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小說專題訓練----安德烈·莫洛亞小說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時令鮮花(法國)安德烈·莫洛亞這天又是星期四,艾惕安·卡爾呂手捧鮮花慢慢地朝公墓走去,他的太太呂茜爾就葬在那里。當醫生貼著呂茜爾的心口宣布“走了”的時候,他的精神生命也隨她去了。他每星期四都來看她,決定到死方休。艾惕安原先是個只知道工作、別的都不以為意的人。五年前,呂茜爾下嫁給他后,就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那是一個多么好的女人啊,清新脫俗,嬌媚無比,善解人意,從不做使人難堪和絕望的事,處處都能和他想到一起……這次,在離呂茜爾墳墓不遠處,有一個身著重孝的少婦,她儀態不凡,神態肅然,滿臉淚痕,面前也擺著一束美麗的鮮花。艾惕安在路過那座墳墓時,看到上面寫著:安多華·龔斯當之墓。艾惕安猜想,這大概是她的丈夫。從少婦的神態上可以看出,他們夫婦的生活是無比和諧的。殘酷的現實不僅使他失去了呂茜爾,也使這位少婦失去了愛侶。艾惕安感到,他和這位婦人真是同病相憐。又一個星期四,他們幾乎同時來到墓地,彼此眼波倏地掠了一下對方。這天,他拿的是郁金香,她拿的是康乃馨。從這之后,每個星期四他們都見面。她有時早來,有時晚到,但恪守星期四不變。“不會是因為我吧!”他暗自思忖著。然而,每次等的時候,情緒總不免會起點波瀾。現在兩人都很經心于花的選擇,瞅另一位獻什么花的眼神似乎也更坦然。彼此暗中好像在比賽,花的品種也愈趨名貴。每次離去時,少婦總是行色匆匆,艾惕安怕她發窘,總是在她走得很遠后,才離開墓地。五月的一天,他來到墓地,發現墓地守衛抓著一個老婦人的胳膊,身邊還有那位少婦。守衛告訴艾惕安,這位老婦人常偷少婦和他獻上的鮮花。少婦神色惶遽,央求守衛放了老婦人。艾惕安便問老婦人為什么要這樣做。老婦人低垂著目光,尷尬地說:“要是您兒子的墳在那兒……而丈夫手那么緊,別說是買劍蘭,就連買點紫羅蘭的錢也不肯給……您會咋辦?”“我也會這么做的?!鄙賸D面無懼色地說。艾惕安轉身對守衛說:“我和這位太太每周都來換花,花總是要蔫的,放了她吧?!?br/>守衛放了老太太,艾惕安給了她一些錢,少婦又加了點,老太太含著感激的淚去了,剩下他和少婦相對而視。他們第一次開口對話。“這真得感謝您,你們男人就是說話有力?!薄耙驗槲依斫馑?,都是為了心愛的人?!?br/>他們開始談起了對愛侶的懷念。當彼此叫到對方的姓名時,都顯得十分驚訝,之后又都變得很欣慰??磥恚麄兌荚趯Ψ讲辉诘臅r候,偷看過對方所去的墓座上的碑文。他們的共同點太多了,都失去了最親愛的人,都沒有孩子聊以自慰,都是滿腹哀傷和對愛侶的無盡懷念……緊接著的一個星期四,他們又都像有約在先似地走在了一起。艾惕安講起,他除教學外,還愛寫劇本,在呂茜爾去世前,他的一個劇本已開了頭,后來就再沒有心思動筆了。安多華夫人也喜歡戲劇,曾專修過文學,他們在一起討論了好一陣子。她還鼓勵艾惕安要寫下去,為了死去的太太。在離開墓地時,下了一場大雨,只有一輛出租車,于是他們只好同車返回。艾惕安有點激動,車外大雨滂沱,車內坐著一個與他有那么多共同語言的年輕女人,他心里突然感到惶恐,好像生的欲望又復蘇了。就在這時,呂茜爾的影子又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不由地嘆了口氣。她十分解事地瞥了他一眼。分手時,艾惕安畏怯地小聲說:“是不是……總之……也許你會覺得唐突。但既然我們在同一天走同一條路,何不同租一部車呢?我來接你。”她顯得有些為難,躊躇片刻之后,決定還是由她叫輛出租車去接艾惕安,因為她比他住得遠,況且這樣也不會被家里的老媽子看見。于是成了一項程式:每星期四,她乘車到泵浦路,鮮花擱在膝上;他在門洞下候著,手里拿著花束。這樣幾次后,他們幾乎無話不說了。花當然是他們之間的一大話題。又是幾個月過去了,艾惕安愈來愈發現自己離不開她。在一次晚餐時,他大著膽子握住了她的手,她的目光里帶著驚恐、懇切和愛慕。艾惕安肯定地說:“我以為跟你這樣的女人一起生活一定很……”沒等艾惕安把話說完,她馬上縮回手去,臉上又掛起一層悲哀的帷幕,淚水滾了下來。“別這樣,并非一切對你都結束了……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各個時令有各種鮮花,一味浸潤于過去,不是上策?;貞涍^去的可貴,在于幫助我們生活,而不是妨礙……我相信,我們失去的愛侶一定希望我們活得更幸福。”艾惕安說完這些話,自己也覺得奇怪,朋友們也曾這樣勸過自己,可無濟于事,今天,他也這樣勸起她來。