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美麗的顏色》情境任務分層作業班級擬舉行以“結識名人瑪麗·居里”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的任務。【名人傳記我來讀】1.小文從《美麗的顏色》中摘錄了一段文字,對作品進行賞析,但其中有一些問題他拿不準,請你幫他解決。他們煉制lì青鈾礦的設備極其簡陋。在夏天,棚屋里面 ① 熱得像溫室。每逢zhòu雨猝至,他們就大開著門窗讓空氣流通,以便繼續工作,而不至于因煙zhì息。有時候面對瑪麗對鐳的形狀的詢問,皮埃爾會和 ② 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事實證明,鐳【甲】有“美麗的顏色”,它【乙】自動發光!她永遠記得看 ③ 光的這一晚,永遠記得這種神妙世界的奇觀。(1)根據語境,寫出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lì( )青 zhòu( )雨 zhì( )息【答案】瀝 驟 窒(2)依次填入文段橫線上的漢字,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①燥 ②言 ③熒 B.①燥 ②顏 ③熒 C.①躁 ②顏 ③螢 D.①躁 ②言 ③螢【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常用字字形的辨析。作答時,可根據漢字的含義,結合語境進行判斷。“燥”是“缺少水分,干燥”的意思;“躁”是“性急,不冷靜”的意思。語句形容天氣干燥炎熱,故第①空應填“燥”。“言”有“話”的意思;“顏”有“臉,臉上的表情”的意思。“和顏悅色”形容態度和藹可親。語句形容皮埃爾的神色,故第②空應填“顏”。“熒”有“光亮微弱的樣子”的意思;“螢”一般指螢火蟲。語句形容物質發出的可見光,故第③空應填“熒”。故選B。(3)在文段甲、乙兩個空缺處,填入一組恰當的關聯詞。【甲】:_________ 【乙】:_______【答案】不只(不僅) 還【名人素材我來搜】2.下面是小科從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一文中截取的文字,請你選出銜接最恰當的一項(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的友誼, 。意志之堅強、品格之純潔、律已之嚴格、判斷之公正,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身上。A.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B.我對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感到欽佩C.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使我感到欽佩D.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使我感到欽佩【答案】A【解析】由前文“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 20 年的友誼”可知,主語是“我”,排除 C、D兩項;“人格的偉大”與后面“意志之堅強、品格之純潔、律己之嚴格、判斷之公正”結構一致,故選 A。3.活動中,同學們搜集了以下幾個病句并嘗試對病句進行修改,下列對病句的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學習了《美麗的顏色》一課后,我們領悟到居里夫人的光輝形象。(將“領悟”改為“領會”)B.然而,瑪麗和皮埃爾更要習慣忍受嚴寒的室外。(將“嚴寒的室外”改為“室外的嚴寒”)C.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我們懂得了執著、堅強對成功的重要。(在“重要”后面加上“意義”)D.居里夫人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曾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在“是”后面加上“一名”)【答案】B【解析】 A項,搭配不當,應把“領悟”改為“感受”;C項,成分殘缺,應去掉“通過”或“使”;D項,語序不當,應把“獲得”與“兩次”調換位置。故選B。【名人事跡我來訪】4.假如你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學校新聞報道組派你對居里夫人進行一次采訪,請你完成下面的采訪提綱。采訪地點 婁蒙路的棚屋 采訪用具 紙、筆、相機或手機采訪對象 居里夫人 采訪問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訪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訪方式 深度訪談、攝影【答案】①了解居里夫人在科研過程中的工作情況和所思所感 ②您在發現鐳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 ③您是怎么克服這些困難的? ④您認為作為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品質是什么?【名人精神我來探】5.活動中,小語不明白《美麗的顏色》中“美麗”一詞的含義。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和下面的材料,解釋“美麗”一詞的含義。材料一: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蠶結著繭子,這使我很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節選自瑪麗·居里《我的信念》)材料二: 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瑪麗·居里【答案】既指居里夫婦提煉出的鐳具有美麗的顏色,又指居里夫人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執著勤奮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解析】 本題考查結合課文探究材料。