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語文考試試卷一、基礎知識。1.(2025·金堂)下面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正月(zhèng) 火熾(zhì) 機杼(zhù) 書籍(jí)B.簡陋(lòu) 潺潺(chàn) 黃燜雞(mèn) 徘徊(huí)C.日晷(jiǔ) 襤褸(lán) 溫馨(xīn) 苦刑(xín)D.惆悵(chàng) 急遽(jǔ) 淚潸潸(shān) 清脆(cuì)【答案】D【知識點】字音【解析】【分析】結合各項中詞語讀音,A 選項“正月” 的 “正” 應讀zhēng,而非 “zhèng”;“火熾” 的 “熾” 應讀chì(熱烈、旺盛),而非 “zhì”;B 選項“徘徊” 的 “徊” 應讀huái(二聲),而非 “huí”;C 選項“日晷” 的 “晷” 應讀guǐ(古代計時儀器),而非 “jiǔ”;“苦刑” 的 “刑” 應讀xíng(二聲),而非 “xín”(韻母錯誤);D 選項“惆悵(chàng)”“急遽(jǔ)”“淚潸潸(shān)”“清脆(cuì)” 注音全部正確,無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漢字讀音掌握能力。作答時要對于多音字要結合詞語中漢字的意思進行正確作答,對于容易選擇錯誤的漢字讀音,要結合平時的學習積累,加強識記,才能順利作答。2.(2025·金堂)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撥弄 流落 剝削 翻箱倒柜B.染缸 涼拌 書藉 張燈結彩C.通宵 僻靜 幻稚 萬不得己D.嚴峻 清脆 沉郁 不可思義【答案】A【知識點】詞形辨析【解析】【分析】閱讀各項中詞語,A 選項“撥弄”“流落”“剝削”“翻箱倒柜” 均書寫正確,無錯別字。B 選項“書藉” 應為 “書籍”;C 選項“幻稚” 應為 “幼稚”;“萬不得己” 應為 “萬不得已”;D 選項“不可思義” 應為 “不可思議”;故答案為:A【點評】題目考查對詞語詞形辨析能力。作答時要結合題目要求,根據平時學習積累對每一選項中詞語進行檢查分析,做出正確鑒別和修改。3.(2025·金堂)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B.小鏡傷心極了,他多么希望伙伴們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C.我們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種考驗面前充滿信心。D.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區中小學紛紛開展“書香滿校園”活動。【答案】D【知識點】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項句子中“防止” 本身含有否定意味(避免某事發生),與 “不再發生” 連用,構成雙重否定,意為 “讓事故發生”,邏輯矛盾。B項中“分享” 通常用于積極的事物(如快樂、經驗),與 “苦惱”(消極情緒)搭配不當;可將 “分享” 改為 “分擔”,即 “他多么希望伙伴們和他分擔這無限的苦惱啊”。C項中“只要…… 才……” 不是正確的關聯詞組合,正確搭配應為 “只要…… 就……”(表充分條件)或 “只有…… 才……”(表必要條件);修改:應將 “只要” 改為 “只有”,或把 “才” 改為 “就”。D項中句子結構完整,邏輯清晰,沒有語病。“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點明時間背景,“我區中小學紛紛開展‘書香滿校園’活動” 表述準確,搭配恰當。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時首先要對題目中的句子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找出句子的語病所在,然后根據平時的學習積累進行修改,以便正確作答。4.(2025·金堂)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京的春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傳統節日氛圍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B.《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C.《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每個人都要為他人著想。D.《金色的魚鉤》歌頌了老班長忠誠于黨,忠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答案】C【知識點】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結合課文內容,A項《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中詳細描述了北京春節從臘月初旬到正月十九的各種民俗活動,如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買年貨、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等,生動展現了傳統節日的熱鬧氛圍和文化內涵,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認同,理解正確。B項《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寫于 1943 年,距離 1927 年李大釗遇難正好十六年,文中通過回憶父親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景,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崇敬,理解正確。C項《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演講稿,屬于議論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 “為人民服務”,強調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利益而工作,具體闡述了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對待批評、團結互助等內容,并非簡單的 “每個人都要為他人著想”。這一表述未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核心主旨,理解不正確。D項《金色的魚鉤》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負責照顧三位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為了讓戰士們補充營養,他不惜犧牲自己,用魚鉤釣魚給戰士們吃,最終壯烈犧牲的故事,歌頌了老班長忠于黨、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理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的結構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5.(2025·金堂)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街頭的流動采血車前,等待獻血的群眾排起了長隊,這場面讓人感動得頭暈目眩。B.辯論會上,他往往能夠抓住要點,隨機應變,擊敗對手。C.在這次科學盛會上,科學家都滔滔不絕、油嘴滑舌地表明自己的見解。D.這兩本成語詞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視溯源,一本例句豐富,特色卻很鮮明。【答案】B【知識點】成語運用【解析】【分析】結合句子表述的意思,A項句子中“頭暈目眩” 形容頭腦發暈、眼睛昏花,通常用于描述身體不適或受到強烈刺激(如旋轉、強光)的狀態,與 “感動” 的語境不搭配,不能用來形容被排隊獻血的場面所感動的心情,使用錯誤。B項“隨機應變” 指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符合辯論會中需要根據對方發言靈活調整思路、抓住要點擊敗對手的語境,使用正確。C項“油嘴滑舌” 形容人說話油滑、不誠懇,帶有貶義,與科學家在科學盛會上嚴肅、認真地表明見解的場合不符,使用錯誤。D項“各得其所” 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安排,不能用于形容兩本詞典的特色,此處應改為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價值或特色),使用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學習對成語的理解,根據每個句子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判斷成語的運用是否恰當,然后做出正確判斷,做出選擇。6.(2025·金堂)關于怎樣寫文章的梗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讀全文,把握主要線索和情節。B.用概括性的語言把主要情節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C.可以有創造性的想象,能改變文章的原意。D.概括的時候不能平均用力,要有詳有略。【答案】C【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解析】【分析】寫文章梗概的核心要求是準確、簡潔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需遵循以下原則:A 選項:通讀全文是寫梗概的基礎,只有把握文章的主要線索(如時間、事件發展脈絡)和關鍵情節,才能確保梗概不偏離核心內容,說法正確。B 選項:梗概需要用簡潔的語言將主要情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既保留原文骨架,又去除細節描寫,說法正確。C 選項:寫梗概的關鍵是忠于原文,不能加入創造性想象或改變文章原意。梗概的作用是讓讀者快速了解原文內容,若偏離原意,則失去了梗概的意義,該說法不正確。D 選項:概括時應突出重點,對核心情節詳寫,次要內容略寫,避免平均用力導致梗概冗長或主次不分,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對文章梗概相關常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語文知識,結合文章梗概的相關要求進行正確作答。7.(2025·金堂)先來讀下面的這段話,讀過之后,下面說法不恰當的是(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選自《為人民服務》A.段話的主要觀點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B.第二句話運用了引用的手法,強調了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C.第三句話分號前后的句式區別不大,但感情有別,前面極力頌揚,后面極為憎惡。D.第四句話逗號前后是因果關系,前面是因,后面是果。【答案】D【知識點】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結合文段內容,A項文段開篇即提出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后續內容(引用名言、對比不同死亡的意義、舉例張思德)均圍繞這一核心觀點展開,旨在闡述 “死的意義差異”,說法恰當。B項第二句話引用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的名言,其作用是為 “死的意義有不同” 這一觀點提供理論支撐,而非直接 “強調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 是作者對名言的具體闡釋,并非引用本身的直接作用,該說法不恰當。C項第三句話以分號分隔,前半句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表達對崇高死亡的頌揚,后半句 “替法西斯賣力…… 就比鴻毛還輕” 表達對卑劣死亡的憎惡,句式結構相近但情感態度截然相反,說法恰當。D項第四句話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中,前半句 “為人民利益而死” 是原因,后半句 “死比泰山還重” 是結果,二者構成因果關系,說法恰當。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的結構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8.