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A9協作體2026屆高三暑假返校聯考語文試卷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 150 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核對條形碼信息;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一、現代文閱讀(35 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姐妹花,齊上岸!這樣的室友情,慕了!200余門課90+,獎學金超7萬!神仙寢室全員保研!“研”值100%!505宿舍,心有陽光天地寬!全寢保研、全員上岸……最近,這樣的消息同學們大概是看乏了。每到畢業季,類似新聞常見諸報端,一個個成為令人羨慕和稱贊的“神仙宿舍”。不過,這引起相關研究者的好奇,高校寢室環境對個體學業成績有影響嗎?如果有,又是如何影響的?為此,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教授周濤以復雜系統零模型和回歸分析為工具收集了5000余名學生寢室分配和學習成績數據,揭示了寢室環境中同伴影響的程度和調節因素,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研究過程中,周濤團隊收集和整理了兩個年級總計5272名匿名本科生的住宿信息,他們分屬于1318個4人間寢室,且5個學期內無變動。同時,該團隊還收集了每人每學期相應的成績數據,即每個人的專業排名百分位。周濤解釋,之所以要選擇這一話題進行探究,是因為揭示和深入理解同伴對個體學業成績的影響,有助于制定優化學習環境的管理政策,對定量化教育具有參考意義。“例如設計個性化的寢室干預措施,以便有效利用高成就同伴的影響力來促進其他學生的學業表現。”數據分析顯示,實際數據中的同化程度明顯大于室友零模型,這說明室友間具有同伴效應,即室友的相似表現比隨機比對情況下更多。隨著時間的流逝,同化呈現出總體上升趨勢,意味著室友住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同伴效應就越強。“簡單來說,寢室中大約10%的成績變化歸因于室友之間的同伴影響。”周濤表示。令研究團隊意外的是,學生自身已有成績對未來成績的影響最強,其程度遠超室友的同伴影響。回歸模型的結果顯示,室友已有平均成績對學生未來成績的影響,大約僅為學生自己已有成績對未來成績影響的6%。周濤表示,目前的研究范圍僅限于同一所大學中兩個年級的本科生,研究獲得的發現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廣到其他學生群體、大學和國家,還有待進一步探究。同時,周濤指出,寢室環境之外的因素可能會影響室友學業成績的同化度量,如行為嚴謹性、課堂互動、社交網絡、行為模式和共同的外部因素。該研究還揭示了寢室同伴影響背后的機制,如同伴壓力,這也是研究人員要繼續探索的內容。(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24年7月17日《和學霸同寢室能“傳染”好成績?最新研究發現→》)材料二:研究同伴關系如何影響個體發展,一直以來是社會科學中的熱點問題。尤其是,揭示和深入理解同伴對個體學業成績的影響,有助于制定優化學習環境的管理政策,對定量化教育有參考意義。然而,利用傳統分析方法和觀察數據來研究同伴影響、識別因果關系,仍具挑戰。教育環境是復雜社會經濟系統,具有極高的復雜性。一方面,混淆因素和復雜機制普遍存在,導致很難分離同伴影響和同伴選擇。另一方面,進行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識別穩定的同伴關系和收集縱向學生成績數據等,在人力組織和物力支持上都存在極大障礙。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周濤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 了題為“Heterogeneous peer effects of college roommate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的研 究論文。該工作以復雜系統零模型和回歸分析為工具,研究了高校寢室室友之間學業成績的相互 影響,揭示了寢室環境中同伴影響的程度和調節因素。該工作利用大學寢室具有室友初始隨機分配、室友關系長期穩定的特點,收集了大規模的、縱向的學生寢室分配和學習成績數據。利用復雜系統零模型和傳統回歸分析為工具,定量刻畫了寢室環境中同伴對學習成績影響的程度,并進一步分析了室友的成績差異和自身在寢室中的排序對未來 成績的影響。