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5-2026學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監測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作答選擇題時,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重新填涂。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所有答案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5題。
材料一:
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斷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 特別是它與大數據系統的對接,使得基于智能創作平臺生成的“虛擬作者”大量涌現,詩文本的數量與質量迎來雙線飆升。尤其是,機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萬物都相愛》,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詞句分析能力方面的進化,讓人領略到工具理性與自動化技術結合產生的威力。機器人寫詩現象在觸發人們的驚嘆之余,也開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學媒介化、產業化生產所導致的問題,其聚訟的焦點便是:機器人寫的詩是否具備詩的自足性,仿詩、類詩屬于“詩”還是“非詩”
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不斷通過學習趨于完美的特質,恰恰使其離“仿人類主體”的目標愈發偏遠。因為真實的寫作者都不是完美的個體,他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無從被“編輯”或“優化”,故而才會癡迷于對死亡、孤獨這類話題的不懈追求。這類詩歌的一個核心母題便是呈現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懼、憂傷、愁怨等等。缺乏情感意識的人工智能擬造出的孤獨書寫死亡意識、痛感敘事,是把人類基于體驗獲得的生命感性與思想靈性固化為基于數據和概率的技術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審美共通感,也無法抵達非理性想象力、潛意識、直覺等需要經歷命運磨礪才能頓悟的“真實”。
微軟科學家曾預言,人工智能發展下一步的突破重點之一,就是為其賦予情感,即人工智能創造。這相當于承認了人工智能目前還不能做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像人類作者那樣演繹一個生命主體獨特的呼吸節奏,擬現主體經驗和深層記憶“歷史化”的進程。因為不具備人的“意向性”,缺乏主體情思的人工智能詩歌疏離了基于“生活感悟、精神信仰、歷史意識、哲學思辨一類富含人文邏各斯底色的想象品格”(歐陽友權語),其計算、推演出的是“不自足”的擬真文本,即使模仿度再高,也難以企及“詩”的人文內核。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的人工智能詩文本仍屬于“非詩”。
(摘編自盧楨《人工智能寫詩難以企及“詩”的人文內核》)
材料二:
人文學界對AI詩歌的討論,往往圍繞“AI能否寫詩”展開。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首先,如果將詩定義為真情實感的抒發,那么當前的AI確實無法寫詩。因為真情實感意味著擁有心智,這樣的“強人工智能”迄今尚未出現。不過,即便出現“強人工智能”,寫的未必就是人類可理解的詩。因為“強人工智能”和人類是完全不同的智能體,它甚至可能沒有個體意識。
那么,AI能不能寫詩 答案是肯定的。AI完全有可能寫出以假亂真的詩。事實上,AI詩歌比其創作的日常語言更容易通過圖靈測試(測試是否為人類的語言)。因為后者必須考慮現實經驗,在擬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AI沒有身體,無法掌握人類的動作順序,在敘述時難免露出破綻,“具身認知”仍然是AI自然語言面臨的難題。詩歌可以回避這一點,因為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其目的主要在于審美而非實用。它
