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五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一、積累、梳理與運用(37分)1.(3分)抄寫下面的句子,做到正確規范、行款整齊、力求美觀。 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 2.(10分)根據拼音和語境寫詞語。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當年,侵略者sì yì qīn fàn 、踐踏我們的shén shèng 國土。但先輩們tuán jié 一心,懷揣著對勝利的堅定信念,積極地chū móu huà cè 。戰場上,戰士們盡顯wēi yán ,讓chǐ xiào 、qī fu 我們的敵人nán kān 不已,他們的壯舉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3.(2分)下面每組詞語中帶點字的讀音相同的一項是( )A.調度 調整 B.嘩笑 喧嘩 C.模樣 模擬 D.監生 監督4.(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癡迷(chī) 遐想(jiǎ) 翹起(qiào) 膘肥體壯(biāo)B.瞄準(miáo) 搔癢(zǎo) 禱告(dǎo) 露餡兒(xiàn)C.愛憎(zēng) 窈窕(tiǎo) 頑劣(liè) 齜牙咧嘴(zī)D.發怔(zhēng) 矜持(jīn) 繃帶(bēng) 熠熠發光(yì)5.(2分)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胸膛 拇指 吆喝 手急眼快B.鍛煉 挺脫 慈詳 興致勃勃C.船梢 阻擋 吆喝 躍躍欲試D.引薦 駿馬 紐扣 摩拳擦掌6.(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理解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吾盾之堅(堅固) 也傍桑陰學種瓜(傍晚)B.譽之曰(名譽) 孔指以示兒曰(給……看)C.弗能應(應答) 孔君平詣其父(拜訪)D.儀態端莊(端正) 變化多端(正直)7.(2分)下列句子所涉及的年齡雅稱,按由小到大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弱冠游咸京,上書金馬外。②爺爺雖已花甲之年,卻仍堅持每日晨跑。③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④豆蔻梢頭二月初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8.(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那手絕活,真是哭笑不得。B.面對挑戰,他胸有成竹地說:“我一定能贏”。C.媽媽說要檢查作業,小剛手忙腳亂地開始補寫。D.養尊處優的日子固然好過,但容易讓人缺少奮斗的動力。9.(2分)詩句“子規聲里雨如煙”的上一句是( )A.鄉村四月閑人少 B.綠遍山原白滿川C.煙花三月下揚州 D.山銜落日浸寒漪三、填空題。10.(10分)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賞書中景。《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行動輕快靈活,仿佛 。《牧場之國》中,作者筆下的動物別有一番情趣。如:“牛犢還未長大,卻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 。”讀《金字塔》時,我們了解到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 。(2)識書中人。通過這一冊的學習,我們認識了 的諸葛亮, 的刷子李。(3)明文中理。《自相矛盾》中的“夫 ,不可同世而立”告訴我們“ ”。《朱子語類》中的“ , 。”告訴我們要有羞恥之心,不該做的事不能做。二、閱讀與鑒賞(43分)11.(9分)閱讀。執竿入城 魯①有執②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③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④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suí)依而截之。世之愚⑤,莫之及也。 【注釋】①魯:魯國。②執:拿。③俄:不久,一會兒。④但:只是。⑤愚:愚蠢。(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最合適的一項是 。A.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B.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C.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2)聯系上下文,猜測加點字的意思。1)初豎執之 2)遂依而截之 (3)鋸竿入城者的愚蠢表現在“遂依而截之”,他當時是怎么想的呢?(4)短文中的老父是一個怎樣的人?下列說法最合適的一項是 。A.樂善好施B.機智聰慧C.見多識廣D.自作聰明12.(16分)《西游記》閱讀交流。材料一、章回體小說的秘密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所謂“章回”,就是根據書的故事內容所分成的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多用一句或者構成對偶的兩句作為題目,即“回目”。看一下某一回的標題,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講了什么故事。材料二、精彩片段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嘴里罵道:“潑猴子!你害死我了!這是雷音寺,你還哄我哩!”行者賠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是四個字,你怎么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唐僧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我們必須進去。”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整理衣冠,舉步前進。 才到二層門內,就見如來大殿。