根據課文內容可知,“美麗”的表層含義是鐳具有美麗的顏色;結合兩則材料可知,居里夫人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執著勤奮、淡泊名利,因此“美麗”的深層含義是指居里夫人的這種精神品質。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美麗的顏色(節選)①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他們之間的柔情和他們智力上的熱情,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他們在這個木板屋里過著“反自然”的生活,他們彼此一樣,都是為了過這種生活而降生的。②瑪麗后來寫道:“感謝這種意外的發現,在這個時期里,我們完全被那展開在我們面前的新領域吸引住了。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我們的時光就在實驗室里度過。在我們十分可憐的棚屋里籠罩著極大的寧靜;有時候我們來回踱著,一面密切注意著某種實驗的進行,一面談著目前和將來的工作。覺得冷的時候,我們在爐旁喝一杯熱茶,就又舒服了。我們在一種獨特的專心景況中過日子,像是在夢里一樣。③“……我們在實驗室里只有很少的幾個客人。偶爾有幾位物理學家或化學家來, 或是來看我們的實驗,或是來請教比埃爾·居里某些問題,他在物理學的許多分支領域, 是很出名的。他們就在黑板前談話,這種談話給人留下了清晰的記憶,因為它們是科學興趣和工作熱情的一種提神劑,并不打斷思考的進程,也不擾亂平靜專注的空氣,這是實驗室的真正氣氛。”④比埃爾和瑪麗有時候離開儀器,平靜地閑談一會兒,他們談的總是他們所迷戀的鐳,說的話由極高深的到極幼稚的,無一不有。⑤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⑥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⑦……⑧那天他們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這兩位學者此刻應該休息了。但是比埃爾和瑪麗并不總是照道理行事。他們穿上外衣,告訴居里大夫說他們要出去,就溜走了……他們挽臂步行, 話說得很少。沿著這個遠離市中心的街區的熱鬧街道,走過工廠、空地和不講究的住房。他們到了婁蒙路,穿過院子,比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那扇門嘎嘎地響著(它已經這樣響過幾千次了),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⑨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嗎?”⑩幾個月以來使比埃爾和瑪麗入迷的鐳的真相,實際上比他們以前天真地希望著的樣子還要可愛。鐳不只有“美麗的顏色”,它還自動發光!在這個黑暗的棚屋里沒有柜子,這些零星的寶貝裝在極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釘在墻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們那些略帶藍色熒光的輪廓閃耀著,懸在夜的黑暗中。1.課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有什么作用 【答案】補充了歷史細節,展示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了文章的敘述節奏,使行文更加生動。2.選文第②段“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居里夫人為什么覺得很快樂?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答案】被那展開在面前的新領域吸引住了(迷戀科學研究);棚屋里的生活很寧靜;在一種獨特的專心景況中過日子(專注于科學研究)。3.結合選文內容說一說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答案】標題一語雙關,既指居里夫婦發現的鐳具有美麗的顏色,又指他們的堅忍執著、以苦為樂、熱愛科學等精神品格的美麗。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16分)葉嘉瑩:用生命放歌,為文化傳薪①1974年,葉嘉瑩終于得以第一次回國探親。當時她從加拿大經香港到廣州,再從廣州飛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當從飛機上看到北京城的兩排燈火,“我想,那是不是我當年的舊游之地長安街呢?我就流下淚來了。”葉嘉瑩說。②1978年再次回國,葉嘉瑩發現,青年人在看《唐詩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導游都會背誦古詩,周總理去世時天安門廣場的悼念活動中,花圈和挽聯上寫的也都是舊體詩。“我想,我們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文化根底濃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還是很習慣舊詩詞的。”葉嘉瑩萌生了回國教書的念頭。③“一個人不經過絕大的困苦,不會覺悟。”[A]經歷過丈夫入獄、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兒女婿離世的葉嘉瑩,毅然決定回國,把中國的古典文化傳給年輕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詩歌,做古典詩歌傳承的事業。”