(2025·金堂)下列帶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的一項是( )A.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B.孰為汝多知乎?(同“謂”,說)C.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喜好)D.及其日中如探湯。(熱水)【答案】C【知識點】字義;詞語含義的理解【解析】【分析】結合對句子的理解,A項“為是其智弗若與?” 出自《學弈》,句中 “為” 解釋為 “因為”,整句意為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解釋正確。B項“孰為汝多知乎?” 出自《兩小兒辯日》,“為” 在這里同 “謂”,是 “說” 的意思,整句意為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解釋正確。C項“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出自《學弈》,“善” 在此處意為 “擅長、善于”,而非 “喜好”。整句意為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該選項解釋有誤。D項“及其日中如探湯” 出自《兩小兒辯日》,“湯” 在古文中指 “熱水”,整句意為 “到了中午的時候,(天氣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解釋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漢字字義的理解能力。作答時要結合句子表達的意思,根據句意體會這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選擇。然后把字義帶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檢驗自己的判斷。9.(2025·金堂)下列俗語中,告訴我們“及時孝敬父母”這個道理的一項是( )A.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B.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C.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答案】A【知識點】格言、名言;諺語【解析】【分析】結合各項中格言的意思,A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意思是:樹想靜止不動,風卻不停地吹;子女想好好孝敬父母時,父母卻可能已經不在了。這句俗語強調了孝敬父母要及時,不要等到失去機會才追悔莫及,直接體現了 “及時孝敬父母” 的道理。B項“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指的是:知識到實際應用時才后悔學得太少,事情不親身經歷就不知道其中的難處。它告誡人們要勤學多練,注重實踐,與 “孝敬父母” 無關。C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的意思是:苦口的藥雖然難咽,卻有利于治病;刺耳的忠言雖然難聽,卻有利于行事。它強調要正確對待批評和勸告,與 “孝敬父母” 無關。D項“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指的是:刻意去做的事情往往不成功,無意間的舉動反而可能有好結果。它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偶然性,與 “孝敬父母” 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題目考查對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根據題目要求,結合平時學習積累的格言,依據格言的意思進行正確運用和作答。10.(2025·金堂)根據拼音和語境,在橫線上寫出恰當的詞語。畢業在即,我們難免yōu shāng 。總以為六年是màn cháng 的時光,但時間就像裝了jiā sù 器,催促我們趕快分別。曾經的日子里,我們看有趣的huà bào ,玩yòu zhì 的游戲,一起笑,一起鬧……不過,我們的友誼并不會就此jiàn duàn ,期待未來見證彼此的精彩!【答案】憂傷;漫長;加速;畫報;幼稚;間斷【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解析】【分析】結合句子表述的意思,“憂傷”的“憂”是豎心旁,右邊是“尤”;“漫長”的“漫”是三點水,右邊是“曼”;“加速”的“速”是走之旁,里面是“束”;“畫報”的“報”是提手旁;“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邊是“隹”;“間斷”的“斷”右邊是“斤”;故答案為:憂傷;漫長;加速;畫報;幼稚;間斷【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拼音的正確拼讀和詞語書寫能力。作答時要首先把拼音拼讀正確,注意區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詞的情況;書寫時要注意易錯字的筆畫和結構,把每個字寫正確,即可順利作答。11.(2025·金堂)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①不以為 ②見微 著 ③革 鼎新 ④輕歌 舞⑤別出心 ⑥翻箱 柜 ⑦洶 澎湃 ⑧居高 下【答案】然;知;故;曼;裁;倒;涌;臨【知識點】補充成語【解析】【分析】“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見微知著”見到事物的細微苗頭,就能預知其發展的趨勢或本質;“革故鼎新”去除舊的,建立新的;“輕歌曼舞”輕松愉快的歌聲和柔和優美的舞蹈。形容氛圍歡快、舞姿柔美。“別出心裁”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有創新性。“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搜尋,也指雜亂地翻找。“洶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樣子,也比喻聲勢浩大、情緒激烈。“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方。多形容占據有利地勢,也比喻態度傲慢、看不起他人。故答案為:然;知;故;曼;裁;倒;涌;臨【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成語的掌握情況。作答時要結合平時的學習積累進行識記,同時書寫時應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個字寫正確;結合成語意思,進行正確運用,便于順利作答。(2025·金堂)讀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空。只要……就…… 不但……而且……因為……所以…… 即使……也……12. 它的秒針會自己走動, 它堅硬的表蓋里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13.蚯蚓 是插上翅膀 難以飛渡重洋。14. 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 有可能發現真理。15. 托米正在全神貫注地看書, 說話的時候他并沒有抬起頭。【答案】12.不但;而且13.即使;也14.只要;就15.因為;所以【知識點】關聯詞【解析】題目考查對關聯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作答時要對句子前后的意思進行精確分析,理解內在的邏輯關系,然后選用符合相應邏輯關系的關聯詞語,進行作答。12.句子前后兩部分 “秒針會自己走動” 和 “表蓋里發出清脆的聲音” 是遞進關系,后者在前者基礎上補充了更多特點,因此用 “不但…… 而且……”。故答案為:不但;而且13.“插上翅膀” 是假設的情況,“難以飛渡重洋” 是這種假設下的結果,強調假設不成立時的必然性,屬于假設關系,故用 “即使…… 也……”。故答案為:即使;也14.“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 是條件,“有可能發現真理” 是滿足條件后的結果,屬于充分條件關系,因此用 “只要…… 就……”。故答案為:只要;就15.“全神貫注地看書” 是原因,“說話時沒抬頭” 是由此產生的結果,屬于因果關系,故用 “因為…… 所以……”。故答案為:因為;所以(2025·金堂)古詩詞情境默寫。16.《馬詩》中表現詩人熱切地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的兩句為“ , ”。17.《竹石》中詩人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詩句是“ , ”。18.于謙的《石灰吟》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詩句是:“ , ”。【答案】16.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17.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知識點】古詩詞運用【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對古代文學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積累,根據題目內容和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準確作答,書寫要正確。16.結合對詩句的理解,“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什么時候才能給它戴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故答案為: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17.“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這句表達了詩人鄭燮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故答案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表現了詩人高尚的節操。故答案為: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2025·金堂)按要求寫句子。19.法國作家雨果說:“好奇是饑餓時的糧食,每遇到它就想吃。”(仿寫句子)我也想說:“好奇是 , 。”20.因為時間的原因,我不得不提前結束行程。(改寫句子,意思不變)21.他問爸爸:“爸爸,我們將來移民到中美洲,我還有機會學習中文嗎?”(改成轉述句)【答案】19.好奇是黑夜中的星光;每看見它就想追尋。20.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只好提前結束行程。21.他問爸爸,將來移民到中美洲,他是否還有機會學習中文。【知識點】句式轉換;仿寫【解析】題目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要結合題目的要求,進行書寫。作答時要認真審題,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作答時要注意文明禮貌,態度要真誠、懇切。19.結合句子意思,例句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好奇的特點,以及對事物內部奧秘的探求渴望。結合對“好奇”的理解,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作答。故答案為:好奇是黑夜中的星光;每看見它就想追尋。20.原句是雙重否定句,改寫時用 “只好” 替換 “不得不”,在保持句子原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近義詞替換實現了句式的調整,語言表達更為簡潔自然。故答案為: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只好提前結束行程。21.結合句子表述,改寫轉述句時,去掉原句中的冒號和雙引號;將第一人稱 “我們” 改為第三人稱 “他們”,“我” 改為 “他”;為保持語氣連貫,將句末的 “嗎” 調整為 “有沒有”,使句子符合轉述的語境且意思不變。故答案為:他問爸爸,將來移民到中美洲,他是否還有機會學習中文。22.(2025·金堂)綜合實踐。老師要求做一份關于《魯濱遜漂流記》的手抄報,請你在下面三幅圖中任選兩幅作為手抄報的配圖,并給它們分別擬個標題(每個標題不超過五個字)。