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 消息二則一、選擇題1.下列各組字形和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荻港(dí) 要塞(sài) 銳不可當(dāng) 業己B.蕪湖(wú) 殲滅(qiān) 摧枯拉朽(xiǔ) 頑強C.督戰(dū) 潰退(kuì) 負隅頑抗(yú) 防線D.區域(yù) 泄氣(xiè) 橫沖直撞(hèng) 預定2.下列句子中,表達方式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B.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C.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D.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3.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召喚,中國式現代化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引領我們向前進。B.他殫精竭慮,帶領村民披荊斬棘,用15年時間蹚出了一條致富路。C.年輕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創造力,更需要不斷超越的勇氣。D.新階段新征程不會一帆風順,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會風平浪靜,這個時候,更要有強大的氣場和信心。4.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新聞體裁,最大特點是時效性強和真實客觀。B.消息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描寫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抒情。C.消息的結構有五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必不可少。D.消息正文的結構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遞減的原則安排的,即所謂“倒金字塔結構”。5.下列對兩則消息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導語包括人物、時間、地點及事件的經過四個要素。B.《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導語和標題扣得很緊,導語是標題的擴展和具體化。C.《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標題交代了渡江兵力,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D.《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導語使讀者對當時整個渡江戰役的概貌有了一個明確的了解。二、填空題6.《消息二則》的作者是 ,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也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7.《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兩文的體裁是 。這是一種新聞體裁,用于報道新近發生的重要事實,文字簡潔,時效性強。它一般由 、 、 、 和 五個部分構成。8.根據課文《消息二則》完成表格。 標題 要素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9.根據意思填空。新聞的結構 :高度概括已經發生的新聞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承接導語、揭示主體,對消息事實做具體的敘述與展開。:指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話。依據內容需要,可有可無。新聞的特點 :新聞要及時報道發生的事實,不能過時失效。:新聞要客觀真實地反映事實,不能捏造虛假。:新聞信息如何被廣泛、迅速地傳遞和接收,以及這種傳遞的社會影響。新聞的表達方式 以記敘為主,可適當議論。新聞的六要素 五個“W”+1個“H”即: 。三、語言表達10.活動中,你作為小記者來到老兵孟爺爺家采訪。請你根據內容,補全對話。小記者:① ?孟爺爺:讓我印象最深的戰斗啊!那是在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中,我擔任華野10縱29師85團3營9連尖刀排排長,在攻打青龍集金寺廟的地堡群時,我率領一個排殲滅了敵軍一個營,還繳獲了兩挺重機槍……也因此榮立了一等功。小記者:孟爺爺,作戰時,見到敵人您害怕嗎 孟爺爺:② 。小記者:孟爺爺,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四、綜合性學習11.新聞是我們了解世界的窗口。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新聞,愛上新聞閱讀,班級舉辦了以“新聞與生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其中。【活動一:新聞人物】盡自己之天職,平社會之不平,茍見有強凌弱,眾暴寡之行為,必毅然伸張人道,而為弱者吐不平之氣,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輿論之制裁。——邵飄萍,《京報》創辦者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新聞必須是事實,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范長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活動開始,板報組成員選擇了以上材料作為本期板報的內容。請你研讀材料,思考內涵,將下面的語句補充完整。邵飄萍捍衛記者的天職,他認為記者職責在于 ;范長江則用鮮明的語言闡明了 。【活動二:擬寫新聞】(2)請你根據以下內容,以校報記者的身份寫一則消息,報道此次研學活動。要求:題目自擬,按照消息格式寫作;采用第三人稱;不少于120字。研學時間 4月3日 研學地點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活動主題 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參加對象 ××學校八年級全體師生討論發言 【同學甲】這次研學活動真有意義!參觀紀念園時,看著墻上一張張舊照片和一段段歷史資料,我仿佛看見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同學乙】是啊!當悲壯的哀樂在耳畔響起,大家充滿敬意地為革命烈士獻上挽聯,那一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珍惜當下,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丙】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講革命事跡”環節。同學們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暢所欲言,述說了一個個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革命精神。 