可以采用片斷化、陌生化的筆法,像“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這樣的經典詩句,我們就很難用日常的線性時間和因果邏輯去理解,而這樣的創作特點恰恰消解了AI面臨的障礙。
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是,如何提高AI詩歌的質量。2018年以來,預訓練語言模型BERT和GPT基于 Transformer算法取得重大突破。簡單來說,其原理是將自然語言轉化為向量,根據詞語之間發生關系的概率,模仿資料庫中的文本。這里就有文本細化的問題。如果文本數量過于龐大,比如以全唐詩為資料庫,其中包含了大量相異甚至沖突的風格,AI在學習過程中被不同方向的多力拉扯,寫出的詩歌就會平庸駁雜——用文論術語來說就是“缺乏面目”。
安克服這一點.需要對AI進行風格化訓練、開發者應通曉詩歌,精心挑選風格相似的詩作為AI學習的素材。僅僅根據時代劃分是不夠的,誠如錢鐘書所說,“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唐人中有開宋調者,宋人中也有承唐音者.開發者需要更加細致的甄別。以目前市面上一個舊體詩AI為例,開發者用晚清盛行的“同光體”進行專項訓練,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詩歌創作向來是“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那么,AI寫詩對人類究竟有什么意義
通常意義上的輔助功能,AI已進化至較為成熟的階段。對于詩來說,詞語的重組往往會生成意想不到的結果,也講AI生成的一些句子,能夠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甚至成為詩歌發展中的吉光片羽。德國詩評家胡戈·弗里德里希認為,詩歌“背離慣常的物象與俗常的情感,放棄受限定的可理解性,代之以多義性的暗示,以期讓詩歌成為一種獨立自主、指向自我的構成物,這種構成物的內容不依賴于對世界的某種摹寫、對感情的某種表達。”從這個維度上說,未來AI有可能開拓出新的詩歌類型和風格。
(摘編自程羽黑《人工智能或能開拓出新的詩歌風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結合催生了大量“虛擬作者”,其創作的詩文本在數量和質量上均有提升。
B.人類詩歌的核心母題之一是呈現精神“不完美”,而AI詩歌缺乏此類基于生命體驗的真實表達。
C.對于AI寫詩,若提供給人工智能越多風格的詩歌作品,它就越可能創作出完美的作品。
D胡戈·弗里德里希對詩歌特質的論述,為AI可能開拓新詩歌類型和風格提供了理論層面的支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引用微軟科學家的預言,是為了證明AI未來能完全替代人類進行詩歌創作。
B.材料二以“同光體”訓練為例,論證了對AI進行風格化訓練可提升詩歌質量。
C 兩則材料嚴格采用“總——分——總”結構,先提出問題,再展開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D.兩則材料在論證“AI能否寫詩”這一問題時,觀點完全對立,不存在任何共識。
3.根據榜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若將詩歌定義為真情實感的抒發,當前AI無法寫詩,即便未來出現“強人工智能”,其作品也未必都能被人類理解。
B.詩歌常采用片斷化、陌生化筆法,不拘泥于線性時間和因果邏輯,這使得AI詩歌比日常語言更易通過圖靈測試。
C.語言模型BERT和GPT基于 Transformer算法取得重大突破,這使得AI創作的詩歌質量可與人類創作的詩歌質量媲美。
D.經過風格化訓練的AI,其創作的詩歌在某些方面可能達到讓人難辨真偽的水平,這與訓練素材的精心挑選密切相關。
4.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目前人工智能寫詩尚未具備“詩”的人文內核的原因。(4分)
5.下面兩首詩歌,分別為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的原作與AI擬作。請結合材料二簡
