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蚌埠市2026屆高三8月調研性監測語文試題時間:150分鐘 分值: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只需將答題卡交回。一、閱讀(73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我國有2000多個老縣城、數百個古代府城和州城。老城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城鎮中最能體現其歷史發展過程的地區,是活態遺產。它們與中國悠久的歷史有重要的關聯,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突出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多樣性。開展老城區、老街區的專項調查勢在必行,它們是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點區域。了解區域歷史演變,梳理出老城范圍進行重點調查,是貫徹“將保護放在第一位”、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大保護理念的應有之義。不同時期的老城,既能在時間上實現全貫通,又能呈現各時期特色,使歷史與當代相得益彰。比如,1911年前建成的老城,可以找到由老城墻、護城河等圍合的城區、衛所、驛城、寨堡以及歷史上無城墻但建設集中的區域,歷史遺存值得善待。1911年至1949年建成的老城,是體現近代發展歷程的區域,包括老街巷、老廣場、老校園、老廠區、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等,也包括歷史風貌集中或凝聚社會公眾集體記憶的片區等。1949年至1978年建成的老城,是體現新中國建設成就的區域,需要重點調查老工業區、老居住區、單位大院,包括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及周邊區域,還有歷史風貌集中或凝聚社會公眾集體記憶的片區等。而1978年至2000年建成的城市,體現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有其標志性建筑區、商業區、老廠區或凝聚大眾集體記憶的片區等。老城的選址和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禮法思想,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的整體和諧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觀,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區別于文物保護,老城保護不僅應當保護好老城里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工業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還應以整體性、系統性的視角保護老城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保護好與老城選址建設密切相關的山水形勝等。古人營建城市習慣于適應自然、利用自然,體現了哲學、美學和科學觀念。因此,保護山水形勝是老城保護的重要內容。同時,要保護老城的傳統格局。傳統格局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由街巷、建筑物、構筑物等人工建設結合自然環境構成的城市整體布局形態,包括軸線以及與之聯系的道路骨架、河網水系、自然景觀等。城市更新會融入現代元素,但必須保護傳統文化、賡續歷史文脈。我們在一些城市做了嘗試。永新縣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轄縣,在老縣城的保護更新中,我們注重通過挖掘歷史文脈和傳統山水營建智慧,保護修繕文物古跡和古老建筑,疏浚歷史水系,再現渡口碼頭、浮橋、閣塔等歷史景觀,打通望山通水的廊道,修復“山-水-城”的老縣城歷史文脈。公共空間設計上,我們結合永新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留憶鑄魂,點亮城市記憶。同時,整合當地非遺文化,打造古城“文化新客廳”,為老縣城增添人氣和煙火氣。我們的老城保護經歷了三個階段:最早把老城保護當成包袱,跟經濟發展對立起來;后來,把老城保護當成責任;現在,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把老城保護當成動力,發掘老城價值,作為賦能新經濟、新生活的載體。