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6屆高三第一次聯考語文試題2025.8一、閱讀(72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問一(主持人):當前世界面臨“建設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的重大課題,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12年。如何理解其時代價值 答(嘉賓):人類社會比任何時候都需團結共存。該理念回答了“建設什么世界、如何建設”的根本問題。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演講。習近平主席強調:“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边@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組織法》精神深度契合,其序言寫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對彼此習俗和生活缺乏了解始終為世界各民族間猜疑與互不信任之普遍原因,而此種猜疑與互不信任又往往使彼此間之分歧最終爆發為戰爭?!狈磳σ蛭幕糸u引發戰爭。問二:從國際關系演變看,該理念如何繼承發展歷史原則 答:《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主權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放眼全球的國際視野,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僅限于調整歐洲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區域法”特性,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為處理國際關系與全球事務提供了基本準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承和發揚了聯合國憲章精神,并對當前國際體系中的主權、人權、民主、自由等原則進行了合理化改造與時代化創新,融入了不同于西方思想的中國理念和中國價值,因而兼具傳承過往的延續性與面向未來的先進性。問三:中國為踐行理念提出三大全球倡議。其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聯系是什么 答:三大倡議是理念的維度展開;全球發展倡議整合合作,全球安全倡議塑造安全心態,全球文明倡議奠定文明基礎,三者辯證統一。問四:三大倡議如何具體推動理念實踐 答:全球發展倡議呼應聯合國2030議程,中國脫貧成就證明發展中國家可復制此路;全球安全倡議則倡導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全球文明倡議倡導文明平等對話。發展、安全和文明,涵蓋了當今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方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聯系,三大倡議指明構建共同體的具體方向,回答“從哪著手”等普遍性問題。問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為實踐平臺有何意義 答: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了比較,稱二者源于同一個愿景——全球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路精神”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愿景一致,被聯合國認可為深化“互聯互通”的關鍵路徑。問六:請舉例說明其現實價值。答: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大橋、中歐班列等項目證明理念并非空談。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耙粠б宦贰比缑\共同體地圖上的新道路,打破西方主導模式,激活“落差動能”,促進全球平衡發展。問七:………答:問八:新型國際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辯證聯系 答:少數國家的當政者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內。因此,只有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才能使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層面真正落實到國際社會的日常運行之中。