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怡海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默寫1.古詩文默寫。(1)斯是陋室, 。(劉禹錫《陋室銘》)(2)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周敦頤《愛蓮說》)(3)《登飛來峰》中表現王安石作為一個政治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的詩句是: , 。(4)《游山西村》中寫山間水畔的景色,道路紫繞,景中蘊含人生哲理,表現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句子是: , 。(5)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中表現作者甘愿犧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格的詩句是: , 。二、詩歌鑒賞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①,山銜落日浸寒漪②。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③信口吹。【注釋】①陂(bēi):水岸。②漪(yī):水波。③腔:曲調。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此詩體裁上屬于七言絕句,題材上屬于山水田園詩。B.詩句圍繞池塘,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凈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綺麗。C.詩人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借恬靜優美的景色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向往,情與景高度統一。D.全詩寫景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詩歌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3.詩歌第二句中的“銜”字極富表現力,請簡要分析。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①白居易,字樂天,其先蓋太原人。居易敏悟絕人,工文章。未冠,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左拾遺。②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①,振除災滲②。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憲宗頗采納。③度支③有囚系関鄉④獄,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縶⑤其子,夫久系,妻嫁,債無償期,禁無休日,請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穆宗好畋⑥游,獻《續虞人箴》以諷。于是,天子荒縱,宰相才下,賞罰失所宜。坐視賊,無能為。居易雖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④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錢塘湖,鐘泄其水,溉田千頃。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復拜蘇州刺史,病免。開成初,起為同州刻史,不拜,改太子少傅,進馮翊縣侯。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贈尚書右仆射,宣宗以詩吊之。⑤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詩,至數千篇,當時士人爭傳。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翼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嗚呼,居易其賢戰!(節選自《新唐書·白居易傳》)【注】①蠲juān貸:解釋為謂免除租稅,借放錢糧。②災滲 lì:災害。③度支:古代官署名。④関鄉:地名。⑤縶 zhí: 拘禁。⑥畋 tián: 古指種田或打獵。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未冠”中的“冠”,在文中是弱冠之意。古代漢族男子20為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B.“天子以旱甚”與“公亦以此自矜”(《賣油翁》)的“以”字用法和意義也相同。C.“請一切免之”的“之”是代詞,代指囚犯,和《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和意義不相同。D.“益知名”中的“益”有“更加”“增加”“好處”等義項,依據前后文語境,此處應為“更加”之意,與“香遠益清”中的“益”同義。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B.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C.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D.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且多出宮人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居易雖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7.《新唐書 白居易傳》評論白居易“居易其賢哉!”,請結合選文內容,概括哪些方面體現了白居易對百姓的“賢”。四、現代文閱讀與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①驚蟄過后,春分未至之時,我習慣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里,幾株挺拔的白玉蘭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著,但冥冥之中,我感覺周遭的土地正勃發著一股盎然生機。于是我找來一個耙子,扒開院墻底部覆蓋著的枯草萎葉,眼前頓覺一亮——一株嬌嫩淡綠的蒲公英,鋪展著鋸齒般細小的葉片,心有靈犀地朝我微笑著呢。②這株蒲公英生長在東墻下的縫隙之中,其間只有些微的泥土。當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時,不經意地發現了它。