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一、基礎知識。1.(2025六下·秦安期末)看拼音,寫詞語。fáng yù tián nì chéng bì qī liángfěi tú xī shuài dān gē zāo gāo【答案】防御、甜膩、澄碧、凄涼、匪徒、蟋蟀、耽擱、糟糕【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解析】【分析】fáng yù(防御 ),指抗擊敵人的進攻;tián nì(甜膩 ),形容味道香甜且濃稠,也可形容過分親昵的態度;chéng bì(澄碧 ),清澈而碧綠,常用來描繪湖水等;qī liáng(凄涼 ),多形容環境、氛圍等寂寞冷落,也可形容人的心境孤寂;fěi tú(匪徒 ),指盜匪、強盜等壞人;xī shuài(蟋蟀 ),一種昆蟲,也叫蛐蛐 ;dān gē(耽擱 ),有停留、拖延、耽誤的意思 ;zāo gāo(糟糕 ),指事情、情況壞得很 。故答案為:防御;甜膩;澄碧;凄涼;匪徒;蟋蟀;耽擱;糟糕【點評】本題考查對漢字拼音與字形的掌握,屬書寫時要注意筆畫和結構。2.(2025六下·秦安期末)選出加點字正確的讀音或字形。痕跡(hén héng) 悶留(mēn mèn) 莫(名 明) 其妙著想(zhuó zháo) 勁挺(jìn jìng) (計 技) 高一籌侵襲(qīn qīng) 單薄(bó báo) 千(鈞 均) 一發徘徊(huí huái) 挪移(nuó luó) 無精打(采 彩) 【答案】hén;mèn;名;zhuó;jìng;技;qīn;bó;鈞;huái;nuó;采【知識點】字音;字形辨析【解析】【分析】“痕跡”的“痕”讀hén,從字義看,指物體留下的印兒,讀音為hén,需區分en、eng韻母。“悶雷”的“悶”讀mèn,“悶”讀mèn時多表心情煩悶、聲音低沉,“悶雷”是聲音低沉的雷,讀mēn常表空氣不流通等(如“悶熱”)。“莫名其妙”是固定成語,“名”指說出,“莫明其妙”為錯誤寫法,所以選“名”。 “著想”的“著”讀zhuó,“著”讀zhuó有“考慮、籌劃”等意思,“著想”即考慮,讀zháo常表接觸、感受等(如“著急”)。“勁挺”的“勁”讀jìng,“勁”讀jìng表堅強有力,“勁挺”指堅韌挺拔;讀jìn多表力氣、精神等(如“干勁”)。“技高一籌”是固定表述,“技”指技藝,“計高一籌”錯誤,選“技”。“侵襲”的“侵”讀qīn ,注意區分in、ing韻母,“侵”表侵入、接近等意思,讀qīn。“單薄”的“薄”讀bó,“薄”讀bó用于書面語,有“薄弱、少”等意思;讀báo多形容厚度小(如“薄片”)。“千鈞一發”是成語,“鈞”是古代重量單位,“千均一發”錯誤,選“鈞”。“徘徊”的“徊”讀huái ,這是固定讀音,需準確記憶,避免誤讀成huí。“挪移”的“挪”讀nuó,“挪”有移動意思,“挪”讀nuó,要和“luó(羅等音 )”區分。“無精打采”是固定成語,“采”表神色,“無精打彩”錯誤,選“采” 。故答案為:hén;mèn;名;zhuó;jìng;技;qīn;bó;鈞;huái;nuó;采。【點評】本題考查對易讀錯字讀音及易寫錯字形的掌握,需要熟記拼音規則、漢字字義。3.(2025六下·秦安期末)根據提供的情境填寫不同的成語。為迎接畢業考試,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感到很有把握,可以用 這個成語來形容。走進考場,我的心情是 。再看看周圍的同學,埋頭答題,好像很順手,我想到了成語 。這時候,我也該集中精力, 地答題了,不管考試結果如何,我都會 。【答案】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游刃有余;全神貫注;坦然面對【知識點】成語運用【解析】【分析】胸有成竹: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做好充足準備,很有把握”用“胸有成竹”形容恰當。忐忑不安/心潮澎湃:走進考場,心情或因緊張而“忐忑不安”(心神不定),或因激動等而“心潮澎湃”(心情像潮水一樣起伏 ),都契合考場情境下的心情狀態。游刃有余 :“周圍同學埋頭答題,好像很順手”,說明他們答題輕松、熟練,“游刃有余”指做事熟練,輕而易舉,符合語境。全神貫注/專心致志:“集中精力答題”“全神貫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都能體現專注答題的狀態。坦然面對/欣然接受:“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需要一種平和、接受的態度,“坦然面對”(心里平靜,沒有顧慮地面對)“欣然接受”(愉快地接受 )都可表達這種心態 。故答案為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游刃有余;全神貫注;坦然面對。【點評】本題考查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及在具體語境中的恰當運用,要求學生熟知成語意思,結合情境精準選擇 。(2025六下·秦安期末)按要求寫句子。4.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時已經在干癟的枝尖悄悄地綻開了笑臉。(縮句)5.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用合適的關聯詞將兩句話連接起來)6.國土的心里有無數數不清的稀奇的事。(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7.誰都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改為反問句)8.爸爸說:“我正在為這件事操心,我擔心你會漸漸忘記了中文。”(改為轉述句)【答案】4.芽子綻開了笑臉。5.雖然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6.用刪除符號刪“數不清”或“無數” ,改為“閏土的心里有無數的稀奇的事” 或“閏土的心里有數不清的稀奇的事” 。7.難道有誰不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嗎?8.爸爸說,他正在為這件事操心,他擔心我會漸漸忘記了中文。【知識點】修改病句;句式轉換;關聯詞;縮句【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 縮句。 縮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謂賓 ),刪去修飾成分(定狀補 )。(2)本題考查關聯詞運用。分析句子邏輯關系,選擇合適關聯詞。(3)本題考查病句修改。病句類型為語義重復(“無數”和“數不清”重復 ),用刪除符號刪去其一。(4)本題考查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陳述句改反問句,添加反問詞(難道 )、否定詞(不 )、句末語氣詞(嗎 ),句號改問號。(5)本題考查改為轉述句。改轉述句需變標點(冒號、引號改逗號 )、變人稱(第一人稱“我”改“他”,第二人稱“你”改“我” )。4.“一簇簇短短的”修飾“芽子”,“不知何時已經在干癟的枝尖悄悄地”修飾“綻開”,刪去后剩下主謂賓“芽子綻開了笑臉” 。故答案為:芽子綻開了笑臉。5.“雖然……但……”表轉折,契合“結果符合猜測,唯獨粥色意外”的邏輯 。故答案為:雖然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6.“無數”和“數不清”表意重復,保留一個即可清晰表意 。故答案為:用刪除符號刪“數不清”或“無數” ,改為“閏土的心里有無數的稀奇的事” 或“閏土的心里有數不清的稀奇的事” 。