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工附 初一開學摸底測試語文學科試題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恩格斯一、積累與運用(25分)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 蒙古méng 芭蕉jiāo 襟飄帶舞jīnB. 勾勒lè 渲染xuàn 渾濁笨拙zhuóC. 參差cēn 嫵媚wǔ 直透毫端háoD. 花苞bāo 單薄buó 翠色欲流cuì2. 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銹上了白色的大花。B. 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C. 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直向窗前的盈白滲過來。D.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3. 下面《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情節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史進——私走延安府 B.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C. 林沖——誤入白虎堂 D. 周通——醉入銷金帳4. 填空(1)《草原》的作者原名__________。(2)與蘇軾并稱“三蘇”的另外兩個人的名字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5. 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命運,其實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條鮮為人知的補償原則,它青睞不斷拼搏的強者, 收獲也最多。A. 強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B. 強者盡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C. 雖然生活讓強者失去太多D. 讓在生活中失去了太多的強者6. 連詞寫話任意選擇以下詞語(不少于四個詞),發揮想象,連成一段話。迂回 彩虹 疾馳 灑脫 拘束 羞澀 甜香7. 按課文原文填空(1)遙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望洞庭》)(2)醉里吳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清平樂·村居》)(3)________________,故園無此聲。(納蘭性德《長相思》)(4)_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5)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6)________________,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7)________________,路轉溪橋忽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二、閱讀(35分)(一)(10分)閱讀《草原》完成下面小題。①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②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③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族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④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還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8. 請你根據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將這首詩正確排序。將正確的選項填寫在括號內( )①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②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味香。③老翁猶唱當年曲,少女新添時代裝。④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A. ④③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9.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10. 根據所給的句子進行仿寫。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明如玻璃的帶子——河!11. 如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二)(10分)閱讀《侏儒眼鏡猴》完成下面小題侏儒眼鏡猴畢役①1921年,當最后一只侏儒眼鏡猴被制成標本收藏在博物館,人們就再也沒有看到過這種動物。因此,科學家認為侏儒眼鏡猴可能已經滅絕了。2008年,這種像老鼠一樣大小的靈長類動物被科學家意外地發現,原來它們一直隱藏在印度尼西亞茂密山林中。②此前,兩位印尼科學家于2000年在瑞林都國家公園意外地發現一只侏儒眼鏡猴,可惜它誤中陷阱,重傷喪命,但至少證明侏儒眼鏡猴這一物種尚未滅絕。于是,美國研究人員隨同一支印尼當地的科研小組前往該處海拔2100多米的山頂上探察。終于發現了4只侏儒眼鏡猴,并且成功捕獲了2只雄性和1只雌性個體。