殿門外寶臺之下,排列著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四金剛、八菩薩、無數的圣僧、道者。真也是香花艷麗,瑞氣繽紛。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靈臺之間。行者卻公然不拜。忽聽見蓮臺座上厲聲高叫道:“孫悟空,見如來怎么不拜?”行者又仔細觀看,知道是假,丟了馬匹、行囊,舉棒在手,喝道:“你這伙孽畜,真是十分膽大!怎么假借佛名,敗壞如來清德!不要走!”雙手掄棒,上前便打。只聽得半空中叮當一聲,落下一副金鐃,把行者連頭帶腳,合在金鐃之內。慌得八戒、沙僧連忙使起鈀杖,就被些揭諦、圣僧一擁上前拿了。也將唐僧捉住,一齊用繩索縛緊拴牢。材料三、名家評價 《西游記》呢,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理想或目標百折不撓的書。——白化文(1)讀了材料一,你對“回目”一定有了了解。《西游記》第十八回的回目是“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調芭蕉扇”。根據這一回的標題,請你推測本回主要講了什么故事?(2)閱讀材料二的內容,完成下面題目:唐僧見到山門前“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甚至還因孫悟空阻止其入寺而怒罵。從這些情節中可見唐僧怎樣的人物特點?(3)根據材料二、三的內容以及閱讀這本書的經驗,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①文中寫到“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靈臺之間”,刻畫出八戒和沙僧言聽計從、易于被蒙騙的特點。 ②孫悟空的名字是唐僧為他取的。 ③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鐃劫持,最終是彌勒幫助他從金鐃逃脫的。 ④《西游記》想象新奇,只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4)在“書本人物我來演”活動中,很多同學都想扮演孫悟空。請結合《西游記》中的其他故事,寫寫大家想扮演他的原因(至少寫兩個)。13.(18分)閱讀。周總理的故事 ①偉人周恩來被人們永遠銘記,不僅因為他的豐功偉績,也因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語言。周總理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風趣著稱,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么樣的對手,周總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應對,對手甭想占到便宜。 ②有一次,周總理和一個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發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了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③那時候,中國經濟并不發達,條件還很落后,因此,外國記者常常帶著嘲諷的語氣來為難周總理。有一個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馬路’?”這分明是在嘲笑我國當時的落后。周總理聽后沒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語進行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④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總理握手,周總理出于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總理握過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總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 ⑤周總理的語言智慧也表現在同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中。有一次,在談判中,國民黨人士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總理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成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里,周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讓對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⑥周恩來總理用他風趣、充滿智慧的語言,一次次戰勝對手,使中國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1)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經驗,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1)妙趣橫生: 2)將計就計: (2)本文第②—④自然段寫了周恩來總理與外國記者交鋒的三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梳理出來。(每空不超過10個字)1)巧答鋼筆之問;2) ;3) 。(3)關于本文,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總分結構,開頭總寫,后面分寫。B.本文首尾呼應,贊美了周恩來總理高超的語言藝術。C.本文列舉了諸多事例來寫周恩來總理,重點描寫了與國民黨談判一事。D.本文抓住動作描寫,表現了周恩來總理的機智與幽默。(4)“風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閃現。”國民黨人士說的“對牛彈琴”和周恩來總理說的“對,牛彈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來總理的話妙在哪里?(5)如今,我國的外交官們在外交過程中也更有中國底氣與力量,不乏充滿智慧的言語交鋒。 2021年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美國一些政客無端指責中國時說:“現在美國一些政客就像‘碰瓷專業戶’,動不動就對中國無端指責、惡意抹黑。