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檢測八年級語文試題一、積累運用(21分)1.古詩文默寫(每空1分,共10分)(1) ,胡為乎泥中?(《式微》)(2)挑兮達兮, 。(《子衿》)(3)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兩句“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漁人剛剛發現桃花源,雖然走得并不遠,但是眼前卻一下子開闊起來。(4)《蒹葭》中描寫露濃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在幻想中得到心上人,想象和她結婚時的熱鬧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關雎》)(6)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桃花源在暮春時節草美花紛的桃林美景。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5分)yǒng( ▲ )躍 登( ▲ )時 震 hàn( ▲ ) páng ( ▲ ) bó( ▲ )3.請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3分)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對44個漢字的字形進行了微調。4.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3分)A.《詩經》 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分為風、雅、頌三類。“風”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頌”是祭祀樂歌。B.《社戲》選自小說集《吶喊》。社戲是中國農村舉行迎神賽會或歲時節慶時所演的戲。C.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D.天啟壬戌,即公元1622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壬戌是天干地支紀年法。二、閱讀(46分)(一)、文言文閱讀(15分)【甲】小石潭記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乙】安國寺記①蘇 軾元豐二年十二月,余自吳興守得罪,上不忍誅,以為黃州團練副使,使思過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招魂魄②,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以得罪者也。于是喟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③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④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⑤自落,表里翛然⑥,無所附麗⑦,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繼連,為僧首七年,得賜衣。又七年,當賜號,欲謝去,其徒與父老相率留之。連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余是以愧其人。(選自《蘇東坡集》卷三十七,有刪改)【注】①本文是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湖北黃州時所寫的一篇抒情表意的文章。②魂魄:心思。③陂(bēi)池:池塘。④罪垢:指罪孽。⑤染污:煩惱。⑥翛(xiāo)然:自由超脫的樣子。⑦附麗:依附。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A.凄神寒骨 凄:使……凄涼B.性不足以勝習 勝:美好C.間一、二日輒往 間:間隔D.卒謝去 卒:最終,終于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A.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B.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C.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D.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甲乙兩文的作者都遭到朝廷貶謫,但甲文抒發了作者內心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乙文作者保持了豁達從容的心態。