雖然在國外生活安穩,但“詩詞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國”。④1978年,暮春的一個黃昏,葉嘉瑩經過溫哥華家門前的一片樹林去寄信,向教育部申請回國教學。滿街的花樹,一地的櫻花,讓她警醒年華似水,人生易老。⑤隨后,葉嘉瑩回國,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學教授古典文學,后應恩師顧隨先生之友李霽野教授之邀,到南開大學任教。在海外每講到杜甫詩“每依北斗望京華”時,雙眼就會滿含淚水的葉嘉瑩終于回到了祖國。⑥“我為什么如此熱衷于講學?我越老,讀古人的書籍,就越覺得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燦爛輝煌。我認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生命的,是詩詞的創作……它們不只語言文字有勝人之處,更是因為這些作者是用他們的生命來寫作詩篇,用他們的生活來實踐詩篇。這是這些作品打動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這些作品里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感情、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品格傳給下一代的年輕人的原因。”⑦有評論說,葉嘉瑩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古典詩詞專家,是因為她投入與付出的是生命,詩歌啟蒙了她、豐實了她、支撐了她,反過來她又用一生的痛苦與歡樂報答詩歌。而葉嘉瑩自己說:“我是真的熱愛中國古典文學。不管教《論語》《孟子》,還是唐詩、宋詞,我是把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體驗、實踐都結合在里邊。”⑧她曾說,自己雖然老了,但還有這么多年輕人。“我在等待,有沒有一粒種子,因為我的講解而留在年輕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著這一粒種子,會發芽,會長葉,會開花。”⑨剛歸國時,南開中文系為葉嘉瑩安排的課程是漢魏南北朝詩,每周上兩次課,每次兩小時。學生們如饑似渴,不僅是南開學生,天津其他學校的學生也趕來聽課,把一間大約可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擠得滿滿當當。⑩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她受邀到全國幾十所高校講學;又應各社會團體邀請舉辦了數次頗有影響的古典詩詞系列專題講演。[B]凡開講時,必定人頭攢動,從十七八歲的青年學生到七八十歲的專家學者,無不歡喜贊賞。 她每年用整整一個學期在國內講學,其余時間則活躍在加拿大、美國及中國港澳臺等地區的古典詩詞論壇上。她的很多學生如今已經成長為著名的專家、教授。還有一批歐美學生,已成長為漢學專家,活躍在歐美講臺,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她還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元)建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國內優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駝庵”是老師顧隨的別號,“永言”則取自大女兒和女婿的名字。 葉嘉瑩以90歲的高齡,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準備講課、講演,開會,看學生的論文…… 葉嘉瑩崇尚鐘嶸《詩品》中的話:“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讓人在貧賤的時候不愁苦,讓內心保持平和,沒有比讀詩更好的了。“詩是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性的。很多人問我90歲了怎么還這么健康,我說,是學詩的緣故。”(選自《人民畫報》,有刪改)1.閱讀文章,填寫思維導圖。(4分)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熱愛祖國 ②多處講學,傳播文化 ③捐獻退休金的一半建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 ④勤勉敬業(每空1分,共4分)【解析】本題考查梳理文章內容的能力。第①空,由第①~④段內容可知,雖然葉嘉瑩歷經諸多困苦后在國外生活安穩,但她仍心系祖國的古典文化,毅然決然選擇回國,凸顯出她對祖國深厚的熱愛之情,她想要為祖國的文化傳承貢獻力量,這種熱愛驅使她回國開啟文化傳承之路。據此可概括為:熱愛祖國。第②空,第⑨段中,葉嘉瑩剛回國就在南開大學授課,而且課程很受學生歡迎。第⑩段中,葉嘉瑩不僅在多所高校講學,還應邀面向社會各界開展古典詩詞系列專題講演,影響力極大,將古典詩詞文化傳播到更多地方,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的人都能領略到古典詩詞的魅力,切實地在多地進行文化傳播工作。據此可概括為:多處講學,傳播文化。第③空,結合思維導圖中的“無私奉獻”和第 段“她還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元)建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國內優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可知,此處可概括為:捐獻退休金的一半建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第④空,結合思維導圖中的“90歲高齡,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可定位到第 段,通讀第 段內容可概括出:勤勉敬業。