新型國際關系是共同體的前提路徑,抵制舊殖民思維與冷戰零和博弈,強化實踐法理基礎。問九:為何當前亟須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答:美國在霸權與孤立間搖擺帶來動蕩。區域沖突可能全球蔓延,需各國相互尊重、公平合作。局部不穩定與二戰后的治理缺陷相關,新型關系保障和平協同發展。問十:如何看待文明交流互鑒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答: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始終行天下大道、謀世界大同,一如既往為世界和平安寧作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共同發展作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024年6月,第七十八屆聯合國大會協商決定將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旨在充分發揮文明對話對于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的作用,文明對話是發展的主驅動力。如絲綢之路證明:文化因包容而強大,這正是共同體的核心內涵。問十一:當前文明對話面臨何種挑戰 答:“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中國強調“和而不同”才是文明發展規律,交流互鑒是和平基石。文明之間的對話,可以微觀表現在當人們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的時候,意識到如何更好地去表達自己,同時盡可能去理解對方。這其實是人文的精髓。我們應更加尊重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性,在差異的前提下建立起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并取得共識。當今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跨文化對話的重要性愈益顯現,文明對話不是國際關系的副產品,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促進創造,更新理念和共享知識的不竭動力。在這種共識基礎上的和平,是一種真正的和平。這也正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之一。文明對話需在尊重差異中建立共識,此為真正和平的價值基礎。問十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共同體提供何種支撐 答:共同價值是理念大廈的根基,超越意識形態差異與西方強推“普世價值”加劇分裂對比鮮明。問十三:如何理解共同價值的形成 答:近代共性價值觀傳播,現代人類價值共識漸成。中國強調共同價值是對“不擔責”指責的有力回應。和平、發展等價值相輔相成,經歷史檢驗,是治理的倫理基礎。問十四: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總目標,“五個世界”指什么 答:2017年初,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歷史性演講,全面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建設“五個世界,即: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① 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 ② 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 ③ 的世界?!?br/>問十五:“五個世界”如何與三大倡議呼應 答:五者內在關聯,需對話合作實現,摒棄零和博弈。合作共贏對互聯互通的世界至關重要。三大倡議與“五個世界”一脈相承,是對理念的具體闡述。問十六:如何理解“五個世界”的歷史意義 答:它是對“五位一體”框架的升華,錨定人類未來目標,為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生態提供遵循。——摘編自《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訪談錄)》來源:人民日報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標志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消除猜疑、維護和平的目標首次在全球層面達成共識。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西方主導的現有國際格局的根本否定,旨在建立一套全新的、完全由中國制定的規則。