插圖 標題 插圖 標題 【答案】插圖甲;《荒島獨居》;插圖乙;《海上遇險》【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魯濱遜漂流記》【解析】【分析】結合原著內容,《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獨自生活28年的傳奇經歷;閱讀各項中圖畫內容,圖甲和圖乙描述的內容都與原著內容有關,圖甲描述了魯濱遜在荒島獨居的情形;圖乙描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情形;圖丙與原著內容沒有關系。故答案為:插圖甲;《荒島獨居》;插圖乙;《海上遇險》【點評】題目考查對《魯濱遜漂流記》相關文學常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文學知識,結合圖中描述的情節進行正確作答。(2025·金堂)古詩詞鑒賞。人們望月而歌,留下無數有關月亮的詩詞,請閱讀古詩并完成題目。【甲】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乙】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3.兩首詩都描繪了月之景,請你任選一首,摘錄寫景的詩句。24.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最后一句用委婉的語氣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含蓄地表達出來。B.乙詩中“客”是詩人自指,表達了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C.甲詩描寫了中秋節的習俗,林杰的《乞巧》、王安石的《元日》也都寫到了中國傳節日和習俗。D.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全詩意境悠遠,令人回味無窮。25.下列詩句表達的情感與甲、乙兩首完全不同的是(可多選)(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答案】23.甲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乙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4.C25.A;B【知識點】詩【解析】本題為古詩閱讀題,考查學生的古詩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古詩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古詩詩句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詩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23.結合對詩句的理解,“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這兩句都描寫了月下之景。故答案為:甲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乙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4.結合對古詩的理解,C項《十五夜望月》主要描寫了中秋節望月懷遠,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并沒有沒有中秋的節日習俗;這項表述錯誤。A 選項,甲詩 “不知秋思落誰家”,以委婉語氣把望月懷遠情思含蓄表達,正確;B 選項,乙詩 “客” 指詩人自己,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通過 “客愁新” 等體現,正確;D 選項,甲詩前兩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寫景,后兩句抒情;乙詩前兩句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寫景,后兩句抒情,意境悠遠,正確。故答案為:C25.結合題目中甲(《十五夜望月》 )、乙(《宿建德江》 )情感 —— 都蘊含思鄉、孤寂等愁緒。再分析選項: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描繪山間月夜的清幽寧靜,是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陶醉,無思鄉孤寂愁緒,情感不同。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展現鄉村夏夜的活潑與生機,傳達的是閑適、喜悅,和甲、乙情感不同。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借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甲、乙思鄉情感一致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通過月、烏啼等營造孤寂愁苦氛圍,和甲、乙情感一致 。故答案為:AB二、閱讀理解。(共33分)(2025·金堂)【第一節——課內閱讀——現代文閱讀】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匆匆》節選26.時間的流逝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作者將無形的時間比作“ ”和“ ”,這樣寫的好處是 。27.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請聯系文章內容和生活經驗說一說。28.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應該如何做才算是沒有白白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呢?【答案】26.輕煙;薄霧;好處:將抽象的時間流逝化為具體可感的物象,生動表現時間易逝的特點。27.特點:連續反問,語氣強烈;感受:表達作者對時光匆匆的焦慮、惋惜,以及不甘虛度光陰的迫切心情。28.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用行動創造價值,讓生命有意義。【知識點】課內現代文閱讀【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26.結合課文內容,文中運用比喻,把時間比作“輕煙”和“薄霧”,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時間流逝悄無聲息,無法挽回的特點。結合對句子的理解,進行作答。故答案為:輕煙;薄霧;將抽象的時間流逝化為具體可感的物象,生動表現時間易逝的特點。27.結合對句子的理解,劃線句子運用連續問句,層層遞進,強化情感表達 。表達了作者對時光匆匆、自身無所留痕的悵惘,對生命虛擲的不甘,渴望在有限人生留下意義的急切。聯系生活,我們也常因忙碌無為、時光飛逝而焦慮,這句子戳中對生命價值追問的共通心理,喚起珍惜時光、探尋人生意義的共鳴 。故答案為:特點:連續反問,語氣強烈;感受:表達作者對時光匆匆的焦慮、惋惜,以及不甘虛度光陰的迫切心情。28.結合文中描寫,時間的流逝悄無聲息又無法挽留,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青春年華,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發奮學習,努力作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故答案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用行動創造價值,讓生命有意義。(2025·金堂)【第二節——課外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有這么一股流行風,古今交相輝映,傳統遇上流行,有人說這是“中國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龐大的“寶藏庫”,我們從傳統文化的種種流行打開方式中感受到了“血脈覺醒”……材料一 春晚上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靈感來自北宋卷軸畫《千里江山圖》。材料二材料三 樊錦詩大膽構想建立“數字敦煌”。“數字敦煌”上線后,全球網民只要輕叩鼠標,就可以進入“數字敦煌”資源庫,欣賞敦煌動畫,高速瀏覽超高清分辨率圖像,并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游。材料四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中國成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 經典詠流傳材料五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借助4D動感影像,打造可沉浸體驗模式,帶來極致流暢、毫發畢現的視聽效果。游客仿佛走入北宋都城汴梁,古都風貌、眾生百態、民俗風情,一覽無余。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8K超高清技術等前沿科技,使原畫的色彩還原更真,讓游客“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廬山、鄱陽湖畔。觀群山連綿、江河浩蕩,賈繁多景物、生趣人物。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CG特效+光學動態捕捉等技術加持下,觀眾和作品實時交互,“邂逅”畫中人。浙江桐廬富春江兩岸人們生活閑逸,好一派桃源 景象!材料六 在商業領域,“國風”已然成為最新時尚。旅游、影視、游戲、卡通等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元素。其商業前景頗為可觀。2023年,漢服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44億元,預計2027年有望突破241億元。十年間,“國潮”的搜索熱度飆升500%,潮流也好,文化認同的再發現也好,總而言之,這是一種文化自信:國潮已無處不在!29.讀材料一到材料四,尋找作品中的傳統元素。材料 創新作品 傳統元素材料一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材料二 國畫技巧、瓷器上釉材料三 敦煌壁畫、經卷材料四 文化類綜藝 30.下列詞語與材料五中畫橫線的部分表達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觸景生情 B.身臨其境 C.置身其中 D.沉浸畫中31.根據上述材料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用“正確”“錯誤”表示。①漢服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②國風日漸流行,在音樂、娛樂、影視等方面都有影響。 ③材料五中提到的三幅作品都是中國同一朝代的名畫,作者不同,各有特色。 ④游客看到原本陳舊的繪畫作品變得色彩艷麗,是因為其運用了8K超高清技術等前沿科技。 32.縱觀材料一到材料五,我發現它們表達的同一個觀點是( )A.要創新就要摒棄傳統。B.要讓傳統更好地傳承,就要實現傳統與創新的適度相融。C.要想傳統更好地傳承下去,時代溫度和時尚氣息越多越好。D.要想保護傳統文化,就要把它牢牢守住,不容有一絲一毫的改變。【答案】29.《只此青綠》:北宋繪畫《千里江山圖》;青花瓷器;“數字敦煌”:敦煌壁畫、洞窟文化;文化類綜藝:漢字、成語、詩詞、經典音樂30.A31.正確;正確;錯誤;正確32.B【知識點】圖文信息閱讀【解析】【點評】本題為現代文閱讀題,考查學生的現代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短文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短文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29.結合材料內容,材料一“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借用北宋卷軸畫《千里江山圖》;材料二“青花瓷韻”借用國畫技巧、瓷器上釉;材料三“數字敦煌”借用敦煌壁畫、經卷;材料四文化類綜藝,借用了傳統漢字、成語、詩詞、音樂等傳統元素;故答案為:《只此青綠》:北宋繪畫《千里江山圖》;青花瓷器;“數字敦煌”:敦煌壁畫、洞窟文化;文化類綜藝:漢字、成語、詩詞、經典音樂30.結合材料內容,“游客仿佛走入北宋都城汴梁”描述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游客“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廬山、鄱陽湖畔。”描述了游客置身其中的感受;“觀眾和作品實時交互,“邂逅”畫中人。”