下個星期四,他們又在一起時,彼此雖然很拘束、窘促,但他們終于挽起了手臂……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將呂茜爾與少婦并寫,相互映襯。正是兩人相似的性格,使得艾惕安關注到這位婦人。B.小說插入艾惕安寫劇本這一情節,引出安多華夫人的相關經歷,表現出兩人精神上的契合。C.對艾惕安的心理描寫體現其既有對安多華夫人的愛慕,又有對亡妻的愧疚,心情復雜。D.小說結尾艾惕安寬慰安多華夫人的話,既呼應了上文兩人對亡侶的懷念,也點明了小說主旨。2.“老婦人偷花”這一情節雖著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請簡要說明理由。3.簡析小說以“時令鮮花”為題的妙處。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師的由來[法]莫洛亞畫家比?!ざ攀舱谑瘴玻鸵嬐昴菑埶幑蘩锊逯ㄖ?、盤中盛著茄子的靜物寫生。這時,小說家葛雷茲走進畫室,看他朋友這么畫了幾分鐘,大聲嚷道:“不行!”那位正在描一只茄子,驚愕之下抬起頭來,不畫了。“不行!這樣畫法,永無出頭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為人正派。可是你的畫風平淡無奇,老兄。這樣轟不開,打不響。一個畫展五千幅畫,把觀眾看得迷迷糊糊,憑什么可以讓他們停下腳步來,流連在閣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這樣永遠成不了名。太可惜了。”“為什么 ”正直的杜什嘆了口氣。“作品比買主多,蠢貨比行家多。沒成名的成千上萬,你想想,怎樣才能出人頭地 ”“靠苦功,靠真誠?!?br/>“咱們說正經的。那些蠢貨,想刺激他們一下,非得干些異乎尋常的事。炮制幾篇宣言,否認存在什么動態或靜態,白色或黑色,圓形或方形。發明只用紅黃兩色作畫,說是新荷馬派繪畫啦,或者拋出什么圓錐形繪畫、八邊形繪畫、四度空間繪畫等?!?br/>這時,飄來一縷幽微的清香,斯卡夫人來了。這是一位美艷的女子,杜什贊賞不已。只因杜什沒什么大名,她便也瞧不起他的畫品,斯卡夫人瞅了一眼畫布,嬌嗔地說:“昨天,我看了個展覽,那是關于全盛時期的黑人藝術。噢!何等的藝術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力!”畫家送上一張自己頗感得意的肖像畫,請她鑒賞?!靶U好。”她用舌尖輕輕吐出兩字。之后,她失望地,婉轉地,嬌媚地,留下一縷清香,走了。杜什抄起調色板,朝屋角扔去,頹然坐倒在沙發上:“我寧可去當保險公司跑街的、銀行職員。畫畫這一行,最要不得。幫閑們只知瞎捧,走紅的全是畫匠。那些搞批評的,不看重大師,一味提倡怪誕。我領教夠了,不干了!”葛雷茲聽畢,點上一支煙,想了半天,臨了,說道:“你能不能這樣做,向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鄭重其事地宣布,這十年來,你一直著意于革新畫法 ”“你聽著……我寫兩篇文章,登在顯著位置,告訴知識界的名流說你開創了一個意識分解畫派。真正能體現一個人的,不是肖像,而是他在我們心中喚起的意念。因此,畫一位上校,就應以天藍和金黃兩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這個角上畫匹馬,那個角上畫些勛章。實業家的肖像,就用工廠的煙囪、攥緊的拳頭來表現。杜什,就得拿這些去應市,懂嗎 這種肖像分解畫,一個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來 ”畫家慘然一笑,答道:“一小時里都畫得出??杀氖?,我不會胡說八道?!?br/>“那好辦,老兄。有人向你請教,你就不慌不忙,點上煙斗,朝他臉上噴一口煙,來上這么一句:‘難道你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這樣,人家會覺得你很高明。你等著讓他們發現、介紹和吹捧吧!到時候,咱們再來談這樁趣事,拿他們取笑一番!”兩個月后,杜什的畫展在勝利聲中結束。美麗的斯卡夫人,那么嬌媚地跟著新晉的名人,寸步不離?!班蓿彼辉僬f,“何等的藝術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力!哎,親愛的,真是驚人之筆,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畫家略頓一頓,點上煙斗,噴出一口煙道:“難道你,夫人,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波蘭美女感動之下,微啟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風華正茂的斯特隆斯基,穿著兔皮領外套,在人群中議論開了:“高明!