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 三峽一、選擇題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br/>A.曦月(xī) 飛漱(sù) 隱天蔽日(bì)B.沿溯(sù) 闕處(quē) 重巖疊嶂(zhànɡ)C.屬引(shǔ) 絕 (yǎn) 素湍綠潭(tuān)D.御風(yù) 襄陵(xiānɡ) 哀轉久絕(zhuàn)2.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或王命急宣 B.常有高猿長嘯 C.略無闕處 D.自非亭午夜分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B.沿溯阻絕(隔絕)C.良多趣味(良好) D.略無闕處(同“缺”空隙、缺口)4.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乘奔御風 B.絕 /多生怪柏C.常有高/猿長嘯 D.至于/夏水襄陵5.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湖中人鳥聲俱絕/絕 多生怪柏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及下船/及魯肅過尋陽6.下列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文: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B.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譯文: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凄婉,久久才斷絕。C.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譯文: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沖蕩。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7.下列對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B.三峽夏季水勢浩大,水流湍急。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的“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C.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按照夏春冬秋的順序來寫是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后寫春冬之水,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D.“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備,句中以“回清”寫“素湍”的靜態,以“倒影”寫“綠潭”的動態,極言江水之清澈。二、填空題8.填空。(1)《三峽》選自《水經注校證》。該書由 (朝代)的地理學家 所撰,以《 》為綱,廣為補充發展,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2)《三峽》開篇由山勢落筆,接著承山高江窄而寫水勢,按水勢的漲落安排四時順序,以凝練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三峽 、 的景色。9.根據拼音寫漢字重巖疊zhàng( ) 不見xī( )月 沿sù( )阻絕 素tuān( )飛shù( )其間 zhǔ( )引凄異 淚沾cháng( )10.解釋下列加點字并翻譯句子①略無闕處 闕: ②自非亭午夜分 自:③沿溯阻絕 沿: ④雖乘奔御風 奔:⑤哀轉久絕 絕: ⑥曉霧將歇 歇:⑦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譯:三、名句名篇默寫11.《三峽》(1)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 , 。 , 。(2)《三峽》中極盡夸張,從側面烘托出三峽山的高峻險要、壯麗絢美的句子是: , 。(3)《三峽》中描寫三峽夏水洪大兇險的句子是: , 。(4)《三峽》中描寫三峽夏水湍急、行船極快的句子是: , , , , 。(5)《三峽》中用夸張、側面烘托江水流速極快的句子是 , 。(6)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使我們想到 , 。(7)有一句話把三峽春冬季節山水草木的秀麗景色概括無遺,這句話是: 。(8)《三峽》中描寫春冬之景時,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先寫了“ , ”的靜景,然后寫了“ , ”的動景。(9)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 , 。(10)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成功實現“蓄水315米”,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呈現在世人面前,酈道元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的“ , ”的凄異景狀一去不復返了。四、語言表達12.參考下邊的素材,為“絕”或“志”字做一張卡片。要求:填寫該字的含義和相關語句即可。其中含義與句中該字的意思相匹配,語句須連續的兩句。絕《與朱元思書》《三峽》等 志《龜雖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13.賞讀下面語句。請選用其中的四字短語填寫到詩句點評的空缺處。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本段重在描寫三峽夏天的江水,其中 正面突出三峽夏天江水磅礴的氣勢!五、綜合性學習14.到《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查閱“引”和“時”的意思,為加點詞選擇合適的義項吧!學習梳理課文結構,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1)默讀全文,圈畫文中提示課文結構的關鍵詞語,并填寫表格。表3-1《三峽》結構梳理文章結構 段落 段落 景物特點三峽總貌 第1段 山勢連綿,隱天蔽日季節分說 ① 第2段 ②春、冬 第3段 ③④ 第4段 ⑤(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個問題:“本文為什么沒有按四季的順序來寫呢?”寫作順序總是受到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的影響。請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結合上面的學習成果,從“思考原點”出發,逐步完成“寫作順序”探究地圖,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并在課堂上發表你的見解。◎思考原點:《水經注》是一部記錄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們對寫作順序的思考要圍繞寫作對象,也就是“水”這個字來展開。 