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學期語文11月期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學期語文11月期中試卷

資源簡介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學期語文11月期中試卷
1.(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讀拼音寫漢字。
zhú   漸 dùn   時 yú   快
莊jià    研   jiū shèn   重
【答案】逐;頓;愉;稼;究;慎
【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
【解析】【分析】“zhú 漸” 對應 “逐”,“逐” 有 “依照次序往前走” 的意思,符合 “逐漸” 表示慢慢變化的含義。“dùn 時” 對應 “頓”,“頓” 有 “立刻、忽然” 的意思,與 “頓時” 表達的瞬間變化相符。“yú 快” 對應 “愉”,“愉” 指 “和悅、快意”,“愉快” 即心情舒暢,符合語義。“莊 jià” 對應 “稼”,“稼” 指農作物,“莊稼” 為固定搭配,指農田里的作物。“研 jiū” 對應 “究”,“究” 有 “探求、追查” 的意思,“研究” 即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等,符合語境。“shèn 重” 對應 “慎”,“慎” 指 “小心、謹慎”,“慎重” 即謹慎認真,符合詞義。
故答案為:逐;頓;愉;稼;究;慎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拼音書寫漢字的能力,需結合漢字的字義和常見搭配,準確匹配拼音與漢字,體現對基礎字詞的掌握。
2.(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號叫   
(háo hào) 扁擔   
(piān biǎn) 曾經   
(céng zēng) 系繩子   
(xì jì)
【答案】háo;biǎn;cénɡ;jì
【知識點】字音
【解析】【分析】“號叫”中“號”讀“háo”,此處“號”指大聲哭叫或呼喊,“hào”多表示名稱、標志等(如 “號碼”),故選“háo”。“扁擔”中“扁”讀“biǎn”,“扁”讀“biǎn”時指物體寬平而薄,“扁擔”是扁平的挑東西的工具;“piān”用于 “扁舟”(小船),故選“biǎn”。“曾經”中“曾”讀“céng”,“céng”表示過去經歷過,“zēng”多用作姓氏或“曾祖”等親屬稱謂,故選“céng”。“系繩子”中“系”讀“jì”,“jì”指打結、捆綁,“xì”指關聯、系統等(如“關系”),“系繩子”是捆綁動作,故選“jì”。
故答案為:háo;biǎn;cénɡ;jì
【點評】本題考查多音字的正確讀音辨析能力,需結合詞語的具體含義,判斷多音字在語境中的恰當讀音,體現對漢語多音字用法的掌握。
3.(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查字典填空。
“臨”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畫;音序查字法應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臨”在字典中的解釋有:
A.來到:到達。B.面對著:靠近;C.照著字、畫模仿。在“臨街”中的意思是   ;在“光臨”中的意思是   。
【答案】︳;8;L;lín;B;A
【知識點】字義;漢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臨” 是左右結構,部首為 “丨”,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共 8 畫,故部首查字法先查 “丨” 部,再查 8 畫。音序查字法需先查字的大寫首字母,“臨” 的拼音是 “lín”,首字母為 “L”,因此音序查字法查大寫字母 “L”,再查音節 “lín”。“臨街” 指靠近街道,“臨” 在此處意為 “面對著、靠近”,對應解釋 B。“光臨” 是敬辭,指對方到來,“臨” 在此處意為 “來到、到達”,對應解釋 A。
故答案為:︳;8;L;lín;B;A
【點評】本題考查字典的使用方法及多義字的含義辨析能力,既涉及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基礎操作,也要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字義,體現對漢字基礎工具使用及語義理解的掌握。
4.(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組詞。
堤    頓    震    僵   
提    噸    振    疆   
【答案】堤壩;頓時;地震;僵硬;提問;噸位;振動;邊疆
【知識點】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堤”指防水的建筑物,“堤壩”是其常見組詞,符合字義。“頓”有立刻之意,“頓時”為常用副詞,搭配合理。“震”與地殼運動等相關,“地震”是典型組詞,貼合字的含義。“僵”有不靈活之意,“僵硬”用于形容肢體或狀態,符合語義。“提”有舉起、提出等義,“提問”是常用動詞搭配。“噸”是重量單位,“噸位”用于表示重量規模,符合其屬性。“振”有搖動、奮起之意,“振動”指物體往復運動,與字義契合。“疆”指邊界、地域,“邊疆”指邊境地區,符合其表意。
故答案為:堤壩;頓時;地震;僵硬;提問;噸位;振動;邊疆
【點評】本題考查漢字組詞能力,通過為指定漢字搭配恰當詞語,檢驗對漢字字義的理解及常用詞匯的積累,同時涉及對形近字的區分運用。
5.(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把下列的詞語補充完整。
   過   安 漫   卷    毫不      
引   注    人   鼎    騰   駕   
【答案】隨;而;天;地;可;惜;人;意;聲;沸;云;霧
【知識點】補充成語
【解析】【分析】“隨遇而安” 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隨”“而” 是該成語固定搭配的字。“漫天卷地” 形容來勢很猛,到處都是,“天”“地” 對應成語中 “遍布天地之間” 的語境,為固定用字。“毫不可惜” 指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可”“惜” 組合符合成語表達 “不值得可惜” 的含義,是固定搭配。“引人注目” 指吸引人們注意,“人”“意” 對應 “引起人的留意”,為成語固定組成部分。“人聲鼎沸” 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像煮開了鍋一樣,“聲”“沸” 貼合 “聲音喧鬧沸騰” 的意思,是固定用字。“騰云駕霧” 原指傳說中神仙乘云駕霧飛行,后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迷糊,“云”“霧” 是該成語中 “乘著云、駕著霧” 的固定搭配字。
故答案為:隨;而;天;地;可;惜;人;意;聲;沸;云;霧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積累與補全能力,需結合對成語固定結構和含義的理解,準確填寫缺失的漢字,體現對常見成語的掌握程度。
(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選詞填空。
挺立 屹立
6.幾棵白楊樹   在大路旁
7.文昌塔、學友亭和觀光臺   在江邊。
【答案】6.挺立
7.屹立
【知識點】詞匯運用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近義詞的辨析與運用能力,需結合所描述事物的特點及詞語的側重點,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現對詞語語境適配性的把握。
(2) 本題考查近義詞的辨析與運用能力,需根據描述對象的屬性及詞語的語義側重,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體現對詞語內涵及使用場景的理解。
6.“挺立”側重于直立,常用來形容植物或人筆直地站立,姿態挺拔。句中描述白楊樹在大路旁的狀態,“挺立”能準確體現白楊樹筆直、挺拔的樣子,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挺立
7.“屹立”側重于穩固、堅定,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大且穩固地矗立,帶有莊重、持久的意味。句中“文昌塔、學友亭和觀光臺”均為建筑物,“屹立”更能體現它們在江邊穩固矗立的狀態,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屹立
(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按要求寫句子。
8.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改為把字句:   
9.青青的麥苗在一個清涼的早晨悄悄地抽出了兩片嫩綠的葉子。
縮句:   
10.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嗎?
