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艾平散文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聆聽草原艾平①很多年前,我經常跟隨父親在草原上漫無邊際地游走。我們乘坐的是一輛老掉牙的蘇制嘎斯六九吉普。所有的零件都在與車輪一起搖滾,我們就在這種搖滾中走走停停,迷戀地瞭望天和地的盡頭,時而有一群遮天蔽日的銀鷗叫著飛過,時而有孤獨的牧馬人像月亮似的慢慢在山崗上升起。父親沒有告訴過我這種游走的目的,后來我終于懂得,父親原本也沒有什么目的,他只是覺得在遼闊的空間里比較自在,而身旁有比呼倫湖冰面還要清澈的女兒相伴,他的自在中便多了一份開心。②我記得父親的車里總是帶著大肚子玻璃瓶裝的醬油,鐵皮桶裝的白酒,樺樹皮簍裝的咸鹽,還有一些土霉素片和蛤喇油,這都是牧民需要的東西。我們用不著事先聯系,在草原深處,每一座蒙古包里都有我們久違的親人。那些蒙古包孤零零地坐落在茫茫的綠野中,像一朵白色的蘑菇。蒙古包的主人早知道我們即將來臨,已經熬好了奶茶,開始殺羊煮肉。這教我好不奇怪,草原深遠安謐,難道是天上的云朵給他們報了信?③是套馬桿在傳遞草原上的聲音。牧人阿爸把手里的套馬桿平放在草原上。牧草挺拔茂密,如無數只有力的手臂,托舉著那根沉甸甸的柳木套馬桿,草浪隨著微風輕輕顫動,牧草卻并不倒塌。我好奇地把手伸向套馬桿下面的草叢,發現那個半尺多高的小空間,仿佛密而不宣的母體,無數小昆蟲、小蓓蕾、小露珠都在里面靜靜地醒著,無限的季節,就在這薄薄的層面里成長。④當我把耳朵俯在套馬桿上的時候,便聽到了一種清晰響亮的聲音,那聲音難以描述。好像一會兒把我推到了城市的街道上,一會兒把我帶到了大海的波濤里。無序,錯雜,時斷時續,有時細膩,有時渾然,隨著這種聲音來臨,貌似凝固的原野頃刻間變得栩栩生動——百草窸窣,群鳥鳴唱。許多莫名的動物在嚙噬,在求偶,在狂歡,馬群像石頭從山上紛紛滾落,云朵推動大地的草浪。甚至,還有朝陽拂去露水時的私語,鴻雁的翅膀驅趕浪花的回聲……這時候牧民阿爸說,要下雨了,咱們包里坐。我抬頭看天,天空陽光燦爛,碧藍如洗。我們進包,一碗奶茶方盡,暴雨真的來了,雨點打得蒙古包砰砰響,像群鳥在彈跳,雨滴時而從天窗射進來,落到肉鍋里。⑤風每天在草原上吹過,歲月都到哪里去了?傳統的游牧,是大格局協作式的迂回遷徙,以滿足畜群不同季節的不同需求,比如春天接羔,那就要到殘雪消融的陽光坡地去;牧草返青時,要給畜群找到大片有營養的牧草;夏天要考慮哪些地方的草適合儲藏,留下來待秋天打草,保證牲畜有過冬的食糧;水,溫度,哪些牧草能為牲畜提高免疫力,哪些牧草能調節牲畜的胃腸,哪些地方的牧草適合牛吃,哪些地方適合馬吃等等,這是一種生靈與自然共生的大學問,也是值得當代生態科學深入研究的課題??墒侨藗兊降走€是忽略了這一切,當然也很快嘗到了苦果——牲畜被鐵絲網囿于家家戶戶一小塊一小塊的草場上,食物結構單調,活動范圍狹小,無法率性自在地生長,于是肌體不停退化,幾代下來,牛羊肉的味道已經大不如從前。作為經營者的牧民,單槍匹馬,缺少機械化的生產工具,在嚴酷的自然面前,往往力不從心,而面對市場經濟沖擊時,常常顯得不知所措。于是,在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同時,也有人無奈地賣掉或者出租自己的草場。⑥現如今,汽車輪子和微信直播,將茫茫草原四面洞開,亙古的秘境變得一覽無余。站在草原望北京,不再是夸張的修辭。一個從未走出草原的年輕牧馬人,靠著百度導航,六天不到就用小汽車把阿爸阿媽帶到了椰風彌漫的海南島。那兩個一輩子都穿著馬靴,戴著包頭的人,卸掉全身十幾斤的重負,站在大海里,互相看著白皙的軀體和古銅色的雙手,啞然失笑……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草原的老人常常這樣教導不愿吃苦的兒孫:“要知道你的午飯在羊身上,不在供銷社的柜子里。”而現在,牧民從業的方式已經五花八門,草原的食物也變得豐富多彩,什么殺豬菜、肯德基、披薩、韓式燒烤、麻辣燙無所不有,吃一頓傳統的手把肉,反倒要特意跑到飯店,端的十分奢侈。⑦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牧民阿爸,就是一切牧民的代表。他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愛草原如生命,愛大自然里的一切,從不在草地上動土,從不捕魚,不到( ),不獵殺野獸,個個都可以信任,人人都可生死相托,八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 )了一切人定勝天的謊言,其天人合一的哲學( ),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呈現無限的科學性,草原事實上意味著一種物競天擇、生命輪回的大境界,它屬于萬物生靈,而不僅僅( )人類。