圖3-1“寫作順序”探究地圖第一站:瀏覽全文,我們不難發現,第1段總寫了三峽風貌,全文是 結構。第二站:寫作時,作者往往將最富有特點的內容放在最前面介紹。我們可以用第2段的內容來驗證這個道理。第三站:進一步思考,春、冬兩季的水為什么放在一起寫?第四站:寫作對象特點的豐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慮的一個內容。從內容和在全文中所處的位置來說,第4段的價值是什么?六、文言文閱讀1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1)作者為什么將春冬二季放到一道來寫?(2)文章結尾引用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有何作用?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酈道元《三峽》節選)【乙】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蒼翠萬疊,如列屏障,凡數十里不絕。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風張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搖兀掀舞,才如一葉。過獅子磯,一名佛指磯②,蘚壁百尺,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猶恨舟行北岸,不得過其下。旁有數磯亦奇峭,然皆非獅子比也。至馬當③,所謂上元水府④。山勢尤秀拔,正面山腳直插大江。廟依峭崖架空為閣,登降者皆自閣西崖腹小石徑,捫蘿⑤側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晝晦,風勢橫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趨小港,竭力牽挽,僅能入港。(選自陸游《入蜀記》,有刪改)【注釋】①二千斛舟:指載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單位。②佛指磯:山名。③馬當:山名。④上元水府:長江水神廟之一。⑤捫蘿:攀援葛藤。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沿溯阻絕 溯:逆流而上。 B.不見曦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C.凡數十里不絕 絕:滅絕。 D.猶恨舟行北岸 恨:遺憾。17.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雷江口行大江 B.實是欲界之仙都 是日C.欣然起行 然皆非獅子比也 D.春冬之時 山川之美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舟至石壁下,忽晝晦,風勢橫甚。19.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青 林 綠 筱 倒 生 壁 間 圖 畫 有 所 不 及。20.下列對選文內容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兩篇文章都是先總體概寫江邊群山連綿的雄偉景象,后大篇幅細致描繪水邊綠植。B.【甲】文著重抓住不同季節景物特征描寫,乙文著重刻畫一日內不同時段的景物。C.【甲】、【乙】兩文在描寫江水時,都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D.兩篇文章都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以及游賞過程中的人生感悟。七、作文21.昔日酈道元筆下美麗的三峽,如今更是因三峽工程聞名于世,無數中外游客慕名前去觀光。學完課文之后,老師決定帶你們去三峽旅游,請你聯系課文的描述,做一回小導游,與一段導游詞。(不少于100字)《11 三峽》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B B C C D B D1.B【詳解】本題考查字音辨析。A.飛漱(sù)——shù;C.屬引(shǔ)——zhǔ;D.哀轉久絕(zhuàn)——zhuǎn;故選B。2.B【詳解】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A. “或”古義:有時;今義:或者;B. “?!惫帕x:經常;今義:經常。古今意義相同;C.“略”古義:完全、絲毫;今義:簡略、大致;D. “自”古義:如果;今義:自己;故選B。3.C【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C.句意:趣味無窮。良:很;故選C。4.C【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節奏劃分。C.“常有”謂語,“高猿長嘯”是賓語,因此應劃分為:常有/高猿長嘯;故選C。5.D【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A.名詞,時間單位/副詞,還;B.動詞,消失/形容詞,極高的;C.疑問代詞,哪里/句末語氣詞,表示強調或感嘆;D.相同。動詞,等到;故選D。6.B【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B.絕:消失。翻譯: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凄婉,久久才消失。故選B。7.D【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D.“回清”是回旋的清波,“倒影”的意思倒映著岸邊各處景物的影子。“回清”寫“素湍”的動態,“倒影”寫“綠潭”的靜態。故選D。8. 北魏 酈道元 水經 雄奇險峻 清幽秀麗(意思對即可)【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三峽》選自《水經注校證》。作者酈道元,字善長,是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端涀ⅰ房此茷椤端洝分?,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于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小題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三峽》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文中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敖^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币浴敖^”狀山,以“怪”寫柏,寫出三峽的奇異景象,突出其雄奇險峻的特點;文中寫“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突出其“清幽秀麗”。9. 嶂 曦 溯 湍 漱 屬 裳【詳解】本題考查字形。(1)重巖疊嶂:chóng yán dié zhàng,形容山勢險峻、層巒疊嶂。(2)不見曦月:bù jiàn xī yuè,看不見太陽和月亮。(3)沿溯阻絕:yán sù zǔ jué,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4)素湍:sù 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5)飛漱其間:fēi shù qí jiān,水流在山峰之間飛速地往下沖蕩。