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不懂就要問 跟蹤闖關練2025-2026學年上學期小學語文統編版(2024)三年級上冊一、書寫1.讀拼音,寫詞語。 二、選擇題2.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背誦(sòng) 照例(lì) B.圈養(juàn) 圈畫(quān)C.戒尺(jiè) 厲害(lì) D.挨打(āi) 詳細(xiáng)3.下列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與“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相同的一項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C.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填空題4.語文要素 補全有新鮮感的詞語,再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1)他總喜歡一邊背書,一邊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師剛走進教室,教室里頓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語言表達5.讀句子填空。孫中山向老師提問,把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想一想,同學們此時會想寫什么?6.任務五:拓展運用,我會創作。孫中山不懂就問的態度和勇氣,值得我學習。學習中,你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五、句子訓練7.按要求寫句子。(1)孫中山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縮句)(2)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給句子換個說法,意思不變)(3)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修改病句)六、現代文閱讀閱讀課文片段,做題。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留 流) 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卷 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 煉)習背誦。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墒?,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董 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8.用“\”劃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漢字。9.從文段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按例——( ) 流暢——( ) 意義——( )10.給下面的句子換一種說法,不改變句意。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11.讀了文段,你認為孫中山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吃墨①陳毅同志幼年時酷愛讀書,他總是把書帶在身邊,有空就看上幾頁。如果發現了一本好書,那簡直比什么都高興。②有一次,他到一位親戚家去過中秋節,一進門就看到了一本自己很想讀的書,于是忘記了步行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到一邊專心讀起書來,一邊讀一邊用筆批注。他完全沉浸到書中了,親戚幾次來催他吃飯,他都舍不得將書放下。親戚把剛蒸好的糍粑(cí b?。┙o他端來,誰知他嘴里吃糍粑,注意力卻在書上。糍粑本來應該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硯臺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面條來,只見他滿嘴都是墨,便喊來了眾親友,大伙兒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陳毅卻平靜而詼諧地說:“吃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12.從短文中我們認識了一個________的陳毅。( )A.愛吃墨水 B.愛吃糍粑 C.酷愛讀書13.大伙兒“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是因為 。14.對畫“——”句子中“墨水”一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墨水”都是指寫字用的墨汁。B.第一個“墨水”指寫字用的墨汁,第二個“墨水”指的是學問、知識。C.第一個“墨水”指的是學問、知識,第二個“墨水”指的是墨汁。15.他立即到一邊專心讀起書來,一邊讀一邊用筆批注。(用加點的詞寫句子。)16.你還知道哪些勤奮讀書的故事,把主要內容概括地跟大家說一說吧。閱讀課外短文《程門立雪》,完成練習。①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樂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學問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②一天,楊時和友人游酢(zuò)去向程頤(yí)請教學問,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于是他倆靜立在旁邊,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空中飄起鵝毛大雪。③等到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楊時和游酢一直等在旁邊,而門外已經有一尺深的積雪了。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他們,他們不負眾望,學到了老師的許多學問。17.請用“___”畫出第1自然段中體現楊時優秀品質的句子。18.文中“打盹兒”一詞很有新鮮感。結合生活,我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是 。19.文中的楊時、游酢與本課中的孫中山一樣,對待學問都有著同樣的態度: 。參考答案題號 2 3答案 D B1.【詳解】本題考查對詞語的拼寫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讀一讀拼音,知道要寫什么詞語,寫完后讀一讀,看看是否正確。注意掌握生字的結構和易錯點。書寫時要注意“楚”“誦”“掌”容易寫錯,同時注意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寫在田字格中間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規范、正確。2.D【詳解】本題考查字音的辨析。D.挨打(āi)——ái。故選D。3.B【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對名句的理解。“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意思:只有不斷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弄明白,才能獲得知識。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和“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意思相同。C.“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么辦。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亲约翰幌矚g的,也不要強加給對方。故選B。4.頭 腦 鴉 聲 字(1)搖頭晃腦(2)鴉雀無聲【詳解】本題考查補充詞語和選詞填空。搖頭晃腦: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或自己認為很不差的樣子。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一字不漏:一個字也沒有遺漏,形容非常全面、細心。(1)結合語境,“他總喜歡一邊背書,一邊 ”指的是他一邊背書,一邊會做一些小動作,自己感覺很有樂趣。根據釋義應填“搖頭晃腦”。(2)結合語境,“老師剛走進教室,教室里頓時 ”指的是老師走進教室了,教室里立刻安靜下來。根據釋義應填“鴉雀無聲”。5.同學們會想:孫中山膽子真大,先生肯定會揍他的。【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閱讀題干要求可知,在孫中山向老師提問,導致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的場景中,同學們的心理活動可能是復雜而多樣的。作答時,結合自己平時上課經歷,可以從驚訝和不解、擔憂和害怕、好奇與期待、反思與自我審視等方面進行分析。例:同學們可能會想:“孫中山怎么敢這樣直接問老師問題?這不是公然挑戰老師的權威嗎?”6.我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敢于去問。遇到不懂的問題我會查閱資料、問同學和老師,他們細心給我講解。