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 消息二則 同步作業 語文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 消息二則 同步作業 語文統編版2024八年級上冊(解析版)

資源簡介

第1課 《消息二則》情境任務分層作業
班級學習完本課后,開展了“走進新聞,認識新聞”的主題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初識新聞】
1.小語通過學習本課,初步了解了新聞,于是寫了一段文字,請你閱讀并回答問題。
新聞是了解社會的窗口,將我們的視線延伸到了更廣闊的時空。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使我們領略了人民解放軍沖鋒陷陣,攻占一個個要塞,沖破敵人重重防線,殲滅一切頑敵的氣勢——可謂銳不可當;我們同時看到了敵軍在最后關頭逐步 xiè氣,節節 kuì退,以致不堪一擊的窘態。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領略( ) 要塞( ) 殲滅( )
xiè( )氣 kuì( )退
(2)文段中畫橫線詞語“銳不可當”的含義是: 。
(3)文段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你的修改意見。
【了解新聞】
2.新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些什么特點呢 下面是小文整理的筆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一篇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B.新聞,從廣義來講,包括消息、通訊、特寫、新聞評論等;從狹義來講,專指消息。
C.新聞的特點: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報道迅速及時;語言具體、詳盡、生動。
D.新聞要及時、準確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社會意義的事實。
【排序新聞】
3.活動中,小科收集了一則消息,但是他不小心把順序打亂了,請你幫他將這則消息重新排序: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為了慶祝這一勝利,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聯絡多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策劃“勝利的那一天——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史料聯展”。
②2024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
③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等八家聯盟成員單位委派館長、業務主任等十余位專家領導等參加座談。
④各單位代表就展覽內容及配套社教活動等進行了探討,并就如何以聯合辦展為契機加強館際紅色資源交流提出了建議。
⑤為了推進策展工作的有序進行,2023年11月20日渡江勝利紀念館牽頭召開了“勝利的那一天——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史料聯展”展陳大綱座談會。
【采訪老兵】
4.活動中,你作為小記者來到老兵孟爺爺家采訪。請你根據內容,補全對話。
小記者:① ?
孟爺爺:讓我印象最深的戰斗啊!那是在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中,我擔任華野10縱29師85團3營9連尖刀排排長,在攻打青龍集金寺廟的地堡群時,我率領一個排殲滅了敵軍一個營,還繳獲了兩挺重機槍……也因此榮立了一等功。
小記者:孟爺爺,作戰時,見到敵人您害怕嗎
孟爺爺:② ?
小記者:孟爺爺,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運用新聞】
5.閱讀下面新聞,回答問題。
材料一:2024年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是: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罪、楊華德、牛犇、穆言靈、張連鋼、蕭凱恩、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
材料二: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JF12高超聲速復現風洞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試驗的大型科學裝置,技術水平在國際上遙遙領先。這一裝置所運用的“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基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
俞老今年96歲,潛心研究風洞技術已經50年。如今,俞老依然在提攜后輩,用他的智慧與謙遜,點亮新星。
(1)請給材料一的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 15 字。
(2)同學們打算給俞鴻儒寫一句致敬詞,請你結合材料二的內容,并仿照示例進行仿寫。
示例:鄧稼先——研制核武器,鞠躬盡瘁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一)閱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回答問題。
1.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屬于消息的哪一部分 有什么作用
2. 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賞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3. 請結合文章內容,從寫法上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人民解放軍“英雄式的戰斗”的。
(二)閱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回答問題。
4.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則消息的導語是全文的前兩句,概述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況。
B.“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點明了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直接原因
C.“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一詞說明九江不是渡江區域,體現新聞用語的準確性。
D.本則消息的主體按渡江作戰的先后順序,分別從東、西、中三路敘述了解放軍渡江的情況。
5. 聯系上下文,從下列句子中任選一句,品味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
6. 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作用。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2分)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毛澤東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 ①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③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
④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地)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并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屬于蘇北軍區管轄外,其余各軍區,統屬于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并已和華北聯(連)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今后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群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
⑤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
⑥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后,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云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并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1.新聞開頭的電頭交代了哪些內容?(2分)
