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 古代詩歌四首 學完本課后,七年級開展了“遨游詩詞海洋,領略詩詞魅力”專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1)東臨(jié)石 (2)水何澹澹( )(3)山島(sǒng zhì) (4)秋風蕭瑟( )(5)枯(téng)老樹昏鴉 (6)斷腸人在天(yá) 2.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聳立)B.楊花落盡子規啼(楊樹的花)C.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D.枯藤老樹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3.根據語境及提示默寫古詩。(1)同一意象會有不同情趣。同繪“風”,馬致遠用“小橋流水人家,① ”道出游子凄苦,曹操用“② ,洪波涌起”抒發英雄豪情;同觀“海”,孟德展現“③ ,若出其里”的開闊胸襟,王灣道出“④ ,⑤ ”的自然理趣。 (2)思鄉懷人是古詩中常見的主題。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① ,② ”蘊含著剪不斷的鄉情;王灣漂泊異鄉,用“③ ,④ ”寄托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王昌齡被貶龍標,李白用“⑤ ,⑥ ”寄托他對遠方朋友的關切和掛念。 (一)觀滄海曹 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4.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 5.同學們準備為本詩配樂。請你推薦下面的一種樂器給大家,并說說理由。笛子 古箏 嗩吶 編鐘 二胡 (二)次北固山下王 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6.下列對《次北固山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點題,“客路”與“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詩人羈旅漂泊之情。B.頷聯中“平”“闊”“正”“懸”四個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C.頸聯用“生”“入”二字將“日”與“春”擬人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自然的理趣。D.尾聯呼應首聯,寫詩人希望從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傷之情溢于言表。7.※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 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8.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明月”在詩中扮演什么角色 9.(教材變式題,見課后習題三)詩人為什么從“楊花落盡子規啼”寫起 (四)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0.小明同學在學了這首元曲后 ,認為“古道西風瘦馬”不如改為“古道西風駿馬”,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請闡述理由。 11.班級準備組織“古代詩歌中的悲秋情懷”主題探究活動,你覺得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曹操的《觀滄海》兩首作品中,哪一首能入選此次主題探究活動 請結合作品闡述理由。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龍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②迷。誰向孤舟憐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貶逐的官員,這里指明卿。1.乙詩“秋色遙看入楚迷”一句中哪個字最有意蘊 請簡析。 2.甲、乙兩詩的后兩句在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上有何相同之處 請簡要分析。 (2024遂寧中考)(一)田舍[宋]范成大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忙。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3.請對頷聯中的“眠”和“噪”作簡要賞析。 4.※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二)新晴山月[宋]文同①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畫地。徘徊愛其下,夜久不能寐。怯風池荷卷,病雨山果墜。誰伴予苦吟 滿林啼絡緯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詩人、畫家。②絡緯:一種草蟲,即紡織娘。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漏”字用筆細膩,因為松樹高大,枝葉繁茂,所以只有幾絲稀疏月光從中漏出。B.月光將婆娑樹影投到地上,像斑駁的水墨畫,再現了山林中特有的夜色。C.詩人用畫家的眼光來觀賞眼前景色,在松樹下久久徘徊,直到深夜也不愿入睡。D.“怯風”“病雨”二詞,從植物角度寫出了風雨過后的景象,營造了凄清的氛圍。6.有評論說,本詩后兩聯像一曲優美動聽的交響樂,請簡要賞析。 7.(文化自信)班級計劃組織以“四季之美”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邀請各位同學完成以下任務。(1)古人寫春生動傳神,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指出下列詩句中的加點字是從哪個角度寫春的。示例:春風又綠江南岸 視覺角度①兩個黃鸝鳴翠柳 ②踏花歸去馬蹄香 (2)根據下列對聯所描繪的景物特征,按春夏秋冬排序: 。 A.翡翠屏開槐影茂,鴛鴦池漲藕花香。B.紅點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萬枝新。C.梅試朔風舒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D.丹桂香飄賞心樂事,蟾宮月滿美景良辰。(3)從下列詞語中任選兩個或兩個以上,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寫一段描寫春天景色的話。(60字以內) 張望 點綴 不知不覺 鶯歌燕舞 萬紫千紅 眼花繚亂 心曠神怡 對點練習:見“課堂達標”7題,“課后提升”4題。題型: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詩句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方法:(1)領悟詩人的情感可用以下“六看法”:①看標題。有些詩歌的標題直接點明詩人的情感。②看作者。有時可通過詩人的寫作風格來領悟詩人的情感。③看創作背景。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詩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④看描寫的意象。領悟了詩歌中意象的寓意,才能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⑤看序、注。詩歌的小序或注釋往往交代其創作的年代、緣由、背景,有助于領悟詩人情感。⑥看關鍵句子。要抓住詩眼或議論句、抒情句等關鍵句子,這些句子直接抒發詩人的情感,給讀者明確的信號。