真高明!但是,杜什,你是從什么地方得到啟示的 ”杜什吟哦半晌,得意地朝他噴了口煙道:“難道你,朋友,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妙哉!妙哉!”那一位點頭贊嘆道。這時,一位有名的畫商,在畫室里轉了一圈,抓住畫家的袖子說道:“這些作品,我統統包下了。不告訴你,你就不要改變畫風,我每年向你買進50幅畫……行不行 ”杜什像謎一樣不可捉摸,只顧抽煙,不予理會。畫室里的人慢慢走空,這時樓梯上還傳來漸漸遠去的陣陣贊美。跟畫家單獨相對時,小說家興沖沖地說:“哎,老兄,你信不信,他們全給你騙了 我原以為人類的愚蠢是深不可測的,殊不知更在我預料之外!”他抑制不住狂笑起來。畫家皺皺眉頭,看他不住地笑,突然喝道:“蠢貨……”“蠢貨 ”小說家憤憤然了,“我剛開了一個絕妙的玩笑……”畫家傲然環視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畫,躊躇滿志,一字一頓地說:“是的,葛雷茲,你是蠢貨。這種畫自有某種新意……”小說家打量著他的朋友,愣住了。“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誰讓你改弦更張用新法作畫的 ”這時,杜什消消停停地從煙斗里吸了一大口煙。“難道你,”他答道,“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4.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A.畫家杜什的靜態寫生被否定是因為他的畫風平淡無奇,不能吸引人的眼光。由此看來,要想成名不能只靠苦功和真誠,有時要講究一下技巧和手段。B.杜什頗感得意的肖像畫換來斯卡夫人輕描淡寫的評價后,他“抄”“扔”“倒”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了他對自己畫風的極度失望之情。C.小說家深諳世事,處世圓滑,作為朋友也很真誠。他幫畫家開創了一個意識分解畫派,這個畫派的典型特征是以心中喚起的意念來代替肖像。D.小說圍繞“大師的由來”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寫朋友給杜什啟發、幫他成為“大師”;暗線寫畫家思想上的一步步變化,以致最終墮落。5.畫家比埃·杜什有哪些性格特點 請簡要分析。6.小說中斯卡夫人前后出現兩次,請簡要分析這個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星期三的紫羅蘭(法)安德烈·莫洛亞“謝妮,再待一會兒吧!”“不能再耽擱了,已經快到四點了,今天是星期三……你知道,雷翁,我得給我的情人送紫羅蘭去了?!?br/>謝妮與雷翁·羅朗的客人們一一擁抱吻別,然后離去。雷翁的客人克蕾爾·梅內特里耶問道:“給情人送紫羅蘭,是怎么回事?”雷翁說道:“那我就給你們講講星期三紫羅蘭的由來吧。以現今的趣味而論,這故事恐怕感傷了點兒……”1895年,謝妮剛得了音樂戲劇學院的頭獎,馬上就接到法蘭西喜劇院的聘書。她在劇院里,很快爭得頭牌演員的地位。一天晚上,謝妮博得滿堂彩之后,回到后臺。這時進來一個茶房,遞上一束紫羅蘭,茶房說:“這是科技大學一個穿制服的學生放在那里的?!?br/>又過了一個星期,星期三沒有她的演出,但是星期四來演出時,她看到化妝室里有一束紫羅蘭,花已經有點兒蔫了。“請問,貝爾納,我的紫羅蘭,還是那個小伙子送的嗎?”“是的,小姐。他人非常和氣,身材瘦削,臉頰凹陷,眼神中透露出疲憊。他留一撮棕色小胡子,戴單片眼鏡,加上佩劍,模樣有點兒怪。憑良心講,他倒是一往情深的樣子。那小伙子把紫羅蘭遞給我,說了聲‘請送給謝妮·索比艾小姐’,臉一下漲紅了。"“為什么他總是星期三來?”“難道你不知道?星期三,科大的學生才能出校?!?br/>“要是我心軟一點兒,就叫你讓他到后臺來,把紫羅蘭親手交給我。”“小姐,那些戲迷,你只要表示出一點兒關切,他們就會纏住你不放!”“你說得對,咱們來個不理不睬、無情無義?!?br/>“小姐,這才入情入理呢!”又過了幾個星期,謝妮每星期三依然會收到一束廉價的紫羅蘭。有位女伴對她說:“我見到了,你那位科大的學生。那天碰巧我在門房,看見他捧著花,靦腆地說‘請送給謝妮·索比艾小姐’。那孩子一臉聰明相,生怕此舉落個笑柄。要知道,他一無所求,也沒提出要見你,我要是你……”“就見他?”“是的。暑假就在眼前,你也要去巡演了,即使他纏人,也沒多大風險?!?br/>那天晚上,謝妮離開的時候吩咐茶房:“貝爾納,下星期三,那位科大學生再送紫羅蘭來,你就讓他親自送給我?!?br/>又是一個星期三,謝妮坐在休息室里等,但是沒有穿制服的學生出現,她等得焦躁不安。