此后連續十年間,每年驚蟄過后,它都如約而至,在那里發芽抽青,鋪展開鋸齒形的葉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紅,蒲公英的頂端逐漸形成一個細小的花盤,并綻開黃色的花瓣,花瓣緊緊圍繞著花心,開得恣意燦然。當此之時,蒲公英的頭頂,盛開的海棠燦若明霞,相隔幾步之遙,雍容的白玉蘭清香陣陣,而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著自己樸實的身軀,釋放著似有似無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盤開始脫落,形成了一個白色的絨球,陣陣微風中,絨球飛出無數張“小傘”,飄向空中,飛向遙遠的天際……③蒲公英花開后,種子隨風飄到別處孕育新的生命。可無論種子飄向何方,眼前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的固守一處,“年年歲歲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憶。④那是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當時講授語文課的老師四十出頭,講課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慢聲細語,卻很有感彩。在古典文學、古代漢語領域,他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入學后的第二年春天,學校組織我們到城郊鄉下勞動半個月,語文老師與我們同去。勞動之余,同學們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參與其中。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種類很多,蒲公英也隨處可見。采集之際,師生談笑,理想與前途自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同學中有的說要“志存高遠”,有的用俄語朗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還有的表示將來要成為某個學科領域的棟梁之材……認真聽罷大家的議論,老師平靜地說:“很高興聽到同學們的想法,作為你們的老師,我真誠地希望看到你們成才。但是說實話,我不奢望你們都成為棟梁之材,因為古往今來,出類拔萃的永遠是極少數,大多數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頓了頓,指著無垠的田野接著說:“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聳的白楊,有斑駁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夢想,也有自己的價值。白楊可以做棟梁,灌木可以做成籬笆,蒲公英雖然庸常卑微,卻可以藥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學們畢業后,不管命運把你拋向何處,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歷程,那就是有意義的人生。”老師的一席話,引發了在場同學久久的沉思。勞動返校后,老師以“春日的田野”為主題,讓大家寫一篇作文。記得我的作文標題是“蒲公英也有夢想”。⑥歲月流轉,世事變遷,如今老師已仙逝多年。在這個和煦明媚的春日,與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個多世紀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談話,又在我耳畔響起。⑦平心而論,自然界中的蒲公英無異于一棵野草,永遠不能與眾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語。但是,年年歲歲,蒲公英都要熬過嚴酷的隆冬,待到春風吹拂之時,率先破土而出,綻放屬于自己的美麗,即使無人問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將辛苦培育出的種子散放出去,讓它們帶著自己的夢想,飄向海角天涯。許多年過去,這些“小傘”飛向了華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岡、湖畔、貧瘠的曠野甚至巖石的縫隙,都是它們生長的地方。恰如當年我的那些“同學少年”,在經歷了或長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繼在社會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成了社會上庸常的普通人。幾十年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奮斗著,燃燒著,持守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還有很多困難和曲折,但是他們不怨不尤,心懷盈盈的溫暖、感恩和愛。無論面對怎樣灰暗的時空,他們的臉上都會蕩漾出一份明媚。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嗎 ⑧春日里,清晨的陽光已經流瀉出絲絲暖意,陽光下的這株蒲公英,細小的葉片正閃爍著淡綠柔美的光暈。年復一年,每當春風拂面之時,我都會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尋它的倩影,而它也會精靈般適時出現,這已成為我們之間無言的默契。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勞動返校后,“我”寫了以“蒲公英也有夢想”為標題的作文,暗示“我”贊同老師對于人生的理解。B.文中主要寫蒲公英,還要兩次寫到白玉蘭和海棠,是為了突出蒲公英生命力的頑強、樂觀。C.作者從蒲公英身上得到很多感悟,這些感悟只來源于十年間與自家庭院中蒲公英的默契。D.文章最后一段照應前文,回扣標題,并用肯定的語氣將“我”與蒲公英的默契在時間上做了延伸,深化了文章主旨。9.請梳理與蒲公英相關的事件,體會“我”的情感變化。并補全下面表格。時間 事件 “我”的心理感受驚蟄過后,春分未至之時 “我”發現院東墻下的蒲公英 ①初夏 ② 敬意仲夏 蒲公英花盤脫落,飄向天際 ③1963年秋 ④ 感懷10.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一株嬌嫩淡綠的蒲公英,鋪展著鋸齒般細小的葉片,心有靈犀地朝我微笑著呢。11.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主旨分析探究標題“與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多重意蘊。五、名著閱讀閱讀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題。【片段一】從最高級指揮員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樣。但是,營長以上可以騎馬或騾子。