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漳浦道周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七年級語文試題(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友情提示:請把所有答案填涂到答題紙上!請不要錯位、越界答題!一、積累與運用(25分)1.請依據情境,補寫出古代詩文名句。(10分)(1)《竹里館》中寫夜靜人寂,與月相伴情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逢入京使》中運用夸張手法傳達惜別深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韓愈《晚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賦予花木以人的情感,知春將去,爭芳斗艷,盡情舒展生命本色。(4)《木蘭詩》中運用互文手法體現戰況慘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木蘭詩》中,作者通過聽覺與視覺,描寫出木蘭艱苦戍邊生活的對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美食,總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浩瀚長河里漾起溫情的漣漪。著名作家賈平凹曾說過:“人的胃是有( )功能的。童年時品嘗過的味道,總會讓人①(míng)記許久。”多年以后,也許諸多事情早已隨風而②(shì),但舌尖上的味道,總讓人難以忘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域造就( )的飲食習慣,在人氣、喜氣和煙火氣的相互浸染中,菜香撲鼻的鄉愁得以在我們的舌尖延續。那些散發泥土氣息的食材,被人們以③(xián)熟的技法,佐以質樸的情感烹出可口的美食,令人味蕾萌動、垂涎三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街頭巷尾總會( )著樸素的煙火味,縱然離家千萬里的游子,每每想起舌尖上熟悉的味道,亦能消解思鄉的愁緒。我想,那些于街頭巷尾隱藏的味道,像故人,更似鄉音,充滿著溫情的滋味,是心底自然情愫的流露。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相應的漢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 ② ③(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A.記憶 涇渭分明 環繞 B.回憶 截然不同 環繞C.記憶 截然不同 縈繞 D.回憶 涇渭分明 縈繞(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3.名著閱讀交流。(6分)文學研究員趙園說:“惡魔般的社會環境殘酷地、一點一點地剝掉祥子的農民美德,將他的性格扭曲變形。”請結合《駱駝祥子》相關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二、閱讀(65分)(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4~5題。(7分)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句“暗飛聲”中的“飛”字,既呼應 “夜”字,也使無形的聲音形象化。B.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后的感受,情真意切,扣人心弦。C.此詩通過詩人的感情變化,表現吹笛人技藝的高超,烘托玉笛聲的藝術魅力。D.末句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詩人思鄉的情緒,有一唱三嘆的美學效果。5.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試賞析詩中“滿”的表達效果。(4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6分)【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孫權勸學》)【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馬鞍,倒立馳聘。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①之而不為報②。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傳》)[注釋]①讓:責備。②報:答復,給回信。③露布:公開的文告。6.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4分)(1)但當涉獵( ) (2)即更刮目相待( )(3)拳勇過人( ) (4)蒙辭以軍中多務(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停頓,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3分)A.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B.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C.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D.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3分)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2分)9.甲、文中的呂蒙、傅永有哪些共同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12分)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①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②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向敵后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里,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連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岡,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斗就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是,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岡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岡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場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后,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后,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有一個戰士,他手里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 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進裂,涂了一地。