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南縣第十中學校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期中考高一年級語文試卷試卷分值: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古典詩歌以抒情為主流,如果直接抒寫情感,讀者難以感知,故有“圣人立象以盡意”之說。意象不是細節,敘事文學中的細節有時間延續性、空間連貫性,有在一定程度上的寫實性。而意象則不然,意象是把主觀情感趣味寄托到客觀對象中。如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說:“藝術把一種情趣寄托在一個意象里,情趣離開意象,或是意象離開情趣,都不能獨立。”由于主觀情趣的滲入,客觀對象就發生了變化。清代吳喬說:散文好像把米煮成飯,質地不變,而詩則如米之釀為酒,“形質俱變”。這個說法,比之克羅齊的說法要深邃得多。克羅齊的說法還需要補充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說應是情志,情感中包含志趣。并非將一切情感寄托在意象里的都是好詩,情感得有特點,對象也要有特點,二者合一,才能成為藝術的意象。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歷來為人稱道,其精致在于,一系列的意象都是局部性的,不是整體。枯藤、老樹和昏鴉,古道、西風和瘦馬,都是從環境中優選出來的,并且都是有特點的。局部的特征,比之散文式的整體,對聯想和想象更有沖擊性。意象的構成,不但客體要有特征,更重要的是詩人的主體也要有特征,二者猝然遇合,才有超越時間、地域的生命,系列意象中的瘦馬最為獨特。“馬”在詩歌中大抵是優雅的,正能量的。如王維寫的“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將軍之馬,孟郊寫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高頭大馬,都是精神氣十足的。而馬致遠筆下的瘦馬,是行旅疲憊之馬,這不僅是馬瘦,而且是詩人的精神悲凄。詩人的情感使得馬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成為詩人情感的載體。詩歌并不是以一個意象取勝,而是一組意象群落。如果每一個意象都有自己的特點,互不相通,就可能造成蕪雜。因而意象群落必須是各個意象特點高度的統一,這種統一的綱領更具詩人的情感特征。瘦馬和枯藤、老樹、昏鴉、西風,高度統一在生命衰弱、情感悲凄的境界中。西風,是秋風,秋風肅殺的聯想相當穩定。沒有正面說肅殺,而是把聯想空間留給讀者。古道,是古老的,自古以來游子的命運就是如此,與西風、瘦馬組合在一起,在意脈悲涼的性質上和諧地延續下去。“夕陽西下”意味著時間緊迫。句法發生了變化,不再是意象的并列,而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詩人的匠心在于:一味并列下去可能導致單調,藝術要求高度統一,同時要求統一中有變化。時間緊迫增加行旅的壓力。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但改變了平行的節奏,而且統一、確定了情感的性質,將情感脈絡提升到最高度。前面系列意象的情感是隱性的,屬于間接抒情,而“斷腸人在天涯”是全詩唯一的直接抒情,思鄉游子歸途艱難悲凄。前面的意象疊加,為最后的情感高潮蓄勢,沒有前面的飽和的意象,僅僅有“斷腸人在天涯”的道白,是抽象的,而沒有最后的直接抒情,眾多意象的內涵不能統一提升。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系列意象中以動態表現情感之運動而取勝的。就馬致遠這首小令而言,如果意象一味地靜止并列下去,全詩五個句子都是并列的名詞性詞組(或者意象),就太單調了。因此到了第四句,句法突然變了,“夕陽西下”,謂語動詞出現在名詞之后,有了一個完整的句子,單純開始向豐富轉化。這還是形式上的,如果繼續寫風景,一味地在視覺感官上滑行,情志就難以深化,難免給人膚淺之感。故作者不再在視覺感官上滑行,而向情感更深處突進,不再描繪風物,而是直接抒發感情——“斷腸人在天涯”。這里點明了秋思的情緒特點,不是一般的憂愁,而是憂愁到“斷腸”的程度。這就不僅僅是凄涼,而是有一點凄苦了。人在天涯,歸鄉無期,正是這首小令的情思不可重復的特殊性。(摘編自孫紹振《〈天凈沙·秋思>:秋之鄉愁》)材料二:意象賴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思,就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經過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經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驗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個意的內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由“云”所構成的意象,“孤云”帶著貧士幽人的孤高,如杜甫“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歸”;“暖云”則帶著春天的感受,如羅隱“暖云慵墮柳垂條,驄馬徐郎過渭橋”;“停云”卻帶著對親友的思念,如陶淵明“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成的意象也大異其趣。