⑧我在草原上行走,聆聽草原人的述說,盡管我還沒有找到標準答案,所有的故事還剛剛開始,正在和遍地的春草一起生長,但是一個個嶄新的主角已經登場,他們是那樣朝氣蓬勃,那樣鮮活生動,意味著草原的新時代的主流。⑨牧民們踏踏實實地剪斷鐵絲網,將數家草場連成一體,互助合作,回歸大游牧,成立牧業生產和草原旅游的聯合體,引入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理念,畜產品開始顯現品牌效應。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開出的條件是,游客到了草原,每天要學會一句蒙語,游客每天回到宿營地要出示自己帶回的垃圾,要是游客還撿拾了草原上的陳舊垃圾,就會得到食宿的優惠。新一代草原青年,自發組織到那達慕和祭教包現場清理白色垃圾,舉辦各種倡導敬畏自然的活動,并將這一主題的攝影展帶到了北上廣;在千萬個家庭里,有千萬個母親和父親在告訴他們的孩子——是地讓你站起來的,是馬讓你跑起來的,離開了草原,你也要把草原的囑托背在身上,不然你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草原人已經登高望遠,看到了幸福的桅桿,也看到了自身文化獨具光彩的力量,盡管每進取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沒有人愿意放棄,這或許就是一種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吧——我們遼闊的草原是理性的,明媚的。⑩歷史是多條不同的河流,當它們匯入了大海之后,還會以波濤和漩渦的方式互相沖撞不已??窗?,在茫茫的草原上,無數時間的碎片,無數空間的遠影,都在時代的大蒼穹里閃光、發聲、跳躍、裂變、融合、再生。昔日的淳樸,今日的開放,每一種內在的質地,都不足以固守原初的草原。草原的秘密在哪里 我依憑大半生的體驗來書寫草原,也時刻以高度的敏感注視著草原,我對草原的聆聽,已經有了多元的方式,當然感情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我如此熱愛草原,我手中的筆永遠無法離開草原。草原告訴我一切。生命與自然,人生與歷史,現實與夢想。1.文中加點的詞語,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瞭liáo望 安謐yì 頃qǐng刻 窸xī窣sūB.嚙chǐ噬 遷徙xǐ 囿yǒu于 亙gèng古C.彌mí漫 白皙xī 供gōng銷社 嶄zhǎn新D.漩xuán渦 蒼穹qióng 桅wěi桿 拂fó去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牧民阿爸,就是一切牧民的代表。他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愛草原如生命,愛大自然里的一切,從不在草地上動土,從不捕魚,不到( ),不獵殺野獸,個個都可以信任,人人都可生死相托。草原古老的游牧文化,( )了一切人定勝天的謊言,其天人合一的哲學( ),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呈現無限的科學性,草原事實上意味著一種物競天擇、生命輪回的大境界,它屬于萬物生靈,而不僅僅( )人類。A.進退兩難 粉碎 內含 觀照B.萬不得已 粉碎 內涵 關照C.進退兩難 支撐 內涵 關照D.萬不得已 支搼 內含 觀照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開篇提到很多年前父親經常在草原游走,而父親當時的游走并沒有任何目的。B.草原上的人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愛草原如生命,也熱愛大自然里的一切。C.交通和網絡的發展,不僅讓牧民能瞭望世界,也讓草原外的人更加了解草原文化。D.帶著醬油、白酒、咸鹽等物資去草原,是因為路途遠,“我”和父親需要在途中做飯。E.“我”根據體驗書寫草原,時刻注視著草原,對草原的感情,早已讓“我”難以離開它了。4.通過閱讀本文,你體會到了草原文化有哪些特點 5.談談你對文章題目“聆聽草原”的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呼倫貝爾銀色的春天艾平①這就是呼倫貝爾。大雪無痕,周天寒徹,然而每一種生命都勇敢地活著,頑強地延續著,物競天擇,永不放棄,構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②朋友從晴光轉綠蘋的南方來。降落在呼倫貝爾大地,他不由一臉驚訝——哎喲,這不是回到了冬天嗎?