另一個戰士,嘴里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遺體的時候,由于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他們卻打死了300多敵人,更重要的,他們使得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③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斗——松骨峰戰斗,或者叫書堂站戰斗。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和用刺刀跟敵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那玉堂、井玉琢、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趙錫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10.上文寫的是什么戰斗?表現了志愿軍戰士什么樣的精神?(2分)11.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有人說,選文第②段中畫波浪線句子“敵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岡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有顯示敵人英勇頑強的嫌疑,應該刪除。請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題。(18分)看 海劉群華父親是看故鄉的山長大的。在故鄉,只要打開一扇門,群山便迎著晨曦,聳峰立嶺,魚脊般威武地逶迤而來。我小的時候,常聽父親問在海南當兵的人:“山的那頭連著海嗎?海比門前的河大多少呢?”當兵的人沒有回答,只呵呵地笑。那之后,父親總翻閱我課本中和圖畫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氣勢和剛毅,看大海的驚濤駭浪和寬廣遼闊,他把有大海的圖畫和文字都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醫院的病榻上看電視,畫面上是南海的椰樹、沙灘、海貝,以及天空一樣深邃的海面。他頓時高興了,從病榻上坐了起來,他流露的激動,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父親年輕時也萌生過幾次看海的念頭。可那時生活拮據,哪有空閑和能力去看海?結果只是念頭一閃罷了,像一盞燈剛點燃,又摁滅了。早些年,我考上山東的大學。父親收拾著簡陋的鋪蓋,喃喃道:“幫我看看海,看它是個啥樣子?”我點頭。可是,父親的計劃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學校離海很遠,讀書生活不易,我哪還敢邁出腳去聽海的濤聲?我托住在海邊的同學給我帶一張海的照片和幾個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這些寄了回去。父親收到照片后,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里浪花翻滾,席卷著嬌小的海鷗,在幾個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還殘留著大海的咸風,父親覺得滿足了。他反復端詳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臟了,捏舊了,最后還戀戀不舍地問我:“海水是咸的嗎?真的在陽光下海灘上都是一層白霜似的鹽粉嗎?”我沒有去過,只能嗯嗯回應。他的眼睛盯著我,終于看出了端倪,堅定地說:“一定要去看看海!”我抿著嘴唇使勁地點頭。大海已經在父親的心里生了根,發了芽,也在我的心里潛移默化地茁壯成長。今年我去了海南。臨行前,我問父親:“你去不?”他搖了搖頭,伸了伸那雙已經走不了的腿。我乘飛機來到三亞。賓館三面臨海,綠樹掩映。只要我打開靠海灣的窗子,大海的氣息便洶涌而來。這片海灣還沒有開發,有著自然的美麗。破曉時分,晨曦鋪過翠綠的海面,像一樹春的桃花在風浪的皺褶里閃爍、跳躍。海灣的近處有礁,有嶼,有島。海灣的遠處也有礁,有嶼,有島。我立于天地之間,風從我的身邊穿插,像漁船一樣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網,收獲的恐怕不是海鮮,而是一份水珠飛濺的明媚心情。我用手機撥打視頻電話,父親躺在輪椅上接聽了。我說:“聽到了嗎?這是海的聲音!”這聲音像故鄉的潺潺水流,從河灘直泄而下,又像暴風驟雨,打在門前單薄的樹葉上!父親在那邊靜靜地聽著,認真地聽著,連連說道:“我聽到了!我聽到了!”我把鏡頭對準一個小島,蔥蘢的島上樹木黛青,如故鄉田壟里一顆安靜的青螺。我說:“看到了嗎?那就是海島!”父親興奮地說:“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嘗了嘗腳下的海水,這細膩清澈的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樣潤滑,撫摸著我的腳踝,又如一條條故鄉的泥鰍,從我的指間漏走了。我舔了舔手,說:“海真的是咸的!還有魚的腥氣!”這時,父親試圖從輪椅上站起來,可幾次努力都是徒勞。幾十年的夢想,幾十年的寄托,在這一刻經由我,終于實現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陸地,像船兒牽掛的彼岸一樣,終于合攏到了一塊,幸福在了一起。我說:“這就是你想了無數遍的海。”父親沉默了,許久才說:“你一定要給我瓢一口海水回來!”一朵浪花濺在我的嘴唇上,混著我的淚水流了下來。或許,海已經融進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有刪改)13.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父親向在海南當兵的人詢問大海的樣子,對方只笑不答,是因為覺得父親無知。B.“我”讀大學時仍然無法看到大海,主要是因為學校離大海遠,經濟條件有限。C.第七段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文“我”前往海南三亞市看海作鋪墊。D.“我”嘗海水的味道是因為當年父親看到照片時問我海水的味道而我無法回答。14.請簡要概括父親四次看到“大海”的經歷。(4分)15.結合語境,按照要求回答問題。(6分)(1)結果只是念頭一閃罷了,像一盞燈剛點燃,又摁滅了。(從修辭角度賞析句子)(3分)(2)他反復端詳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臟了,捏舊了。(賞析劃線詞語)(3分)16.“或許,海已經融進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這句話有何涵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五)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7~19題。(12分)材料一:中國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通過科學而系統的教育方式,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從而達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中國素質教育培訓行業里,針對學生不同細分維度的素養提升已經形成多樣化的培訓服務,包括啟蒙教育、語言能力培養、STEAM、體育、戶外營地、藝術以及其他新興的素養提升品類。