2.文中有許多文字,飽含作者的情感。請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進行朗讀設計并闡述理由,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的真摯情感。(提示:可從重音、語速、語調等角度進行朗讀設計。)(4分)我選____,朗讀設計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A] 重讀詞語“毅然”,語速稍緩,語調低沉,讀出葉嘉瑩投身古典詩歌、做古典詩歌傳承的事業的堅定決心,體現她在逆境中的堅韌與達觀,表達作者對葉嘉瑩先生的敬佩之情。示例二:[B] 重讀“必定”“無不”等詞語,語速稍快,語調高昂,讀出葉嘉瑩講課受諸多人熱烈歡迎的情景,從側面烘托出她的課的精彩,表達作者對她的崇敬與贊嘆之情。(4分)3.本文多處引用傳主自己的話,請從文中第⑥~⑧段中任選一處,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示例一:第⑥段的引用,寫葉嘉瑩熱衷講學的原因,她想把詩詞作者的生命、感情、理想、品格傳給年輕人,可見葉嘉瑩對古典詩詞深邃的領悟和由衷的愛戀。同時體現了傳記文學的真實性。示例二:第⑦段的引用,寫出了葉嘉瑩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她在詩詞的教學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體驗,她在古典詩詞研究中投入與付出的是她的生命。同時體現了傳記文學的真實性。示例三:第⑧段的引用,寫葉嘉瑩希望自己的講解能讓一粒種子留在年輕人的心里,多年后這粒種子發芽、長葉、開花,表現出了她對年輕人傳承古典文學的期待。同時體現了傳記文學的真實性。(任選一處作答,意對即可,4分)4.有同學重新給本文擬標題為“風雅先生葉嘉瑩”,你認為這個標題和原標題相比哪一個更好?為什么?(4分)【答案】示例:我認為原標題更好。從內容上看,原標題高度概括了葉嘉瑩的一生:熱愛中國古典文學,所以竭盡自己所能傳播中國古典文化,突出了她熱愛古典文學、以文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從形式上看,原標題對仗工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而同學重擬的標題不能突出她熱愛祖國、傳承文化的形象,形式上也較為平淡,不夠吸引人。(4分)【解析】(關鍵點撥)分析標題妙處類題的答題角度:內容上:①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等;②點明故事發生的背景,營造氛圍,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④交代寫作對象,點明主人公或線索人物;⑤點明、暗示、凸顯文章主題;⑥寄托……的感情。形式上:①作為線索,貫串全文;②設置懸念,運用修辭,吸引讀者;③一語雙關,象征、揭示主題;④化用古詩詞或歌詞,富有文學色彩,吸引讀者。第10課 《美麗的顏色》情境任務分層作業班級擬舉行以“結識名人瑪麗·居里”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的任務。【名人傳記我來讀】1.小文從《美麗的顏色》中摘錄了一段文字,對作品進行賞析,但其中有一些問題他拿不準,請你幫他解決。他們煉制lì青鈾礦的設備極其簡陋。在夏天,棚屋里面 ① 熱得像溫室。每逢zhòu雨猝至,他們就大開著門窗讓空氣流通,以便繼續工作,而不至于因煙zhì息。有時候面對瑪麗對鐳的形狀的詢問,皮埃爾會和 ② 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事實證明,鐳【甲】有“美麗的顏色”,它【乙】自動發光!她永遠記得看 ③ 光的這一晚,永遠記得這種神妙世界的奇觀。(1)根據語境,寫出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lì( )青 zhòu( )雨 zhì( )息(2)依次填入文段橫線上的漢字,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①燥 ②言 ③熒 B.①燥 ②顏 ③熒 C.①躁 ②顏 ③螢 D.①躁 ②言 ③螢(3)在文段甲、乙兩個空缺處,填入一組恰當的關聯詞。【甲】:_________ 【乙】:_______【名人素材我來搜】2.下面是小科從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一文中截取的文字,請你選出銜接最恰當的一項(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的友誼, 。意志之堅強、品格之純潔、律已之嚴格、判斷之公正,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身上。A.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B.我對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感到欽佩C.她的偉大的人格愈來愈使我感到欽佩D.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使我感到欽佩3.活動中,同學們搜集了以下幾個病句并嘗試對病句進行修改,下列對病句的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學習了《美麗的顏色》一課后,我們領悟到居里夫人的光輝形象。(將“領悟”改為“領會”)B.然而,瑪麗和皮埃爾更要習慣忍受嚴寒的室外。(將“嚴寒的室外”改為“室外的嚴寒”)C.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使我們懂得了執著、堅強對成功的重要。