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鄧州市湍南高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三語文期中考前拉練二試題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材料一:都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試問當代中國有多少作家在創作都市文學,他們又是如何創作都市文學的?創作都市文學當然包括對都市人的書寫、都市環境的書寫、都市風貌歷史的書寫。真正促成都市文學空間的建立,還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都市文學作品寫出的東西很多,但寫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靈魂無疑是重中之重,我們的作家任重而道遠。都市文學的發展還需要培育、培養一批能夠理解、讀懂都市文學的讀者。都市自然是最有可能培養都市文學讀者的地域,因為在現代化進程中,都市扮演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它具有區別于一般城市或城鎮的氣息和靈魂,它們擁有文化多元體驗的天然優勢,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書寫成熟的大都市,一直以來都被文學界關注。以北、上、廣、深為例,這些現代化比較成熟的城市,在作家們的眼里其形象是分化的,一方面是以市中心那種面向世界的時尚潮流形象,表現出富庶、現代、強大的氣質,一些都市小說書寫時尚、優雅、豪華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作為對比的是城市不發達區域,那里聚集了大量底層打工者,產生了許多問題,各種聲音匯聚在小說中形成嘈雜不一的感覺,不少書寫都市問題的小說,將底層人群的生活與命運書寫出來,引發了許多具體思考。另外,還有些是描寫日常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文學作品。應該說,這些年的都市文學創作群體有年輕化趨勢,這是都市文學的希望所在。現在,一些新都市文學,往往是單向度的,他們將都市或城市寫成是罪惡、陰暗、欲望的化身。對身居其中的城市,他們只能提出否定或批判,他們提出的否定或批判往往是淺層次的,少有像波德萊爾、本雅明那樣真正深入的反思。正如勒·克萊齊奧在其2012年來華時的演講《都市中的作家》中所指出的:“現代都市,在其所有的暴力與復雜中,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作家的鏡子,一枚巨大的放大鏡,透過它,作家可以發現人類關系的錯綜復雜,同時還有他自身的投影。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大部分當代文學作品似乎都同城市生活相聯系,尤其是小說作品。”筆者以為,恰恰是在這種“錯綜復雜”的“人類關系”的表現上,我們的作家能夠勝任的還不多,還需要盡其所能地付出更大的努力。(摘編自周思明《當代都市文學的建構與發展》)材料二:作家在都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都市在文學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諾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認為,“文學始終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另外一方面,勒·克萊齊奧又認為,文學能夠創造一座永恒的城市,與真實的城市交錯、重疊,比紀念碑或者史書能更好地重現城市的往昔和歷史,這又顯示出他對文學的樂觀與信心。都市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作家的鏡子,大部分現當代文學作品似乎都跟都市生活相聯系。將作家與一座城市連接起來的例子數不勝數,像巴爾扎克、博爾赫斯,還有老舍。哪怕這座城市已然不復存在,它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書中存在著,這就是文學的優勢所在。談到文學中的人與城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描繪了老百姓的生活場景,讓外國讀者感受到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別樣的美麗,感受到中國民眾面對戰爭時的英雄主義,感受到對于一個正在逝去的世界的深切懷念。這種深刻的感受,不會被任何外力干擾,這就是文學的優勢所在,它創造了一個“永恒的城市”。尤其是《四世同堂》里描述的中國家庭關系,讓我們印象特別深刻:老舍筆下的世界帶有一種鄉愁,四代在一個屋檐下生活,雖然不一定完全那么和諧,但也有一種其樂融融的東西。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轉型之下,有許多新的現象發生,許多新的特點凸顯。現在的城市文學、都市文學的作家已經敏感地面對著這種變化,有些人已經敏銳地寫出了這種變化。也許,勒·克萊齊奧所謂“一個真實的城市是無法書寫的,今天的真實明天就不復存在”之說不無道理。但這并不代表作家面對色彩繽紛的都市生活只能束手無策、無所作為,我們完全有理由、有責任,也有信心、有條件寫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都市文學、城市文學來。