中國發展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為了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就像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會為周邊帶來蔭涼和生機,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會帶來‘威脅’……” 這段話中:“大樹”在這里指: ,用“大樹”來比喻的原因是: 三、表達與交流(30分)14.(30分) 題目:為你鼓掌 提示: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的舉動讓我們忍不住想為他們大聲叫好!也許是同學在別人有困難時伸出的援手,也許是朋友在比賽中咬牙堅持的身影,也許是家人默默付出的辛勞,也許是陌生人一個小小的善意舉動……你想為誰鼓掌?他(她)做了什么讓你感動、佩服或特別想夸贊的事情?請你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運用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一篇習作,來表現他(她)的特點。 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不少于400字。2024-2025學年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五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7小題)題號 3 4 5 6 7 8 9答案 B C D C D A B一、積累、梳理與運用(37分)1.(3分)抄寫下面的句子,做到正確規范、行款整齊、力求美觀。 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 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 【解答】故答案為: 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2.(10分)根據拼音和語境寫詞語。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當年,侵略者sì yì qīn fàn 肆意侵犯 、踐踏我們的shén shèng 神圣 國土。但先輩們tuán jié 團結 一心,懷揣著對勝利的堅定信念,積極地chū móu huà cè 出謀劃策 。戰場上,戰士們盡顯wēi yán 威嚴 ,讓chǐ xiào 恥笑 、qī fu 欺負 我們的敵人nán kān 難堪 不已,他們的壯舉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解答】故答案為:肆意侵犯 神圣 團結 出謀劃策 威嚴 恥笑 欺負 難堪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3.(2分)下面每組詞語中帶點字的讀音相同的一項是( )A.調度 調整 B.嘩笑 喧嘩 C.模樣 模擬 D.監生 監督【解答】A.不同。“調”為多音字。讀“diào”時,意為調動;分派;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的成組的音。讀“tiáo”時,意為使和諧、使均勻合適;嘲笑、戲弄、挑逗。故“調度”的“調”讀作“diào”。“調整”的“調”讀作“tiáo”。B.相同。“嘩”為多音字。讀“huá”時,意為喧嘩;喧鬧。讀“huā”時,意為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故“嘩笑”“喧嘩”的“嘩”讀作“huá”。C.不同。“模”為多音字。讀“mú”時,意為模子。讀“mó”時,意為法式;規范;標準。故“模樣”的“模”讀作“mú”。“模擬”的“模擬”的“模”讀作“mó”。D.不同。“監”為多音字。讀“jiān”時,意為從旁察看;監督。讀“jiàn”時,意為古代官府名。故“監生”的“監”讀作“jiàn”,“監督”的“監”讀作“jiān”。故選:B。4.(2分)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癡迷(chī) 遐想(jiǎ) 翹起(qiào) 膘肥體壯(biāo)B.瞄準(miáo) 搔癢(zǎo) 禱告(dǎo) 露餡兒(xiàn)C.愛憎(zēng) 窈窕(tiǎo) 頑劣(liè) 齜牙咧嘴(zī)D.發怔(zhēng) 矜持(jīn) 繃帶(bēng) 熠熠發光(yì)【解答】A.有誤,“遐想”的“遐”讀音應為“xiá”。B.有誤,“搔癢”的“搔”讀音是“sāo”。C.正確。D.有誤,“發怔”的“怔”應讀“zhèng”。故選:C。5.(2分)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胸膛 拇指 吆喝 手急眼快B.鍛煉 挺脫 慈詳 興致勃勃C.船梢 阻擋 吆喝 躍躍欲試D.引薦 駿馬 紐扣 摩拳擦掌【解答】A.有誤,“手急眼快”應為“手疾眼快”,“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機靈、機警、敏捷、反應很快。B.有誤,“慈詳”應為“慈祥”,“慈祥”多形容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安詳。C.有誤,“船梢”應為“船艄”,“船艄”即船的尾部。D.正確。故選:D。6.(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理解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吾盾之堅(堅固) 也傍桑陰學種瓜(傍晚)B.譽之曰(名譽) 孔指以示兒曰(給……看)C.弗能應(應答) 孔君平詣其父(拜訪)D.儀態端莊(端正) 變化多端(正直)【解答】A.不正確,“也傍桑陰學種瓜”的“傍”是“靠近”的意思,并非“傍晚”;B.不正確,“譽之曰”的“譽”是“稱贊、贊美”的意思,并非“名譽”;C.正確,“弗能應”的“應”是“應答”,“孔君平詣其父”的“詣”是“拜訪”;D.不正確,“變化多端”的“端”是“方面、項目”的意思,并非“正直”。故選:C。7.(2分)下列句子所涉及的年齡雅稱,按由小到大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弱冠游咸京,上書金馬外。②爺爺雖已花甲之年,卻仍堅持每日晨跑。