B.甲文用移步換景、特寫、變焦等手法,有形、有聲、有色地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C.乙文用簡練的筆墨描寫了安國寺周邊的景觀,表現了自己去寺中讀經思過的感慨。D.乙文第一段交代了來安國寺的原因:因為得罪了皇帝,皇帝貶他到安國寺自省反思。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3分)(2)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3分)(二)、現代文閱讀(21分)棗樹記①我對棗樹寓意的理解,緣于小舅的婚禮。那天,母親塞給我三角錢,交代道,去供銷合作社買半斤紅棗。我將三角錢攥在掌心,狂奔如小馬駒,“嘚嘚”的腳步聲回響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站在高高鋪搭前,怯生生地說,半斤紅棗。店主一只眼睛壞了,眨著云翳,翻了翻白眼,從玻璃瓶里抓紅棗裝進牛皮紙袋,稱好,遞給我。我雙手抱著半斤紅棗往小舅家跑去,棗香溢滿古街。氣喘吁吁地交給母親,只見母親將紅棗拿了出來,裝進將封口的紅被子,剩余撒在婚床褥子上,喃喃念道,早(棗)生貴子!滿臉悅色。②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大棗還有如此美好的祝禱。那彌散在故鄉老街的棗香,像迷了魂一樣,使我對紅棗樹有一種天然的敏感與親近。③那個夏日晌午,車入稷山縣萬畝唐棗樹林,那掩埋了半個世紀的棗香記憶,突然被激活、喚醒了。喊棗魂者歸來。一園漢棗樹、魏晉棗樹,最多的是唐棗樹。放眼望去,樹干黢黑,布滿皺紋,樹心炸裂,被雷劈火燒過后,仍青枝綠葉,青棗綴滿枝頭,碩果累累。每一株猶如天闕玉樹,古樹盤根,遮天蔽日一片陰涼。不由得驚嘆一聲,好大一園古棗林。④在我的老家云南,也鮮見棗樹。很多年后,我在河南靈寶、甘肅酒泉,見過不少野棗樹,多為荊棘叢,并不像山西稷山縣這一片古棗樹林,老樹枯枝新芽,盤虬野地,軀干枯槁,天火閃電擊過后,寒霜侵身,雪野覆蓋,卻活到了今日,千年不死。⑤想想我家柴門前,鄰居家院落里也種了一株棗樹,將近十年了,僅小碗口粗。鄰家數年未住人,無人打理,靠天雨而活。枝頭照樣結滿了棗,秋天紅成半樹,金風一吹,墜落一地,拾起來,咬著香甜嘎巴脆。去年春夏之季雨少,見葉子發黃,我以為會干涸而死,誰知一場春雨襲來,葳蕤如昨。千載如斯,稷山的千年唐棗樹祖,也是這番活法嗎?下車,近棗樹祖情亦怯,我們向一株株古棗樹走去,溯歲月田埂而上。⑥摩挲著那一株株老棗樹祖的皮膚,我的手陡生粗糙感,這種銼痛由皮膚傳入神經,直抵心脈。無邊的痛后,卻是血一般的奔突,紅棗醬色如血,如火,是煉獄過后的浴火重生啊。一顆、兩顆、三顆、四顆板棗,水煎、煮沸,棗香四溢,水霧冉冉,萬千中藥的苦,皆伴棗性而聚變,而新生。那是痛楚過后的沸騰。誰會想到,一枚枚河東板棗,竟然還是救命之丹。⑦十年前,至親遽然染疾,幸有名醫懸壺濟世,妙手還春。治療后,處于恢復期,亦無藥可開。醫囑說,只需調理即可,到中醫院開幾劑中藥吧。后用了一個紅棗的妙方,兌水三四百毫升,陶鍋里煮兩個小時,趁熱喝下,再將所有藥渣嚼服。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一喝就是三載,抵抗力大增,惡疾已遠。那一刻,我對紅棗,對河東板棗,有了一種膜拜感,它的功力遠遠超出早生貴子的民間祝福。⑧發現板棗有藥補之效的郎中,遠及漢代。首推南陽張仲景,但影響最大的是神醫華佗。相傳曹操患頭瘋病,寒風一吹就發作,心亂目眩。華佗巡診,望聞問切后,知道實乃心病——既生瑜,何生亮,既有臥龍崗,何必銅雀臺啊。遂為曹公針灸,瞬間腦清目明。曹丞相高興,欲重賞華佗。華大夫搖頭,說針灸之療,只管一時,不管一世。安邑御棗和烈藥,可除丞相腦疾。⑨五谷之根,家化萬物,有粟、有麥、有谷、有稗,亦有千年棗樹。江山社稷百姓安,有糧則命安,有棗則福來。夢斷大河水不盡,何處棗生三晉地。我往熱鬧處走,甘棠井亭前,觀棗農們穿漢服唐裝,老翁、老嫗搖轆轤,耕夫和歌。我倚在樹前照相,仿佛是依偎在老祖母的懷里,東風掠過。一陣清涼,一股棗香,是老奶奶樹祖之味,是搖籃之中母親的奶香、棗香。⑩千年棗樹活著,活在大河之濱。母親河,棗祖樹,老且彌堅,仿佛在喻言華夏子孫繁衍,萬家興旺,江山永固。一河血脈,與千萬株棗樹相連。秋風起兮明月夜,文心如初,元氣依然。 莫道棗樹老,一棗一樹皆成林。(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9.通讀全文,梳理文章圍繞“我和棗樹”寫了哪些故事?(4分)① →夏日晌午,“我”的棗香記憶被激活,敬佩棗樹的生命力→②10.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6分)(1)結合語境,賞析第①段中加點詞語。(3分)我將三角錢攥在掌心,狂奔如小馬駒,“嘚嘚”的腳步聲回響在老街的石板路上。(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3分)放眼望去,樹干黢黑,布滿皺紋,樹心炸裂,被雷劈火燒過后,仍青枝綠葉,青棗綴滿枝頭,碩果累累。