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一、選擇題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懈怠(xiè) 潛質(qián) 秘魯(mì) B.縝密(zhěn) 磋商(cuō) 模樣(mó) C.造詣(yì) 躋身(qī) 瑰麗(guī) D.攢動(cuán) 恪守(kè) 檔案(dàng) 2.下列詞語中,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遷徙 修葺 談笑風生 川流不息 B.畢竟 旋律 興高彩烈 走投無路 C.急燥 和諧 源遠流長 再接再勵 D.寒暄 震憾 金榜題名 按步就班 3.下列句子中,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南仁東為“天眼”項目殫精竭慮,面對重重困難從不退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B.看到南仁東團隊取得的科研成果,有人卻妄自菲薄,認為這不過是運氣好罷了。C.在“天眼”建設過程中,個別工作人員總是敷衍塞責,對工作細節吹毛求疵,影響工程進度。D.南仁東在科研領域已取得卓越成就,但他卻故步自封,不再探索新的科研方向。4.在《天上有顆“南仁東”星》的課文內容梳理中,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南仁東,這位為“中國天眼”傾盡心血的科學家,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投身于天文事業的建設。在選址過程中,他翻山越嶺,踏遍了貴州的上百個窩凼,只為找到最合適的地方。面對技術難題,他日夜鉆研,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①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②他的奉獻,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成就,更是為了國家的榮耀③從決定建造“中國天眼”的那一刻起,南仁東就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征程④他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科學家對夢想的執著追求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5.《天上有顆“南仁東星”》中,通過南仁東選址大窩凼、攻克技術難題等事件寫人,屬于( )A.用不同階段事件展現人物擔當B.選單一事件概括一生C.虛構事件拔高人物D.用娛樂事件展現人物趣味6.下列關于《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內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南仁東最初提出建造“中國天眼”的設想時,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與認可,大家紛紛為這個偉大的構想貢獻力量。B.在“中國天眼”選址過程中,南仁東不顧身體狀況,親自翻山越嶺,跑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只為找到最合適的建設地點。C.“中國天眼”建成后,南仁東便不再參與后續工作,開始享受自己的科研成果,將精力投入到其他休閑活動中。D.南仁東一生追求名利,建造“中國天眼”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在科學界聲名遠揚,獲得更多的榮譽和財富。二、填空題7.《天上有顆“南仁東”星》的作者 ,是一位在報告文學領域頗有建樹的作家。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文字記錄時代變遷。在創作該作品時,作者多次深入南仁東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與南仁東的同事、親友交流,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使得文章內容 (特點),生動展現了南仁東的崇高形象。作者除了《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外,還有一部反映 (主題)的報告文學作品 (作品名),這部作品同樣以真實的事件和鮮活的人物,展現了特定主題下人們的奮斗與堅持,與《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在創作風格和價值追求上 (特點)。8.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潛質 尷尬 篩選篝火 目睹 嚴絲合fèngchēng目結舌 熱淚盈kuàng一覽無yú 朝氣蓬勃péng bó9.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潛質: 。尷尬: 。篩選: 。篝火: 。目睹: 。嚴絲合縫: 。瞠目結舌: 。熱淚盈眶: 。一覽無余: 。朝氣蓬勃: 。10.通讀《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全文,按年份完成南仁東的人物檔案卡。人物檔案卡南仁東 生卒年月 1945年2月-2017年9月 籍貫個人簡歷 年份 經歷1963年(18歲) _____________1968年 南仁東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做“小金工”1978年(33歲) _____________1993年9月 _____________1994年春夏之交 _____________2007年7月10日(62歲)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正式立項,南仁東勉勵團隊向宇宙的深處進軍2011年3月25日 _____________2015年11月21日 _____________2016年9月25日(71歲) “中國天眼”正式落成啟用三、語言表達11.選取文中最令你感動的關于南仁東的一個事跡片段,進行擴寫,要求加入合理的想象和細節描寫,字數200字左右。四、綜合性學習學校開展“中國天眼”科普活動,請你完成下列活動要求。12.小語收集了關于“中國天眼”的相關資料,請選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項( )①與瞭望臺上的熱鬧相比,山下的總控室里是另一番景象。