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短文二篇 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短文二篇 分層作業(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2 短文二篇
一、選擇題
1.對“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節奏劃分恰當的一項是( )
A.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C.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D.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下列對“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B.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C.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D.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3.朗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時,應重讀的詞語是( )
A.山川 B.美 C.古來 D.共談
4.朗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時,語氣變化應為( )
A.前兩句疑問,后一句平淡
B.前兩句反問,后一句感慨
C.全程保持疑問
D.前兩句肯定,后一句激昂
5.《答謝中書書》作者 ,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學家,人稱為“ ”。
A.陶弘景 B.蘇軾 C.山中宰相 D.東坡居士
6.《記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子瞻,一字和仲,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A.陶弘景 B.蘇軾 C.山中宰相 D.東坡居士
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A.自三峽七百里中。 B.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C.自非亭午夜分。 D.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譯文: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
B.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譯文: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
C.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
D.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文: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五種五顏六色的石頭交相輝映。
9.下面對《記承天寺夜游》一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是蘇軾寫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他貶官黃州時期。
B.“欣然”與“念無與為樂者”都是心理描寫,前者寫出作者的興奮喜悅之情,后者寫出他遭貶后的寂寞之感。
C.文中作者自稱“閑人”,充滿自豪與慶幸,慶幸自己做官清閑,才得以飽覽這樣美的月色。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數語,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10.下列對《答謝中書書》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通過仰觀的視角,寫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
B.“實是欲界之仙都”,意思是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將作者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遺。
C.“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昔日欲頹,沉鱗競躍”通過對朝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生物活動的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
D.文章傳達了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他酷愛自然、常伴林泉的志趣。
二、填空題
11.解釋下列加點字并翻譯句子
①略無闕處 闕: ②自非亭午夜分 自:
③沿溯阻絕 沿: ④雖乘奔御風 奔:
⑤哀轉久絕 絕: ⑥曉霧將歇 歇:
⑦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譯:
12.細讀《記承天寺夜游》,結合寫作背景,談談你對“閑人”一詞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寫
13.《答謝中書書》
(1)《答謝中書書》中統領全文,充當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
(2)《答謝中書書》中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
“ , ”。(表現山水相映之美)