(2)除掌握“六看法”外,還要儲備一些專業性詞語,如離愁別緒、恬淡閑適、清高孤傲、孤寂惆悵等,在分析詩人情感時經常會用到。答題模式:這首詩通過……,抒發(或表達、表現)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心境)。【詳解答案】課堂達標1.(1)碣 (2)dàn (3)竦峙 (4)xiāo sè (5)藤 (6)涯2.B 解析:“楊花”指“柳絮”,而不是指“楊樹的花”。3.(1)①古道西風瘦馬 ②秋風蕭瑟 ③星漢燦爛 ④海日生殘夜 ⑤江春入舊年(2)①夕陽西下 ②斷腸人在天涯 ③鄉書何處達 ④歸雁洛陽邊 ⑤我寄愁心與明月 ⑥隨君直到夜郎西4.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瀾壯闊(或:原句描繪的是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繪的是海水起伏涌動的景象)。5.示例一:我推薦古箏。古箏之聲古樸、剛勁、悠揚,與本詩質樸剛健、音調鏗鏘的特點相符,有助于表現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示例二:我推薦編鐘。編鐘之聲莊重、洪亮、悠遠,符合本詩質樸剛健、音調鏗鏘的特點,有助于表現詩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壯志。6.D 解析:尾聯句意是: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么地方呢 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此句情景交融,風格壯美,詩人用“雁足傳書”的典故,傳達出淡淡的思鄉愁緒。7.這首詩寫的是鄉愁,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寫出思鄉之情即可)8.“明月”扮演了知心人的角色。“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運用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不僅要托月寄情,還要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意近即可)9.①點明了時令是暮春時節。②渲染了悲涼、傷感的氣氛。③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影無蹤,暗喻友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常鳴“不如歸去”,詩人借此來關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的友人,希望他早日歸來。10.不同意。“瘦馬”使我們聯想到游子已經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渲染了一種衰落、頹敗的氣氛。若換成“駿馬”,則會讓我們聯想到英姿颯爽的俠客、意氣風發的少年等,與作品的整體意境相差甚遠。11.《天凈沙·秋思》能入選此次主題探究活動。《觀滄海》這首詩雖然描寫了秋景,但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和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并未體現悲秋情懷。《天凈沙·秋思》通過描繪一幅蒼茫悲涼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達了一個漂泊異鄉的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深切思鄉之情,符合探究活動的主題。課后提升1.“迷”字最有意蘊。“迷”意為辨認不清。既是對當時現場景色的真實描寫,點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離人前途的渺茫,表達了詩人對好友今后命運的擔憂。2.修辭: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甲詩把月亮當作人來寫;乙詩把白云當作人來寫。情感:甲詩將月亮擬人化,寫月亮隨朋友離開,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不舍;乙詩把白云擬人化,寫白云送別朋友,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不舍。參考譯文【乙】陣陣寒風,綿綿細雨將江邊青楓吹打得颯颯作響。遙看水天相接處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有誰會到這孤舟上可憐放逐的你呢 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3.“眠”字將兒童隨意地在落葉上入睡的悠閑姿態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凸顯出鄉村生活的寧靜與兒童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營造出一種安然閑適的氛圍。“噪”字生動地描繪出鳥雀在斜陽下嘰嘰喳喳鳴叫的熱鬧場景,既增添了鄉村環境的生機與活力,又以動襯靜,更加突出了鄉村的靜謐祥和,使整個畫面動靜結合,富有意趣。4.示例:作者在創作此詩時抓住了農村生活中幾個典型的形象:頑皮的孩子,夕陽西下時林中的歸鳥,縹緲的炊煙,隱約傳來的人語聲,林中飄來的香氣,一望無際的稻田,寫出了農村生活的恬靜與安詳。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參考譯文田 舍大家互相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筑著打谷場。小孩子隨意地躺在落葉堆里睡覺,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叢生的草木散發著迷人的芳香。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5.D 解析:“怯風池荷卷,病雨山果墜”句意是: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為怕風吹,所以將葉子卷了起來;山上的果子因為遭到了雨打,所以紛紛墜落下來。詩人漫步林中能聽到山果墜落的響聲,以動襯靜,“怯風”“病雨”二詞,從植物角度寫出了山中月夜雨后的幽靜、清爽,并不是“營造了凄清的氛圍”。6.后兩聯主要從聽覺的角度進行描寫。頸聯以動襯靜,用“池荷卷”“山果墜”等極其輕微的聲音來襯托山中的幽靜、迷人;尾聯寫林中的紡織娘此起彼伏地鳴叫著,與詩人的“苦吟”相呼應,十分和諧,這也為靜謐的山林平添了幾分熱鬧。風聲、山果墜地聲、蟲聲、吟詩聲交織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全詩表達了詩人漫步月夜林中的愉悅之情和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懷。參考譯文新晴山月從高大的松樹枝葉的間隙中,漏出幾絲稀疏的月光,松影投落到地上,宛如一幅斑駁的水墨青松圖一樣。我在林中月光下徘徊,被這夜景深深地迷住了,夜深了,還絲毫沒有睡意。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為怕風吹,所以將葉子卷了起來;山上的果子因為遭到了雨打,所以紛紛墜落下來。誰伴著我在此苦吟呢 只有啼聲滿林的絡絲娘。7.(1)①聽覺角度 ②嗅覺角度(2)BADC 解析:A項,由“藕花香”可知是夏天;B項,由“紅點桃花”可知是春天;C項,由“梅”“雪”可知是冬天;D項,由“丹桂”可知是秋天。(3)示例:春天,五彩繽紛的花朵如同小姑娘歡樂的笑臉,點綴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鶯歌燕舞,人們心曠神怡,陶醉在這春天的美好畫卷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