②它已經成為當地的科技新名片。每天,熙熙攘攘的游客登上山頂瞭望臺,與它合影留念。③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中國天眼”像一口巨大的鍋,躺在“大窩凼”里。④站在瞭望臺上,可以一覽“中國天眼”的全貌——一口直徑500米的“鍋”,被6座高塔圍在中間。⑤觀測助手們以24小時三班倒的節奏,安靜地控制著“中國天眼”,讓它可以精準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⑥從此,中國天文學界不僅告別了相關研究數據依賴國外望遠鏡的歷史,還在快速射電暴等國際前沿領域成為引領者。⑦自“中國天眼”建成啟用之日起,中國天文學家憑借“中國天眼”觀測數據取得的研究成果,屢屢登上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A.⑦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⑦⑥②④①⑤ C.⑦⑥③②④①⑤ D.③②④①⑤⑦⑥13.學校打算出一篇關于“中國天眼”與“南仁東”的報道,校報成員打算將下面這句話擴展成通訊,你會扣住哪些要點展開擴寫?任選兩個點簡述擴寫內容及理由。“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南仁東帶領團隊歷時22年,在貴州深山建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14.參觀了“中國天眼”景區后,小文發了一條朋友圈。其中有兩處語言表達不妥,請你幫她找出并修改。①夕陽西下,天邊的晚霞染紅了整片天空。我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了“中國天眼”。②這次游覽,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讓我對國之重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③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會繼續發揚前人的探索精神,不斷攀登科技的高峰,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④“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古人的這句名言在我心中久久回蕩,我們將懷揣夢想,為了祖國的明天、不懈努力、勇往直前!五、現代文閱讀1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天上有顆南仁東星王宏甲①每個人在童年,可能都會對星空感到驚奇。也許,浩瀚星空正是開啟我們想象力的啟蒙老師。②1945年2月,南仁東出生在遼河上游的吉林遼源。少年時,他常常到離家不遠的龍首山上看星星。在地理課上,他曾這樣問老師:“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們看到的一樣嗎?”他總是對不知道的事物發出追問。那時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與星星產生那么深刻的聯系,更想不到將來天上會有一顆星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③從小學到初中,南仁東的成績不錯,但并不拔尖。初三那年,一位老師發現了南仁東身上的潛質,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和他暢談未來和理想。老師談到人生需要立志,談到要為國家作貢獻,還談到那些在歷史星空中閃耀光芒的偉大人物。從這天開始,南仁東變了。之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遼源五中,高中三年一路領先。高中畢業的那年夏天,他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④那是1963年,南仁東18歲。⑤1968年,南仁東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在這個總共不到150人的小廠做“小金工”。這是技術活兒,他喜歡。可是,他很快就遭遇到了“做個簡單的小零件也連連出廢品”的尷尬。正是這尷尬,讓他對什么叫“一絲不茍”“嚴絲合縫”有了深刻的認識。⑥這個普通的小廠,成了南仁東成長的搖籃。這是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后上的社會實踐大學。十年間,他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了三種新產品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過程。在研制十千瓦電視發射機時,有人說:“搞電視發射機,不是我們想干就能干的。這不可能。”南仁東反駁道:“怎么不可能!半導體收音機,我們不是也干下來了嗎?”電視發射機當年就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怎么不可能!”也成了南仁東的口頭禪。他體會到了,世界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⑦1978年,南仁東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錄取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生。這年他33歲。⑧兒時仰望星空的記憶又回到了南仁東的腦海。⑨在從事了一系列尖端天文學研究之后,南仁東被一項科研計劃推向了“看星星”的國際前臺。1993年9月,第二十四屆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日本召開,多國天文學家共同提出,要聯手建設新一代功能強大的“大射電望遠鏡”。⑩“這是個必須抓住的機會。”南仁東立即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報告。他說:“要爭取把這個大望遠鏡建到中國來。”南仁東的激情、自信,還有志向,仿佛都在燃燒。 早在1963年,美國就在波多黎各建造了后來被認為是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305米。1972年,聯邦德國也建造了埃非爾斯伯格射電望遠鏡,口徑100米。1993年,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只有25米。