他們將無線電項圈套在這些侏儒眼鏡猴的身上再將它們放生,這樣就可以隨時掌握它們的行蹤了。③眼鏡猴體形很小,體長一般在9~18厘米之間,體重50~150克之間,像小老鼠一樣,甚至可以讓它在鋼筆上爬來爬去。它有一對異于平常、大得出奇、直視前方的大眼睛,直徑都在1厘米以上。眼鏡猴不僅以眼睛大而出名,它們的兩只膜狀的耳朵非常靈敏,只要周圍稍稍有一點動靜,就能夠覺察出來。④侏儒眼鏡猴是眼鏡猴中的一種。侏儒眼鏡猴也叫小眼鏡猴,是世界上最小也是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它的體長約為11厘米,體重50克左右,體型只有菲律賓眼鏡猴的一半大。除了微小的體型外,它那直徑達1.6厘米的大眼睛和濃密的皮毛也特別引人注目,這種皮毛可以讓它們在潮濕陰冷的密林中保持正常的體溫。⑤利用無線電項圈,研究人員了解了侏儒眼鏡猴的一些習性。例如,雖然侏儒眼鏡猴的體型比其他眼鏡猴更小,但它們的腿卻都幾乎一樣長。因此,侏儒眼鏡猴更善于利用其超長的腿在森林里上下跳躍。從一個樹梢跳到另一個樹梢。在睡眠方面,這種夜行動物喜歡藏在掏空的樹干里休息,比其他眼鏡猴更為安靜。⑥侏儒眼鏡猴的發現是個令人鼓舞的喜訊。但也有一些環保人士為此擔憂,他們擔心盜獵者按照新聞線索去捕捉本來就罕見的侏儒眼鏡猴,類似的盜獵案件在世界各地都曾有所發生。印尼的研究人員則認為,通過科學研究獲得這個物種的更多信息,就可以讓印尼政府更好地對它們采取保護措施。12. 科學家一次意外的發現,證明了侏儒眼鏡猴這一物種尚未滅絕。那么,科學家這次意外的發現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現時間:發現地點:13. 第③段介紹了眼鏡猴的哪四個特點?14. 第⑤段介紹了侏儒眼鏡猴的哪些生活習性?15. 第⑥段中說“但也有一些環保人士為此擔憂”,這些環保人士擔憂什么?(三)(15分)閱讀《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完成下面小題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②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③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慣了繁華都市的大家閨秀,最后竟會永遠留在這么一個偏遠的小山村。④還記得嗎?1957年前,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沒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帶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吶!您哪里走得慣鄉間的田埂!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⑤對于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⑥那天正好是中秋節,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著也得陪大家過這個節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其實我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是您的最后時刻。我總盼望著媽媽您能多撐兩天。誰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趕,可是我還是沒能見上媽媽您最后一面。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媽媽當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長,您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兒子說,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這么多年吶,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試驗,少出一天差,坐下來靜靜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⑧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生,每當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⑨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我的搖籃前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⑩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噼啪作響,水田在夕陽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此文摘自《雜文選刊》2011年第7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歲生日晚會上的致辭,略有改動)16. 細讀④-⑥段,圍繞我與母親寫了哪幾件事?17. “媽媽當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長,您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兒子說”,請展開想象,想想母親會說些什么,以母親的口吻寫一段話。18. 文中作者說“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啊”,請根據第⑨節的內容,概括出母親對作者的成長有哪些影響?19. 根據文章內容,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不同含義。