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香坊區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學業發展水平監測語文試卷(六年級)考生須知:1.本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3.考生作答時,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卡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紙上答題無效。4.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非選擇題用黑色字跡書寫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否則無效。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讓思考成為習慣同學們,在本學期“學業發展水平監測”中,我們將圍繞“讓思考成為習慣”這一主題展開。當試題躍動思維光芒時,你收獲的不僅是分數,更是讓思考習慣生根的力量。好習慣一:在字句之間思考(12分)【走出機械的記憶】(6分)請依據提示,完成“字詞記憶卡”的填寫。字形記憶方法 部首對比法 “ A ”從“宀”,與房屋、夜晚相關,如“通xiāo A ”;而“霄”從“雨”,指云、天空,如“云霄”。形聲記憶法 浪màn的“ B ”是形聲字,本義指水過滿外流,可以根據其形旁記憶字形。以義辨形法 “見wēi C 知著”指見到一點兒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實質。字音記憶注意事項 注意部首誤讀 勿將“徘徊”中“徊”字讀為“回”的音,應讀為“ ① ”。注意形近誤讀 “撥”與“拔”字形相近,不要將“撥 ② 弄”讀成“拔”的音。注意多音誤讀 “調”是多音字,有“tiáo”和“diào”的讀音,“單調”應讀 ③ 。1. 請將ABC三處的漢字依次寫到下面田字格中。A. B. C.2. 選出①②③三處的注音正確的一項( )A. ①huái ②bá ③diào B. ①huí ②bō ③tiáoC. ①huái ②bō ③diào D. ①huí ②bá ③diào【摒棄錯亂的邏輯】(6分)七一建黨日之際,六(1)班召開“青春向黨”主題班會,小香準備了一段即興發言,但發言稿中存在一些問題,請你幫她修改并完善。同學們,通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使我想起了黨帶領人民走過的百年征程。從南湖紅船到天安門城樓,從脫貧攻堅到航天圓夢,黨始終是我們堅實的依靠。中國共產黨一百零四年的筆耕不輟,______。無數黨員默默奉獻的光輝,______。無數步履踏出的奮進足音,______。3. 這段發言稿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一個病句,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 將“帶領”改成“引領” B. 將“征程”改成“道路”C. 去掉“通過” D. 將“使”改成“讓”4. 畫橫線處依次應該填入的語句序號是( )①匯聚成了民族復興的強音 ②書寫了黨的輝煌歷史 ③照亮了民族的前進道路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好習慣二:在整書閱讀中思考(8分)【交流平臺里的思辨之音】(5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題。5. 本學期我們閱讀了《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閱讀中我們發現,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并會在經歷中不斷成長變化,請完善“交流平臺”內容。湯姆·索亞是一個既①______又②______的孩子。他經常逃學,甚至在課堂上捉弄老師。卻在法庭上,能夠站出來指證兇手印江·喬埃。③_____既是痛苦的孤獨者,又能在孤獨中得到收獲。他在日記中多次記錄對孤獨的恐懼,卻能將荒島改造成“私人王國”,并在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尼爾斯開始總是欺負小動物,后來卻能無私地幫助小動物。例如,④______(情節或表現)。【成長探究中的啟思之鑰】6. 上述三個人物都在經歷險境后獲得成長,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物,結合名著內容,分析他能夠在“險境”中獲得成長的原因。我選擇的人物是______,我認為他能夠在險境中獲得成長的原因是______。好習慣三:在古詩文言中思考(15分)【在梳理中思考】(6分)7. “詩詞中風物美學”主題文化長廊中有三個板塊,請將其中詩句補充完整。風物言志美(1)剛正不阿之志:______,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鄭燮)(2)清白堅貞之志:粉骨碎身渾不怕,______。(《石灰吟》于謙)風物寄情美(3)思念懷遠:______,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王建)(4)春之欣喜:天街小雨潤如酥,______。