改為陳述句:   
11.科學家揭開了秘密。
擴句:   
【答案】8.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
9.麥苗抽出了葉子。
10.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知識點】句式轉換;擴句;縮句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 “被字句” 與 “把字句” 的轉換能力,需掌握句式轉換中主語、賓語的位置調整及介詞的替換方法。
(2)本題考查句子的縮寫能力,需準確識別句子的主干成分與修飾成分,通過刪減修飾語提煉句子核心意思。
(3)本題考查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換能力,需把握反問句的語氣特點,通過刪減反問成分將其轉化為直白的陳述語氣。
(4)本題考查句子的擴寫能力,需結合句子主體內容,合理添加修飾成分,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豐富句子的細節與語境。
8.“被字句” 改 “把字句” 需將動作的承受者(大地)和執行者(聲音帶來的力量,句中通過 “那聲音” 體現)位置互換,將 “被” 改為 “把”。原句 “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改為 “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保持句意不變。
故答案為: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
9.縮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語、謂語、賓語),刪去修飾成分。“青青的”(修飾麥苗)、“在一個清涼的早晨悄悄地”(修飾抽出)、“兩片嫩綠的”(修飾葉子)均為定語或狀語,刪去后保留核心 “麥苗(主語)抽出了(謂語)葉子(賓語)”。
故答案為:麥苗抽出了葉子。
10.反問句改陳述句需去掉反問語氣詞(“不是…… 嗎”),并根據反問句的肯定 / 否定語氣調整陳述句的表述。原句 “不是人人平等嗎” 為反問表肯定,去掉反問結構后直接表述為 “人人平等” 即可。
故答案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擴句可通過添加狀語(如 “經過反復研究,終于”)、定語(如 “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等修飾成分豐富句子內容。原句 “科學家揭開了秘密” 中,給 “科學家” 補充行動過程,給 “秘密” 補充具體內容,使句子更具體生動。
故答案為: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2024四上·四會期中)我會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2.他在討論會上首先第一個發言。
13.經過努力,小明的學習成績不斷改善。
14.星期天,我在家里寫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圖畫。
【答案】12.去掉“首先”或“第一個”。
13.把“改善”改為“提高”。
14.在“一幅”前面加上“畫了”。
【知識點】修改病句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病句中語義重復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識別句中意義相近的詞語,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表達。
(2)本題考查對病句中詞語搭配不當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根據詞語的語義和適用對象,選擇恰當的搭配。
(3)本題考查對病句中成分搭配不全面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確保句中謂語動詞能與所有賓語正確搭配,使句子表達完整。
12.“首先” 和 “第一個” 在句中均表示 “最先” 的意思,二者同時使用造成語義重復,刪除其中一個即可使句子表達簡潔準確。
故答案為:去掉“首先”或“第一個”。
13.“改善” 通常用于修飾 “生活、條件、關系” 等,與 “學習成績” 搭配不當;“提高” 指數量、水平等上升,與 “學習成績” 搭配合理,替換后句子表達規范。
故答案為:把“改善”改為“提高”。
14.原句中 “寫了” 可與 “一篇文章” 搭配,但不能與 “一幅圖畫” 搭配,屬于謂語動詞與賓語搭配不全面的問題。添加 “畫了” 后,“寫了一篇文章”“畫了一幅圖畫” 分別對應,句子結構完整、搭配合理。
故答案為:在“一幅”前面加上“畫了”。
(2024四上·四會期中)我能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5.   ,只緣身在此山中。
16.   ,自用則小。
17.   ,孰能無惑
18.一場秋雨一場寒,   。
【答案】15.不識廬山真面目
16.好問則裕
17.人非生而知之者
18.十場秋雨要穿棉
【知識點】諺語;古詩詞填空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經典古詩文名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詩句的完整內容及句間的邏輯關聯。
(2)本題考查對傳統經典語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固定語句的完整表述及內在的語義對比關系。
(3)本題考查對經典文言語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語句的完整表述及句間的邏輯承接關系。
(4)本題考查對民間諺語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諺語的完整內容及所體現的生活常識關聯。
15.此句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完整詩句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緣身在此山中” 是對 “不識廬山真面目” 的原因解釋,二者邏輯緊密,需準確記憶詩句的承接關系。
故答案為:不識廬山真面目
16.“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是一句古語,出自《尚書 仲虺之誥》,意思是喜歡向別人請教,知識就會豐富;自以為是,不虛心向人求教,知識就會淺薄。前后兩句形成對比,需準確記憶固定搭配的表述。
故答案為:好問則裕
1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出自韓愈的《師說》,意思是人不是生來就懂得所有道理的,誰會沒有疑惑呢?前一句是后一句反問的前提,二者構成完整的論述,需準確記憶詩句的完整結構。