C.三大全球倡議分別著眼于發展、安全、文明,它們共同構成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路徑和唯一方法。D.文本表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關鍵實踐平臺,其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體現了該理念的特色。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與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本引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組織法》序言,意在論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和國際組織的理念支撐。B.文本提到比雷埃夫斯港和佩列沙茨大橋的例子,主要是為了舉例論證關于“一帶一路”項目帶來實質性進展的觀點。C.文本在分析建設新型國際關系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時,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D.文本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比作“地圖”,將“一帶一路”比作“新道路”,形象地說明了理念與實踐的關系,屬于典型的舉例論證。3.根據上下文,請在原文問題十四嘉賓回答的空缺位置填人合適的三個關鍵詞,使上下文連貫,每處不超過5個字。(3分)4.根據上下文邏輯,主持人“問七”提出的問題可能是什么 寫出該問題并說明理由。(4分)5.在文明交流互鑒、文化交流互動的態度與方法兩方面,本文與魯迅《拿來主義》存在差異,請比較其差異并分析其成因。(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自從大軍南撤,縣長逃走,子午鎮的老百姓只好聽天由命,莊稼爛在地里不愿去收拾,村莊里成立了很多小牌局。從安國長仕廟上來了一個道士,住在老蔣家里,設黑壇,鬧神鬧鬼,招了一群婦女來整天整夜磕頭。傳說日本已經到了安縣??h城里由一個紳士、一個鹽店掌柜的和一個藥鋪先生組成維持會,各村的村長就是分會長,預備八月十五就歡迎日本人進城。田大瞎子領回紅布白布,叫老蔣派下去做太陽旗,還要在地畝里派款收回布錢。又是從西頭派起,老蔣拿著一塊白布一塊紅布告訴春兒:“把紅布剪成圓的,貼在白布上,就像貼膏藥一樣?!?br/>“我不做這個!”春兒說,“你愿意歡迎,就叫你們俗兒去做呀!”老蔣說:“我們自然要做一個,還得做一面漂亮的,掛在大門上。日本人過來了,沒有這個旗兒,可要殺個雞狗不留,你合計合計吧!”“不用合計,我不做?!贝簝号ゎ^出去了。她拿了一把小鋤,又抓了一把油菜籽裝在口袋里,到她那塊地里去。前半月,縣里曾經派人下來壓著,挖了一條長長的戰壕,說是軍隊要在這里和日本打仗。戰壕的工事很大,挖下一丈多深的溝,上面棚上樹木葦席,蓋上幾尺厚的土,隔幾丈遠,還有一個指揮部。那些日子正下連陰雨,地里的莊稼也待收拾,農民們心氣很高,每天在大雨里淋著,在水里泡著,出差挖溝。戰壕是一條直線,遇到誰家的地,就連快熟的莊稼挖去,春兒這一畝半地,種的芝麻,身手長得全很好,挖了多一半,地頭上一棵修整得很好的小柳樹,也倒下來蓋了頂棚,別人替她心疼,芒種挖溝回來告訴她,春兒說:“挖就挖了吧,只要打敗了日本,叫我拿出什么去也行?!?br/>現在,戰壕頂上鋪蓋的樹枝還發著綠,泥土還發著松,春兒用小鋤平了平,在上面撒上了晚熟的菜種。有一只蒼鷹在她頭頂盤旋著。撒完菜種,一個人坐在戰壕上想:“假如在這里狠狠打一仗,還用得著害怕日本人過來 ”近處的莊稼,都齊著水皮收割了,矮小的就爛在泥水里。遠處有幾棵晚熟的高粱,在晚風里搖著艷紅的穗子。有一個人,一步一拐地走過來。春兒漸漸看出是一個逃兵,把槍橫在脖子上,手里掛了一根棍,春兒趕緊藏在樹枝后面。逃兵已經看見她,奔著這里來了,春兒害怕,抓緊手里的小鋤。等到看清這個逃兵又饑又渴,沒有一絲力氣,才膽壯起來,直著身子問:“你要干什么 ”“不用怕,大姑?!碧颖f著,艱難地坐下來,他的腳腫得像吹了起來,“我跟你要些吃喝?!?br/>“你不會到村里去要 ”春兒說。“我不敢進村,老百姓恨透了我們,恨我們不打日本,還到處搶奪,像我這樣孤身一個,他們會把我活埋了!”逃兵說。“為什么你們不打日本呀 ”春兒說。“大姑,是我們不愿意打 那真冤枉死人。你想想我們這些當兵的都是東三省人,家叫日本人占了,還有不想打仗的 我們做不得主,我們正在前線頂著,后邊就下命令撤了,也不管我們死活,我們才潰退下來。”“說得好聽?!贝簝浩仓?,“背著槍不打仗,有吃喝也不給!”“你家去給我拿一點?!碧颖褬屨讼聛?,“我愿意把這支槍給你留下,我把它賣掉也能換幾十塊大洋,這是國家的東西。留給你們打日本吧!”“我們一個女孩兒家,怎么打日本 ”春兒笑著說“總歸是有人要打的,我們那里就有了抗日聯軍,我也要想法投奔他們去了?!?br/>春兒看了看他那支槍,低頭想了一會兒說:“你在這里等等,我家去給你拿些吃喝去?!?br/>逃兵說:“咱們都是中國人,你行好就行到底吧,家里有男人穿不著的破衣爛裳,拿給我兩件,我好換了走路。”