(《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風物寓理美(5)禁錮突破的深刻哲理: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游園不值》葉紹翁)(6)潛移默化的處世智慧:隨風潛入夜,______。(《春夜喜雨》杜甫)【在遷移中思考】(9分)閱讀【甲】【乙】兩文,在課內外文言文閱讀中,深思體悟。【甲】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選自《列子·湯問》)【乙】韓愈①諱辯愈與李賀書②,勸賀舉進士。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③。愈作《諱辯》以譏之曰:“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節選自《昌黎先生集》)注釋:①韓愈:唐代杰出文學家。②書:寫信。③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聽到這種議論人沒有明察(其中的問題),就異口同聲,跟著附和,(最終)都說出相同的話。8. 根據提示,解釋下列加點字。加點字 方法提示 解釋及日中則如盤盂 字形溯源法 甲骨文字形表示后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在本文中引申義為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湯 成語推斷法 由“赴湯蹈火”可推斷,“湯”的意思為________與賀爭名者毀之 詞典辨義法 ①破壞,毀壞;②誹謗,講別人壞話。“毀”在文中意思應為________(填序號)賀不舉進士為是 語境分析法 依據“勸之舉者為非”中的“非”為“錯誤的”意思,可以分析出“是”的意思為________9. 對【甲】【乙】兩文畫線句子翻譯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很聰明的是誰呢?/如果父親的名字叫“仁”,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B. 誰說你很聰明呢?/你的父親是有名的仁慈,你就不能做人了嗎?C. 誰說你很聰明呢?/如果父親的名字叫“仁”,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D. 誰能明白呢?/如果父親的名字叫“仁”,你就找不到人了嗎?10. 兩文都緊扣“辯”字,但是“辯”的方法不同,請將下面內容補充完整。【甲】文中,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一兒以視覺效果為依據,用“______”作為證據。另一兒以______為依據,用“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作為證據。這種方法為“以據證明法”。【乙】文中,韓愈先假設對方觀點“______”成立(用自己的話回答),再推導出“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的荒謬結論,以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這種方法為“歸謬辯論法”。好習慣四:在課文復習中思考(10分)【再讀再思】(10分)閱讀《表里的生物》(節選),完成下面小題。表里的生物(節選)馮至①里邊該是什么東西在響呢?我對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樹上的蟬,草里的蟲,都不輕易被人看見,A.我想:表里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里,不許小孩子動。②越不許我動,我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這樣過了許多天。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有一次,父親也許看我的樣子太可憐了,也許自己有什么高興的事,他對我笑著說:“你來,我給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響,可是只許看,不許動。”③沒有請求,父親就主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父親取出一把小刀,把表蓋撥開,我的面前立即呈現出一個美麗的世界: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里邊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停地擺來擺去。這小世界不但被表蓋保護著,還被一層玻璃蒙著。B.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但是,過了一會兒,父親還是把表蓋上了。父親的表里邊真是好看。④C.此后我就常常請求父親把他的表打開給我看,有時父親答應我,有時卻拒絕我,這要看他高興不高興。有一回,父親又把表打開了,我問:⑤“為什么還蒙著一層玻璃呢?”⑥“這就是叫你只許看,不許動。”父親回答。⑦“為什么呢?”我又問。