她在心里笑自己:6個月來,對這種含蓄的表示,她理都不理,而這份一向受冷落的禮品一旦中斷,她竟會那么惆悵。散場之后,她跑到茶房那里問:“貝爾納,我那多情種子呢?你沒打發他上來?”“他今天沒來。你這是第一次同意見他,而6個月來,他這是第一次在星期三缺席?!?br/>到了下周的星期三,仍然是既沒有科大學生的蹤影,也沒有紫羅蘭的影子。第二天,她就離開巴黎去巡演了。等她再回來,那個羅曼蒂克的科大學生已被她置之腦后了。一年之后,她接到杰奈弗里埃上校的一封信,上校請求與他會面。謝妮請上校于星期六下午到她的住處來。他來的那天,穿著黑色便服。“我之所以冒昧懇求與你會面,是出于做父親的身份。你看我穿著黑衣服,是因為我兒子——安特烈·杰奈弗里埃中尉,兩個月前死在馬達加斯加了。我兒子,小姐,你并不認識,但是他認識你,欽佩你。這一切都是他去看《愛情與巧合的趣劇》這出戲開始的?;貋砗?,他興奮地直談論你,贊不絕口。”“啊,天哪!就是他了?”謝妮喊出聲來。“半年里,每星期三給你送紫羅蘭的科大學生,就是我的兒子安特烈。學校里的同學,也拿他的癡情打哈哈:‘你給她寫封信吧!’”“他為什么不寫信來呢?”寫是寫了,我都給你帶來了。只是從沒寄出,我們也是在他死后才找到的。這些信,你留著吧,它們是屬于你的。我是出于對兒子的思念才這樣做的。他對你的感情,沒有任何失敬或輕佻的成分。我可以說,安特烈是無愧于他偉大的愛的。”“但是,為什么他不提出見見我呢?我又為什么不設法去會會他呢?我真后悔,恨自己……”“你也不要懊惱,小姐,當初誰也想不到。安特烈出了學校,自己提出要到馬達加斯加去,也是因為你。他說過,他走遠了,或許能逃避這種無望的癡戀。”“這種忠誠,這種深情,這種隱衷,”謝妮說,“難道不是了不起的事嗎?”臨了,上校起身告辭,謝妮握著他的雙手說:“我想,我并沒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然而,我覺得,對這位在感情上從未得到滿足的逝者,我也有應盡的一份義務。上校,請告訴我,你兒子葬在什么地方。我向你發誓,在我有生之年,每個星期三一定到他墳前放上一束紫羅蘭?!?br/>“這就是為什么在她一生中,”雷翁歸結道,“這位被人們認為懷疑人生、看破紅塵,甚至可以說是玩世不恭的謝妮,會在每個星期三,丟下朋友、工作,獨自跑到蒙巴那斯公墓,去祭奠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中尉?!?br/>聽罷,大家半晌無語,末了,貝特朗·斯密特說:“對于高尚的人,世界上永遠會有風流而格調高雅的事?!?br/>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謝妮善良、執著、活潑,但她巡演回來后將安特烈置之腦后,這也可看出她有冷漠無情的一面。B.安特烈的死與他對謝妮的愛戀有關,但其父親并沒有因此遷怒謝妮,他要見謝妮,主要是為了了卻兒子生前的心愿。C.小說中的紫羅蘭價格低廉,但體現了一種用金錢所不能兌換的價值,代表了安特烈對謝妮謙恭、忠誠、持久的愛慕。D.作為閱歷豐富的茶房,貝爾納勸說謝妮不要與安特烈見面,這既體現了他的市儈庸俗,也透露出他對謝妮的關懷。8.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先由作者講述了一個聚會的故事,再由聚會的主人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這樣的構思增強了小說形式的意味。B.安特烈是小說刻畫的主要人物,其形象躍然紙上,這得益于作者對其外貌、語言、神情等進行的生動而傳神的正面描寫。C.安特烈的父親與謝妮見面時態度平靜,實際上其內心蘊含著喪子之痛,但作者并沒有大肆渲染,而是用筆克制,點到為止。D.小說結尾以貝特朗·斯密特的一句評論作結,卒章顯志,既表達了對謝妮和安特烈的贊美,又能引發讀者思考,耐人尋味。9.謝妮會在每個星期三去祭奠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中尉,她是出于什么心理?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10.小說情節充滿戲劇性,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明信片[法國]安德烈·莫洛亞“我四歲時”,納塔莉說,“母親離開父親,嫁給了這個風流倜儻的德國人。我愛爸爸,但他為人懦弱,遇事忍讓,沒能堅持把我留在莫斯科。不久,盡管我滿心不情愿,還是①漸漸對繼父產生了欽佩之情。他對我也表現出十分的好意。但我一直不肯叫他爸爸,末了,就同意我像媽媽一樣,直呼他海恩利希。我們在萊比錫住了三年,后來,媽媽因為要處理些事情必須去莫斯科。