故答案為:人非生而知之者
18.“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是民間流傳的氣象諺語,通過對秋雨次數與天氣變化的關聯描述,反映氣候規律。前后兩句為遞進關系,需準確記憶諺語的固定表述。
故答案為:十場秋雨要穿棉
(2024四上·四會期中)課內閱讀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很依賴(lài nài)自然,生活在一個慢吞吞、靜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無光的世界。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那么多幻(huàn huòng)想紛紛變成了現實。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9.文段選自《   》。
20.給文段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劃上橫線。
21.寫近義詞:大概   愿望   
22.寫反義詞:依賴   黑暗   
23.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在現在的生活中分別指   、   。
24.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的“那時”是指(  )。
A.近代社會 B.農耕社會
【答案】1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lài;huàn
21.大約;希望
22.獨立;光明
23.望遠鏡或電視機;電話機
24.B
【知識點】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內現代文閱讀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課內文本的熟悉程度,需結合文段內容關聯對應的課文名稱。
(2)本題考查對漢字正確讀音的辨析能力,需掌握常見漢字的標準發音,避免誤讀。
(3)本題考查對詞語近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理解詞語的基本語義,進而找出意義相近的詞語。
(4)本題考查對詞語反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理解詞語的基本語義,進而找出意義相反的詞語。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及生活常識的關聯能力,需結合神話中事物的特點聯系現實事物。
(6)本題考查對文本中關鍵時間概念的理解能力,需結合文段描述的時代特征進行判斷。
19.文段圍繞人類對自然的依賴、過去的生活狀態及 20 世紀成就展開,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核心內容相符,據此可確定文段出處。
故答案為: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依賴” 的 “賴” 正確讀音為 “lài”,無 “nài” 這一讀音;“幻想” 的 “幻” 正確讀音為 “huàn”,“huòng” 為錯誤讀音,需根據漢字標準讀音進行選擇。
故答案為:lài;huàn
21.“大概” 指大致的情況或不十分精確的估計,“大約” 與其語義相近,可作為近義詞;“愿望” 指心中期望實現的想法,“希望” 有期望、愿望之意,二者語義相近。
故答案為:大約;希望
22.“依賴” 指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獨立” 指不依靠他人,二者語義相反;“黑暗” 指沒有光,“光明” 指有光、明亮,二者語義相反。
故答案為:獨立;光明
23.“千里眼” 在神話中指能看到很遠地方的能力,現實中望遠鏡可助人們觀察遠處,電視機能呈現遠方景象,二者與之對應;“順風耳” 指能聽到很遠聲音的能力,電話機可實現遠距離通話,與之一致。
故答案為:望遠鏡或電視機;電話機
24.文段中 “那時” 描述的是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人們依賴自然的時代,農耕社會正處于這樣的發展階段,而近代社會已有這些科技產物,故 “那時” 指農耕社會。
故答案為:B
(2024四上·四會期中)課外閱讀
文竹
我家書桌的一角擺著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樣絢麗多姿,也不像月季那樣嬌艷惹人,而是以它那綠色的美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文竹四季常綠。
初春,它那油綠的枝條上抽出了幾枝新芽,新芽上呈現出毛茸茸的綠葉。暮春時節,文 竹的新芽上又伸出了許多嫩綠、纖細的新葉片,顯得郁郁蔥蔥。
盛夏,微風偶爾從紗窗吹來,文竹就悄悄地隨風起舞,剛澆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 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秋天,百花開始落葉了。可文竹還是那樣綠茸茸的,那綠絲構成的葉子一片疊一片,形 成了一塊綠蔭。讓人感到清雅,文靜。
寒冬,許多花草都凋謝了,而文竹還像蒼松,翠柏那樣挺立著。它那每片蒼郁伸展的綠 葉上,似乎都顯示著生命的活力,讓人覺得它是那么溫柔,又是那么堅強。
每當我坐在書桌前溫習功課的時候都要看看這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25.寫近義詞。
絢麗——   偶爾——   茂密——   
26.從文中找出描寫文竹四季葉子特點的詞語,抄下來(每個季節抄一個)。
春:    夏:    秋:    冬:
27.文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
28.用橫線畫出一個比喻句。
【答案】25.美麗;偶然;茂盛
26.毛茸茸(或:嫩綠、纖細、郁郁蔥蔥);茂盛;綠茸茸
27.文竹四季常綠
28.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知識點】狀物類記敘文閱讀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詞語近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結合詞語的基本含義,找出意義相近的詞語。
(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需圍繞 “文竹四季葉子特點”,從對應段落中篩選關鍵詞語。
(3)本題考查對段落中心句的把握能力,需通過梳理段落內容,找出能概括段落主旨的句子。
(4)本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辨析能力,需準確識別文中運用比喻修辭的句子,把握比喻句的構成要素。