7.通過反問句式強化肯定語氣,強調大家都佩服白衣戰士 。故答案為:難道有誰不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嗎?8.去掉原句引號、冒號,調整人稱,讓句子從直接敘述轉為間接敘述,符合轉述語境 。故答案為:爸爸說,他正在為這件事操心,他擔心我會漸漸忘記了中文。(2025六下·秦安期末)填空。9.名篇點亮人生。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 , 。”闡釋了生命的價值:面對光明的流逝,朱自清發出感慨:“過去的日子如輕煙, ,如 ,被初陽蒸融了。”10.名句引發思考。“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對 (填入名)的歌頌。“ ,忠言逆耳利于行”則啟發我們虛心接受批評。11.名詩抒發情懷。“ ,視死忽如歸。”是曹植的愛國情懷:“ ,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的依依不舍之情。12.詩有韻。唐代韓愈借“春城無處不飛花, 。”向我們描繪了寒食節長安城柳絮飛舞的迷人春景:《馬詩》“ ,快走踏清秋”借馬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抱負。13.關于學習。《學弈》中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告訴我們 。【答案】9.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被微風吹散了;薄霧10.魯迅;良藥苦口利于病11.捐軀赴國難;勸君更盡一杯酒12.寒食東風御柳斜;何當金絡腦13.惟弈秋之為聽;思援弓繳而射之;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知識點】格言、名言;古詩詞填空【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司馬遷《報任安書》名句及朱自清《匆匆》經典語句的記憶。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2)本題考查對魯迅精神及經典俗語的理解運用。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3)本題考查曹植、王維經典詩句的積累。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4)本題考查韓翃、《馬詩》中詩句的記憶。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5)本題考查《學弈》文言文內容及寓意理解。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9.司馬遷此句闡釋生命價值不同取向;朱自清用比喻(輕煙、薄霧 )形象描述時光易逝,需精準記憶原文表述 。故答案為: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被微風吹散了;薄霧。10.“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臧克家對魯迅精神永存的歌頌;“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勸人接受批評的俗語,需熟知對應內容 。故答案為:魯迅;良藥苦口利于病。1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展現曹植愛國情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送別時的不舍,要準確背誦詩句 。故答案為:捐軀赴國難;勸君更盡一杯酒。12.韓翃《寒食》描繪寒食節春景,“寒食東風御柳斜”承接“春城無處不飛花”;《馬詩》中“何當金絡腦”抒發詩人渴望建功的抱負,需牢記詩句 。故答案為:寒食東風御柳斜;何當金絡腦。13.《學弈》通過兩人學棋態度對比,“惟弈秋之為聽”體現專心,“思援弓繳而射之”體現分心,從而得出學習需專注的道理,要理解文意并記憶語句 。故答案為:惟弈秋之為聽;思援弓繳而射之;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025六下·秦安期末)綜合運用。14.【活動一:讀書之趣】巧對對聯上聯:與經典同行下聯: 15.【活動二:讀書之法】讀書貴在得法,請寫出你常用的兩種讀書方法,并加以介紹。【答案】14.和名著作伴15.①批注法:閱讀時在書頁空白處,對好詞好句、不懂內容寫點評、疑問,像讀《草原》,可批注對草原美景描寫的感受,能加深理解、記錄思考 。②精讀與略讀結合法:精讀經典段落、重要觀點,深入剖析;略讀次要內容、同類事例,快速把握整體,讀科普書時,對原理部分精讀,事例部分略讀,提升閱讀效率 。【知識點】對聯;推薦介紹【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聯知識,包括對聯的詞性相對、語義關聯、平仄協調(小學階段側重詞性與語義匹配 ),需圍繞“讀書”主題,與上聯“與經典同行”在結構、表意上呼應 。(2)本題考查對讀書方法的理解、歸納與表達能力,需結合自身閱讀實踐,清晰闡述方法內容與作用,體現語文學習中知識運用和表達交流能力 。14.“和”對“與”,詞性都是介詞;“名著”對“經典”,都是文化經典范疇;“作伴”對“同行”,語義關聯讀書陪伴,結構對仗 ) 。也可對“同好書相伴”等,只要符合對聯基本要求,圍繞讀書主題即可 。故答案為:和名著作伴15.需明確兩種方法,分別說明操作方式與好處,結合具體讀書場景更直觀,體現方法實用性 ) ,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合理讀書方法,清晰介紹即可,比如還有“思維導圖法”(梳理書籍內容框架 )、“反復誦讀法”(強化對詩詞、經典文段記憶理解 )等 。故答案為:①批注法:閱讀時在書頁空白處,對好詞好句、不懂內容寫點評、疑問,像讀《草原》,可批注對草原美景描寫的感受,能加深理解、記錄思考 。②精讀與略讀結合法:精讀經典段落、重要觀點,深入剖析;略讀次要內容、同類事例,快速把握整體,讀科普書時,對原理部分精讀,事例部分略讀,提升閱讀效率 。二、閱讀。(2025六下·秦安期末)課內閱讀。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jǐn jìn)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àn zhuā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攏時,他又從遮攏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恰恰甜甜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16.給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17.本片段選自課文 ,作者 。18.“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在本段中的作用是 。19.本段最后連用“跨、飛、溜、閃”四個動詞,形象地表達了( )A.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 B.時間去得快來得快C.無形的時間就像太陽一樣 D.太陽和時間都是易逝的20.