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秋季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 文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個事關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重大問題。縱觀世界制造強國,無論是“日本制造”還是“德國制造”,其強大莫不與工匠精神密切相關。中國要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真正缺乏的不是錢和技術,而是一種謙虛進取、克己奉公、忍耐執著、一絲不茍、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曾有過諸多精微的闡釋,如《詩經》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細、認真與執著;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強力而行”的敬業精神;如《考工記》所倡導的“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達極致”的技術追求;等等。然而,自進入大工業時代以來,中國傳統分散化的手工生產方式迅速衰落,傳統工匠日漸淪為社會的邊緣甚至成為機器的附庸,技術甚至發展為壓制、支配與統治人類和社會的外部力量,等等。雖然不能說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機器化和標準化社會生產條件下,它確實被削弱和忽略了。工匠精神在當下中國的倡導,仍然面臨一些現實挑戰:社會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靜下來精心研發、打磨產品的人越來越少;傳統“重道輕器”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體力勞動仍然存在著被貶抑的現象,勞動者缺乏發言權、缺乏工作尊嚴……在如此環境下,僅僅依靠一些個體堅守工匠精神顯然是不夠的。要讓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會應形成一種“職業無貴賤”的認同和共識,塑造出尊重勞動、弘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積極引導勞動者摒棄功利主義意識。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傳教育和市場引導,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來做保障。國家應創造一個保障公平、自由、競爭的制度環境,營造一種使企業和員工各司其職、各安其分的社會環境,規范市場運行的監督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和服務供應的問責機制,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此外,還需要深化勞動力市場改革,提高工匠群體的社會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為人才自由流動創造條件,等等。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賴國民素質的提高與國民教育狀況的改善,最終目標則指向勞動者生存權利的保障和做人尊嚴的維護。而國民的高素質與教育的高水平密切關聯。在教育理念上,要著力改變重知識傳輸、輕技能培養,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在教育機制上,要建立起高效的、市場化的精英型工程師和高技能產業工人培養體系;在學科專業培養上,要改變財經等文科專業過熱、“逃離工科”現象愈演愈烈和實用型人才匱乏的現狀;等等。進一步講,重視教育并不僅是為了提升產品質量與職業技能,更是為了使勞動者成為具有真正自主性和創造性的自由個體。因而,工匠精神指向一種自覺能動、自由自主、富有創新力和創造力的勞動。為此,我們不僅應打破那種將人作為手段的“異化”工作模式,更應通過創造性的勞動來享受生活的愉悅與滿足。正如馬克思所言:“正是創造活動,使勞動者在勞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感覺到個人的樂趣。”追求獨立人格、尊嚴和個體價值,在當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應成為一種自覺的理性訴求。(摘編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國語境》)材料二:工匠精神具有發展性、時代性和本土性。首先,它體現的是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工匠文化自古有之,古代匠人強調道技合一,注重工匠文化傳承,追求技術細節和品牌價值。其次,它體現的是職業精神。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敬業專注,一絲不茍,是匠人對職業的尊重,做一件產品就要把技藝做到極致,把產品和聲譽做到完美。再次,工匠精神的本質是創新。尤其是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工匠精神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增強產品性能,提高產品質量,追求性能卓越、質量極限。最后,工匠精神的價值核心是愛國奉獻。立足本職崗位,研發國家亟須的技術、工藝,不畏艱難,追求卓越,破解難題。