全球化、工業化的浪潮,雖然很容易將人的個性棱角磨損,讓它們趨于同質化,但也為新的都市文學、城市文學的誕生準備了資本、公寓、流水線、高速路、霓虹燈,以及可作為都市文學表現元素的小市民心態、移民歌曲、底層呼喊、官場樣貌、老板姿態、白領身影、畢業生走向……拜時代和生活所賜,我想,我們的作家們是完全可以寫出表現靈魂的掙扎與搏斗、人的尊嚴與自由、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時代的希望與發展,讓讀者滿意的夠水準的都市文學作品來。(摘編自周思明《作家在都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在現代化進程中,都市扮演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它具有優勝于一般城市或城鎮的氣息和靈魂。B.由于大都市擁有文化多元體驗的天然優勢,因此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書寫大都市的文學作品,一直以來更受文學界關注。C.一些作家創作的單向度地將都市或城市寫成是罪惡、陰暗、欲望的化身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學。D.勒·克萊齊奧認為現代都市能體現“錯綜復雜”的“人類關系”,其中有著作家自身的投影。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當前有不少都市小說的作者,將筆觸引向城市不發達區域里聚集的底層打工者,去關注底層人群的生活與命運。B.勒·克萊齊奧認為,文學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他對文學在重視城市的往昔和歷史等方面的作用仍持樂觀態度,認為文學能夠創造出永恒的城市。C.在城市化進程中,現在的城市文學、都市文學的作家敏感地面對著城市文學、都市文學的各種新的現象和新的特點。D.新的時代和生活為都市文學提供了眾多表現元素,我國都市文化的先進性完全可以讓作家創作出讓讀者滿意的夠水準的都市文學作品來。3.下列著作中,不屬于都市文學作品范疇的一項是( )(3分)A.路遙《平凡的世界》 B.茅盾《子夜》C.老舍《駱駝祥子》 D.巴金《家》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6分)5.都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當前都市文學創作存在的主要問題。(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賣米張培祥天剛蒙蒙亮,母親就把我叫起來了:“瓊寶,今天是這里的場,我們擔點米到場上賣了,好弄點錢給你爹買藥。”我迷迷糊糊睜開雙眼,看看窗外,日頭還沒出來呢。我實在太困,又在床上賴了一會兒。①隔壁傳來父親的咳嗽聲,母親在廚房忙活著,飯菜的香氣混合著淡淡的油煙味飄過來,慢慢驅散了我的睡意。我坐起來,穿好衣服,開始鋪床。飯后,弟弟就拿著父親常用的那把鋤頭出去了。我和母親開始往谷籮里裝米。我說:“媽,我挑重的那擔吧。”“你學生妹子,肩膀嫩,還是我來。”母親說著,一彎腰,把那擔重的挑起來了。“路上小心點!咱們家的米好,別便宜賣了!”父親披著衣服站在門口囑咐道。“知道了,你快回床上躺著吧。”母親艱難地把頭從扁擔旁邊扭過來,吩咐道。“早先你爹身體好的時候,自己挑著一百來斤米進城去賣,隔幾天去一趟,倒比較劃算一點。”我不由心里一緊,心疼起父親來。從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著那么重的擔子走著去,該多么辛苦!②看看旁邊的母親,頭發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臉上爬上了好多皺紋,腦門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紅腫。“一塊零五。”米販子開價了。賣米的想討價還價。“不還價,一口價,愛賣不賣!”米販子態度很強硬。母親說:“一塊零五?也太便宜了。上場還賣到一塊一呢。”正說著,有個米販子朝我們這邊走過來了。“米是好米,不過這幾天城里跌價,再好的米也賣不出好價錢來。一塊零五,賣不賣?”母親搖搖頭:“這也太便宜了吧?上場還賣一塊一呢。這米好咧!又白又勻凈,又篩得干凈,一點沙子也沒有!”母親堆著笑,語氣里有幾分自豪。的確,我家的米比別人的好。那人又看了看米,猶豫了一下,說:“本來都是一口價,不許還的,看你們家米好,我加點,一塊零八,怎么樣?”母親還是搖頭:“不行,我們家這米,少說也要賣到一塊一。你再加點?”那人冷笑一聲,說:“今天肯定賣不出一塊一的行情,我出一塊零八你不賣,等會散場的時候你一塊零五都賣不出去!”“賣不出去,我們再擔回家!”那人的態度激惱了母親。“那你就等著擔回家吧。”那人冷笑著,丟下這句話走了。我在旁邊聽著,心里算著:一塊零八到一塊一,每斤才差兩分錢。這里一共150斤米,總共也就三塊錢的事情,路這么遠,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還在痛呢。我輕輕對母親說:“媽,一塊零八就一塊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塊錢的事。再說,還等著錢給爹買藥呢。”“那哪行?”母親似乎有些生氣了,“三塊錢不是錢?做生意也得講點良心,咱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米,質量也好,哪能這么賤賣了?”又有幾個米販子過來了,他們也都只出一塊零五。有一兩個出到一塊零八,也不肯再加。母親仍然不肯賣。又有好些人來買米,但誰也不肯出到一塊一。③下午人更少了,日頭又毒,看看母親,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臉上也透出曬紅的印跡來。母親說:“你怕熱,去那邊樹底下躲躲好了。”“不用,我不怕曬。”“那你去買根冰棍吃好了。”母親說著,從兜里掏出兩毛錢零錢來。終于有個米販子過來了:“這米賣不賣?一塊零五,不講價!”