(1)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2)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20. 結合全文,請簡要分析“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蘊含了作者對母親哪些豐富的感情。三、作文(40分)生活中總有一些日子,因為快樂,因為悲傷,因為充實,因為感動……久久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請以“那段__________的日子”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在橫線上補上恰當的內容,使題目完整,并抄寫在作文紙的第一行②敘事要具體,感情要真實。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工附 初一開學摸底測試語文學科試題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恩格斯一、積累與運用(25分)【1題答案】【答案】C【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 ①. 舒慶春 ②. 蘇洵 ③. 蘇轍【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例:一場大雨后,彩虹架在天空中久久不愿離去,被雨水滋潤過的花朵少了些拘束,透出羞澀的粉紅,漏出甜香的氣味。【7題答案】【答案】 ① 白銀盤里一青螺 ②. 白發誰家翁媼 ③. 聒碎鄉心夢不成 ④. 移舟泊煙渚 ⑤. 白雨跳珠亂入船 ⑥. 明月別枝驚鵲 ⑦. 舊時茅店社林邊二、閱讀(35分)(一)(10分)【8~11題答案】【答案】8. B 9. 比喻,把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景象比喻為一條彩虹。說明了內蒙古人民的服飾的顏色很鮮艷。10. 例:遠遠地望見了一片輕盈白如棉花的云朵——云。11. 蒙漢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呢?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尾,點明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情深的中心。(二)(10分)【12~15題答案】【答案】12. 時間:2000年地點:瑞林都國家公園 13. 體型很小 體重很輕 眼睛大 耳朵靈敏14. 善于跳躍 在掏空的樹干里休息15. 環保人士擔心盜獵者按照新聞線索去捕捉本就罕見的侏儒眼鏡猴。(三)(15分)【16~20題答案】【答案】16. “我”要到重慶工作,母親支持和陪伴“我”,回憶母親為了“我”到鄉間生活以及她匆匆離世經過,表達對母親的內疚。17. 例:孩子,接下來的路媽媽可能不能陪你走了,媽媽很想你,但是媽媽知道你忙著搞科研,除了媽媽你還要扛起讓人民吃飽飯的責任,媽媽不怪你,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讓人們都能吃飽飯。18. ①小時候的英語啟蒙,讓“我”具有超越時代的視野;②對“我”求學讀書的執著和鼓勵,讓“我”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教育“我”有昂揚的生命力、意志力,有一顆堅定的心。19. (1)雜交水稻的種子(2)小時候母親對“我”的啟蒙和教育20. 母親已經去世21年了,作者依然對母親充滿思念之情;母親對作者的影響、支持與幫助,讓作者對母親充滿感激、敬重之情;因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親身邊多陪陪她,特別是在母親去世時不在身邊,作者內心充滿內疚之情。三、作文(40分)【21題答案】【答案】例文:那段溫暖的日子老院墻角的梧桐又落了一地葉子,風卷著碎金似的陽光掠過窗臺時,我總會想起去年冬天,那段和奶奶相守的溫暖日子。那時爸媽出差,我暫住在奶奶家。北方冬天來得早,清晨推開窗,總能看見院門外的小路覆著一層薄雪,像撒了把細鹽。奶奶總比我起得早,等我揉著眼睛走出房間,廚房里已經飄來米粥的香氣。她系著洗得發白的藍布圍裙,正彎腰往鍋里下紅薯,手背的皺紋里沾著點點面粉,看見我就笑:“再等十分鐘,紅薯熬軟了才甜。”我靠在門框上看她忙碌,晨光透過水汽氤氳的窗戶,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連帶著空氣里的米香,都暖得讓人心里發顫。周末的午后,雪停了,陽光難得透亮。奶奶會搬兩張小板凳到院子里,拿出她織了一半的毛衣,教我繞毛線。我總笨手笨腳地把線纏成一團亂麻,她也不惱,耐心地幫我解開,粗糙的手指穿過毛線時,動作輕柔得像在呵護易碎的糖。“你小時候啊,就愛裹著我織的紅毛衣到處跑,摔在雪地里,像個滾圓的小燈籠。”她一邊說,一邊指著院墻上我兒時的身高刻痕,那些歪歪扭扭的線條,在陽光下泛著溫柔的光。我忽然發現,奶奶的頭發比去年又白了些,可她笑起來時,眼角的褶皺里盛著的暖意,比冬日的陽光更讓人安心。有次我夜里發燒,奶奶急得直搓手,翻出家里的退燒藥,又用溫水浸濕毛巾敷在我額頭。她坐在床邊守著我,每隔一會兒就摸一摸我的額頭,嘴里輕聲念叨著“快好起來”。窗外的雪還在下,風嗚嗚地刮著,可我靠在奶奶身邊,聽著她平穩的呼吸聲,只覺得渾身都暖烘烘的。迷迷糊糊間,我好像又變回了小時候,生病時窩在她懷里,她也是這樣輕輕拍著我的背,哼著不成調的童謠。后來爸媽來接我時,奶奶把裝著紅薯干和她織好的圍巾的布包塞到我手里,站在院門口揮手。陽光落在她花白的頭發上,像撒了層碎銀。我坐在車里回頭看,她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被街角的梧桐樹擋住,可心里那股暖意,卻像奶奶熬的紅薯粥一樣,久久都散不去。如今再想起那段日子,不是因為多特別的事,而是那些藏在米粥香氣里、毛線纏繞間、深夜守護中的細碎溫暖,像冬日里的小太陽,一直亮在我記憶里,讓我不管走多遠,都能想起那份安穩的、熨帖人心的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