(3)《答謝中書書》中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 , , , 。
(4)《答謝中書書》中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 , , , 。
(5)《答謝中書書》中的議論句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 , 。
(6)《答謝中書書》中表現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 。
(7)《答謝中書書》中表現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 , 。
(8)寫山水相映之美的語句是: , 。
(9)寫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語句是: , 。 , 。
(10)本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 ”和“ ”。
14.理解性默寫填空。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運用奇特的想象,從側面寫出月光的澄澈、皎潔的句子是“ , ”。
(2)《記承天寺夜游》中點明主旨,抒發作者感慨,表達作者曠達情懷的語句是“ ”。
(3)《記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復雜而又曠達心境的句子是“ ? ? ”。
四、語言表達
15.以下哪個人物最具“內方外圓”的人生智慧?請結合作品簡述理由。
A.劉禹錫(《陋室銘》)
B.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C.鄒忌(《鄒忌諷齊王納諫》)
五、文言文閱讀
16.閱讀《記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
B.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C.蓋竹柏影也 蓋:大概是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但是,表轉折意義
(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
A.解衣欲睡 B.月色入戶 C.懷民亦未寢 D.何夜無月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天氣晴朗,步出南郊野寺,沽酒飲之。半醉半醒,攜僧上雨花臺①,看長江一線,風帆搖曳,鐘山②紫氣,掩映黃屋③,景趣滿前,應接不暇。每登高丘,步邃谷,延留燕坐,見懸崖瀑流壽木垂蘿閟④邃岑寂之處,終日忘返。
(選自陳繼儒《小窗幽記》)
【注】①雨花臺:相傳梁武帝時期,有位法師在此談經說法,天空中花落如雨,故稱“雨花臺”,位于今南京市以南。②鐘山:即紫金山。③黃屋:宮殿。④閟(bì):幽深,幽靜。
17.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五色交輝 輝:
②四時俱備 俱:
③應接不暇 暇:
④延留燕坐延 留:
18.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見懸崖瀑流壽木垂蘿闕邃岑寂之處
19.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②步出南郊野寺,沽酒飲之。
20.簡要概括【甲】【乙】兩文情感的相同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謝朏①輕舟出詣闕②,詔以為侍中、司徒、尚書令。朏辭腳疾不堪拜謁。詔見( )華林園,乘小車就席。明旦,上幸③朏宅,宴語盡歡。朏固陳本志④不許因請自還東迎母許之。臨發,上復臨幸,賦餞別;王人⑤送迎,相望于道。及還,詔起府于舊宅,禮遇優異。朏素憚煩,不省職事,眾頗失望( )。
(選自《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五·梁紀)
【注】①謝朏:字敬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梁大臣,文學家。②詣闕:赴京都。③幸:古代指皇帝親臨(某地)。④本志:歷來的意愿或志向;本文段中是指謝朏不想出仕的心愿。⑤王人:指天子使臣。
21.下列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謝中書”以官名稱呼對方表尊敬,“侍中”“司徒”“尚書令”均為古代官職名。
B.“詔以為侍中”與“全石以為底”(《小石潭記》)中的“以”,均為介詞“把”,二者用法相同。
C.“及還”與《桃花源記》中“及郡下”的“及”,均譯為“等到”,意義相同。
D.“宴語盡歡”中的“宴”,名詞作狀語,“宴”修飾動詞“語”。
22.在【乙】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而 矣 B.之 乎 C.于 乎 D.于 矣
2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需斷句處相應的字母依次填涂到答題卡上。
朏固陳A本志B不許C因請自D還東E迎母F許之。
2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朏辭腳疾不堪拜謁。
25.陶弘景與謝朏都是南朝梁時的思想家,都與梁武帝交往密切。請結合【甲】【乙】兩個文段分析兩人相同的人生態度。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甲】
記承天寺夜游
【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西湖念語①
【宋】歐陽修
昔者王子猷之愛竹,造門不問于主人。陶淵明之臥輿,遇酒便留于道士。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②。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傍③若于無人。乃知偶來常勝于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敢陳薄伎,聊佐清歡。
