)a能忍受 b于是 c寄托 d拜訪(4)①我不能為了區區五斗米的俸祿,低聲下氣地去侍奉那些鄉里的小人!②我醉了想要睡覺,你們請回吧。(5)示例:陶淵明堪稱孟子所言的大丈夫。“貧賤不能移”:【乙】文寫陶淵明因家貧出仕,卻因不愿卑躬屈膝于督郵而掛印去職,寧可躬耕清貧,亦不為微薄俸祿折腰,堅守氣節。“獨行其道”:【甲】詩“心遠地自偏”彰顯其超脫世俗的精神追求;【丙】文蓄無弦琴、率性待客,皆體現其獨立人格與精神自由。不媚權貴:【乙】文拒束帶見督郵,【丙】文醉臥遣客,均表現其不阿附權勢、不拘禮法的傲骨,符合“威武不能屈”。安貧樂道:雖家境困頓,仍選擇歸隱田園,以耕讀自娛,踐行“居天下之廣居”的豁達境界。綜上,陶淵明雖未居廟堂之高位,卻以隱逸之姿堅守道義,完美詮釋了孟子“大丈夫”的精神內核。6.(1)本題考查名著人物。聯系《水滸傳》相關內容和材料【甲】可知,金老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金老在渭州酒樓上被魯達所救,此次見到魯達,急忙將其拖到僻靜處,告知魯達張掛榜文懸賞捉拿他的消息,擔心魯達被官府捉拿,可見他對魯達的救命之恩銘記于心,想著回報魯達。(2)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和情節。聯系材料【乙】可知,林沖為人善良且有俠義心腸,李小二偷錢犯錯,林沖不僅主張陪話,還賠了錢財,助其脫免官司并赍發盤纏。這一做法體現了林沖的正直和樂于助人,展現了他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且從長遠來看,后來林沖被刺配滄州在李小二的酒店中,李小二夫婦也為林沖通風報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林沖應對陸虞候等人的陷害,可見林沖當初的善舉得到了回報。所以,林沖的做法正確。(3)本題考查名著情節。聯系材料【丙】“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并無一個人問……楊志立未久……”可知,①地點巧:楊志在馬行街立了兩個時辰無人問津,轉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就遇到了牛二。天漢州橋是熱鬧之地,增加了人物相遇的可能性。②時機巧:楊志賣刀本就不順,在快要放棄或者說在期待有人問津的時候遇到牛二,牛二的出現打破了之前無人問津的局面,推動了情節發展。(4)本題考查名著人物和評價。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水滸傳》相關內容,組織合理的語言回答即可。示例一:以金老為例:金老父女被鎮關西欺負,魯達為他們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魯達從此開始了逃亡生涯,從軍官變成了逃犯,命運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沒有金老父女這一事件,魯達可能繼續在渭州做他的提轄,生活軌跡會截然不同。金老作為事件的引發者之一,對魯達命運走向起到了關鍵作用。示例二:以李小二為例:林沖當初搭救李小二,后來林沖被刺配滄州。李小二在酒店中聽到陸虞候等人的密謀,及時告知林沖,讓林沖有所警惕。這一情節使得林沖開始關注自身安危,為后來林沖在山神廟殺死陸虞候等人的情節埋下伏筆,改變了林沖一直以來逆來順受的性格,促使他走上反抗道路,改變了林沖的命運走向。答案:(1)示例:知恩圖報。金老曾被魯達所救,此次見到魯達,立刻將其拉到僻靜處,告知官府張榜懸賞捉拿他的消息,擔心魯達遇險,可見他銘記魯達的救命之恩,時刻想著回報。(2)示例:林沖做法正確。林沖對犯錯的李小二不僅主張賠話、賠償錢財,助其脫免官司,還赍發盤纏。這體現了他的善良、正直與俠義,展現了人性的美好。后來林沖被刺配滄州,正是李小二夫婦為他通風報信,助他應對陸虞候等人的陷害,可見善舉得到了回報。(3)示例:①地點巧:楊志在馬行街久賣不出刀,轉到熱鬧的天漢州橋便遇到牛二,熱鬧地點增加了人物相遇的可能性,推動情節發展。②時機巧:楊志賣刀不順、近乎失望時遇到牛二,牛二的出現打破僵局,激化矛盾,讓故事更具戲劇性。(4)示例:以牛二為例:楊志本想賣掉寶刀換些盤纏,卻遇到牛二無理取鬧。牛二的挑釁導致楊志情緒失控,最終殺死牛二。楊志因此被刺配大名府,又在大名府得到梁中書賞識,被派去押送生辰綱,從而引出了智取生辰綱等一系列情節,牛二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楊志的命運軌跡。7.(1)A.有誤,材料一雖提到1983年中央電視臺首次播出“春節聯歡晚會”,但并沒有說除夕守歲、寫春聯等習俗被春晚新習俗取代,A選項“到1983年被春晚新習俗取代”表述錯誤。B.正確。C.有誤,從材料一可知,漢武帝太初元年就規定正月初一為新年第一天,并非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C選項理解錯誤。D.有誤,材料三提到“在海外華人聚居的社區,每逢春節,人們通過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使中華文化在異國他鄉得以廣泛傳播。春節在文化傳播的進程中,還催生出眾多商業契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舉辦慶祝活動是為了慶祝春節,傳播中華文化和拉動“春節經濟”是活動帶來的效果,并非是為了傳播文化和拉動經濟才舉辦活動,D選項因果關系錯誤。