如果把這個國際項目的臺址爭取到中國來,對提高我國天文學乃至整個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意義重大。 南仁東的建議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的支持。1994年春夏之交,南仁東開始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反復篩選出的一百多個地點大多位于貴州大山深處,人跡罕至,南仁東堅持每個都要去實地考察。在選址的十余年中,從省長到不少村長都認識這個“穿短褲的天文學家”。 巨大的山體,典型的熔巖地貌,彎彎曲曲的石階。河谷幽深,湍急的河水在兩山之間的繩索橋下咆哮。解放鞋、雨衣、柴刀、拐杖,是永遠的裝備。萬山深處,只能靠走。無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叢林中劈出一條路來,沒有山民的幫助是進不去的。夜宿山鄉,點起篝火,南仁東和同事們坐在火堆邊仰望星空。他們都感受到,不論科學多么尖端,理想多么高遠,還需腳踏大地。 不過,在深山選址的同時,南仁東越來越感到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中國爭取這個國際項目。他意識到,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爭取國際項目上。南仁東想起了當年通化無線電廠車間里貼著的標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一個計劃在他頭腦里逐漸成型——中國應該獨立建造一臺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 有人說:“南仁東瘋了!” “你們連汽車發動機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電望遠鏡?”有外國專家這樣質疑。 “正因為落后,才要奮起。”南仁東說。 2006年,國際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確定在南非和澳大利亞建造。南仁東先前的愿望落空了,但他已展開預研究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一刻也沒有止步地向前挺進。中國科學院隨即向國家申報立項。2007年7月1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正式立項。 這一天,南仁東把團隊集合起來,對大家說:“我們只是剛剛出發,但是,我們正向宇宙的深處進軍。” 這一年,南仁東62歲了。 2011年3月25日,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我國獨立自主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正式開工,南仁東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來自全國近200家大中型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位科學家,5000余名建設者參與了這個大科學工程的建設。他們的科研激情與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幟下,瞬間被極大地釋放出來。工程的推進速度,令很多心存疑慮者瞠目結舌。 “那些日子,南老師的頭發,每一根頭發都是豎著的。”他的學生說。 這期間,南仁東被查出患了肺癌,已是晚期。手術后,南仁東被“強制要求”居家治療和休養。可是,病情稍有緩解,他就又返回了工地。 “南老,食堂師傅給您做了魚。”他的學生高興地把一條魚端來。可是南仁東不吃。 “南老師怎么不吃魚呀?”食堂的師傅問。 “他說吃魚要剔刺,他沒時間。”學生苦笑著說。 2015年11月21日,饋源艙成功地在大窩凼的上空升起。饋源艙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接收和回傳信號的最核心部件。有人把它比喻為望遠鏡的眼珠,也有人說它是望遠鏡的視網膜。 南仁東目睹了饋源艙升空的全過程。當他舉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銀光閃閃的饋源艙敬禮。陽光照在他仰起的臉上,他那從青年時就蓄起的胡子已經花白了,而耗費了他無數心血的觀天巨眼也終于快要“開眼”了。 這時,南仁東又病倒了,再次被送回北京救治。臨走前,他對學生說:“我們沒有退路,我們一定要沖出去!” 2016年9月25日,是中國天文學史、中國科技史都要鄭重記錄的日子。這一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落成啟用。 此前一天的傍晚,南仁東最后一次出現在“中國天眼”基地。同事和學生們在綜合樓前迎接他,一見面就請他趕緊休息。可是他執意要先去看“天眼”完全建成的模樣。 沒有人能阻止他。 “我的安全帽呢?”他的嗓音很小。有人跑去拿來他的安全帽,他戴上了,興奮而威嚴,像一個將軍。小車把他帶了過去,他下車了。大家要陪他去,他阻止了:“讓我自己過去看。”學生說:“我們陪您過去。”他平靜地擺擺手,大家看到他,已經熱淚盈眶了。 這個黃昏,高原的夕陽又大又圓。戴著安全帽的南仁東一步一步向“中國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緊緊跟著他,夕陽映出他們長長的影子。 沿著高高的平臺,南仁東和凼凼踏上了高高的圈梁。這是大射電望遠鏡的最高處。在這里,這個有3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超級望遠鏡球冠反射面一覽無余。 從這里往下看有多高?“中國天眼”從底部到頂部垂直高度138米,是國家體育場“鳥巢”垂直高度的兩倍,也超過了埃及胡夫金字塔現在的高度——約137米。胡夫金字塔底座邊長約230米,“中國天眼”的口徑500米。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也是地球上的偉大建筑! 多么壯觀啊,“中國天眼”!火紅的夕陽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炫麗無比的萬道金光。在給青少年講課時,南仁東回憶過自己學生時代經常朗讀的毛澤東主席的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毛主席說這段話時,南仁東12歲。如今,胡須花白的南仁東在夕陽下淚流滿面。 這一年,南仁東71歲。 