(摘編自陳套《大力弘揚工匠精神》)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縱觀世界強國,無論是“日本制造”還是“德國制造”,其強大莫不與工匠精神密切相關。B.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別注重工匠精神,有很多文獻資料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多角度且精微的闡釋。C.我國當下正倡導工匠精神,雖面臨著一些挑戰,但只要國家制定一套有效的制度來做保障,工匠精神就能真正落地生根。D.工匠精神包含了富有創新力和創造力的勞動,人們通過一切勞動都可享受到生活的愉悅與滿足,感受到樂趣。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第一段總體闡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中國要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工匠精神”的中心論點。B.材料一在論證國民的高素質與教育的高水平密切關聯的過程中提及了當下教育界的不良現狀,意在批評當下教育。C.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圍繞歷史上對工匠精神的闡釋、工匠精神當下面臨的挑戰和重塑等方面展開。D.材料一運用了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其中引用馬克思的話語論證了創造活動對勞動者的作用,增強了說理力度。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敬業專注,一絲不茍。這些是匠人勞動精神的體現。B.提高國民素質和改善國民教育,保障好勞動者的生存權利、維護其做人尊嚴對塑造工匠精神關系重大。C.工匠精神在機器化和標準化社會生產條件下被削弱和忽略,由此可見其根本不適合當下社會的發展。D.有了宣傳教育、市場引導,國家再創造一個保障公平、自由、競爭的制度環境,就一定能塑造出工匠精神。4.兩則材料都圍繞工匠精神進行展開,論述卻各有側重,請簡要概述。(2分)5.工匠精神的重塑事關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結合材料一談談如何重塑工匠精神。(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路考聶鑫森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漢以外的地方去,喜歡坐高鐵,又快又穩當。坐高鐵又決不買一等座,二等座就蠻好,如果是他一個人可以去辦的事,他決不讓人陪同。可這次不由他選擇,他只是個客人,邀請方是長沙的瀟湘舞劇院。對方說他的地位和名聲,應該坐一等座;說他年屆花甲,右腿又有舊傷,必須由辦公室的小青年陪護。東道主在網上把來去的高鐵一等座票都訂好了,而且是雙份。祖武穿著薄棉襖,頭戴絨線老人帽,手提一個小布袋,里面放著三條準備送給朋友的“黃鶴樓”香煙。他和辦公室的小楊站在站臺上。小楊說:“這個袋子也讓我提著吧。”祖武搖搖頭,說:“這東西輕。你已經給我提著行李箱了,壓手哩。”這趟車是從鄭州開往長沙的,武漢雖是大站,也只停車五分鐘。列車進站停穩后,車門開了。小楊和祖武隨著隊伍,急急地進入已亮起燈的車廂。祖武的座號是B5,小楊的座號是C5,中間隔著過道。小楊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這邊的行李架上。祖武也舉起那個裝香煙的小袋子,往座位上邊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這時候,列車開動了,還沒放穩的小袋子,從祖武的手上忽地脫開,掉下來,再從前排一個旅客的右肩邊擦過,落到地上。祖武趕忙走上前,說:“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受驚了。”一個蓄長發的二十歲出頭的小女孩抬起頭來,眼一橫,說:“你怎么搞的 這么重的東西砸下來,砸得我右手都麻了。”祖武說:“只是三條香煙。對不起,對不起!”邊說邊拾起小袋子讓小女孩看。小女孩臉一別,站起來,快步離開了座位,朝一車廂前面走去。小楊伸手接過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說:“一個老人說了這么多‘對不起’,她理也不理,還要怎么樣 ”祖武擺擺手,示意小楊不要多說話,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列車跑得風馳電掣。過了好一陣,那個小女孩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列車長和本車廂的列車員,突然出現在祖武面前。“老同志,我是列車長,剛才你放東西,是不是掉下來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說:“是的。我已經道歉了。”“她說她的右手發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為右手對于她非常重要,擔心影響她未來的事業,請你去協商一下,好嗎 ”祖武說:“我去。”小楊站起來,大聲說:“我是老人的陪護人,他上年紀了,耳朵不好,我去談。”小楊跟著列車長走了。列車員也是個小女孩,她向祖武細問了當時的情況,又打開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個袋子的重量。接著,又向周圍幾個目擊者進行咨詢。“列車員同志,人在旅途,難免發生這樣的小事。幾條香煙會砸傷人,這不是‘碰瓷’嗎 ”“年紀小,就這么刁鉆古怪,讓人生厭。”列車到了赤壁站。小楊滿臉憤懣地回到車廂。“祖老,談了這么久,她不肯諒解。列車長說派車上醫務人員給她驗傷,她堅決不同意。