25.“絢麗” 指色彩華麗,“美麗” 指好看、漂亮,二者語義相近,故 “美麗” 為近義詞。“偶爾” 指間或、有時候,“偶然” 指不經常、意外發生,二者語義相近,故 “偶然” 為近義詞。“茂密” 指植物生長得茂盛繁密,“茂盛” 指草木繁盛,二者語義相近,故 “茂盛” 為近義詞。
故答案為:美麗;偶然;茂盛
26.春季:文中提到 “新芽上呈現出毛茸茸的綠葉”“嫩綠、纖細的新葉片,顯得郁郁蔥蔥”,任選其一即可。夏季:文中描述 “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茂密” 是夏季葉子的特點。秋季:文中明確 “可文竹還是那樣綠茸茸的”,“綠茸茸” 為秋季特點。冬季:文中提及 “它那每片蒼郁伸展的綠葉上”,“蒼郁” 是冬季葉子的特點。
故答案為:毛茸茸(或:嫩綠、纖細、郁郁蔥蔥);茂盛;綠茸茸
27.第 2~6 自然段分別從初春、暮春、盛夏、秋天、寒冬五個季節描寫文竹的狀態,無論哪個季節,文竹均以 “綠” 為核心特點,“文竹四季常綠” 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總括,故為中心句。
故答案為:文竹四季常綠
28.該句將 “陽光下的小水珠” 比作 “無數奇妙的珍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喻體及比喻詞 “像” 均清晰可見,符合比喻句的特征。
故答案為: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29.(2024四上·四會期中)要求:家人與我們朝夕相處,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最熟悉、最親近、最信賴的人。你一定很 了解自己的家人,他們有什么特點呢?可以選擇一個家人來寫,也可以選擇家中的幾個人來寫。 注意把家人的特點寫清楚,內容具體,表達流暢,題目自擬。
【答案】“廚神”爸爸
我家的廚房總飄著香味,那是 “廚神” 爸爸在 “施法”。爸爸的手不像媽媽的手那樣光滑,指節上有幾道淺淺的印子 —— 那是常年握鍋鏟、擰瓶蓋留下的,可就是這雙手,能把普通的青菜炒出春天的味道。
上周我感冒沒胃口,爸爸蹲在廚房門口翻菜譜,眉頭皺得像被揉過的紙。“試試這個?” 他舉著手機給我看 “番茄土豆燉牛腩”,屏幕上的字被他用手指點得發亮。那天中午,廚房的抽油煙機響了快一個小時,我聽見他打開鍋蓋又關上,來來回回好幾次。
開飯時,一碗燉牛腩放在我面前:番茄燉得軟爛,汁兒浸到了土豆里,牛腩切得方方正正,咬一口就脫骨。“嘗嘗?” 爸爸站在旁邊,手在圍裙上蹭了蹭,眼角的笑紋里還沾著點面粉。我舀了一勺湯,暖乎乎的從喉嚨滑到胃里 —— 原來 “廚神” 的魔法,不是會做多少菜,是他總把我的喜好記在心上。
現在每次聞到廚房的香味,我就知道,爸爸又在為我們 “熬” 著日子里的甜。
【知識點】寫人類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圍繞 “家人” 展開,核心話題是通過具體事例寫出家人的特點,屬于寫人敘事類習作,需結合與家人的相處日常,展現家人的獨特之處及彼此的情感聯結。
【題干分析】材料意義解析:關鍵詞為 “家人”“特點”“寫清楚”“內容具體”。“家人” 是寫作對象,需選擇朝夕相處的親屬;“特點” 指家人在性格、習慣、行為等方面的獨特之處;“寫清楚”“內容具體” 要求通過具體事例而非籠統描述展現特點,表達需自然流暢,題目需自行擬定。
寫作思路:寫作中心是 “展現家人的特點及親情”。可闡述的角度:一是選一個家人聚焦寫,如媽媽的 “嘮叨” 背后是關愛;二是選幾個家人各寫特點,如爸爸的沉穩、奶奶的慈祥,形成家庭群像。寫作時,需通過具體事例支撐特點,比如寫爸爸 “手巧”,可寫他修玩具、做書架的細節;寫媽媽 “細心”,可寫她記著家人飲食禁忌的小事。易出現的誤區:只羅列特點不寫事例,如僅說 “爸爸勤勞” 卻無具體場景;事例與特點脫節,如寫 “奶奶節儉” 卻寫她給 “我” 買零食;詳略不當,多個事例平均用力,無重點。開頭可從一個生活化場景切入,如 “晚飯時,爸爸又在廚房‘叮叮當當’,他總說‘吃飯得有熱乎菜’”;結尾可結合自身感受收束,如 “家里的每個身影,都藏著我最熟悉的暖”。
【立意提取】1.“嘮叨” 的媽媽:通過媽媽提醒添衣、督促作業等 “嘮叨” 場景,展現嘮叨背后的關懷。
2.我家的 “老頑童” 爺爺:寫爺爺陪 “我” 玩游戲、學用新電器的事,體現他的樂觀豁達。
【點評】特點突出且具體:以 “廚神” 為核心特點,通過 “炒青菜有春天的味道”“燉牛腩的細致步驟” 等事例支撐,不空洞。爸爸的手、翻菜譜的動作、蹭圍裙的細節,讓 “廚神” 形象可感。情感自然融入:未直接說 “爸爸愛我”,而是通過 “蹲在廚房翻菜譜”“來回開蓋查看” 等行為,以及 “暖乎乎的湯” 的感受,體現父愛,真摯動人。結構完整:開頭以廚房香味引入,中間聚焦 “燉牛腩” 一事詳寫,結尾用 “熬日子里的甜” 升華,首尾呼應。
1 / 1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學期語文11月期中試卷
1.(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讀拼音寫漢字。
zhú   漸 dùn   時 yú   快
莊jià    研   jiū shèn   重
2.(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號叫   
(háo hào) 扁擔   
(piān biǎn) 曾經   
(céng zēng) 系繩子   
(xì jì)
3.(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查字典填空。
“臨”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畫;音序查字法應查大寫字母   ,再查音節   。“臨”在字典中的解釋有:
A.來到:到達。B.面對著:靠近;C.照著字、畫模仿。在“臨街”中的意思是   ;在“光臨”中的意思是   。
4.(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組詞。
堤    頓    震    僵   
提    噸    振    疆   
5.(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把下列的詞語補充完整。
   過   安 漫   卷    毫不      
引   注    人   鼎    騰   駕   
(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會選詞填空。
挺立 屹立
6.幾棵白楊樹   在大路旁
7.文昌塔、學友亭和觀光臺   在江邊。
(2024四上·四會期中) 我能按要求寫句子。
8.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改為把字句:   
9.青青的麥苗在一個清涼的早晨悄悄地抽出了兩片嫩綠的葉子。
縮句:   
10.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嗎?