本段畫線的句子運用 的修辭手法描寫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 、 ,向我們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21.“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這句話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22.請寫出一句珍惜時間名言警句。【答案】16.jǐn;zhuàn。17.《匆匆》;朱自清18.承上啟下19.A20.排比;洗手;吃飯;默默時21.日子不停流轉,嘆息無法留住時間,要珍惜當下,用行動充實生活,莫等新日子在嘆息中虛度,要積極把握每一刻2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點】課內現代文閱讀【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多音字在語境中的正確讀音,需結合平時積累和字義判斷 。(2)本題考查對經典課文及作者的記憶,屬于文學積累基礎內容 。(3)本題考查句子作用。分析句子在段落中的結構與內容作用,需理解句子表意及與上下文關聯 。(4)本題考查詞語賞析。 通過動詞理解對表現時間特點的作用,需體會詞語的動態感與表意效果 。(5)本題考查修辭手法。識別修辭手法(排比 ),提取細節內容,理解其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6)本題考查文本理解與遷移能力。 理解句子內涵并聯系生活談感悟 。(7)本題考查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積累,屬于語文拓展知識儲備 。16.“盡”讀jǐn(表“力求達到極限” ,“盡管”取此義 );“旋轉”的“轉”讀zhuàn(表“繞著某物移動” ,符合太陽“挪移”的動態 ) 。故答案為:jǐn;zhuàn。17.這段文字選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這是其經典作品,借描寫時間匆匆流逝,抒發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所以第一空填《匆匆》,第二空填朱自清。故答案為:《匆匆》;朱自清18.前半句總結“去”與“來”的情況,后半句引出對“來去中間日子匆匆”的具體描述,銜接上下文。故答案為:承上啟下。19.“跨、飛、溜、閃” 四個動詞,生動展現時間在不經意間快速、悄然流逝,突出“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 ;A正確;B未體現“來得快”,B錯誤 ;C、D 偏離“時間易逝” 核心,強調太陽不當。CD錯誤。故答案為:A20.“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默默時……” 結構相似、內容相關,是排比;分別對應生活細節“洗手、吃飯、默默時” ,展現日子在日常中匆匆溜走故答案為:排比;洗手;吃飯;默默時。21.抓住“嘆息留不住日子,新日子仍會流逝” ,引申出珍惜時間、付諸行動的啟示 。故答案為:日子不停流轉,嘆息無法留住時間,要珍惜當下,用行動充實生活,莫等新日子在嘆息中虛度,要積極把握每一刻。22.經典珍惜時間名言,體現時間寶貴,類似還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等,符合主題即可故答案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2025六下·秦安期末)課外閱讀。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①老人是菲律賓華僑,在海外奮斗半生。幾經浮沉,衣錦還鄉的他萌生了濟世助人、造福種里的念頭。②于是,老人分別給家鄉幾所學校的校長寫了信,希望每個校長能提供十來個學生的名單,以便他從中確定人選,作為資助對象。③家人責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將程序搞得這樣復雜?不如來個快捷方式。譬如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計劃”,干凈利落地了卻一樁心愿,豈不是更好。④老人搖搖頭說:“我的血汗錢只給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資格得到資助?是哪些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是優秀生,抑或是特長生?誰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⑤名單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讓家人買來了許多書,有《泰戈爾詩集》《紀伯倫詩集》《十萬個為什么》等,分門別類地包裝好,準備寄給名單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覷:這樣微薄的禮物是不是太寒磣了?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可翻來覆去也沒有找到夾在書中的紙鈔。只在書的第一頁看到了老人的親筆贈言:贈給品學兼優的學生xxx。蓬蒿處是老人的住址、姓名、電話和電子郵箱。⑥家人大惑不解,卻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書。⑦光陰荏苒,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又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從黃葉凋零到瑞雪飄飛,誰也猜不透老人所為何事。⑧家人讀懂老人的心,緣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張很普通的賀卡,上面寫著:感謝您給我寄來的書,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會記著您的。祝您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竟然興奮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終于找到了一個可資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終于明白老人這些日子郁郁寡歡的原因,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試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會有資格得到他的資助。⑨老人說:“土地失去水分滋潤會變成沙漠,人心沒有感激滋養會變得荒蕪。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個冷漠自私的人;不知關愛別人的人,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也不敢得到別人的愛。”⑩想來也是,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么是必須和應該的。所以,沒有一種領受是可以無動于衷、心安理得的。一來花會為一滴雨露鮮艷撫媚,一株草會因一縷春風搖曳多姿,一湖水也會因一片落葉蕩漾清波,一顆心靈應對另一顆關愛的心充滿感激。