她堅持要由當事人、受傷人及調解人——列車長,共同簽訂一個《調解書》,說明小行李袋砸傷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醫院檢查、診斷、用藥,所有費用由當事人負責。”祖武說:“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為一個有兒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當事人一欄由我去簽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這份《調解書》上,讓人憋屈。”“好吧。”車過岳陽站后,小楊把三方簽了字的《調解書》復印件拿回來,交給了祖武。祖武戴上老花眼鏡看了看,知道這個小女孩叫汪小秀,到達站也是長沙。他折疊好《調解書》,小心地放入內衣的口袋里。長沙瀟湘舞劇院招聘舞蹈演員的終評,進行了三天。作為終評總監的祖武,一直坐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認真,聽得很仔細。令他驚詫的是,那個同車廂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個考生,簡歷上寫著她是某個縣歌舞團的舞蹈演員。汪小秀基本功不錯,臨場發揮也好,人還長得有模有樣。前九名依分數多少排出,汪小秀與另一個分數相等,并列第十名。在院領導、評委和總監參加的會上,為兩個并列十名的考生誰上誰下,爭得面紅耳赤,最終由總監祖武來拍板。祖武平靜地講述了列車上發生的這件事,然后掏出《調解書》讓大家一一過目。其中有一條說:“受傷人如果在專業上因右手傷殘,當事人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祖武說:“我在列車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謂之路考。她的素養就這個樣子,小市民的精明與刁滑,都學到骨了,她能和同事們和睦相處嗎 難!”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來。有人問:“萬一她惱羞成怒,用《調解書》上的條款,來找祖老的麻煩呢 ”祖武冷冷一笑,說:“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傷殘了嗎 一旦訴諸法律,各位都是證人。何況,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賠償什么錢,她坐一等座來應考,就說明她家境不錯。她的刁滑,可想見她與周圍的人不可能很寬容地相處。她之所以借這件事發飆,并一定要簽署《調解書》,是自命不凡,為了爭一個面子,萬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體面地說出原由,并有紙寫筆載的證據。這么年輕,就有這么多的心眼,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人說:“祖老,你回去時,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車一個車廂呢 ”祖武說:“作為長輩,如果她愿意,我一定會和她好好談一談,她要走的路還長哩。”(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一開頭就交代祖武喜歡坐高鐵,但又決不買一等座,二等座就蠻好。旨在塑造一個低調平實、不尚奢華的形象。B.小女孩快步離開了座位,朝一車廂前面走去卻沒有再回來,反而是提出了由當事人、受傷人及調解人——列車長,共同簽訂一個《調解書》的解決辦法,說明小女孩內心也比較愧疚。C.祖武并沒有因為《調解書》上的條款就昧著良心讓汪小秀通過,體現了他嫉惡如仇的性格。D.文章結尾一問一答,假設了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雖出人意料卻意味深長。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交代祖武被安排在一等座這一細節,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伸手探火是否熄滅的細節描寫異曲同工,都為后文情節埋下伏筆。B.小說人物小楊的出現是因為祖武年屆花甲,右腿又有舊傷,必須由辦公室的小青年陪護。除此之外,小楊這一人物不用出現。C.小說采用對話的方式,運用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刻畫了一個形象豐滿的祖武形象。D.小說情節構思精妙,以乘坐高鐵開端,以香煙砸著人發展,看似以簽署《調解書》結局,卻又進一步寫終評面試,可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8.很多人都認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應該是祖武,請從情節、人物、主旨三個方面談談你支持這一觀點的理由。(6分)9.俗話說:“無巧不成書”,這篇小說設置了太多“巧合”,讓我們感受到故事的發展是那么的合情合理、那么的順理成章,請指出文章設置的巧合并分別概括其作用。(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皆為漢三公。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于家。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悅,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辟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太祖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江、漢,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回心,望風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后遷軍謀祭酒。