改為陳述句:   
11.科學家揭開了秘密。
擴句:   
(2024四上·四會期中)我會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2.他在討論會上首先第一個發言。
13.經過努力,小明的學習成績不斷改善。
14.星期天,我在家里寫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圖畫。
(2024四上·四會期中)我能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5.   ,只緣身在此山中。
16.   ,自用則小。
17.   ,孰能無惑
18.一場秋雨一場寒,   。
(2024四上·四會期中)課內閱讀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很依賴(lài nài)自然,生活在一個慢吞吞、靜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無光的世界。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那么多幻(huàn huòng)想紛紛變成了現實。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19.文段選自《   》。
20.給文段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劃上橫線。
21.寫近義詞:大概   愿望   
22.寫反義詞:依賴   黑暗   
23.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在現在的生活中分別指   、   。
24.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的“那時”是指(  )。
A.近代社會 B.農耕社會
(2024四上·四會期中)課外閱讀
文竹
我家書桌的一角擺著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樣絢麗多姿,也不像月季那樣嬌艷惹人,而是以它那綠色的美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
文竹四季常綠。
初春,它那油綠的枝條上抽出了幾枝新芽,新芽上呈現出毛茸茸的綠葉。暮春時節,文 竹的新芽上又伸出了許多嫩綠、纖細的新葉片,顯得郁郁蔥蔥。
盛夏,微風偶爾從紗窗吹來,文竹就悄悄地隨風起舞,剛澆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 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秋天,百花開始落葉了。可文竹還是那樣綠茸茸的,那綠絲構成的葉子一片疊一片,形 成了一塊綠蔭。讓人感到清雅,文靜。
寒冬,許多花草都凋謝了,而文竹還像蒼松,翠柏那樣挺立著。它那每片蒼郁伸展的綠 葉上,似乎都顯示著生命的活力,讓人覺得它是那么溫柔,又是那么堅強。
每當我坐在書桌前溫習功課的時候都要看看這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25.寫近義詞。
絢麗——   偶爾——   茂密——   
26.從文中找出描寫文竹四季葉子特點的詞語,抄下來(每個季節抄一個)。
春:    夏:    秋:    冬:
27.文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
28.用橫線畫出一個比喻句。
29.(2024四上·四會期中)要求:家人與我們朝夕相處,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最熟悉、最親近、最信賴的人。你一定很 了解自己的家人,他們有什么特點呢?可以選擇一個家人來寫,也可以選擇家中的幾個人來寫。 注意把家人的特點寫清楚,內容具體,表達流暢,題目自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逐;頓;愉;稼;究;慎
【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
【解析】【分析】“zhú 漸” 對應 “逐”,“逐” 有 “依照次序往前走” 的意思,符合 “逐漸” 表示慢慢變化的含義。“dùn 時” 對應 “頓”,“頓” 有 “立刻、忽然” 的意思,與 “頓時” 表達的瞬間變化相符。“yú 快” 對應 “愉”,“愉” 指 “和悅、快意”,“愉快” 即心情舒暢,符合語義。“莊 jià” 對應 “稼”,“稼” 指農作物,“莊稼” 為固定搭配,指農田里的作物。“研 jiū” 對應 “究”,“究” 有 “探求、追查” 的意思,“研究” 即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等,符合語境。“shèn 重” 對應 “慎”,“慎” 指 “小心、謹慎”,“慎重” 即謹慎認真,符合詞義。
故答案為:逐;頓;愉;稼;究;慎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拼音書寫漢字的能力,需結合漢字的字義和常見搭配,準確匹配拼音與漢字,體現對基礎字詞的掌握。
2.【答案】háo;biǎn;cénɡ;jì
【知識點】字音
【解析】【分析】“號叫”中“號”讀“háo”,此處“號”指大聲哭叫或呼喊,“hào”多表示名稱、標志等(如 “號碼”),故選“háo”。“扁擔”中“扁”讀“biǎn”,“扁”讀“biǎn”時指物體寬平而薄,“扁擔”是扁平的挑東西的工具;“piān”用于 “扁舟”(小船),故選“biǎn”。“曾經”中“曾”讀“céng”,“céng”表示過去經歷過,“zēng”多用作姓氏或“曾祖”等親屬稱謂,故選“céng”。“系繩子”中“系”讀“jì”,“jì”指打結、捆綁,“xì”指關聯、系統等(如“關系”),“系繩子”是捆綁動作,故選“jì”。
故答案為:háo;biǎn;cénɡ;jì
【點評】本題考查多音字的正確讀音辨析能力,需結合詞語的具體含義,判斷多音字在語境中的恰當讀音,體現對漢語多音字用法的掌握。
3.【答案】︳;8;L;lín;B;A
【知識點】字義;漢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臨” 是左右結構,部首為 “丨”,除去部首后剩余部分共 8 畫,故部首查字法先查 “丨” 部,再查 8 畫。音序查字法需先查字的大寫首字母,“臨” 的拼音是 “lín”,首字母為 “L”,因此音序查字法查大寫字母 “L”,再查音節 “lín”。“臨街” 指靠近街道,“臨” 在此處意為 “面對著、靠近”,對應解釋 B。“光臨” 是敬辭,指對方到來,“臨” 在此處意為 “來到、到達”,對應解釋 A。