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老城是城市歷史文化和人民群眾情感記憶的載體,保護老城就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就是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從城市世世代代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有助于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選自張廣漢《守護老縣城,賦能新生活》)材料二:老城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群眾情感記憶的載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廣漢指出:老城更新應避免陷入“仿古陷阱”。“不能僅保護老城里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等,還應以整體性、系統性的視角保護老城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孝聰認為,可以用歷史地理研究來推動老城保護工作。他舉例說,城內舊民居一般來說不可能全保留,但是可以參考歷史上的功能配置來分區保護。文物保護離不開法律護航。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文化室原主任朱兵解讀說,新法在保留原法框架結構基礎上,把修改重點聚焦在強化完善法律的具體保護規范和措施制度上,修改成果填補了法律空白。針對新版文物保護法中增加的“最小干預”原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凌明指出,“最小干預”原則就是要通過最少的人工介入來維持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歷史原貌。這樣可以避免因過度修復對文物建筑造成破壞,覆蓋或磨滅歷史信息。“古城留下的不僅是青磚黛瓦的建筑形態,更在于‘人’賦予其的生命力和煙火氣。”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景區管理局黨工委書記、局長張玉杰在分享閩中古城的保護實踐時提出,要保持古城的“歷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續性”。數字化浪潮也為老城保護提供新的機遇。騰訊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指出,數字化技術能跨越地域、文化和代際差異,將文化遺產內涵分享給更多國際友人和年輕人。不少文化場館借助AI、VR等技術研發導覽助手,開發沉浸式體驗產品,既服務了游客,也漸漸成為一種新型文化傳承方式。(摘編自光明網《在老城保護中延續城市歷史文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老城作為活態遺產,既承載著地域文化多樣性,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奮斗的歷程。B.永新縣在老城保護實踐中修復老縣城歷史文脈,體現了對傳統山水營建智慧的挖掘與運用。C.凌明認為新增“最小干預”原則,旨在通過最少人工介入來維持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歷史原貌。D.數字化技術通過研發導覽助手等產品服務游客,已成為老城保護中最主要的文化傳承方式。2.下列對材料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對1949-1978年建成的老城,需重點調查老工業區、單位大院及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B.老城保護與文物保護的區別在于前者側重保護對象的全面性而后者僅保護文物單位。C.老城保護的三個階段體現了觀念轉變:從視為經濟負擔,到當作責任,再到作為發展動力。D.為避免陷入“仿古陷阱”,所有的老城改造均應遵循整體性保護原則,杜絕仿古商業街出現。3.根據材料內容,在文段的橫線處填寫相關語句(詞語或短語),每處不超過8個字。(3分)老城保護需兼顧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其一,應開展專項調查,按_____梳理老城范圍,如1911-1949年建成的老城要聚焦老街巷、老廣場等體現近代發展歷程的區域;其二,要突破傳統文物保護局限,以整體性、 視角守護老城的格局、風貌;其三,可借助數字化技術跨越代際差異,同時注重保持古城“ ”和“生活的延續性”,避免陷入“仿古陷阱”。4.