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語文試題第一部分(1-2題15分)1.今天,我們圍繞“探”字進行學習活動,邀請大家一起研讀。(共11分)探、手在洞穴中探索著,探取想知道的事物。tan豫探探甲骨文小篆隸書(1)書(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詞語。(5分)“探”字本義是摸索,其字形經歷了甲骨文、小篆()、隸書、(ki)書四種形態。“探”字在甲骨文中的輪(kuò)很像是一個洞穴()。穴中有一只大手。人手在穴中有所求,好像在摸取什么。在小篆文中,為了更好地體現其本義,古人又在左邊點(zhui)了一只手的形狀。(2)查詞典時,在“探”字的組詞中,你看到了一個陌生成語“探賾索隱”,你猜想其中的“探”字的含義與下列詞語中的“探”字含義最接近的是()(3分)A.探本窮源B.探囊取物C.探聽虛實D探頭探腦(3)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探訪故友”是動賓短語;“科學探險”是偏正短語;“探幽訪勝”是并列短語。B.“探究能力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素養,更是其批判性思維和創新實踐的基礎能力。”這個句子的遞進關系是符合邏輯的。C.“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和探究能力。”這個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使用無誤。D.狀元、探花、榜眼分別是古代科舉中的三甲。其中“探花”是殿試第二名的稱號。2.賞析當代詩人雷抒雁的兩首詩歌,完成問題探究。(4分)雨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顆,一顆,落進大地的懷里!這是釀造的季節啊,到處是蜜的氣息,到處是酒的氣息。雷雨夏天是強盛的,七年級語文試題,第1頁(共6頁)剛一進入它的疆界,就聽見隆隆的車馬,奔馳在夜的長街。談談這兩首詩歌是如何運用修辭手法表現夏雨特點的?(4分)第二部分(3~1655分)一、古詩文閱讀(一)古詩文默寫(10分)3.古代詩歌散文中,有諸多描摹聲響的妙句,皆能化無形之音為可觸之境,在平仄韻律中盡展詩意風華。琴聲:①,閱金經。(《陋室銘》)歌聲:商女不知亡國恨,②。(《泊秦準》)笛聲:③,散入春風滿洛城。(《春夜洛城聞笛》)鼓聲:④,衣冠簡樸古風存。(《游山西村》)水聲:不聞爺娘喚女聲,⑤。(《木蘭詩》)心聲:不畏浮云遮望眼,⑥(《登飛來峰》)雨聲、蛙聲:⑦,⑧(《約客》)你也來補充一個例子:⑨,0(二)詩文閱讀。(共17分)【甲】詠牡丹明·俞大猷①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 最奇。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誰知。【注釋】①俞大猷: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將。他歷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馬生涯四十七年,“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為囚徒”,四為參將,六為總兵,累官都督。②擅:獨占。【乙】愛蓮說北宋·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丙】天臺牡丹明末·張岱天臺多牡丹大如拱把①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枝葉離披,錯出檐甃②之上,三間滿焉。花時數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栗,萼樓穰吐③,淋漓簇沓。土人①于其外搭棚演戲四五臺,婆婆⑤樂神。有侵花至漂發者,立致奇崇。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選自張岱《陶庵夢憶》)七年級語文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