③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④豆蔻梢頭二月初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解答】①“弱冠游咸京,上書金馬外”:“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標志成年),年齡次于豆蔻。②“爺爺雖已花甲之年,卻仍堅持每日晨跑”:“花甲”指六十歲(六十甲子一輪回),年齡在弱冠之后。③“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期頤”指一百歲(“期頤之年”即百歲),是這組中年齡最大的。④“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是這組中年齡最小的。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④→①→②→③。故選:D。8.(2分)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那手絕活,真是哭笑不得。B.面對挑戰,他胸有成竹地說:“我一定能贏”。C.媽媽說要檢查作業,小剛手忙腳亂地開始補寫。D.養尊處優的日子固然好過,但容易讓人缺少奮斗的動力。【解答】A.不恰當,“哭笑不得”形容處境尷尬,不知如何是好。曹小三看到刷子李的絕活,應該是感到驚訝或佩服,而不是哭笑不得,因此該成語使用不恰當。BCD.恰當。故選:A。9.(2分)詩句“子規聲里雨如煙”的上一句是( )A.鄉村四月閑人少 B.綠遍山原白滿川C.煙花三月下揚州 D.山銜落日浸寒漪【解答】“子規聲里雨如煙”出自宋代翁卷的《鄉村四月》,全詩為: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故選:B。三、填空題。10.(10分)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賞書中景。《威尼斯的小艇》中,小艇行動輕快靈活,仿佛 田溝里的水蛇 。《牧場之國》中,作者筆下的動物別有一番情趣。如:“牛犢還未長大,卻 有了端莊的儀態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 無比威嚴 。”讀《金字塔》時,我們了解到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 胡夫金字塔 。(2)識書中人。通過這一冊的學習,我們認識了 神機妙算 的諸葛亮, 技藝高超 的刷子李。(3)明文中理。《自相矛盾》中的“夫 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告訴我們“ 說話做事要前后相應,不能自相矛盾 ”。《朱子語類》中的“ 人有恥 , 則能有所不為 。”告訴我們要有羞恥之心,不該做的事不能做。【解答】(1)考查課文理解。《威尼斯的小艇》主要介紹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高超駕駛技術和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風光。《牧場之國》一文按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荷蘭牧場白天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秘含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在那里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那里是那樣寧靜祥和,令人向往。《金字塔》一文我們知道,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身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令人向往,令人著迷。(2)考查課文理解。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極具智慧和謀略的人物形象。在課文相關情節中,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他準確預測天氣,利用大霧天氣和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巧妙地“借”到了十萬多支箭,充分展現了他對天文、地理、人心的精準把握和卓越的軍事才能,所以用“神機妙算”來形容他非常貼切。刷子李是馮驥才小說《俗世奇人》中的人物。他是一位粉刷匠,其技藝高超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而且刷出的墻面均勻平整,質感細膩,速度還快。他還給自己立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這些描寫都生動地體現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藝,所以用“技藝高超”來概括他的特點。(3)考查名言警句。“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這句話強調了羞恥心的重要性。它提醒人們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明辨是非善惡,以羞恥心為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故答案為:(1)田溝里的水蛇 有了端莊的儀態 無比威嚴 胡夫金字塔;(2)神機妙算 技藝高超;(3)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 說話做事要前后相應,不能自相矛盾 人有恥 則能有所不為。二、閱讀與鑒賞(43分)11.(9分)閱讀。執竿入城 魯①有執②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③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④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suí)依而截之。世之愚⑤,莫之及也。 【注釋】①魯:魯國。②執:拿。③俄:不久,一會兒。④但:只是。⑤愚:愚蠢。(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最合適的一項是 C 。A.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B.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C.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2)聯系上下文,猜測加點字的意思。