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老城保護如何體現對人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守護。(4分)5.學校組織“老城保護與城市發展”辯論會,作為正方代表,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闡述“老城保護可以賦能新經濟、新生活”的三條理由。(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半塊石碑關山玉家兄弟五個,米氏嫁過來的時候,家里還有老三和老五。玉老三在城里學堂上學,玉老五不知整天在外忙些什么。“二哥。二哥。”這天又是半夜,玉老五又是翻墻而入,伏在東廂房窗前小聲叫。“老五,你二哥今天住在學校了。”說著,米氏已經起身,穿好衣服。以往,玉老五來,除了送些吃的東西,還找二哥說點什么事,哥倆經常在窗下嘀咕幾句。米氏隱約知道自己的丈夫以及五弟在做些什么。這都是些大事情,他們不允許她參與,連消息也不肯透露,但米氏心里總是不甘。她估計著,玉老五可能需要一個能干的幫手。“二嫂啊,外面冷,你回吧,我走了。”“老五,我能行,讓我去幫忙吧。”“你 ”玉老五的眼神有了猶豫。他知道她有力氣。這個嬌小的二嫂不可小看。她手腳麻利,行走如風,出奇地能干。每天,天不明就起來,等到大家起床吃早飯時,她已干完一片地里的活回來了。一個女人家,天不放亮就去地里,虧她膽子大,不愧是獵戶家的女兒。聽村里人講,她是全村最能干的人。玉老五有時感覺納悶,這么纖細的身體里,竟然有這么多的力氣。力氣是從哪里來的,藏在哪里呢 玉老五對二嫂向來心懷敬意,但是他不希望玉家的女人參與到自己的事情中,這些危險理應由男人承擔。米氏緊盯著他,又說了一遍“我能行”。她站在那里一動不動,頭昂著。老五微微地點了下頭,說: “好,我去后院牽上驢,你到門口那等。”米氏點了點頭,踮著腳出了門,給驢嘴戴上嚼子,驢蹄裹上布片,這樣它行走時就不會發出聲音了。從玉家出來的兩人,小心翼翼地走著。穿過幾條荒僻的小胡同,拐到了村子北的河溝邊上,他們沿著積雪深淺不一的溝邊走,往西南行了約摸幾里路,老五停了下來。“二嫂,你來牽著驢,拉緊韁繩。”她激動起來,期待著五弟背來一袋糧食。玉老五來了,搖搖晃晃,果然背著什么,卻不是麻袋,而是一個人。那人軟綿綿的,耷拉著腦袋和四肢,倒也像一袋糧食。玉老五讓她把驢背上馱的麻袋取下來,把那人先放在麻袋上。回去又背了一個,這個人緊摟著老五的脖子。她發覺夜真冷,不敢張嘴,一張嘴,寒風就會把牙齒咬掉。不過,她表現得并不驚慌,一只手把驢熟練地駕住,使它動彈不得,另一只手托了一把讓那人坐穩。玉老五把地上那個人背在身上。他們把兩人送到后院北屋的東間。這里有一盤大炕,是為農忙時雇伙計準備的,平時堆著麥草。玉老五扒開一個窩,把兩人放到里邊。天已開始放亮,玉老五再次出門。沿來路仔細走了一遍,把留下的少量血跡踩進雪底下。米氏守在兩人身邊,到灶間燒了熱水,舀到一個飯盆里,拿出兩只碗和一塊棉布來。村莊仍然沉睡在寒冬中。米氏跪在炕上,專心地給躺著的那個人擦臉。這時,玉老五進來了。他拿來一瓶燒酒、一把小鑷子、一把短刀、一些干凈的布和一床被。玉老五把這個人的棉褲扒開。這是怎樣的傷啊,她幾乎哭出聲來。血肉模糊成一片,這是一個怎樣被魔鬼咬過的人!他的全身都成了篩子眼。……“是鄰村的周家兄弟。我外出時看見的,把他們背了回來,二兄弟己經死了。”玉老五第二天這樣對父親說,對母親仍舊瞞著。“他還囑咐了件事情,留了些東西。”玉老五沉思半晌,吞吞吐吐地說。“什么事 ”父親問。“也沒什么,過幾天,他傷養得差不多了,我就給他送回去。”玉老五口氣平靜。當天上午,周家得了玉老五的信,來了幾個人,把兄弟兩人抬走。周家只有這么兩個兒子。現在,老二沒成親就死了。他們居住的村莊叫周家莊。莊上人猜測著,周家兄弟參加了游擊隊。他們是被本村的人告了密,在外出時被圍攻的,被追擊的狼狗攆上。玉老五是怎么發現他們的,這點疑問,幾個知道這事的人都有,幸好他們中沒有告密者,真正知道秘密的人,就是周家老大。幾天后,鬼子到周家莊進行搜捕,他被同村的人出賣。他被吊在自家門框上活活打死,關于鬼子想知道的東西,一個字也沒吐,只能聽到他叫罵的聲音。他的聲音驚天動地,響徹云霄。與千萬為了同一志向先后死去的兄弟一樣,他是列在東萊史冊上的英雄,犧牲時二十五歲。東萊縣先是由鬼子扶持,建起了偽政權。幾乎與此同時,共產黨的抗日民主政權也建立起來,發動了驅逐偽政權的起義,占領了縣城。這是場沒有硝煙的攻心戰。大敵當前,國仇家恨凝聚起一股力量,在不同的勢力和群體之間達成了共識。這時偽政權要求周家莊選一名保長,日常聯絡,維持治安。鄉人們沒人愿意當這個保長,帶隊前來的二鬼子,想了個抓鬮的辦法,周家一位老爺子當上了保長。這天晚上,他這個偽保長被游擊隊的刀抵住了脖子。游擊隊是為了周家兄弟的事來的,問他是誰告的密。偽保長似乎明白是誰告的密,卻又不敢確定。又過了幾天,縣里的抗日組織給周家兄弟二人合立了一塊石碑。石碑上記錄著二人的生平、抗日的事跡和褒揚的話。鄉人每當下地路過這里時,臉上都要露出崇敬的神色。在古代,只有名門顯貴才有這樣的榮光啊,鄉人心里暗自欽慕。“死有名分,活有名位,看來這個組織有成事的龍氣。”村里人說。鄉人覺得周家人的墳墓好像也挺拔了起來,有人還說看到了一縷青煙。