“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確,這里看不到綠色,積雪一如冬季,覆蓋在無垠的草原上,舊年的牧草從雪里鉆出來,隨風搖曳,馬群的后面,冰碴和霜花飛揚而起……我告訴他,呼倫貝爾的春天,在銀裝素裹中。③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④我指給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縫中,溢出一縷縷苔蘚樣的污漬,那是鷹的糞便。鷹在這里坐窩孵卵,是因為這里險峻又有陽光。巖石的南北兩面的溫差很大,一塊面包,在南可以曬焦,在北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巖石,果然感到一片溫熱,瞬間將身上的寒涼驅走。我撥開腳下的草叢,讓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綠,已經在泥土里洇出。⑤誰說季節還在沉睡?西來的風撒下一把冰冷的鋼針,為河道除了積雪,掀開了蓋頭,讓春天由此嶄露美顏。看那河床吧——長長的藍冰在雪原上閃耀光澤,猶如藍寶石的無數切面,反彈著太陽的光芒,仿佛一條雪原上的項鏈,熠熠楚楚,美不勝收。下山走去,我們遠遠就聞到了河水的氣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軟的冷香。藍冰的邊緣已經融化,河畔彌漫著溫情的潮濕。我們擁抱藍冰,聽到河底微微的水聲。⑥我要在這里找一朵花兒給朋友看。那花是從雪窠里長出來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話,是一個渺小的奇跡。果然,在柳樹下的殘雪中,我找到了她。這小花名叫細裂白頭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幾乎是貼在地皮上長著,她是那么低調,渾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藍。朋友啊,你可知道,這小小的藍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聲吶喊,也是春天里最富營養的牧草。⑦行至鄂溫克族自治旗的林緣草原,我們騎上駿馬,去看牧民斯仁道爾吉家的春牧場。五年前,我去向他道別時,她和娜莎正商量著要不要帶著羊群離開。但他最終還是留下了。⑧我們到達斯仁道爾吉家時,他和娜莎正在接羔,他們跟前有一只母羊正側臥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經分娩出兩只羊腿,卻老是不見羊羔的腦袋出來。夫妻倆的臉被冷風吹得黢黑,手上布滿皴裂的口子。周圍待產的母羊、趔趄著要站起來的小羊羔、正在用舌頭舔初生羊羔毛皮的羊媽媽,異口同聲地咩咩叫著;兩頭小牛犢在羊群里亂竄,引起羊群一陣陣騷動;不遠處的幾匹馬,也像湊熱鬧似地打著鼻響兒,有一匹母馬面臨分娩,每當小馬駒在它的肚子里蹬腿,它便不安地四面徘徊。這對年輕的夫妻忙得不可開交。⑨不遠處,兩只棕黃色的狗也發出了叫聲,那是一種渾濁而尖銳的叫聲,叫人感到異樣。天哪,看到那邊兩個蓬松的大尾巴,我們才意識到它們竟然是兩只沙狐貍,野生的!它們一直在羊群的外面轉悠,既不靠近,也不遠離,當忙碌的娜莎從它們身邊走過,它們似乎并不害怕。⑩這時,兩只狐貍突然用后腿站起身來,圍著娜莎轉圈兒,讓人非常奇怪。斯仁道爾吉抬頭示意,原來空中來了一只巨大的草原雕,它飛得很低,在地上已經能看清它尖利的鷹嘴和鐵鉤般的鷹爪,真叫嚇人!我想起一張照片——草原雕叼著一只狐貍飛在天上,張開嘴欲將狐貍扔下來摔死,那是草原生物鏈上一個無情的鏡頭?,F在,誰是草原雕的獵物,是羊還是狐貍?卻見草原雕盤旋了一圈,漸漸飛遠了。娜莎說,它看到有人,也害怕。這時兩只狐貍早已沒了影兒,原來是鉆進了自己的洞穴。 朋友好奇,讓娜莎帶我們去看狐貍的洞穴。真沒想到,狐貍的洞穴,就在一條自然路的兩側,洞口露天,有一堆凍土圍著。由于牧民不傷害它們,它們便越發不怕人,還學會利用人來保護自己。不知道在它們深達三米的洞穴里,藏著什么秘密。 斯仁道爾吉指著雪地上的一串動物腳印說:“它是不會讓人看到的?!痹瓉?,除了狐貍,不遠處還有狼??赡苁嵌囱ㄖ械哪咐巧诵±轻?,所以公狼常常出現在羊群附近,但是它沒有襲擊羊羔,也沒有襲擊小馬駒,只是踅摸那些流產夭折的羊羔。怪不得那兩只狐貍不敢靠近夭折的羊羔,它們明白,要是去搶狼的奶酪,自己會命喪狼口,最后成為喜鵲的食物。娜莎說,狐貍應該快點生,帶著小狐貍崽轉移,不然小狼崽長大了,肯定來占領狐貍洞,那時候可就慘了…… 朋友,這就是呼倫貝爾。大雪無痕,周天寒徹,然而每一種生命都不曾屈服,都勇敢地活著,頑強地延續著,物競天擇,永不放棄。正是它們,構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斯仁道爾吉說,我們牧人的幸福就在羊身上,羊好,日子就好。