母親說:“上場還賣一塊一呢……”不等母親說完,那人就不耐煩地說:“行情不同了!想賣一塊一,你就等著往回擔吧!”奇怪的是,母親沒有生氣,反而堆著笑說:“那,一塊零八,你要不要?”那人從鼻子里哼了一聲,說:“你這個價錢,不是開場的時候也難得賣出去,現在都散場了,誰買?做夢吧!”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親:“開場的時候人家出一塊零八你不賣,這會好了,人家還不愿意買了!”母親似乎有些慚愧,但并不肯認錯:“本來嘛,一分錢一分貨,米是好米,哪能賤賣了?出門的時候你爹不還叮囑叫賣個好價錢?”“你還說爹呢!他病在家里,指著這米換錢買藥治病!人要緊還是錢要緊?”母親似乎沒有話說了,低聲說:“一會兒人家出一塊零五也賣了吧。”可是再沒有人來買米了。“你學生妹子,肩膀嫩……”不等母親說完,我已經把那擔重的挑起來了。④母親也沒有再說什么,挑起那擔輕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突然腳下一滑,灑了好多米出來。回到家里,母親便忙著做晚飯,我跟父親報告賣米的經過。父親聽了,也沒抱怨母親,只說:“那些米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賣一塊五呢,把價壓這么低!這么掙莊稼人的血汗錢,太沒良心了!”晚上,父親咳嗽得更厲害了。母親對我說:“瓊寶,明天是轉步的場,咱們辛苦一點,把米挑到那邊場上去賣了,好給你爹買藥。”“轉步?十幾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長的山路,不由有些發怵。“明天你們少擔點米去,每人擔50斤就夠了。”父親說。我心里很難過,有點想哭。可我實在太累了,頭剛剛挨到枕頭就睡著了,睡得又香又甜。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小說以“賣米”為題,交代了小說的中心事件,全文都是圍繞著“賣米”這一事件展開的。B.“我心里很難過,有點想哭”,寫出了“我”因為賣不出米而重新選擇到更遠的場去賣米的極度傷感。C.小說通過母親與不同米販子的對話,折射出了當時大米交易市場里米販子的無比奸詐以及市場混亂的現實狀況。D.小說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等多種方法來塑造母親的形象;小說語言質樸無華而又情感真摯。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句子①中的“咳嗽聲”,暗示父親生了病,父親生病一事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B.句子②中的“斑白“”紅腫”是對母親的外貌描寫,暗示母親也一樣經歷著病痛的折磨。C.句子③中寫母親衣服粘在背上,臉被曬出紅印,折射出母親內心無比焦慮和著急。D.句子④與前文“母親說著,一彎腰,把那擔重的挑起來了”形成對比,側面體現了母親復雜的心態。8.請結合文本的有關情節談談小說是如何具體表現母親的執著和堅強的。(4分)9.在班級讀書分享會上,有人認為,這篇小說寫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可以結束了,不必敘述后文回家后的情節。你認為呢?請寫出你的觀點并陳述理由。(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景公過晏子,曰:“子宮小,近市,請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辭曰:“且嬰家貧,待市食,而朝暮趨之,不可以遠。”景公笑曰:“子家習市,識貴賤乎?”是時景公繁于刑。晏子對曰:“踴[注]貴而屨賤。”景公曰:“何故?”對曰:“刑多也。”景公造然變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損刑五。或曰:晏子之貴踴,非其誠也,欲便辭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當無多,不當無少。無以不當聞,而以太多說,無術之患也。敗軍之誅以千百數,猶北不止;即治亂之刑如恐不勝,而奸尚不盡。今晏子不察其當否,而以太多為說,不亦妄乎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今緩刑罰行寬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為治也。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發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恥于小人,而生桓公之恥于君子矣。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論囹圄而出薄罪非義也,不可以雪恥;使之而義也,桓公宿義,須遺冠而后行之,則是桓公行義非為遺冠也?是雖雪遺冠之恥于小人,而亦生遺義之恥于君子矣。且夫發囷倉而賜貧窮者,是賞無功也;論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誅過也。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此亂之本也,安可以雪恥哉?(選自《韓非子·難二》,有刪改)[注]踴:假足。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緩刑A罰B行C寬惠D是利奸E邪而害F善人也G此非所以為H治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景公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B.恥,指以這件事為恥,與《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法相同。