⑧“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蝎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螫你。”⑨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我繼續問:⑩“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 父親沒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后來我見人就說:“我有蟋蟀在缽子里,蟈蟈兒在葫蘆里,鳥兒在籠子里,父親卻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 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11. 下面不是兒時作者“好奇之處”的一項是( )A. 父親表里的聲音是什么東西在響呢?B. 表上為什么還蒙著一層玻璃呢?C. 為什么把那樣可怕的東西放在這么好的表里?D. 爸爸為什么不知道原因呢?12. 文章第③段中,為什么“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呢?13. 下面對父親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父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的好奇心。B. 父親為我詳細講解表的運行原理,培養了“我”的科學精神。C. 父親用“小蝎子”的說法,順應了我“表里有活的生物”的猜測,帶給我極大的滿足感。D. 父親“一動就要螫你”的說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讓我不敢因為好奇而破壞物品。14. ABC三處畫線句子告訴我們:產生“好奇心”后,我們需要具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的科學品質(按照畫線句順序填寫),才能讓“好奇心”更有價值。好習慣五:在課外閱讀中思考(25分)【在尋常現象中思考】(9分)閱讀《時尚減肥“輕斷食”》,完成下面小題。時尚減肥“輕斷食”①減肥或許是當今社會最火熱的健康話題。各種宣稱能在“不饑餓”的前提下“少吃”的減肥法,吸引了無數人前仆后繼。輕斷食,就是其中頗具號召力的一種。②“輕斷食”是一種控制飲食的方式,它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時間內正常進食。③輕斷食的理論依據是:當人體大量減少進食,細胞處于營養缺乏的狀態時,會為維持生存和功能而啟動一系列有益的適應性變化,即“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不僅有助于減輕體重,還對降低異常升高的甘油三酯、膽固醇、血壓、體脂、血糖等生理指標,產生積極的調節作用。因此,通過輕斷食策略性地讓細胞處于“逆境狀態”,其實是在刺激身體啟動自我修復功能,最終讓身體變得更健康。④輕斷食有各種形式。在中國古代就有“過午不食”的說法,大致相當于每天“16小時斷食”,就是輕斷食的一種形式。⑤現在最流行的是“5:2輕斷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個循環之中,5天正常進食,兩天大大減少進食量。⑥還有比“5:2輕斷食”強度更大的“隔天交替輕斷食”。在這種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斷食一天,斷食那天的食物量是500大卡左右。⑦一項關于輕斷食的研究顯示:“輕斷食能夠有效減肥”,效果是“10周之內減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說,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輕斷食確實有助于減肥。⑧總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飲食習慣相比,輕斷食對于減肥和健康有積極的作用。實質上,它也是減肥金律“少吃多動”的一種實現形式,因此還是要配合一些運動,才能有效。同時要做到“總體上減少食物攝入”,如果只是應付考試般地“斷食時少吃,不斷食時暴飲暴食的進行補償”,那么就不會有好的效果。(選文有較大改動)15. 本文介紹了哪幾種形式的輕斷食?16. 文章第③段“逆境狀態”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17. 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一個括號只能填寫一種說明方法)(1)斷食那天的食物量是500大卡左右。( )(2)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輕斷食確實有助于減肥。( )18. 房阿姨想嘗試“輕斷食”減肥,了確保她減肥成功,請你結合文章內容,給房阿姨提兩條建議。【在共鳴經歷中思考】(16分)帶著思考閱讀《不值與不配》,完成下面小題。不值與不配李柏林①前幾日,我突然想吃草莓。臨近晌午,菜市場上的攤子已然不多,逛到一半才看到一個老奶奶在賣草莓,旁邊還有人在挑選。可等我走過去才發現雙方正在爭執。老奶奶像開啟了全身的防御機制,生氣地說:“不賣,你們趕緊走吧,我不做你們生意!”