詩人在構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效果,如“白發三千丈”“黃河之水天上來”;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長有歸心懸馬首,可堪無寐枕蛩聲”。這些詩都寫到“心”,心本來不能離開身體,但李白的“愁心”卻托給了明月,杜甫的“故園心”卻系在了孤舟上,秦韜玉的“歸心”則懸在了馬首上。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來并不具備的性質。(摘編自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與強調細節寫實的敘事文學不同,古典詩歌更強調借助意象抒發情感,讓讀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B.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群落中每個意象的特點高度統一,避免了各個意象互不相通造成蕪雜的情況。C. 物象具有客觀性,不依賴人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生變化,是意象賴以存在的要素。D. 意象構成時可以根據詩人寫作需要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或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清代吳喬繼承了克羅齊理論,進一步提出情感與物象的結合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B.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源于不同環境,具有局部性,比強調整體的散文更有沖擊性。C. 《天凈沙·秋思》的意象是抽象的,情感是隱性的,其內涵最后統一在直接抒情中。D. 意象是經詩人審美經驗的淘洗篩選、思想感情的化合點染,帶有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3. 下列選項,不能直接表現吳喬“形質俱變”觀點的一項是( )A.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B.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踏莎行》)C.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D.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曹操《短歌行》)4. 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夕陽西下”一句的作用。5. 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對意象“馬”和“云”的解讀,分析《沁園春·長沙》“魚翔淺底”和陶淵明《歸園田居》“池魚思故淵”兩句中“魚”這一意象的運用效果。(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橘頌①張煒劈柴燃燒的聲音真好。在這個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內暖和得多,特別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擁著橘頌,把燈苗捻大。端詳了一會兒屋子,覺得墻上光光的,應該貼點什么。“我要寫一張大字了。”橘頌跳到鋪好的宣紙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邊去。蘸飽了墨,想想要寫的字。最后他寫了八個字:“深固難徙,更壹志兮②。”署上名字,蓋了印章。貼在墻上,退遠些看。意猶未盡,再寫一張:①“青黃雜糅,文章爛兮。”橘頌站在剛貼好的大字下面,仰臉看著。老文公念了兩遍,對它說:“這是戰國大詩人屈原的詩啊,他在贊美一棵橘樹。”夜深了。難以入睡。老文公發現橘頌今夜像自己,毫無困意。他知道這是為什么——明天就是那個大日子,河兩岸的槐花要開了。“我們早些睡吧,攢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們不是一直在等這一天嗎?”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頌。老文公睡著了。醒來太晚。他對睡眼惺忪的橘頌說:“咱們得抓緊點,今明兩天有重要的事情啊!”早餐過后,他去書架上取來請柬。看過槐花后有一個重要事項,就是要親自把它們交到兩人手中。他在請柬上填寫具體時間:明晚七點。“走吧,今明兩天有我們忙的哩。”他將請柬放進內衣口袋,按了按。一出門就是熏人的花香。“這可非比尋常啊!河邊的槐花是有名的,聽說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來河岸搭帳篷。當然了,這是從前,時代已經發生了變遷。”他揪著橘頌的兩只胖爪,邁下石階。上午十點,多好的太陽,天上沒有一絲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樹冠一夜間變得雪白,銀色披掛,堆積得像小山,又像浪涌。他站在最后一級石階上,屏住呼吸。“頌啊,你該從背上下來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這是春天的高潮!