2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給予 提供 面面相覷 光陰荏苒 24.讀句子,理解詞語。①“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里的“黃金屋”是指 。②“家人‘恍然大悟’……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試金石’”,這里的“試金石”是指 。25.第⑥段中老人說“我的血汗錢只給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資格得到資助”的孩子是指 的孩子。26.第⑧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為下文 (情節)埋下了伏筆。27.第⑦段中“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又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請你用幾句話描寫一下老人此時的心理活動。28.第⑧段中“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也不配得到別人的愛”,這句話含義: 29.“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么是必須和應該的。”結合第⑩段,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獲得的啟發。【答案】23.jǐ;gōng;qù;rěn rǎn24.書中的錢財;檢驗孩子是否懂得感恩的標準25.懂得感恩26.收到賀卡27.老人心想:“我寄出書這么久,怎么還沒孩子回信呀?這些孩子會不會把我的心意當理所當然,根本不在意?要是沒人懂得感恩,我怎么找到該資助的人,完成濟世助人的心愿喲……”28.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得到幫助(陽光 ),也不會懂得回報他人(放射溫暖 ),這類冷漠自私的人,不值得獲得別人的愛與幫助29.生活中,爸媽給我買學習用品、老師耐心講課,這些給予不是理所當然。我要主動說謝謝,用努力學習、幫老師同學回報。就像文中,接受資助的孩子感恩,才配再獲幫助。我們要懂感恩,讓愛傳遞【知識點】敘事類記敘文閱讀【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字音。需要掌握易讀錯字讀音,結合平時積累和拼音規則判斷 。(2)本題考查詞語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比喻義,把握詞語在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3)本題考查內容分析。提取文本關鍵信息,理解老人資助條件,需結合后文“感恩” 主題推導 。(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識別伏筆,理解前文情節對后文的暗示作用,需梳理情節關聯 。(5)本題考查心理描寫。 需要揣摩人物心理,結合語境(盼孩子回信卻未收到 ),用第一人稱表達內心想法 。(6)本題考查句子含義。理解句子內涵,聯系“感恩” 主題,分析不懂感恩者的行為后果 。(7)本題考查知識遷移與表達 。結合文本主題與生活實際,闡述對“給予與感恩” 的理解。23.jǐ yǔ(“給”讀jǐ,表“供給、給予” ;“予”讀yǔ)。gōng(“供”讀gōng,表“供給、提供”)。qù(“覷”讀qù,“面面相覷”指互相望著,不知所措)。rěn rǎn(“荏苒” 讀rěn rǎn,形容時間流逝 )故答案為:jǐ;gōng;qù;rěn rǎn24.“黃金屋”是指家人認為老人資助會放錢財,用“黃金屋”比喻,符合“書中自有黃金屋”俗語聯想;“試金石”是指老人用書試探孩子,看是否有感恩回應,“試金石”比喻檢驗感恩之心的方式故答案為:書中的錢財;檢驗孩子是否懂得感恩的標準25.老人盼孩子因書感恩,后文收到賀卡確定可資助,可知“看得到它”指懂得感恩,珍惜資助并回應故答案為:懂得感恩26.老人對著電話發呆、嘆氣,因盼孩子回信,為后文收到感恩賀卡埋下伏筆,使情節合理故答案為:收到賀卡27.圍繞老人盼回信、擔憂孩子不懂感恩、糾結資助事展開,貼合“發呆、嘆氣”神態。故答案為:老人心想:“我寄出書這么久,怎么還沒孩子回信呀?這些孩子會不會把我的心意當理所當然,根本不在意?要是沒人懂得感恩,我怎么找到該資助的人,完成濟世助人的心愿喲……”28.抓住“陽光”喻幫助,“放射溫暖”喻回報,說明不懂感恩者的處世缺陷故答案為: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得到幫助(陽光 ),也不會懂得回報他人(放射溫暖 ),這類冷漠自私的人,不值得獲得別人的愛與幫助29.聯系生活里的“給予”場景,結合文本“感恩”核心,說明要感恩并回報,體現啟示的實用性 。故答案為:生活中,爸媽給我買學習用品、老師耐心講課,這些給予不是理所當然。我要主動說謝謝,用努力學習、幫老師同學回報。就像文中,接受資助的孩子感恩,才配再獲幫助。我們要懂感恩,讓愛傳遞。三、習作。(30分)30.(2025六下·秦安期末)成長,有時是敢于擔當的責任,有時是歷經挫折后的思考;有時是在傷感的別離中成長,有時是在團隊的協作中成長……請結合一兩件事例寫一寫,或者記敘你成長的經歷,或者表達你對成長的理解。要求:①自擬題目。②寫出真情實感。③不少于450字。【答案】 責任,讓我拔節成長 午后的陽光透過教室窗欞,落在那張沾著墨漬的《班級值日表》上,恍惚間,又看見去年冬天,那個手忙腳亂卻硬著頭皮擔當的自己。記得那天,我是值日生。掃完地后,看著灰蒙蒙的天,想著回家路上會飄雪,便急慌慌鎖了教室門。可第二天清晨,班主任站在講臺上,聲音帶著罕見的疲憊:“昨夜窗戶沒關,放在窗臺的圖書角繪本,被雨雪打濕了大半……” 我腦袋“嗡” 地炸開——是我!走時只顧著天黑,壓根沒檢查窗戶!愧疚像潮水漫上來,我攥著衣角,指甲都掐進掌心。本想躲在同學身后當“透明人” ,可望著老師泛紅的眼角(那是熬夜搶救繪本的痕跡 ),想起同學們課間圍在圖書角分享故事的笑,一個聲音在心底喊:“你得負責!”我深吸一口氣,站到講臺前:“老師,是我沒關窗…… 我賠!” 教室里瞬間安靜,隨后響起細碎的驚嘆。接下來的一周,我每天省下買零食的錢,跑遍書店找同款繪本;課間不再追鬧, instead (改為“而是” )拿著吸水紙,小心翼翼擦拭受潮的書頁。當我把補好的繪本和新買的書捧給老師時,她眼角的笑紋里,映著我的成長。還有一回,學校組織“護綠行動” ,我和小組負責照看花壇里的月季。可我偷懶沒按時澆水,好幾株花苞蔫了。本以為會被組員埋怨,沒想到大家圍過來,一起查資料、早晚輪流守著澆水。看著重新挺起腰的月季,我明白:責任不是獨自硬扛,而是犯錯后,有人同行、共同擔當,這讓我學會了團隊里的責任與包容。如今再看值日生表,那些因責任而忐忑、愧疚、溫暖的瞬間,都成了成長的刻度。原來成長從不是突然的長高,而是在一次次“該我擔當” 的時刻,把怯懦熬成勇氣,把莽撞煮成擔當,讓自己像竹子一樣,在責任的春雨里,一節節拔節向上。【知識點】敘事類作文【解析】【分析】立意:先確定成長主題方向(如責任、挫折、離別、協作 ),選貼合自身經歷的,像“責任讓我成長”“挫折后的蛻變” ,讓情感真實 。 選材:挑1 - 2件具體事,如班級值日忘關窗致財物受損,主動擔當賠償并改進;或校運會接力賽失誤,團隊協作復盤贏回榮譽 ,事例要典型、有細節 。結構:開頭用比喻/排比點題(如“成長像剝洋蔥,每片‘責任’‘挫折’的鱗片,都讓我看清內心” );中間詳寫事例,按“起因 - 經過 - 結果” 敘事,穿插心理、動作描寫;結尾議論抒情,升華成長感悟(如“原來成長,是學會把摔倒的疼,熬成向上的光” )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情感表達與主題提煉 。