描述了觀眾沉浸畫中的獨特體驗;閱讀各項,A項“觸景生情”主要描寫了因為景區而引發的感受,與材料中描述的情景交融不同,應該選擇A項。故答案為:A31.結合材料內容,①③④項都描述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應用,表述正確;③材料五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都是北宋畫家的作品,《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的作品,這項表述錯誤;故答案為:正確;正確;錯誤;正確32.結合材料內容,主要講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傳承和應用,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統一起來。閱讀各項,B項對材料的總結和概括最為恰當。故答案為:B(2025·金堂)【第三節——課外閱讀——現代文閱讀】約定①“咚,咚咚咚,咚咚——”他有節奏地輕敲著門。這是他和老人約好的,這個敲門聲就表示是他來了。以前,只要他輕輕地一敲門,門就打開了,好像老人一直就等在門后似的。這一次,卻沒有動靜。他又有節奏地敲了一次。②老人是他的老客戶了,每隔五六天,就會有一件快遞。他很驚訝,那么大歲數了,竟還是個網購達人。第一次來送快遞時,通過對講機老人慢騰騰地告訴他,自己歲數大了,能不能麻煩他送到樓上來。他“蹭蹭蹭”一口氣爬上了樓,氣喘吁吁地敲門。他很急,還有好多快遞要送呢。打開了門,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簽了單后遞給他一杯涼白開。他還真渴了,“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干了。跑快遞這么多年,這還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③此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快遞,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樓。老太太告訴他,自己一個人住,這個老小區,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門,她是不開門的。所以,她和他約好了一個獨特的敲門聲,“咚,咚咚咚,咚咚——”。④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遞上樓,老太太都會讓他進屋來坐一會,他也實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調整一下。老太太為他倒好一杯水,溫溫的。他雖然進城打工好多年了,但是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很少說話。他和老太太卻能說上幾句。講講送快遞時遇到的事,無論他說什么,老太太都笑瞇瞇地聽著,有時候,老人也會講講自己年輕時的事情。他在這個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情。⑤“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節奏地敲門。他有點擔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門打開了。是一個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說,是我母親的,她前幾天去世了,我代簽吧。⑥他怔住了。中年人請他進屋,說,我聽母親提起過你。他還沒緩過神來。上次來送快遞,老太太還很精神啊。⑦中年人將他領進一個小房間,打開一個柜子,里面堆滿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沒有拆封過。他一眼就認出來了,那都是他親手送過來的快遞。中年人將剛剛簽收的那件快遞,也放進柜子里。轉身對他說,這些東西,其實,她根本不需要。他疑惑不解。⑧中年人又說,這些包裹上貼的快遞單,都是你們快遞公司的。沒有任何別的一家快遞公司,這說明,母親在網購時,只選擇由你們快遞公司送達的店鋪。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說:“這些年,我光顧著在外打拼,未能盡孝,很少陪伴母親一天,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兄弟,謝謝你!”⑨他的眼眶也濕了。33.第⑧自然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人物的 和 描寫。34.文中多次出現“咚,咚咚咚,咚咚——”,這里引號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強調C.表示特定稱謂 D.表示特殊含義35.本文圍繞“約定”寫了哪些內容?請簡潔地概括出來。①快遞員幫老太太把快遞送到家里。② ③ ④老太太去世了,快遞員對她兒子講述了他與老人的約定。36.結合文章內容,簡單分析老太太的形象。37.請你對文中的“中年人”說幾句規勸的話。【答案】33.動作;語言34.C35.老太太與快遞員約定獨特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36.孤獨:子女忙于打拼,獨自居住;溫暖:為快遞員倒水,傾聽他說話;智慧:用網購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37.叔叔,工作再忙也要多陪伴家人,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親情的溫暖。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后悔。【知識點】敘事類記敘文閱讀【解析】【點評】本題為現代文閱讀題,考查學生的現代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短文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短文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33.結合材料內容, 第⑧自然段劃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對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表現了中年人對自己缺少對母親的陪伴的自責和悔恨。故答案為:動作;語言34.“咚,咚咚咚,咚咚——”是“他”和老人約定的敲門節奏,代表了他們之間的彼此信任,這句中的引號表示對“他們”之間約定的特定稱謂。故答案為:C35.結合短文內容,圍繞“約定”主要描寫了快遞員幫老太太把快遞送到家里;快遞員與老太太約定特殊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老太太去世了,快遞員對她兒子講述了他與老人的約定;結合文中描寫,進行概括總結。故答案為:老太太與快遞員約定獨特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36.結合文中描寫,文中老太太常年一個人生活,非常孤單,同時也非常善良,對快遞員小伙子充滿了關心;同時用網購的方式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太太。故答案為:孤獨:子女忙于打拼,獨自居住;溫暖:為快遞員倒水,傾聽他說話;智慧:用網購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37.結合文中描寫,文中的“中年人”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年邁的母親缺少關愛和陪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結合自己的理解,對他進行勸說。故答案為:叔叔,工作再忙也要多陪伴家人,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親情的溫暖。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后悔。三、筆下生花。(共30分)(2025·金堂)習作(兩題任選一題寫作)38.同學們,臨近畢業的這一個學期里,母校里許多的“最后一次”讓你銘記于心:最后一次春游中有特別令你心動的笑聲;最后一個六一節里有特別讓你留戀的鏡頭;最后一堂復習課中回響著老師充滿期待的話語;最后一次集體拍照時留了許多美好的瞬間....請拿起筆,記錄這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以“銘記,那一幕”為題,寫一篇45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字跡工整,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39.古畫中充滿童趣。下圖是宋朝畫家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局部),畫中兩個孩童聚精會神地玩著當時風靡的DIY小游戲——推棗磨。看著畫中宋朝小朋友玩“推棗磨”,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玩游戲(下棋、釣魚、踢球、輪滑、放風箏、“貼燒餅”……)的有趣經歷,或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呢?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450字左右的記敘文。《秋庭嬰戲圖》局部棗磨:取鮮棗三枚、細竹篾一根,將一棗橫切去半,露出棗核,再用三只竹簽將其鼎足而立;細長的竹篾兩端各安鮮棗一枚,置于棗核上,輕輕一撥,便會旋轉不已,輪流撥棗,轉圈數多者勝出。要求:題目自擬,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字跡工整,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答案】38. 銘記,那一幕 畢業前的最后一次集體拍照,陽光把教學樓的影子拉得很長。 攝影師舉著相機喊 “看這邊” 時,我突然注意到后排的王老師悄悄往旁邊挪了挪。她總說自己太高,站在同學中間會擋住后排的孩子。此刻她的白襯衫被風吹得鼓起來,發梢沾著幾縷陽光,手里還攥著我們剛送的畢業紀念冊 —— 封面上是全班簽名的向日葵。 “再靠近點!” 攝影師又喊。不知是誰先伸手挽住了旁邊人的胳膊,像多米諾骨牌似的,整個隊伍瞬間連成一片。我左邊的小雨突然紅了眼眶,她總說畢業照要笑到露出八顆牙,此刻卻用校服袖子偷偷抹著臉。 快門按下的瞬間,不知誰帶頭喊了句 “老師再見”,幾十道聲音撞在一起,驚飛了樹梢上的麻雀。王老師舉起紀念冊擋在臉前,指縫里漏出哽咽的笑聲。 如今翻開相冊,那幀照片里每個人的表情都不太規整:有人瞪著眼睛憋眼淚,有人咧著嘴露虎牙,王老師的紀念冊封皮在陽光下閃著光。風掀起的衣角、攥皺的校服袖口、偷偷相握的手,都成了刻在時光里的紋路。39. 風箏飛過柳梢時 巷口的老槐樹剛抽出新芽時,阿明舉著個蝴蝶風箏沖進我家院子。竹骨扎的翅膀還帶著漿糊味,他鼻尖沾著點金粉,說是給蝴蝶 “點睛” 時蹭的。 “得找個有風的地方。” 他拽著我往河堤跑。三月的風裹著潮氣,風箏線在我手里繞了三圈,阿明卻嫌我攥得太緊:“要像給小貓順毛那樣,松松的才飛得高。” 試了五次,蝴蝶總在離地三尺處打旋。阿明蹲下身研究,忽然跳起來扯我往坡上跑:“跟著風跑!” 我們踩著剛冒頭的青草狂奔,風箏線 “嗖” 地繃緊,蝴蝶晃了晃,竟顫巍巍掠過柳梢。 “別停!” 阿明的聲音被風吹得發飄。我回頭時,見他踮著腳,手里的線軸轉得像個小風車,布鞋后跟沾著黃泥巴。蝴蝶風箏在藍天上抖著翅膀,翅尖的金粉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 后來風箏線斷在一場春雨里,但我總記得那天的風。它掀起阿明的衣角,推著蝴蝶飛過柳梢,還把我們的笑聲揉碎了,拌在新抽的柳條里,釀成了春天的味道。【知識點】敘事類作文;材料作文【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圍繞題目要求,緊緊抓住“材料內容”來寫,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領悟思考,作文一講述了自己拍畢業照時的感受;作文二主要描寫自己和小伙伴在田野放風箏的快樂時光,作文中心突出,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38.結合題目要求,結合自己的小學生活,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進行描寫,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9.結合題目內容,寫一寫自己與同伴做游戲的經歷,把游戲的經過寫清楚,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1 / 1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語文考試試卷一、基礎知識。