【老師】在本次研學活動中,同學們了解了革命歷史,感受到了先烈們不怕犧牲的偉大品質,對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五、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這則消息,完成下面小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①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②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③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④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⑤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12.文中第四句的描寫有無必要?請作簡要分析。13.這則消息有兩處對比,請把它們找出來,簡要說說它們是怎樣對比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十二時電 ①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②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③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⑤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⑦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⑧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⑨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⑩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 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 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 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14.請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15.這篇新聞中屬于議論的句子是哪幾句(填序號)?這些議論的作用是什么?體裁:消息選篇理由:選文和《消息二則》同為消息,都能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①新華社沈陽2024年11月28日電(記者黎云、李秉宣)記者從退役軍人事務部獲悉,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28日回國。②28日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烈士遺骸臨時安置所共同舉行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裝殮儀式。韓方對志愿軍烈士遺骸進行裝殮,向中方移交43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495件遺物。③裝殮儀式后,中韓雙方共同將烈士遺骸棺槨運送至韓國仁川國際機場。中方在仁川國際機場停機坪舉行莊嚴悼念儀式,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國駐韓國使館臨時代辦方坤為烈士遺骸棺槨一一覆蓋國旗。全體人員向志愿軍烈士三鞠躬。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禮兵手持國旗,引領護送烈士遺骸棺槨登上空軍運-20專機。④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曹俊,中國駐韓國使館臨時代辦方坤出席儀式。中央宣傳部、中央對外聯絡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軍地有關部門組成的中方交接代表團組和中國駐韓國使館國防武官等相關人員共同見證迎接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家。⑤2014年以來,中韓雙方遵循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坦誠友好、務實合作,已連續11年成功交接98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16.請為這一則消息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20個字)17.“新華社沈陽2024年11月28日電(記者黎云、李秉宣)”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18.“2014年以來,中韓雙方遵循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坦誠友好、務實合作,已連續11年成功交接98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中的“連續”一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19.“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獲無數網友點贊,你從這句話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如果你發現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抹黑英烈的言論,你會如何回帖駁斥?《1 消息二則》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答案 C C C B A1.C【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業己——業已;B.殲滅(qiān)——jiān;D.橫沖直撞(hèng)——héng;故選C。2.C【詳解】表達方式有五種:說明、記敘、議論、抒情、描寫。A.交代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概況。是記敘;B.交代東路大軍發起渡江作戰的時間、人數。是記敘;C.這句是作者對此種情況的看法和觀點,屬于議論的表達方式。這個句子一方面交代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突出了我軍英勇善戰;另一方面也讓讀者感受到敵方政權必定失敗的命運,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及士氣敗落、不堪一擊的軍情。D.交代東路各軍至發電時止的渡江情況。是記敘;故選C。3.C【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A.銳不可當: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阻擋。句中用來形容中國的前進氣勢,符合語境;B.披荊斬棘: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清除障礙,艱苦奮斗。句中用來形容他的艱苦奮斗,符合語境;C.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爛了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摧毀。句中用來形容創造力,不符合語境;D.風平浪靜:沒有風浪。比喻平安無事。句中用來描寫發展之路,符合語境;故選C。4.B【詳解】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B.