他的同事和學生看到他雙手扶在“天眼”圈梁的欄桿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淚珠滴下來,從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閃閃的望遠鏡……應該有電影鏡頭來追蹤那下落的淚珠,淚珠飛向世界最大的望遠鏡,滴下來,滴下來,滴下來……它們飛翔著,穿越了70年,最后雨點般敲打在那偉大的鏡面上,濺起細碎的水花,發出金屬般的絕響,人們看見了嗎?聽見了嗎?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見了!高遠的天穹看見了!廣袤的宇宙聽見了!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逝世,享年72歲。 2018年10月15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第79694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 南仁東,那個曾經愛看星星的少年,變成了讓無數少年仰望的星星。(1)南仁東為FAST項目付出巨大努力,他的行為體現了怎樣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2)作者在敘述南仁東事跡時,蘊含了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出來?(3)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南仁東的精神對我們青少年成長有什么啟示?六、作文16.以“我心中的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結合南仁東的事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闡述你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9 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D A A B A B1.D【詳解】本題考查字音。A.秘魯(mì)——bì;B.模樣(mó) ——mú;C.躋身(qī)——jī;故選D。2.A【詳解】本題考查字形。B.興高彩烈——興高采烈;C.急燥——急躁,再接再勵——再接再厲;D.震憾——震撼,按步就班——按部就班;故選A。3.A【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A.殫精竭慮:形容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句中南仁東為“天眼”項目用盡心思,面對困難不退縮,“殫精竭慮”用在此處恰當,體現其為項目付出的努力;B.妄自菲薄:過分地看輕自己。句中是說有人看輕南仁東團隊的科研成果,不是看輕自己,該詞用在此處語境錯誤,可改為“不以為然”;C.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句中“工作人員對工作細節吹毛求疵”與“敷衍塞責(指辦事不認真負責,表面應付一下)”矛盾,且在工程建設中對細節嚴謹是好的,用“吹毛求疵”不符合語境,可改為“精益求精”;D.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現狀,不求進步。句中南仁東取得卓越成就后仍探索新方向,“故步自封”與事實不符,該詞用在此處錯誤;故選A。4.B【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與排序。③句引出了南仁東為建造“中國天眼”開啟征程這一內容,與前文“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相呼應,且為后文具體講述他在建造過程中的種種事跡做鋪墊,所以③句應為首句;①句是對南仁東回國投身天文事業這一行為的高度概括和評價,強調了他行為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品質,承接③句南仁東踏上征程,所以①句應緊跟③句;④句,結合后文“在選址過程中,他翻山越嶺……面對技術難題,他日夜鉆研……”可知,這里強調的是南仁東在面對各種困難時的堅持,體現了他對建造“中國天眼”這一夢想的執著,④句能很好地銜接后文具體的事跡描述,所以④句應在①句之后;②句是對南仁東整個奉獻行為的升華,說明他的奉獻具有更深遠的意義,放在最后能起到總結和深化主題的作用。故正確的順序是③①④②;故選B。5.A【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選址、攻克難題是南仁東建造“天眼”不同階段的事,展現其擔當與奉獻。B.并非單一事件;C.事件基于真實;D.是科研大事,非娛樂事件;故選A。6.B【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根據原文第 段“不過,在深山選址的同時,南仁東越來越感到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中國爭取這個國際項目”,第 段“有人說:‘南仁東瘋了!’”,第 段“‘你們連汽車發動機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電望遠鏡?’有外國專家這樣質疑”可知,南仁東最初提出建造“中國天眼”的設想時,并非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與認可,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所以該項錯誤;C.根據原文第 段“2016年9月25日,是中國天文學史、中國科技史都要鄭重記錄的日子。這一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落成啟用”,第 段“同事和學生們在綜合樓前迎接他,一見面就請他趕緊休息。可是他執意要先去看‘天眼’完全建成的模樣”,第 段“沒有人能阻止他”可知,“中國天眼”建成后,南仁東依然關心相關工作,并非不再參與后續工作去享受成果、投入休閑活動,他為科研奉獻到生命最后,該項錯誤;D.根據原文第 段“如果把這個國際項目的臺址爭取到中國來,對提高我國天文學乃至整個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意義重大”,第 段“在給青少年講課時,南仁東回憶過自己學生時代經常朗讀的毛澤東主席的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毛主席說這段話時,南仁東12歲。如今,胡須花白的南仁東在夕陽下淚流滿面”可知,南仁東一生致力于科研,建造“中國天眼”是為了推動中國天文事業發展,并非追求名利,該項錯誤;故選B。7. 