研究發現,相對于完全隨機分配的情況,室友成績相似的寢室在現實中更容易被觀察到,暗示室友同伴影響的存在性。基于此,文章中提出了一個評估室友之間學業成績相似程度的指標,即同化程度。數據分析顯示,室友的成績同化程度非常顯著。而且,居住在一起時間越長,室友的同化程度越高,即彼此之間的成績越相似。簡單來說,寢室中大約10%的成績變化歸因于室友之間的同伴影響。該研究還揭示了學習成績的路徑依賴和室友成績的異質性對自身成績的影響。具體而言,學生自身已有成績對未來成績的影響最強,其程度遠超過室友的同伴影響。在控制年級、專業、性別等條件時,學生自身未來成績與室友的已有平均成績仍具有顯著的正關聯。當室友之間的成績差異較小時,這種正關聯的程度會更強。另外,學生自身在寢室的成績排序與未來成績也呈現出正關聯,即排名靠后的學生更容易在未來提高成績。值得注意的是,該正關聯僅在室友之間的成績差異較小時存在,暗示共同優秀的室友集體有正面作用。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網安)學院博士生曹奕為論文第一作者,大數據研究中心周濤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高見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該研究通過了電子科技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2361144718和11975071)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1JZD055)的支持。論文鏈接https://www./articles/s41467-024-49228-7(摘編自學術公眾號Autophagy Advance2024年6月11日文章《電子科技大學周濤教授團隊揭示大學室友對成績的影響》)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設計個性化的寢室干預措施,是為了有效利用高成就同伴的影響力來促進其他學生的學業表現。B.隨著時間的流逝,同化呈現出顯著上升趨勢,意味著室友住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同伴效應就越強。C.深入理解同伴對個體學業成績的影響,有助于制定優化學習環境的管理政策,對定量化教育有參考意義。D.在控制年級、專業、性別等條件時,學生自身未來成績與室友的已有平均成績仍具有明顯的正關聯。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教育環境具有極高的復雜性,其挑戰有二,一是混淆因素和復雜機制的存在,二是大規模隨機對照實驗等在人力物力保障支持方面的困難。B.大學寢室具有室友初始隨機分配、室友關系長期穩定的特點,這是利用復雜系統零模型和傳統回歸分析工具的前提條件。C.室友之間的競爭動態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這從學生自身在寢室的成績排序與未來成績呈現出正關聯可以得到印證。D.寢室環境以外的因素可能會影響室友學業表現之間的趨同,例如課堂互動、社交網絡、行為模式以及共同的外部因素。3.下列選項可以印證材料二中重要概念“同化程度”的一項是(3分)A.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B.個人的天賦和努力是學習成就的決定性因素。C.物以類聚,相似的個體更容易建立社交關系。D.同伴影響通過互動使個體間成績趨同,體現同質性產生。4.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報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鄂陵湖畔阿來彎曲的湖岸,平坦的草灘,幾百頂帳篷,幾百匹馬,幾百輛摩托,還有許多皮卡和轎車,形成了一個熱鬧的集鎮。此一行正是 6 月中旬,地廣人稀的草原上,星散的人們聚集起來,用帳篷搭建起一個臨時的集鎮。在這里進行貿易,歌舞,飲酒,比試各家各戶新釀的酸奶,男人們賽馬,女人們展示祖傳的珠寶和新裁制的華麗衣衫。進入這個只在草原上短暫出現幾天的帳篷集鎮。一家帳篷超市,少年人在消費薯片,男人們在暢飲啤酒。他們身后的馬匹裝飾著漂亮的鞍韉。帳篷里的裁縫鋪,女人們挑選錦緞,試穿各種新出的式樣。帳篷集鎮的中央,圍出一塊空地,有人在搭建舞臺,測試音響。女鄉長告訴我,下午,各村的老百姓會展示各自的歌舞。一個黑臉白須的老人盤腿端坐,表情肅然。我知道,下午演出前,他要登臺,吟誦古老的禱頌之辭,對旁邊的湖,對周遭的草原。我彎腰向他致意,他也抬起氈帽,回我以微笑。