需圍繞“成長”主題,通過1 - 2件事例,展現成長中的責任擔當、挫折反思、離別感悟或團隊協作,考查對成長內涵的理解,以及敘事、抒情、立意等寫作能力 。1 / 1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一、基礎知識。1.(2025六下·秦安期末)看拼音,寫詞語。fáng yù tián nì chéng bì qī liángfěi tú xī shuài dān gē zāo gāo2.(2025六下·秦安期末)選出加點字正確的讀音或字形。痕跡(hén héng) 悶留(mēn mèn) 莫(名 明) 其妙著想(zhuó zháo) 勁挺(jìn jìng) (計 技) 高一籌侵襲(qīn qīng) 單薄(bó báo) 千(鈞 均) 一發徘徊(huí huái) 挪移(nuó luó) 無精打(采 彩) 3.(2025六下·秦安期末)根據提供的情境填寫不同的成語。為迎接畢業考試,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感到很有把握,可以用 這個成語來形容。走進考場,我的心情是 。再看看周圍的同學,埋頭答題,好像很順手,我想到了成語 。這時候,我也該集中精力, 地答題了,不管考試結果如何,我都會 。(2025六下·秦安期末)按要求寫句子。4.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時已經在干癟的枝尖悄悄地綻開了笑臉。(縮句)5.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用合適的關聯詞將兩句話連接起來)6.國土的心里有無數數不清的稀奇的事。(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7.誰都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改為反問句)8.爸爸說:“我正在為這件事操心,我擔心你會漸漸忘記了中文。”(改為轉述句)(2025六下·秦安期末)填空。9.名篇點亮人生。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 , 。”闡釋了生命的價值:面對光明的流逝,朱自清發出感慨:“過去的日子如輕煙, ,如 ,被初陽蒸融了。”10.名句引發思考。“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對 (填入名)的歌頌。“ ,忠言逆耳利于行”則啟發我們虛心接受批評。11.名詩抒發情懷。“ ,視死忽如歸。”是曹植的愛國情懷:“ ,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的依依不舍之情。12.詩有韻。唐代韓愈借“春城無處不飛花, 。”向我們描繪了寒食節長安城柳絮飛舞的迷人春景:《馬詩》“ ,快走踏清秋”借馬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和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抱負。13.關于學習。《學弈》中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告訴我們 。(2025六下·秦安期末)綜合運用。14.【活動一:讀書之趣】巧對對聯上聯:與經典同行下聯: 15.【活動二:讀書之法】讀書貴在得法,請寫出你常用的兩種讀書方法,并加以介紹。二、閱讀。(2025六下·秦安期末)課內閱讀。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jǐn jìn)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àn zhuā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攏時,他又從遮攏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恰恰甜甜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16.給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17.本片段選自課文 ,作者 。18.“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在本段中的作用是 。19.本段最后連用“跨、飛、溜、閃”四個動詞,形象地表達了( )A.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 B.時間去得快來得快C.無形的時間就像太陽一樣 D.太陽和時間都是易逝的20.本段畫線的句子運用 的修辭手法描寫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 、 、 ,向我們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21.“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這句話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22.請寫出一句珍惜時間名言警句。(2025六下·秦安期末)課外閱讀。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①老人是菲律賓華僑,在海外奮斗半生。幾經浮沉,衣錦還鄉的他萌生了濟世助人、造福種里的念頭。②于是,老人分別給家鄉幾所學校的校長寫了信,希望每個校長能提供十來個學生的名單,以便他從中確定人選,作為資助對象。③家人責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將程序搞得這樣復雜?不如來個快捷方式。譬如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計劃”,干凈利落地了卻一樁心愿,豈不是更好。④老人搖搖頭說:“我的血汗錢只給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資格得到資助?是哪些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是優秀生,抑或是特長生?誰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⑤名單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讓家人買來了許多書,有《泰戈爾詩集》《紀伯倫詩集》《十萬個為什么》等,分門別類地包裝好,準備寄給名單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覷:這樣微薄的禮物是不是太寒磣了?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可翻來覆去也沒有找到夾在書中的紙鈔。只在書的第一頁看到了老人的親筆贈言:贈給品學兼優的學生xxx。蓬蒿處是老人的住址、姓名、電話和電子郵箱。⑥家人大惑不解,卻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書。⑦光陰荏苒,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又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從黃葉凋零到瑞雪飄飛,誰也猜不透老人所為何事。