C.“發倉囷”的“發”指打開,與《促織》中“窺父不在,竊發盆”的“發”字意思相同。D.“安可以雪恥哉”與“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安”字意義不同。12.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去探望晏子,讓晏子把家搬遷到豫章的園林中去,晏子以家里貧窮,靠近集市方便購買食物過日子為由婉言謝絕了齊景公。B.晏子借齊景公詢問什么東西昂貴、什么東西便宜的時機,讓齊景公明白了自己刑罰用得太多,于是齊景公減去了五種刑罰。C.齊桓公為自己喝酒喝醉了丟失了帽子而感到恥辱,管仲建議他用“發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來洗刷恥辱。D.韓非子認為,治理國家如果獎賞沒有功勞的人,那么民眾就會有僥幸心理;不懲處有罪過的人,就沒有人會吸取教訓。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或曰:晏子之貴踴,非其誠也,欲便辭以止多刑也。(2)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冠乎?”14.請簡要概括韓非子對晏子“貴踴”一事的看法。(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蘇幕遮·草梅堯臣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橫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東宮講讀”。這里借指離鄉宦游的才子。②窣地,拂地,拖地。春袍,指初入仕途官員穿的青色官服。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整首詞雖不著一“草”字,卻用環境、形象、神態的描繪,將春草寫得形神俱備。B.“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采用擬人,借春草之“怨”委婉地表達自己倦宦思歸。C.“落盡梨花春又了”既寫出春去夏來的季節更替,又暗示自己的仕途將上新臺階。D.“接長亭,迷遠道”照應“露堤平”,寫出春草更加的茂盛,連接起了堤上的長亭。16.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表情達意?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3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是盤庚不在意天下人反對進行遷都的原因,這也可以說是王安石堅持變法決不動搖的決心和信念, 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作者蔑視權貴(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一)又是一年槐花兒飄香的季節,小伙伴們有沒有想起兒時那些帶有媽媽專屬味道的槐花美食?不過,槐花①______。常見的槐花有三種:淡黃色的國槐花,夏末開花,可以入藥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開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藥;紅色的槐花(變種)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說,我們吃的槐花美食來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國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觀植物,原產北美。而我國土生土長的樹種,是國槐。國槐在我國不只是一種常見的良木,而且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融入傳統文化之中。比如被奉為“神樹”,種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壇周圍;作為吉祥的象征,種在庭前屋后。古代社會,槐樹還是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宰輔之位的象征,并出現了一些由“槐”字構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詞,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蟬(高官顯貴)、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樹因此也受到讀書人的喜愛。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19.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槐蟬”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B.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C.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語言文字運用(二)人類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人體會遵循一種名為晝夜節律的運作機制,每24小時經歷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環。