要闡明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甲】 【乙】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維 AI擬作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空山新雨歇,秋氣入庭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松間懸冷月,石上淌清泉。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邊逢浣女,蓮處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春芳隨水逝,游子不思還。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辱親女愚妾爭閑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節選)
曹雪芹
剛忙過年事,鳳姐兒便病了,不能理事,王夫人便命李紈與探春協理家務。
這日,李紈與探春至廳上坐了。吳新登媳婦進來回:“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日死了,太太叫回姑娘、奶奶。”說畢,再不言語。彼時來回話者不少,都打聽她二人辦事如何:若辦得妥當,大家安個畏懼之心;若稍有嫌隙不當處,不但不畏服,還要編出笑話來取笑。吳新登媳婦已有主意,若是鳳姐前,她便早已獻殷勤,說出許多主意,又查出舊例來,任鳳姐兒揀擇;如今她藐視李紈老實,探春是年輕姑娘,所以只說這一句話,試她二人有何主見。李紈道:“前兒襲人媽死了,賞銀四十兩,這也賞她四十兩罷了。”吳新登媳婦聽了,忙答應“是”,接了對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來,我問你,那幾年老太太屋里的幾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頭的,這有個分別。家里的若死了人賞多少 外頭的死了人賞多少 你說兩個我們聽聽。”
吳新登家的陪笑回說:“這不是什么大事,賞多賞少,誰還敢爭不成 ”探春笑道:“這話胡鬧。若不按例,別說你們笑話,明兒也難見你二奶奶。”吳新登家的笑道:“既這么說,我查舊帳去,此時卻記不得。”探春笑道:“你辦事辦老了的,還記不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 若有這道理,鳳姐姐還不算厲害!還不快找來我瞧。再遲一日,不說你們粗心,反像我們沒主意了。”吳新登家的滿面通紅,忙轉身出來。一時取了舊帳來。探春看時,兩個家里的賞過皆是二十兩,兩個外頭的皆賞過四十兩。探春便說:“給她二十兩銀子。這賬留下,我們細看看。”吳新登家的去了。
忽見趙姨娘進來,開口便道:“這屋里人都踩我的頭還罷了,姑娘該替我出氣才是。”一面說,一面哭起來。探春忙道:“誰踩姨娘的頭 說出來,我替姨娘出氣。”趙姨娘道:“姑娘現踩我,我告訴誰去 ”探春聽說,忙站起來道:“我并不敢。”趙姨娘道:“我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這么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么臉 連你也沒臉!”
探春笑道:“原來為這個,我并不敢犯法違理。”一面坐了,拿賬與趙姨娘看,又說道:“這是祖宗手里舊規矩,偏我改了不成 不但襲人,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同襲人一樣。這不是爭大爭小的事,講不到有臉沒臉的話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舊規矩辦事。太太連房子賞了人,我有什么有臉處 一文不賞,我也沒什么沒臉處。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說的。太太滿心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管家務,還沒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倘或太太知道,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正經沒臉呢,連姨娘也真沒臉!”一面說,一面不禁滾下淚來。