1)初豎執之 開始 2)遂依而截之 于是,就 (3)鋸竿入城者的愚蠢表現在“遂依而截之”,他當時是怎么想的呢?(4)短文中的老父是一個怎樣的人?下列說法最合適的一項是 D 。A.樂善好施B.機智聰慧C.見多識廣D.自作聰明【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文朗讀停頓。要根據句子意思和語法結構劃分,“吾非圣人”是完整表意,“但見事多矣”中“但”表轉折,“何不以鋸中截而入”是連貫的表意,所以正確停頓是“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文字詞理解。“初豎執之”結合前文“執長竿入城門者”,是說開始豎著拿竿子,“初”是“開始”;“遂依而截之”是說于是依從老父的話截斷竿子,“遂”是“于是,就”。(3)本題考查人物心理揣摩。鋸竿入城者聽了老父的話,沒思考是否合理,就覺得老父見多識廣,按照他說的鋸斷竿子就能解決問題,所以會想依從老父的方法,鋸斷竿子讓竿子能進城門。(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父給鋸竿者出的主意是把長竿截斷,沒考慮到長竿原本用途,是自作聰明出了笨辦法,并非樂善好施、機智聰慧、見多識廣,選D。故答案為:(1)C;(2)1)開始 2)于是,就;(3)老父說可以鋸斷竿子入城,那我就照做吧,這樣竿子就能進城門了。(4)D。12.(16分)《西游記》閱讀交流。材料一、章回體小說的秘密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所謂“章回”,就是根據書的故事內容所分成的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多用一句或者構成對偶的兩句作為題目,即“回目”。看一下某一回的標題,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講了什么故事。材料二、精彩片段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嘴里罵道:“潑猴子!你害死我了!這是雷音寺,你還哄我哩!”行者賠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是四個字,你怎么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長老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唐僧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我們必須進去。”即命八戒取袈裟,換僧帽,整理衣冠,舉步前進。 才到二層門內,就見如來大殿。殿門外寶臺之下,排列著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四金剛、八菩薩、無數的圣僧、道者。真也是香花艷麗,瑞氣繽紛。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靈臺之間。行者卻公然不拜。忽聽見蓮臺座上厲聲高叫道:“孫悟空,見如來怎么不拜?”行者又仔細觀看,知道是假,丟了馬匹、行囊,舉棒在手,喝道:“你這伙孽畜,真是十分膽大!怎么假借佛名,敗壞如來清德!不要走!”雙手掄棒,上前便打。只聽得半空中叮當一聲,落下一副金鐃,把行者連頭帶腳,合在金鐃之內。慌得八戒、沙僧連忙使起鈀杖,就被些揭諦、圣僧一擁上前拿了。也將唐僧捉住,一齊用繩索縛緊拴牢。材料三、名家評價 《西游記》呢,其想象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斗爭、永不灰心、為理想或目標百折不撓的書。——白化文(1)讀了材料一,你對“回目”一定有了了解。《西游記》第十八回的回目是“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調芭蕉扇”。根據這一回的標題,請你推測本回主要講了什么故事?(2)閱讀材料二的內容,完成下面題目:唐僧見到山門前“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甚至還因孫悟空阻止其入寺而怒罵。從這些情節中可見唐僧怎樣的人物特點?(3)根據材料二、三的內容以及閱讀這本書的經驗,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①文中寫到“慌得那長老與八戒、沙僧一步一拜,拜上靈臺之間”,刻畫出八戒和沙僧言聽計從、易于被蒙騙的特點。 × ②孫悟空的名字是唐僧為他取的。 × ③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鐃劫持,最終是彌勒幫助他從金鐃逃脫的。 × ④《西游記》想象新奇,只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 (4)在“書本人物我來演”活動中,很多同學都想扮演孫悟空。請結合《西游記》中的其他故事,寫寫大家想扮演他的原因(至少寫兩個)。【解答】(1)考查了內容概括。根據《西游記》第十八回的回目“唐僧路阻火焰山,行者三調芭蕉扇”,可以推測本回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在前往西天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的阻礙,孫悟空為了通過火焰山,三次去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2)考查了內容理解。結合“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嘴里罵道:‘潑猴子!你害死我了!這是雷音寺,你還哄我哩!’”可以看出,唐僧膽小怕事、虔誠信佛。(3)考查了內容理解。①錯誤。文中描述了八戒和沙僧在唐僧的帶領下,一步一拜,表現出他們虔誠信佛特點,并不是易于被蒙騙。②錯誤。孫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師為他取的,而非唐僧。③錯誤。悟空在小雷音寺被妖怪用金鐃劫持,最后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脫身,并在彌勒佛的幫助下最終擒住黃眉童妖。④錯誤。《西游記》的讀者面很廣,不僅適合少年兒童閱讀,也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讀者。(4)考查了開放探究。結合《西游記》中的故事,說一說原因即可。如:一是孫悟空神通廣大,能夠七十二變,可以變成各種形態,非常有趣;二是他勇敢機智,敢于挑戰各種困難和敵人,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中展現了他的勇氣和智慧。