這些細分賽道并不完全獨立甚至互有交叉彼此關聯,共同特點是均服務于中國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材料二:不同階段家長的子女課外素質教育課程參與情況階段 藝術 語言能力提升 STEM 戶外運動 學科輔導 其他幼兒園 60.8% 55.8% 28.7% 23.8% 0% 7.6%小學 43.1% 43.1% 20.4% 20.7% 56.9% 4.6%初中 22.1% 33.9% 21.5% 22.1% 54% 2.6%材料三:小記者:阿姨你好!請問您的孩子多大了?小明媽媽:我的孩子剛上初中。小記者:那您的孩子參與課外素質教育課程嗎?小明媽媽:有的,我給我的孩子報了鋼琴班、書法班和素描班,還報了線上的幾門學科輔導課程,比如他成績比較薄弱的數學和英語。小記者:小明,你喜歡參加媽媽給你報的這些課程嗎?小明:鋼琴、書法和繪畫這幾樣我還蠻喜歡,線上的學科輔導感覺就有點枯燥,總的來說還是在幫助我提高自己。可最令我苦惱的就是,周末的課程太多了,我沒辦法好好休息,有時想出去跟同學們打個籃球都沒時間。17.下面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我國素質教育培訓行業已針對學生不同細分維度形成多樣而獨立的素養提升培訓。B.不同階段的家長大部分較少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其他新興素養提升品類的培訓服務。C.從小明媽媽給小明選擇的課外素質教育課程能看出她期待孩子能夠得到全面發展。D.小明并不反感課外素質教育課程,只是比較苦惱周末沒有時間來好好放松與休息。18.不同階段家長對子女課后素質教育課程的選擇分別存在怎樣的偏好?請根據材料二簡要分析。(4分)19.圍繞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課后素質教育課程和周末休息時間給小明媽媽一些針對性的建議。請結合上述材料進行簡要回答。(5分)三、寫作(60分)2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生活需要在奮斗中實現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礪意志,生活需要在寬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關愛中增進感情……生活是一幅畫,有五彩繽紛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請以“生活需要_______”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扣題而作,不少于 600 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文中如需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請用化名代替;④書寫端正,卷面整潔。漳浦道周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1)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3)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5)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10分)2.(1)①銘 ②逝 ③嫻(3分)(2)C(3分)(3)那些隱藏于街頭巷尾的味道,像故人,更似鄉音。(3分)3.示例:祥子買車的夢想一次次破滅。虎妞也因難產而死,心愛的小福子也不堪生活的重負和恥辱上吊自殺,導致祥子徹底崩潰,性格扭曲,從老實上進徹底變為行尸走肉。(6分)(意思對即可)4.C(3分)5.“滿”字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之情。(4分)6.(4分)(1)只,只是。 (2)另外,再。(3)勝過,超過。 (4)事務7.C(3分)8.(1)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3分)(2)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2分)9.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將,武夫);二人認識到讀書意義后都能刻苦學習,并且取得驚人的長進。(4分)(意思對即可。)【附乙文參考譯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幼時跟隨叔父傅洪仲從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氣魄和才干,勇力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飛快地奔馳。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就請教叔父洪仲,洪仲嚴厲地責備了他,不幫他回信。于是傅永就發奮讀書,廣泛閱讀經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皇上常贊嘆說:“戰場上能擊退賊兵,平時能作文書,只有傅修期了。”10.松骨峰戰斗,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2分)11.這里是環境描寫,“32”、“10”等具體的數字的引入及“洶涌”“卷”、“打翻”、“燒紅”等詞語的準確運用,暗示了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現實,再現了松骨峰戰斗的殘酷、壯烈,烘托了志愿軍戰士的英雄無畏、堅韌頑強的精神。(4分)12.這句話不應該刪除。文中這些描述真實的再現了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的殘酷,通過寫敵人的瘋狂及“拼死爭奪”,從側面烘托出了志愿軍戰士的英勇頑強、勇于獻身精神。(6分)13.A(3分)14.①父親總翻閱我課本中和圖畫中的大海;②父親躺在醫院的病榻上看到電視上的大海,高興地坐起來;③我托住在海邊的同學給我帶一張海的照片,父親收到照片后覺得很滿足;④我乘飛機到三亞的海邊,通過視頻電話讓父親看海。(4分)15.(1)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父親因為生活的拮據不得不放棄看海念頭時的無奈。(3分)(2)“反復”是多次重復的意思,體現父親看照片時的仔細和激動。(3分)16.“看海”是父親的執念,父親一輩子想要“走出去”。然而這個愿望沒能實現,后來父親鼓勵“我”看海,其實是把“走出去”這個愿望寄托在“我”身上。“看海”成為一種理想,所以說“海已經融進了我的心里”。而我流淚是因為終于實現父親的夙愿,內心很激動,海水和淚水都是咸的,所以說“海水溢在了我的眼里”。(5分)17.A(3分)18.幼兒園階段的家長比較偏向給孩子選擇藝術與語言能力提升類課程;小學階段的家長則偏好給孩子選擇藝術、語言能力提升及學科輔導類課程;初中階段的家長則偏向給孩子選擇語言能力提升與學科輔導類課程。(4分)(意思對即可。)19.科學安排課程的門數和上課次數,進行適當減負;課程不要安排得過于密集,要給孩子留出休息與放松的時間。(5分)(意思對即可。)20.參照中考作文評分意見(6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