去年秋天,草原上終于又出現了晨霧和秋霜,這就說明地下水的水位漸漸升起來了??磥韲覍嵤┩烁€牧、禁止亂開礦的法規很有效果。這可真是叫人喜悅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掛著珍珠的草原就要回來了!盼只盼,再來幾場雪,我們有了銀色滿滿的春天,就有一碧千里的夏天,就有遍野金黃的秋天。(有刪改)6.理解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1)洇出:(2)溫情:7.簡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8.請結合具體語句,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9.結合文本探究標題中“春天”的多重意蘊。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你就這樣把草原交給了我艾平在我六歲的那一天,我親愛的老祖母,你把我舉在馬背上,我的腿夠不到馬鐙,你就用紅緞子把我捆在馬鞍子上。你手牽著馬韁繩在前面走,一連走了三個屯子,帶我拜見了三個可靠的人。你說的話,現在每一次想起來,總是忍不住流淚。“我把這沒有阿爸的孩子交給他的好叔叔了,請你教給他套馬的本領吧!”“我把這沒有阿爸的孩子交給他的好舅舅了,請你教給他養牛的手藝吧!”“我把這沒有阿爸的孩子交給他的好姑父了,請你教他當一個勇敢的男人吧!”……我一直記得那個早上,我聞到了你鍋里噴香的奶茶味,睜了睜眼睛,又閉上。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帶到牛圈里。你兩腿夾著奶桶擠牛奶,讓我去把半個月大的小牛犢抱過來撞撞奶。那小牛犢抻開四條腿跑,我追上它,卻攔不住它,我攔住了它,卻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卻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犢撒在草原上,讓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犢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緊鎖的眉頭才舒展開。我就這樣在草原上跟著你度過了一春又一秋,一頭頭小牛犢長成了大奶牛,我也練成了臂力強壯的小牧童。你把羊群交給了我,一遍遍囑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那幾頭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遠遠地看著它。如果遇上難產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幫著它。”陽光溫暖。我看見一頭母羊正在分娩,我按著你教給的辦法,果然一頭濕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誕生了。不一會兒,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腦袋瓜的小羊羔。我正想把羊群攏起來往回走,發現一只小個子母羊也有了生產的跡象。也許是頭一次生產,它顯得十分驚慌。天色暗下去,老鷹出現了,它聞到了母羊生產的血腥味,在羊群邊上盤旋著。我的耐心變成了急躁。當我使著勁把小羊羔從小個子母羊的身體里拽出來的時候,母羊的子宮被我給拽脫落了。當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時候,你不慌不忙,輕輕地托起母羊的子宮,用溫水沖洗干凈,一點點送回母羊的腹腔。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頓了幾下,還在母羊的下腰處系上了一條皮帶,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第二天,那小個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那樣開始吃草了。你兩天沒有給我一個笑臉,第三天,你告訴我,好牧人是會跟草原說話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餓了,你也知道餓;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說牛兒羊兒和我一樣,都是草原的孩子。那個冬天的雪花好大。早上一推開包門,我就看到了那只灰色的大母狼。它離我們的蒙古包不到五十米,面向我們趴著,一動不動。我急忙翻身上馬,操起套馬桿。我知道一出手就可以套住狼脖子。就在這時,我的肩膀被你甩出的放羊鞭擊中了。