我們進了鄉政府的帳篷。鄉政府本在幾十公里外。今天,這座帳篷就是鄉政府的所在。今天,全扎陵湖鄉都集中到這里來了。扎陵湖鄉政府,也搬到了鄂陵湖畔。其實,我忘了那個干練的女干部職務是書記還是鄉長。她說,他們一家是父親一輩從西寧附近的湟源縣遷移過來的。她是第二代河源人。而現在,為了減輕河源地區的生態壓力,這里的部分人群又由政府組織向外遷移了。她在手機上打開瑪多縣政府網站,上面有這樣一段文字:21 世紀初,隨著國家三江源生態戰略的實施,585 戶 2334 名河源兒女積極響應國家“保護生態、減人減畜、退牧還草”的號召,主動遷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園,維護了母親河源頭的生態平衡, 為黃河中下游乃至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犧牲。我們坐在帳篷門口草地上交談時,帳篷里,燃氣灶呼呼吐火,年輕的鄉干部迅速弄出飯菜。煮牛肉,燒牛肉,炒牛肉。也有蔬菜:白菜和芹菜,還有番茄。白菜和番茄在湯里,芹菜在炒牛肉里。幾個牧民表情拘謹,坐在我的對面,勸說幾回才肯動面前的飯菜。他們是來自各村的牧民。現在都有了一個新身份——生態管護員。女鄉長說,扎陵湖全鄉共從牧民中聘請了生態管護員 749 名。他們是其中三位。三個人開口說話,互相補充。我大致弄清楚了他們的職責。巡護觀察各自責任區域的生態情況。包括冰雪消融,濕地與溪流水量變化,野生動物活動遷移,草原植被消長。更要制止任何有損生態的行為,主要是盜獵盜捕野生動物和濫采濫挖野生植物。此問彼答,他們的情緒漸漸都松弛了。他們拿出手機,展示生態管護員的微信群。管護員們適時把巡護時的所見的發在群里。我拿過一只手機翻看,有文字信息,藏文漢文都有,但以現場拍攝的照片居多。一只母熊,帶著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熊在溪邊飲水。一只普氏原羚正在生產。小羊的半個身子還卡在母親身體里面。一只羊被狼襲擊了,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一只體形雄壯的野牦牛,正在靠近一群家牦牛。管護員笑了,露出鑲嵌的金牙, 說,野公牛看上我們家的母牛了。我問,野牦牛是不是受到歡迎。他說受歡迎啊,野牦牛和母牛交配的野血牦牛,身體強壯,產奶產肉都多。遠源雜交,還可以防止品種退化。生態管護員制度的設立,還是國家一項惠民政策。管護員主要是從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選拔,每月有一千多塊錢的勞務報酬。說到脫貧攻堅,我記起以前讀過一篇資料,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這個瑪多縣,是全國最富裕的,人均收入兩萬多元。原因很簡單,地域廣闊,人口數量少,而牲畜數量眾多。但后來情況卻有些不一樣了。氣候變遷,草原退化,承載不了那么多的牲畜,一些人由富轉貧,變成了生態難民。手里一份最新的扎陵湖鄉介紹材料,說本鄉總人口為 2066 人。比另一份材料少了 344 人。鄉上干部說,一份舊材料,一份新材料,數字都是對的。那三百多人,為了保護和恢復黃河上游生態,把一個村整體移民了,搬遷到幾百公里外的移民新村去了。交談完畢,他們繼續吃飯。我有些微高原反應,不頭痛,也沒有呼吸不暢,就是胃口不開。便溜出帳篷,一個人去湖邊觀望。湖岸曲折,湖水一波波從南往北涌,漫上沙岸,推動砂粒,發出細密聲響。我沿著湖岸一路走 去。轉過一個湖灣,身后的帳篷集鎮就不見了。只有湖,只有湖邊稍稍隆起的丘崗,上面青草連天。我走到了一座小山下面。湖岸陡起,變成了一堵十來米高的斷崖。湖水拍擊巖石,變得洶涌些了。巖石層層累積,顯示出更久遠的時間的紋理。那是比所有動植物生命都更漫長久遠的時間。我拿起一塊巖石,輕輕用力,它就在我手上破碎了,留在我指尖上的,是有些粗糲的砂。這是沉積巖。過去,曾在水下。遠古大洋,那個消失了的叫特提斯海的水下。現在卻高聳成岸。風來化解,雨來剝蝕,高岸崩解,湖水撲濺上來,輕搓慢揉,將其分解為鐵灰色的砂。世界開始時就是這樣。滄海桑田,世界重新開始時也是這樣。文本二:《鄂陵湖畔》選自阿來的長篇非虛構作品《大河源》。阿來通過對黃河源頭地區的深入觀察,展現了其獨特的地理地質特征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與互動,呈現了人與大地相互依存、彼此映照的關系。阿來在文中用十分客觀冷峻的筆觸記錄了黃河源頭地區的日常生活,以一個超長的鏡頭記錄了人類在這一環境中的生存狀態。(摘自雜志《十月》:劉小波《“黃河遠上白云邊”——評<黃河源傳>》)【注】《黃河源傳》的出版名是《大河源》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A.作者以觀察者與記錄者的角度行文,表達冷靜沉穩,體現出非虛構作品的特點。