她打電話給我爸爸,談得頗為親切,并且答應送我過去玩一天。我很興奮,因為,首先是又要看到我的爸爸,其次是又要回到我的老家,在那里我曾經玩得很痛快,而且一直保持著甜美的回憶。我沒失望。大門前的號房和遍地積雪的庭院,跟我記憶中的影像一模一樣……至于我爸爸呢,他更是不遺余力,決意要使這一天盡善盡美。他買來新的玩具,吩咐做一桌精美的午餐,并且打算天黑時在花園里放一陣煙火。②爸爸這人心地很好,但也實在愚不可及。他帶著滿腔愛意所準備的一切,全告失敗。這些新玩具,只能勾起我對舊玩具的想念,我討要時,他又無處尋覓。好端端的午餐,因為沒有女主人盯著,任仆役胡亂做來,吃得我差點生病。再說放煙火吧,一支竄天落在屋頂上,掉進了我早先房間的壁爐里,燒著了旁邊的地毯。為著撲滅這場剛起的火災,竟弄得全宅子的人排成一行用桶傳水,爸爸還燒傷了手。因此,他想安排成高高興興的一天,在我的回憶里只留下嚇人的火光和難聞的藥水氣味。當晚,我的家庭教師來接我回去時,她發現我在流淚。我雖然年紀還小,但對感情的深淺還是很能分辨。我知道父親喜歡我,他已經盡其所能地做了,只是沒有辦好。我既覺得他可憐,同時又隱隱地替他羞愧。為了藏起我這些想法不叫他察覺,我裝出笑臉,然而眼角還是泫然。離別的時刻,他對我說,按照俄國的習慣要向朋友贈送明信片,他也為我買了一張,希望能討我的喜歡。今天我一想起那張明信片,就覺得難看至極??墒窃诋敃r,我相信,我是喜歡那用硼砂做的亮晶晶的雪花的,喜歡那些在藍色透明紙的夜空后面閃閃發光的紅星,以及在硬紙膠水上可以滑動的雪橇,好像就要從畫中奔馳而出似的。我謝過爸爸,摟著他親了親,便分別了。后來,我再也沒有見過他。”我的家庭教師把我直接帶回媽媽和繼父下榻的旅館。她們正在換衣服預備上朋友家吃晚飯。媽媽身穿白色的長裙,頸上掛著一大串鉆石項鏈。海恩利希是上下一套晚禮服。③他們問我玩得可好,我以挑戰的口吻回答說玩得很痛快。我還把放煙火的盛況渲染了一番,只字不提起火的事兒。之后,大概想證明爸爸多氣派,我便拿出明信片給他們看。媽媽接過手中,馬上哈哈大笑,道:“‘我的天!這可憐的皮埃爾老改不了……這種東西送給丑怪博物館正好!’海恩利希眼睛看著我,俯身向媽媽,壓低了聲音,慍怒地說:‘得啦,得啦……別當著孩子的面說嘛!。’”他從媽媽手上拿過明信片,看了明信片上的雪花笑了一笑,好像很贊賞,撥動雪橇在滑槽上滑來滑去,說:“這樣漂亮的明信片,我還沒見過,千萬仔細收好。”那時我只有七歲,但我明白他在撒謊,他跟媽媽一樣認為這張明信片奇丑無比,而且他們兩人是對的。海恩利希出于憐惜之情,想代我可憐的爸爸說兩句好話?!阿芪乙粴庵掳衙餍牌毫?,并且從這一天起,恨上了我的繼父?!?br/>(選自《栗樹下的晚餐》,有刪改)1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女兒納塔莉分離三年后重逢,父親安排的活動全告失敗,女兒雖然失望,但能感受到父親的“滿腔愛意”。B.父親知道今后不能再與女兒相見,特意按照俄國傳統送女兒一張明信片,希望保持亦父亦友的親密關系。C.從母親“白色的長裙”和“一大串鉆石項鏈”可以看出,她享受富裕氣派的生活,而對皮埃爾的禮物則不屑一顧。D.海恩利希聽到妻子對明信片的評價后,接下來的動作和語言暴露出他企圖討好納塔莉,掩飾內心想法的虛偽。1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寫“我”對繼父漸漸產生“欽佩之情”,與結尾的“恨”相照應,是欲抑先揚的寫法。B.句子②既承接上一段對父親“不遺余力”準備的肯定,也引出下文父親“愚不可及”的表現。C.句子③“我以挑戰的口吻回答”母親與繼父的詢問,是為了維護父親的尊嚴而作出的反擊。D.句子④“一氣之下把明信片撕了”的原因是“我”認同他們的觀點,明信片“奇丑無比”。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對明信片作了細致描寫,請簡要分析其藝術效果。14.如果要寫一篇文學評論,請圍繞“回憶”這一關鍵詞,分條列出對這篇小說的評論要點。答案1.A 2.老婦人的出現促使了兩人的初次對話,增添了小說的波瀾,襯托出兩人善解人意的特點。 3.時令鮮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以此為題統攝全文;以時令鮮花的愈趨名貴暗示著兩人關系的發展深化;時令鮮花寓示著每一段人生各有其價值,要勇于開啟新的生活。【解析】1.本題考查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項,“正是兩人相似的性格”表述錯誤。根據文本“又一個星期四,他們幾乎同時來到墓地,彼此眼波倏地掠了一下對方。這天,他拿的是郁金香,她拿的是康乃馨”可知,本篇將呂茜爾與少婦并寫,相互映襯。