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猜測這應該是個脾氣暴躁的老奶奶,趕緊走開。②可逛完菜市場,我也沒看到第二家賣草莓的,只好又回到了老奶奶的攤前。她已經沒了先前的憤怒,拿了一個草莓說:“你嘗嘗,這草莓是我一大早新摘的,不甜不要錢。”③草莓個頭不大,卻很甜。我說:“奶奶,您的草莓真不錯,給我來一斤吧。”④老奶奶開始倒草莓,結果一稱,一斤多,她說:“沒事,反正是自己種的,送你吃,我也得趕緊賣完回家。”⑤我開始勸老奶奶:“既然不那么在乎價格,剛剛不如便宜賣了,中午菜市場的人很少,總比干等著強。”她臉一橫說:“我賣給她?想都別想,雖然我賣了一上午了,但她說我的草莓不夠紅、不夠大,不值這個價,還用那么長的指甲挑來挑去,草莓都給挑壞了。她不識貨,才不配吃我的草莓!”⑥我才明白,老奶奶是在賭氣呢。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經歷的一件事。⑦姥爺去世后,姥姥一個人在家,總想找點事情做。有一年暑假,她決定賣玉米。她堅持不打藥,每天都去地里捉蟲,成了人形“啄木鳥”。等玉米成熟了,望著個頭飽滿的玉米,姥姥開心的不得了。姥姥每天一大早就去地里掰玉米、裝袋,等母親開車來接。而我去鎮上占位置,陪著姥姥賣完玉米后,帶她回我家吃飯。下午,母親再開車把她送回家。⑧有一天,眼看快中午了,太陽恨不得把人烤化,我們的玉米還沒賣完。正好來了一個女人,我仿佛看見了綠洲,趕緊推銷玉米:“兩塊錢一個,還剩八個,你給十塊錢就行。”⑨“就這也要兩塊錢一個?……”她挑剔一番后,繼續說道:“一塊錢一個,八塊錢你賣,我就買了。”女人掰掉玉米的皮兒,用居高臨下的語氣說著。她一邊挑,一邊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⑩姥姥正在猶豫,我直接說了句:“不賣,就10塊錢,愛買不買。”對方扭頭走了,我一股腦兒把地上的玉米灌進袋子,扛在肩膀上就往回走,姥姥也只得邁著小碎步連走帶跑地跟在后面。 那時我還說不清自己為什么那么生氣,只是覺得她不配。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是因為那一袋玉米,傾注了我們三代人的辛苦,她卻輕飄飄地把我們都給否定了,好像我們的付出真的不配這樣的價值。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死守防線,只是因為你傾注了很多精力的事物,被人說不值。于是你寧愿拒絕,也要保留自己的骨氣。 所以,別讓那些不值,變成了真的不配。(摘自《莫愁·時代人物》2025年第4期選文有改動)【向不同處思考】19. 賣草莓的老奶奶對“之前的顧客”和“我”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原因各是什么?對“之前顧客”的態度是與她生氣的爭吵并拒絕賣給她草莓,這是因為“之前顧客”①______,②_____;對“我”的態度是③______,④______,因為“我”夸獎奶奶的草莓甜。【向共性處思考】20. 賣草莓的老奶奶,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說明兩件事是具有共同點的。下面是圍繞“辛苦”這一共同點梳理的表格,請補充完整。草莓事件中的辛苦 摘草莓 ①______賣草莓 奶奶賣了一上午玉米事件中的辛苦 種玉米 ②______收玉米 姥姥每天一大早就去地里掰玉米、裝袋賣玉米 姥姥:親自去賣玉米我:去鎮上占位置,陪姥姥賣玉米母親:③______【向細節處思考】21. 細讀文章第⑨段畫波浪線句子,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1)從“掰掉玉米的皮兒”“用居高臨下的語氣說著”,能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2)她“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的真實想法是什么呢?【向矛盾處思考】22. 文章第⑩段畫線句子“姥姥正在猶豫”,請你結合文章內容,推斷出姥姥猶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出合理且完整的一條即可)【向深刻處思考】23. 分析文章結尾畫橫線句子的含義。別讓那些不值,變成了真的不配。好習慣六:在文章寫作中思考(50分)(50分)任選一個作文題目,完成寫作任務。24. 生活中,總有讓你心心念念想實現的事,這就是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你在實現心愿的過程中經歷了什么?當心愿實現的那一刻真的到來,你的心情如何?如愿以償的經歷帶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請以“這一次,我如愿以償了”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寫作要求:①將題目抄寫在作文紙的第一行(題目前空四格)。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③不少于500字,本題同時考查卷面書寫,要求卷面整潔,字跡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班級、人名。25. 