這個內置的“時鐘”會根據所處環境的自然光變化來校準自己。例如,每當夜幕降臨、自然光線減少時,身體就會遵循晝夜節律。褪黑素是一種激素,它可以幫助人體進入睡眠—清醒循環中的睡眠階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類擁有生物鐘,包括動物、魚類、昆蟲在內的眾多物種都有自己的晝夜節律適應環境變化。當我們入睡后,身體會經歷4-6個睡眠周期,體溫、心率以及大腦活動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睡眠階段也是我們的身體進行自我修復并再生的階段,身體會分泌各種生長激素,用以修復、替換受損或死亡的細胞。睡眠階段還可以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轉,強化并鞏固記憶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腦清理白天清醒狀態下積累的有毒物質。睡眠不足可能會有致命危險。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用嚙齒動物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揭示了睡眠不足會給生物帶來多種負面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滿足了小鼠們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導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讓它們睡覺。研究發現,在被完全剝奪睡眠11-32天后,實驗小鼠不是已經死亡就是處于瀕死狀態。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表述不當,請做出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出來,不得改變原意。(3分)21.下列句子和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括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寫研究性文章跟文學創作不同,不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其實文學創作也要有養才能有“即興”)B.該建筑公司負責的建設工程全部達到優良工程(的標準)。C.他說得好:“未畫之前,不立一格;既畫之后,不留一格。”(《板橋集 題畫》)D.她的身體實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時候,廠門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體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觸她的身體。四、寫作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說,清末的孔乙己不愿脫下長衫,做個出苦力謀生的短衣幫;當今的一些大學生不愿意走下學歷的高臺,做普通的勞動者。更多年輕人的心聲卻是:“不要勸我走下學歷的高臺,要勸鄙夷我的人放下成見。我大學畢業后也可以去掃大街,但是不要讓人對著我指指點點說讀大學有什么用還不是來掃大街。”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學年上學期高三語文期中考前拉練二試題答案1.D 【解析】A.原文指“它具有區別于一般城市或城鎮的氣息和靈魂”,并不是“優 勝于”。B.“更受文學界關注”錯誤,原文是說“一直以來都被文學界關注”,沒有體現“更受”。C.“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學”錯誤,原文是說“一些新都市文學,往往是單向度的,他們將都市或城市寫成是罪惡、陰暗、欲望的化身”,并沒有完全否認這仍屬都市文學的范疇。2.D 【解析】 “我國都市文化的先進性”一說于文無據。3.A 【解析】 A.《平凡的世界》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小說中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的社會生活,該小說不屬于都市文學作品。B.《駱駝祥子》中呈現對車行的描寫、對老北京城的描繪,再現了老北京城市風貌。C.《子夜》描寫上海的民族 資本家與外國財團利益的斗爭細節,全面描寫了都市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現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在都市中各階級、階層的人物。D.《家》描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都市封建大家族的罪惡及腐朽。4.①材料二先提出問題,舉例闡明文學與都市的關系、都市文學的特質和優勢等。②接 著論述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變化,指出我們有能力應對并創作屬于我們自己的都市文學、城市文學。③最后辯證地指出全球化、工業化的浪潮對新都市文學的積極作用,表達對作家和作品的寄望。(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5. ①當前都市文學作品寫出的東西很多,但要寫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靈魂卻任重而道遠,如何書寫成熟的大都市仍是文學界所關注的問題。②一些所謂都市文學,往往是單向度的,他們將都市或城市寫成是罪惡、陰暗、欲望的化身。