你不讓我去擒拿這只闖入我們家園的狼。它掏你的馬群了嗎?它叼你的羔子了嗎?它向你發出兇狠的吼叫了嗎?你告訴我這條狼不是來禍害人的,它肯定是遇到難處了。你拎著一塊羊腿肉,走到離那只狼五六米遠的地方,把羊腿肉往狼跟前一扔,可那狼沒有動。“嗥……嗥……”,直到夜晚,那條狼終于發出了非常微弱的叫聲,甚至你拴在羊圈前的牧羊犬都沒有被驚動。突然,我聽見狼微弱的叫聲被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嗥……嗥……嗥……”,那聲音凄厲又高亢,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我定神一看,啊?竟是你,我的老祖母,你在幫著那狼大聲地叫著!母狼的伙伴聽到了呼救聲,趕來了。那母狼把頭低向身旁的草叢,叼起一只小狼崽。接著,每一條狼都叼起一只小狼崽,飛快地離開了。原來,那母狼是為了守護身底下剛剛出生的孩子。它冒死從早晨堅持到夜晚,才敢召喚同伴來救助。事實證明你說的對,這群狼的家就在周圍的草場上,而我們的畜群卻不曾被襲擊。我親愛的老祖母,你就這樣把草原交給了我。(選自2017年7月16日《文匯報》,有刪改)10.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前兩段回憶老祖母帶“我”去拜見三個可靠的人時的情形,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現了老祖母為了教育“我”而煞費苦心。B.文章對老祖母訓練“我”抓抱小牛犢的描寫,既形象又傳神,生動地展現了“我”一步一步成為一名臂力強壯的小牧童的成長過程。C.“我”在給小個子母羊接生時,由于急躁竟然給它造成極大傷害,老祖母不但沒有生氣,還耐心教導“我”要體會牲畜的冷餓病痛等。D.老祖母阻止“我”傷害母狼、試探母狼、幫母狼呼喚同伴等細節描寫,表現了老祖母善待生靈的思想,也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11.畫線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12.聯系全文說說標題“你就這樣把草原交給了我”有何含義?答案1.C 2.B 3.AD 4.(1)草原的自然風光極具特色,遼闊無際,景色宜人。(2)草原人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3)草原具有包容性,既能及時糾正打破傳統游牧的錯誤,又能及時學習新生的、先進的事物。(4)草原人民與大自然關系密切,他們尊重自然、依賴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5)草原文化具有自覺和自信的特點。 5.作者以“聆聽”的方式,通過寫草原的風聲、鳴叫聲、話語聲以及靜謐無聲,反映出草原發生的變化、文化特點,表達作者對草原的依戀與熱愛。【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瞭望”的“瞭”應讀“liào”,“安謐”的“謐”應讀“mì”。B.“嚙噬”的“嚙”應讀“niè”,“囿于”的“囿”應讀“yòu”,“亙古”的“亙”應讀“gèn”。D.“桅桿”的“桅”應讀“wéi”,“拂去”的“拂”應讀“fú”。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進退兩難:意思是前進和后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萬不得已:表示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語境是說在不得不做的情況下,應用“萬不得已”。粉碎:破滅,使破滅。支撐:頂住物體使不倒塌。語境是說讓謊言破滅,應用“粉碎”。內含:內部包含,動詞。內涵:一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也就是概念的內稟;二指內在的涵養。是名詞。語境應用名詞“內涵”。觀照:指靜觀世界以智慧而照見事理。顯示;反映。關照:關心、照顧。語境是說草原對人類,應用“關照”。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A.“而父親當時的游走并沒有任何目的”錯誤,結合“父親沒有告訴過我這種游走的目的,后來我終于懂得,父親原本也沒有什么目的,他只是覺得在遼闊的空間里比較自在,而身旁有比呼倫湖冰面還要清澈的女兒相伴,他的自在中便開心”可知,自在、開心也可以是目的。D.“是因為路途遠,‘我’和父親需要在途中做飯”錯誤,結合“我記得父親的車里總是帶著大肚子玻璃瓶裝的醬油,鐵皮桶裝的白酒,樺樹皮簍裝的咸鹽,還有一些土霉素片和蛤喇油,這都是牧民需要的東西”可知,這是牧民生活方式的需要,也不一定是因為路途遠。