王宏甲 真實感人(詳實豐富) 鄉村教育 《鄉村教育圖景》 一脈相承(異曲同工)【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①王宏甲是中國當代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其創作始終秉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擅長以細膩的筆觸和扎實的調研展現時代人物與社會議題。他的作品兼具文學性與紀實性,曾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獎項(如魯迅文學獎),在報告文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②作者為創作《天上有顆“南仁東”星》,多次走訪南仁東工作過的FAST(中國天眼)基地、生活舊址等,與南仁東的同事、親友、合作伙伴進行深度訪談,獲取了大量未公開的一手資料(如工作筆記、書信、口述回憶等)。文中對南仁東在FAST項目中選址、設計、施工等關鍵環節的描述,均基于真實事件,甚至精確到具體數據與時間節點。通過還原南仁東與團隊成員的互動、面對技術難題時的堅持、以及對家人的愧疚等細節,展現其作為科學家的理想主義與凡人情感,使人物形象立體可感。除人物故事外,作品還穿插了FAST項目的科學意義、建設歷程中的技術挑戰等背景信息,兼具科普價值與文學深度。③④《鄉村教育圖景》聚焦中國鄉村教育的發展現狀,通過記錄鄉村教師、學生、教育工作者的真實故事,展現鄉村教育在資源匱乏、師資短缺等困境下的探索與堅守。作品深入云南、貴州、甘肅等多地鄉村學校,捕捉教育改革中的典型案例,如“留守兒童的求學之路”“鄉村教師的堅守與創新”等,呈現了鄉村教育的復雜性與希望。⑤兩部作品均采用“實地調研+人物特寫”的創作模式,以真實事件為骨架,以細節描寫為血肉,避免虛構與夸張,體現報告文學的紀實精神。兩部作品在創作理念與精神內核上是一脈相承的,均以“記錄時代、書寫人民”為宗旨,踐行報告文學“為時代立傳”的使命。通過個體故事映射群體精神的方式,將個人奮斗融入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宏大背景中,實現小敘事與大時代的結合。8. qián gān gà shāi gōu dǔ 縫 瞠 眶 余 蓬勃【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潛質(qián zhì):潛在的素質。尷尬(gān gà):意思是指處境困難,窘迫,不知所措,不好處理。篩選(shāi xuǎn):利用篩子進行選種、選礦等。泛指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篝火(gōu huǒ):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柴火燃燒的火堆。目睹(mù dǔ):親眼看到。嚴絲合縫(yán sī hé fèng):形容縫隙密合,看不出拼湊的痕跡。瞠目結舌(chēng mù jié shé):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形容人窘迫或驚呆的樣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熱淚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一覽無余(yī lǎn wú yú):意指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無遺漏。朝氣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形容充滿了生氣和活力的樣子。9. 潛質:潛在的素質。 (1)行為、態度不正常。(2)處境困難或事情棘手,難以應付。 指作物或樹木選種的方法。 用竹籠罩著的火。借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燒的火堆。 親眼看到。 閉合得很好,沒有絲毫縫隙。 瞠:瞪著眼睛。結舌:翹起舌頭落不下。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的樣子。 盈:充滿。眶:眼眶。淚水充滿了眼眶。形容非常激動。 覽:看。一眼望去,所有東西都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遺漏。形容視野開闊,毫無阻礙。 朝氣:早晨新鮮的空氣。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富有青春活力、生氣勃勃的樣子。【詳解】本題考查詞義。潛質(qián zhì):潛在的素質。個體內在的、尚未完全顯現的能力或天賦。尷尬(gān gà):指處境困難,窘迫,不知所措,不好處理。形容神情不自然。篩選(shāi xuǎn):利用篩子進行選種、選礦等。泛指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篝火(gōu huǒ):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柴火燃燒的火堆。目睹(mù dǔ):親眼看見事情發生。強調清楚看見。嚴絲合縫(yán sī hé fèng):形容縫隙密合,看不出拼湊的痕跡。瞠目結舌(chēng mù jié shé):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驚訝、恐懼或受窘的樣子。熱淚盈眶(rè lèi yíng kuàng):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一覽無余(yī lǎn wú yú):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朝氣蓬勃(zhāo qì péng bó):朝氣,上的空氣,引申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的樣子。10. 南仁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南仁東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錄取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生 南仁東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報告,爭取把大射電望遠鏡建到中國來 南仁東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 工程正式開工,南仁東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南仁東目睹最核心部件饋源艙成功地在大窩凼的上空升起【詳解】本題考查信息梳理與提煉。