故答案為:(1)本回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在前往西天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的阻礙,孫悟空為了通過火焰山,三次去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2)唐僧膽小怕事、虔誠信佛。(3)①×;②×;③×;④×;(4)一是孫悟空神通廣大,能夠七十二變,可以變成各種形態,非常有趣;二是他勇敢機智,敢于挑戰各種困難和敵人,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中展現了他的勇氣和智慧。13.(18分)閱讀。周總理的故事 ①偉人周恩來被人們永遠銘記,不僅因為他的豐功偉績,也因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語言。周總理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風趣著稱,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么樣的對手,周總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應對,對手甭想占到便宜。 ②有一次,周總理和一個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發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了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③那時候,中國經濟并不發達,條件還很落后,因此,外國記者常常帶著嘲諷的語氣來為難周總理。有一個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馬路’?”這分明是在嘲笑我國當時的落后。周總理聽后沒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語進行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④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總理握手,周總理出于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總理握過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總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 ⑤周總理的語言智慧也表現在同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中。有一次,在談判中,國民黨人士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總理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成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里,周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讓對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⑥周恩來總理用他風趣、充滿智慧的語言,一次次戰勝對手,使中國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1)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經驗,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1)妙趣橫生: 文中指周總理回應美國記者關于“馬路”的嘲諷時,話語充滿美妙意趣,十分引人發笑、趣味十足。 2)將計就計: 指周總理利用國民黨人士“對牛彈琴”的說法,順勢調整結構來回應,利用對方的計謀反制對方。 (2)本文第②—④自然段寫了周恩來總理與外國記者交鋒的三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梳理出來。(每空不超過10個字)1)巧答鋼筆之問;2) 巧解“馬路”嘲諷 ;3) 巧對握手挑釁 。(3)關于本文,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B A.本文是總分結構,開頭總寫,后面分寫。B.本文首尾呼應,贊美了周恩來總理高超的語言藝術。C.本文列舉了諸多事例來寫周恩來總理,重點描寫了與國民黨談判一事。D.本文抓住動作描寫,表現了周恩來總理的機智與幽默。(4)“風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閃現。”國民黨人士說的“對牛彈琴”和周恩來總理說的“對,牛彈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來總理的話妙在哪里?(5)如今,我國的外交官們在外交過程中也更有中國底氣與力量,不乏充滿智慧的言語交鋒。 2021年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美國一些政客無端指責中國時說:“現在美國一些政客就像‘碰瓷專業戶’,動不動就對中國無端指責、惡意抹黑。中國發展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奮斗,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為了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就像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會為周邊帶來蔭涼和生機,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會帶來‘威脅’……” 這段話中:“大樹”在這里指: 中國的發展 ,用“大樹”來比喻的原因是: 大樹茁壯成長會為周邊帶來蔭涼、生機,中國發展靠自身努力,是為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能給周邊和世界帶來積極影響,與大樹作用相似,形象展現中國發展意義。 【解答】(1)考查詞語解釋。1)妙趣橫生:文中語境是周總理回應“馬路”嘲諷時,用巧妙、有趣的邏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化解尷尬。