【注釋】①此文寫于歐陽修辭官退休流連潁州西湖山水之時。②高會:盛大的宴會。③傍,同“旁”。
26.請你結合所學,推測“勝”的意思,填寫出來。
①歐陽修《西湖念語》“乃知偶來常勝于特來”
②歐陽修《西湖念語》“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
2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
2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
29.【甲】【乙】兩文中的“閑人”有多重內涵。請結合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12 短文二篇》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B A C B D B D C A
1.B
【詳解】本題考查劃分朗讀節奏。“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的意思是: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A.“石壁五色”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不符合語法規則,不正確;
B.“兩岸石壁”是主語,“五色交輝”是謂語,主謂之間停頓符合語言習慣,正確;
C.“石”與“壁”,“交”與“輝”是兩個完整的詞語,在其中間停頓割裂了句子成分,不符合語法規則,不正確;
D. “五色”與“交輝”都是用來修飾“石壁”的,中間不能停頓,否則會割裂句子成分,不符合語法規則,不正確;
故選B。
2.B
【詳解】本題考查朗讀節奏。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句意: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結合“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分析,“元豐六年”是年號紀年,故在“年”后斷句;“十月十二日”是具體日期,故在“日”后斷句;“夜”點明時間。故句子斷句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故選B。
3.D
【詳解】本題考查朗讀重音。
A.只是交代主體事物,不能體現句子核心情感,不正確;
B.介紹事物的特點,不能體現句子核心情感,不正確;
C.點明時間段,不能體現句子核心情感,不正確;
D.“共談”強調山川之美是眾人公認且樂于談論的,重讀能突出其公認性和吸引力,是這句話的重點,引出下文關于山川之美的描繪,所以應該重讀,正確;
故選D。
4.B
【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朗讀。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并非真的在詢問,而是用反問的形式,強調無論哪一夜都有月光,無論何處都有竹柏,突出自然美景的普遍存在;“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則是在前面的反問基礎上,抒發感慨,嘆惋世間少有像自己和張懷民這樣能在月夜閑游、懂得欣賞且有閑適心境的“閑人”,既有對自身境遇的自嘲,又有對寧靜美好時光的珍惜,所以朗讀時前兩句應是反問語氣,后一句為感慨語氣;
故選B。
5. A C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他隱居于茅山,精通道教和醫術,受到當時朝廷的尊重和重視,常常為朝廷提供建議和幫助,因此被人們稱為“山中宰相”。
《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被貶期間,蘇軾開始躬耕東坡,作《東坡八首》和《東坡》,建起了“東坡雪堂”,并自號“東坡居士”,因此得名。
故①選A;②選C。
6. B D
【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被貶期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因此得名。
故第一空選B,第二空選D。
7.B
【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例句句意: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自:從。
A.句意:在三峽七百里之間。自:在;
B.句意: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自:從;
C.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自:如果;
D.句意: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獲得了很多好處。自:自己;
故選B。
8.D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
D.“兩岸石壁,五色交輝”正確的譯文應為: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這里“五色交輝”并不是“五種五顏六色的石頭交相輝映”,而是石壁在陽光下呈現出五彩斑斕的顏色相互輝映。
故選D。
9.C
【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辨析。
C.有誤,作者自稱“閑人”,并不是充滿自豪與慶幸。“閑人”一詞,包含著作者復雜的情感,既有被貶的落寞、自嘲,也有賞月的欣喜,還有對人生的感慨,并非是慶幸自己做官清閑能飽覽月色;
故選C。
10.A
【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與分析。
A.有誤,“高峰入云”是仰觀的視角,“清流見底”是俯察的視角,并非全部為仰觀的視角;
故選A。
11.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 順流而下 飛奔的馬 消失,停止。 消散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異的山水景色了。