這天,天快亮的時候,有人從村子外面跑回來嚷,鬼子馬上就要來,快點跑。偽保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村西頭那塊石碑啊!自己村子里出了抗日英雄,這件事鬼子怎么肯放過 他害怕起來,說給一位本家侄子。“叔,咱得把它先藏起來。”“好,大侄子你快點!全村老少爺們不會忘記你!”大侄子腳下生風,邊往碑的方向跑邊招呼人。有兩個人跟著他跑了過去。碑可真沉啊,生根了嗎 三個人本想合力去推,使出吃奶的勁,渾身出了白毛汗,還是沒能推動分毫。“我先挖挖。”手上沒有工具,一個人隨手拿了塊帶尖的石頭在碑的底座下用力地挖。另兩人也忙去挖,一人找了塊木片,一人直接用手,勉強挖了道淺槽。一人說:“好了吧,我聽見鬼子的聲音了。”另兩人忽地站了起來,仔細聽,似乎真有聲音,卻又聽不分明,都慌亂起來,再次用力去推。“砰”的一聲,碑倒了。三人呆了一下,迅速用手淺淺地蓋上層土,還沒掩蓋住字跡,就聽到村子里亂起來,幾人慌忙拍拍手就往西跑去。村里人大多往村西小山坡上躲災去了。(選自《山東文學》,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多處使用伏筆和鋪墊,既豐富了小說內容,使情節縝密合理,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B.周家二兄弟被救回時,全身成了“篩子眼”,既形象刻畫了他的勇敢頑強,也凸顯了敵人的兇殘。C.偽保長面對搜捕時的護碑行為,說明他自始至終都能夠以顧全大義的革命群眾姿態主動抗日。D.村民躲鬼子時不忘掩藏紀念周家兄弟石碑的舉動,看似自保,實則也是對敵斗爭經驗的體現。7.關于米氏這個人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米氏深明大義,對于丈夫和老五所做“大事”,主動要求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B.米氏兩次堅定地說“我能行”,是因為她堅信能跟隨五弟運回家中一直期待的糧食。C.米氏勤勞能干,纖細身軀蘊藏無窮力量,是中國千千萬萬平凡勞動婦女的生動縮影。D.米氏跟隨玉老五出門時,給驢戴嚼子、裹蹄布的行為,可見其膽大心細,聰慧周全。8.文中未明確交代玉老五身份,但依據相關信息可推測其身份為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請結合文本內容概括推測依據。(5分)9.若將本文推薦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作品,請簡要說明推薦理由。(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初張良易姓為長自匿下邳步游沂水圯上與黃石公相遇。未謁,黃石公故墜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人也,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驚。公行里所還,謂良曰:“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與我期此。”良愈怪之,復跪曰:“諾!”五日平旦,良往,公怒曰:“與老人期,何后也 ”后五日早會,良雞鳴往,公又先在,復怒曰:“何后也!”后五日早會,良夜半往。有頃,公亦至,喜曰:“當如是。”乃出一編書與良,曰:“讀是,則為王者師矣。后十三年,孺子見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不見。良旦視其書,乃是太公兵法。良異之,因講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后與沛公遇於陳留,沛公用其言,輒有功。后十三年,從高祖退濟北谷城山下,得黃石,良乃寶祠之。及良死,與石并葬焉。(節選自《高士傳》)材料二: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側隱之心,以遂其生存。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禳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節選自《素書》)【注】《素書》又名《黃石公素書》,相傳為黃石公所著。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初張良易姓A為長B自匿C下邳D步游E沂水F圯上G與黃石公相遇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莫,沒有人,與《石鐘山記》中“故莫能知”的“莫”意義相同。B.因,于是,就,與《鴻門宴》中“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的“因”意義相同。C.平旦,指太陽停留在地平線上。