故答案為:︳;8;L;lín;B;A
【點評】本題考查字典的使用方法及多義字的含義辨析能力,既涉及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的基礎操作,也要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字義,體現對漢字基礎工具使用及語義理解的掌握。
4.【答案】堤壩;頓時;地震;僵硬;提問;噸位;振動;邊疆
【知識點】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堤”指防水的建筑物,“堤壩”是其常見組詞,符合字義。“頓”有立刻之意,“頓時”為常用副詞,搭配合理。“震”與地殼運動等相關,“地震”是典型組詞,貼合字的含義。“僵”有不靈活之意,“僵硬”用于形容肢體或狀態,符合語義。“提”有舉起、提出等義,“提問”是常用動詞搭配。“噸”是重量單位,“噸位”用于表示重量規模,符合其屬性。“振”有搖動、奮起之意,“振動”指物體往復運動,與字義契合。“疆”指邊界、地域,“邊疆”指邊境地區,符合其表意。
故答案為:堤壩;頓時;地震;僵硬;提問;噸位;振動;邊疆
【點評】本題考查漢字組詞能力,通過為指定漢字搭配恰當詞語,檢驗對漢字字義的理解及常用詞匯的積累,同時涉及對形近字的區分運用。
5.【答案】隨;而;天;地;可;惜;人;意;聲;沸;云;霧
【知識點】補充成語
【解析】【分析】“隨遇而安” 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隨”“而” 是該成語固定搭配的字。“漫天卷地” 形容來勢很猛,到處都是,“天”“地” 對應成語中 “遍布天地之間” 的語境,為固定用字。“毫不可惜” 指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可”“惜” 組合符合成語表達 “不值得可惜” 的含義,是固定搭配。“引人注目” 指吸引人們注意,“人”“意” 對應 “引起人的留意”,為成語固定組成部分。“人聲鼎沸” 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像煮開了鍋一樣,“聲”“沸” 貼合 “聲音喧鬧沸騰” 的意思,是固定用字。“騰云駕霧” 原指傳說中神仙乘云駕霧飛行,后形容奔馳迅速或頭腦迷糊,“云”“霧” 是該成語中 “乘著云、駕著霧” 的固定搭配字。
故答案為:隨;而;天;地;可;惜;人;意;聲;沸;云;霧
【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積累與補全能力,需結合對成語固定結構和含義的理解,準確填寫缺失的漢字,體現對常見成語的掌握程度。
【答案】6.挺立
7.屹立
【知識點】詞匯運用
【解析】【點評】(1) 本題考查近義詞的辨析與運用能力,需結合所描述事物的特點及詞語的側重點,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現對詞語語境適配性的把握。
(2) 本題考查近義詞的辨析與運用能力,需根據描述對象的屬性及詞語的語義側重,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體現對詞語內涵及使用場景的理解。
6.“挺立”側重于直立,常用來形容植物或人筆直地站立,姿態挺拔。句中描述白楊樹在大路旁的狀態,“挺立”能準確體現白楊樹筆直、挺拔的樣子,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挺立
7.“屹立”側重于穩固、堅定,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大且穩固地矗立,帶有莊重、持久的意味。句中“文昌塔、學友亭和觀光臺”均為建筑物,“屹立”更能體現它們在江邊穩固矗立的狀態,符合語境。
故答案為:屹立
【答案】8.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
9.麥苗抽出了葉子。
10.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知識點】句式轉換;擴句;縮句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 “被字句” 與 “把字句” 的轉換能力,需掌握句式轉換中主語、賓語的位置調整及介詞的替換方法。
(2)本題考查句子的縮寫能力,需準確識別句子的主干成分與修飾成分,通過刪減修飾語提煉句子核心意思。
(3)本題考查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換能力,需把握反問句的語氣特點,通過刪減反問成分將其轉化為直白的陳述語氣。
(4)本題考查句子的擴寫能力,需結合句子主體內容,合理添加修飾成分,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豐富句子的細節與語境。
8.“被字句” 改 “把字句” 需將動作的承受者(大地)和執行者(聲音帶來的力量,句中通過 “那聲音” 體現)位置互換,將 “被” 改為 “把”。原句 “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改為 “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保持句意不變。
故答案為: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把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
9.縮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語、謂語、賓語),刪去修飾成分。“青青的”(修飾麥苗)、“在一個清涼的早晨悄悄地”(修飾抽出)、“兩片嫩綠的”(修飾葉子)均為定語或狀語,刪去后保留核心 “麥苗(主語)抽出了(謂語)葉子(賓語)”。
故答案為:麥苗抽出了葉子。
10.反問句改陳述句需去掉反問語氣詞(“不是…… 嗎”),并根據反問句的肯定 / 否定語氣調整陳述句的表述。原句 “不是人人平等嗎” 為反問表肯定,去掉反問結構后直接表述為 “人人平等” 即可。