春兒點點頭,逃兵又說:“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呀,你們這一帶難纏,叫他們知道,我就別想活了?!贝簝赫f:“你放心吧!”春兒回到家里,找了芒種來,偷偷告訴他有這么件兒事,問問他可行不可行。芒種說:“行了,這個年頭,咱們有支槍也仗仗膽兒,你拿著東西前邊去,我在遠處看著,免得他疑心。”春兒找出她爹的一身破褲褂,又包上幾個餅子和一些咸菜,就去了。逃兵把槍給了她,換上便衣,就繞著村邊走了。等到天黑,春兒才把槍拿回家來。芒種說:“今年冬天活不多,地面上又亂騰,田大瞎子裝蒜裝窮,打算不用我了。我也不想再當奴才了,咱們有了一支槍,我背著它參加了高疤的隊伍吧!”春兒說:“先別忙,他的行為不正,你能知道他能成事 要是俺姐夫過來了,不用說,我就叫你背著走。”她把槍緊緊藏了。節選自孫犁長篇小說《風云初記》文本二孫犁主張“文藝是為人生的”。他指出:“文學是追求真美善的,宣揚真美善的。……我始終堅信,我們所追求的文學,它是給我們人民以前途,以希望的,它是要使我們的民族繁榮興旺的,充滿光明的。”因此,孫犁不贊同文學無目的論。他認為:“文藝雖是小道,一旦出版發行,就也是接受天視民視、天聽民聽的對象,應該嚴肅地從事這一項工作,絕不能掉以輕心,或取快一時,以游戲的態度出之。”節選自張學正《一面不褪色的文學旗幟》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村民沉迷牌局、道士設壇迷信等描寫,暗示戰亂中百姓精神麻木,與春兒的清醒形成對比。B.逃兵訴說“家叫日本人占了”卻“做不得主”被迫撤退,意在為自己開脫,博取春兒的同情。C.文中對“戰壕”和“蒼鷹”等環境的描寫,既渲染了肅殺悲涼的氣氛,也暗示了戰爭的殘酷。D.春兒將芝麻地被毀稱“拿出什么也行”,直接展現其深明大義,淡化農民對土地的眷戀。7.關于文本一中春兒和逃兵這兩個人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春兒拒絕制作太陽旗并斥責逃兵“背著槍不打仗”,表現了她樸素的民族氣節和反抗意識。B.春兒在戰壕上播種油菜籽的行為,象征著她對家園的堅守和對未來生活不滅的希望。C.逃兵主動留下槍支并表明要去投奔抗日聯軍,反映了他內心未泯的愛國情懷和反抗意愿。D.逃兵用槍換取食物衣物是形勢所迫,其行為完全是被動的,并未體現任何主動性選擇。8.文本一中畫波浪線段落(“撒完菜種……搖著艷紅的穗子”)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4分)9.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簡要分析文本二中“給我們人民以前途,以希望”的創作理念在孫犁小說創作中的體現。(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唐太宗)嘗問大理卿劉德威曰:“朕觀近日刑網稍密,系囚日增,其故何也 ”對曰:“此在主上,不在群臣。夫人主好寬則寬,好急則急。律文雖有死刑條款,法官猶或減流;今陛下尊法,則吏不敢縱。倘能一斷以律,則此風立革矣?!鄙闲廊患{其言,命有司詳定刑名。由是斷獄平允,囹圄空虛。(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十一》)材料二:太宗嘗罷朝,怒甚,謂左右曰:“會須殺此田舍翁!”長孫皇后問曰:“陛下欲殺何人 ”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驚問其故。后正色曰:“妾聞主明則臣直。昔桀紂昏暗,雖有龍逢、比干不敢言;今魏征敢直諫,正由陛下圣明之故。此社稷之福,妾安敢不賀 ”上乃釋然,厚賜魏征。(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材料三:時光武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慨然曰:“宋公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钡墼唬骸胺角覉D之?!焙蠛氡灰?,帝令主坐屏風后,從容謂弘曰:“諺云‘貴易交,富易妻’,此乃人情之常乎 ”弘頓首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焙胪?,帝嘆曰:“真義士也!”(節選自《后漢書·宋弘傳》)材料四: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于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不可不察也。(節選自《韓非子·說難》)10.文本四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涂黑答題卡相應標號。