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bān)發了諾貝爾獎,各種勛章都掛在他們胸前。B.根據諾貝爾的遺矚(zhǔ),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等領域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C.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術(shù)。D.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授與(yǔ)。2.諾貝爾獎是以哪位科學家的遺產為基金設立的( )A.牛頓 B.愛因斯坦 C.諾貝爾 D.居里夫人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他在生理學方面有很大建樹(建立的功績)。B.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頒發(發布、授予)。C.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造詣(學問、技藝等所達到的程度)。D.這些資金用于獎勵那些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進貢)。4.《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提到的諾貝爾獎不包括下列哪個獎項( )A.物理學獎 B.數學獎 C.生理學或醫學獎 D.文學獎5.下列關于新聞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B.新聞要求報道客觀事實,不能摻雜個人情感。C.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扼要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D.新聞的特點是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6.下列關于《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作者是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B.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于1901年。C.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是美國人。D.諾貝爾獎的獎金都來自諾貝爾發明炸藥的收益。二、填空題7.首屆諾貝爾獎頒發(1)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bān fā( )了諾貝爾獎。(2)根據諾貝爾的yí zhǔ( ),“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3)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jiàn shù( )。(4)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zhònɡ cái( )的各國議會聯盟。(5)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jù é ( )收入。8.根據課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完成表格。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三、語言表達9.下面語段中有一句話偏離了中心,必須刪去,請用橫線畫出。學貴有恒,就是說,學習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事實正是如此:居里夫人在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里度過,多年如一日,終于取得了成就。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須珍惜時間。不僅居里夫人,許多成功者的經歷都證明:持之以恒是可貴的,它是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四、綜合性學習10.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于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你們班決定組織同學們開展以“走近露易絲·格麗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辭中說:“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你們小組對露易絲·格麗克詩歌的這種“樸實的美感”很感興趣。想做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1)請從三個不同角度擬寫出具體的了解和研究方向。(2)詩歌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始終游走在嚴肅與活潑之間,它本身并不會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么實際利益,然而,很多人一直在思索、強調詩歌的作用。在以“詩歌的意義”為主題的討論會上,你想起一位詩人曾說:“一個真正喜歡詩歌的人,他是壞不到哪里去的。”于是,你受此啟發,想在會上談談詩歌與人的品性修養之間的關系。請寫下你的發言內容。(100~120字)五、現代文閱讀1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首屆諾貝爾獎頒發①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②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③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④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1)概括第②段的內容和作用。(2)你認為這則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刪去嗎?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 ①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②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③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④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12.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四部分,本文的主體部分主要介紹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13.本消息最后交代新聞背景,特別說明諾貝爾獎的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有何用意?《3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A C D B B B1.A【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B.遺矚——遺囑;C.建術——建樹;D.授與——授予;故選A。2.C【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結合原文“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辭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因此可知,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故選C。3.D【詳解】本題考查詞語解釋。D.“貢獻”在這里指“對國家或公眾所做的有益的事”,而“進貢”指古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物品,二者含義不同。故選D。4.B【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諾貝爾獎最初設立時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獎,沒有數學獎,這是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特點。故選B。5.B【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常識。B.有誤,新聞要求報道客觀事實,但并不意味著不能摻雜個人情感,作者可以在客觀報道的基礎上,通過措辭等體現一定的情感傾向,只是要避免主觀臆斷和歪曲事實。故選B。6.B【詳解】本題考查課文理解。A.本文作者是新聞報道者,并非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C.結合原文“1901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現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由此可知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多個國家,并非都是美國人;D.結合原文“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了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辭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可知,諾貝爾獎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收益等,并非僅來自發明炸藥的收益;故選B。