故答案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擴句可通過添加狀語(如 “經過反復研究,終于”)、定語(如 “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等修飾成分豐富句子內容。原句 “科學家揭開了秘密” 中,給 “科學家” 補充行動過程,給 “秘密” 補充具體內容,使句子更具體生動。
故答案為: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
【答案】12.去掉“首先”或“第一個”。
13.把“改善”改為“提高”。
14.在“一幅”前面加上“畫了”。
【知識點】修改病句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病句中語義重復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識別句中意義相近的詞語,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表達。
(2)本題考查對病句中詞語搭配不當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根據詞語的語義和適用對象,選擇恰當的搭配。
(3)本題考查對病句中成分搭配不全面問題的辨析與修改能力,需確保句中謂語動詞能與所有賓語正確搭配,使句子表達完整。
12.“首先” 和 “第一個” 在句中均表示 “最先” 的意思,二者同時使用造成語義重復,刪除其中一個即可使句子表達簡潔準確。
故答案為:去掉“首先”或“第一個”。
13.“改善” 通常用于修飾 “生活、條件、關系” 等,與 “學習成績” 搭配不當;“提高” 指數量、水平等上升,與 “學習成績” 搭配合理,替換后句子表達規范。
故答案為:把“改善”改為“提高”。
14.原句中 “寫了” 可與 “一篇文章” 搭配,但不能與 “一幅圖畫” 搭配,屬于謂語動詞與賓語搭配不全面的問題。添加 “畫了” 后,“寫了一篇文章”“畫了一幅圖畫” 分別對應,句子結構完整、搭配合理。
故答案為:在“一幅”前面加上“畫了”。
【答案】15.不識廬山真面目
16.好問則裕
17.人非生而知之者
18.十場秋雨要穿棉
【知識點】諺語;古詩詞填空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經典古詩文名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詩句的完整內容及句間的邏輯關聯。
(2)本題考查對傳統經典語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固定語句的完整表述及內在的語義對比關系。
(3)本題考查對經典文言語句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語句的完整表述及句間的邏輯承接關系。
(4)本題考查對民間諺語的記憶與積累能力,需掌握諺語的完整內容及所體現的生活常識關聯。
15.此句出自蘇軾的《題西林壁》,完整詩句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緣身在此山中” 是對 “不識廬山真面目” 的原因解釋,二者邏輯緊密,需準確記憶詩句的承接關系。
故答案為:不識廬山真面目
16.“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是一句古語,出自《尚書 仲虺之誥》,意思是喜歡向別人請教,知識就會豐富;自以為是,不虛心向人求教,知識就會淺薄。前后兩句形成對比,需準確記憶固定搭配的表述。
故答案為:好問則裕
1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出自韓愈的《師說》,意思是人不是生來就懂得所有道理的,誰會沒有疑惑呢?前一句是后一句反問的前提,二者構成完整的論述,需準確記憶詩句的完整結構。
故答案為:人非生而知之者
18.“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是民間流傳的氣象諺語,通過對秋雨次數與天氣變化的關聯描述,反映氣候規律。前后兩句為遞進關系,需準確記憶諺語的固定表述。
故答案為:十場秋雨要穿棉
【答案】1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lài;huàn
21.大約;希望
22.獨立;光明
23.望遠鏡或電視機;電話機
24.B
【知識點】呼風喚雨的世紀;課內現代文閱讀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課內文本的熟悉程度,需結合文段內容關聯對應的課文名稱。
(2)本題考查對漢字正確讀音的辨析能力,需掌握常見漢字的標準發音,避免誤讀。
(3)本題考查對詞語近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理解詞語的基本語義,進而找出意義相近的詞語。
(4)本題考查對詞語反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理解詞語的基本語義,進而找出意義相反的詞語。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及生活常識的關聯能力,需結合神話中事物的特點聯系現實事物。
(6)本題考查對文本中關鍵時間概念的理解能力,需結合文段描述的時代特征進行判斷。
19.文段圍繞人類對自然的依賴、過去的生活狀態及 20 世紀成就展開,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核心內容相符,據此可確定文段出處。
故答案為: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依賴” 的 “賴” 正確讀音為 “lài”,無 “nài” 這一讀音;“幻想” 的 “幻” 正確讀音為 “huàn”,“huòng” 為錯誤讀音,需根據漢字標準讀音進行選擇。
故答案為:lài;huàn
21.“大概” 指大致的情況或不十分精確的估計,“大約” 與其語義相近,可作為近義詞;“愿望” 指心中期望實現的想法,“希望” 有期望、愿望之意,二者語義相近。
故答案為:大約;希望
22.“依賴” 指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獨立” 指不依靠他人,二者語義相反;“黑暗” 指沒有光,“光明” 指有光、明亮,二者語義相反。
故答案為:獨立;光明
23.“千里眼” 在神話中指能看到很遠地方的能力,現實中望遠鏡可助人們觀察遠處,電視機能呈現遠方景象,二者與之對應;“順風耳” 指能聽到很遠聲音的能力,電話機可實現遠距離通話,與之一致。