趙姨娘道:“太太疼你,你越發該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探春道:“這也問你們各人,哪個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 哪個好人用人拉扯 ”趙姨娘氣得問道:“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無處使。姑娘放心,這也使不著你的銀子。明兒等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探春氣得臉白氣噎,一面哭,一面問道:“誰是我舅舅 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里又跑出個舅舅來 何苦來!誰不知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誰給誰沒臉!”趙姨娘只管還嘮叨。
忽聽有人說:“二奶奶打發平姑娘說話來了。”趙姨娘方止住口。平兒進來笑道:“二奶奶說,趙姨奶奶的兄弟沒了,若照舊例,只得二十兩。如今請姑娘截奪,再添些也使得。”探春說道:“好好的添什么 你主子真個巧,叫我開了例,她做好人,拿太太不心疼的錢,樂得做人情。你告訴她,我不敢添減。她添她施恩,等她好了出來,愛怎么添添去。”平兒來時,已明白對半,聽這番話,越發會意,便不以往日喜樂之時相待,只一邊垂手默侍。探春向平兒冷笑道:“你遲了一步,沒見可笑的。連吳姐姐這么個辦老了事的,也不查清了就來混我們。我們問她,她竟有臉說‘忘了’,我說她回二奶奶事也忘了再找去 我料著你主子未必有耐性等她去找!”平兒笑道:“二奶奶跟前她敢有這么一次,包管腿上的筋早折了兩根。”又陪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來事多,保不住不忽略。俗語說:‘旁觀者清。’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或有該添減的,一奶奶沒行到,姑娘竟一添減:頭一件,與太太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們奶奶的情義了。”李紈笑道:“好丫頭,怨不得鳳丫頭偏疼你!本無可添減之事,如今聽你一說,倒要找出兩件來斟酌斟酌,不辜負你這話。”
(節選自《紅樓夢》第五十五回,有刪改)
6.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選文以“趙國基之死”為開端采用順敘展開情節,《祝福》以“祥林嫂之死”為開端采用倒敘展開情節。
B.選文通過主仆、母女沖突暴露家族丑態,《百合花》則通過小通訊員與我、新媳婦互動展現人性美好。
C.趙姨娘提及“沒臉”,既反映了她對自身地位的不滿,也暗示了封建禮教下妾室及其子女的卑微處境。
D.平兒傳達王熙鳳“再添些也使得”的話,實則是王熙鳳故意刁難探春,想打壓她的威信,使她在趙姨娘面前難堪。
7.下列對刁奴試主情節中幾次“笑”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新登家的“陪笑”表面恭敬,實則暗含挑釁,試圖誘導探春破壞規矩,以便日后拿捏。
B.探春的第一個“笑道”是溫和的勸解,意在安撫吳新登家的,避免矛盾沖突激化。
C.吳新登家的第二次“笑道”是被揭穿后的掩飾,笑容勉強,暴露了她的尷尬和心虛。
D.探春的第二個“笑道”帶有諷刺意味,借王熙鳳的威嚴震懾吳新登家的,以確立自己的權威。
8.脂硯齋評探春“敏且慧”,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敏”與“慧”的理解。(6分)
9.請結合選文中刁奴試主、趙姨娘糾纏、平兒周旋等情節,探究“權力博弈”這一主題在文本中的具體體現。(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材料一:自開元、天寶間討吐蕃諸國,已有宦者監大將之軍。至魚朝恩為觀軍容使,邙山之戰,李光弼欲據險而陣,朝恩令陣于平地,遂致大敗。據裴度、韋皋、李德裕等所奏,大概監軍者先取銳兵自衛,懦者出戰,戰勝則先報捷,偶衄則凌挫百端,侵撓軍政,將帥不得專主。每督戰,輒建旗自表,小不勝則卷旗去,大軍往往隨之奔北。故劉辟之叛,杜黃裳請不用監軍,專委高崇文討之。然白居易疏謂“韓全義討淮西,賈國良監之;高崇文討蜀,劉貞亮監之。”是黃裳雖奏,而監軍仍未撤也。裴度討吳元濟,始奏去監軍,主將得專兵柄,法令既一,戰皆有功,遂平淮、蔡。其后會昌中討劉稹,李德裕亦奏“監軍不得干軍事,每兵百人,聽以一人為衛。”由是號令精整,遂平澤潞。觀此,則中使監軍有害無利,昭然可見。此猶是臨戰時用以監察,尚有說也。其尋常無事時,各藩鎮亦必有中使監軍。如陸長源死,監軍俱文珍密召宋州刺史劉全諒入汴以靖其亂。王承宗死,諸將請王承元主留務,承元曰“天子使中貴人監軍,當與議。”監軍以眾意贊之,承元乃受。是亦未嘗無靖難解紛之益。