B.瑪多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十分富裕,但由于人們不注重保護生態而由富轉貧。C.女干部一家的經歷是時代的縮影,充分說明人民生活必須讓位于生態文明建設。D.幾個牧民一開始表現拘謹,后來才逐漸松弛,表明生態管護員的工作十分辛苦。7.下列對文章內容與相關藝術特色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A.具體列舉生態管護員微信群中拍攝的照片內容,能呈現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物象,分段形式符合瀏覽圖片的邏輯。B.巖石在“我”的手里破碎成了砂,作者由此聯想到如今高聳成岸的地方曾是遠古大洋,將視野拉向更宏大的時空層面。C.文章記述了作者在鄂陵湖畔的一系列見聞,融合了記敘、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語言富有地域色彩,展現出民族風情。D.瑪多縣政府網站上的文字、扎陵湖鄉介紹材料等素材的運用,不僅契合了內容表達的需要,也強化了文本的紀實特性。8.文章開頭四段關于帳篷集鎮的一系列描寫似乎與文章的主要內容無關,是否可以刪去?請說明理由并簡要分析。(4 分)9.文本二中提到阿來通過對黃河源頭地區的深入觀察,呈現了“人與大地相互依存、彼此映照的關系”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對此如何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歐陽修《朋黨論》材料二:夫欲空人之國而去其君子者,必進朋黨之說;欲孤人主之勢而蔽其耳目者,必進朋黨之說;欲奪國而與人者,必進朋黨之說。夫為君子者,故嘗寡過,小人欲加之罪,則有可誣者,有不可誣者,不能遍及也;至欲舉天下之善,求其類而盡去之,惟指以為朋黨耳。故其親戚故舊,謂之朋黨可也;交游執友,謂之朋黨可也;宦學相同,謂之朋黨可也;門生故吏,謂之朋黨可也。是數者,皆其類也,皆善人也。故曰:欲空人之國而去其君子者,惟以朋黨罪之,則無免者矣。歐陽修《唐六臣傳論》材料三:歐陽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國,必進朋黨之說。”嗚呼,國之將亡,此其征歟?禍莫大于權之移人,而君莫危于國之有黨。有黨則必爭,爭則小人者必勝,而權之所歸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違,人主必狎之而親。疏者易間,而親者難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則奉身而退,樂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則僥幸復用,唯怨之報。此其所以必勝也。蘇軾《續歐陽子朋黨論》材料四:宋歐陽修朋黨論,創為邪說,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夫罔上行私,安得為道?修之所謂道,亦小人之道耳。自有此論,而小人之為朋者,皆得假同道之名,以濟其同利之實。朕以為君子無朋,惟小人則有之。且如修之論、將使終其黨者,則為君子;解散而不終于黨者,反為小人。朋黨之風至于流極而不可挽,實修階之厲也。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雍正《御制朋黨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及A其見利B而爭先C或利盡D而交疏E則F反相賊害G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濟,救助。與《燭之武退秦師》中“朝濟而夕設版焉”和材料四“以濟其同利之實”的意義均不相同。B.“欲奪國而與人者”中的“而”表因果關系,與《赤壁賦》中的“扣弦而歌之”意義和用法相同。C.是,這、此。與《蘭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意義相同。D.“何以言之?”中“何”是疑問代詞,放在了介詞“以”的前面,形成了賓語前置,與《短歌行》“何以解憂”的句式結構相同。12.下列對有關材料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的中心論點。歐陽修以“朋黨自古有之”,出人意料地肯定“朋黨”存在的客觀性和理論依據,從而順利地推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B.材料二中在作者看來,朋黨說的興起是在朝奸佞小人有目的的行動,意在“空人之國而去其君子”、“孤人主之勢而蔽其耳目”,從而“奪國與人”。