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大單元整合作業為了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班級舉行“人生之舟”主題活動,請你參與。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精彩的語文課文總是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讓我們明白做人不能思想狹隘;朱德的母親一生不輟勞作,讓我們明白做人要熱愛勞動;陳毅勇于獻身革命,讓我們明白做人要有一顆純(cuì)的愛國心;諸葛亮教育兒子的書信,讓我們明白修養性情不可輕薄浮(zào)。(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①狹隘( ) ②不輟(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①純(cuì) ②浮(zào) 2.以下名人名言中,與“人活在世上要有價值,要去創造價值,有價值的人活著才有意義”意思最相近的一項是 ( )A.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B.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民服務。——奧斯特洛夫斯基C.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D.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瞿秋白3.理解型默寫。(1)《誡子書》中諸葛亮總結一生經歷,并包含對兒子的教誨與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 (2)《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 。 (3)《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性情浮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 , 。 (2024河南中考)閱讀下面文字,回答4~7題澄河邊上①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軍以少數部隊插入敵后,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計劃,現在進行戰略性軍事轉移。敵人趁機前阻后追,十分瘋狂。②周玉兆帶著20多名掉在后面的傷、病、體弱的同志,臨近黃昏時,艱難地到達了澄河邊。雨沒有停,風也沒有息,澄河濁流滾滾,河水猛漲。沒有橋,也沒有渡船。③“會水的同志站出來,一人帶一個,過河。”周玉兆大聲地說著。“我!”“我!”“我!”戰士們對著大河,向著暴風雨宣戰了。戰士小余挽著一個不會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沒游多遠,就被水直沖下去。小余一邊掙扎,一邊對岸上喊:“過不去啦,水還在漲!”直到天擦黑兒,小余和那個同志才水淋淋地回來。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陸續回來了,一個人也沒渡過去。④雨終于停了,風也小了些。周玉兆讓其他同志留在河邊休息,自己帶著小余去附近村子打聽哪里有淺灘。⑤遠處炮聲隆隆,田野里顯得格外安靜,月亮從云里探出頭來,地面上的一切都變得格外柔和。他們在不遠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們一下,說:“同志,你們要過河是不是 ”周玉兆點點頭,把大致情況說了一遍。老人聽后,想了一會兒,說:“鄉親們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過,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們今晚過河。”說著,帶他們進了看瓜的草屋,點起火,讓他們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邊的同志們叫來。安排完,老人便不見了。⑥月亮已懸在當空,屋外場地上,一片銀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寧靜、美好。遠處的槍聲像炒豆似的,在這靜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許多。周玉兆靠著門框坐著,轉頭對身邊的小余說:“明天,敵人會站在這里。”停了一下,又說:“要是留在這里打游擊,你怕不怕 ”“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堅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說:“應該說,和老百姓在一起,我們什么也不怕。”⑦河堤那邊傳來了一種古怪的聲音,周玉兆凝神聽了一會兒,便和小余起身向河邊走去。到了河邊,他們看見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條剛掘出來的小溝正通向河邊。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過來,大爺這是要放水幫他們過河。他一步搶過去奪下鋤頭,說:“大爺,我們就是死,也不能禍害老百姓!”老人緩和地解釋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來得太急,開一點兒口子,水有了出處,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過去了。”“不行!”周玉兆堅定地說:“我們是人民的部隊,活著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死了也是為了老百姓!”老人嘆了口氣,皺起眉看著黑沉沉的河水。過了一會兒,說:“你們在這里等著,我再去想想辦法。”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槍聲,又響了起來,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氣喘吁吁地跑來了,后面還跟了兩個中年老鄉,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擔。草屋里的同志們也來了。⑨“好了,好了,我捉了兩條‘水鰻’來了。”