(節選自《廿二史札記·卷二十·新舊唐書》)
材料二:二月,壬申,永平節度使令狐彰薨。彰承滑、毫離亂之后,治軍勸農,府廩充實。時藩鎮率皆跋扈,獨彰貢賦未嘗闕;歲遣兵三千首京西紡秋自貪糧食道路供饋皆丕受所過秋毫不犯。疾亟,召掌書記高陽齊映,與謀后事,映勸彰請代人,遣子歸私第;彰從之,遺表稱:“昔魚朝恩破史朝義,欲掠滑州,臣不聽,由是有隙。及朝恩誅,值臣寢疾,以是未得入朝,生死愧負。臣今必不起,倉庫畜牧,先已封籍,軍中將士,州縣官吏,按堵待命。伏見吏部尚書劉晏、工部尚書李勉可委大事,愿速以代臣。臣男建等,今勒歸東都私第。”
(節選自《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二十四》)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歲遣兵三千【A】詣京西【B】防秋【C】自貪【D】糧食【E】道路【F】供饋【G】皆不受【H】所過【I】秋毫不犯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據”指根據,與《史記·項羽本紀》“據億丈之城”的“據”意思相同
B.“衄”指戰敗,與《曹劌論戰》“齊師敗績”的“敗績”意思相近。
C.“闕”指空缺,與《三峽》“略無闕處”的“闕”意思相同。
D 勒”指勒令,與《漁家傲·秋思》“燕然未勒歸無計”的“勒”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代宦官監軍制度于開元、天寶年間已出現,魚朝恩在邙山之戰中強令李光弼平地布陣,導致唐軍大敗。
B 裴度討伐吳元濟時奏請廢除監軍,使主將專掌兵權,最終平定淮蔡,李德裕借鑒此策,也成功平定澤潞。
C 令狐彰在滑、亳地區整頓軍隊、鼓勵農耕,使府庫充實,即使藩鎮普遍跋扈,他仍堅持向朝廷繳納貢賦。
D 令狐彰臨終前拒絕讓兒子繼承節度使之位,反而舉薦劉晏、李勉,并命兒子返回東都私宅,體現其公正無私。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故劉辟之叛,杜黃裳請不用監軍,專委高崇文討之。(4分)
(2)及朝恩誅,值臣寢疾,以是未得入朝,生死愧負。(4分)
14.綜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唐代宦官監軍制度的利弊。(3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小題。
惜花
韓偓
皺白劣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
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
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以“皺白”“膩紅”指代殘花,突出花的色彩與形態,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形體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構圖。
B.頸聯“總得苔遮猶慰意”中的“慰意”,表現詩人對落花“得苔遮”的慶幸,與“泥污更傷心”形成對比,深化悲惜之情。
C.尾聯“明日池塘是綠陰”以景結情,通過“綠陰”的生機反襯落花的凋零,暗含詩人對自然循環的坦然接受,情感轉為豁達。
D.全詩從殘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寫到詩人的送花、別花和想象中花落盡的情景,逐層展開,逐層推進,用筆精細入微。
16.這首詩被評價為“將詠物、抒情、感時三者融為一體”,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表現手法的運用有助于抒發情感,李白《將進酒》中,“ , ”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人生短暫。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這一觀點,舉了“ , ”這一例子進行了論證。