1.(2025·金堂)下面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正月(zhèng) 火熾(zhì) 機杼(zhù) 書籍(jí)B.簡陋(lòu) 潺潺(chàn) 黃燜雞(mèn) 徘徊(huí)C.日晷(jiǔ) 襤褸(lán) 溫馨(xīn) 苦刑(xín)D.惆悵(chàng) 急遽(jǔ) 淚潸潸(shān) 清脆(cuì)2.(2025·金堂)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撥弄 流落 剝削 翻箱倒柜B.染缸 涼拌 書藉 張燈結彩C.通宵 僻靜 幻稚 萬不得己D.嚴峻 清脆 沉郁 不可思義3.(2025·金堂)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B.小鏡傷心極了,他多么希望伙伴們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C.我們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種考驗面前充滿信心。D.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區中小學紛紛開展“書香滿校園”活動。4.(2025·金堂)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京的春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傳統節日氛圍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B.《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C.《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每個人都要為他人著想。D.《金色的魚鉤》歌頌了老班長忠誠于黨,忠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精神。5.(2025·金堂)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街頭的流動采血車前,等待獻血的群眾排起了長隊,這場面讓人感動得頭暈目眩。B.辯論會上,他往往能夠抓住要點,隨機應變,擊敗對手。C.在這次科學盛會上,科學家都滔滔不絕、油嘴滑舌地表明自己的見解。D.這兩本成語詞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視溯源,一本例句豐富,特色卻很鮮明。6.(2025·金堂)關于怎樣寫文章的梗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讀全文,把握主要線索和情節。B.用概括性的語言把主要情節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C.可以有創造性的想象,能改變文章的原意。D.概括的時候不能平均用力,要有詳有略。7.(2025·金堂)先來讀下面的這段話,讀過之后,下面說法不恰當的是(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選自《為人民服務》A.段話的主要觀點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B.第二句話運用了引用的手法,強調了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C.第三句話分號前后的句式區別不大,但感情有別,前面極力頌揚,后面極為憎惡。D.第四句話逗號前后是因果關系,前面是因,后面是果。8.(2025·金堂)下列帶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的一項是( )A.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B.孰為汝多知乎?(同“謂”,說)C.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喜好)D.及其日中如探湯。(熱水)9.(2025·金堂)下列俗語中,告訴我們“及時孝敬父母”這個道理的一項是( )A.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B.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C.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10.(2025·金堂)根據拼音和語境,在橫線上寫出恰當的詞語。畢業在即,我們難免yōu shāng 。總以為六年是màn cháng 的時光,但時間就像裝了jiā sù 器,催促我們趕快分別。曾經的日子里,我們看有趣的huà bào ,玩yòu zhì 的游戲,一起笑,一起鬧……不過,我們的友誼并不會就此jiàn duàn ,期待未來見證彼此的精彩!11.(2025·金堂)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①不以為 ②見微 著 ③革 鼎新 ④輕歌 舞⑤別出心 ⑥翻箱 柜 ⑦洶 澎湃 ⑧居高 下(2025·金堂)讀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空。只要……就…… 不但……而且……因為……所以…… 即使……也……12. 它的秒針會自己走動, 它堅硬的表蓋里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13.蚯蚓 是插上翅膀 難以飛渡重洋。14. 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 有可能發現真理。15. 托米正在全神貫注地看書, 說話的時候他并沒有抬起頭。(2025·金堂)古詩詞情境默寫。16.《馬詩》中表現詩人熱切地期望自己的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的兩句為“ , ”。17.《竹石》中詩人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詩句是“ , ”。18.于謙的《石灰吟》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詩句是:“ , ”。(2025·金堂)按要求寫句子。19.法國作家雨果說:“好奇是饑餓時的糧食,每遇到它就想吃。”(仿寫句子)我也想說:“好奇是 , 。”20.因為時間的原因,我不得不提前結束行程。(改寫句子,意思不變)21.他問爸爸:“爸爸,我們將來移民到中美洲,我還有機會學習中文嗎?”(改成轉述句)22.(2025·金堂)綜合實踐。老師要求做一份關于《魯濱遜漂流記》的手抄報,請你在下面三幅圖中任選兩幅作為手抄報的配圖,并給它們分別擬個標題(每個標題不超過五個字)。插圖 標題 插圖 標題 (2025·金堂)古詩詞鑒賞。人們望月而歌,留下無數有關月亮的詩詞,請閱讀古詩并完成題目。【甲】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乙】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3.兩首詩都描繪了月之景,請你任選一首,摘錄寫景的詩句。24.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最后一句用委婉的語氣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含蓄地表達出來。B.乙詩中“客”是詩人自指,表達了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C.甲詩描寫了中秋節的習俗,林杰的《乞巧》、王安石的《元日》也都寫到了中國傳節日和習俗。D.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全詩意境悠遠,令人回味無窮。25.下列詩句表達的情感與甲、乙兩首完全不同的是(可多選)(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二、閱讀理解。(共33分)(2025·金堂)【第一節——課內閱讀——現代文閱讀】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匆匆》節選26.時間的流逝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作者將無形的時間比作“ ”和“ ”,這樣寫的好處是 。27.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請聯系文章內容和生活經驗說一說。28.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應該如何做才算是沒有白白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呢?(2025·金堂)【第二節——課外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有這么一股流行風,古今交相輝映,傳統遇上流行,有人說這是“中國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龐大的“寶藏庫”,我們從傳統文化的種種流行打開方式中感受到了“血脈覺醒”……材料一 春晚上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靈感來自北宋卷軸畫《千里江山圖》。材料二材料三 樊錦詩大膽構想建立“數字敦煌”。“數字敦煌”上線后,全球網民只要輕叩鼠標,就可以進入“數字敦煌”資源庫,欣賞敦煌動畫,高速瀏覽超高清分辨率圖像,并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游。材料四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中國成語大會 中國詩詞大會 經典詠流傳材料五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借助4D動感影像,打造可沉浸體驗模式,帶來極致流暢、毫發畢現的視聽效果。游客仿佛走入北宋都城汴梁,古都風貌、眾生百態、民俗風情,一覽無余。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8K超高清技術等前沿科技,使原畫的色彩還原更真,讓游客“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廬山、鄱陽湖畔。觀群山連綿、江河浩蕩,賈繁多景物、生趣人物。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CG特效+光學動態捕捉等技術加持下,觀眾和作品實時交互,“邂逅”畫中人。浙江桐廬富春江兩岸人們生活閑逸,好一派桃源 景象!材料六 在商業領域,“國風”已然成為最新時尚。旅游、影視、游戲、卡通等各行各業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元素。其商業前景頗為可觀。2023年,漢服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44億元,預計2027年有望突破241億元。十年間,“國潮”的搜索熱度飆升500%,潮流也好,文化認同的再發現也好,總而言之,這是一種文化自信:國潮已無處不在!29.讀材料一到材料四,尋找作品中的傳統元素。材料 創新作品 傳統元素材料一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材料二 國畫技巧、瓷器上釉材料三 敦煌壁畫、經卷材料四 文化類綜藝 30.下列詞語與材料五中畫橫線的部分表達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觸景生情 B.身臨其境 C.置身其中 D.沉浸畫中31.根據上述材料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用“正確”“錯誤”表示。①漢服有很大的商業價值。 ②國風日漸流行,在音樂、娛樂、影視等方面都有影響。 ③材料五中提到的三幅作品都是中國同一朝代的名畫,作者不同,各有特色。 ④游客看到原本陳舊的繪畫作品變得色彩艷麗,是因為其運用了8K超高清技術等前沿科技。 32.縱觀材料一到材料五,我發現它們表達的同一個觀點是( )A.要創新就要摒棄傳統。B.要讓傳統更好地傳承,就要實現傳統與創新的適度相融。C.要想傳統更好地傳承下去,時代溫度和時尚氣息越多越好。D.要想保護傳統文化,就要把它牢牢守住,不容有一絲一毫的改變。(2025·金堂)【第三節——課外閱讀——現代文閱讀】約定①“咚,咚咚咚,咚咚——”他有節奏地輕敲著門。這是他和老人約好的,這個敲門聲就表示是他來了。以前,只要他輕輕地一敲門,門就打開了,好像老人一直就等在門后似的。這一次,卻沒有動靜。他又有節奏地敲了一次。②老人是他的老客戶了,每隔五六天,就會有一件快遞。他很驚訝,那么大歲數了,竟還是個網購達人。