故選AD。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藝術形象特點的能力。結合“我們就在這種搖滾中走走停停,迷戀地瞭望天和地的盡頭,時而有一群遮天蔽日的銀鷗叫著飛過,時而有孤獨的牧馬人像月亮似的慢慢在山崗上升起”可知,草原的自然風光極具特色,遼闊無際,景色宜人。結合“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牧民阿爸,就是一切牧民的代表。他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愛草原如生命,愛大自然里的一切……”可知,草原人民淳樸,勤勞,真摯,好客。結合“牧民們踏踏實實地剪斷鐵絲網,將數家草場連成一體,互助合作,回歸大游牧,成立牧業生產和草原旅游的聯合體,引入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理念,畜產品開始顯現品牌效應”可知,草原具有包容性,既能及時糾正打破傳統游牧的錯誤,又能及時學習新生的、先進的事物。結合“愛草原如生命,愛大自然里的一切,從不在草地上動土,從不捕魚……”可知,草原人民與大自然關系密切,他們尊重自然、依賴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結合“草原人已經登高望遠,看到了幸福的桅桿,也看到了自身文化獨具光彩的力量,盡管每進取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沒有人愿意放棄,這或許就是一種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吧--我們遼闊的草原是理性的,明媚的”可知,草原文化具有自覺和自信的特點。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結合“當我把耳朵俯在套馬桿上的時候,便聽到了一種清晰響亮的聲音,那聲音難以描述……隨著這種聲音來臨,貌似凝固的原野頃刻間變得栩栩生動——百草窸窣,群鳥鳴唱……還有朝陽拂去露水時的私語,鴻雁的翅膀驅趕浪花的回聲……”可知,作者以“聆聽”的方式,通過寫草原的風聲、鳴叫聲、話語聲以及靜謐無聲,反映出草原發生的變化、文化特點,表達作者對草原的依戀與熱愛。6. “洇”原指液體向四周散開,文中借以形容春天的新綠已經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樣子,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 “溫情”原指溫柔的感情,這里用來修飾“潮濕”,表明了冰雪消融后給予人的溫暖之感。 7.①內容上,寫出了細裂白頭翁在雪窠覆蓋下努力生存的狀態,體現了它頑強的生命力。②結構上,呼應了文章開頭草原上雖周天寒徹,但每一種生命都勇敢地活著、生生不息的內容:同時引出下文去看牧民家春牧場的事情。③引入對細裂白頭翁的描述,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8.①運用疊詞,如“一縷縷”“一抹嫩嫩的綠”“長長的藍冰”“熠熠楚楚”等,增添了語言的音韻美,形象生動地描摹了呼倫貝爾春天的勃勃生機。②句式靈活多變。運用倒裝句式,如“我們才意識到它們竟然是兩只沙狐貍,野生的”,突出我們意識到它們竟然是野生狐貍的意外之情。多用短句,如“朋友啊,你可知道”“真叫嚇人”,語言簡潔,節奏明快。③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呼告、反問等多種修辭,形象生動,鮮明有力。如“這小小的藍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聲吶喊”,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小小藍花的頑強生命力。④語言上典雅與口語化交融。如“大雪無痕,周天寒徹”“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軟的冷香”,使文章富有詩意;“哎喲”“天哪”“沒了影兒”又具有口語色彩,讀來令人備感親切。 9.①大自然的春天。呼倫貝爾草原上萬物生長,生生不息。②草原上生活著的牧民的春天。以斯仁道爾吉為代表的牧民在草原上安居樂業。③人與自然關系的春天。國家退耕還牧、禁止亂開礦法規的實施,使草原的生態環境慢慢得到恢復,人與自然共生共榮。【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洇出”,液體在紙、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開或滲透?!