⑧家人讀懂老人的心,緣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張很普通的賀卡,上面寫著:感謝您給我寄來的書,雖然我不認識您,但我會記著您的。祝您新年快樂!沒想到老人竟然興奮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終于找到了一個可資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終于明白老人這些日子郁郁寡歡的原因,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試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會有資格得到他的資助。⑨老人說:“土地失去水分滋潤會變成沙漠,人心沒有感激滋養會變得荒蕪。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個冷漠自私的人;不知關愛別人的人,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也不敢得到別人的愛。”⑩想來也是,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么是必須和應該的。所以,沒有一種領受是可以無動于衷、心安理得的。一來花會為一滴雨露鮮艷撫媚,一株草會因一縷春風搖曳多姿,一湖水也會因一片落葉蕩漾清波,一顆心靈應對另一顆關愛的心充滿感激。2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給予 提供 面面相覷 光陰荏苒 24.讀句子,理解詞語。①“大家斷定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里的“黃金屋”是指 。②“家人‘恍然大悟’……他寄出去的書原來是塊‘試金石’”,這里的“試金石”是指 。25.第⑥段中老人說“我的血汗錢只給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有資格得到資助”的孩子是指 的孩子。26.第⑧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為下文 (情節)埋下了伏筆。27.第⑦段中“老人常常對著電話發呆,又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請你用幾句話描寫一下老人此時的心理活動。28.第⑧段中“縱使給他陽光,日后也不會放射出自身的溫暖,也不配得到別人的愛”,這句話含義: 29.“沒有一種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么是必須和應該的。”結合第⑩段,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獲得的啟發。三、習作。(30分)30.(2025六下·秦安期末)成長,有時是敢于擔當的責任,有時是歷經挫折后的思考;有時是在傷感的別離中成長,有時是在團隊的協作中成長……請結合一兩件事例寫一寫,或者記敘你成長的經歷,或者表達你對成長的理解。要求:①自擬題目。②寫出真情實感。③不少于450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防御、甜膩、澄碧、凄涼、匪徒、蟋蟀、耽擱、糟糕【知識點】看拼音寫漢字【解析】【分析】fáng yù(防御 ),指抗擊敵人的進攻;tián nì(甜膩 ),形容味道香甜且濃稠,也可形容過分親昵的態度;chéng bì(澄碧 ),清澈而碧綠,常用來描繪湖水等;qī liáng(凄涼 ),多形容環境、氛圍等寂寞冷落,也可形容人的心境孤寂;fěi tú(匪徒 ),指盜匪、強盜等壞人;xī shuài(蟋蟀 ),一種昆蟲,也叫蛐蛐 ;dān gē(耽擱 ),有停留、拖延、耽誤的意思 ;zāo gāo(糟糕 ),指事情、情況壞得很 。故答案為:防御;甜膩;澄碧;凄涼;匪徒;蟋蟀;耽擱;糟糕【點評】本題考查對漢字拼音與字形的掌握,屬書寫時要注意筆畫和結構。2.【答案】hén;mèn;名;zhuó;jìng;技;qīn;bó;鈞;huái;nuó;采【知識點】字音;字形辨析【解析】【分析】“痕跡”的“痕”讀hén,從字義看,指物體留下的印兒,讀音為hén,需區分en、eng韻母。“悶雷”的“悶”讀mèn,“悶”讀mèn時多表心情煩悶、聲音低沉,“悶雷”是聲音低沉的雷,讀mēn常表空氣不流通等(如“悶熱”)。“莫名其妙”是固定成語,“名”指說出,“莫明其妙”為錯誤寫法,所以選“名”。 “著想”的“著”讀zhuó,“著”讀zhuó有“考慮、籌劃”等意思,“著想”即考慮,讀zháo常表接觸、感受等(如“著急”)。“勁挺”的“勁”讀jìng,“勁”讀jìng表堅強有力,“勁挺”指堅韌挺拔;讀jìn多表力氣、精神等(如“干勁”)。“技高一籌”是固定表述,“技”指技藝,“計高一籌”錯誤,選“技”。“侵襲”的“侵”讀qīn ,注意區分in、ing韻母,“侵”表侵入、接近等意思,讀qīn。“單薄”的“薄”讀bó,“薄”讀bó用于書面語,有“薄弱、少”等意思;讀báo多形容厚度小(如“薄片”)。“千鈞一發”是成語,“鈞”是古代重量單位,“千均一發”錯誤,選“鈞”。“徘徊”的“徊”讀huái ,這是固定讀音,需準確記憶,避免誤讀成huí。“挪移”的“挪”讀nuó,“挪”有移動意思,“挪”讀nuó,要和“luó(羅等音 )”區分。“無精打采”是固定成語,“采”表神色,“無精打彩”錯誤,選“采” 。故答案為:hén;mèn;名;zhuó;jìng;技;qīn;bó;鈞;huái;nuó;采。【點評】本題考查對易讀錯字讀音及易寫錯字形的掌握,需要熟記拼音規則、漢字字義。3.【答案】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游刃有余;全神貫注;坦然面對【知識點】成語運用【解析】【分析】胸有成竹: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做好充足準備,很有把握”用“胸有成竹”形容恰當。忐忑不安/心潮澎湃:走進考場,心情或因緊張而“忐忑不安”(心神不定),或因激動等而“心潮澎湃”(心情像潮水一樣起伏 ),都契合考場情境下的心情狀態。游刃有余 :“周圍同學埋頭答題,好像很順手”,說明他們答題輕松、熟練,“游刃有余”指做事熟練,輕而易舉,符合語境。全神貫注/專心致志:“集中精力答題”“全神貫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都能體現專注答題的狀態。坦然面對/欣然接受:“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需要一種平和、接受的態度,“坦然面對”(心里平靜,沒有顧慮地面對)“欣然接受”(愉快地接受 )都可表達這種心態 。故答案為胸有成竹;忐忑不安;游刃有余;全神貫注;坦然面對。【點評】本題考查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及在具體語境中的恰當運用,要求學生熟知成語意思,結合情境精準選擇 。【答案】4.芽子綻開了笑臉。5.雖然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6.用刪除符號刪“數不清”或“無數” ,改為“閏土的心里有無數的稀奇的事” 或“閏土的心里有數不清的稀奇的事” 。7.難道有誰不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嗎?8.爸爸說,他正在為這件事操心,他擔心我會漸漸忘記了中文。