2.請將第①段的新聞導語補充完整。(2分)
3.品讀第④段中第二處畫橫線的語句,分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4.請以下面的句子為例說明本文語言的特點。(4分)
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第1課 《消息二則》情境任務分層作業
班級學習完本課后,開展了“走進新聞,認識新聞”的主題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初識新聞】
1.小語通過學習本課,初步了解了新聞,于是寫了一段文字,請你閱讀并回答問題。
新聞是了解社會的窗口,將我們的視線延伸到了更廣闊的時空。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使我們領略了人民解放軍沖鋒陷陣,攻占一個個要塞,沖破敵人重重防線,殲滅一切頑敵的氣勢——可謂銳不可當;我們同時看到了敵軍在最后關頭逐步 xiè氣,節節 kuì退,以致不堪一擊的窘態。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領略( ) 要塞( ) 殲滅( )
xiè( )氣 kuì( )退
【答案】luè sài jiān 泄 潰
(2)文段中畫橫線詞語“銳不可當”的含義是: 。
【答案】形容來勢兇猛,不可阻擋
(3)文段中畫波浪線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你的修改意見。
【答案】刪去“在”和“中”或刪去“使”。
【了解新聞】
2.新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些什么特點呢 下面是小文整理的筆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一篇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B.新聞,從廣義來講,包括消息、通訊、特寫、新聞評論等;從狹義來講,專指消息。
C.新聞的特點: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報道迅速及時;語言具體、詳盡、生動。
D.新聞要及時、準確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社會意義的事實。
【答案】C
【解析】新聞的語言準確、簡練、易懂,可適當講究生動形象。C項,“語言具體、詳盡、生動。”表述有誤,故選C。
【排序新聞】
3.活動中,小科收集了一則消息,但是他不小心把順序打亂了,請你幫他將這則消息重新排序: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為了慶祝這一勝利,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聯絡多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策劃“勝利的那一天——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史料聯展”。
②2024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
③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戰役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等八家聯盟成員單位委派館長、業務主任等十余位專家領導等參加座談。
④各單位代表就展覽內容及配套社教活動等進行了探討,并就如何以聯合辦展為契機加強館際紅色資源交流提出了建議。
⑤為了推進策展工作的有序進行,2023年11月20日渡江勝利紀念館牽頭召開了“勝利的那一天——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史料聯展”展陳大綱座談會。
【答案】②①⑤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句子內容,結合消息寫作結構進行排序。②①兩句概括主要內容,是導語,由①句中的“這一勝利”可知,②句在前,①句在后。⑤③兩句介紹策展工作的有序進行:渡江勝利紀念館牽頭召開座談會,其他聯盟成員單位參加座談。④句補充介紹座談會的情況,應排最后。故正確排序為:②①⑤③④。
【采訪老兵】
4.活動中,你作為小記者來到老兵孟爺爺家采訪。請你根據內容,補全對話。
小記者:① ?
孟爺爺:讓我印象最深的戰斗啊!那是在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中,我擔任華野10縱29師85團3營9連尖刀排排長,在攻打青龍集金寺廟的地堡群時,我率領一個排殲滅了敵軍一個營,還繳獲了兩挺重機槍……也因此榮立了一等功。
小記者:孟爺爺,作戰時,見到敵人您害怕嗎
孟爺爺:② ?
小記者:孟爺爺,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答案】示例:①您能介紹一下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戰斗嗎 ②不害怕。我軍戰士不怕吃苦,不怕犧牲,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直面敵人。
【解析】本題考查補全對話的能力。第空,結合“讓我印象最深的戰斗啊……也因此榮立了一等功”可知,采訪問題應與孟爺爺印象最深的戰斗有關。第②空,根據問題進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運用新聞】
5.閱讀下面新聞,回答問題。
材料一:2024年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是: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罪、楊華德、牛犇、穆言靈、張連鋼、蕭凱恩、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
材料二: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JF12高超聲速復現風洞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試驗的大型科學裝置,技術水平在國際上遙遙領先。這一裝置所運用的“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基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
俞老今年96歲,潛心研究風洞技術已經50年。如今,俞老依然在提攜后輩,用他的智慧與謙遜,點亮新星。
(1)請給材料一的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 15 字。
【答案】感動中國 2023 年度人物揭曉
【解析】本題考查擬寫新聞標題。擬寫新聞標題時,通常可以按照“何人十何事”的形式概括(有時是“事物或具體單位十事件”的形式。根據材料一“2024年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可擬寫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
(2)同學們打算給俞鴻儒寫一句致敬詞,請你結合材料二的內容,并仿照示例進行仿寫。
示例:鄧稼先——研制核武器,鞠躬盡瘁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答案】示例:俞鴻儒——研究風洞技術,撥開科學迷霧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
【解析】本題考查仿寫。根據示例“鄧稼先——研制核武器,鞠躬盡瘁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可知,仿寫句式為:人物——事跡,評價。根據材料二“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JF12高超聲速復現風洞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試驗的大型科學裝置技術水平在國際上遙遙領先。這一裝置所運用的‘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可知,俞鴻儒——研究風洞技術,撥開科學迷霧是他一生的不懈追求。
(一)閱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回答問題。
1.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屬于消息的哪一部分 有什么作用
【答案】電頭。作用:交代了通訊社名稱及發消息的地點、時間;表明消息報道及時,材料真實、可靠。
【解析】答題時首先要明確電頭的概念,然后根據電頭所含內容和消息的時效性答出電頭的作用即可。
2. 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賞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答案】“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已”“正”等副詞性短語和副詞點明我軍進軍神速,氣勢銳不可當,而敵軍很快潰退的事實。運用“直取”“突破”“占領”“進擊”等一系列動詞準確地寫出了我軍的進攻情況,凸顯了我軍的攻勢猛烈,勢如破竹。