耙荒勰鄣木G,已經在泥土里洇出”,句中借以形容春天的新綠已經在泥土中萌芽并四散的樣子,展現新生命強悍有力,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春天的信息早已如期而至。溫情:原指溫柔的感情。“河畔彌漫著溫情的潮濕”,“潮濕”是因為“藍冰的邊緣已經融化”,“溫情”修飾“潮濕”,表明了冰雪消融后給予人的溫暖之感。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內容上,“這小花名叫細裂白頭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幾乎是貼在地皮上長著,她是那么低調,渾身是毛茸茸的灰……這小小的藍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聲吶喊,也是春天里最富營養的牧草”,寫出了細裂白頭翁在雪窠覆蓋下努力生存的狀態,“矮小”“貼”“毛茸茸的灰”等詞語,體現了它頑強的生命力。結構上,前文說,“大雪無痕,周天寒徹,然而每一種生命都勇敢地活著,頑強地延續著”“誰說季節還在沉睡”,此處在結構上呼應了每一種生命都勇敢地活著、生生不息的內容,并引出下文要“去看牧民斯仁道爾吉家的春牧場”的事情。引入對細裂白頭翁的描述,生動,細膩,充滿溫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8.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運用疊詞,如“一縷縷”“一抹嫩嫩的綠”“長長的藍冰”“熠熠楚楚”等疊詞的使用,增添了語言的音韻美,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形象生動地描摹了呼倫貝爾春天的生機勃勃。句式靈活多變。運用整句,“既不靠近,也不遠離”,凸顯沙狐貍的激靈;倒裝句式,如“我們才意識到它們竟然是兩只沙狐貍,野生的”,突出我們意識到它們竟然是野生狐貍的意外之情。多用短句,如“一抹嫩嫩的綠,已經在泥土里洇出”“朋友啊,你可知道”“真叫嚇人”,語言簡潔明了,節奏明快。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呼告、反問等多種修辭,形象生動,鮮明有力。如“誰說季節還在沉睡?”運用反問的手法,表現呼倫貝爾草原春天的到來。“西來的風撒下一把冰冷的鋼針,為河道除了積雪,掀開了蓋頭,讓春天由此嶄露美顏”,用比喻的手法,將呼倫貝爾的春雨比作冰冷的鋼針,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雨冰冷、降水強度大的特點?!扒绻廪D綠蘋的南方”和“積雪一如冬季,覆蓋在無垠的草原上……冰碴和霜花飛揚而起”使用對比手法,寫出春天的草原與南方的迥異?!斑@小小的藍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聲吶喊”,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小小藍花的頑強生命力?!懊恳豢媚敛萆隙紥熘渲榈牟菰鸵貋砹?!”為呼告,期盼美好草原的到來。語言上如“看那河床吧——長長的藍冰在雪原上閃耀光澤,猶如藍寶石的無數切面,反彈著太陽的光芒,仿佛一條雪原上的項鏈,熠熠楚楚,美不勝收”,“大雪無痕,周天寒徹”“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軟的冷香”,使文章富有詩意;“哎喲”“天哪”“沒了影兒”“那時候可就慘了”又具有口語色彩,典雅與口語化交融,讀來令人備感親切。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我撥開腳下的草叢,讓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綠,已經在泥土里洇出”“我們遠遠就聞到了河水的氣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軟的冷香”“這小花名叫細裂白頭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幾乎是貼在地皮上長著,她是那么低調,渾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一抹幽幽的藍”,這些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春天,表現了春天的呼倫貝爾草原上萬物生長,生生不息。“斯仁道爾吉和娜莎正在接羔,他們跟前有一只母羊正側臥在干草上,身子不停抽搐,已經分娩出兩只羊腿,卻老是不見羊羔的腦袋出來……”,年輕的夫妻忙著給母羊接羔……這是草原上生活著的牧民的春天,體現草原上的生命繁衍,以斯仁道爾吉為代表的牧民在草原上安居樂業。