故答案為:望遠鏡或電視機;電話機
24.文段中 “那時” 描述的是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人們依賴自然的時代,農耕社會正處于這樣的發展階段,而近代社會已有這些科技產物,故 “那時” 指農耕社會。
故答案為:B
【答案】25.美麗;偶然;茂盛
26.毛茸茸(或:嫩綠、纖細、郁郁蔥蔥);茂盛;綠茸茸
27.文竹四季常綠
28.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知識點】狀物類記敘文閱讀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詞語近義詞的掌握能力,需結合詞語的基本含義,找出意義相近的詞語。
(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需圍繞 “文竹四季葉子特點”,從對應段落中篩選關鍵詞語。
(3)本題考查對段落中心句的把握能力,需通過梳理段落內容,找出能概括段落主旨的句子。
(4)本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辨析能力,需準確識別文中運用比喻修辭的句子,把握比喻句的構成要素。
25.“絢麗” 指色彩華麗,“美麗” 指好看、漂亮,二者語義相近,故 “美麗” 為近義詞。“偶爾” 指間或、有時候,“偶然” 指不經常、意外發生,二者語義相近,故 “偶然” 為近義詞。“茂密” 指植物生長得茂盛繁密,“茂盛” 指草木繁盛,二者語義相近,故 “茂盛” 為近義詞。
故答案為:美麗;偶然;茂盛
26.春季:文中提到 “新芽上呈現出毛茸茸的綠葉”“嫩綠、纖細的新葉片,顯得郁郁蔥蔥”,任選其一即可。夏季:文中描述 “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茂密” 是夏季葉子的特點。秋季:文中明確 “可文竹還是那樣綠茸茸的”,“綠茸茸” 為秋季特點。冬季:文中提及 “它那每片蒼郁伸展的綠葉上”,“蒼郁” 是冬季葉子的特點。
故答案為:毛茸茸(或:嫩綠、纖細、郁郁蔥蔥);茂盛;綠茸茸
27.第 2~6 自然段分別從初春、暮春、盛夏、秋天、寒冬五個季節描寫文竹的狀態,無論哪個季節,文竹均以 “綠” 為核心特點,“文竹四季常綠” 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總括,故為中心句。
故答案為:文竹四季常綠
28.該句將 “陽光下的小水珠” 比作 “無數奇妙的珍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本體、喻體及比喻詞 “像” 均清晰可見,符合比喻句的特征。
故答案為:晶瑩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綠葉中,陽光一照,像無數奇妙的珍珠在閃亮。
29.【答案】“廚神”爸爸
我家的廚房總飄著香味,那是 “廚神” 爸爸在 “施法”。爸爸的手不像媽媽的手那樣光滑,指節上有幾道淺淺的印子 —— 那是常年握鍋鏟、擰瓶蓋留下的,可就是這雙手,能把普通的青菜炒出春天的味道。
上周我感冒沒胃口,爸爸蹲在廚房門口翻菜譜,眉頭皺得像被揉過的紙。“試試這個?” 他舉著手機給我看 “番茄土豆燉牛腩”,屏幕上的字被他用手指點得發亮。那天中午,廚房的抽油煙機響了快一個小時,我聽見他打開鍋蓋又關上,來來回回好幾次。
開飯時,一碗燉牛腩放在我面前:番茄燉得軟爛,汁兒浸到了土豆里,牛腩切得方方正正,咬一口就脫骨。“嘗嘗?” 爸爸站在旁邊,手在圍裙上蹭了蹭,眼角的笑紋里還沾著點面粉。我舀了一勺湯,暖乎乎的從喉嚨滑到胃里 —— 原來 “廚神” 的魔法,不是會做多少菜,是他總把我的喜好記在心上。
現在每次聞到廚房的香味,我就知道,爸爸又在為我們 “熬” 著日子里的甜。
【知識點】寫人類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圍繞 “家人” 展開,核心話題是通過具體事例寫出家人的特點,屬于寫人敘事類習作,需結合與家人的相處日常,展現家人的獨特之處及彼此的情感聯結。
【題干分析】材料意義解析:關鍵詞為 “家人”“特點”“寫清楚”“內容具體”。“家人” 是寫作對象,需選擇朝夕相處的親屬;“特點” 指家人在性格、習慣、行為等方面的獨特之處;“寫清楚”“內容具體” 要求通過具體事例而非籠統描述展現特點,表達需自然流暢,題目需自行擬定。
寫作思路:寫作中心是 “展現家人的特點及親情”。可闡述的角度:一是選一個家人聚焦寫,如媽媽的 “嘮叨” 背后是關愛;二是選幾個家人各寫特點,如爸爸的沉穩、奶奶的慈祥,形成家庭群像。寫作時,需通過具體事例支撐特點,比如寫爸爸 “手巧”,可寫他修玩具、做書架的細節;寫媽媽 “細心”,可寫她記著家人飲食禁忌的小事。易出現的誤區:只羅列特點不寫事例,如僅說 “爸爸勤勞” 卻無具體場景;事例與特點脫節,如寫 “奶奶節儉” 卻寫她給 “我” 買零食;詳略不當,多個事例平均用力,無重點。開頭可從一個生活化場景切入,如 “晚飯時,爸爸又在廚房‘叮叮當當’,他總說‘吃飯得有熱乎菜’”;結尾可結合自身感受收束,如 “家里的每個身影,都藏著我最熟悉的暖”。
【立意提取】1.“嘮叨” 的媽媽:通過媽媽提醒添衣、督促作業等 “嘮叨” 場景,展現嘮叨背后的關懷。
2.我家的 “老頑童” 爺爺:寫爺爺陪 “我” 玩游戲、學用新電器的事,體現他的樂觀豁達。
【點評】特點突出且具體:以 “廚神” 為核心特點,通過 “炒青菜有春天的味道”“燉牛腩的細致步驟” 等事例支撐,不空洞。爸爸的手、翻菜譜的動作、蹭圍裙的細節,讓 “廚神” 形象可感。情感自然融入:未直接說 “爸爸愛我”,而是通過 “蹲在廚房翻菜譜”“來回開蓋查看” 等行為,以及 “暖乎乎的湯” 的感受,體現父愛,真摯動人。結構完整:開頭以廚房香味引入,中間聚焦 “燉牛腩” 一事詳寫,結尾用 “熬日子里的甜” 升華,首尾呼應。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武穴市| 上栗县| 滨海县| 梨树县| 延长县| 清苑县| 成武县| 潞西市| 渝中区| 格尔木市| 柳州市| 尉氏县| 卫辉市| 九台市| 莱西市| 丽江市| 咸宁市| 浑源县| 黄梅县| 华阴市| 高平市| 商河县| 德阳市| 房产| 商都县| 苏尼特右旗| 高雄县| 永和县| 锡林郭勒盟| 垫江县| 怀集县| 开江县| 上饶市| 抚州市| 且末县| 当阳市| 台东县| 舒城县| 饶平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