11.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⑩段中畫線句“千年棗樹活著,活在大河之濱。母親河,棗祖樹,老且彌堅,仿佛在喻言華夏子孫繁衍,萬家興旺,江山永固。”的理解。(5分)12.結合全文,分析第⑥段在文章結構和內容方面的作用。(6分) (三)、名著閱讀(10分)請你結合下面選自《四書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①”“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孟子》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辨“義”“利”甚嚴;而辯“性善”,教人求“放心”,影響更大。又說到“養浩然之氣”,那“至大至剛”“配義與道”的“浩然之氣”,這是修養的最高境界,所謂天人相通的哲理。【注釋】①闕疑:對疑惑不解的東西不妄加評論。13.(4分)小語發現材料中的內容可以與之前所學詩文相聯系,于是她將二者對照以增進理解,請你幫她補充完整。①“時習”: ,不亦說乎?②“義利”: ,于我如浮云。③“擇善”:擇其善者而從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14.請你根據上面材料,說一說儒家學說對現在的我們有哪些教育意義。(6分) 三、作文(53分)主角,不只是影視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縱橫賽場的體育明星,不只是改革大潮里的風云人物。一張過去的照片、一段溫馨的視頻、一個難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活動、一場激烈的比賽……你都可能是當中的“主角”。請以 “這一次,我是主角” 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說真話,抒真情,忌抄襲。 (3)文中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4)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檢測八年級語文答題紙一、積累與運用(21分)1.古詩默寫。(每空1分,共10分)(1)(2)(3) ,(4) ,(5)(6)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5分)yǒng( )躍 登( )時 震 hàn( ) páng ( ) bó( )3.請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3分)選擇題 (每題3分,共12分)題號 4 5 6 7選項二 、閱讀(46分)8.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2)9.(4分) ① →夏日晌午,“我”的棗香記憶被激活,敬佩棗樹的生命力→②(1)(3分)(3分)11.(5分)12.(6分)(4分)①“時習”: ,不亦說乎?②“義利”: ,于我如浮云。③“擇善”:擇其善者而從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14.(6分)(座位號:)三、作文(53分,含書寫3分)600800答案一、積累運用1.(1)微君之躬 (2)在城闕兮 (3)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 (4)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或“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5)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6)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2.踴 dēng 撼 磅 礴3.教育部在公示的《通用規范漢字表》中,對44個漢字的字形進行了微調。4.A 5.B 6.B 7.D二、閱讀(一)文言文閱讀8.(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2)(我)找到城南的一座佛寺,名叫安國寺,(寺里)有茂密的樹林、高大的竹子,還有池塘和亭臺樓閣。(二)現代文閱讀9.①小舅婚禮時,“我”買紅棗,首次知曉紅棗有“早生貴子”的美好寓意 ②十年前,至親用紅棗調理身體恢復健康,“我”對紅棗產生膜拜感,了解其藥補之效10.(1)“攥”字寫出“我”緊握三角錢的狀態,表現出“我”對錢的珍視;“狂奔如小馬駒”運用比喻,“嘚嘚”模擬腳步聲,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我”買紅棗時的急切心情,體現出“我”對完成母親交代任務的重視。