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2課《論語》十二章練習題(含答案)一、積累與運用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簞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 逝者如斯夫 博學而篤志2. 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有朋/ 自遠方來B. 與朋友/ 交而不信乎C. 知之者/ 不如/ 好之者D. 匹夫/ 不可奪志也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人不知而不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可以為師矣古義:____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_______(2)溫故而知新古義: ______________ 今義: ________________(3)飯疏食,飲水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指出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情況并解釋。(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溫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傳不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飯疏食,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好之者不如樂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選出下列加點的“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A. 擇其善者而從之B. 學而時習之C.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D. 下車引之7. 讀下列句子,選擇歸類。(填序號)A . 學習方法 B. 學習態度 C.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慍 (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4)為人謀而不忠乎 ( )(5)學而時習之 (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7)吾日三省吾身 ( )(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8. 填空。《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________體散文集,________經典著作,是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________篇。東漢列為“七經”之一,宋代把它與《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9.用原文填空。(1)《〈論語〉十二章》中強調要把“學”與“思”結合起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臨水駐足,“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十二章》),讓人喟嘆時光易逝。(3) 2023 年亞運會在杭州舉辦,杭州喜迎各國嘉賓,我們可以用《〈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這份喜悅。(4)《〈論語〉十二章》中告訴我們不僅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短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5)《〈論語〉十二章》中表達要謙虛地向周圍的人學習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理解(一)閱讀《〈論語〉十二章》,完成練習。《論語》十二章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r/>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br/>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br/>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br/>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0. 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人不知而不慍 溫故而知新B. 可以為師矣 為人謀而不忠乎C. 吾日三省吾身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D. 學而不思則罔 人不知而不慍1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論語》仍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與課文中的相同),并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br/>﹣﹣《論語》十二章【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②賜也日損③。”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br/>﹣﹣《孔子家語》【注釋】①商:“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益:長進。③損:減損。④鮑魚之肆:賣咸魚的店鋪。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傳不習乎 ③即與之化矣 ④丹之所藏者赤 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B.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C.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D.吾死之后/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16、甲乙兩文共同談到了交友的話題,請結合兩文內容,談談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獲。(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①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②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③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④,遇道人⑤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⑥,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⑦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⑧,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⑨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⑩,始至壽圣院,謁 ^ 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選自秦觀《淮海集》)【注】①吳興:今浙江吳興縣。下文中的“會稽”“龍井”等均為地名。②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住壽圣院?!氨娌拧焙拖挛奶岬降摹皡⒘取保际翘K軾的朋友。③比:等到。④普寧:寺名。下文中的“壽圣院”也是寺名。⑤道人:僧人。⑥籃輿:竹轎。⑦霽:雨后放晴。⑧雷峰:塔名。下文中的“南屏”“惠因澗”“靈石塢”“風篁嶺”等均為西湖周邊地名。⑨激激:形容水流迅疾。⑩行二鼓: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謁(yè):拜見。17.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以書邀余入山( ?。 。?)濯足于惠因澗( )(3)酌泉據石而飲之( ?。? (4)始至壽圣院( ?。?br/>18.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B.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C.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D.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19.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2)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作者為何會有“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請結合文中第二段內容簡要分析。(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其后五年,吳王興師北伐齊。伍子胥諫曰:“勾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務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伐齊,大敗齊師于艾陵,遂威鄒魯之君以歸。益疏子胥之謀。吳太宰嚭既與子胥有隙,因讒曰:“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其怨望恐為深禍也。”吳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蔽樽玉阊鎏靽@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王乃反誅我?!