此段文字僅從利益角度分析朋黨,未涉及小人的政治手段。C.材料三為了抒發“有黨則必爭,爭則小人者必勝”的論點,先以權移人之禍和國有黨之危作鋪墊,旋即指出權之所歸,君子安得不危,回扣上文。接著又以君子和小人事君的不同方式、不同結果,揭示了“疏者易間,而親者難睽”的奧秘。D.材料一歐陽修通過區分“君子之朋”(同道為朋)與“小人之朋”(同利為朋)論證朋黨的存在,其邏輯與《論語》的“義利之辨”相通;材料四雍正則徹底否定“君子有朋”之說,認為結黨必涉私利,根本目的是維護君主絕對權威。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而君子者,不得志則奉身而退,樂道不仕。(2)夫罔上行私,安得為道?14.歐陽修提出“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蘇軾強調“有黨則必爭”,而《論語》主張“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歐蘇二人的觀點與《論語》是否矛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病起書懷陸游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注】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病骨支離紗帽寬”巧妙運用一語雙關,“紗帽寬”既言其病后瘦損,也暗含其被貶官之意。B.“位卑未敢忘憂國”與杜甫“窮年憂黎元”異曲同工,體現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傳承。C.“天地神靈扶廟社”運用擬人手法,將國家命運寄托于神靈庇佑,反映詩人消極的宿命論思想。D.“出師一表通今古”巧妙化用《出師表》典故,與尾聯“挑燈更細看”形成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16.清代詩評家沈德潛評此詩“忠憤之氣,力透紙背”。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這一評論的合理性。(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介紹提升學習效率的講座中,講師引用荀子《勸學》里的“ , ”兩句,指出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思考,鼓勵聽眾要高效學習。(2)杜甫《登岳陽樓》中“ , ”兩句,以浩渺洞庭分割吳楚、吞吐日月的氣勢,展現詩人雄渾闊大的藝術境界。(3)“鐵衣”是用鐵甲編成的戰衣,也借指戰士。在古詩詞中,透過“鐵衣”,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邊塞將士不畏嚴寒、刻苦訓練、奮勇殺敵的身影,如“ ,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本題共5小題,18分)青海湖,這片廣袤而神秘的高原湖泊,不僅以其絕美的風光聞名遐邇,還孕育著一種獨特而珍貴的魚類——青海湖裸鯉 ,俗稱湟魚。青海湖裸鯉在青海湖生態系統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堪稱 “水中大熊貓”。青海湖裸鯉的生存面臨著諸多挑戰。青海湖屬于高原咸水湖,鹽度和堿度較高,水溫低且含氧量少,這樣的水環境對大多數魚類來說是難以跨越的 “生存屏障”。但青海湖裸鯉卻歷經漫長歲月,進化出了一系列獨特的適應性特征。它的身體裸露無鱗或僅有少量鱗片,這一特征可以減少它在冰冷湖水中游動時的阻力,降低能量消耗;其身體兩側分布著的特殊側線,讓它能夠更敏銳地感知水流、水壓和水溫的細微變化,有助于它在復雜的水下環境中覓食和躲避天敵。過去,①過度捕撈和生存環境的變遷,②青海湖裸鯉的數量急劇減少 ,甚至一度瀕臨滅絕。③為了拯救這一珍貴物種,④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保護措施。⑤如實施封湖育魚政策,⑥嚴格限制捕撈活動;⑦開展人工增殖放流,⑧向青海湖投放大量人工繁育的裸鯉幼苗;⑨加強對青海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⑩改變裸鯉的生存環境 。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海湖裸鯉的數量逐漸回升,青海湖的生態系統也慢慢恢復往日的生機。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生態的深刻反思與積極行動,也讓我們看到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8.