第一次來送快遞時,通過對講機老人慢騰騰地告訴他,自己歲數大了,能不能麻煩他送到樓上來。他“蹭蹭蹭”一口氣爬上了樓,氣喘吁吁地敲門。他很急,還有好多快遞要送呢。打開了門,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簽了單后遞給他一杯涼白開。他還真渴了,“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干了。跑快遞這么多年,這還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③此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快遞,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樓。老太太告訴他,自己一個人住,這個老小區,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門,她是不開門的。所以,她和他約好了一個獨特的敲門聲,“咚,咚咚咚,咚咚——”。④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遞上樓,老太太都會讓他進屋來坐一會,他也實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調整一下。老太太為他倒好一杯水,溫溫的。他雖然進城打工好多年了,但是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很少說話。他和老太太卻能說上幾句。講講送快遞時遇到的事,無論他說什么,老太太都笑瞇瞇地聽著,有時候,老人也會講講自己年輕時的事情。他在這個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情。⑤“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節奏地敲門。他有點擔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門打開了。是一個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說,是我母親的,她前幾天去世了,我代簽吧。⑥他怔住了。中年人請他進屋,說,我聽母親提起過你。他還沒緩過神來。上次來送快遞,老太太還很精神啊。⑦中年人將他領進一個小房間,打開一個柜子,里面堆滿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沒有拆封過。他一眼就認出來了,那都是他親手送過來的快遞。中年人將剛剛簽收的那件快遞,也放進柜子里。轉身對他說,這些東西,其實,她根本不需要。他疑惑不解。⑧中年人又說,這些包裹上貼的快遞單,都是你們快遞公司的。沒有任何別的一家快遞公司,這說明,母親在網購時,只選擇由你們快遞公司送達的店鋪。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說:“這些年,我光顧著在外打拼,未能盡孝,很少陪伴母親一天,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兄弟,謝謝你!”⑨他的眼眶也濕了。33.第⑧自然段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人物的 和 描寫。34.文中多次出現“咚,咚咚咚,咚咚——”,這里引號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強調C.表示特定稱謂 D.表示特殊含義35.本文圍繞“約定”寫了哪些內容?請簡潔地概括出來。①快遞員幫老太太把快遞送到家里。② ③ ④老太太去世了,快遞員對她兒子講述了他與老人的約定。36.結合文章內容,簡單分析老太太的形象。37.請你對文中的“中年人”說幾句規勸的話。三、筆下生花。(共30分)(2025·金堂)習作(兩題任選一題寫作)38.同學們,臨近畢業的這一個學期里,母校里許多的“最后一次”讓你銘記于心:最后一次春游中有特別令你心動的笑聲;最后一個六一節里有特別讓你留戀的鏡頭;最后一堂復習課中回響著老師充滿期待的話語;最后一次集體拍照時留了許多美好的瞬間....請拿起筆,記錄這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以“銘記,那一幕”為題,寫一篇45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字跡工整,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39.古畫中充滿童趣。下圖是宋朝畫家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局部),畫中兩個孩童聚精會神地玩著當時風靡的DIY小游戲——推棗磨。看著畫中宋朝小朋友玩“推棗磨”,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玩游戲(下棋、釣魚、踢球、輪滑、放風箏、“貼燒餅”……)的有趣經歷,或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呢?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450字左右的記敘文。《秋庭嬰戲圖》局部棗磨:取鮮棗三枚、細竹篾一根,將一棗橫切去半,露出棗核,再用三只竹簽將其鼎足而立;細長的竹篾兩端各安鮮棗一枚,置于棗核上,輕輕一撥,便會旋轉不已,輪流撥棗,轉圈數多者勝出。要求:題目自擬,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字跡工整,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字音【解析】【分析】結合各項中詞語讀音,A 選項“正月” 的 “正” 應讀zhēng,而非 “zhèng”;“火熾” 的 “熾” 應讀chì(熱烈、旺盛),而非 “zhì”;B 選項“徘徊” 的 “徊” 應讀huái(二聲),而非 “huí”;C 選項“日晷” 的 “晷” 應讀guǐ(古代計時儀器),而非 “jiǔ”;“苦刑” 的 “刑” 應讀xíng(二聲),而非 “xín”(韻母錯誤);D 選項“惆悵(chàng)”“急遽(jǔ)”“淚潸潸(shān)”“清脆(cuì)” 注音全部正確,無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漢字讀音掌握能力。作答時要對于多音字要結合詞語中漢字的意思進行正確作答,對于容易選擇錯誤的漢字讀音,要結合平時的學習積累,加強識記,才能順利作答。2.【答案】A【知識點】詞形辨析【解析】【分析】閱讀各項中詞語,A 選項“撥弄”“流落”“剝削”“翻箱倒柜” 均書寫正確,無錯別字。B 選項“書藉” 應為 “書籍”;C 選項“幻稚” 應為 “幼稚”;“萬不得己” 應為 “萬不得已”;D 選項“不可思義” 應為 “不可思議”;故答案為:A【點評】題目考查對詞語詞形辨析能力。作答時要結合題目要求,根據平時學習積累對每一選項中詞語進行檢查分析,做出正確鑒別和修改。3.【答案】D【知識點】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項句子中“防止” 本身含有否定意味(避免某事發生),與 “不再發生” 連用,構成雙重否定,意為 “讓事故發生”,邏輯矛盾。B項中“分享” 通常用于積極的事物(如快樂、經驗),與 “苦惱”(消極情緒)搭配不當;可將 “分享” 改為 “分擔”,即 “他多么希望伙伴們和他分擔這無限的苦惱啊”。C項中“只要…… 才……” 不是正確的關聯詞組合,正確搭配應為 “只要…… 就……”(表充分條件)或 “只有…… 才……”(表必要條件);修改:應將 “只要” 改為 “只有”,或把 “才” 改為 “就”。D項中句子結構完整,邏輯清晰,沒有語病。“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點明時間背景,“我區中小學紛紛開展‘書香滿校園’活動” 表述準確,搭配恰當。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時首先要對題目中的句子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找出句子的語病所在,然后根據平時的學習積累進行修改,以便正確作答。4.【答案】C【知識點】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解析】【分析】結合課文內容,A項《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中詳細描述了北京春節從臘月初旬到正月十九的各種民俗活動,如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買年貨、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節等,生動展現了傳統節日的熱鬧氛圍和文化內涵,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認同,理解正確。B項《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寫于 1943 年,距離 1927 年李大釗遇難正好十六年,文中通過回憶父親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景,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崇敬,理解正確。C項《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演講稿,屬于議論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 “為人民服務”,強調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利益而工作,具體闡述了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對待批評、團結互助等內容,并非簡單的 “每個人都要為他人著想”。這一表述未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核心主旨,理解不正確。D項《金色的魚鉤》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負責照顧三位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為了讓戰士們補充營養,他不惜犧牲自己,用魚鉤釣魚給戰士們吃,最終壯烈犧牲的故事,歌頌了老班長忠于黨、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理解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的結構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5.【答案】B【知識點】成語運用【解析】【分析】結合句子表述的意思,A項句子中“頭暈目眩” 形容頭腦發暈、眼睛昏花,通常用于描述身體不適或受到強烈刺激(如旋轉、強光)的狀態,與 “感動” 的語境不搭配,不能用來形容被排隊獻血的場面所感動的心情,使用錯誤。B項“隨機應變” 指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符合辯論會中需要根據對方發言靈活調整思路、抓住要點擊敗對手的語境,使用正確。C項“油嘴滑舌” 形容人說話油滑、不誠懇,帶有貶義,與科學家在科學盛會上嚴肅、認真地表明見解的場合不符,使用錯誤。D項“各得其所” 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安排,不能用于形容兩本詞典的特色,此處應改為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價值或特色),使用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學習對成語的理解,根據每個句子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判斷成語的運用是否恰當,然后做出正確判斷,做出選擇。6.【答案】C【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解析】【分析】寫文章梗概的核心要求是準確、簡潔地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需遵循以下原則:A 選項:通讀全文是寫梗概的基礎,只有把握文章的主要線索(如時間、事件發展脈絡)和關鍵情節,才能確保梗概不偏離核心內容,說法正確。B 選項:梗概需要用簡潔的語言將主要情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既保留原文骨架,又去除細節描寫,說法正確。C 選項:寫梗概的關鍵是忠于原文,不能加入創造性想象或改變文章原意。梗概的作用是讓讀者快速了解原文內容,若偏離原意,則失去了梗概的意義,該說法不正確。