故選:B。(2)歷史悠久: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春節歷史源遠流長,從漢代以前就有相關記載,歷經多個朝代不斷發展演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內涵豐富:材料二提到春節標志著生命消長,能滿足人民對團圓的心理需求,是美好期待的開端,“祈福”成為不可缺少的儀式,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國際影響力大:材料三指出近20個國家已將農歷新年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海外華人通過舉辦慶祝活動傳播中華文化,春節還催生出商業契機,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國際影響力大。(3)結合“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民俗演變出了新的形式。民俗的形式雖然在變,過年的心理需求卻始終如一”可得:保留和傳承春節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守歲、寫春聯、吃餃子等,讓這些習俗代代相傳。結合現代生活方式,對一些民俗形式進行創新,如利用新媒體傳播春節文化,舉辦線上春節活動等。結合“在海外華人聚居的社區,每逢春節,人們通過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使中華文化在異國他鄉得以廣泛傳播。春節在文化傳播的進程中,還催生出眾多商業契機,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可得:借助海外華人社區和國際交流活動,進一步傳播春節文化,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和喜愛春節。深入挖掘春節的文化內涵,如團圓、祈福等,通過文化產品、文藝作品等形式進行展現和弘揚。答案:(1)B(2)①春節歷史悠久,從漢代以前就有相關記載,歷經多個朝代發展。②春節文化內涵豐富,能滿足人們對團圓的心理需求,體現傳統哲學精神。③春節國際影響力大,被近20個國家確立為法定節假日,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經貿往來。(3)①傳承春節傳統習俗,如守歲、寫春聯等。②結合現代生活創新春節民俗形式。③借助海外華人社區和國際交流傳播春節文化。④深入挖掘春節文化內涵并加以弘揚。8.(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梳理。繼母:從第②段“繼母便來到我的身邊,和我相依為命生活了 37 年。特別是父親去世后……艱辛與共”可提煉家事;①處可填寫:與“我”相依為命 37 年,父親去世后與“我”艱辛共度最后 15 年姐姐:從第①段“姐姐離開北京,只身去了內蒙古參加京包線的鐵路建設。那一年,姐姐才 17 歲”可提煉家事;②處可以填寫:17 歲時離開北京,只身去內蒙古參加鐵路建設,幫父親挑家庭重擔。父親:從第⑥﹣⑧段“經年之后……才明白父親的痛苦”“付出了幾乎一輩子的代價”可知,情感包含對早年未能理解父親的愧疚,以及晚年的深刻理解。③處可填寫;愧疚、理解(晚年才讀懂父親的痛苦與愛)(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孫犁先生強調“寫真實”“有真實的感受才能感人”,批評虛假創作,堅定了作者“堅持寫真實”的文學理念;第⑤﹣⑥段“寫父親的念頭也再次涌出”,信件中提到“令尊當時的心情是痛苦的”,起初未被理解,多年后促使作者反思對父親的認知,最終寫出《父親》;第④段“您的書……《母親》和《姐姐》寫得最好”,孫犁先生肯定《母親》《姐姐》的價值,讓作者意識到家庭題材寫作的意義,增強了創作信心。(3)本題考查語句表達效果分析。①從加點詞“終于”的角度“終于”重復使用,強調了作者完成《父親》一文的不易:從 1989 年寫《母親》到 2015 年寫《父親》,跨度 27 年,包含對父親認知的漫長過程(從“不大了解”到“勇敢面對”)。兩個“終于”既體現完成寫作的釋然,也暗含對親情遲來的理解與沉重的情感,增強了語句的感染力。②從修辭手法角度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文字”比作“和日子一起長大”的生命體。形象地寫出這些關于家庭的文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隨時間流逝、生活積累逐漸豐富(從 1989 年到 2023 年,跨度 34 年),既體現寫作的漫長,也暗示文字與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緊密聯系,語言生動且富有溫情。(4)本題考查第 段寫“家國情懷”是否多余。從內容上看,作者將“家記”從個人家庭擴展到“家國情懷”,點明“家是國的細胞”,個人家庭的微觀史是民族歷史的組成部分(第 段“家的微觀史,是國和民族的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升華了文章主題,使“家記”的意義超越個人回憶,具有更廣闊的視角。