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 分)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生存屏障”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 分)A.6 月 14 日,我國首顆地球物理場探測業務衛星“張衡一號”02 星成功發射。B.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核心是 “文以載道”,強調文章需承載思想而非堆砌辭藻。C.電商領域,商家靠新奇營銷“出圈”,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新策略 。D.明明是自己失職,卻把責任全推給下屬,這種 “擔當” 真讓人佩服。20.請根據材料內容,在下面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 15 個字。(3 分)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生態的關鍵一環,其數量變化影響重大。 ① ,則整個生態系統將面臨危機;而當裸鯉數量回升,② 。這啟示我們,③ ,才能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21.請將文中畫橫線部分的句子改寫成一個長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 分)22.文中“水中大熊貓” 這一表述引發讀者豐富聯想,請結合材料分析其聯想基礎及表達效果。(4 分)四、寫作(60分)23.根據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60分)最優解,通常指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或最佳答案。人們往往本能地追求最優解,然而,過度執著于最優解可能導致“選擇癱瘓”。事實上,人生真的有最優解嗎?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和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B,原文材料一第八段表述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同化呈現出總體上升趨勢,意味著室友住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同伴效應就越強。”選項表述為“顯著上升”,語意有變化。2.B,根據材料二第三段原文相關表述,大學寢室的特點與是否利用復雜系統零模型和傳統回歸分析工具,兩者并不存在必然聯系。3.D,A項強調抵御不良環境的影響,與文本相反。B項可做第四段的論據。C項強調同質性的重要性,因為相似而聚集。4.①先由學術背景引入(研究價值與傳統方法挑戰)②再概述研究成果(期刊、團隊、核心結論)③接著從研究方法與發現(數據收集、模型工具、具體結論)介紹④最后介紹研究支撐信息(作者、基金、鏈接)(一點一分,答滿4點滿分)5.①材料一側重點:研究結果與現實應用。理由:《中國青年報》面向大眾,需突出“保研案例”“政策啟示”等貼近讀者的實用價值,用“10%成績變化歸因同伴影響”等通俗數據增強可讀性。②材料二側重點:研究方法與學術細節。理由:學術公眾號面向研究者,需詳述“復雜系統零模型”“縱向數據收集”“異質性影響”等方法論,引用基金項目、作者單位等學術規范信息。(分值分配調整:一點3分,其中側重點各1分,理由各2分,答滿2點給滿分強調“媒體定位決定內容深度與重點”的邏輯。)6.A(B項“但由于人們不注重保護生態而由富轉貧。”歸因錯誤;C項“充分說明人民生活必須讓位于生態文明建設”表述錯誤,“必須”絕對化表述;D項“表明生態管理員的工作十分辛苦”對原文理解錯誤.故選A項)7.C(C項“語言富有地域色彩”錯誤,文章內容富有地域色彩而不是語言)8.不可以。①關于帳篷集鎮的一系列描寫,生動刻畫了富有當地特色的風物人情,展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特點,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或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歡樂氛圍);②為后文作者進入鄉政府帳篷以及進一步描述當地的各種見聞進行了鋪墊,讓文章的切入更自然。(每點2分,答出兩點,大意正確即可。