用地支表示則為寅時,即每天清晨的3-5時。D.異,對……感到奇怪,與《望海潮》中“異日圖將好景”的“異”意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黃石公在沂水橋上故意將鞋丟到橋下,通過“取履”“期會”等考驗,最終認可張良,并授《太公兵法》。B.張良得到黃石公所授兵書后,認真研習領悟,后來在輔佐沛公時將書中策略用于實戰,因此多有戰功。C.《素書》認為“道、德、仁、義、禮”五者相互獨立,這些品質是人們立身于世、成就功業的重要條件。D.《素書》中“絕嗜禁欲”“博學切問”等觀點,強調通過克制欲望、廣泛學習來修身除弊,提升個人修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人也,強忍下取履。(2)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14.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張良的哪些品德是黃石公授書的理由。(4分)(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登河北城樓作王維井邑傅巖上,客停云霧間。高城眺落日,極浦蒼云山。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是詩人登上城樓所見景色,詩人把全詩布景在云霧之間,營造出遼闊又迷離的氛圍。B.頷聯以開闊的視野勾勒景物,在光影、空間與情感的交織中,盡顯詩人登高遠眺的蒼茫之感。C.頸聯動靜結合,既展現了水邊的靜謐,又充滿生活氣息,“岸火”一詞增添了畫面的溫暖色調。D.本詩寫景由近及遠,由點到面再到點,構成了一幅層次錯落、虛實結合、點面清晰的風景圖。16.簡要分析尾聯中詩人表達的情感。(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校園詩歌創作研討會上,同學在分析“明月”意象時,引用曹操《短歌行》中“______ ,_____ __”兩句,闡釋詩人以月喻賢才、渴望攬才的深意。(2)如今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應該尊重教育規律,保護孩子的天性。正如《種樹郭橐駝傳》中所說“ , ”。(3)唐宋詩詞中常以角聲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寄托詩人復雜心緒,如,“ ,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很多養生達人認為喝涼水傷身,一到夏天就倍感糾結。實際上,健康的胃能耐受適當的低溫,因為胃黏膜屏障就像一層“防護衣”,可抵御一定的冷熱刺激。那么,什么可能損害這層“防護衣”呢 ——過燙的水!胃黏膜蛋白一旦因高溫凝固就會失去保護攻能,胃酸可能滲透到胃璧,引發胃炎(如淺表性胃炎);病情加重可發展為靡爛,在其他因素作用下,近而出現不典型增生(從輕度到重度),最終可能導致癌變。此外,還可能出現潰瘍等病變。而喝涼水(一般指常溫的或者是冰水),通常不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為什么有人喝涼水會不舒服呢 過去倡導不喝“涼水”,主要指未經燒開的生水(如井水、河水)。當時衛生條件有限,直接飲用可能引發“病從口入”的風險。而現在我們喝的“涼水”,如冰水冷飲,幾乎都是工業化制冰的產物, 甲 操作和儲存得當,是不太容易有衛生隱患的。 乙 ,有時也會存在飲用水污染、冰塊細菌超標等問題,喝了這樣的水或冰塊制作成的冷飲,就很容易出現拉肚子、腸胃不舒服的情況。除了這種“不干凈”的因素,①對部分存在腸道疾病的患者而言,②喝涼水會刺激胃腸道,③提升胃腸道蠕動,④可能引起腹部輕微不適并促使排便。⑤這部分人是現階段“喝涼水腹瀉”的主要人群。⑥涼水對他們敏感,不僅如此,不好消化、易產氣等食物也會引發他們腹瀉。雖然理論上喝涼水會對胃產生短暫刺激,但不要忘了,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也并非毫無作用。通常,在體溫調節機制的運作下,人體溫度會維持在37℃左右,即便喝了幾口涼水,從嘴巴到腸胃的過程中,涼水也已被體溫加熱至接近人體溫度。所以,只要不是短時間內持續大量地喝涼水,它們是不會對腸胃造成明顯影響的。喝涼水有好處嗎 喝涼水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人體的核心體溫,使人感到涼快;另一方面,涼水還有止痛、提神、預防中暑等作用;此外,氣溫太高時食欲往往不佳,適當喝涼水或食用冷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喝涼水需要注意什么呢 每個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同,個人代謝也不同,比如同樣在26℃的室溫環境下,有的人認為溫度合適,但也有人會覺得很熱,喝涼水也是一回事。