消息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描寫;故選B。5.A【詳解】本題考查消息的理解和分析。A.《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導語是: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介紹了:人物、時間、地點及事件四個要素,沒有介紹事件的經過;故選A。6.毛澤東【詳解】本題考查作家作品。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消息二則》正是其對重大歷史事件——渡江戰役的及時報道。這兩則消息展現了他作為領導者對局勢的精準把握和對信息傳播的重視。7. 消息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詳解】此題考查文學常識。文學常識要隨學隨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出自課文《消息二則》,作者是毛澤東。新聞是指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泛指出現在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絡等一切傳媒上的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即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及時迅速地向公眾告知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重要事實。新聞在內容上一般有六要素: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結構上一般有五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據此回答即可。8.答案 標題 要素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When(何時)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時Where(何地) 蕪湖、安慶 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余華里的長江戰線Who(何人) 解放軍三十萬大軍,敵軍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What(何事) 解放軍南渡長江 解放軍南渡長江Why(何故) 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How(如何) 萬船齊發,直取對岸,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 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南岸廣大地區【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第一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可知: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至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時間是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結合《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可知:二十日夜起人民解放軍中路軍突破防線,開始渡江,至發電時止(4月22日22時),該路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時間是二十日夜至二十二日二十二時。第二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可知:渡江戰斗在蕪湖、安慶之間展開。地點:蕪湖、安慶之間。《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可知: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第三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3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可知:大約有30萬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和敵人作戰。人物是:30萬人民解放軍和敵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可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沖破敵陣,橫渡長江。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第四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可知:兩則新聞都是報道解放軍南渡長江,解放南部地區的內容。事件:解放軍南渡長江。第五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可知:人民解放軍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展開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戰斗原因: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可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戰斗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第六空,結合《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可知: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可知:我西路軍,中路軍,東路各軍突破長江防線,占領廣大地區,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9.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時效性 真實性 傳播性 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識記。(1)新聞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生的新聞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主體:承接導語、揭示主體,對消息事實做具體的敘述與展開。 背景:指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結語: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話。依據內容需要,可有可無。(2)新聞的特點:傳播性、真實性、時效性。時效性:新聞要及時報道發生的事實,不能過時失效。真實性:新聞要客觀真實地反映事實,不能捏造虛假。傳播性:新聞信息如何被廣泛、迅速地傳遞和接收,以及這種傳遞的社會影響。(3)新聞的六要素:“五個W”+“1個H”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據此作答即可。10. 您能介紹一下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戰斗嗎 不害怕。