(6)屬引凄異:zhǔ yǐn qī yì,(聲音)接連不斷,凄慘悲涼。(7)淚沾裳:lèi zhān cháng,淚水打濕了衣裳。10.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 順流而下 飛奔的馬 消失,停止。 消散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異的山水景色了。【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自:如果;(3)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沿:順流而下;(4)句意: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這里指飛奔的馬;(5)句意: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絕:消失,停止;(6)句意: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歇:消散;(7)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復:又;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11. 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有時朝發白帝 暮到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朝發白帝 暮到江陵 清榮峻茂 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懸泉瀑布 飛漱其間 空谷傳響 哀轉久絕 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詳解】本題考查默寫古詩文。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瓣I、疊嶂、曦、峻茂、哀”等字詞容易寫錯。12.示例:斷絕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志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詞句和拓展運用。根據所給的課文,找到文中含有“絕”或“志”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中字的含義,然后按照題目要求寫出相應的含義和語句。絕:在《與朱元思書》中“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意思是:奇異的山,靈異的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這里“絕”表達的是獨特、獨一無二的意思,形容山水景色絕妙。在《三峽》中“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里“絕”指阻斷、斷絕。在《三峽》中“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意思是: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很久才消失。這里的“絕”表示消失的意思。綜合以上語境,可以確定“絕”字的含義為獨特、獨一無二或斷絕或消失。根據確定的含義,從《與朱元思書》和《三峽》中找出連續的兩句包含“絕”字且能體現該含義的語句,即“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和“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例如:斷絕 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又如:消失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又如:獨特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志:在《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卻依然馳騁千里。這句話常用來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這里的“志”明顯表示志向。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意思是:必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意在強調一個人若要承擔重大的責任或成就偉大的事業,往往需要先經歷各種艱難困苦的磨練,以此來激發他的意志、增強能力。這里的“志”也可以理解為意志。所以“志”字的含義為志向或意志。依據確定的含義,從《龜雖壽》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找出連續的兩句包含“志”字且能體現該含義的語句,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和“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例如:志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又如:意志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13.沿溯阻絕【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意思是,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其中作者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突出夏天江水磅礴的氣勢!“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側面烘托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商睿貉厮葑杞^。14.(1)①夏②水勢浩大,水流湍急③充滿趣味,富有生機④秋⑤寒秋肅殺,凄婉幽美(2) 總分 寫三峽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說明三峽秋天寂靜、凄清的特點。【導語】這篇文章從整體上展示了三峽的特殊自然景觀,通過總述和分說兩個部分,將三峽的山水特色生動呈現。文章先描繪了三峽的總體輪廓,使讀者產生總體印象,然后細致描寫不同季節的景色變化。選擇春冬并列描寫,因為這兩季的三峽河水特點更為鮮明突兀,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對比度,最后用夏季景物作為重點描寫結束,全篇層次分明,結構合理,景物描繪生動細膩。【詳解】(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概括。①根據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可知,季節為“夏”。