魏國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暗誦乎 ”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從征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粲二子,為魏諷所引,誅。后絕。(節選自《三國志·列傳》,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明公A定B冀州之日C下車D即繕其甲卒E收其豪杰F而用之G以橫行天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遷,本文中的“遷”指遷徙,搬換。與《琵琶行》中“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的“遷”字含義不同。B.太祖,皇帝廟號。多用以稱開國君主。解釋開國帝王的廟號,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C.“善屬文”中的“屬”意思是撰寫,與《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屬”含義相同。D.卒,本義指完成、終結,由此引申為死亡。后假借指隸役,特指服役士兵,古時多指步兵。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將軍何進因為王謙是公卿望族的后代,于是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王謙沒有答應。B.蔡邕才學顯著,深受朝廷器重,因為王粲是王公的孫子,聽說王粲在門前求見,蔡邕匆忙中倒穿著鞋子出來迎接他。C.王粲學識廣博,有問必答。當時舊的禮儀制度荒廢破壞,恢復建立新的禮儀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這件事。D.王粲在路上得病死去,當時年齡四十一歲。兩個兒子,受魏諷謀反罪的牽連,被殺。絕了后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4分)(2)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4分)14.俗話說:“上天給你關上一道門,會給你打開一扇窗。”王粲年紀輕輕,身材矮小,他有什么過人之處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5~16題。南歌子蘇軾帶酒沖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里栩然蝴蝶、一身輕。老去①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②笑豪英。自愛③湖邊沙路、免泥行。【注】①老去:引申為老年;晚年。②求田問舍:購買田地和房屋,典故出自三國名士許汜。③自愛:自己喜愛。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開頭兩句交代了天氣由雨轉晴的變化過程,只為突出詞人心中的愁苦和歸來后極度疲憊的狀態。B.下片中“笑豪英”,說自己置辦產業,謀求私利,卻無遠大志向,因而被豪英嘲笑。C.本詞化用莊周夢蝶及許汜貪戀置產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顯得典雅含蓄。D.本詞具體寫了詞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夢,再到湖邊漫步的過程,因事抒情。16.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人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將進酒》中肯定自我才華的一句是“_______”,流露出對金錢的輕視的一句是“_______”。(2)《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一詞中,表現詞人夢里歸鄉,與妻子相見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形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3)“雁”這一意象常常成為古代詩人寄托情感的對象,如: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中國山水畫意境悠遠、博大精深。無論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寄寓,還是“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沉醉,在古人的世界觀里,山水是自然崇拜和隱逸哲學的一部分。中國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胸懷抱負,都濃縮在這咫尺之間。高山長河、飛流瀑布、碧溪澄湖、朗月清風……畫家筆下的這些意象,既承載著他們的情感和寄托,也帶領觀者走進名勝佳境之中。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的《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1350年所繪。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作者從動筆、構思到完成大約用了7年多時間。