“草原上終于又出現了晨霧和秋霜,這就說明地下水的水位漸漸升起來了??磥韲覍嵤┩烁€牧、禁止亂開礦的法規很有效果。這可真是叫人喜悅的事情啊——每一棵牧草上都掛著珍珠的草原就要回來了”,這是人與自然關系的春天。國家退耕還牧、禁止亂開礦法規的實施,使草原的生態環境慢慢得到恢復,人與自然共生共榮。10.C 11.①內容上,緊扣主題。作者以“好牧人是會跟草原說話的人”“牛兒羊兒和我一樣,都是草原的孩子”表現老祖母是如何教育“我”作為草原的兒女要學會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和平共處、患難與共的。②結構上,承上啟下。既是對前面“我”給小個子母羊魯莽接生的教訓的總結,也為后文老祖母幫母狼渡過難關作鋪墊。 12.①標題中“你”指老祖母,象征牧人的前輩;“我”是老祖母的孫子,象征牧人的后代?!斑@樣”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給我的方式,包含著祖母在言傳身教中嚴格地訓練我。②標題表明牧人的后代從前輩那里繼承了與草原的相處之道,折射出應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草原上的生靈。③體現對草原生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觀的堅守傳承。【解析】10.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本題中,C項,“老祖母不但沒有生氣”錯誤,文中說老祖母“兩天沒有給我一個笑臉”,可見祖母對于“我”因為急躁給小個子母羊造成極大傷害是生氣的。故選C項。11.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畫線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分析畫線部分的作用,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入手,然后要先看內容上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再看這一內容與上下文的關系。從文中來看,內容方面,畫線部分緊扣標題中的“就這樣”,寫老祖母是怎樣“把草原交給了我”的,她教育“我”如何做一名好牧人,突出了文章主題。結構方面,畫線部分位于文章中間,上承“我”給小個子母羊魯莽接生,下啟老祖母幫母狼渡過難關,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考生圍繞這些內容答題即可。12.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聯系全文說說標題‘你就這樣把草原交給了我’有何含義”,然后理解標題中“你”“我”“草原”分別指代什么,再結合文章內容按照由淺入深地分析標題的含義。從文中來看,“你”是指老祖母,也指牧人的前輩,而“我”既指老祖母的孫子,也指牧人的后代,“這樣”是指祖母把草原交給“我”的方式、對待草原的態度、與自然的相處之道等;結合文章來看,老祖母讓“我”抓抱小牛犢,體現出對“我”的嚴格訓練,交給“我”羊群,囑咐“我”如何對待要生產的母羊,教育“我”“好牧人是會跟草原說話的人”“你說牛兒羊兒和我一樣,都是草原的孩子”,不讓“我”傷害需要幫助的“狼”,這些都祖母交給“我”的東西,這其中包含著老祖母在言傳身教中對我的嚴格訓練,讓我懂得了如何養牛羊,如何面對、愛護草原上的生靈,這其中折射對對草原應有的態度——平等尊重、互惠互利,要與草原對話,要與自然交流??忌鷩@這些方面理解標題的含義即可。【點睛】解答句段作用類題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這是首先要考慮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內容,這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接著就要抓住句段與上下文的聯系,這是答題的關鍵,最后還要把握常見的答題模式。內容上,寫了什么(強調了什么),抒發了什么感情,進一步寫出了什么(題旨或作者意圖)。結構上,要根據位置思考,比如開頭段的作用,一般從下面幾個角度思考,一是看與標題的關系,即點題,照應標題,二是看與下文的關系,引起下文,如為下文寫……做鋪墊(張本,埋下伏筆),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照應下文……。中間段主要是承上啟下,結尾段是呼應上文,卒章顯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