由第3段“高中畢業的那年夏天,他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可知,1963年(18歲)的經歷是南仁東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由第7段“1978年,南仁東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錄取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生”可知,1978年(33歲)的經歷為南仁東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錄取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生。由第10段“南仁東立即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報告。他說:‘要爭取把這個大望遠鏡建到中國來。’”可知,1993年9月的經歷是南仁東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報告,爭取把大射電望遠鏡建到中國來。由第12段“1994年春夏之交,南仁東開始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可知,1994年春夏之交的經歷為南仁東主持大射電望遠鏡的選址工作。由第21段“2011年3月25日,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我國獨立自主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正式開工,南仁東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可知,2011年3月25日的經歷是工程正式開工,南仁東擔任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由第27段“2015年11月21日,饋源艙成功地在大窩凼的上空升起。南仁東目睹了饋源艙升空的全過程”可知,2015年11月21日的經歷為南仁東目睹最核心部件饋源艙成功地在大窩凼的上空升起。11.示例:在貴州的深山里,南仁東拄著木棍,艱難地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荊棘劃破了他的皮膚,可他的眼神依然堅定。他仔細觀察著每一處地形,不時蹲下身子,用手丈量土地的坡度,認真記錄數據。同行的人勸他休息,他卻擺擺手說:“時間不等人,FAST早一天建成,我們就能早一天探索宇宙的奧秘。”就這樣,他帶領團隊走遍了這片深山,只為找到那個最完美的“天眼”家園。【詳解】本題考查擴寫。南仁東為“中國天眼”傾盡心血。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回國挑起建大射電望遠鏡的重擔。選址時,他拖著病體翻山越嶺,踏遍上百個窩凼;建設階段,為解決技術難題,他常通宵達旦工作。面對國外技術封鎖,他帶領團隊自主創新。歷經22年,“天眼”終落成啟用,可南仁東卻積勞成疾,因病離世。他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天文事業鑄就輝煌,其奉獻精神令人動容。細致地閱讀文本,從中選取最令人感動的片段。擴寫時,要在原事跡基礎上,通過合理想象補充細節,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使事跡更加生動豐滿,讓讀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南仁東的偉大精神。示例:南仁東帶著團隊,風餐露宿地奔走在貴州的大山深處。有一次,他們來到一處幾乎無人涉足的深山。山路崎嶇難行,荊棘時不時劃破他的衣衫。他不顧汗水濕透衣背,拄著木棍,一步一步艱難攀爬。每到一個可能的臺址,他都仔細記錄地形、地質等數據,眼神專注而堅定。同行的人勸他休息,他卻擺擺手:“‘天眼’選址是大事,容不得半點馬虎。”那執著追求科學夢想的身影,在崇山峻嶺間顯得格外高大。12.D 13.示例:①“歷時22年”,可詳細描述南仁東從提出構想,到FAST落成的艱辛歷程,通過時間跨度展現科研工作的艱巨性,突出體現科學家長期堅守的執著精神。②“貴州深山”,重點描寫建設地點的施工難度、艱苦生活條件,以及團隊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等,通過環境描寫反襯建設者的奮斗精神,彰顯中國科技工作者矢志創新、為國奉獻的精神。 14.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對國之重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交換位置④將“為了祖國的明天”后面的頓號改為逗號【解析】12.本題考查排序。③句先點明“中國天眼”的地理位置與外觀,開啟對其的介紹;②句接著說它成當地科技新名片,游客登瞭望臺合影,承接③句外觀,講其社會影響;④句描述站在瞭望臺看到的“中國天眼”全貌,與②句“登上山頂瞭望臺”銜接;①句對比瞭望臺熱鬧與山下總控室景象,自然過渡到總控室;⑤句講總控室觀測助手的工作,承接①句總控室內容;⑦句說“中國天眼”建成啟用后取得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⑥句“從此”承接⑦句,說明成果帶來的影響(告別依賴、成為引領者)。這樣按“位置外觀→社會影響→瞭望臺視角→總控室→科研成果及影響”的邏輯,排序為③②④①⑤⑦⑥,故選D。13.本題考查擴寫。要把“中國天眼(FAST)總工程師南仁東帶領團隊歷時22年,在貴州深山建成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擴展成通訊,可扣住團隊組建與初心、選址艱辛過程這兩個要點展開。團隊組建與初心:擴寫南仁東如何匯聚天文學家、工程師等人才,闡述眾人因對天文探索的熱愛和為國爭光的信念走到一起。比如寫他奔走于科研院所,用對宇宙未知的好奇、為國家建大科學裝置的理想,說服一批科研工作者加入。理由是這能展現項目背后的人文力量,讓讀者理解團隊凝聚力來源,凸顯科研精神傳承。選址艱辛過程:詳細寫南仁東帶隊在貴州多地跋涉,測量地形、分析地質,對比多個喀斯特洼地,篩選出“大窩凼”的過程。像描述他們風餐露宿,用簡陋儀器勘察,在復雜地形中找合適場地。理由是選址是“天眼”建成基礎,體現建設者克服困難的執著,突出工程的不易與意義。通過這些要點,能讓通訊更生動展現“中國天眼”建造歷程與南仁東團隊的付出。14.