【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自:如果;
(3)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沿:順流而下;
(4)句意: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5)句意: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絕:消失,停止;
(6)句意: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歇:消散;
(7)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復:又;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12.①反映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②反映了作者身為閑官的閑適。③慨嘆世人忙于名利而無暇顧及良辰美景。(或者:寥寥數語,意味雋永: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也體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
【詳解】考查對文言文重點詞語的理解。結合文言文的背景和主旨分析。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在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由寫作背景分析,“閑人”反映了作者身為閑官的閑適。“閑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閑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伴e”反映了作者安閑自適的心境。同時也慨嘆世人忙于名利而無暇顧及良辰美景。其次,“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卻被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愿做一個“閑人”呢?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體現了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
13. 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 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 四時俱備 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注意:峰、壁、輝、歇、猿、頹、鱗。
14.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重點字“藻、荇、竹柏、吾”的書寫。
15.示例一A.劉禹錫?!皟确酵鈭A”的人生智慧指內心恪守原則,待人處世則靈活圓融。劉禹錫身居陋室,調素琴,閱金經,與有學識之人來往,堅守安貧樂道的情操,這是“內方”的體現;同時他沒有因為被貶官、居住環境簡陋而怨天尤人,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這是“外圓”的表現。
示例二B。陶弘景。“內方外圓”的人生智慧指內心恪守原則,待人處世則靈活圓融。陶弘景隱居山林,始終堅守淡泊名利的志趣,這是“內方”的體現;他在回信中,以山水之美傳遞超然心境,委婉表達對官場的疏離,這是“外圓”的表現。
示例三C。鄒忌?!皟确酵鈭A”的人生智慧指內心恪守原則,待人處世則靈活圓融。鄒忌心懷家國大義,深知君主納諫對治國的重要性,這是“內方”的體現;但他并未直言進諫,而是以自身比美的日常小事類比,既維護了齊王的尊嚴,又成功勸其廣開言路,這是“外圓”的智慧。
【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皟确酵鈭A”指內心堅守原則(方),外在靈活處世(圓),需結合人物作品中的言行分析其是否兼具剛直與變通。
劉禹錫,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他仕途坎坷,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屢遭貶謫。但他在困境中堅守自我,《陋室銘》便是其寫照。他于陋室中,與鴻儒談笑,調素琴、閱金經,安貧樂道,展現出高潔的品格與樂觀的精神。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他自幼聰慧,博學多才。雖曾在仕途任職,但后隱居茅山。在《答謝中書書》里,他描繪山川之美,沉醉自然,堅守著對寧靜生活與精神自由的追求。
鄒忌,戰國時期齊國大臣。他憑借鼓琴喻政獲齊威王賞識而被任相國。他善于進諫,以自身比美之事,巧妙勸說齊王廣開言路,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智慧與忠誠。
如選A.劉禹錫(《陋室銘》)?!皟确酵鈭A”指內心堅守原則,處世靈活通達。內方:劉禹錫雖居陋室,卻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志,通過“調素琴,閱金經”“談笑有鴻儒”的生活方式,固守高潔情操與安貧樂道的處世原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外圓:面對貶謫困境,他未消極沉淪,反而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詩意視角美化環境,用“何陋之有”的幽默自洽消解現實挫折,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適應境遇,展現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選B.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內方外圓”指內心淡泊功名,處世順應自然。內方:陶弘景隱居山林,拒絕出仕,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寄托對自然的熱愛,堅守不慕權貴、超然物外的人生準則,體現文人“方”的風骨。外圓:他雖隱居,卻與謝中書等官場人士保持書信往來,以“實是欲界之仙都”的共鳴回應友人,既保持獨立人格,又以溫和方式維持社會聯結,在出世與入世間找到平衡,展現處世的圓融。