為了畫好這幅畫,( ),領略江山釣灘之勝。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A.在富春江兩岸,黃公望觀察煙云變幻之奇,終日奔波B.黃公望觀察煙云變幻之奇,終日奔波于富春江兩岸C.在富春江兩岸,黃公望終日奔波,觀察煙云變幻之奇D.黃公望終日奔波于富春江兩岸,觀察煙云變幻之奇19.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句子一樣使用借代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3分)A.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B.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C.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D.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20.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正確語句。(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葡萄營養價值豐富,是一種滋補性很強的水果。葡萄皮可充當膳食纖維重要來源,葡萄皮中,白藜蘆醇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單寧具有抗過敏的功效。因此建議, ① ,但在吃葡萄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無籽葡萄,有傳言說無籽葡萄是用了轉基因技術,食用后可能會使人出現變異。那么, ② ?事實是,現在的葡萄還沒有運用轉基因技術,無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是可以吃的。目前常見的無籽葡萄有“無核翠寶”“夏黑”“陽光玫瑰”等。在我國古代,不同的水果被賦予了不同的寓意,皆代表人們美好的意愿。葡萄有很多美好的寓意。葡萄因其成串且多籽, ③ ,是比較傳統的人丁興旺的吉祥象征。除此之外,葡萄還寓意做事情能事半功倍。在國畫創作中,葡萄代表著豐收、富裕、高貴,成串的葡萄,寓意多多益善、果實累累。一株葡萄能結出串串葡萄果實,還有一本萬利的寓意,祝愿財源滾滾和生意興隆。葡萄樹生命力頑強,也意味著自強、堅信和自信。21.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畫線句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它一下就令人記起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B.傷病員們都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神”。C.鐘揚的“暖”是有目共睹的,這更體現在他對學生的關愛上。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他們難得的佳肴。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最近,在年輕人中流行一種說法:“只要你選擇躺平,世界就會為你讓路。”有“躺平族”的人說:“躺平是宇宙間客觀的唯一真理。”說這話的人,已經整整兩年沒找工作了。但沒關系,這正是躺平的要義。工作算什么東西 工作有可能是自我束縛的枷鎖,無欲無求地活著才是王道。又有人認為:年輕人更應該迎難而上。當一個人遲暮之時,最后悔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沒做什么,如果不參與到社會的發展中,如何面對未來的自己呢 與其躺著,不如先站起來,然后嘗試奔跑。就當,讓這一切從新開始好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你對上述現象有什么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感受或經歷,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1.(3分)B2.(3分)A3.(3分)B4.(2分)材料一講工匠精神對中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工匠精神在當下中國面臨的一些現實挑戰以及如何重塑工匠精神。材料二講工匠精神具有發展性、時代性和本土性,把握工匠精神并大力弘揚。(每點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5.(6分)①要進行宣傳教育和市場引導。②要有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來做保障,國家應創造一個保障公平、自由、競爭的制度環境,規范市場運行的監督機制。③改善國民教育狀況提高國民素質。(每點2分)6.(3分)B7.(3分)B8.(6分)主人公是祖武。①小說以祖武開頭,以祖武結尾,中間寫高鐵上發生的矛盾也是以他為中心,情節是緊緊圍繞祖武展開的。②作者正面描寫了祖武的語言、行為、外貌等,并以汪小秀對比襯托。③小說旨在表現祖武謙遜溫和、不尚奢華、嫉惡如仇等品質,并借此對比批判類似汪小秀一般因心眼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9.(6分)示例:①座位設置的巧合。放著給老友所帶的三條“黃鶴樓”香煙的小布袋由體貼小楊的祖武拎著,隔著過道的座位安排讓祖武自己往行李架上放小袋子,此巧合為后文汪小秀與祖武發生矛盾沖突自然地埋下了伏筆。②人物關系的巧合。