所以“妙趣橫生”指周總理的回答充滿巧妙意趣,語言生動、趣味十足,讓嘲諷不攻自破。2)將計就計:國民黨用“對牛彈琴”諷刺我方,周總理順著這個“計”(成語攻擊),調整結構反擊為“對,牛彈琴”(“牛”指國民黨)。所以“將計就計”指利用對方的計謀、手段,反過來對付對方,以智取勝。(2)考查內容理解與概括。2)閱讀文章可知,第③段寫美國記者嘲諷“馬路”,周總理回應“走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可概括為:巧解“馬路”嘲諷。3)閱讀文章可知,第④段寫美國記者握手后擦手挑釁,周總理用丟手帕反擊。可概括為:巧對握手挑釁。(3)考查文章結構及詳略安排。A.錯誤。文章是“總分總”結構(①總述周總理因功績和外交語言被銘記→②﹣⑤分述外交/談判事例→⑥總結語言智慧讓中國立于世),不是“總分”(總分是“總起+分述,無總結”)。B.正確。開頭①“因睿智幽默的外交語言被銘記”,結尾⑥“用風趣智慧的語言使中國立于世界”,首尾呼應,都在贊美周總理語言藝術。C.錯誤。文章重點寫“與外國記者交鋒”(②﹣④段,3件事),“與國民黨談判”是⑤段1件事,并非“重點”。D.錯誤。文章主要靠語言描寫(周總理的妙語回答)展現機智,不是“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是“擦、扔、皺眉頭”等,占比少)。故選:B。(4)考查字詞理解與賞析。結合“有一次,在談判中,國民黨人士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總理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成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可知,國民黨“對牛彈琴”:把“我方”比作“牛”,諷刺我方“聽不懂、不配談判”,是貶低我方的攻擊性言論。周總理“對,牛彈琴”:拆分后,“對”肯定對方說法,“牛”指國民黨自己,變成“我方對國民黨彈琴(國民黨才是不懂道理的牛 )”,反過來諷刺對方。妙處:周總理借力打力,利用對方的成語結構,僅加一個逗號,就反轉語義,讓國民黨“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盡顯機智幽默和語言掌控力,把被動反擊變成主動諷刺。(5)考查字詞理解與賞析。結合“中國發展就像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會為周邊帶來蔭涼和生機,而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會帶來‘威脅’……”可知,“大樹”指中國的發展成果/中國發展的態勢。原因:大樹的特點是“茁壯成長后,給周邊遮蔭、帶來生機”;中國發展靠自身努力,目的是“讓人民更好、為世界和平做貢獻”,和大樹“付出、帶來積極影響”的特點高度契合。用“大樹”比喻,把抽象的“中國發展”變具體,生動展現中國發展的善意與價值,反擊“中國威脅論”。故答案為:(1)1)文中指周總理回應美國記者關于“馬路”的嘲諷時,話語充滿美妙意趣,十分引人發笑、趣味十足。2)指周總理利用國民黨人士“對牛彈琴”的說法,順勢調整結構來回應,利用對方的計謀反制對方。(2)2)巧解“馬路”嘲諷;3)巧對握手挑釁;(3)B;(4)國民黨人士說的“對牛彈琴”,是嘲諷我方談判像對不懂道理的牛彈琴,貶低我方;周總理說的“對,牛彈琴”,是說對方(國民黨人士)才是“牛”,我方對其彈琴,諷刺對方不懂道理、不配談判。妙處:周總理巧妙拆分、調整對方成語結構,化被動為主動,讓對方自取其辱,盡顯語言智慧與反擊的巧妙。(5)中國的發展 大樹茁壯成長會為周邊帶來蔭涼、生機,中國發展靠自身努力,是為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能給周邊和世界帶來積極影響,與大樹作用相似,形象展現中國發展意義。三、表達與交流(30分)14.(30分) 題目:為你鼓掌 提示: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的舉動讓我們忍不住想為他們大聲叫好!也許是同學在別人有困難時伸出的援手,也許是朋友在比賽中咬牙堅持的身影,也許是家人默默付出的辛勞,也許是陌生人一個小小的善意舉動……你想為誰鼓掌?他(她)做了什么讓你感動、佩服或特別想夸贊的事情?請你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運用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一篇習作,來表現他(她)的特點。 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不少于400字。【解答】范文:為你鼓掌在我的生活中,有一個人的舉動讓我忍不住想為他鼓掌,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小明。小明是我們班的學習委員,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樂于助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總是愿意幫助別人。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小紅生病了,不能來學校上課。小明知道后,主動提出要幫小紅補課。他每天放學后都會去小紅家,耐心地給她講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直到小紅完全理解為止。小明的這種行為讓我非常感動,他不僅在學習上幫助了小紅,更在精神上給了她很大的鼓勵。還有一次,我們班組織了一次捐款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籌集學習用品。小明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而且他還動員了他的家人一起參與捐款。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對他充滿了敬佩。小明的這些舉動,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和真誠。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誼,什么是真正的幫助。我想為他鼓掌,為他的善良鼓掌,為他的真誠鼓掌,更為他的行動力鼓掌。小明,你是我學習的榜樣,你讓我明白了,生活中不僅僅要有學習的熱情,更要有幫助他人的善良之心。你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我想對你說:“小明,你真棒!為你鼓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