【知識點】修改病句;句式轉換;關聯詞;縮句【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 縮句。 縮句需保留句子主干(主謂賓 ),刪去修飾成分(定狀補 )。(2)本題考查關聯詞運用。分析句子邏輯關系,選擇合適關聯詞。(3)本題考查病句修改。病句類型為語義重復(“無數”和“數不清”重復 ),用刪除符號刪去其一。(4)本題考查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陳述句改反問句,添加反問詞(難道 )、否定詞(不 )、句末語氣詞(嗎 ),句號改問號。(5)本題考查改為轉述句。改轉述句需變標點(冒號、引號改逗號 )、變人稱(第一人稱“我”改“他”,第二人稱“你”改“我” )。4.“一簇簇短短的”修飾“芽子”,“不知何時已經在干癟的枝尖悄悄地”修飾“綻開”,刪去后剩下主謂賓“芽子綻開了笑臉” 。故答案為:芽子綻開了笑臉。5.“雖然……但……”表轉折,契合“結果符合猜測,唯獨粥色意外”的邏輯 。故答案為:雖然一切都成了他所猜的樣子,但他卻沒想到今日粥的顏色是深褐色。6.“無數”和“數不清”表意重復,保留一個即可清晰表意 。故答案為:用刪除符號刪“數不清”或“無數” ,改為“閏土的心里有無數的稀奇的事” 或“閏土的心里有數不清的稀奇的事” 。7.通過反問句式強化肯定語氣,強調大家都佩服白衣戰士 。故答案為:難道有誰不佩服那些疫情期間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嗎?8.去掉原句引號、冒號,調整人稱,讓句子從直接敘述轉為間接敘述,符合轉述語境 。故答案為:爸爸說,他正在為這件事操心,他擔心我會漸漸忘記了中文。【答案】9.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被微風吹散了;薄霧10.魯迅;良藥苦口利于病11.捐軀赴國難;勸君更盡一杯酒12.寒食東風御柳斜;何當金絡腦13.惟弈秋之為聽;思援弓繳而射之;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知識點】格言、名言;古詩詞填空【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司馬遷《報任安書》名句及朱自清《匆匆》經典語句的記憶。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2)本題考查對魯迅精神及經典俗語的理解運用。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3)本題考查曹植、王維經典詩句的積累。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4)本題考查韓翃、《馬詩》中詩句的記憶。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5)本題考查《學弈》文言文內容及寓意理解。需在平時學習中熟記、積累。9.司馬遷此句闡釋生命價值不同取向;朱自清用比喻(輕煙、薄霧 )形象描述時光易逝,需精準記憶原文表述 。故答案為: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被微風吹散了;薄霧。10.“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臧克家對魯迅精神永存的歌頌;“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勸人接受批評的俗語,需熟知對應內容 。故答案為:魯迅;良藥苦口利于病。1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展現曹植愛國情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王維送別時的不舍,要準確背誦詩句 。故答案為:捐軀赴國難;勸君更盡一杯酒。12.韓翃《寒食》描繪寒食節春景,“寒食東風御柳斜”承接“春城無處不飛花”;《馬詩》中“何當金絡腦”抒發詩人渴望建功的抱負,需牢記詩句 。故答案為:寒食東風御柳斜;何當金絡腦。13.《學弈》通過兩人學棋態度對比,“惟弈秋之為聽”體現專心,“思援弓繳而射之”體現分心,從而得出學習需專注的道理,要理解文意并記憶語句 。故答案為:惟弈秋之為聽;思援弓繳而射之;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答案】14.和名著作伴15.①批注法:閱讀時在書頁空白處,對好詞好句、不懂內容寫點評、疑問,像讀《草原》,可批注對草原美景描寫的感受,能加深理解、記錄思考 。②精讀與略讀結合法:精讀經典段落、重要觀點,深入剖析;略讀次要內容、同類事例,快速把握整體,讀科普書時,對原理部分精讀,事例部分略讀,提升閱讀效率 。【知識點】對聯;推薦介紹【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聯知識,包括對聯的詞性相對、語義關聯、平仄協調(小學階段側重詞性與語義匹配 ),需圍繞“讀書”主題,與上聯“與經典同行”在結構、表意上呼應 。(2)本題考查對讀書方法的理解、歸納與表達能力,需結合自身閱讀實踐,清晰闡述方法內容與作用,體現語文學習中知識運用和表達交流能力 。14.“和”對“與”,詞性都是介詞;“名著”對“經典”,都是文化經典范疇;“作伴”對“同行”,語義關聯讀書陪伴,結構對仗 ) 。也可對“同好書相伴”等,只要符合對聯基本要求,圍繞讀書主題即可 。故答案為:和名著作伴15.需明確兩種方法,分別說明操作方式與好處,結合具體讀書場景更直觀,體現方法實用性 ) ,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合理讀書方法,清晰介紹即可,比如還有“思維導圖法”(梳理書籍內容框架 )、“反復誦讀法”(強化對詩詞、經典文段記憶理解 )等 。故答案為:①批注法:閱讀時在書頁空白處,對好詞好句、不懂內容寫點評、疑問,像讀《草原》,可批注對草原美景描寫的感受,能加深理解、記錄思考 。②精讀與略讀結合法:精讀經典段落、重要觀點,深入剖析;略讀次要內容、同類事例,快速把握整體,讀科普書時,對原理部分精讀,事例部分略讀,提升閱讀效率 。【答案】16.jǐn;zhuàn。17.《匆匆》;朱自清18.承上啟下19.A20.排比;洗手;吃飯;默默時21.日子不停流轉,嘆息無法留住時間,要珍惜當下,用行動充實生活,莫等新日子在嘆息中虛度,要積極把握每一刻2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點】課內現代文閱讀【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多音字在語境中的正確讀音,需結合平時積累和字義判斷 。(2)本題考查對經典課文及作者的記憶,屬于文學積累基礎內容 。(3)本題考查句子作用。分析句子在段落中的結構與內容作用,需理解句子表意及與上下文關聯 。(4)本題考查詞語賞析。 通過動詞理解對表現時間特點的作用,需體會詞語的動態感與表意效果 。(5)本題考查修辭手法。識別修辭手法(排比 ),提取細節內容,理解其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6)本題考查文本理解與遷移能力。 理解句子內涵并聯系生活談感悟 。(7)本題考查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積累,屬于語文拓展知識儲備 。16.“盡”讀jǐn(表“力求達到極限” ,“盡管”取此義 );“旋轉”的“轉”讀zhuàn(表“繞著某物移動” ,符合太陽“挪移”的動態 ) 。故答案為:jǐn;zhuàn。17.