本題考查病句修改與標點運用。②句語序不當:正常認知邏輯是先“對國之重器有更深刻的認識”,基于這種認識才會“堅定信念”,原句順序不符合人們認知事物的先后流程,所以交換二者位置,使表意更合理。④句標點使用有誤:“為了祖國的明天”與“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在句子中并不是并列詞語或短語,頓號用于并列詞語間,此處用逗號能更好區分停頓,讓句子節奏更自然,符合標點使用規范。15.(1)南仁東的行為體現出以國家利益為先的家國情懷,以及勇于擔當、攻堅克難、自力更生、鞠躬盡瘁的責任擔當。(2)作者情感及體現語句:作者蘊含著對南仁東的崇敬、贊美和懷念之情。如“20多年,8000多個日夜,從壯年走到暮年,南仁東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了FAST”,通過具體時間的羅列,表達對南仁東無私奉獻的敬佩;“南仁東就像一座燈塔,照亮了FAST從設想到建成的漫漫征途”,運用比喻,生動地贊美南仁東的引領作用;“如今,FAST如同一只巨眼,凝視著浩瀚星空,而南仁東,永遠地融入了這片他為之奮斗的蒼穹”,在描述FAST成果時,暗含對南仁東的懷念。(3)啟示:①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結合,像南仁東一樣,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貢獻力量;②學習他鍥而不舍、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不退縮、不放棄,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③培養責任擔當意識,對待學習和工作認真負責,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為社會發展承擔應盡的責任;④保持對科學和知識的熱愛,積極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為推動社會進步而努力。【導語】這篇散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通過南仁東從少年觀星到建造“中國天眼”的傳奇人生,展現了一位科學家的赤子之心與報國情懷。文章采用時空交錯的敘事結構,以“星星”為意象貫穿始終,巧妙串聯起主人公的成長軌跡與精神境界。作者善用細節描寫(如不吃魚的細節)和場景渲染(如夕陽下的淚珠),將科學家的執著與奉獻精神具象化。結尾處“少年變星星”的意象升華,既呼應標題又深化主題,使文章在科學敘事中洋溢著詩意的光輝。【詳解】(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結合第⑩段“‘這是個必須抓住的機會。’南仁東立即向中國科學院提出報告。他說:‘要爭取把這個大望遠鏡建到中國來’”可知,當國際大射電望遠鏡項目提出時,南仁東首先想到的是將項目爭取到中國,以提升國家在天文學及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水平,這直接體現了他將國家發展放在首位的家國情懷,主動為國家爭取機遇的責任擔當。結合第 段“南仁東想起了當年通化無線電廠車間里貼著的標語‘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一個計劃在他頭腦里逐漸成型——中國應該獨立建造一臺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可知,在爭取國際項目受阻后,他沒有放棄,而是決心讓中國獨立建造大射電望遠鏡,“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信念驅動著他,體現出在困境中為國家科技發展主動擔當、迎難而上的精神,不愿依賴他人,堅持靠自身力量實現突破。結合第 段“反復篩選出的一百多個地點大多位于貴州大山深處,人跡罕至,南仁東堅持每個都要去實地考察” 段“萬山深處,只能靠走。無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叢林中劈出一條路來”可知,為了給望遠鏡找到合適的臺址,他親赴一百多個偏遠山區實地考察,在艱苦環境中靠步行、劈路前行,不顧條件惡劣,只為項目能順利推進,這背后是他對項目的高度負責,為國家科技事業攻堅克難的擔當。結合第 段“這期間,南仁東被查出患了肺癌,已是晚期。手術后,南仁東被‘強制要求’居家治療和休養。可是,病情稍有緩解,他就又返回了工地”及第 段“‘他說吃魚要剔刺,他沒時間。’”可知,即便身患肺癌晚期,他仍放不下項目,病情稍緩就返回工地,連吃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一心撲在工作上,直至生命最后階段仍堅守崗位,展現出為國家科技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強烈責任擔當。結合第 段“大家要陪他去,他阻止了:‘讓我自己過去看。’”及第 段“戴著安全帽的南仁東一步一步向‘中國天眼’走去,身后只有一只名叫凼凼的狗緊緊跟著他”可知,“中國天眼”落成前,重病的他執意獨自走向望遠鏡,此刻他對這個傾注了畢生心血的國之重器充滿深情,這深情源于對國家科技成就的自豪,也源于他對這份事業的極致負責,將個人生命與國家科技發展緊密相連,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融為一體。(2)本題考查文章情感。要求找出文中具體的語句,分析作者對南仁東的情感。第⑩段“南仁東的激情、自信,還有志向,仿佛都在燃燒”,表達了對南仁東理想情懷的贊美之情。第 段“南仁東目睹了饋源艙升空的全過程。當他舉起右手遮在安全帽前,仿佛是在向銀光閃閃的饋源艙敬禮。陽光照在他仰起的臉上,他那從青年時就蓄起的胡子已經花白了,而耗費了他無數心血的觀天巨眼也終于快要‘開眼’了”,句子通過描寫南仁東花白的胡子與即將“開眼”的“觀天巨眼”形成對照,既暗含對他多年付出的心疼,又流露對他將心血傾注于國家科技事業的崇敬,“耗費了他無數心血”直接點出其奉獻之深,字里行間滿是贊美。第 段“多么壯觀啊,‘中國天眼’!火紅的夕陽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炫麗無比的萬道金光”“毛主席說這段話時,南仁東12歲。如今,胡須花白的南仁東在夕陽下淚流滿面”,對“中國天眼”壯觀景象的濃墨重彩的描寫,實則是對南仁東成就的間接贊美;而南仁東在夕陽下的淚流滿面,被作者細致捕捉并呈現,既體現對他情感的共情,也暗含對其為事業傾盡一生的深深敬意。第 段“他的串串淚珠滴下來,從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閃閃的望遠鏡……它們飛翔著,穿越了70年,最后雨點般敲打在那偉大的鏡面上,濺起細碎的水花,發出金屬般的絕響,人們看見了嗎?