如未作明確表態,在得分基礎上扣1分;如表態方向相反,適當給分,最高得2分)9.①人依賴大地給予的資源而生存發展。瑪多縣人民因土地廣闊、牲畜眾多而富裕,后來也因氣候變遷、草原退化而轉貧;今天的當地人仍棲息生活于鄂陵湖畔的草原大地之上,充滿對大地的敬意與信仰。②大地依賴人的保護與付出而擁有更好的生態。河源兒女響應號召而移民,以巨大犧牲維護了當地的生態平衡;今天的生態管護員們仍盡責守護著當地的生態情況,大地得以被持久地保護著。全文呈現出人與大地是相互依存、彼此映照的關系。(每點3分,大意正確即可。如按更細的分點或其他形式組織答案,只要大意正確均可給分)10.C、E、G11.B“欲奪國而與人者”中的“而”表承接關系;“扣弦而歌之”表修飾關系。12.B原文對朋黨的界定“并非僅從利益角度”,而是深刻揭露小人以“朋黨”罪名排除異己的政治陰謀,如將君子的“親戚故舊”“門生故吏”等均誣為朋黨,以達到清除賢臣的目的。“僅從利益角度”,則嚴重弱化了歐陽修的批判深度,與原文不符。浙江省 A9 協作體 語文答案 第 1 頁 共 4 頁浙江省 A9 協作體 語文答案 第 2 頁 共 4 頁13.(1)而作為君子,不得志就保全自身而退隱,樂于道義而不去作官。(仕也可譯為“作官”)。(4分;關鍵詞“奉身”“樂道”“仕”各1分,句意1分)(2)那些欺瞞君主、謀取私利的行為,怎能稱為道呢?(4分;關鍵詞“罔上”“行私”“安得”各1分,句意1分)14.①不矛盾(1分)。《論語》強調君子應“群而不黨”(團結但不結黨營私),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反對為私利拉幫結派。(1分)歐陽修區分“君子之朋”(因道義結合)與“小人之朋”(因利益勾結),認為君子為共同理想結黨無害,小人結黨才是禍患。(1分)蘇軾指出,黨爭中小人更易得勢(因善于逢迎),君子反而易被排擠,這是政治斗爭的必然結果,而非否定君子結黨的合理性。(1分)《論語》從道德標準提出理想,歐蘇從現實政治分析問題,二者角度不同,但核心一致:君子應堅守道義,避免私利之爭。(1分)15.C(C項“反映詩人消極的宿命論思想”錯誤)16.①“紗帽寬”巧妙融合病體消瘦與仕途失意,通過一語雙關將個人際遇與家國憂思自然聯結。②“位卑”與"憂國”形成身份落差,以微末官職對照赤誠報國之心,突顯詩人超越個人得失的忠貞品格。③“未敢忘”“猶須待”以決絕口吻直陳心跡,“孤臣萬里”的蒼涼意象更添忠憤之情沖擊力。④“出師一表”化用諸葛亮典故,既寫實景又暗喻忠義傳承,使個人情感獲得歷史縱深與文化共鳴。(每點2分,任寫3點滿分,手法和分析各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給分。)17.(1)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3)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18.第一處:①加上“由于”或“因為”或②加上“導致”“使得”第二處:⑩“改變”改為“改善”19.C特殊含義(A特定稱謂 B強調 C特殊含義 D反諷)20.①當裸鯉數量急劇減少時②生態系統也會逐步恢復生機③只有重視物種間的相互關聯(總結啟示,強調“保護物種” 與 “生態可持續”的關系,需體現“關聯性”。)(每句1分)21.青海湖,這片以絕美的風光聞名遐邇且廣袤神秘的高原湖泊,孕育著一種俗稱湟魚的獨特而珍貴的魚類——青海湖裸鯉。(4分)22.①聯想基礎: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象征 “國寶級保護物種”,與裸鯉的 “獨特”“瀕臨滅絕” 特征形成類比。②表達效果:讓讀者通過熟悉的大熊貓,快速理解裸鯉的生態地位和保護緊迫性,增強文本感染力。(每點2分)23.作文【題目解讀】材料圍繞“最優解”展開,探討了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對“最佳答案”的本能追求,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選擇癱瘓”現象,進而引發對“人生是否存在最優解”的哲學思考。核心矛盾在于:理性追求最優解的積極意義與過度執著帶來的負面效應之間的辯證關系。【立意參考】1.破除“最優解”迷思,擁抱“滿意解”:人生沒有絕對最優解,追求“足夠好”(滿意解)反而更高效。2.最優解的動態性: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最優解并非固定,而是隨環境、認知、需求變化。3.靈活調整勝于僵化最優:適應變化的能力比尋找“最優解”更重要。4.最優解的主觀性:價值觀決定“最優”標準:不同價值觀下,“最優解”完全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