請以“說出心中______滋味”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寫作提示:(1)在橫線上填寫表示心情的詞語,例如感動、甜蜜、痛苦、不舍等;(2)依據所填詞語,選擇切合該“滋味”的事件來表現題目;(3)可結合自己親歷的事件,也可以是科幻想象的事件;(4)事件中既要通過語言表達此“滋味”,還要通過動作、心理等表現此“滋味”,還需要通過抒情議論來升華此“滋味”。寫作要求:①將題目抄寫在作文紙的第一行(題目前面空四格)。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③不少于500字,本題同時考查卷面書寫,要求卷面整潔,字跡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班級、人名。香坊區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學業發展水平監測語文試卷(六年級)考生須知:1.本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3.考生作答時,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卡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紙上答題無效。4.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非選擇題用黑色字跡書寫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否則無效。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讓思考成為習慣同學們,在本學期“學業發展水平監測”中,我們將圍繞“讓思考成為習慣”這一主題展開。當試題躍動思維光芒時,你收獲的不僅是分數,更是讓思考習慣生根的力量。好習慣一:在字句之間思考(12分)【走出機械的記憶】(6分)【1~2題答案】【答案】1. 宵 漫 微 2. C【摒棄錯亂的邏輯】(6分)【3~4題答案】【答案】3. C 4. A好習慣二:在整書閱讀中思考(8分)【交流平臺里的思辨之音】(5分)【5~6題答案】【答案】5. ①. 頑皮(調皮、叛逆、淘氣) ②. 有正義感(勇敢) ③. 魯濱遜 ④. 示例:雁群突遭獵人伏擊,尼爾斯朝反方向狂奔呼救,以自身為餌引開獵人。6. ①. 示例:我選擇的人物是魯濱遜 ②. 我認為他能夠在險境中獲得成長的原因是他有積極的心態和行動。他流落荒島后沒有被困境打倒,而是動手建房子、種糧食、做陶器。雖然建屋耗時三月,還遇到了種糧失敗等無數困難,但他在行動中積累經驗,掌握了各種生存技能,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好習慣三:在古詩文言中思考(15分)【在梳理中思考】(6分)【7題答案】【答案】 ①. 千磨萬擊還堅勁 ②. 要留清白在人間 ③. 今夜月明人盡望 ④. 草色遙看近卻無 ⑤. 春色滿園關不住 ⑥. 潤物細無聲【在遷移中思考】(9分)【8~10題答案】【答案】8. ①. 到,到了 ②. 熱水 ③. ② ④. 正確的 9. C10. ①.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②. 溫度的感知(觸覺) ③. 父親名字中有“晉”字(父親的名字叫“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進士考試。好習慣四:在課文復習中思考(10分)【再讀再思】(10分)【11~14題答案】【答案】11. D 12. 父親一直以來都不讓我看表里世界,現在我沒有請求,父親就主動給我看了。并且我終于能夠看到表里面的世界,自己的猜測能夠得以驗證了,所以很高興、很激動。 13. B14. ①. 大膽猜想(積極思考) ②. 仔細觀察(專注) ③. 執著探索(執著)好習慣五:在課外閱讀中思考(25分)【在尋常現象中思考】(9分)【15~18題答案】【答案】15. 每天“16小時斷食”(過午不食);5:2輕斷食;隔天交替輕斷食。16. 細胞處于營養缺乏狀態。17. ①. 列數字 ②. 作比較18. 要配合一些運動;做到“總體上減少食物攝入”。【在共鳴經歷中思考】(16分)【19~23題答案】【答案】19. ①. 說奶奶的草莓不值這個價(不識貨) ②. 還把奶奶的草莓弄壞了 ③. 沒有了憤怒(態度很和藹)(讓我先嘗后買) ④. 稱多了不多收錢20. ①. 草莓是奶奶一大早晨起來新摘的 ②. 姥姥每天去地里捉蟲 ③. 開車來回接送姥姥賣玉米21. (1)挑剔、不尊重人(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傲慢)(2)她想通過對玉米質量的強烈否定,讓我們同意一塊錢一個賣給她。22. 示例:示例一:姥姥覺得她說出的價格太低了,感覺抵不上自己(一家人)的辛苦付出,想思考下再做決定。示例二:玉米是姥姥的心血結晶,女顧客卻用貶低性語言進行否定,這讓姥姥內心感到委屈。但天氣這么熱,姥姥也想早點賣完回去。示例三:我們全家都在為了賣玉米而辛苦忙碌,女顧客卻用貶低性語言進行否定,這讓姥姥內心感到委屈。但天氣這么熱,姥姥也想早點賣完回去。示例四:“我”此時已報價“十塊錢”,而女顧客壓價時,姥姥既想照顧“我”的感受,又擔心堅持原價會徹底失去顧客。23. 當傾注了很多精力的事物,被人說不值時,要保留自己的骨氣,拒絕他們,否則別人會覺得我們的付出不配這樣的價值。好習慣六:在文章寫作中思考(50分)(50分)任選一個作文題目,完成寫作任務。