7. 頒發 遺囑 建樹 仲裁 巨額【詳解】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1)bān fā(頒發):授予,分發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2)yí zhǔ(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3)jiàn shù(建樹):在事業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4)zhònɡ cái(仲裁):雙方爭執不下時,由第三者居中加以調解,做出裁決。(5)jù é(巨額):巨大的數額。8.答案何時 1901年12月10日何地 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何人 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何事 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結合第一段導語內容分析回答。結合“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可知,時間是1901年12月10日,地點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結合“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了諾貝爾獎”可知,頒發人是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事件是首次頒發諾貝爾獎。9.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須珍惜時間。【詳解】本題考查議論文中緊扣中心論點論證。解題時應整體把握文段內容,抓住中心話題,以這一話題為標準衡量各句內容,篩選出沒有扣住話題的語句。根據文段內容分析,第一句“學貴有恒,就是說,學習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中心句,其余幾句可視作中心句的支撐句,即第一句后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應緊扣“持之以恒”這一話題。而文段中“因此,想要有所成就,必須珍惜時間”是講要“珍惜時間”,它與“持之以恒”是兩個不同范疇的話題。10.(1)【示例】“樸實的美感”的起源、“樸實的美感”的內涵、“樸實的美感”的代表作。(2)【示例】大家好,我認為學習詩歌不僅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文學修養,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提升人的藝術修養水平,增強實現理想的勇氣與信心,更充分地使人感受人生的趣味。中國人講究含蓄委婉,詩詞里多用起興,所蘊含感情都是借風物傳達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學習詩歌時深入體會其中的風物、品味感情、有助于培養人的品性修養。【詳解】(1)本題考查設計研究方向的能力。此題可圍繞“樸實的美感”的主題,從內涵、起源、發展過程、突出表現、代表作品、意義等方面設計研究方向即可。(2)本題考查發表看法的能力。此題可根據題干“一個真正喜歡詩歌的人,他是壞不到哪里去的”的提示,從詩歌對品性修養產生的積極作用角度作答即可。詩歌精神是詩人精神世界的產物,與創作主體的品性、修養密切相關。詩品即人品、詩如其人的例證不勝枚舉。一方面,偉大詩人的人格魅力與精神感召力在詩歌中得到充分釋放、展現;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價值觀與詩歌境界又可以激蕩出動人的詩情,滋養詩歌乃至人類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蘊藉醇美、骨氣端翔的佳作。誦讀詩歌,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誦讀習慣,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累積厚重的文化內涵。學生可將詩歌經典內化為自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影響自身的行為。對詩歌內容加以理解、運用,這種理解、運用體現在生活和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可據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1.(1)列舉了當年諾貝爾獎的各個門類的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得的獎項以及他們所做出的貢獻,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新聞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2)第四段交代了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更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導語】這篇新聞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報道了首屆諾貝爾獎的頒發盛況。導語部分直擊核心事實,主體段落詳述獲獎者成就,背景介紹巧妙穿插。文章結構嚴謹,采用倒金字塔式寫作,既有新聞的時效性,又具歷史的厚重感。楷體字體的運用賦予文本莊重感,數字與專有名詞的準確呈現增強了報道的專業性。【詳解】(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本段分別列舉了當年諾貝爾獎的各個門類的獲獎者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的國籍、瑞士的迪南、經濟學家帕西所獲得的獎項以及他們所做出的貢獻。通過具體案例印證新聞的真實性,具體的國籍、姓名、獎項、貢獻充分體現了新聞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2)本題考查分析新聞背景及其作用的能力。第④段是背景部分。“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1896年諾貝爾逝世,這筆巨款用來設立諾貝爾獎金。他留下來的資金每年的利息將支付這5種諾貝爾獎金”寫諾貝爾的發明收入及遺囑安排,介紹了諾貝爾獎獎金的來源,解釋了獎項設立的初衷和經濟基礎。若刪除,讀者可能無法理解獎項為何能持續頒發。“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補充關鍵信息,介紹了基金會的作用,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與獎項評議權的分離。這些信息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諾貝爾獎的權威性和運作機制。因此,背景部分雖非事件核心,但能提升報道的完整性和可讀性,有利于讀者了解和認識諾貝爾獎,從而增強了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因此不可刪除。12.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主要成就(或“獲獎者的情況”),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或“頒獎的情況”) 13.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能夠有效保證諾貝爾獎評獎的公正性,能有效防范“誰有錢誰就有權,誰有權誰就有理”的現象發生,表現諾貝爾獎的公正與權威。【導語】這篇新聞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報道了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的頒發盛況。文章結構嚴謹,先以導語點明事件核心,主體部分詳述獲獎者成就及頒獎機制,最后補充諾貝爾獎的設立背景。特別突出了資金管理與評獎權分離的制度設計,體現了諾貝爾獎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全文信息密集但條理清晰,既有新聞的時效性,又兼具歷史文獻價值,展現了重大科技文化事件的報道范式。12.本題考查新聞內容概括。首先明確:這則新聞的第①段為導語,第②③段為主體,第④為背景和結語。要求概括主體部分的內容,即第②③段的內容。根據第②段中“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有……”可知,本段列舉首屆諾貝爾獎各個門類的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主要成就;或概括為:獲獎者的情況。結合第③段“從即日起,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授獎儀式每年于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舉行”可知,本段交代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或概括為:頒獎的情況。據此可知,本文的主體部分主要介紹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主要成就(或“獲獎者的情況”),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或“頒獎的情況”)。13.本題考查句段作用。結合“諾貝爾基金會是這筆資金的合法擁有者,并管理這筆資金的投資,但與諾貝爾獎的評定無關。諾貝爾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可知,諾貝爾獎的資金管理與評獎權分屬不同機構,兩者相互獨立。由此可知,這種分離機制能避免資金管理者干預評獎,確保評獎僅依據貢獻大小,有效保證公正性,防范權力與金錢對評選的影響,體現諾貝爾獎的公正與權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