如選C.鄒忌(《鄒忌諷齊王納諫》)。“內方外圓”指內心忠君謀國,處世機敏善諫。內方:鄒忌以家事類比國事,直言“王之蔽甚矣”,力勸齊王廣開言路、革新政治,體現以天下為己任的忠誠與剛直,堅守臣子“方”的責任。外圓:他未直言進諫觸怒齊王,而是以自身“與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為喻,循循善誘、委婉說理,既達到勸諫目的,又維護君主尊嚴,展現高超的溝通智慧與處世圓融。
16.(1)D
(2)A
(3)想到沒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來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導語】《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雋永小品文,以簡練筆墨勾勒出月夜清景與文人雅趣。全文僅83字,卻通過“月色入戶”“積水空明”等意象,營造出空靈澄澈的意境。文中“閑人”之嘆,既透露出貶謫中的曠達,又暗含對庸碌世人的諷喻。蘇軾將日?,嵤绿嵘琳軐W高度,展現了宋代文人“以俗為雅”的審美追求。文中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如“藻荇交橫”實為竹柏影),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似與不似”的美學特征。
【詳解】(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D.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但:只是。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式。
A.句意:(我)解開衣服,正打算睡覺。這是省略句,這里省略了主語“我”,應在“解衣”前補充主語“吾”。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完整翻譯句子的基礎上,把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展現出來,注意省略句要補全,倒裝句要調整語序。重點詞語:
念:考慮,想到。與:和,同;為樂:作樂,游樂。遂:于是,就。至:到。
【點睛】參考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進門里,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17. 輝映 都 空閑 停留 18.見懸崖瀑流/壽木垂蘿/闕邃岑寂之處 19.①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②(我)步行走出南郊的野寺,買來好酒暢飲。 20.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熱愛自然的情感。
【導語】兩文皆為山水小品,筆墨簡淡卻意趣盎然。甲文鋪陳山川晨昏之景,以“仙都”贊其奇,寄寓對自然的沉醉;乙文記郊野漫游,繪長江鐘山之趣,顯流連之意。均以景載情,于清麗文字中藏對自然的熱愛與超然心境。
1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①句意: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輝:輝映。
②句意:四季都有。俱:都。
③句意: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暇:空閑。
④句意:停留閑坐。延留:停留。
18.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看見懸崖、瀑布、長壽的樹木、下垂的藤蘿以及幽深寂靜的地方?!皯已缕倭鳌薄皦勰敬固}”均為并列名詞短語,描繪具體景物;“閟邃岑寂之處”概括環境特點。
故斷句:見懸崖瀑流/壽木垂蘿/闕邃岑寂之處。
19.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①自:自從;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未復:不再;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奇:奇麗的景色。
②步:行走,走出;沽:買。
20.本題考查情感理解。
結合【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實是欲界之仙都”可知,作者描繪山川美景,直贊其為“仙都”,可見對自然的沉醉與熱愛。
結合【乙】文“看長江一線……景趣滿前,應接不暇……終日忘返”可知,作者觀長江、鐘山等景,因景色迷人而流連忘返,同樣體現對自然的沉醉與熱愛。由此可知,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熱愛自然的情感。
【點睛】參考譯文:
【甲】山川的美麗,是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能看見水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子,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水中潛游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天氣晴朗,(我)走出南郊的野寺,買了酒來喝。半醉半醒之間,帶著僧人登上雨花臺,看見長江如一條線,帆船搖曳,鐘山的祥瑞之氣,掩映著宮殿,眼前的景色情趣滿滿,讓人應接不暇。每當登上高山,走進幽深的山谷,停留安坐,看見懸崖、瀑布、長壽的樹木、下垂的藤蘿以及幽深寂靜的地方,常常一整天都流連忘返。