(2)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布滿皺紋”將樹干擬人化,形象地寫出古棗樹樹干的蒼老形態;同時通過“樹干黢黑”“樹心炸裂”與“青枝綠葉”“碩果累累”的對比,突出古棗樹在歷經磨難后依然頑強的生命力,表達出“我”對古棗樹的驚嘆與敬佩。11.千年棗樹生長在黃河之濱,雖歷經雷劈、火燒、寒霜等磨難,卻依舊頑強存活,老而彌堅;黃河作為母親河,孕育了華夏文明,棗樹與黃河相伴相生,象征著華夏子孫如棗樹般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寄托著對中華民族繁衍興旺、國家長治久安的美好期盼,深化了文章對生命韌性與民族精神的贊美主題。12.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對稷山古棗樹頑強生命力的描寫,引出下文對紅棗藥補之效的敘述,使文章過渡自然,脈絡清晰。內容上:通過描寫觸摸老棗樹的感受,將棗樹的“粗糙”與紅棗的“醬色如血”聯系起來,暗示棗樹歷經磨難后的價值;提及紅棗可搭配中藥,為下文寫至親用紅棗調理身體做鋪墊,同時初步點出紅棗超出民間祝福的實用價值,豐富文章內容。(三)名著閱讀13.①學而時習之 ②不義而富且貴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失道者寡助14.儒家學說中“時習”強調時常溫習,提醒我們在學習中要注重鞏固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闕疑”教導我們對疑惑之事不妄下判斷,培養嚴謹的求知態度與理性思維;“仁”“義”“忠恕”等理念,引導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堅守道德準則,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養浩然之氣”鼓勵我們提升自身修養,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尚的品格,這些都對當代人的學習、做人與成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三、作文這一次,我是主角舞臺的追光燈驟然亮起,刺得我眼睛有些發花。臺下黑壓壓的人群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手中的小提琴琴弓仿佛有千斤重,我深吸一口氣,回想起這段為校園藝術節獨奏做準備的日子,終于明白——這一次,我要做自己的主角。從前的我,總習慣躲在人群背后。音樂課上小組合唱,我永遠站在最后一排,嘴唇跟著翕動卻不敢發出聲音;班級文藝表演,我也只愿做臺下鼓掌的觀眾,看著別人在舞臺上閃閃發光,心里既羨慕又膽怯。當老師提議讓我參加藝術節小提琴獨奏時,我第一反應是拒絕:“我不行,我會搞砸的。”老師卻拍拍我的肩:“不試試怎么知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從那以后,琴房成了我課后最常去的地方。最初練習時,指尖按在琴弦上生疼,練不了多久就會發紅發麻,拉出來的曲子更是斷斷續續,連最簡單的旋律都顯得生硬。有好幾次,我看著琴譜上密密麻麻的音符,想過放棄。但一想到老師的鼓勵,想到自己也想站在舞臺上的心愿,又重新握緊了琴弓。我對著鏡子調整姿勢,一點點糾正音準,把難拉的段落拆分成小節反復練習,直到手指磨出薄繭,直到每一個音符都能流暢地從琴弦上流淌出來。演出當天,后臺的我緊張得手心冒汗,不停摩挲著琴身。聽到主持人念出我的名字,我攥緊琴弓,一步步走上舞臺。當雙腳站定在舞臺中央,看著臺下老師期待的目光、同學鼓勵的眼神,我忽然平靜下來。抬手、運弓,第一個音符響起的瞬間,所有的緊張都煙消云散。《梁祝》的旋律在禮堂里回蕩,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隨著旋律的起伏訴說著那段動人的傳說。拉到高潮部分,我閉上眼睛,完全沉浸在音樂里,忘記了臺下的觀眾,忘記了所有的顧慮,只知道要把這段時間的努力都傾注在琴弦上。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禮堂里安靜了幾秒,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我鞠躬致謝時,看到老師眼里的笑意,聽到同學的歡呼聲,心中涌起一股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原來,只要勇敢邁出第一步,認真去努力,平凡的我也能站在舞臺中央,成為閃閃發光的主角。這一次的獨奏經歷,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它讓我明白,主角不只是別人眼中的焦點,更是敢于突破自我、勇敢追求夢想的自己。往后的日子里,我會帶著這份勇氣,在更多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做自信的主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