【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解答本題時,從孫中山先生身上學到的不懂就問的態度和勇氣以及自己的生活實際,用簡短的話概括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是怎么解決的。如:當我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會首先嘗試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和書籍,尋找答案。如果仍然無法解決,我會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虛心聽取他們的解釋和建議。同時,我會記錄下這些問題和解答,以便日后復習和鞏固。通過這種方式,我不僅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能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 孫中山背出功課。 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沒有什么用。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詳解】考查縮句、句型轉換、病句分析能力。(1)縮句,就是把“枝稠葉茂”的長句子,縮短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減葉。縮句可以理解為總結句子意思的句子?!傲骼亍毙揎棥氨?” “昨天所學的”修飾“功課”,都刪除。故答案為孫中山背出功課。(2)反問句變陳述句,去掉問號,有加強反問的語氣詞去掉,在變換后的陳述句中適當的地方必須加一個否定詞,才與原反問句意思一致。故答案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沒有什么用。(3)缺少主語,沒有指出誰講得很詳細。答案可以是先生(老師)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8.留 卷 煉 董 9. 照例 流利 意思 10.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沒有什么用。 11.孫中山是一個不懂就問,愛學習的人。【解析】8.本題考查選字填空。讀句子“(留 流) 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笨芍骼褐冈捳f得快而清楚。讀句子“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卷 圈)了一段”可知,圈了一段:畫出來一段。讀句子“就回到座位上(練 煉)習背誦”可知,練習:反復做作業或訓練等,以求熟練。讀句子“他一點兒也不(董 懂)”可知,不懂:不明白。故依次劃去:留、卷、煉、董。9.本題考查找近義詞。按例:遵照常例,按照以前的慣例,按這以上的例子。流暢:指流利通暢或者順暢。意義: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讀句子“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可知,孫中山來到學校,像以前的慣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故句中的“照例”為“按例”的近義詞。讀句子“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可知,孫中山很流暢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故句中的“流利”為“流暢”的近義詞。讀句子“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可知,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包含了 什么道理?故句中的“意思”是“意義”的近義詞。10.本題考查改寫句子。給出的句子是反問句,保持句意不變,可以改成陳述句。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去掉;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把句末的問號改為句號;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順。“有”改為“沒有”,句末的“呢”去掉,問號改句號。1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讀句子“這樣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可知,他是一個善于思考,勤學好問的人。12.C 13.見陳毅滿嘴都是墨 14.B 15.媽媽在廚房里一邊做飯一邊哼著歌。 16.鑿壁借光。從前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他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并且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借著鄰居家微弱的光線讀書。【解析】1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結合文章第①自然段“陳毅同志幼年時酷愛讀書,他總是把書帶在身邊,有空就看上幾頁。”可知,陳毅同志幼年時酷愛讀書。故選C。1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結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糍粑本來應該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硯臺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面條來,只見他滿嘴都是墨,便喊來了眾親友,大伙兒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可知,大伙兒“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是因為陳毅竟把糍粑伸到硯臺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滿嘴都是墨。14.本題考查句子的理解。結合文章②自然段“吃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可知,“吃點墨水”此處的墨水是指之前糍粑沾上的墨汁,“肚子里墨水”這里的墨水是指自己的學問。故選B。15.本題考查仿寫句子。例句中“一邊……一邊……”是表示并列關系的關聯詞。在仿寫時注意詞語的使用,比如:媽媽一邊織毛衣,一邊看電視。16.本題考查開放探究題。結合所學內容,寫出關于勤奮讀書的故事。如:“囊螢映雪”。車胤小時候家里窮,沒錢買燈油,夏天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他們最終都學有所成。17.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學問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 18.小睡,短時間入睡 19.勤學、好問【導語】這篇短文以“程門立雪”的典故,生動詮釋了中華傳統尊師之道的精髓。全文通過三個層次遞進:先以楊時“進士”身份與“謙虛謹慎”的品格形成張力,暗示真才實學與虛懷若谷的辯證關系;繼而用“鵝毛大雪”的意象強化場景感染力,雪中靜立的畫面將尊師誠意具象化;最終以“一尺深雪”的量化描寫與程頤“盡心盡力”的教學回應,完成尊師與重教的價值閉環。17.本題考查提取信息。短文的第①自然段“他特別喜好鉆研學問,學問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敝小跋埠勉@研學問”“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直接表現了楊時“喜好鉆研學問”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的優良品質,都是楊時的優秀品質,用線畫出相關句子即可。18.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文中“打盹兒”一詞的意思是短暫的睡眠或小睡。從原文第②段看,程頤在屋中“打盹兒”,說明他正在休息,而楊時和游酢為了不打擾老師,選擇安靜等待。在生活中,“打盹兒”通常指短時間的休息,比如午飯后的小睡、工作間隙的閉目養神等。這個詞生動地描繪了程頤當時的休息狀態,同時也體現了楊時和游酢對老師的尊重。19.本題考查對比分析。結合短文及課文的內容可以知道楊時、游酢、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是勤學、好問。《不懂就要問》講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敢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懲罰,大膽地向先生提出問題的事情。短文中的楊時、游酢與《不懂就要問》中的孫中山在對待學問上展現了高度一致的品質:求知若渴的進取精神和尊師重道的謙遜態度。楊時和游酢冒雪靜立等待程頤醒來的行為,與孫中山勇于在課堂上提出疑問的表現,雖然形式不同(前者是耐心等候,后者是主動發問),但本質上都體現了對知識的極度渴求。同時,楊時二人不忍打擾老師休息的體貼,與孫中山提問后虛心聆聽教誨的恭敬,同樣彰顯了中華傳統中“尊師重道”的美德。這種將求知熱情與師道尊嚴完美結合的治學態度,正是古今學子應當傳承的精神財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