為了讓大家的腸胃在合理承受范圍內,建議成年人喝涼水一次不超過500毫升,兩次大量飲用間隔需數小時,讓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減少腸胃負擔。18.下列選項中,與文中“防護衣”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B.誰料競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呢,這豈不冤枉!C.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D.“君子動口不動手!”阿Q歪著頭說。19.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修改。(3分)20.在文中甲、乙兩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2分)21.文中標序號的句子存在兩處語病,請找出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2.本文行文中多處使用問句,請簡要分析其好處。(6分)三、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 —魯迅“書本和電腦種不出水稻,只有在試驗田才能長出糧食。”——袁隆平“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習近平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3分)D(材料二提及數字化技術是“新型文化傳承方式”,但未強調其為“最主要方式”)2.(3分)C(A項“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是1911-1949年建成老城的調查重點;B項“僅保護”表述錯誤;D項于文無據)3.(3分)時間段/時間節點/歷史時期/歷史演變;系統性;歷史的原真性(每空1分)4.(4分)①傳統的延續:老城中的整體布局形態,體現著傳統禮法思想,保護老城使人們的精神有根可尋;②情感的慰藉:老城是人們集體記憶的承載地,保護老城能使人們的情感有所寄托;③文化的傳承:老城的歷史風貌、山水形勝蘊含著世代積累的文化基因,保護老城可以有效避免文化記憶消失。(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5.(6分)①文化方面:老城的歷史文脈(如永新縣非遺整合)可轉化為“文化新客廳”等現代公共空間,增強城市文化認同;②經濟方面:保護老城可發掘其商業價值(如歷史景觀旅游),形成“文化+經濟”的發展模式;③生活方式方面:改善老城環境(如永新縣疏浚歷史水系、打通望山通水廊道,閱中古城在實踐中對保護理念的堅守等),讓傳統格局與現代生活融合。④科技方面:數字化技術(如AI、VR導覽)既能便捷服務居民日常,又能吸引更多人參與文化傳承,讓科技連接老城傳統與現代生活。(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有其他觀點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3分)C(偽保長初任偽職時并不積極主動抗日)7.(3分)B(米氏說“我能行”,并非為“弄回期待的糧食”,而是知曉丈夫與老五從事正義大事,主動要求參與相助,其動機是支持抗日)8.(5分)依據:①行事隱蔽且做的都是“大事”;②冒險救助抗日的周家兄弟;③知道周家兄弟的藏身地;④周家老大向他“囑咐了件事情,留了些東西”。(答出一點得2分,兩點得4分,三點得滿分)9.(6分)①文章敘述的多是不具名的平凡小人物的抗戰事跡,表現全民抗戰主題的同時,又對當下有教育意義,彰顯了深刻的思想性;②以周家兄弟為代表的游擊隊員們,英勇頑強、寧死不屈,體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③嚴峻的斗爭形式下,中國共產黨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正義的斗爭;④抗日組織為英雄立碑、民眾護碑的行為,體現了對英烈的銘記和對民族精神的頌揚。(每點2分,答滿三點即得滿分)10.(3分)BDG11.(3分)D(D項對……感到奇怪/另外的,意義不同)12.(3分)C(五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3.(1)(4分)張良一向不懂欺詐之事,驚訝地想打他,(但)因為他是老人,勉強忍耐著走下去撿了鞋。(“素”,一向;“強”勉強;各1分。句意2分)(2)(4分)恪守職責而不荒廢,堅守道義而不改變。(“廢”,荒廢、懈怠;“回”,改變、動搖;各1分。句意2分)14.(4分)①仁愛守義:黃石公墜履試探,張良雖怒卻取履跪進,行為得當;②守信有禮:三次赴約中,張良踐行承諾且對黃石公的要求始終謙遜遵從。