發生矛盾的二人正好是終評總監和考生的關系,使得考生在專業考核之前,先接受了一場決定結果的“路考”此巧合使讀者更加關心故事結局,進一步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③考試成績的巧合。汪小秀與另一位考生分數相等,并列第十名,此巧合引出了后文由祖武拍板決定是否錄取她的情節,此巧合暗示了作品主題,傳達了作者對德藝關系的思索。(每點2分)10.(3分)CEG【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明公平定冀州的時候,下車就整治軍隊,招攬豪杰并任用他們,從而在天下縱橫馳騁。“繕其甲卒”是下車之后所做之事,用“即”連接,所以C處斷句;“繕其甲卒”和“收其豪杰”結構相同,所以E處斷句;“用之”的“之”字指代豪杰,做代詞,其后斷句,所以G處斷句。11.(3分)C12.(3分)B13.(8分)翻譯:(1)(4分)王十七歲時,司徒征召,皇帝下詔任命他做黃門侍郎,因西京長安局勢混亂,他都沒有就職。(2)(4分)到荊州避難的士人,都是國家的杰出人才;劉表不知道任用他們,所以國家面臨危難而無人輔佐。【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辟:征召;除:任命;以:因為。重點字詞各1分,大意1分。(2)者……也:判斷句;海內:天下,國家:任:任用。重點字詞各1分,大意1分。14.(3分)①有特異的才能;②學識廣博,有問必答;③強記默識、擅長計算、擅長寫文章。(每點1分)15.(③分)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A.“只為突出詞人心中的愁苦”錯誤,開頭兩句描寫旅途中冒雨趕路的辛勞以及歸來后歇宿的情景。16.(6分)①輕松愉悅之情。上闋寫詞人冒雨趕路,歸來酣睡,輕松愉悅。②老來一事無成的苦悶。下闋寫詞人醒后想到歸來后“老去”“才盡”,胸無大志可能會被英雄豪杰嘲笑,心情苦悶。③擺脫紅塵俗物后的曠達淡然之情。湖邊沙路漫步,豁然開朗。(每點2分)17.(6分)(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3)雁過也,正傷心(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18.(3分)D19.(3分)C20.(5分)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作者從構思、動筆到完成大約用了7年時間。(改對一處得2分,兩處得5分)21.(3分)B22.(6分)①吃葡萄不吐葡萄皮②無籽的葡萄能不能吃③有多子多福的寓意23.略附文言文參考譯文: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曾祖父王龔,祖父王暢,都是漢代的三公。父親王謙,是大將軍何進的長史。何進因為王謙是公卿望族的后代,想要和他結為婚姻,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叫出來見王謙,讓王謙挑選一個為妻。王謙沒有答應。因病免官,死在家中。漢獻帝向西遷都。王粲遷居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他,對他的才華感到驚異。當時蔡邕的才學有很大名氣,在朝廷中地位顯貴,前去他家的車馬經常堵住了里巷,家里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前求見,蔡邕匆忙中倒穿著鞋子出來迎接他。王粲進來后,看到他年紀輕輕,身材矮小,滿座的賓客都很驚訝。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特異的才能,我不如他。我家里的書籍文章,全都應當送給他。”王粲十七歲時,司徒征召,皇帝下詔任命他做黃門侍郎,因西京長安局勢混亂,他都沒有就職。于是上荊州依附劉表。劉表因為王粲相貌丑陋,身體瘦弱,行為不拘小節,不是很器重他。劉表死。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要他歸附太祖。太祖征召王粲做丞相屬官,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太祖在漢水邊設置酒宴,王粲舉杯祝賀說:“現在袁紹在黃河以北起兵,依仗人多勢眾,立志要兼并天下,然而他喜愛賢才卻不能任用,所以杰出的人才都離開了他。劉表從容不迫地據守荊州,坐觀時局的變化,自認為可以效法西伯周文王。到荊州避難的士人,都是國家的杰出人才;劉表不知道任用他們,所以國家面臨危難而無人輔佐。明公平定冀州的時候,下車就整治軍隊,招攬豪杰并任用他們,從而在天下縱橫馳騁;待到平定了長江、漢水一帶,便引用當地才德兼備的人,把他們安置在重要的職位上,使天下人心歸附,順應時勢而期望得到太平,文治武功并用,英雄全力效勞,這正是夏、商、周三代開國明君的舉動啊!”后來升任軍謀祭酒。魏國建立后,授任侍中。王粲學識廣博,有問必答。當時舊的禮儀制度荒廢破壞,恢復建立新的禮儀制度,都是由王粲一直主持這件事。起初,王粲和別人同行,讀到路邊的碑文,那人問他:“您能背誦嗎?”王粲回答說:“能。”于是那人讓他背過身去誦讀,沒有漏掉一個字。觀看別人下圍棋,棋局被攪亂,王粲把棋子恢復成原樣。下棋的人不相信,用頭巾蓋住棋局,讓他用另一副棋照樣擺出來。將他擺出的棋局和原來的棋局相比較,沒有錯一個棋子。他強記默識的能力就是這樣的。他生來擅長計算,做算術時,能通達運算的原理。他擅長寫文章,提筆就一氣呵成,沒有需要修改訂正的地方,當時人們常常認為他是事先打好了腹稿;然而即使經過反復推敲,深思熟慮,也比不上他寫得好。王粲創作的詩、賦、論、議將近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隨太祖征伐吳國。建安二十二年春,在路上得病死去,當時年齡四十一歲。王粲的兩個兒子,受魏諷謀反罪的牽連,被殺。絕了后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