21.D 22.D 23.BCF 24.謝朏以腳有疾病為由推辭,說自己無法拜見(皇帝)。 25.相同人生態度:具有遠離世俗、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分析:【甲】文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透露出作者遠離世俗、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乙】文段中“朏辭腳疾不堪拜謁”“朏固陳本志,不許”“不省職事”等情節,表現了作者具有遠離世俗、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通過對比呈現了南朝梁時期兩位文人的處世態度?!炯住课奶蘸刖耙陨剿那?,展現超脫塵世的隱逸情懷;【乙】文謝朏雖被迫出仕卻消極應對,最終回歸本心。兩文共同反映了南朝士人在政治漩渦中保持精神獨立的價值取向:陶弘景以自然為歸宿,謝朏以稱疾婉拒,殊途同歸地體現了“出處自如”的魏晉風度。甲文駢散相間盡顯山水之美,乙文敘事簡練暗含政治隱喻,共同構成對六朝文人精神世界的立體呈現。
21.本題考查對原文詞語和句子的理解。
D.“宴語盡歡”中“宴”為名詞動用,翻譯為為“設宴,舉行宴會”;不是名詞作狀語;
故選D。
22.本題考查虛詞的用法。
第一處:“詔見”是“(皇帝)下詔召見(謝朏)”的省略,“華林園”是地點名詞。文言中表示動作發生的地點時,需用介詞“于”連接,形成“見+于+地點”的結構,意為“在某處召見”;“而”表轉折或順承,不表地點,排除;“之”作代詞或助詞,無法銜接地點,排除;故選“于”;
第二處:這個句末需用語氣詞表達陳述語氣,“矣”用于陳述句,相當于“了”,表示情況已經形成或變化。語境中“眾頗失望”是對謝朏不處理職事導致的結果的陳述,用“矣”可體現“眾人已經頗為失望”的事實。“乎”表疑問或感嘆,此處為陳述句,排除;故選“矣”;
故選D。
2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
句意:謝朏堅決陳述自己歷來不想出仕的心愿,(皇帝)不答應,于是(謝朏)請求親自回東方迎接母親,(皇帝)答應了他。“謝朏固陳本志”是主謂賓結構的完整句子,這是謝朏的行為,其后斷開;“不許”表明皇帝對謝朏請求的態度。下文的“許之”表明皇帝最終同意?!安辉S”“許之”的主語均為皇帝,與前句“謝朏”的主語不同,需在這兩個詞語前通過斷句明確主語轉換;“因請自還東迎母”這個分句,“因”為連詞(于是),位于句首,其前需斷句,分隔前事(皇帝不許)與后事(謝朏新請求);故斷句為:朏固陳本志/不許/因請自還東迎母/許之;
故選BCF。
2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重點詞語:辭,推辭;不堪,不能;拜謁,拜見、參拜。
25.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根據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可知,陶弘景在信中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過對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晨、黃昏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絕倫。他將此處景色譽為“欲界之仙都”,認為自謝靈運以來,無人能真正欣賞到這種奇麗景色。這表明他沉醉于山水之間,以欣賞自然美景為樂,在自然中找到了心靈的慰藉與滿足。而這種對自然的熱愛和沉醉,是遠離世俗喧囂的表現,體現出他不熱衷于功名利祿,追求內心寧靜與自由的心境,透露出遠離世俗、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
根據乙文“朏辭腳疾不堪拜謁”“朏固陳本志,不許”“不省職事”可知,謝朏以腳疾為由推辭皇帝的召見,這并非是真的因為身體原因,而是他不想出仕、遠離官場的一種托辭。他堅決陳述自己歷來不想出仕的心愿,即便皇帝不答應,他也堅持自己的想法,表明他對官場生活的不熱衷,堅守自己的內心追求?!安皇÷毷隆眲t說明他即使在朝廷任職,也不處理職事,對官場事務采取一種消極對待的態度,不愿卷入世俗的紛爭和事務中。這些情節都表現出謝朏具有遠離世俗、追求自我內心世界的傾向,體現了他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不愿為世俗所累,堅守自己的志向和原則。
綜上所述,陶弘景與謝朏雖然身處官場與宮廷交往密切的環境中,但從甲乙兩個文段可以看出,他們都具有遠離世俗、高潔傲岸的隱士情懷,在各自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追求著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迷惑。
【點睛】參考譯文:
甲文:山川的美麗,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巍峨的高峰直入云端,清澈的溪流能看見水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樹林和翠綠的竹林,四季都完好地保存著。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猿猴和鳥兒紛亂地鳴叫;夕陽快要墜落之際,水中的魚兒競相躍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宋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文:謝朏乘輕舟前往京都,皇帝下詔任命他為侍中、司徒、尚書令。謝朏以腳有疾病,不能參拜謁見為由推辭?;实巯略t讓他在華林園相見,謝朏乘坐小車到庭席就座。第二天早晨,皇帝親臨謝朏的住宅,設宴交談,極盡歡洽。謝朏再三陳述自己歷來不想出仕的心愿,皇帝不答應,于是他請求自己回東方迎接母親,皇帝答應了。臨出發時,皇帝又親自前來,賦詩餞行送別;天子使臣接送往來,路上接連不斷。等他返回后,皇帝下詔在他的舊宅設立官署,對他的禮遇超出一般。謝朏向來害怕麻煩,不處理職事,眾人對此頗為失望。