【24題答案】【答案】例文:這一次,我如愿以償了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打在窗戶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我坐在書桌前,手中緊緊握著那張夢寐以求的鋼琴十級證書,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這一次,我如愿以償了。小時候,每當路過音樂教室,聽到那悠揚的鋼琴聲,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挪不動腳步。那黑白相間的琴鍵,仿佛藏著無數個神奇的故事,等待著我去開啟。于是,我央求媽媽給我報了鋼琴班,從此踏上了學琴之路。起初,我對鋼琴充滿了熱情,每天都會主動練習。簡單的音符在我指尖跳躍,仿佛是一群歡快的小精靈。然而,隨著難度的增加,枯燥的練習和反復的出錯讓我漸漸失去了耐心。那些復雜的曲譜,就像一道道難以跨越的溝壑,橫亙在我面前。我開始逃避練琴,每次坐在鋼琴前,都像是在受刑。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沒有責備我,而是耐心地給我講了許多鋼琴家堅持練琴的故事。她告訴我,成功沒有捷徑,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重新振作起來,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練琴計劃。每天放學后,我都會第一時間坐在鋼琴前,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那些枯燥的曲子。遇到難題時,我不再輕易放棄,而是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直到把問題解決。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考十級的日子。走進考場,我的心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樣怦怦直跳。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坐在鋼琴前,開始了演奏。指尖在琴鍵上輕盈地舞動,美妙的音樂如潺潺流水般從琴鍵中流淌而出。我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等待成績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格外緊張。終于,成績公布了,我順利通過了十級考試。那一刻,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在這一刻化作了幸福的淚水。這一次如愿以償的經歷,讓我深刻地明白了:只要有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在未來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都會像這次學琴一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因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夢,就一定能迎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刻。【25題答案】【答案】例文:說出心中敬畏滋味那個黃昏,我隨地質隊的父親踏入河西走廊。風如刀,切割著無邊的蒼黃。父親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土,任其從指縫流瀉:“這里曾是大海。”我怔住了,試圖在呼嘯的風中聽見鯨歌,卻只聞沙礫擊打巖石的錚鳴。那一刻,一種前所未有的滋味——并非感動或甜蜜,而是一種近乎戰栗的敬畏,悄然攫住了我。它不來自書本,而是腳下土地沉默的咆哮。我們繼續深入。父親的工作是敲擊巖壁,傾聽地球的骨響。他找到一處斷層,示意我上前。巖層清晰如書頁:底部是黑色深海沉積,其上覆著紅褐色陸相砂巖,最上方則是鵝卵石與流沙的混合體。“看,”他指尖劃過界限,“這三層,用了四億年。”他輕輕敲下一塊黑色頁巖,遞給我。掌中石塊冰冷粗糙,我卻仿佛被燙傷——我握著的不是石頭,是一截被凝固的浩瀚時光。風更猛了。我獨自爬上一座沙丘,四顧皆是無垠的荒蕪。夕陽將天地染成壯烈的金紅,我的影子被拉得細長,渺小得像一粒隨時會被吹走的沙。忽然,我理解了那敬畏的滋味:它是我作為一瞬的生命,面對無盡時空時最本能的震顫。我蹲下身,模仿父親抓一把沙。沙粒急速從指縫逃逸,仿佛時間本身正在流逝。我閉上眼,感到腳下并非死寂大地,而是一頭仍在呼吸、蠕動、變遷的巨獸。我聽見了!不是鯨歌,是大陸的碰撞、山脈的隆起、海底的抬升……是地球用地質時間訴說的磅礴故事。那個瞬間,我與四億年共存。我微小如塵,卻因理解了自己的渺小而獲得了某種宏大。敬畏的滋味在心中蕩開,它不是恐懼,而是一種清醒的認知:我站在無數個紀元堆積而成的此刻,是古老奇跡的繼承者。我抓起一把沙,輕輕撒向風中,如同進行一次莊嚴的儀式——將片刻還給永恒。離去時,我頻頻回望。那片土地依舊沉默,卻在我心中震耳欲聾。我終于明白,真正的敬畏不是屈從,而是丈量。它讓你知悉渺小,卻不虛無;見證永恒,卻更珍惜剎那。那滋味綿長如地質時間,教會我:人唯有在承認渺小之時,才能真正走向遼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