這段文字選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這是其經典作品,借描寫時間匆匆流逝,抒發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所以第一空填《匆匆》,第二空填朱自清。故答案為:《匆匆》;朱自清18.前半句總結“去”與“來”的情況,后半句引出對“來去中間日子匆匆”的具體描述,銜接上下文。故答案為:承上啟下。19.“跨、飛、溜、閃” 四個動詞,生動展現時間在不經意間快速、悄然流逝,突出“時光不知不覺地流逝” ;A正確;B未體現“來得快”,B錯誤 ;C、D 偏離“時間易逝” 核心,強調太陽不當。CD錯誤。故答案為:A20.“洗手的時候……吃飯的時候……默默時……” 結構相似、內容相關,是排比;分別對應生活細節“洗手、吃飯、默默時” ,展現日子在日常中匆匆溜走故答案為:排比;洗手;吃飯;默默時。21.抓住“嘆息留不住日子,新日子仍會流逝” ,引申出珍惜時間、付諸行動的啟示 。故答案為:日子不停流轉,嘆息無法留住時間,要珍惜當下,用行動充實生活,莫等新日子在嘆息中虛度,要積極把握每一刻。22.經典珍惜時間名言,體現時間寶貴,類似還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等,符合主題即可故答案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答案】23.jǐ;gōng;qù;rěn rǎn24.書中的錢財;檢驗孩子是否懂得感恩的標準25.懂得感恩26.收到賀卡27.老人心想:“我寄出書這么久,怎么還沒孩子回信呀?這些孩子會不會把我的心意當理所當然,根本不在意?要是沒人懂得感恩,我怎么找到該資助的人,完成濟世助人的心愿喲……”28.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得到幫助(陽光 ),也不會懂得回報他人(放射溫暖 ),這類冷漠自私的人,不值得獲得別人的愛與幫助29.生活中,爸媽給我買學習用品、老師耐心講課,這些給予不是理所當然。我要主動說謝謝,用努力學習、幫老師同學回報。就像文中,接受資助的孩子感恩,才配再獲幫助。我們要懂感恩,讓愛傳遞【知識點】敘事類記敘文閱讀【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字音。需要掌握易讀錯字讀音,結合平時積累和拼音規則判斷 。(2)本題考查詞語理解。需要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比喻義,把握詞語在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3)本題考查內容分析。提取文本關鍵信息,理解老人資助條件,需結合后文“感恩” 主題推導 。(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識別伏筆,理解前文情節對后文的暗示作用,需梳理情節關聯 。(5)本題考查心理描寫。 需要揣摩人物心理,結合語境(盼孩子回信卻未收到 ),用第一人稱表達內心想法 。(6)本題考查句子含義。理解句子內涵,聯系“感恩” 主題,分析不懂感恩者的行為后果 。(7)本題考查知識遷移與表達 。結合文本主題與生活實際,闡述對“給予與感恩” 的理解。23.jǐ yǔ(“給”讀jǐ,表“供給、給予” ;“予”讀yǔ)。gōng(“供”讀gōng,表“供給、提供”)。qù(“覷”讀qù,“面面相覷”指互相望著,不知所措)。rěn rǎn(“荏苒” 讀rěn rǎn,形容時間流逝 )故答案為:jǐ;gōng;qù;rěn rǎn24.“黃金屋”是指家人認為老人資助會放錢財,用“黃金屋”比喻,符合“書中自有黃金屋”俗語聯想;“試金石”是指老人用書試探孩子,看是否有感恩回應,“試金石”比喻檢驗感恩之心的方式故答案為:書中的錢財;檢驗孩子是否懂得感恩的標準25.老人盼孩子因書感恩,后文收到賀卡確定可資助,可知“看得到它”指懂得感恩,珍惜資助并回應故答案為:懂得感恩26.老人對著電話發呆、嘆氣,因盼孩子回信,為后文收到感恩賀卡埋下伏筆,使情節合理故答案為:收到賀卡27.圍繞老人盼回信、擔憂孩子不懂感恩、糾結資助事展開,貼合“發呆、嘆氣”神態。故答案為:老人心想:“我寄出書這么久,怎么還沒孩子回信呀?這些孩子會不會把我的心意當理所當然,根本不在意?要是沒人懂得感恩,我怎么找到該資助的人,完成濟世助人的心愿喲……”28.抓住“陽光”喻幫助,“放射溫暖”喻回報,說明不懂感恩者的處世缺陷故答案為: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得到幫助(陽光 ),也不會懂得回報他人(放射溫暖 ),這類冷漠自私的人,不值得獲得別人的愛與幫助29.聯系生活里的“給予”場景,結合文本“感恩”核心,說明要感恩并回報,體現啟示的實用性 。故答案為:生活中,爸媽給我買學習用品、老師耐心講課,這些給予不是理所當然。我要主動說謝謝,用努力學習、幫老師同學回報。就像文中,接受資助的孩子感恩,才配再獲幫助。我們要懂感恩,讓愛傳遞。30.【答案】 責任,讓我拔節成長 午后的陽光透過教室窗欞,落在那張沾著墨漬的《班級值日表》上,恍惚間,又看見去年冬天,那個手忙腳亂卻硬著頭皮擔當的自己。記得那天,我是值日生。掃完地后,看著灰蒙蒙的天,想著回家路上會飄雪,便急慌慌鎖了教室門。可第二天清晨,班主任站在講臺上,聲音帶著罕見的疲憊:“昨夜窗戶沒關,放在窗臺的圖書角繪本,被雨雪打濕了大半……” 我腦袋“嗡” 地炸開——是我!走時只顧著天黑,壓根沒檢查窗戶!愧疚像潮水漫上來,我攥著衣角,指甲都掐進掌心。本想躲在同學身后當“透明人” ,可望著老師泛紅的眼角(那是熬夜搶救繪本的痕跡 ),想起同學們課間圍在圖書角分享故事的笑,一個聲音在心底喊:“你得負責!”我深吸一口氣,站到講臺前:“老師,是我沒關窗…… 我賠!” 教室里瞬間安靜,隨后響起細碎的驚嘆。接下來的一周,我每天省下買零食的錢,跑遍書店找同款繪本;課間不再追鬧, instead (改為“而是” )拿著吸水紙,小心翼翼擦拭受潮的書頁。當我把補好的繪本和新買的書捧給老師時,她眼角的笑紋里,映著我的成長。還有一回,學校組織“護綠行動” ,我和小組負責照看花壇里的月季。可我偷懶沒按時澆水,好幾株花苞蔫了。本以為會被組員埋怨,沒想到大家圍過來,一起查資料、早晚輪流守著澆水。看著重新挺起腰的月季,我明白:責任不是獨自硬扛,而是犯錯后,有人同行、共同擔當,這讓我學會了團隊里的責任與包容。如今再看值日生表,那些因責任而忐忑、愧疚、溫暖的瞬間,都成了成長的刻度。原來成長從不是突然的長高,而是在一次次“該我擔當” 的時刻,把怯懦熬成勇氣,把莽撞煮成擔當,讓自己像竹子一樣,在責任的春雨里,一節節拔節向上。【知識點】敘事類作文【解析】【分析】立意:先確定成長主題方向(如責任、挫折、離別、協作 ),選貼合自身經歷的,像“責任讓我成長”“挫折后的蛻變” ,讓情感真實 。 選材:挑1 - 2件具體事,如班級值日忘關窗致財物受損,主動擔當賠償并改進;或校運會接力賽失誤,團隊協作復盤贏回榮譽 ,事例要典型、有細節 。結構:開頭用比喻/排比點題(如“成長像剝洋蔥,每片‘責任’‘挫折’的鱗片,都讓我看清內心” );中間詳寫事例,按“起因 - 經過 - 結果” 敘事,穿插心理、動作描寫;結尾議論抒情,升華成長感悟(如“原來成長,是學會把摔倒的疼,熬成向上的光” )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情感表達與主題提煉 。需圍繞“成長”主題,通過1 - 2件事例,展現成長中的責任擔當、挫折反思、離別感悟或團隊協作,考查對成長內涵的理解,以及敘事、抒情、立意等寫作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學生版).docx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