從結構上看,第 段承接上文對“家記”的總結,引出下文“這本小書是一滴水,折射世事滄桑”,讓“家記”的價值與時代、民族相連,邏輯更連貫。(5)本題考查結合文章談感受的能力。兩篇文章都體現對父愛后知后覺的理解:肖復興晚年才讀懂父親的痛苦(“當我漸漸變老的時候,我和父親才一點點地接近”);朱自清在父親送別時“心里暗笑他的迂”,多年后讀《背影》才體會到父愛深沉。都包含對父親的愧疚與懷念:肖復興因“付出了幾乎一輩子的代價”才理解父親而愧疚;朱自清因當年未能體諒父親的艱難而自責,兩篇文章都以文字寄托對父親的深情。結合以上內容談自己感受:示例:父親沉默寡言,卻總在細節中流露關愛。比如中學時晚自習回家,他總會留一盞玄關的燈,桌上放著溫好的牛奶;我犯錯時他從不斥責,而是默默幫我收拾殘局,用行動教會我擔當。這些瞬間當時只覺平常,長大后才明白,父愛藏在不說出口的守護里。答案:(1)①與“我”相依為命 37 年,父親去世后共度最后 15 年;②17 歲赴內蒙古參與鐵路建設以分擔家庭重擔;③愧疚、理解(2)文學創作上的指引、觸發寫作父親的契機、情感上的共鳴與肯定。(3)①“終于”強調寫作漫長與情感釋然。②擬人手法體現文字與生活共成長。(4)不多余,升華主題,連接家與國的關系(5)相同之處:后知后覺的理解與愧疚;示例:父親沉默寡言,卻總在細節中流露關愛。比如中學時晚自習回家,他總會留一盞玄關的燈,桌上放著溫好的牛奶;我犯錯時他從不斥責,而是默默幫我收拾殘局,用行動教會我擔當。這些瞬間當時只覺平常,長大后才明白,父愛藏在不說出口的守護里。三、表達 交流(60分)9.例文:我的語文書我的語文書,長約 29 厘米,寬 21 厘米,厚度如同一塊厚實的橡皮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卻又讓人滿心歡喜。封面是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遠處的青山像被淡墨輕輕暈染過,朦朧中透著幾分詩意;近處的溪水旁立著幾棵垂柳,枝條如綠色的絲絳般垂落,仿佛能聽見微風拂過柳葉的輕響,光是看著,就讓人對書中的世界充滿期待。翻開書,目錄清晰地排列著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像一個精心布置的房間,藏著不同的風景。第一單元滿是濃濃的家國情懷,《黃河頌》里“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的豪邁,與《老山界》中紅軍戰士翻越山巔的堅韌,一剛一柔,讓我讀懂了民族的脊梁是如何在歲月中挺起的;第三單元則是自然的饋贈,《三峽》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的奇景,配上那幅青山夾峙、江水奔流的插圖,比任何華麗的畫冊都更能讓人真切感受山河之美。真是一本好書那是一個飄著細雨的周末,我在舊書市場的一個角落里,偶然發現了一本《小王子》。它的封面已經有些磨損,藍色的封皮上,金色的星星圖案褪去了不少光澤,書頁邊緣微微卷起,像被人反復撫摸過的痕跡,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它的好奇。起初只是隨意翻開,可當看到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在宇宙中獨自旅行時,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他遇到了自高自大的國王,守著一堆數字的商人,還有永遠在點燈的點燈人……這些看似荒誕的角色,卻讓我在笑過之后,心里泛起一絲莫名的觸動。有一次,我和最好的朋友因為一件小事吵了架,我們誰也不肯低頭,冷戰持續了好幾天。那段時間,我心里既委屈又難過,總覺得是對方錯了。晚上躺在床上,我又拿起了這本《小王子》,當看到小王子對狐貍說“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需要了”時,我忽然愣住了。我想到和朋友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在操場上奔跑的日子,那些時光不就像小王子和狐貍之間的羈絆嗎?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相處,讓我們成為了彼此重要的人。第二天,我主動向朋友道了歉,我們又像以前一樣形影不離。這本書教會我的不止這些,它讓我明白,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要用心去感受。它像一盞溫柔的燈,在我迷茫的時候照亮前方的路,真是一本好書。后來我總在口袋里揣著它。春游時坐在櫻花樹下讀,花瓣落在“馴養”那一頁,像給文字鍍了層粉;下雨天躲在圖書館讀,聽著雨聲看小王子照料玫瑰,忽然懂了媽媽總說“愛要好好說話”的意思。前陣子幫鄰居照看小妹妹,她哭鬧著要摘未開的月季。我翻開書指給她看:“你看,就像小王子的玫瑰有刺,花也會疼呀。”她眨巴著眼睛摸摸花苞,忽然說:“那我們等它笑了再看好不好?”原來好書從不是靜止的字,而是會跟著人長大的。現在那本《小王子》的扉頁,已夾滿我收集的花瓣與落葉,每片都藏著它教我的溫柔。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