(在“重要”后面加上“意義”)D.居里夫人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曾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在“是”后面加上“一名”)【名人事跡我來訪】4.假如你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學校新聞報道組派你對居里夫人進行一次采訪,請你完成下面的采訪提綱。采訪地點 婁蒙路的棚屋 采訪用具 紙、筆、相機或手機采訪對象 居里夫人 采訪問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訪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訪方式 深度訪談、攝影【名人精神我來探】5.活動中,小語不明白《美麗的顏色》中“美麗”一詞的含義。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和下面的材料,解釋“美麗”一詞的含義。材料一: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數周。我注視著我的女兒們所養的蠶,蠶結著繭子,這使我很感興趣。望著這些蠶固執地、勤奮地工作著,我感到我和它們非常相似。像它們一樣,我總是耐心地集中在一個目標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有某種力量在鞭策著我——正如蠶被鞭策著去結它的繭子一般。 (節選自瑪麗·居里《我的信念》)材料二: 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瑪麗·居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美麗的顏色(節選)①工作日變成了工作月,工作月變成了工作年,比埃爾和瑪麗并沒有失掉勇氣。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他們之間的柔情和他們智力上的熱情,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他們在這個木板屋里過著“反自然”的生活,他們彼此一樣,都是為了過這種生活而降生的。②瑪麗后來寫道:“感謝這種意外的發現,在這個時期里,我們完全被那展開在我們面前的新領域吸引住了。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我們的時光就在實驗室里度過。在我們十分可憐的棚屋里籠罩著極大的寧靜;有時候我們來回踱著,一面密切注意著某種實驗的進行,一面談著目前和將來的工作。覺得冷的時候,我們在爐旁喝一杯熱茶,就又舒服了。我們在一種獨特的專心景況中過日子,像是在夢里一樣。③“……我們在實驗室里只有很少的幾個客人。偶爾有幾位物理學家或化學家來, 或是來看我們的實驗,或是來請教比埃爾·居里某些問題,他在物理學的許多分支領域, 是很出名的。他們就在黑板前談話,這種談話給人留下了清晰的記憶,因為它們是科學興趣和工作熱情的一種提神劑,并不打斷思考的進程,也不擾亂平靜專注的空氣,這是實驗室的真正氣氛。”④比埃爾和瑪麗有時候離開儀器,平靜地閑談一會兒,他們談的總是他們所迷戀的鐳,說的話由極高深的到極幼稚的,無一不有。⑤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⑥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⑦……⑧那天他們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這兩位學者此刻應該休息了。但是比埃爾和瑪麗并不總是照道理行事。他們穿上外衣,告訴居里大夫說他們要出去,就溜走了……他們挽臂步行, 話說得很少。沿著這個遠離市中心的街區的熱鬧街道,走過工廠、空地和不講究的住房。他們到了婁蒙路,穿過院子,比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那扇門嘎嘎地響著(它已經這樣響過幾千次了),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⑨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嗎?”⑩幾個月以來使比埃爾和瑪麗入迷的鐳的真相,實際上比他們以前天真地希望著的樣子還要可愛。鐳不只有“美麗的顏色”,它還自動發光!在這個黑暗的棚屋里沒有柜子,這些零星的寶貝裝在極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釘在墻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們那些略帶藍色熒光的輪廓閃耀著,懸在夜的黑暗中。1.課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有什么作用 2.選文第②段“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居里夫人為什么覺得很快樂?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3.結合選文內容說一說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16分)葉嘉瑩:用生命放歌,為文化傳薪①1974年,葉嘉瑩終于得以第一次回國探親。當時她從加拿大經香港到廣州,再從廣州飛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當從飛機上看到北京城的兩排燈火,“我想,那是不是我當年的舊游之地長安街呢?我就流下淚來了。”葉嘉瑩說。②1978年再次回國,葉嘉瑩發現,青年人在看《唐詩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導游都會背誦古詩,周總理去世時天安門廣場的悼念活動中,花圈和挽聯上寫的也都是舊體詩。