(3)一扇窗,猶如一個銀幕,承載著詩人的多樣情感。古人常以“窗”入詩文,如“ , ”。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題。
在《說文解字》中,“木”是作為木本植物的專用字。
本 增筆 減筆 重筆
木 本 末 朱 片 才 林 森
在小篆中,“木”可以直接生成不同的漢字(如圖)。“木”加上一筆,可以變成“本”“末”“朱”。加在下面是“本”,“本”的本意是樹根,用一橫標示出樹根的位置;【甲】;【乙】。如果“朱”再加上木字旁,就成了“株”,它的本義為露出地面的樹根部,即樹樁、樹干。如“守株待兔”中的“株”指的就是樹樁。我們再來看“片”字,它實際上是把“木”從中間砍掉一半,表示是木頭的一半;把“木”右面去掉一筆就是“才”,也就是“材”的古字,樹木批開`后就成為木材。此外,漢字構形中,雙木為林,三木為森。在漢語中,“林”和“森”也是有區別的:林是樹林,森則是樹木更多的樹林,因此森有茂密之意。如杜甫歌誦諸葛亮的詩《蜀相》的名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即是此義。
在《說文解字·木部》中還介紹了樹木的各種功用。樹木的第一種重要功用是做建筑材料。由于中國古代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A】是地基、支撐,還是打板、夯墻,【B】離不開木頭。所謂“建材貴直”,建筑房屋的木材以直為貴。而在種種建筑材料中,棟梁的價值和重要性也是最高的。在房屋結構中,棟梁指的是房屋的大梁,承擔了整個房屋的主要結構,其制作要選用上好的木材是關鍵。后來,我們把能夠支撐起事業、能派上大用場的人,也稱“棟梁之才”。木材的第二種功用是做車輪。古代沒有橡膠,車輪是以木材制成的。具體的辦法就是荀子所說的“鞣以為輪”,即把木頭一邊烤,一邊掰彎,經過工匠縵長而細心的制做,最終將原本直的木材,加工成圓形的車輪。因此,做車輪的木頭就需要有韌性,能夠達到彎曲而且還不斷的標準,這就是所謂“輪材貴韌”。
18.請根據圖表內容,仿照畫波浪線句子,在【甲】【乙】兩處補寫語句。(4分)
19.文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2分)
20.請在【A】【B】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2分)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你找出后,將修改后的句子抄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漢字構形中,“重筆”是通過相同漢字疊加形成新字并強化表意的造字方式。請重新選取材料外的兩個漢字,分別對漢字進行兩次疊加(如“木”,兩次疊加后形成“森”),并闡明其含義及效果。(6分)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長。
————《光明日報》
它長得很慢,一個春天,才長上二尺來高
————賈平凹《一棵小桃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
————茅盾《白楊禮贊》
關于“成長”,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
1. C【解析】根據材料二中“這里就有文本細化的問題。如果文本數量過于龐大,比如以全唐詩為資料庫,其中包含了大量相異甚至沖突的風格,AI在學習過程中被不同方向的多力拉扯。寫出的詩歌就會平庸駁雜————用文論術語來說就是‘缺乏面目’”可知,AI人工智能并非越多占有不同風格作品就越可能創作出完美的作品。
2. B【解析】A.材料一引用微軟科學家的預言,是為了說明AI目前尚未具備情感能力,而非“證明AI未來能完全替代人類”。C.材料一和材料二未采用嚴格的“總一分一總”結構。D.兩則材料在“當前AI缺乏真情實感”這一點上存在共識,并非“完全對立”。
3. C【解析】“這使得AI創作的詩歌質量可與人類創作的詩歌質量媲美”錯誤,“語言模型BERT 和GPT 基于 Transformer算法取得重大突破”只是為能創作出可與人類的詩作媲美的AI詩歌提供了重要條件。
4.①人工智能寫詩是基于數據和概率的技術理性邏輯,難以產生精神感染力和審美共通感。
②人工智能寫詩并非生命主體的真情實感,難以真實地表達情感思維與思想靈性。
(1點2分,共4分。意思表達相近即可得分。)