對身居其中的城市,他們只能提出淺層次的否定或批判,少有真正深入的反思。(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6.C 【解析】 “無比奸詐”言過其實。7.B 【解析】 “暗示母親也一樣經歷著病痛的折磨”分析有誤。8.①母親面對“我”和不同米販子的催促以及討價還價時,依舊堅持不賤賣自己的好米,體現了她性格的執著。②母親為了給父親買藥決定次日到轉步的場去賣米,不怕路途遙遠,這體現了她性格的堅強。(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9.示例一:我同意寫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結束。①從標題來看,小說的中心事件是“賣米”,往家趕意味著“賣米”這件事已結束了,整體脈絡清晰,結構完整。②從人物塑造來看,母親堅強的性格特點已凸顯出來,“我”對母親與生活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人物形象比較鮮明。③從主題的表現來看,反映出對當時老百姓生活的憐憫與同情,同時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示例二:我覺得有必要敘述后文回家后的情節。①從情節來看,小說“賣米”是為了給 父親治病,而米當天沒有賣出去,因此,文末寫第二天到轉步的場去賣米的情節就顯得很有必要。②從藝術表現來看,第一次“賣米”不成功,結尾寫第二次“賣米”,引發讀者想象第二次“賣米”的情形,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的艱難遭遇。③從主題來看,文末補充生病的父親對家人的寬慰、“我”心里難過想哭以及“我”睡得又香又甜等情節,反映了底層人民的苦難與無奈。(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任選一則示例回答即可)BDG 11.B 12.C13.(1)有人說:晏子說假腳昂貴,這并不是他的真心話,而是想用巧妙的話來制止繁多的刑罰。(2)過了三天民眾便為此唱道:“桓公為什么不再丟失帽子呢?”14.韓非子認為晏子借“貴踴”一事勸說齊景公用刑太多,而不去考察齊景公的用刑是否恰當,是很荒唐的。【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在如果放松刑罰,奉行寬厚仁愛之道,這是在便利壞人而傷害好人啊,這絕不是用來治理國家的辦法。“刑罰”作“緩”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B處斷句;“緩刑罰”“行寬惠”結構一致,“惠”后斷開;或者“是”作“利奸邪而害善人”的主語,主語前斷句,所以D處斷句;“而”字連接“利奸邪”和“害善人”,中間不斷開,“也”句末語氣詞,所以G處斷句。“此非所以為治也”是判斷句,中間不斷開。故選BDG。11.A.正確。B.錯誤。兩者用法不同。恥是意動用法,以……為恥;綠是使動用法,使……變綠。句意:為此而感到恥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C.正確。都是“打開”的意思。句意:于是打開糧倉谷囤把糧食賜給貧窮的人。/看到父親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D.正確。哪能;使……安定。句意:哪能用來洗刷恥辱呢?/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C.“管仲建議他用‘發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來洗刷恥辱”錯誤。管仲只是建議齊桓公“公胡其不雪之以政”,“發倉困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是齊桓公自己的做法。故選C。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有人;“踴”,假腳;“誠”,真心話;“便辭”,巧妙的話;“多”,繁多。(2)“處”,過了;“歌”,歌唱;“胡”,為什么;“遺”,丟失。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由“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當無多,不當無少。無以不當聞,而以太多說,無術之患也”可知,韓非子認為晏子借“貴踴”一事勸說齊景公用刑太多,而不去考察齊景公的用刑是否恰當,是很荒唐的。參考譯文:齊景公去探望晏子,說:“您的住房很小,又靠近市場,請讓我把您的家搬遷到豫章的園林中去吧。”晏子拜了兩次而辭謝說:“我晏嬰家里貧窮,依靠購買食物過日子,因而早晨傍晚都要趕到集市上去,不可以遠離它呀。”景公笑著說:“您家熟悉市場行情,可知道什么東西昂貴、什么東西便宜嗎 ”這時景公多用刑罰,所以晏子回答說:“假腳昂貴而鞋子便宜。”景公說:“這是什么緣故?”晏子回答說:“是因為刑罰用得太多了。”景公驚恐不安地變了臉色,說:“我難道暴虐嗎?”于是減去了五種刑罰。有人說:晏子說假腳昂貴,這并不是他的真心話,而是想用巧妙的話來制止繁多的刑罰。這是晏子不懂得政治而造成的過錯。用刑恰當,無所謂多;用刑不當,無所謂少。晏子不以用刑不當去匯報,而以用刑太多去勸說,這是不懂得統治術所造成的過錯啊。打了敗仗的軍隊中被殺掉的人數以千計,但還是敗逃不止;可見治理禍亂的刑罰只怕用得不到家,而奸邪還是不能除盡。現在晏子不去考察景公的用刑是否恰當,卻以用刑太多進行勸說,不也是很荒唐的嗎 愛惜茅草就會損害莊稼,慈愛盜賊就會傷害良民。現在如果放松刑罰,奉行寬厚仁愛之道,這是在便利壞人而傷害好人啊,這絕不是用來治理國家的辦法。齊桓公喝酒喝醉了,丟失了自己的帽子,為此而感到恥辱,三天沒上朝聽政。 管仲說:“這不是擁有國家政權者的恥辱嗎?