“我想,我們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文化根底濃厚的民族,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還是很習慣舊詩詞的。”葉嘉瑩萌生了回國教書的念頭。③“一個人不經過絕大的困苦,不會覺悟。”[A]經歷過丈夫入獄、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兒女婿離世的葉嘉瑩,毅然決定回國,把中國的古典文化傳給年輕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詩歌,做古典詩歌傳承的事業。”雖然在國外生活安穩,但“詩詞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國”。④1978年,暮春的一個黃昏,葉嘉瑩經過溫哥華家門前的一片樹林去寄信,向教育部申請回國教學。滿街的花樹,一地的櫻花,讓她警醒年華似水,人生易老。⑤隨后,葉嘉瑩回國,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學教授古典文學,后應恩師顧隨先生之友李霽野教授之邀,到南開大學任教。在海外每講到杜甫詩“每依北斗望京華”時,雙眼就會滿含淚水的葉嘉瑩終于回到了祖國。⑥“我為什么如此熱衷于講學?我越老,讀古人的書籍,就越覺得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燦爛輝煌。我認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生命的,是詩詞的創作……它們不只語言文字有勝人之處,更是因為這些作者是用他們的生命來寫作詩篇,用他們的生活來實踐詩篇。這是這些作品打動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這些作品里他們的生命、他們的感情、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品格傳給下一代的年輕人的原因。”⑦有評論說,葉嘉瑩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古典詩詞專家,是因為她投入與付出的是生命,詩歌啟蒙了她、豐實了她、支撐了她,反過來她又用一生的痛苦與歡樂報答詩歌。而葉嘉瑩自己說:“我是真的熱愛中國古典文學。不管教《論語》《孟子》,還是唐詩、宋詞,我是把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體驗、實踐都結合在里邊。”⑧她曾說,自己雖然老了,但還有這么多年輕人。“我在等待,有沒有一粒種子,因為我的講解而留在年輕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著這一粒種子,會發芽,會長葉,會開花。”⑨剛歸國時,南開中文系為葉嘉瑩安排的課程是漢魏南北朝詩,每周上兩次課,每次兩小時。學生們如饑似渴,不僅是南開學生,天津其他學校的學生也趕來聽課,把一間大約可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擠得滿滿當當。⑩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她受邀到全國幾十所高校講學;又應各社會團體邀請舉辦了數次頗有影響的古典詩詞系列專題講演。[B]凡開講時,必定人頭攢動,從十七八歲的青年學生到七八十歲的專家學者,無不歡喜贊賞。 她每年用整整一個學期在國內講學,其余時間則活躍在加拿大、美國及中國港澳臺等地區的古典詩詞論壇上。她的很多學生如今已經成長為著名的專家、教授。還有一批歐美學生,已成長為漢學專家,活躍在歐美講臺,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她還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元)建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國內優秀人才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駝庵”是老師顧隨的別號,“永言”則取自大女兒和女婿的名字。 葉嘉瑩以90歲的高齡,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準備講課、講演,開會,看學生的論文…… 葉嘉瑩崇尚鐘嶸《詩品》中的話:“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讓人在貧賤的時候不愁苦,讓內心保持平和,沒有比讀詩更好的了。“詩是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性的。很多人問我90歲了怎么還這么健康,我說,是學詩的緣故。”(選自《人民畫報》,有刪改)1.閱讀文章,填寫思維導圖。(4分)① ② ③ ④ 2.文中有許多文字,飽含作者的情感。請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進行朗讀設計并闡述理由,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的真摯情感。(提示:可從重音、語速、語調等角度進行朗讀設計。)(4分)我選____,朗讀設計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多處引用傳主自己的話,請從文中第⑥~⑧段中任選一處,分析其作用。(4分)4.有同學重新給本文擬標題為“風雅先生葉嘉瑩”,你認為這個標題和原標題相比哪一個更好?為什么?(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 美麗的顏色(節選)(情境任務分層作業)(原卷版).docx 10 美麗的顏色(節選)(情境任務分層作業)(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