正是兩人每周四都看死去愛人的相似的行為,使得艾惕安關注到這位婦人。故選A。2.本題考查理解小說重要情節作用的能力。根據文本“守衛放了老太太,艾惕安給了她一些錢,少婦又加了點,老太太含著感激的淚去了,剩下他和少婦相對而視。他們第一次開口對話”可知,從內容的角度考慮:老婦人的出現促使了兩人的初次對話,而且通過此情節,從結構上增添了小說的波瀾,為下文兩人關系的發展作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從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慮,此情節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了他們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特點。從主題的角度考慮,此情節也能更好的表現文章的主題,寓示著每一段人生各有其價值,要勇于開啟新的生活。3.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簡析小說以“時令鮮花”為題的妙處。從內容上看,“時令鮮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呂茜爾與少婦買時令鮮花送給死去的愛人,老太太偷時令鮮花送給自己的死去的兒子等情節都使圍繞“時令鮮花”展開的,以此為題統攝全文;根據文本“這天,他拿的是郁金香,她拿的是康乃馨”“現在兩人都很經心于花的選擇,瞅另一位獻什么花的眼神似乎也更坦然。彼此暗中好像在比賽,花的品種也愈趨名貴”可知,以時令鮮花的愈趨名貴暗示著兩人關系的發展深化;根據文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各個時令有各種鮮花,一味浸潤于過去,不是上策?;貞涍^去的可貴,在于幫助我們生活,而不是妨礙……我相信,我們失去的愛侶一定希望我們活得更幸?!笨芍?,從更深層意義的角度考慮,時令鮮花寓示著每一段人生各有其價值,要勇于開啟新的生活。4.D 5.①畫展舉辦前,老實本分、正直正派、勤奮真誠;②畫展舉辦后,驕傲自滿、過河拆橋、隨波逐流。 6.①斯卡夫人的兩次出現,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有效地勾連了前后文,使小說脈絡自然合理;②斯卡夫人的出現,增強了杜什內心的膨脹感,是他性格轉化的催化劑;③斯卡夫人是批評家們的代表,對斯卡夫人的刻畫,諷刺了那些批評家們不看重藝術本身、只追求怪誕的不正之風,凸顯了小說主旨。【解析】4.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內容分析、主題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斷。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A項,“由此看來,要想成名不能只靠苦功和真誠……技巧和手段”錯誤,文章對此是否定和諷刺的。B項,“他‘抄’‘扔’‘倒’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了他對自己畫風的極度失望之情”錯誤,這一系列動作,表現的是杜什對世俗對待繪畫的憤怒之情。C項,“開創了一個意識分解畫派”錯誤,這是小說家宣傳杜什繪畫的一個噱頭。故選D。5.此題考查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比如,開始的時候,“畫家比?!ざ攀舱谑瘴?,就要畫完那張藥罐里插著花枝、盤中盛著茄子的靜物寫生”“靠苦功,靠真誠”“ 畫家送上一張自己頗感得意的肖像畫,請她鑒賞”,可見杜什勤奮繪畫,但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體現了他的老實本分等;“你聽著……杜什,就得拿這些去應市,懂嗎 這種肖像分解畫,一個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來”“那好辦,老兄。有人向你請教,你就不慌不忙,點上煙斗,朝他臉上噴一口煙,來上這么一句:‘難道你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這樣,人家會覺得你很高明。你等著讓他們發現、介紹和吹捧吧!到時候,咱們再來談這樁趣事,拿他們取笑一番”可見后來通過小說家的宣傳,杜什的繪畫得到認可,而此時杜什抽著煙斗,并且對小說家說“難道你,從來沒看過江流水涌嗎 ”體現了杜什過河拆橋的性格特征。6.