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大單元整合作業◎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品讀詩文,領悟古人志趣,感悟多樣人生。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志趣,汲取古人智慧,激發自身思考,班級舉行“與古人談志趣”主題活動,請你積極參與。1.有同學梳理了需要大家掌握的字詞,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諸侯(zhū) 筋骨(jīng) 不勝簪(zhān)B.貧濺(jiàn) 萬仞(rèn) 騷更短(sāo)C.畎畝(quǎn) 翼州(jì) 嗟日暮(chā)D.威武(wēi) 窮匱(kuì) 認前朝(cháo)2.下面是小冀整理的課文中出現的虛詞,各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生于憂患 告之于帝B.居天下之廣居 已而之細柳軍C.而后作 聚室而謀曰D.以君之力 請以軍禮見3.班長帶領同學們共同研討了古人作品蘊含的志趣,請你將空缺處填寫完整。古人作詩詞以明志,品讀古人詩詞能感悟不同的志趣。從杜甫《春望》“① ,恨別鳥驚心”中感受詩人志在家國,感時傷世、憂國思家之情;從陶淵明《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② ”中體會詩人志在田園,享受閑適自得之境;從李賀《雁門太守行》“③ ,提攜玉龍為君死”中體悟將士們視死如歸之志;從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風休住,④ ”中理解詞人志在自由,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向往;從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⑤ ”中共情詩人志在報國,卻懷才不遇的遺憾。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一)(2025保定期末)【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周亞夫軍細柳》)【丙】齊桓公問于管仲曰:“王者何貴 ”曰:“貴天。”桓公仰而視天。管仲曰:“所謂天,非蒼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①之則安,輔之則強,非②之則危,倍③之則亡。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選自《韓詩外傳》,有刪改)注:①與:親附,跟隨。②非:反對,責怪。③倍:同“背”,背叛、反叛。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行拂亂其所為: (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3)天子且至: (4)介胄之士不拜: 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標兩處)民 皆 居 一 方 而 怨 其 上 不 亡 者 未 之 有 也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王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 7.在乙文中,皇帝在霸上及棘門軍“將以下騎送迎”,在細柳軍周亞夫卻“持兵揖”“不拜”,這是使用了什么寫法 對刻畫人物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8.從丙文中,你得出了怎樣的治國之道 (二)昔有二翁,同邑而居。乙翁曰:“向吾遠游冀、雍①,然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②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有刪改)注:①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冀陜一帶。②曩:先前。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同邑而居: (2)向吾遠游冀、雍: (3)二翁偕往: (4)越錢塘,絕長江: 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標三處)是 山 余 亦 未 登 然 老 矣 恐 力 不 勝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吾力尚可,無需相扶。 12.選文中甲翁對登泰山的態度有哪些轉變 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13.(整本書閱讀)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的思維活動。閱讀《紅巖》整本書之后,小冀同學針對《紅巖》的結尾部分展開聯想,寫了一則讀書筆記。請以此為例,為《紅巖》開頭部分寫一則讀書筆記。開頭:抗戰勝利紀功碑,隱沒在灰蒙蒙的霧海里,長江、嘉陵江匯合處的山城,被濃云迷霧籠罩著。這個陰沉沉的早晨,把人們帶進了動蕩年代里的又一個年頭。 讀書筆記: 結尾: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 讀書筆記:山城重慶的又一個早晨,天空出現“紅光”“朝霞”,黎明到來。這讓我聯想到在無數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戰斗之后,勝利即將到來,重慶就要迎來解放。【詳解答案】1.D 解析:A項,“筋”應讀“jīn”,“簪”應讀“zān”;B項,“濺”應為“賤”,“騷”應為“搔”;C項,“翼”應為“冀”,“嗟”應讀“jiē”。2.C 解析:A項中“于”的意思分別為:在/向。B項中“之”的意思分別為:的/到,往。C項中“而”的意思都為:表示順承。D項中“以”的意思分別為:憑借/依照,按照。3.①感時花濺淚 ②悠然見南山③報君黃金臺上意 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銅雀春深鎖二喬4.(1)擾亂 (2)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3)將要 (4)披甲戴盔5.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未之有也6.(1)這樣以后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2)君王把百姓當作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親附,(它)就安定。7.這是使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周亞夫剛正不阿、恪盡職守的性格特點。8.得出了“以民為貴”的治國之道。參考譯文:【丙】齊桓公問管仲:“當君王的人,應該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 ”(管仲回答)說:“應該把天當作最寶貴的。”(于是)齊桓公仰起頭望著天。管仲說:“我所說的‘天’,不是廣闊無邊的天。君王把百姓當作天,(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親附,(它)就安定;百姓輔助,(它)就能強盛;百姓反對,(它)就很危險;百姓背棄,(它)就要滅亡。《詩經》中說:‘有些人心不善良,互相怨恨另一方。’百姓都居住在一起怨恨他們的君主,最后不滅亡的政權,(這)是從來就沒有過的。”9.(1)城邑 (2)從前 (3)一同(4)橫渡,越過10.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11.我的力氣還可以,不需要相互攙扶。12.轉變:由最初擔心“恐力不勝”到后來認為乙翁登山的想法“甚善”,最后堅定信心“無需相扶”。原因:受到了乙翁所舉愚公移山例子的激勵和自身實踐的影響。參考譯文: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城邑里。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冀州、雍州遠游,但沒有登過泰山,你有和我一起去的想法嗎 ”甲翁說:“那山我也沒有登過,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了。”乙翁說:“你的話錯了!以前的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現在我們才過六十歲,哪里老呢 ”甲翁說:“(你說得)太好了!”第二天,兩個老人一同去了,渡過錢塘江、長江,來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想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需要相互攙扶。”從太陽出來到傍晚時分,已經走過了半座大山。13.示例:山城重慶的早晨,“迷霧”籠罩,天氣陰沉。這讓我聯想到國民黨統治下風雨如晦的社會環境,也讓我聯想到重慶解放前革命者面臨嚴酷的斗爭,他們將要為重慶的解放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