D 選項:概括時應突出重點,對核心情節詳寫,次要內容略寫,避免平均用力導致梗概冗長或主次不分,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對文章梗概相關常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語文知識,結合文章梗概的相關要求進行正確作答。7.【答案】D【知識點】文章大意理解【解析】【分析】結合文段內容,A項文段開篇即提出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后續內容(引用名言、對比不同死亡的意義、舉例張思德)均圍繞這一核心觀點展開,旨在闡述 “死的意義差異”,說法恰當。B項第二句話引用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的名言,其作用是為 “死的意義有不同” 這一觀點提供理論支撐,而非直接 “強調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 是作者對名言的具體闡釋,并非引用本身的直接作用,該說法不恰當。C項第三句話以分號分隔,前半句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表達對崇高死亡的頌揚,后半句 “替法西斯賣力…… 就比鴻毛還輕” 表達對卑劣死亡的憎惡,句式結構相近但情感態度截然相反,說法恰當。D項第四句話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中,前半句 “為人民利益而死” 是原因,后半句 “死比泰山還重” 是結果,二者構成因果關系,說法恰當。故答案為:D【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的結構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8.【答案】C【知識點】字義;詞語含義的理解【解析】【分析】結合對句子的理解,A項“為是其智弗若與?” 出自《學弈》,句中 “為” 解釋為 “因為”,整句意為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解釋正確。B項“孰為汝多知乎?” 出自《兩小兒辯日》,“為” 在這里同 “謂”,是 “說” 的意思,整句意為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解釋正確。C項“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出自《學弈》,“善” 在此處意為 “擅長、善于”,而非 “喜好”。整句意為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該選項解釋有誤。D項“及其日中如探湯” 出自《兩小兒辯日》,“湯” 在古文中指 “熱水”,整句意為 “到了中午的時候,(天氣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解釋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漢字字義的理解能力。作答時要結合句子表達的意思,根據句意體會這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做出選擇。然后把字義帶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檢驗自己的判斷。9.【答案】A【知識點】格言、名言;諺語【解析】【分析】結合各項中格言的意思,A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意思是:樹想靜止不動,風卻不停地吹;子女想好好孝敬父母時,父母卻可能已經不在了。這句俗語強調了孝敬父母要及時,不要等到失去機會才追悔莫及,直接體現了 “及時孝敬父母” 的道理。B項“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指的是:知識到實際應用時才后悔學得太少,事情不親身經歷就不知道其中的難處。它告誡人們要勤學多練,注重實踐,與 “孝敬父母” 無關。C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的意思是:苦口的藥雖然難咽,卻有利于治病;刺耳的忠言雖然難聽,卻有利于行事。它強調要正確對待批評和勸告,與 “孝敬父母” 無關。D項“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指的是:刻意去做的事情往往不成功,無意間的舉動反而可能有好結果。它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偶然性,與 “孝敬父母” 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題目考查對格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根據題目要求,結合平時學習積累的格言,依據格言的意思進行正確運用和作答。10.【答案】憂傷;漫長;加速;畫報;幼稚;間斷【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解析】【分析】結合句子表述的意思,“憂傷”的“憂”是豎心旁,右邊是“尤”;“漫長”的“漫”是三點水,右邊是“曼”;“加速”的“速”是走之旁,里面是“束”;“畫報”的“報”是提手旁;“幼稚”的“稚”是禾木旁,右邊是“隹”;“間斷”的“斷”右邊是“斤”;故答案為:憂傷;漫長;加速;畫報;幼稚;間斷【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拼音的正確拼讀和詞語書寫能力。作答時要首先把拼音拼讀正確,注意區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詞的情況;書寫時要注意易錯字的筆畫和結構,把每個字寫正確,即可順利作答。11.【答案】然;知;故;曼;裁;倒;涌;臨【知識點】補充成語【解析】【分析】“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見微知著”見到事物的細微苗頭,就能預知其發展的趨勢或本質;“革故鼎新”去除舊的,建立新的;“輕歌曼舞”輕松愉快的歌聲和柔和優美的舞蹈。形容氛圍歡快、舞姿柔美。“別出心裁”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有創新性。“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過來,形容徹底搜尋,也指雜亂地翻找。“洶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樣子,也比喻聲勢浩大、情緒激烈。“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方。多形容占據有利地勢,也比喻態度傲慢、看不起他人。故答案為:然;知;故;曼;裁;倒;涌;臨【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成語的掌握情況。作答時要結合平時的學習積累進行識記,同時書寫時應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把每個字寫正確;結合成語意思,進行正確運用,便于順利作答。【答案】12.不但;而且13.即使;也14.只要;就15.因為;所以【知識點】關聯詞【解析】題目考查對關聯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作答時要對句子前后的意思進行精確分析,理解內在的邏輯關系,然后選用符合相應邏輯關系的關聯詞語,進行作答。12.句子前后兩部分 “秒針會自己走動” 和 “表蓋里發出清脆的聲音” 是遞進關系,后者在前者基礎上補充了更多特點,因此用 “不但…… 而且……”。故答案為:不但;而且13.“插上翅膀” 是假設的情況,“難以飛渡重洋” 是這種假設下的結果,強調假設不成立時的必然性,屬于假設關系,故用 “即使…… 也……”。故答案為:即使;也14.“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 是條件,“有可能發現真理” 是滿足條件后的結果,屬于充分條件關系,因此用 “只要…… 就……”。故答案為:只要;就15.“全神貫注地看書” 是原因,“說話時沒抬頭” 是由此產生的結果,屬于因果關系,故用 “因為…… 所以……”。故答案為:因為;所以【答案】16.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17.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知識點】古詩詞運用【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對古代文學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積累,根據題目內容和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準確作答,書寫要正確。16.結合對詩句的理解,“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意思是什么時候才能給它戴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故答案為: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17.“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意思是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這句表達了詩人鄭燮借竹子堅韌的傲氣,表達自己的剛正不阿、鐵骨錚錚。故答案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表現了詩人高尚的節操。故答案為: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答案】19.好奇是黑夜中的星光;每看見它就想追尋。20.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只好提前結束行程。21.他問爸爸,將來移民到中美洲,他是否還有機會學習中文。【知識點】句式轉換;仿寫【解析】題目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要結合題目的要求,進行書寫。作答時要認真審題,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作答時要注意文明禮貌,態度要真誠、懇切。19.結合句子意思,例句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好奇的特點,以及對事物內部奧秘的探求渴望。結合對“好奇”的理解,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作答。故答案為:好奇是黑夜中的星光;每看見它就想追尋。20.原句是雙重否定句,改寫時用 “只好” 替換 “不得不”,在保持句子原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近義詞替換實現了句式的調整,語言表達更為簡潔自然。故答案為: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只好提前結束行程。21.結合句子表述,改寫轉述句時,去掉原句中的冒號和雙引號;將第一人稱 “我們” 改為第三人稱 “他們”,“我” 改為 “他”;為保持語氣連貫,將句末的 “嗎” 調整為 “有沒有”,使句子符合轉述的語境且意思不變。故答案為:他問爸爸,將來移民到中美洲,他是否還有機會學習中文。22.【答案】插圖甲;《荒島獨居》;插圖乙;《海上遇險》【知識點】其他文學常識;《魯濱遜漂流記》【解析】【分析】結合原著內容,《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獨自生活28年的傳奇經歷;閱讀各項中圖畫內容,圖甲和圖乙描述的內容都與原著內容有關,圖甲描述了魯濱遜在荒島獨居的情形;圖乙描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情形;圖丙與原著內容沒有關系。故答案為:插圖甲;《荒島獨居》;插圖乙;《海上遇險》【點評】題目考查對《魯濱遜漂流記》相關文學常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時要結合自己平時積累的文學知識,結合圖中描述的情節進行正確作答。【答案】23.甲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乙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4.C25.A;B【知識點】詩【解析】本題為古詩閱讀題,考查學生的古詩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古詩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古詩詩句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詩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23.