我注意到,他們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軍隊在一起時,這主要表現在西瓜和李子上。【片段二】連續三夜,紅軍把部隊分成西、南兩個縱隊。第四天晚上他們出其不意地進發了,幾乎同時攻打湖南和廣東的碉堡線。他們攻克了這些碉堡,敵軍驚惶奔逃。紅軍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領了南線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鎖網,這就給他們打開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紅軍的先鋒部隊就開始了他們轟動一時的長征。【片段三】我在寧夏和甘肅所看到的紅軍部隊,住在窯洞里,富有地主原來的馬廄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營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駐軍丟棄的場地和房子里。他們睡在硬炕上,甚至沒有草墊,每人只有一條棉毯——然而這些房間卻相當清潔整齊,雖則地板、墻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們難得有桌子或書桌,把磚頭或石頭堆起來就當椅子用,因為大部分家具在敵人撤退以前就給毀壞或運走了。12.下列關于《紅星照耀中國》這一本書的內容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片段一寫“從最高級指揮員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樣”,體現了紅軍將領與戰士之間平等的關系。B.片段三是對紅軍生活條件的細致描述,可看出紅軍部隊生活條件簡陋但房間清潔整齊。C.《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英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在中國采訪的主要地點是延安。D.《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紅星”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革命。13.結合片段二的加點詞語,寫出作者隱含的立場或態度。六、作文14.暑假生活多姿多彩:踢幾腳球,賽幾趟跑,聽幾首歌,畫幾筆畫,來一次旅游,做一回志愿者……體育強身健體,藝術陶冶情操,旅游開闊視野,勞動培養品格。同學們,你的暑假參加了哪些活動呢?請以你參加過的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為素材,寫一篇作文。或敘述活動經歷,或講述活動故事,或論述活動意義。要求:(1)自擬題目,不少于600字;(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3)書寫工整,卷面整潔;(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參考答案1. 惟吾德馨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2.B 3.“銜”字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以人的動作,把山寫活了,形象地寫出落日將沉未沉的情態。4.B 5.B 6.白居易雖然進獻忠言,卻不被(皇帝)采納,于是請求調任外地。 7.旱災時建言免江淮兩賦、放宮人救饑民;為度支獄囚上書求免,解百姓困苦;任杭州刺史筑堤溉田、浚井,便利百姓生活。8.C 9. 驚喜 “我”看到蒲公英在姹紫嫣紅中默默挺立 贊美 入學第二年春天,勞動時聽老師以蒲公英為例談論人生 10.示例一:本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蒲公英葉片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示例二:本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蒲公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蒲公英可愛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11.內容上,標題指“我”與蒲公英在庭院相遇。主旨上,是指“我”(“我們”)與“蒲公英”一樣,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奮斗,平和,樂觀,心懷溫暖、感恩和愛。12.C 13.“出其不意”體現紅軍行動的突然性、策略性,隱含作者對紅軍軍事智慧的肯定;“驚惶奔逃”展現敵軍慌亂,隱含對敵軍的貶抑;“猛攻不停”突出紅軍作戰勇猛,隱含對紅軍戰斗力與戰斗意志的贊揚;“轟動一時”強調長征影響大,隱含對紅軍這一壯舉的肯定態度。14.例文:書架間的夏日成長 七月的陽光把社區圖書館的玻璃窗曬得發燙,我抱著一摞剛回收的圖書,指尖掠過書脊上溫熱的紋路,這是我暑假做志愿者的第三周。原本只是想給漫長假期找些事做,卻沒料到,整理書架的時光竟成了治愈我浮躁的良藥。 最初接手時,我總被雜亂的書籍弄得手忙腳亂。同一排書架上,科幻小說與散文集擠在一起,編號錯亂的繪本插在歷史書籍中間,連最基礎的“中圖法”分類都摸不清。第一天結束后,腰酸背痛的我坐在臺階上,看著仍顯凌亂的角落,差點打起退堂鼓。管理員李阿姨卻笑著遞來一杯涼茶:“別急,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家’,你得先聽懂它們的‘語言’。” 接下來的日子,我跟著李阿姨學習分類規則。指尖劃過“I”類文學書時,會特意留意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整理“G”類教育書時,會按學段順序仔細排列。遇到封面破損的舊書,我就用膠帶輕輕修補,像給它們穿上新衣裳。有次,一位白發爺爺在書架前徘徊許久,念叨著要找一本老版的《唐詩選》。我根據記憶在角落的舊書區翻找,當泛黃的書頁遞到爺爺手中時,他眼里的光讓我忽然明白,這些看似枯燥的整理,其實是在搭建人與書的橋梁。 漸漸地,我不再覺得這項工作枯燥。清晨整理書架時,陽光透過窗戶在書脊上灑下光斑,像是跳動的音符;午后幫小朋友找到心儀的繪本,聽他們奶聲奶氣地說“謝謝”,心里滿是暖意。更意外的是,原本總愛刷手機的我,開始在休息時翻看架上的書,《小王子》里的溫柔句子、《昆蟲記》中的奇妙世界,讓我浮躁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暑假結束那天,我看著整齊有序的書架,摸著自己磨出薄繭的指尖,忽然懂得:勞動從不是簡單的體力付出。整理書籍的過程,不僅鍛煉了我的耐心與專注力,更讓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找到了內心的充實與快樂。這個夏天,書架間的每一縷書香,都成了我成長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