5.①意象組合邏輯不同:甲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意象通過生活場景(浣女歸來、漁舟劃行)形成有機關聯,自然貼切;乙詩“竹邊逢浣女,蓮處見漁舟”是基于概率的意象拼合,違背日常生活線性時間邏輯,跳躍不合情理。
②詞語表現力不同:甲詩“照”“流”等字精準傳情,十分靈動;乙詩“懸”“淌”等詞直白平淡,缺乏神韻。
③情感表達真實性不同:甲詩“王孫自可留”的情感與清幽意境自然融合,是“在心為志”的真實流露;乙詩“游子不思還”的抒情較刻意,無情感鋪墊,缺乏真情實感。
④意境整體風格統一性不同:甲詩從寫景到抒情風格統一,盡顯山居清幽;乙詩“秋氣入庭幽”與“松間懸冷月”場景切換生硬,風格不夠統一,缺乏面目。
(1點2分,共6分,任答3點即可,意思表達相近即可得分。)
6. D【解析】“故意刁難探春”理解錯誤。王熙鳳有意維護探春的權威,同時也在試探她,平兒恭敬配合,探春秉公處事贏得敬重,文中無打壓之意。
7. B【解析】探春的第一個“笑道”并非溫和勸解,而是“綿里藏針”的警告,直接指出對方“胡鬧”,并強調規矩的重要性。
8.①敏:指思維敏銳、行事果敢。如文本中探春面對趙國基去世后的賞銀問題,敏銳地察覺到吳新登媳婦的故意刁難,沒有輕信李紈的決定,而是追問舊例,展現出敏銳的洞察力。
②慧:指聰慧賢明、有管理才能和大局觀。探春清楚賈府的各種問題,理家時能從全局出發,不僅按舊例處理趙國基喪事賞銀,還能想到此前襲人母親去世賞銀不符合規矩,體現了她的公正和對規矩的堅守。
(1點3分,共6分,3分包含關鍵詞精準理解1分,情節分析恰當2分。情節分析有開放性,言之有理即可賦分)
9.①刁奴試主體現主仆間的試探與抗衡:吳新登媳婦以“不言語”“記不得舊例”試探李紈、探春的處事能力,實質是輕視年輕主理者的權威;探春則以追問舊例、駁斥敷衍反擊,通過堅守規則確立自身管理權,形成主仆間的權力角力。
②趙姨娘糾纏體現親人間的立場沖突:趙姨娘以“生母”身份要求探春“拉扯趙家”,試圖以親情綁架權力;探春則以“祖宗規矩”劃清界限,拒絕因私廢公,體現封建倫理下“主仆規矩”對“母子私情”的壓制。
③平兒周旋體現管理者間的微妙制衡:平兒受鳳姐所托提議“添些賞銀”,既想維護鳳姐權威,又需顧及探春的決策;探春識破“叫我開例,她做好人”的意圖,堅持“不添減”,展現年輕管理者與資深掌權者之間的權力博弈。
(1點2分,共6分,意思表達相近即可得分)
10. C E H
11. A【解析】A項中“據裴度、韋皋、李德裕等所奏”的“據”是“根據”之意,而《過秦論》“據億丈之城”的“據”是“占據”之意,二者不同。
12. B【解析】李德裕并非“廢除監軍”,而是“奏監軍不得干軍事”,限制監軍權力,與裴度的舉措不同,故概述不準確。
13.(1)因此劉辟叛亂時,杜黃裳請求不任用監軍,專門委托高崇文討伐他。
(“故”譯為“因此、所以”1分, “請”譯為“請求”1分, “委”譯為“委托”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賦分)
(2)等到魚朝恩被誅殺,正趕上我臥病在床,因此沒能入朝 (謝恩),(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感到愧疚辜負 (圣恩)。
(“及”譯為“等到”1分, “誅”表被動,譯為“被誅殺”1分, “值”譯為“正趕上、恰逢”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賦分。“生死愧負”可靈活翻譯,確保句意通順即可。)
14.利:平時能輔助平定叛亂、化解紛爭(如俱文珍靖汴州之亂、監軍協助王承元接受任命)。
弊:戰時搶占精銳、干涉軍事指揮(如邙山之戰),干擾軍政、削弱主將權力,導致戰敗。(利1分,弊2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賦分)
15. C【解析】“情感轉為豁達”錯誤。尾聯“明日池塘是綠陰”以“綠陰”暗喻花盡春去,結合“悲春酒”可知,詩人通過想象花落盡的景象,委婉表達對春光逝去的無奈與哀痛,情感仍以悲戚為主,并未“豁達”。
16.①詠物:緊扣“花”展開,從殘花“皺白”“膩紅”,到落花“沿流去”“被雨淋”,再到花落后“苔遮”“泥污”的設想,刻畫花的形態與命運,詠物精微。
②抒情:以“離情切”“愁態深”寫花之情,用“眼隨”“恨滿”“傷心”“悲春酒”直抒胸臆,將對花的憐惜與個人情感相融。
③感時:借春去花落之景,既嘆自然時序更替,又有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悵惘,“悲春”中滲透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懷,三者統一。