老人忽然變得又風趣又活潑,長眉毛一聳一聳的,“他們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進了我張的網里了。”那兩位被叫作“水鰻”的老鄉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動手綁扎扁擔。老人一邊扎扁擔,一邊向周玉兆擠了擠眼睛,說:“同志,你看,澄河是咱們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蠻,到底還得聽咱指揮。”一會兒又說:“同志,過了河,你們盡管大搖大擺地走好了。敵人來了,就讓他們來試試,看咱澄河對他們客氣不客氣!”⑩天快亮了,兩只棋盤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邊,剛才那副高興樣子,忽然又不見了,神情變得很嚴峻,說:“同志們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們過河去,他倆水性極好,保證沒問題。記住我們澄河,明年我老頭子還是種瓜,等同志們來吃。”第一只筏子在會水的同志和一個老鄉的共同努力下,已經越過了河心,向對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著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發誓: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隊一起打回來。 (選自茹志鵑《茹志鵑小說選》,有刪改)4.為了讓戰士們能渡過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別做了哪些事 請簡要概括。 5.小說第⑨段是怎樣表現老人找到過河辦法后的高興心情的 請簡要分析。 6.作者在小說中多次把月亮和槍炮聲放在一起寫,有什么用意 請答出一點用意并簡要分析。 7.下面兩段文字,你會選擇哪一段作為小說的結尾 為什么 請簡述兩點理由。A.青青的天,藍藍的水,澄河在奔騰,它帶著人民的希望、戰士的誓言,流到遠遠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滲透在土地里……B.戰士們漸走漸遠了,他們帶著一個不可摧毀的信念走遠了。河邊仍然站著那個身影,佝僂著身子,一動不動…… 8.(2024山東中考)(整本書閱讀)在名著閱讀交流會上,小元展示了下面兩幅圖。你認為“美猴王”和“孫行者”哪個更具英雄氣質 請結合名著內容簡述理由。 小元:《西游記》這本書中,孫悟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稱謂,探討他在不同階段的稱謂和具體表現,會讓我們對“英雄”有更全面的理解。 【詳解答案】1.(1)①ài ②chuò(2)①粹 ②躁2.B 解析:題干中的“人活在世上要有價值,要去創造價值,有價值的人活著才有意義”,說的是人要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A項,說的是人要有不計較得失的豁達胸襟;B項,說的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始終為人民服務,強調人活在世上要去創造價值,與題干中的句子意思相近;C項,說的是要積極樂觀面對生活;D項,說的是要珍愛生命。3.(1)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2)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3)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治性4.周玉兆:①讓會水的同志帶不會水的同志過河;②帶小余去打聽哪里有淺灘。老人:①在河堤上掘溝,想用放水的辦法幫戰士們過河;②找來兩個老鄉,一起扎筏子,幫戰士們過河。5.①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捉了兩條‘水鰻’”“跑進了我張的網里了”等語言詼諧風趣,表現老人的高興心情(或:“到底還得聽咱指揮”“看咱澄河對他們客氣不客氣”等語言充滿自信、自豪,表現老人的高興心情)。②通過神態(外貌)描寫來表現。“長眉毛一聳一聳的”“擠了擠眼睛”,顯出老人面部表情的豐富,表現老人的高興心情。6.①用月亮位置的變化暗示時間流逝,用槍炮聲的迫近暗示敵人逼近,將二者放在一起寫,營造緊張氛圍,突出渡河緊迫,推動情節發展。②讓月色的柔和、月下田野的寧靜,與槍炮聲形成反差,凸顯環境的美好,為人物活動創設背景,烘托人物形象。(答出任意一點即可)7.示例一:選A段。①“戰士的誓言”與第段周玉兆的誓言相照應,兩段銜接緊密。②“人民的希望、戰士的誓言”“深深地滲透在土地里”突出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之情綿延不絕的主題。③“青青的天,藍藍的水,澄河在奔騰”,讓小說在明朗開闊的背景中收尾,給讀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④描寫澄河邊上的景色,既照應標題,又與小說中有關澄河的描寫相呼應,體現小說的整體構思。示例二:選B段。①“戰士們漸走漸遠了”,交代渡河成功的結局。②“一動不動”的身影,照應第段“周玉兆望著河堤上的老人”的內容,兩段銜接緊密。③戰士們“不可摧毀的信念”與老人的依依不舍,突出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④將視線定格在老人身上,凸顯老人形象,給讀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8.示例一:我認為“美猴王”更具英雄氣質。美猴王主要是指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期的形象,那個時候的孫悟空桀驁不馴,天不怕地不怕,非常頑皮,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敢作敢為,可稱英雄。示例二:我認為“孫行者”更具英雄氣質。在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時,他任勞任怨保護唐僧,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堅忍、頑強,意志堅定,不怕吃苦,與各路魔怪進行頑強的斗爭,是個苦行僧的角色,體現著英雄吃苦耐勞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