您為什么不用搞好政事來洗刷它呢 ”桓公說:“您的建議怎么這樣好!”于是打開糧倉谷囤把糧食賜給貧窮的人,審查監獄把犯輕罪的人釋放了。過了三天民眾便為此唱道:“桓公為什么不再丟失帽子呢 ”有人說:管仲在小人之中洗刷了桓公的恥辱,卻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的恥辱。假如桓公打開糧倉谷囤把糧食賜給貧窮的人,審查監獄把犯輕罪的人放出來是不合道義的,就不能夠用來洗刷恥辱;做這些事如果合乎道義,桓公把這種合乎道義的事撇在一邊不做,要等丟失了帽子以后再做它,那么桓公實行道義不是丟失了帽子的緣故嗎?這樣的話,雖然在小人之中洗刷了桓公丟失帽子的恥辱,卻也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丟失道義的恥辱了。況且打開谷囤糧倉而把糧食賜給貧窮的人,這是在獎賞沒有功勞的人;審查監獄而把犯輕罪的人放出來,這是不懲處有罪過的人。獎賞沒有功勞的人,那么民眾就會僥幸地希望從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賞賜;不懲處有罪過的人,那么民眾就不會從懲罰中吸取教訓而容易為非作歹。這是國家混亂的根源啊,哪能用來洗刷恥辱呢 15.C 16.①烘托(襯托):上片用雨后江天開闊明媚、春草茂盛的情景,烘托宦游才子踏上仕途的春風得意。②對比:“亂碧萋萋”“嫩色”與“翠色和煙老”形成對比,表達傷春之意。③用典:借庾信少年得志,暗寫自己初入仕途時的春風得意。借“王孫不歸”的典故,暗寫游子思歸之情。④寓情于景:將初入仕途才子的春風得意寄寓于萋萋春草等盛景中,將倦于宦游、春末思歸的苦悶情緒寄寓于“梨花落盡”“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等衰景中。【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C.“暗示自己的仕途將上新臺階”錯誤。“落盡梨花春又了”一句作者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歸去,暗示了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上片前四句寫出了雨后春草蓬勃的生機,為下文“少年”的出場作鋪墊。少年“窣地春袍”,英俊瀟灑;“嫩色宜相照”,借嫩綠的草色烘托出少年的春風得意。下片抒寫宦游少年春盡思歸,“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借“王孫不歸”的典故,流露出了對官場的厭倦,對故鄉的情思。上闋“亂碧萋萋”“嫩色”寫草生長茂盛之狀,下闋“翠色和煙老”寫翠綠的春草也似乎變得蒼老,“老”字與上片“嫩”字遙相呼應,形成對比,于春草的由“嫩”變“老”之中,暗寓傷春之意。“落盡梨花春又了”,借春天的消逝暗示仕途春天的消逝,而最后兩句渲染了殘春的遲暮景象,借春草在“殘陽”和“煙”中變“老”來暗寓傷春之意,寓情于景,表達其嗟老、倦游心情。17.(1)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2)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18.①并不都是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能入藥 19.D【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前面是說兒時對槐花美食的記憶,“不過”表轉折,結合后面三類槐花的特點來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藥用,而有的僅供觀賞,所以此處填寫“并非都能食用”這樣的內容。第二處,此處是說淡黃色國槐花的特點,“可以入藥……”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藥”內容相對應,所以此處填寫“但不可食用”。第三處,此處是說紅色槐花的特點,前面國槐花和洋槐花的特點是“可以入藥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藥”,而此處的紅色槐花“僅供觀賞,既不能食用”,可見后面應是說“也不能入藥”。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蟬”是借代,代指高官顯貴。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樂。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鄉。C.借代,用“蛾眉”代指楊貴妃。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體,“木石”是喻體。故選D。20.世界上并非只有人類擁有生物鐘,包括魚類、昆蟲在內的眾多物種都有自己的晝夜節律。(改對一處一分,兩處三分)【解析】 原句有兩處錯誤:第一處錯誤是不合邏輯,并列不當,動物就已經包含了魚類和昆蟲,不能一起使用,所以應刪去“動物”一詞;第二處錯誤是結構混亂,“物種有……節 律”和“節律適應環境變化”兩個結構混亂,直接刪去“適應環境變化”即可,組成一個動賓搭配結構,不再節外生枝。21.D 【解析】 文中句子“研究人員滿足了小鼠們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 的括號屬于句內括號,表示解釋說明。A 項句子中括號屬于句外括號。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 內容的。B項句子中括號屬于標示訂正或補加的文字。C 項句子中括號屬于標示引語的出處。D 項句子中括號是句內括號,表示解釋說明。22.例文: 勇于脫下“長衫”,蓄力追逐夢想近日,網友獨白“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引發大量年輕人的共情。