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 夢回繁華學校開展以“穿越千年,尋找畫卷里的中國”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參與。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以北宋都城汴京從城郊到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為題材,記錄了北宋末年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社會生活狀況。畫面中段一座精致的拱橋,宛如飛虹,溝通兩岸。街市上 (擠在一起移動,形容人群十分擁擠),摩肩接踵,絡(yì)不絕。但它不是一般熱鬧場面的記錄,而是通過對各階層人物活動的生動描繪,深刻地揭示出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①汴京( ) ②絡(yì) 不絕 (2)根據括號內的解釋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3)請在文段中方框內填入正確的標點符號。畫面開卷處描繪的是汴京近郊的風光。……樹木新發的枝芽,調節了畫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現出北國早春的氣息。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汴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國家漕運的樞紐。巨大的漕船,舳艫相接,忙碌的船工從停泊在河邊的糧船上卸下沉重的糧包,纖夫們拖著船逆水行駛,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規模宏敞的拱橋,其橋無柱,以巨木虛架而成,結構精美,宛如飛虹。橋的兩端緊連著街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艘準備駛過拱橋的巨大漕船的細節描繪,一直為人們所稱道:船正在放倒桅桿準備過橋,船夫們呼喚叫喊,握篙盤索。橋上呼應相接,岸邊揮臂助陣,過往行人聚集在橋頭圍觀。而那些趕腳、推車、挑擔的人們,卻無暇一顧。這緊張的一幕,成為全畫的一個高潮。后段描寫汴京市區的街道。在高大雄偉的城樓兩側,街道縱橫,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寺觀、茅廁等一應俱全。各類店鋪經營著羅錦布匹、沉檀香料、香燭紙馬。另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應有盡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士農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所不備。2.結合課文,用“‖”給本段劃分層次,并概括出層意。 3.指出文中畫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為什么本段說漕船駛過拱橋是全畫的高潮部分 走進宋代名跡《千里江山圖》①朱唇、遠山眉、山峰發髻、青綠長裙……春晚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青綠”一出場,從社交媒體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刷屏。而“舞繪”的淵源來自宋代青綠山水畫《千里江山圖》。②《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染天染水,縱51.5厘米,橫1 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它是宋代至長的畫卷,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我國山水畫美學巔峰之作,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它不僅是“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國家一級文物,是地地道道的國寶級畫卷,一曲錦繡山河的頌唱。③《千里江山圖》還是北宋版的“航拍中國”,采用大型長卷式構圖,以游走觀看山水的方式表現時間上的連續性。將視覺移動過程中的連續畫面統一在想象的空間中,描繪了千山萬壑、江河交錯的壯麗河山。④全畫景物豐富,布置嚴整有序。依據構圖的變化,可以將畫面大致分為6個部分,幾個部分之間以水面、游船、沙渚、橋梁相銜接。每一幀隨意截取都是極美的,連碧綠澄澈的水波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⑤在藝術上,《千里江山圖》有兩個最大的特點。⑥首先是其空前的長度,且長得完整和諧統一。中國古代畫家普遍喜歡長卷,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長近5.3米,《富春山居圖》現存兩段相加約為6.9米,而《千里江山圖》達到了11.9米,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最長的畫卷之一。⑦作為真正的繪畫藝術作品,《千里江山圖》解決了山水長卷的布局。既言“千里江山”,畫面自然必須開闊,整幅畫構圖景象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像一首交響樂。七組群山長短不一、疏密有致。畫面里有連綿大氣的江河交錯、煙波浩渺,也有水車、漁村、寺觀、農舍、酒館、書院等細節。如果把畫面切割成無數個局部,每個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畫。⑧其次是其青綠藝術的運用,在解決宮廷山水畫設色問題的同時,建立了“豐亨豫大”的審美意識。⑨《千里江山圖》賦予了青綠山水一種清秀的貴氣。⑩作為代表皇家氣質且是皇帝本人親自指點的作品,《千里江山圖》的繪制無疑是“不惜成本”。這幅畫所用的絹價值不菲,而青綠顏料更是十分昂貴。這也是為什么設色山水的誕生早于水墨山水,但唐代后期逐漸讓位于后者的原因。《千里江山圖》是青綠山水的巔峰,溥光曾經評價其“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它讓青綠設色這種繪畫表達方式成熟且固定下來,后世更發展為金碧山水。水墨固然是中國藝術、中國氣質的瑰寶,但青綠則是大自然的本真顏色,更有一種清麗靈秀。雖然青綠山水不如水墨山水那樣潤澤有韻、境在形外,但直到今天依然得到傳承并受到人們喜愛。1.這篇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是怎樣引出來的 2.閱讀第⑥段,分析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3.本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你自選一種,找出實例并說說它的作用。 4.本文采用了哪種說明順序 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5.以下是記者對觀眾觀展《清明上河圖》后的采訪。你認為如何才能更好地讓博物館里“沉睡”的藏品“活”起來呢 請你簡要談談。 【詳解答案】課堂達標1.(1)①biàn ②繹(2)人頭攢動(3)、2.第一層:從開頭至“……早春的氣息”,介紹了畫面開卷處的汴京近郊風光。第二層:從“畫面中段是……”至“……成為全畫的一個高潮”,介紹了畫面中段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第三層:從“后段描寫……”至結束,介紹了畫卷后段汴京市區的街道。3.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拱橋的結構特點和外形精美的特點。4.因為此處的畫面非常具有動感,生動地描繪了船夫們的一系列動作,讓觀圖者體會到了當時的緊張氣氛。課后提升1.《千里江山圖》。用春晚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引出說明對象。2.“近”是接近的意思,在此句中表示《清明上河圖》的長度接近而不夠5.3米。“近”字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3.示例: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列出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長度數據,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千里江山圖》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最長的畫卷之一。4.邏輯順序。首先由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引出說明對象《千里江山圖》;接著介紹《千里江山圖》的著色、材質、尺幅、價值、構圖及景物布置;然后介紹其藝術上的兩個最大特點;最后再次強調《千里江山圖》的價值和影響。5.示例: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讓民眾接近了解藏品;加強宣傳和解說,讓民眾了解藏品的內涵;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更多“沉睡”的珍寶有機會展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