(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所說出A于B為名高者C也D而說之E以厚利F則見下節G而遇卑賤H必棄遠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斷以律,與《五代史伶官傳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組”結構相同:均為狀語后置。B.朝服,音cháo(穿好)朝服,與《氓》中“靡有朝矣”中的“朝”讀音、意義均不同。C.且,將要,與《鴻門宴》“臣死且不避”的“且”意義相同。D.見,召見、接見,與《屈原列傳》“信而見疑”意義與用法都不同。12.下列對材料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劉德威指出司法嚴苛源于君主偏好,諫言太宗依法量刑,太宗納諫后實現司法公正。B.長孫皇后通過“主明臣直”之理,將魏征直諫轉化為對太宗圣明的贊頌,成功平息君怒。C.光武帝安排公主匿于屏風后,直接質問宋弘是否應拋棄貧賤之妻,暴露其仗勢壓人之意。D.韓非認為若用厚利游說求名者,會因品格被貶而遭棄用。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弘頓首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4分)(2)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4分)14.結合前三則材料內容,請概括第四則材料中韓愈對“進言/勸說”事件的觀點(不超過25個字),并簡述你的推理論證過程。(5分)(四)閱讀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野人送朱櫻杜甫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①。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憶昨賜沾門下?、?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注釋】①筠籠:竹籃。②門下?。禾拼偈鹈?,杜甫曾任左拾遺,屬門下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事件,以質樸的語言交代起因,“也自紅”暗含他鄉見故物的復雜心緒。B.頷聯通過“細寫愁破”的動作細節,寫出詩人對櫻桃的珍惜;以“萬顆勻圓”的視覺描寫和“訝許同”的心理感受,贊嘆櫻桃的美好,流露喜悅。C.頸聯運用今昔對比手法,由眼前野人贈櫻,自然聯想到昔日任職門下省時受賜宮櫻的榮寵經歷,時空轉換巧妙。D.尾聯直抒胸臆?!叭无D蓬”則直指當前漂泊流離的處境,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厭棄和對歸隱的強烈渴望。16.詩的頸聯“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高三沖刺班期中總結會上,班主任引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_________, 。”兩句告誡學生高三學習時要注意細節,注意細小知識點的積累,休息時不要沉溺于手機等電子產品。(2)《中國航天工程紀實》片尾字幕引用古詩禮贊科研團隊:當火箭沖破云層時,仿佛太陽神也要為火箭讓道,恰如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的磅礴之勢;而著陸器能精準探月,離不開科研團隊心無旁騖的專注意志,則印證了《荀子·勸學》所言“__________”的智慧。(3)與下圖內容相契合的古詩文名句,可以是:“_________,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1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近年來,青少年在網絡空間的語言實踐呈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特征。諧音造詞(如“栓Q”源于“thank you”的諧音、舊詞新解(如“刺客”被賦予“價格遠超預期的高價商品”新義)、符號代指(如“xswl”代指“笑死畝我了”,表達方式層出不窮。①不僅這種創新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形式,②更為網絡交流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然而,部分創新表達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偏離初衷。④倒如“絕絕子”從表極致贊美演變為泛化數衍用語;⑤低俗化傾向在匿名社交平臺尤其明顯,⑥甚至出現故意使用污穢詞諧音。此類現象引發社會對語言生態的擔憂。語言學家指出,網絡語言的動態發展本質是語言對社會環境的自適應調整。青少年通過語言創新尋求身份認同與群體歸屬的心理需求,這是代際差異的自然呈現。若因噎廢食地否定所有新形式,反而會割裂代際溝通。