結合對詩句的理解,“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這兩句都描寫了月下之景。故答案為:甲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乙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24.結合對古詩的理解,C項《十五夜望月》主要描寫了中秋節望月懷遠,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并沒有沒有中秋的節日習俗;這項表述錯誤。A 選項,甲詩 “不知秋思落誰家”,以委婉語氣把望月懷遠情思含蓄表達,正確;B 選項,乙詩 “客” 指詩人自己,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通過 “客愁新” 等體現,正確;D 選項,甲詩前兩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寫景,后兩句抒情;乙詩前兩句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寫景,后兩句抒情,意境悠遠,正確。故答案為:C25.結合題目中甲(《十五夜望月》 )、乙(《宿建德江》 )情感 —— 都蘊含思鄉、孤寂等愁緒。再分析選項: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描繪山間月夜的清幽寧靜,是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陶醉,無思鄉孤寂愁緒,情感不同。B“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展現鄉村夏夜的活潑與生機,傳達的是閑適、喜悅,和甲、乙情感不同。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借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與甲、乙思鄉情感一致 。D“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通過月、烏啼等營造孤寂愁苦氛圍,和甲、乙情感一致 。故答案為:AB【答案】26.輕煙;薄霧;好處:將抽象的時間流逝化為具體可感的物象,生動表現時間易逝的特點。27.特點:連續反問,語氣強烈;感受:表達作者對時光匆匆的焦慮、惋惜,以及不甘虛度光陰的迫切心情。28.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用行動創造價值,讓生命有意義。【知識點】課內現代文閱讀【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時要結合平時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對題目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可順利作答。26.結合課文內容,文中運用比喻,把時間比作“輕煙”和“薄霧”,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時間流逝悄無聲息,無法挽回的特點。結合對句子的理解,進行作答。故答案為:輕煙;薄霧;將抽象的時間流逝化為具體可感的物象,生動表現時間易逝的特點。27.結合對句子的理解,劃線句子運用連續問句,層層遞進,強化情感表達 。表達了作者對時光匆匆、自身無所留痕的悵惘,對生命虛擲的不甘,渴望在有限人生留下意義的急切。聯系生活,我們也常因忙碌無為、時光飛逝而焦慮,這句子戳中對生命價值追問的共通心理,喚起珍惜時光、探尋人生意義的共鳴 。故答案為:特點:連續反問,語氣強烈;感受:表達作者對時光匆匆的焦慮、惋惜,以及不甘虛度光陰的迫切心情。28.結合文中描寫,時間的流逝悄無聲息又無法挽留,因此我們應該珍惜青春年華,多做有意義的事情,發奮學習,努力作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故答案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用行動創造價值,讓生命有意義。【答案】29.《只此青綠》:北宋繪畫《千里江山圖》;青花瓷器;“數字敦煌”:敦煌壁畫、洞窟文化;文化類綜藝:漢字、成語、詩詞、經典音樂30.A31.正確;正確;錯誤;正確32.B【知識點】圖文信息閱讀【解析】【點評】本題為現代文閱讀題,考查學生的現代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短文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短文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29.結合材料內容,材料一“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借用北宋卷軸畫《千里江山圖》;材料二“青花瓷韻”借用國畫技巧、瓷器上釉;材料三“數字敦煌”借用敦煌壁畫、經卷;材料四文化類綜藝,借用了傳統漢字、成語、詩詞、音樂等傳統元素;故答案為:《只此青綠》:北宋繪畫《千里江山圖》;青花瓷器;“數字敦煌”:敦煌壁畫、洞窟文化;文化類綜藝:漢字、成語、詩詞、經典音樂30.結合材料內容,“游客仿佛走入北宋都城汴梁”描述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游客“穿越”到900多年前的廬山、鄱陽湖畔。”描述了游客置身其中的感受;“觀眾和作品實時交互,“邂逅”畫中人。”描述了觀眾沉浸畫中的獨特體驗;閱讀各項,A項“觸景生情”主要描寫了因為景區而引發的感受,與材料中描述的情景交融不同,應該選擇A項。故答案為:A31.結合材料內容,①③④項都描述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應用,表述正確;③材料五中提到的《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都是北宋畫家的作品,《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的作品,這項表述錯誤;故答案為:正確;正確;錯誤;正確32.結合材料內容,主要講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傳承和應用,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統一起來。閱讀各項,B項對材料的總結和概括最為恰當。故答案為:B【答案】33.動作;語言34.C35.老太太與快遞員約定獨特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36.孤獨:子女忙于打拼,獨自居住;溫暖:為快遞員倒水,傾聽他說話;智慧:用網購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37.叔叔,工作再忙也要多陪伴家人,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親情的溫暖。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后悔。【知識點】敘事類記敘文閱讀【解析】【點評】本題為現代文閱讀題,考查學生的現代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答時結合短文內容和題目要求,根據自己對短文的理解和題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點段落和語句進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順利作答。33.結合材料內容, 第⑧自然段劃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對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表現了中年人對自己缺少對母親的陪伴的自責和悔恨。故答案為:動作;語言34.“咚,咚咚咚,咚咚——”是“他”和老人約定的敲門節奏,代表了他們之間的彼此信任,這句中的引號表示對“他們”之間約定的特定稱謂。故答案為:C35.結合短文內容,圍繞“約定”主要描寫了快遞員幫老太太把快遞送到家里;快遞員與老太太約定特殊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老太太去世了,快遞員對她兒子講述了他與老人的約定;結合文中描寫,進行概括總結。故答案為:老太太與快遞員約定獨特的敲門聲;快遞員與老太太聊天,感受家的溫暖36.結合文中描寫,文中老太太常年一個人生活,非常孤單,同時也非常善良,對快遞員小伙子充滿了關心;同時用網購的方式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是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太太。故答案為:孤獨:子女忙于打拼,獨自居住;溫暖:為快遞員倒水,傾聽他說話;智慧:用網購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37.結合文中描寫,文中的“中年人”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年邁的母親缺少關愛和陪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結合自己的理解,對他進行勸說。故答案為:叔叔,工作再忙也要多陪伴家人,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親情的溫暖。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后悔。【答案】38. 銘記,那一幕 畢業前的最后一次集體拍照,陽光把教學樓的影子拉得很長。 攝影師舉著相機喊 “看這邊” 時,我突然注意到后排的王老師悄悄往旁邊挪了挪。她總說自己太高,站在同學中間會擋住后排的孩子。此刻她的白襯衫被風吹得鼓起來,發梢沾著幾縷陽光,手里還攥著我們剛送的畢業紀念冊 —— 封面上是全班簽名的向日葵。 “再靠近點!” 攝影師又喊。不知是誰先伸手挽住了旁邊人的胳膊,像多米諾骨牌似的,整個隊伍瞬間連成一片。我左邊的小雨突然紅了眼眶,她總說畢業照要笑到露出八顆牙,此刻卻用校服袖子偷偷抹著臉。 快門按下的瞬間,不知誰帶頭喊了句 “老師再見”,幾十道聲音撞在一起,驚飛了樹梢上的麻雀。王老師舉起紀念冊擋在臉前,指縫里漏出哽咽的笑聲。 如今翻開相冊,那幀照片里每個人的表情都不太規整:有人瞪著眼睛憋眼淚,有人咧著嘴露虎牙,王老師的紀念冊封皮在陽光下閃著光。風掀起的衣角、攥皺的校服袖口、偷偷相握的手,都成了刻在時光里的紋路。39. 風箏飛過柳梢時 巷口的老槐樹剛抽出新芽時,阿明舉著個蝴蝶風箏沖進我家院子。竹骨扎的翅膀還帶著漿糊味,他鼻尖沾著點金粉,說是給蝴蝶 “點睛” 時蹭的。 “得找個有風的地方。” 他拽著我往河堤跑。三月的風裹著潮氣,風箏線在我手里繞了三圈,阿明卻嫌我攥得太緊:“要像給小貓順毛那樣,松松的才飛得高。” 試了五次,蝴蝶總在離地三尺處打旋。阿明蹲下身研究,忽然跳起來扯我往坡上跑:“跟著風跑!” 我們踩著剛冒頭的青草狂奔,風箏線 “嗖” 地繃緊,蝴蝶晃了晃,竟顫巍巍掠過柳梢。 “別停!” 阿明的聲音被風吹得發飄。我回頭時,見他踮著腳,手里的線軸轉得像個小風車,布鞋后跟沾著黃泥巴。蝴蝶風箏在藍天上抖著翅膀,翅尖的金粉被陽光照得閃閃發亮。 后來風箏線斷在一場春雨里,但我總記得那天的風。它掀起阿明的衣角,推著蝴蝶飛過柳梢,還把我們的笑聲揉碎了,拌在新抽的柳條里,釀成了春天的味道。【知識點】敘事類作文;材料作文【解析】【點評】題目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圍繞題目要求,緊緊抓住“材料內容”來寫,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領悟思考,作文一講述了自己拍畢業照時的感受;作文二主要描寫自己和小伙伴在田野放風箏的快樂時光,作文中心突出,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38.結合題目要求,結合自己的小學生活,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進行描寫,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9.結合題目內容,寫一寫自己與同伴做游戲的經歷,把游戲的經過寫清楚,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語文考試試卷(學生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語文考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