【解析】答題時,首先分析句子在詞語運用上的特點。“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已”“正”等是副詞性短語和副詞,“直取”“突破”“占領”“進擊”等是動詞。然后結合句子內容,概括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即可。
3. 請結合文章內容,從寫法上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現人民解放軍“英雄式的戰斗”的。
【答案】作者先以“國民黨反動派……紛紛潰退”的情況從側面襯托我軍的英勇善戰;然后用“我軍萬船齊放……進擊中”從正面描寫我軍的銳不可當之勢,從而表現人民解放軍“英雄式的戰斗”。
【解析】文章主要運用側面襯托和正面描寫來表現人民解放軍“英雄式的戰斗”,答題時要分別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并具體分析。
(二)閱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回答問題。
4.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則消息的導語是全文的前兩句,概述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情況。
B.“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點明了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直接原因
C.“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一詞說明九江不是渡江區域,體現新聞用語的準確性。
D.本則消息的主體按渡江作戰的先后順序,分別從東、西、中三路敘述了解放軍渡江的情況。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D項,“分別從東、西、中三路敘述了解放軍渡江的情況”說法有誤,按寫作順序,應該是“分別從中、西、東三路敘述了解放軍渡江的情況”。
5. 聯系上下文,從下列句子中任選一句,品味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
【答案】示例1:“至發電時止”強調時間僅限制在發電文的時間之前,這里用語簡潔,使句子不拖沓,體現了消息語言的準確精練。
示例2:“殲滅”與“擊潰”的詞義有區別,表明經過整天激戰,敵軍有的被殲滅,有的被擊潰,充分體現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解析】解答本題,可任選一句,圍繞消息語言的準確性品味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1)句中的“至發電時止”精確地限制了時間,用語準確。(2)句中的“殲滅及擊潰”是說敵軍有的被殲滅,有的被擊潰,表述準確。
6. 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其作用。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答案】議論。作用:不僅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的軍事原因和政治原因,更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必然覆滅的命運,從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解析】首先要了解幾種表達方式及其特點,根據語句可判斷該句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然后結合句子及文章內容分析其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2分)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毛澤東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 ①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③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
④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實行英勇的(地)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并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屬于蘇北軍區管轄外,其余各軍區,統屬于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并已和華北聯(連)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今后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兇,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群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
⑤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
⑥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后,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云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并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1.新聞開頭的電頭交代了哪些內容?(2分)
【答案】電頭交代了發電通訊社(新華社)、發電地點、發電時間。(2分)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電頭的內容。電頭是每則新聞正文前依次標明發電通訊社、地點、時間的文字。結合“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可知,“新華社”是交代發電通訊社,“鄭州”是交代發電地點,“1948年11月5日”是交代發電時間。
2.請將第①段的新聞導語補充完整。(2分)
【答案】我軍當即占領南陽(2分)
【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新聞結構。新聞導語是一篇消息的開頭部分。它是用簡短的語言介紹主要內容。根據第①段“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可知,這里缺少的是事件結果;根據標題“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可知,結果是我軍占領了南陽。據此進行補充即可。
3.品讀第④段中第二處畫橫線的語句,分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比喻,(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片革命根據地穩固并蓬勃發展,(1分)表達了對我軍日漸強大的贊美和革命的信心。(2分)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修辭手法及其作用。“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共產黨”比作“樹木”“森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共產黨武裝力量穩固、蓬勃的發展狀況,寄寓著作者對我軍日漸強大的贊美和革命的信心。這樣寫也更方便讀者理解。
4.請以下面的句子為例說明本文語言的特點。(4分)
豫皖蘇區、豫西區、陜南區、桐柏區現已聯(連)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
【答案】①句中“現已”為“現在已經”的意思,是時間限制,表明是現在聯(連)成一片,并不是過去或者未來,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②“現已聯(連)成一片”不說“現在已經聯(連)成一片”,體現了語言精練的特點,后者就顯得拖沓了。(4分,每點2分)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新聞的語言特點。新聞的語言特點是:客觀、確切、簡練、樸實和通俗。而“簡練”就是要求新聞語言簡潔、洗練,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現已”意思就是“現在已經”,用“現已”兩個字就能表達清楚的就不需再用四個字來表達,故“現已”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和精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扶风县| 武宣县| 旬阳县| 宜阳县| 汤原县| 阿瓦提县| 子洲县| 洛宁县| 黄骅市| 吉木乃县| 灌云县| 广水市| 嘉鱼县| 泸州市| 乐山市| 清远市| 南雄市| 扶绥县| 湘乡市| 上思县| 鹤岗市| 文安县| 平昌县| 界首市| 万山特区| 会昌县| 班玛县| 依兰县| 东城区| 涿鹿县| 宁陵县| 蕉岭县| 宽甸| 信丰县| 宿迁市| 德格县| 湘潭市| 乌拉特中旗| 新野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