因此,規范網絡語言并非禁止創新,而是建立彈性引導機制,不能( ),治理該問題需構建“三位一體”協同機制:學校端開展語言素養教育,重點培養青少年的語境判別能力;家庭端需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及時矯正子女語言偏差;_____。這要求我們既要理解語言流變的必然性,更要警惕娛樂化對思維深度的侵蝕。18.文中第一段、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19.下列填入文中第四段橫線處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過度娛樂化表達受算法優化限制,平臺端須落實主體責任。B過度娛樂化表達受算法優化限制,主體責任須由平臺端落實。C平臺端須落實主體責任,通過算法優化限制過度娛樂化表達。D平臺端須落實主體責任,過度娛樂化表達受算法優化限制。20.填人文中第四段括號內的詞語,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削足適履 B.因循守舊 C.矯枉過正 D.本末倒置21.請結合文本概括青少年網絡語言的雙重性特征。(4分)22.請根據選擇性必修中冊第四單元申論寫作要求,針對文中青少年網絡語言現象,擬寫申論提綱。要求:體現“申述現象-議論分析-提出對策”邏輯,每點不超過20字。(4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br/>——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br/>——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br/>——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D2.D3.①持久和平、②共同繁榮、③清潔美麗。評分標準:每答出一處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字數不合要求不給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4.【答案】(1)答:新型國際關系是什么 (2分)(2)理由:問八提出“新型國際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何辯證聯系 ”向九提出“為何當前亟須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這二者均與新型國際關系有關,所以在這兩個問題提出前,自然要先提出“新型國際關系是什么 ”,只有先卉清楚這個概念的內涵,才能討論問八及問九的問題,問七是回答這兩個問題的前提。(2分)5.【答案】差異:1.文明互鑒、文化互動的態度不同:本文強調尊重差異性,因包容取得共識(1分),而《拿來主義》則強調占有挑選(1分)。2.文明互鑒、文化互動的方式不同:本文強調平等、共識、共享,雙向共建(1分),而《拿來主義》則強調主動拿來,為我所川。(1分)成因:1.文明互鑒、文化互動的背景不同:本文的寫作背景是“當前世界面臨‘建設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的重大課題”,“‘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1分)。而《拿來主義》則強調在國力衰弱的背景下,我們而對的是因盲目自大而“閉關”,盲目自卑而“送去”,因落后而被迫接受“拋來”或“拋給”的不平等基礎上的文明互鑒、文化互動的歷史現實(1分)。2,文明互鑒、文化互動的目標不同:本文探討文明交流互鑒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的積極作川,強調文明共生,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休,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1分);而《拿來主義》則強調在國力衰弱的背景下,既不盲目白大而“閉關”,也不盲目白卑而“送去”,應“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吸收外來先進文化,走向民族復興自強之路(1分)。6.A7.D8.【答案】①環境象征:戰壕上撒菜種,以新生對抗荒蕪,隱喻在戰爭廢墟中播種希望;②心理刻畫:春兒“想打一仗”的獨白,揭示民眾對武裝抗日的迫切渴望;③意象對比:“爛在泥水”的莊稼與“艷紅穗子”的高粱,暗示屈服者消亡與抗爭者堅韌并存;9【答案】示例:文本一的創作深刻體現了孫犁“文學給予人民前途和希望,促進民族光明”的認知,具體表現在:①個體覺醒彰顯希望,展現人民不屈的抵抗精神與希望火種:文本一雖描寫日軍逼近下的混亂(縣長逃、維持會立、被迫做旗),但更突出刻畫了春兒這樣普通民眾的覺醒與抵抗。她拒絕當順民(不做旗),在戰爭廢墟(戰壕)上播種(象征希望),冒險幫助逃兵并藏起槍支(積蓄反抗力量),與芒種計劃未來抗日。這些行為展現了黑暗時代人民心中不滅的民族氣節和反抗精神,指向光明的前途。