在大家眼中,受過教育仿佛成了思想的枷鎖,發展的束縛。于我之見,與其深陷其中自怨自艾,不如勇于脫下“長衫”,積蓄力量改變現狀,為夢想付諸行動。掙脫思想枷鎖,思想與時俱進。在魯迅先生筆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在小說中的年代,穿長衫的人是有文化的讀書人,而站著喝酒又意味著此人手頭不寬裕,但孔乙己卻并不愿意為了賺錢而去做他認為的不合“長衫”身份的事。正如現在的年輕人所說“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 ,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受過高等教育本應是優勢,卻成為了束縛大家的“長衫”。其實,困住大家的不是學歷,是自恃擁有學歷而不愿意接受低門檻工作的思想枷鎖。但讀書是認識世界、提高能力的手段,而非功成名就的終點。“在哪讀過書”是一個人學歷上的造詣,“讀書”卻是一輩子的事情,擺脫思想枷鎖,思想才能與時俱進,奮發向上。讀書充實內心,教育健全人格。歷經十余年的苦讀,每個大學生都希望一踏出校門就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是殘酷的現實卻給了大家狠狠一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我們不應拘泥于一時的得失,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眼光和魄力,讓學歷不再成為困住自己的“長衫”。通過讀書,我們的靈魂才會充實,才會發現除了六便士以外還有皎潔的月亮,發現雙水村以外還有大世界。個人眼界的拓寬,內心世界的豐富,以及對這個社會的回饋,都是讀書帶來的財富。正如《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所言:“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正是因為教育的普及才給予了青年人開拓眼界的機會。這正是教育真正的意義: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素質,完善自身。正視形勢變化,嘗試新鮮事物。時代在變化,人人又怎會是孔乙己?當代青年擁有比古代更廣闊的平臺、更多元的機會、更多樣的選擇,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但很多年輕人沒有認識到形勢的變化,將自身發展限于一紙學歷而一無所長,倘若能勇敢嘗試新的領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楊倩兼顧清華學業的同時,也能在奧運賽場上為國爭光;谷愛凌不僅是斯坦福學霸、時尚圈寵兒,還是運動健兒,并且奪得冬奧會金牌。我們青年人亦應緊跟時代潮流,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新形勢,嘗試新鮮事物,挖掘自身潛力,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經濟正在復蘇,就業形勢在逐漸改善 ,青年一代將會有更廣闊的平臺、更多樣的機會和選擇,一時的困難不等于一生的失敗。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愿當代有志青年勇于脫下“長衫”,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積極發展自我,勇敢追夢,實現人生的價值!【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呈現對“孔乙己的長衫”的不同看法,一方面人們“長衫”就像年輕人心里的枷鎖,讓自己放不下學歷身段,去做普通勞動者,另一方面,年輕人則認為,是社會對讀書人的成見,讓他們難以坦然接受做普通勞動者。出現“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的具體原因,從畢業生的角度來看,當今大學畢業生一邊是現實的“內卷”,一邊是讀書人的尊嚴,他們不愿放棄自己的學歷去從事一些對文憑要求較低的工作,或者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所以他們也不愿脫下自己的長衫;從社會對讀書人的期許來看,社會確實存在對讀書人的指指點點的現象,從這個角度而言,社會應當給予讀書人更大的包容性,理解并支持讀書人從事普通勞動這者的工作。同時,讀書人也不用過分在意社會的評論,職業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做一個踏實勤奮的勞動者,憑借自己的努力工作吃飯,不丟人。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脫下長衫,無懼成見。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個人做好內功修煉,靠能力打開職業大門。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做到有眼界、有心胸、有見地。二、請給“孔乙己”們多點時間,去消化外界的期待,頂住壓力尋找自我價值。三、無懼成見,“長衫”“短衣”哪件衣服能穿好,都很了不起。立意:1.長衫困不住當代青年。2.脫下長衫,無懼成見。3.給“長衫”以包容,給“短衣”以體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鄧州市湍南高中高三拉練二語文參考答案及解析(1).docx 鄧州市湍南高中高三語文拉練二試卷(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