②根據第2段“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知,夏天江水暴漲,能漫上山陵,上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可見水勢之浩大。根據“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可知,從上游的白帝城出發,到下游的江陵,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朝發夕至,可見水流之湍急。③根據第3段“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等可知,春冬之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映著的各種景物的影子,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可概括為:充滿趣味,富有生機。④根據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中的“霜”“寒”等,可知為秋季。⑤根據第4段“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可知,秋天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之中一片清寒肅殺,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連續不斷,凄慘悲涼,可概括為:寒秋肅殺,凄婉幽美。(2)本題考查寫作順序分析。第一問。根據題目提示和文章結構,第一段總寫三峽風貌,接下來分段描述夏、春冬、秋季不同季節的景色,因此全文是“總分”的結構。第二問。第4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每至晴初霜旦”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傲趾疂久C,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翱展葌黜憽?,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點睛】參考譯文: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一點也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映著的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之中一片清寒肅殺。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連續不斷,凄慘悲涼??諘绲纳焦戎袀鱽碓程涞幕芈?,悲涼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民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5.(1)因為三峽春冬兩季的景物特點相似,水文特點相同。這兩個季節的水都較為清澈,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體現了水的清澈;且景色都具有秀麗、清幽的特點,“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描繪出山水草木的美好。這樣安排符合《水經注》地理志的書寫傳統,同時也使文章詳略得當,避免了重復描寫,更簡潔地展現出三峽不同季節的特色。(2)渲染氛圍:以哀婉的漁歌渲染三峽秋季蕭瑟凄涼的環境氛圍。側面烘托:通過“猿鳴三聲淚沾裳”的悲情,側面表現三峽山高水長、行路艱難的特點。深化情感:借漁人之口表達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使文章情感更含蓄深刻。【導語】這篇《三峽》以精煉筆法勾勒出三峽四季之景:夏水奔涌、春冬清幽、秋日蕭瑟。作者巧妙運用空間對比(“隱天蔽日”)與時間流速(“朝發暮至”),展現自然之雄奇與人力之渺小。結尾漁歌點睛,將視覺意象升華為聽覺哀韻,使山水之美與羈旅之愁渾然一體,體現酈道元“以景載情”的山水文風。【小題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春冬時節的三峽,水的狀態與夏季的洶涌、秋季的凄寒截然不同,呈現出清澈的共同特點?!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一句,生動刻畫了這一特質。白色的急流與碧綠的深潭相映,回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兩岸的景物,無論是“素湍”的明快,還是“綠潭”的沉靜,都以清晰的形態展現出水的澄澈。這種清澈的水文特點,讓春冬兩季在水態描寫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將它們放在一起寫,能夠集中呈現三峽非汛期時水的獨特風貌,避免了分開描寫可能造成的重復。春冬兩季的三峽,整體景色都洋溢著秀麗與清幽的氛圍,這與夏季的奔放、秋季的肅殺形成鮮明對比?!敖^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描繪出峭壁上怪柏蒼勁、瀑布飛瀉的畫面,充滿生機與動態之美;而“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則以凝練的語言概括了水清、樹榮、山高、草茂的景象,盡顯山水草木的和諧美好。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春冬時節三峽秀麗清幽的整體風貌,將兩季合寫,能夠更集中地展現這種獨特的景致,符合《水經注》作為地理志既要記錄地理特征,又要展現景物特色的書寫傳統,同時使文章詳略得當,避免了對相似景致的重復贅述。【小題2】本題考查句子作用。渲染氛圍:前文描繪秋季三峽“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展現出秋晨的清冷、山林的寒意與澗水的肅穆,已然奠定了蕭瑟的基調。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句漁歌,以“猿鳴三聲”的凄清哀婉與“淚沾裳”的悲戚情緒,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氛圍。猿猴的長嘯在空谷中“哀轉久絕”,與漁歌中蘊含的傷感相互呼應,將三峽秋季那種蕭瑟凄涼的環境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秋景中的悲寂。側面烘托:漁歌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直接點出三峽地域的綿長,尤其是巫峽的悠長,這與前文對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的地理特征描寫相呼應。而“猿鳴三聲淚沾裳”的悲情,則從側面烘托出三峽山高水險、行路艱難的特點。在這樣漫長且險峻的環境中,旅人聽到猿鳴都會不禁落淚,足見三峽行程的艱辛,使讀者對三峽的地理特質有更深刻的體會。深化情感:漁歌是漁人在長期勞作中流傳下來的歌謠,承載著他們的生活體驗與情感?!霸厨Q三聲淚沾裳”不僅是對自然環境引發悲情的描述,更暗含了漁人在三峽中奔波勞作的艱辛與苦楚。作者引用這句漁歌,借漁人之口間接地表達了對這些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讓文章在描寫自然景觀之外,多了一份人文關懷,使情感表達更為含蓄卻也更為深刻,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內涵。