文本一的核心人物是普通農家女春兒和長工芒種。通過他們在民族危難時刻的覺醒、選擇與行動(哪怕是小心的藏槍、等待),小說昭示了民族的真正希望和光明未來蘊藏在這些堅韌、覺醒的普通民眾之中。②集體覺醒的必然性,彰顯民族脊梁與希望所在:維持會媚日與百姓藏槍形成對比,昭示依附侵略者必亡,白主抗爭才有民族新生。農民們冒雨修戰壕,逃兵說:“我們那里就有了抗日聯軍,我也要想法投奔他們去了?!泵⒎N計劃攜槍投軍,暗示個體抗爭終將匯入集體救亡洪流。暗線呼應歷史走向。③苦難中孕育光明,揭示潰敗中的愛國情懷與反抗意愿:戰壕毀莊稼卻播種菜籽,逃兵潰退仍心向抗聯,在絕望中凸顯不屈的民族生命力;逃兵的形象并非簡單的負面角色。他控訴上層不抵抗,表達對家鄉淪陷的痛心,最終留下武器并決心投奔抗聯,顯示了底層士兵未泯的愛國良知和追求光明的意愿。這賦予了潰敗陰影下的人性以亮色和希望。④以詩意筆觸描繪堅韌生命與未來憧憬:孫犁用獨特的詩意現實主義手法,如春兒在荒蕪戰壕上播種“晚熟的菜種”、在晚風中搖曳的“艷紅的高粱穗子”等意象,在殘酷現實中融入了生命的堅韌和對收獲的期待,在揭露黑暗的同時,始終洋溢著對生活、對民族未來的溫暖信念和光明憧憬。10.DFH11.C12.C13.(1)譯文:宋弘叩頭說:“我聽說貧賤時結交的朋友不能忘記,共患難的妻子不能休棄(讓她離開正堂)。(4分)(2)譯文:大凡游說的困難,在于了解所要游說的對象(君主)的心思,能夠用我的說法去迎合他。(4分)14.【答案】(1)觀點:示范:(1)勸諫成敗取決于是否精準匹配對方心理需求(1分)。示范:(2)勸諫成敗取決于勸諫的方式與對方心理需求是否錯位(1分)。示范:(3)未洞悉對方根本需求(名/實/義),縱有良言亦難成事(1分)。(2)論證:文本一(成功):劉德威以“法治”勸諫,直擊太宗求治心切的實質需求(1分)。文本二(成功):皇后以“明君聲譽”為切入點,滿足太宗重名心理(1分)。文本三(失敗):光武帝用世俗利益試探,忽視宋弘重義輕利的核心價值(1分)。(3)結論:前兩則與第三則材料構成正反對比論證,從而印證韓非觀點——未洞悉對方根本需求(名/實/義),縱有良言亦難成事(或示范1、示范2觀點)(1分)。15.D16.頸聯“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通過今昔對比的觸發,極大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層次:(1)對比:引動昔盛今衰之慨。此聯由眼前“野人贈櫻”的平凡事件,瞬間切換到昔日“賜沾門下省”、“擎出大明宮”的輝煌記憶(1分)。宮櫻代表著皇恩浩蕩、仕途榮光與京華安定生活,與眼前蜀地漂泊、僅得野人饋贈的境況形成巨大落差,白然引發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國家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后)的深沉感慨。(1分)(能力點:對比手法的作用,情感深度挖掘)(2)象征:深化漂泊身世之悲?;貞浿械膱鼍?門下省、大明宮)是詩人政治理想得以踐行的象征(1分)。今昔境遇的強烈對比(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使“此日嘗新任轉蓬”(尾聯)的漂泊感更顯沉重和無奈。頸聯的回憶是理解詩人“轉蓬”之嘆的關鍵背景,凸顯了其流落異鄉、身世飄零的巨大悲涼。(1分)(能力點:意象/場景的象征意義,情感關聯分析)(3)細節:蘊含忠君戀闕之思?!百n沾”、“擎出”的細節描寫,飽含著對昔日蒙受君恩的珍視(1分)?;貞洷旧砑戳髀冻鲈娙藢Τ?、對長安的深切眷戀。這種眷戀與尾聯“金盤玉箸無消息”的失落感相呼應,表明詩人的漂泊之悲不僅源于個人境遇,更與對君國命運的牽掛緊密相連,深化了其憂國憂民的情懷(1分)。(能力點:細節描寫的情感內涵,詩人主體情懷把握)(4)反襯:隱含野人真情之可貴:在輝煌往昔的映照下,頸聯也間接反襯出當下“野人相贈”情誼的純粹與溫暖(1分)。雖然境遇天壤之別,但野人的淳樸心意(“滿筠籠”)成為詩人在漂泊中難得的慰藉,使全詩在深沉感慨中仍有一絲人情的暖意。(1分)(能力點:情感復雜性理解,反襯手法效果)(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或: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評分標準:每空一分,理解錯誤及寫錯別字均不給分。18.(4分)【答案】(1)語句:①;修改為“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形式”。(2)語句:⑥;修改為“甚至出現故意使用污穢詞諧音的現象”。19.C20.D21.【答案】①創新性(1分):豐富表達形式,增強交流活力(1分)②風險性(1分):語義泛化、低俗化,侵蝕思維深度(1分)。22.【答案】示例:①陳述現象:青少年語言創新與失范并存;(1分)②分析本質:語言白適應與監管滯后矛盾;(1分)③核心對策:建立彈性規范與素養教育機制。(1分)評分標準:(每點1分,邏輯鏈完整1分)23.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