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襯人物或線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對主要人物起陪襯作用;②貫穿全文的線索,特別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我”,多起到敘述和見證人的作用,增加小說的真實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顯主旨;④推動情節發展。要注意分析斯卡夫人兩次出現的情節以及她出現后情節發展和人物性格的變化等?!靶U好”“她用舌尖輕輕吐出兩字。之后,她失望地,婉轉地,嬌媚地,留下一縷清香,走了”斯卡夫人第一次出現是貶低杜什的繪畫;“何等的藝術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現力!哎,親愛的,真是驚人之筆,你是怎么畫出來的”“ 波蘭美女感動之下,微啟朱唇,露出柔媚的微笑”,可見第二次出現是夸贊杜什的繪畫的藝術敏感、造型美等。從斯卡夫人兩次出現對杜什繪畫的評定看,這個人物的作用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有助于刻畫杜什的形象特征,同時也是對以斯卡夫人為代表的批評家的諷刺,比如“這些作品,我統統包下了。不告訴你,你就不要改變畫風,我每年向你買進50幅畫……行不行”。【點睛】人物形象分析類做法即通讀全文,把握與人物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人物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把握人物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態度與評價;把握人物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篩選歸納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質、與眾不同之處等)。要概括與主要情節和主旨相關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題時要先概括然后結合文章,列舉出能表現該種性格的事例。7.C 8.B 9.①謝妮為與一段美好的感情擦肩而過,而感到遺憾惋惜。 ②謝妮因為自己的不理不睬而讓安特烈未能與自己見上面,而感到慚愧。 ③謝妮為安特烈謙恭忠誠、持久的感情而感動。 10.①巧合:如正當謝妮要見安特烈時,安特烈卻正巧在這一周的星期三缺席,這是他6個月來第一次缺席。 ②突轉:如正當謝妮巡演回來將安特烈的事置之腦后時,謝妮卻意外從安特烈父親口中得知安特烈的死訊,這帶給她巨大的心理沖擊。 ③錯位:時間錯位:當安特烈堅持贈送紫羅蘭時,謝妮沒理會;當安特烈不能再贈送紫羅蘭時,謝妮卻很期待。 ④懸念:如小說開篇就設置懸念,客人們對“星期三的紫羅蘭”的故事充滿好奇,讀者也被深深吸引,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A.“這也可看出她有冷漠無情的一面”說法錯誤,原文為“第二天,她就離開巴黎去巡演了。等她再回來,那個羅曼蒂克的科大學生已被她置之腦后了”,“冷漠無情”,詞義太重。B.“主要是為了了卻兒子生前的心愿”說法錯誤,原文為“我是出于對兒子的思念才這樣做的”,可見是因為思念兒子。D.“體現了他的市儈庸俗”說法不妥當,原文為“小姐,那些戲迷,你只要表示出一點兒關切,他們就會纏住你不放”,并不能表現“市儈庸俗”,屬于過度解讀。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正面描寫”說法錯誤,應該是“側面”描寫,不是正面描寫,是通過別人描述的。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心理的能力。結合“她在心里笑自己:6個月來,對這種含蓄的表示,她理都不理,而這份一向受冷落的禮品一旦中斷,她竟會那么惆悵”可知謝妮為與一段美好的感情擦肩而過,而感到遺憾惋惜。結合“但是,為什么他不提出見見我呢?我又為什么不設法去會會他呢?我真后悔,恨自己……”可知謝妮因為自己的不理不睬而讓安特烈未能與自己見上面,而感到慚愧。結合“我覺得,對這位在感情上從未得到滿足的逝者,我也有應盡的一份義務。上校,請告訴我,你兒子葬在什么地方。我向你發誓,在我有生之年,每個星期三一定到他墳前放上一束紫羅蘭”可知謝妮為安特烈謙恭忠誠、持久的感情而感動。