(1點2分,共6分,分析表達相近即可賦分。)
17.(1)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2)疾痛慘怛 未嘗不呼父母也
(3)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小軒窗,正梳妝/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等)
(每空1分,共6分,第(3)題答案不唯一,符合題干要求即可)
18.【甲】加在上面是“末”,“末”的本意是樹梢,用一橫標示出樹梢的位置
【乙】在中間加一橫是“朱”,“朱”的本意是樹干,用一橫標示出樹干中心位置
(每點2分,共4分,2分包含語義1分,句式1分。)
19.“批開”改為“劈開”、“歌誦”改為“歌頌”、“縵長”改為“漫長”、“制做”改為“制作”
(每點1分,任選2 點改正即可賦分。)
20. 【A】無論 【B】都
(每空1分,共2分,表條件關系的其它關聯詞符合語境即可賦分,如“不管……也”。)
21.在房屋結構中,棟梁指的是房屋的大梁,承擔了整個房屋的主要重量,其制作要選用上好的木材。(或在房屋結構中,棟梁指的是房屋的大梁,承擔了整個房屋的主要重量,其制作選用上好的木材是關鍵。)
(每處2分,共4分。第一處語病“承擔”“結構”動賓搭配不當。第二處語病“其制作要選用上好的木材是關鍵”句式雜糅。)
22.示例:“人”兩次疊加后為“眾”(1分),“眾”表示多人聚集,強調數量多(1分),“眾”字通過疊加強化了許多的表意,如“眾人拾柴火焰高”,比單用“人”更能凸顯集體協作的力量感(1分)。
示例:“水”兩次疊加后為“淼”(1分),“淼”形容水廣大無際(1分),“淼渺”中的“淼”字通過疊加強化了水流廣大的表意,比單個“水”字更能傳遞出浩瀚無際的視覺感受(1分)。
(每點3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賦分,如“石”兩次疊加后為“磊”,“火”兩次疊加后為“焱”等。)
23.【材料解析】
本題圍繞“成長”設置寫作情境,鼓勵新時代的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成長觀。從“樹的成長”引發對個人成長、事業發展、文明進步等的關照,關聯現實,回應時代,完成一場關于“如何成長”的思考。
三則材料中,材料一來自《光明日報》,揭示扎根的重要性,沉淀和積累是成長的基礎。材料二來自賈平凹《一棵小桃樹》(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聚焦“慢生長”,慢不等于停滯,而是耐心與對規律尊重的表現。材料三來自茅盾《白楊禮贊》(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突出奮進與倔強的姿態,體現生命的進取精神與向上的精神品質。三則材料相互關聯,共同構成“扎根的深度(成長基礎)一緩慢的過程(外在樣態)一向上的決心(內在品質)”的邏輯鏈條,共同構成了“成長”的內涵。寫作時可聚焦某一則材料進行立意,也可關照整體體現材料間的關聯性進行立意。材料為考生提供多維度的立意空間,激發對根基與高度,過程與節奏,姿態與方向或根基、過程與方向三者關系的深層思考,內里指向一個共同命題: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生命成長。
【評分標準】
1.一類立意(54-60分)
2.二類立意(46-53分)
3.三類立意(36-45分)
【補充說明】
1.缺少標題扣2分;
2.錯別字一個扣1分,上限3分;
3.標點符號不規范或卷面不整潔可酌情扣2-3分;
4.不足400字,單獨打分,不超過30分;
5.不足600字,單獨打分,不超過36分;
6.寫夠600字未到800字,按照每缺50個字扣1分的標準扣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城步| 洪湖市| 青岛市| 扎鲁特旗| 四平市| 社会| 历史| 自贡市| 永兴县| 怀宁县| 佛学| 观塘区| 平顺县| 德令哈市| 毕节市| 鄂伦春自治旗| 衡阳县| 沅江市| 曲周县| 永春县| 九江市| 浦城县| 苍溪县| 顺平县| 新营市| 尉犁县| 保德县| 岐山县| 苍南县| 西吉县| 甘孜县| 县级市| 黎平县| 辉县市| 雅安市| 陕西省| 迁西县| 吴江市| 漳浦县|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