我軍戰士不怕吃苦,不怕犧牲,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直面敵人。【詳解】本題考查采訪詞。第一空:結合孟爺爺的回答“讓我印象最深的戰斗啊”可知小記者的問題應該直接引導孟爺爺談論最深的戰斗經歷。例如,可能是“孟爺爺,您能分享一下您印象最深的戰斗經歷嗎”或類似的問題。示例:孟爺爺,您印象最深的戰斗是哪一次?第二空:小記者詢問作戰時是否害怕,孟爺爺的回答需要體現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精神,回應小記者的疑問。示例一:害怕?那時候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了國家和人民,消滅敵人,哪怕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根本沒時間害怕!11.(1) 用輿論制裁社會不平現象 新聞與事實之間的關系(2)示例:××學校八年級全體師生赴河北省英烈紀念園開展研學活動4月3日,××學校八年級全體師生赴河北省英烈紀念園開展以“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的研學活動。同學們通過參觀紀念園、敬獻挽聯、講革命事跡等活動了解到了革命歷史,感受到了偉大的革命精神,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為建設美好未來貢獻力量。【詳解】(1)本題考查補寫和材料概括。(1)根據題干“邵飄萍捍衛記者的天職,他認為記者職責在于”的提示,找到活動一的新聞人物——邵飄萍,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說的“盡自己之天職,平社會之不平,茍見有強凌弱,眾暴寡之行為,必毅然伸張人道,而為弱者吐不平之氣,使豪暴之徒不敢逞其志,不能不屈服于輿論之制裁”,可提煉為:用輿論制裁社會不平現象;(2)根據題干“范長江則用鮮明的語言闡明了”的提示,找到活動一新聞人物——范長江,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之一說的“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新聞必須是事實,謠言不是新聞,感想不是新聞,一定是事實。而且必須是新的事實,有代表性的事實”,可提煉為:新聞與事實之間的關系。(2)本題考查消息擬寫。首先擬定題目:題目要簡潔明了地概括活動的主要內容,材料中明確提到了“河北省英烈紀念園”的研學活動,所以可擬寫為“xx學校師生赴河北省英烈紀念園開展研學活動”,突出活動主體、地點和類型。主體部分:開頭需有電頭,包括報社名稱、記者姓名和發稿時間。然后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敘述活動的時間、地點、主題、參加對象、主要活動內容以及師生的感受和收獲。從給定的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如活動時間是4月3日,地點是河北省英烈紀念園,主題是“傳承革命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參加對象是××學校八年級全體師生。根據討論發言可知:活動內容包括參觀紀念館、敬獻挽聯、講述革命事跡等,師生們在活動中深受觸動,明確了要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為未來貢獻力量。將這些信息進行合理組織和表述,使消息語言簡潔、邏輯清晰。注意人稱使用:題目要求采用第三人稱,客觀地陳述事實,不摻雜個人情感和主觀評價。注意字數不少于120字的要求。示例:xx學校八年級師生開展研學活動,參觀河北省英烈紀念園4月3日,xx學校開展以“傳承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的研學活動。本校八年級全體師生赴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參觀了革命烈士英雄珍貴資料,聆聽烈士們悲壯的故事,感悟到革命先烈在過去崢嶸歲月的不朽精神。同學們紛紛發言,要努力學習,珍惜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幸福生活,為祖國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12.有必要。這一句描寫從我方的角度補充展現了戰斗的情況,全面表現了第一天的戰斗。“風平浪靜”寫戰斗的自然條件;“萬船齊放”寫我軍參戰部隊之多,動用船只之眾;“直取對岸”寫我軍作戰之勇,進展之快。意思答對即可。 13.①士氣對比,國民黨反動派軍無斗志,紛紛潰退,不堪一擊;解放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一往無前。②時間對比,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人民解放軍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已突破。意思答對即可。【導語】這則消息以極簡筆墨盡顯力量。“三個半月”防線與“不到二十四小時”突破,“軍無斗志”與“萬船齊放”形成鮮明對比,凸顯解放軍銳不可當。電頭明確時效,正文按事實推進,用詞精準如“摧枯拉朽”,既見戰況,更揚氣勢,短短百余字,盡展勝利豪情與新聞的精煉張力。12.本題考查句段作用。結合第④句“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可知,“風平浪靜”描繪了戰斗時的自然環境,“萬船齊放”體現了我軍參戰規模之大,“直取對岸”展現了我軍作戰的英勇與迅猛,從我方視角補充了戰斗的具體情況。結合“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可知,此句進一步說明了戰斗進展之快、成果之顯著,讓讀者全面了解第一天戰斗的全貌。由此可知,第④句的描寫十分必要,它從多個角度豐富了對戰斗的敘述,使內容更完整、具體,凸顯了我軍的氣勢與戰斗力。13.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結合第③句“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和第④句“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可知,此處將國民黨軍隊“軍無斗志,紛紛潰退”的低落士氣,與人民解放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的昂揚斗志進行對比,突出了雙方士氣的懸殊。結合第③句“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和第④句“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可知,此處將國民黨經營防線的“三個半月”與人民解放軍突破防線的“不到二十四小時”進行時間對比,凸顯了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威力和勝利的迅速。由此可知,這兩處對比分別從士氣和時間角度,有力地展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和國民黨軍隊的不堪一擊。14.“殲滅”“擊潰”“占領”“控制”等動詞的連用,表現出我軍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氣概。語言雄健有力,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15.第⑧-⑨。揭示事物本質,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文章的思想性。【導語】這篇新聞磅礴報道解放軍渡江壯舉,語言凝練有力。既以“百萬大軍”“1000余華里”勾勒宏觀戰局,又詳述時間、地點、兵力等具體戰況。穿插⑧⑨句精當議論,揭示敵軍潰敗因由,凸顯我軍正義之師形象。“沖破”“切斷”“封鎖”等動詞精準生動,讓戰役場面躍然紙上,充分展現新聞語言的準確性與感染力。