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巧合:“貝爾納,下星期三,那位科大學生再送紫羅蘭來,你就讓他親自送給我”“又是一個星期三,謝妮坐在休息室里等,但是沒有穿制服的學生出現,她等得焦躁不安”“他今天沒來。你這是第一次同意見他,而6個月來,他這是第一次在星期三缺席”“到了下周的星期三,仍然是既沒有科大學生的蹤影,也沒有紫羅蘭的影子”,正當謝妮要見安特烈時,安特烈卻正巧在這一周的星期三缺席,這是他6個月來第一次缺席。突轉:“一年之后,她接到杰奈弗里埃上校的一封信,上校請求與他會面”“我之所以冒昧懇求與你會面,是出于做父親的身份。你看我穿著黑衣服,是因為我兒子——安特烈·杰奈弗里埃中尉,兩個月前死在馬達加斯加了。我兒子,小姐,你并不認識,但是他認識你,欽佩你。這一切都是他去看《愛情與巧合的趣劇》這出戲開始的。回來后,他興奮地直談論你,贊不絕口”,正當謝妮巡演回來將安特烈的事置之腦后時,謝妮卻意外從安特烈父親口中得知安特烈的死訊,這帶給她巨大的心理沖擊。時間錯位:“你說得對,咱們來個不理不睬、無情無義”“又是一個星期三,謝妮坐在休息室里等,但是沒有穿制服的學生出現,她等得焦躁不安”“到了下周的星期三,仍然是既沒有科大學生的蹤影,也沒有紫羅蘭的影子”,當安特烈堅持贈送紫羅蘭時,謝妮沒理會;當安特烈不能再贈送紫羅蘭時,謝妮卻很期待。懸念:小說開篇就設置懸念,“雷翁的客人克蕾爾·梅內特里耶問道:‘給情人送紫羅蘭,是怎么回事?’雷翁說道:‘那我就給你們講講星期三紫羅蘭的由來吧。以現今的趣味而論,這故事恐怕感傷了點兒……’”,客人們對“星期三的紫羅蘭”的故事充滿好奇,讀者也被深深吸引,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11.B 12.D 13.①突出了“我”對俄國獨特風物的喜愛;②側面表現出“我”對父愛的理解;③與小說標題相呼應;④與下文母親和繼父對明信片的輕慢態度形成對比,推動情節發展。 14.①回憶構成小說內容,將獨特的童年經歷提煉為發人深省的人生故事。②回憶作為講述方式,以第一人稱直接訴說,讓小說敘事真實而飽含情感張力。③回憶拉開時間距離,有利于表達多年后對童年經歷和情感體驗(生活價值)的審視。【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父親知道今后不能再與女兒相見”“希望保持亦父亦友的親密關系”錯,父親當時并不知道今后不能再與女兒相見,他之所以送明信片,其實是“希望能討我的喜歡”,不是“希望保持亦父亦友的親密關系”。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句子的能力。D.“我”不是“認同”,而是反抗和發泄不滿。因為這時的“我”已經看出了繼父心里想的、嘴上說的、手頭做的并不一致,是一個虛偽的男人。于是,我更加懷念“滿腔愛意”親生父親(皮埃爾)。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我是喜歡那用硼砂做的亮晶晶的雪花的,喜歡那些……”,兩個“喜歡”突出了“我”對俄國獨特風物的喜愛;②前面說“今天我一想起那張明信片,就覺得難看至極”,但是“我”能理解老爸這么做是“希望能討我的喜歡”,于是“我謝過爸爸,摟著他親了親”,側面表現出“我”對父愛的理解;③結構上這段關于明信片的細致描寫與小說標題“明信片”相呼應;④同時這段描寫強調了“我”的“喜歡”,結果這張明信片卻遭到母親的嘲笑“我的天!這可憐的皮埃爾老改不了……這種東西送給丑怪博物館正好!”,而繼父雖然顧及到“我”的面子,虛假地贊美了幾句,但“我”明白“他跟媽媽一樣認為這張明信片奇丑無比”。那么此處的描寫就與下文母親和繼父對明信片的輕慢態度形成對比,推動情節發展。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主要內容,列舉評論要點的能力。①小說全文都是納塔莉的回憶,回憶童年時期跟父親見面的經歷,父親送了一張明信片,卻遭到母親和繼父的嘲笑,將獨特的童年經歷提煉為發人深省的人生故事。②小說以回憶作為講述方式,用“我”“我們”這樣的第一人稱直接訴說,一是讓小說顯得更真實;二是便于寫人物的感受和心理,讓小說敘事飽含情感張力。③關于繼父,“我”開始“漸漸對繼父產生了欽佩之情”,后來在經歷“明信片”事件之后,“我”“明白他在撒謊,他跟媽媽一樣認為這張明信片奇丑無比”“我一氣之下把明信片撕了,并且從這一天起,恨上了我的繼父”。多年后回憶這段經歷,作為成人的“我”應該有更清晰的價值和情感判斷,回憶拉開時間距離,有利于表達多年后對童年經歷和情感體驗(生活價值)的審視。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