【點睛】參考譯文:在七百里三峽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一點也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有時候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達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影著的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之中一片清寒肅殺。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連續不斷,凄慘悲涼??諘绲纳焦戎袀鱽碓程涞幕芈?,悲涼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民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6.C 17.D 18.船行駛到石壁下,天色忽然變暗,風勢非常猛烈。 19.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 20.C【導語】這兩則文言選段均以山水游記見長,展現了不同的審美視角。甲文《三峽》以四時變化為經,用“隱天蔽日”“素湍綠潭”等凝練筆法勾勒三峽的雄奇與秀美,體現酈道元地理志的實錄精神;乙文《入蜀記》則以行舟軌跡為緯,通過“白浪如山”“捫蘿側足”等動態描寫,凸顯陸游日記體散文的現場感。兩文皆善用夸張對比,共同構成中國古代山水散文“形神兼備”的美學傳統。1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C.“凡數十里不絕”意為:連綿數十里不斷絕,“絕”應是“斷絕、中斷”的意思,而非“滅絕”;故選C。17.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介詞,在/介詞,從;B.判斷動詞,是/代詞,這;C.形容詞詞尾,……的樣子/連詞,然而、但是;D.兩個“之”都是助詞,翻譯為“的”;故選D。18.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注意重點詞的解釋:至,到;忽,忽然;晦,昏暗;橫,猛烈;甚,非常。1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句意:青翠的樹林和碧綠的竹子倒著生長在石壁間,即使是圖畫也比不上這里的景色。“青林綠筱”是句子的主語,指代景物,表述完整,其后應斷開;“倒生壁間”描述主語的狀態和位置,是對“青林綠筱”的具體描繪,其后應斷開;“圖畫有所不及”意思是即使是圖畫也比不上這里的景色,表達一個完整語義。據此可斷句為:青林綠筱/倒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20.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及寫作手法。A.甲文先寫三峽兩岸連山的景象,后按季節描寫江水等景物,并非大篇幅描繪水邊綠植;乙文雖寫了“青林綠筱”等綠植,但后文也描繪了江面風浪、行船經歷、馬當山的景色等諸多內容,并非以綠植為主要描寫對象,該選項分析有誤;B.根據乙文“自雷江口行大江……過獅子磯,一名佛指磯……至馬當……”可知,文章按照作者的行程順序,依次描寫了航行過程中看到的江南群山、獅子磯、馬當山等不同地點的景色,以及行船時遭遇江面風浪等經歷,并非“著重刻畫一日內不同時段的景物”,該選項分析有誤;C.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正面描寫夏水的洶涌澎湃;“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船行速度快側面烘托夏水湍急;乙文“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是正面描寫江面的廣闊和浪濤的洶涌;“所乘二千斛舟,搖兀掀舞,才如一葉”通過船在浪中顛簸的狀態側面表現江水風浪之大。兩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該選項分析正確;D.雖然兩篇文章都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但甲文主要通過對三峽不同季節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三峽的壯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未明確表達游賞過程中的人生感悟,而乙文則更多地描繪了旅途中的驚險和艱辛,該選項分析有誤;故選C。【點睛】參考譯文:甲:在三峽七百里的地域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候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乙:從雷江口進入大江航行,長江南岸的群山,蒼翠的山色層層疊疊,如同排列的屏障,連綿數十里不斷絕。從金陵往西,這樣的景色是從未有過的。這一天,順風揚帆,船行得非???,然而江面廣闊浩渺,白色的浪濤像山一樣高,我們所乘坐的載重二千斛的大船,在浪濤中搖晃顛簸,就像一片樹葉。經過獅子磯,它又名佛指磯,長滿青苔的石壁高達百尺,青翠的樹林和碧綠的竹子倒著生長在石壁間,即使是圖畫也比不上這里的景色。只是遺憾船在北岸航行,不能到它的下方去觀賞。旁邊有幾座石磯也很奇特險峻,但都比不上獅子磯。到了馬當山,這就是所說的上元水府。山勢格外秀麗挺拔,正面的山腳直接插入大江。廟宇依傍著陡峭的懸崖,在空中架起樓閣,上下攀登的人都要從樓閣西面懸崖腹部的小石徑通過,攀援著葛藤,側著腳往上走,就好像在登梯子一樣?!旭偟绞谙?,天色忽然變暗,風勢非常猛烈。船夫十分驚恐,臉色大變,急忙放下船帆,駛向小港,竭盡全力拉船,才勉強進入港口。21.示例:同學們,大家好,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鳴哀囀。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這里有多情的三峽風光,還有熱情的三峽人民,希望你們常游此地。【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應用之擬寫導游詞的能力。擬寫導游詞時,一般先寫稱呼和問候語,然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景點的景物特點和人文感受。本題作答,要結合《三峽》一文對三峽的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三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向同學們介紹。如:親愛的同學們,三峽包括巫峽、瞿塘峽、西陵峽。在七百里三峽中,有許多高低起伏的山峰,沒有中斷的地方,這里的山峰重巒疊嶂,峰巒雄偉,正如酈道元所說“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三峽的水,則是夏水上漲,水勢磅礴、驚濤駭浪。到了春冬之時,則是潭水碧綠,清波回旋。到了秋風蕭瑟時節,則有猿鳴哀轉,更是別有一番情致。美妙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大家好好飽覽風光吧!答案是多元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