14.本題考查關鍵句子的賞析。“殲滅”“擊潰”“占領”“控制”“封鎖”“切斷”等一系列動詞,精準且連貫地展現作戰進程與成果。“殲滅”體現對敵軍有生力量的毀滅性打擊,“擊潰”強調使敵軍潰敗、失去有效抵抗能力,二者區分作戰效果;“占領”突出對區域的實際掌控,“控制”著重對關鍵設施(如江陰要塞)的把控,“封鎖”聚焦對長江交通的阻斷,“切斷”針對鐵路線,從不同維度呈現我軍作戰行動,表現出我軍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氣概。語言雄健有力,讓戰斗場景清晰可感,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15.本題考查分析議論的表達方式及作用。“議論”指對某問題進行評議討論。故解答此題,從文中找到作者評議討論的句子即可。⑧⑨句是作者對“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這一情況進行評議討論,由此可知議論的句子是⑧⑨句,這兩句精辟地分析了我軍銳不可當,敵人節節敗退的原因,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16.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17.作為消息的電頭部分,交代消息的發出單位、地點、時間以及報道者等相關信息,能夠讓讀者更好地把握報道信息,也能進一步印證消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18.不能刪去。“連續”是“一個接一個”的意思,表明中間沒有間斷,這個詞表明從2014年到消息發出,中韓雙方進行的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和相關遺物交接沒有間斷過。如果刪除,表意就不準確。“連續”一詞體現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 19.啟示: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先烈們用生命換取的和平和幸福的生活。駁斥:祖國的萬里江山,英烈們用鮮血捍衛過;我們的幸福生活,是英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對于英烈,我們應崇敬和捍衛,絕不能淡忘和詆毀。英烈是民族的價值標桿、精神脊梁,“過河拆橋”只會撕裂社會的主流價值,蛀空民族的精神支柱。請你立刻刪去自己的不當言論,并向社會公開檢討。【導語】這篇消息以莊重簡練的筆觸,報道了第十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的全過程。通過“裝殮儀式”“覆蓋國旗”“三鞠躬”等細節描寫,既體現了新聞的客觀性,又傳遞出對英烈的崇高敬意。文中數據精確(43位烈士、495件遺物),時間脈絡清晰,尤其結尾處“連續11年”的表述,凸顯了中韓兩國長期的人道主義合作。16.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抓住導語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進行提煉概括,注意字數不超過20字的要求。根據“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28日回國”可知,新聞事件是“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這個事件概括了新聞的內容,因此可以作為標題。17.本題考查電頭作用。“新華社沈陽2024年11月28日電(記者黎云、李秉宣)”屬于消息的電頭。電頭作用有:表明新聞稿的發出單位,顯示消息的“身份”﹔承擔發表新聞作品的責任,接受社會的監督;注有發稿單位、發稿時間、地點和發稿者,用來說明新聞的來源時效,借以傳達某種信息。消息開頭的“新華社沈陽2024年11月28日電(記者黎云、李秉宣)”作為電頭,交代了此次新聞稿的發出單位(新華社),消息的來源地點(沈陽),發稿時間(2024年11月28日),發稿者(記者黎云、李秉宣),體現了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電頭體現了消息“用事實說話”的特點,能夠讓讀者更好地把握住報道的真實信息。18.本題考查消息語言。第⑤段“2014年以來,中韓雙方遵循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坦誠友好、務實合作,已連續11年成功交接98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是新聞的背景部分。“連續”表示11年沒有中斷,意為一個接一個地連續不斷。“已連續11年成功交接981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中的“連續”一詞,說明自2014年起,至本消息發出之日,中韓雙方已經11年不間斷地進行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期間從未間斷。去掉“連續”后表意不明確,與事實不符,因此不能刪去。“連續”一詞,體現了消息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19.本題考查句子理解和語言表達。啟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意思是如今社會穩定,生活美好,是軍人、警察、維和戰士、消防官兵等無數人默默無聞地在高風險崗位上的奉獻者們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迎來的,他們中不少人為了國家和人民、和平與發展而壯烈犧牲。“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這句話是對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和平和發展無私奉獻或壯烈犧牲的人的贊美,所以會被網友反復點贊;另外“被網友反復點贊”的行為也說明英雄們的所作所為,引發了人們對這些行業和奉獻者們的關注;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因為有軍人、警察、維和戰士、消防官兵……他們的默默付出,可以說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要珍惜這美好的學習時光,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反駁:可從正是“英雄們”的無私奉獻、保駕護航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懂得珍惜,要心懷感恩,對那些“英雄們”懷有敬仰之情等角度去進行反駁,肯定英雄們的付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啟示: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當心懷感恩,珍惜當下的幸福。作為新時代青年,應銘記歷史,傳承英烈精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駁斥:根據史料記載,志愿軍烈士在抗美援朝中犧牲了數十萬人,正是他們的奉獻才換來今天的和平。抹黑英烈既是對歷史的無知,也是對英雄的褻瀆。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遺忘英雄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英烈用生命捍衛了國家尊嚴,我們應當尊重歷史、敬畏英雄。如果你了解過烈士遺骸歸國的新聞,看到過棺槨覆蓋國旗的莊嚴儀式,就會明白“祖國不會忘記”的分量。請停止傷害民族情感的行為。根據《英雄烈士保護法》,侮辱英烈屬于違法行為。建議你立即刪除不當言論,避免承擔法律責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