(每點2分。有其他觀點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參考翻譯:材料一:黃石公是下邳人,遭遇秦朝亂世,隱匿自己的姓名,當時的人沒有誰知道他。起初張良改換姓名為“長”,自己隱匿在下邳,漫步游覽沂水橋上時,與黃石公相遇。(張良)尚未行禮,黃石公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回頭對張良說:“小子,去把鞋撿來!”張良一向不懂欺詐之事,驚訝地想打他,(但)因為他是老人,勉強忍耐著下去撿了鞋。(張良)于是跪著上前把鞋遞給黃石公,黃石公伸腳穿上鞋,笑著離開。張良十分驚異。黃石公走了大約一里路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小子值得教導。五天后天亮時,和我在此相約。”張良越發覺得奇怪,又跪下說:“好!”五天后天剛亮,張良前往(約定地點),黃石公發怒說:“和老人相約,怎么能遲到 ”約在五天后的早晨會面,張良在雞叫時就前往(約定地點),黃石公又已先到,再次發怒說:“怎么又遲到 ”約在五天后的早晨會面,張良在半夜就前往(約定地點)。過了一會兒,黃石公也來了,高興地說:“就該這樣。”于是拿出一卷書給張良,說:“研讀這部書,(你)就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了。十三年后,你到濟北谷城山下見到黃石,那就是我了。”說完就離去不見了。張良天亮時看那部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它非同尋常,于是反復研習,并用書中的道理去游說(他人),但其他人都不能理解和運用。后來(張良)在陳留與沛公(劉邦)相遇,沛公采納他的建議,每次都能立下戰功。十三年后,張良跟隨高祖(劉邦)退軍到濟北郡谷城山下時,得到了一塊黃石,就將其視為珍寶,供奉祭祀。等到張良去世,(家人)把他和黃石一同下葬。材料二:道、德、仁、義、禮這五種品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道,是人們所遵循的(規律),它讓萬物(自然運行)卻不知道其緣由。德,是人們所具備的品德,它能讓萬物各自得到所想要的(東西)。仁,是人們所親近的(品德),(它表現為)有慈愛恩惠、同情憐憫的心意,以此來成全萬物的生存。義,是人們應當遵循的(準則),(它的作用是)獎賞善良、懲罰邪惡,以此來建立功績、成就事業。禮,是人們所踐行的(規范),(人們)早起晚睡(遵循它),以此來成就人倫秩序。要作為做人的根本,這五種品德缺一不可。德行足以讓遠方的人歸附,誠信足以統一不同的思想,道義足以贏得眾人的擁護,才能足以借鑒古代(的經驗教訓),明智足以洞察下屬的優劣這就是人中的俊杰。行為足以成為他人的表率,智慧足以決斷疑難之事,誠信能夠讓人遵守約定,廉潔能夠公平分配財物,這就是人中的豪杰。恪守職責而不荒廢,堅守道義而不改變,面對猜疑不徇私免責,見到利益不隨便獲取,這就是人中的杰出之士。斷絕不良嗜好、抑制非分欲望,以此來消除身心疲累;抑制錯誤、減少邪念,以此來避免過失;節制飲酒、戒絕美色,以此來保持品行不被玷污;主動規避利益沖突和嫌疑處境、遠離讓人疑慮的事端,以此來避免犯錯;廣泛學習、懇切請教,以此來拓寬見識;行為高尚、言辭謹慎,以此來修養身心。15.(3分)D(“由近及遠”錯)16.(6分)表現出詩人在寂靜廣闊的暮色中,內心獲得的閑適與安寧;展現其以山水為樂、與自然相融的豁達心境,在對宇宙天地的觀照中暗含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7.(6分)(1)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2)能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爾(3)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18.(3分)C(A項反諷,B項特殊稱謂,C項特殊含義,D項引出話語)19.(3分)“攻”改為“功”“璧”改為“壁”“靡”改為“糜”“近”改為“進”(每處1分,改對任意三處即可)20.(2分)甲:只要/如果 乙:不過/然而/但是21.(4分)③“提升”改為“加快”或“促進”⑥“他們”和“冷水”位置對調22.(6分)①結構上:問句串聯各段,形成清晰邏輯鏈,層層遞進,增強文章連貫性與條理性;②內容上:緊扣核心話題,以提問精準切入關鍵信息,突顯科普針對性;③表達上:采用對話式提問,拉近與讀者距離,引發思考和共鳴,增強互動性。23.(60分)參照202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參考立意:理想的生命力在于實踐與奮斗破除空想迷霧,在實干奮斗中實現理想廣大青少年要立大志、做實事、肯拼搏以理想導航,用奮斗破解實踐中的難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