26.①勝過,超過;②美好,優美。 27.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 28.①哪個晚上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②雖然良辰美景,本來大多見于盛大的宴會。但是清風明月,幸好屬于閑人。 29.①清閑之人。蘇軾和歐陽修,一個被貶,一個辭官退休,這樣的處境使他們有時間走進自然,親近清風明月;②恬適之人。蘇軾因心境空靈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賞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歐陽修“并游”“獨往”“至歡然而會意,亦傍若于無人”,留戀于山水間,自得其樂;③曠達之人?!暗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顯示了蘇軾在逆境中的曠達。歐陽修辭官之后,“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心無掛礙,平和曠達。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選取了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和歐陽修《西湖念語》兩篇宋代散文,展現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的閑適心境。蘇軾以空明月色喻人生境界,歐陽修則以西湖勝景抒歸隱之樂,兩文均通過“閑人”意象,表達了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懷。文中“清風明月”與“竹柏影”等意象交織,形成恬淡悠遠的意境,體現了宋代文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達觀態度。
26.本題考查詞語解釋。
①句意為:于是我明白了,偶然來一次往往勝過專程來游玩。勝:勝過,超過;
②句意為:何況西湖這樣的美景。勝:美好,優美。
27.本題考查斷句。
先理解句子意思:暫且聆聽青蛙鳴叫,何必問這屬于公事還是私事;面對曲折的流水,自然可以一邊飲酒一邊吟詩。
分析句子結構,“鳴蛙暫聽”表意完整,是說聆聽蛙鳴這一行為;“安問屬官而屬私”是對聆聽蛙鳴時心態的表述,是一個獨立部分;“曲水臨流”描繪面對曲水的情景;“自可一觴而一詠”是面對曲水時的行為。
故斷句為: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
28.本題考查譯句。重點詞語:
(1)何:哪一個,哪個。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耳:罷了。
(2)雖:雖然。固:本來。高會:盛大的宴會。而:但是。幸:幸好,幸而。屬:屬于。閑人:清閑的人。
29.本題考查賞析主旨。
首先,“閑人”是有閑暇時間親近自然的人。蘇軾在【甲】文中“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被貶之后的他有了深夜漫步庭院、欣賞月色的空閑;歐陽修在【乙】文提及“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辭官退休后,他無需再為公務奔波,有了足夠的時間流連于西湖山水之間,正是這樣的處境讓他們得以走進自然,與清風明月相伴。
其次,“閑人”是心境恬適、能在自然中自得其樂的人。蘇軾在【甲】文中描繪“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他以空靈自在的心境捕捉到月色的澄澈與竹柏影的靈動,在簡單的景致中品味到悠游的樂趣;歐陽修在【乙】文中“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無論是聽蛙鳴還是臨水吟詠,都能“至歡然而會意,亦傍若于無人”,完全沉浸在山水帶來的愉悅中,盡顯內心的恬適與自在。
最后,“閑人”是擁有曠達胸懷的人。蘇軾在【甲】文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作結,一個“但”字道盡對境遇的超脫,即便身處貶謫之中,仍能從平凡月色中尋得慰藉,展現出逆境中的曠達;歐陽修在【乙】文辭官后,不糾結于過往的官職與事務,而是享受“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的自在,“所有雖非于己有,其得已多”的感悟,更體現出他放下俗世紛擾后的平和與曠達,不為外物所困,只專注于當下的所得與快樂。
【點睛】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進門里,(于是我)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我們)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乙】從前王子猷喜愛竹子,到了別人家門前也不去詢問主人(就進去觀賞)。陶淵明躺在轎子中,遇到有酒的地方,就會留在道士那里(暢飲)。何況潁州西湖這樣的美景,在東潁一帶享有美好的名聲。雖然美景和良辰,本來在盛大的宴會上就常常能遇到。但清風明月,幸好屬于清閑的人。一同游玩有時會和好朋友結伴,趁著興致有時也會獨自前往。偶爾聽聽青蛙的鳴叫,何必問是屬于官事還是私事;面對彎彎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一邊飲酒一邊吟詠。到了高興而領會其中意趣的時候,也好像旁邊沒有別人一樣。才知道偶然來一次常常比特意來一次更有意思,以前的說法是可信的。所擁有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東西,但從中得到的已經很多了。于是我修改舊有的詞,用新的曲調來譜寫。斗膽獻上淺薄的技藝,姑且輔助清雅的歡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中牟县| 观塘区| 图们市| 孟津县| 栾城县| 肥西县| 金溪县| 本溪| 沁水县| 嘉义市| 凤城市| 扬州市| 德化县| 和硕县| 玛曲县| 寻甸| 永善县| 舞钢市| 满城县| 墨江| 龙岩市| 吴旗县| 凌源市| 安远县| 团风县| 尼木县| 定边县| 桃园县| 班玛县| 育儿| 南和县| 乌鲁木齐县| 德江县| 荥经县| 长子县| 镇雄县| 定襄县| 东平县| 阳春市|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