蹦烁嫫渖崛嗽唬罕貥湮崮股弦澡髁羁梢詾槠鞫裎嵫劭h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到死。(節選自《史記·伍子胥列傳》,有刪改)材料二: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論。以雖知之,與勿知同。凡智之貴也,貴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則不然?;粗羷t不知;化已至,雖知之,與勿知一貫也。事有可以過者,有不可以過者。而身死國亡,則胡可以過?此賢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輕也。所輕,國惡得不危?身惡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國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吳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諫而不聽,故吳為丘墟,禍及闔廬。吳王夫差將伐齊。子胥曰:“不可。夫齊之與吳也,習俗不同,言語不通,我得其地不能處,得其民不得使。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壤交通屬,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吳、越之勢不兩立。越之于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內也。夫齊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無傷也。今釋越而伐齊,譬之猶懼虎而刺猏,雖勝之,其后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國者,齊、晉也。君王若伐齊而勝之,徙其兵以臨晉,晉必聽命矣,是君王一舉而服兩國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國?!?br/>夫差以為然,不聽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謀。子胥曰:“天將亡吳矣,則使君王戰而勝。天將不亡吳矣,則使君王戰而不勝?!?br/>夫差不聽。子胥兩祛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吳朝必生荊棘矣?!?br/>夫差興師伐齊,戰于艾陵,大敗齊師,反而誅子胥。子胥將死曰:“與!吾安得一目以視越人之入吳也?”乃自殺。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著之東門,曰:女胡視越人之入我也?居數年,越報吳,殘其國,絕其世,滅其社稷,夷其宗廟。夫差身為禽。(節選自《呂氏春秋·知化》,有刪改)21.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 )。必樹吾墓A上以梓B令可以器C而抉吾眼縣D吳東門之上E以觀越F寇之入G滅吳也。22.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微,無,沒有,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思相同。B. 乃,竟然,反而,與《鴻門宴》中“度我至軍中,公乃入”的“乃”的意思相同。C. 所以,……的原因,與《師說》中“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D. 夷,誅滅,與《送東陽馬生序》中“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的“夷”意思不同。23.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伍子胥認為不先消滅越國卻致力于攻打齊國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吳王不聽其勸告,進攻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從此以后吳王就更加不聽從伍子胥的謀略了。B. 大凡智慧的可貴,就貴在能事先察知事物的變化。君主中的糊涂人,變化沒有到來時悄然無知;變化出現后,雖然知道了卻又為時已晚,和不知道是一樣的。C. 越國對于吳國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時沒有發作,但它造成的傷害嚴重而且處于體內。而齊國對于吳國只是癬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即使治不好也沒什么妨害。D. 吳太宰嚭認為吳王如果進攻齊國,然后移兵,大軍壓境,攻打越國,這樣吳王就可以一舉降服齊越兩個國家,而且這時吳王的命令也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國推行。24. 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勾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抉其目,著之東門,曰:女胡視越人之入我也? 25. 呂不韋指出“子胥非不先知化也”,以上兩則材料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呂不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答案1、yuè yùn wǎng dài dān hào gōng fú dǔ 2.B 3.(1)生氣,惱怒 (2)指有才德的人 (3)越過 (4)自我檢查、反省 (5)介詞,對,對于 (6)代詞,這,指河水 4.(1)可以憑借 表示可能或能夠 (2)學過的知識 事情,事故 (3)冷水 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包括冷水和熱水 5.(1)名詞作狀語,每天 (2)形容詞作名詞,學過的知識 (3)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4)名詞作動詞,吃 (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6.C 7.(1)C (2)A (3)A (4)C (5)A (6)C (7)C (8)C 8.語錄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二十 《大學》 《中庸》《孟子》9.(1)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有朋自遠方來 , 不亦樂乎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10.D 11.(1)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2)別人都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3)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浮云一樣。(4)廣泛學習且能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12、示例: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意思是: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就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就要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言語有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這些都做到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去學習文化?!?br/>13、①盡心盡力;②老師傳授的知識;③融合;④……的地方。14、D15、①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也有和他們相同的缺點就加以改正。②商喜歡和比自己賢良的人相處,賜喜歡評論不如自己的人。16、示例:交朋友要講誠信,要和品質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選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認為這一點很有必要。他人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我們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需要旁人的幫助才能認識到。所以認識到他們的錯誤并修正錯誤是有效的。17.(1)書信 (2)洗 (3)舀取 (4)到 18.A 19.(1)(我們)從普寧寺(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寂靜得聽不到人的聲音。(2)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或:(我們)懷疑(這)不是人間有的地方]。20、作者見到由若隱若現的燈火、蔥蔥郁郁的草木和悲鳴的急流所組成的夜景,感覺景色出奇的優美、幽寂,內心覺得沉靜、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發出“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意思對即可)21.必樹吾墓B上以梓C而抉吾眼縣E吳東門之上22.B23.D24. (1)勾踐吃飯不吃兩道菜肴,哀悼死去的人,慰問生病的人,(這是)想要有所作為啊。(2)(夫差)挖出伍子胥的眼睛,掛在東城門上,說:“你怎么能看到越國軍隊攻入我們吳國呢?”25.支持呂不韋觀點的事實如下:(1)伍子胥預見越國是吳國的心腹大患,多次勸諫吳王先滅越再伐齊,如“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越之于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2)伍子胥預料到吳王不聽勸諫會導致吳國滅亡,如“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吳朝必生荊棘矣”。(3)后來越國果然報復吳國,使吳國殘破滅亡,夫差也被擒,驗證了伍子胥的預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