聽見了嗎?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見了!高遠的天穹看見了!廣袤的宇宙聽見了”這段文字以富有詩意的想象,描繪南仁東的淚珠滴落在望遠鏡上的情景,并以“群山看見”“天穹看見”“宇宙聽見”的抒情筆觸,將個人的付出與宏大的自然、宇宙相連,強烈抒發了對南仁東奉獻精神的贊美與震撼,情感濃烈而深沉。第 段“南仁東,那個曾經愛看星星的少年,變成了讓無數少年仰望的星星”,結尾以“少年看星星”到“成為被仰望的星星”的意象轉換,既呼應開頭對他童年的描寫,又以“星星”的比喻升華其精神價值,字里行間充滿對他的懷念與崇高禮贊,情感綿長而厚重。(3)本題考查啟示。①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結合:第⑩段中,南仁東在國際大射電望遠鏡項目提出時,立即提出“要爭取把這個大望遠鏡建到中國來”,因為他深知這對“提高我國天文學乃至整個基礎科學的研究水平意義重大”。這啟示青少年應像他一樣,不僅要有個人追求,更要將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比如在選擇學習方向或未來職業時,考慮國家在科技、環保等領域的需求,把個人成長與民族復興的目標緊密相連,讓理想更有深度和力量。②學習鍥而不舍、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第 段提到,南仁東為大射電望遠鏡選址,“反復篩選出的一百多個地點大多位于貴州大山深處,人跡罕至,南仁東堅持每個都要去實地考察”,甚至“無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叢林中劈出一條路來”。這啟示我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在生活中面臨挑戰時,不能輕易退縮。比如面對復雜的數學題或技能訓練中的瓶頸,應像他那樣主動探索、迎難而上,用耐心和毅力突破障礙,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③培養責任擔當意識,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第 段中,南仁東患肺癌晚期,“手術后被‘強制要求’居家治療,可病情稍有緩解,他就又返回了工地”,甚至覺得“吃魚要剔刺,他沒時間”。這種對事業的高度負責,啟示青少年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增強責任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不敷衍了事;主動承擔班級或家庭中的責任,比如做好值日、幫助家人分擔家務,在盡責中提升自我,明白“責任是成長的基石”。④保持對科學和未知的熱愛,勇于探索創新:第②段寫南仁東少年時就對星空充滿好奇,“常常到龍首山上看星星”,還追問老師“南半球看到的星星跟我們看到的一樣嗎”;第⑥段中,面對“搞電視發射機不可能”的質疑,他反駁“怎么不可能”,并成功研制出設備。這啟示青少年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比如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閱讀科普書籍、關注科技新聞,在探索中培養創新思維。遇到“不可能”的挑戰時,不被固有觀念束縛,敢于嘗試新方法,像他那樣相信“一切發明創造都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16.示例:我心中的科學家精神南仁東的事跡讓我深刻理解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科學家精神是一種執著追求的信念,南仁東20多年如一日,為“中國天眼”項目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從未動搖。這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定的目標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科學家精神也是一種無私奉獻的胸懷。南仁東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將全部心血傾注于祖國的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這種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將來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傳承和發揚科學家精神。【詳解】本題考查小作文。1.審題立意。要求以“我心中的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結合南仁東的事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闡述你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理解科學家精神需把握三個維度:首先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奉獻精神,他放棄國外優渥條件回國建設FAST項目;其次是創新精神,面對技術封鎖自主研發索網結構;最后是堅守精神,22年扎根深山攻堅克難。立意時應突出“精神傳承”的價值,可通過三個遞進層次展開:個人層面展現科學家淡泊名利的品格;專業層面強調突破創新的執著;國家層面升華科技報國的情懷。可以以“天眼觀星,匠心筑夢”為隱喻,將科學探索比作永無止境的追光之旅,重點刻畫南仁東“用生命丈量宇宙”的精神境界。2.選材構思。作文主要分兩個部分,先敘述南仁東的事跡,如南仁東冒雪勘測選址時摔斷肋骨的細節,筆記本上“科學家沒有退休時間”的手寫批注,病床上堅持聽工程匯報的臨終片段等;再歸納你心中的科學家精神,表達向科學家學習的決心。結構可采用“場景描寫——精神解碼——時代啟示”三部曲:開篇以FAST首次發現脈沖星的新聞切入,中間主體用“三個鏡頭”(望遠鏡鏡頭、顯微鏡鏡頭、廣角鏡頭)比喻科學家精神的微觀到宏觀體現,結尾關聯當代青年責任。特別注意通過對比手法強化張力,如將“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的成就與“臨時板房辦公”的簡樸形成反差。重點突出科學家精神最核心的四點:愛國奉獻、求真務實、堅韌不拔、甘為人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