一個連一個的高潮!前些天咱們看過了迎春、連翹、桃李、山櫻、丁香、梧桐和紫藤!②順著石墻嘩嘩流下來的紫藤啊!你得記住!”橘頌一邊走一邊嗅,瞇起雙眼。它輕手輕腳,像懼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樹跟前。它仰臉,縱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氣爬到了樹頂。老文公從繁花中尋找它的臉龐。好密的花冠。“橘頌,你在哪里?”為了一個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準備。這是第一次宴請。他覺得自己正代表親人,舉行一場遲到的宴會。③赴宴的只有兩戶,三人。但這是整個的山村,所有的鄉親。條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認為這場晚宴既要豐盛,還要講究。橘頌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它在樹頂折下一些槐花,當槐花撲撲落地時,老文公就把它們兜在懷中。那將在最后作為主菜端上:槐花餅,外焦里嫩,香氣撲鼻,微咸,有一點蜜的味道。他慶幸自己帶來幾只高腳酒杯。“我這窮講究的毛病一輩子都改不了,不過,多尊貴的客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餐具不錯。他特別滿意的是三叉青銅燭臺和一包蠟燭。“我們今晚要點蠟燭了!”他對橘頌說。橘頌跳上桌子,嗅著剛鋪上的桌布。他把每一道菜肴寫在紙上:腌小黃瓜、火腿、香椿雞蛋、蒲菜湯、煎魚、燉蘑菇、肉片白菜。最后:槐花餅。他看著排成詩行一樣的菜單,點點頭:“不錯。”半下午時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擺上。一瓶上好的干紅、一瓶老酒。五點多鐘,門敲響了。李轉蓮提前來到,帶來幾只松花蛋。她要幫廚,老文公說:“這可不行。您是客人。”李轉蓮的另一只手里有個布卷,一直沒有放下。“那是什么寶貝?”李轉蓮把布卷放下。隨著一點點展開露出了斑斕的顏色——一棵橘樹。大傘一樣的樹冠,墨綠的葉子,累累碩果綴滿枝頭,而且是上下左右對稱生出。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沒有出聲。橘頌躍上桌子,老文公趕緊將它攬住。他深吸一口氣:“多么棒!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樹!”李轉蓮兩手合在胸前。“咱這就貼在墻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會兒我們要敬它一杯!”他放下橘頌,尋找貼畫的地方。它被貼在了墻的正中,桌子對面。老文公擺好凳子,將五個瓷盤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讓李轉蓮坐在桌前。天就要黑下來,蠟燭插上了青鋼三叉燭臺。晶瑩的杯子和瓷盤映著燭光。一股香氣溢出,李轉蓮坐不住了。她想推開灶屋,可門是合上的。“哎呀,太香了!”李轉蓮在門外喊。老棘拐一手扯著水根,一手提著布袋出現了。老文公端出一張又大又圓的槐花餅。“老哥啊!”他叫著,放下餅,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撫摸水根的頭發。“我沒別的好東西,就帶來這個吧。”老棘拐打開布袋,取出一串蘑菇,還有一個很大的玻璃瓶,是一瓶水。“這是最好的,再沒有比它們更好的!”老文公雙手捧住。大家入座。橘頌坐在墊高的凳子上,在老文公身側,對面是老棘拐。它和大家一樣,大瓷碟上放了一個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滿魚丸。老文公舉杯站起,看著墻上的橘樹。燭光閃閃,枝葉搖動,金色的果實一伸手就能摘下。“尊敬的女士,先生們!在這個槐花盛開的夜晚,④請接受我們——我和橘頌我們倆的祝福!”(改編自張煒中篇小說《橘頌》,原載《當代》2022年第5期)[注]①小說《橘頌》講述了86歲的老文公在冬日將盡之時,為奔赴與故鄉春天的約會,帶著名叫橘頌的貓住進祖上留下來的山間石屋,專心整理自己的書稿,并與石頭村留守的村民交往的故事。②與后文“青黃雜糅,文章爛兮”都是屈原《橘頌》中的詩句。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開頭部分寫在春寒料峭夜里,老文公寫完大字后依然興奮得毫無睡意,以此引出了賞花和宴請這兩個主體事件。B. 槐花餅作為宴席桌上的最后一道主菜,作者對它主要通過側面襯托來突出了它的甜蜜香氣,也以此突出了老文公誠心待客的真摯情懷。C. 老文公使用“高腳酒杯”“三叉青銅燭臺”“白瓷碟”來招待鄉鄰,既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也顯現出他對宴請的重視。D. 老棘拐登門赴宴,帶來普通的蘑菇和水,老文公稱贊它們是“最好的”來化解對方的尷尬,顯現出主人的熱情周到。7. 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句子①中“文章”一詞為古今異義,“章”與“文”同義,意為“花紋,色彩”,這句話描繪出橘樹色彩斑斕的外在美。B. 句子②中“嘩嘩”“流”化靜為動,賦予眼前紫藤極強的動感,紫藤盛開,如同瀑布一般壯觀,與槐花相映生輝,襯托春景的盛大。C. 句子③中“整個”“所有”突出宴請范圍的全和廣,與上句的“兩”“三”等單薄的數字形成極強張力,呼應了上文“時代已經發生了變遷”。D. 句子④中“我們”指的是老文公和橘頌,橘頌參與晚宴準備,有專屬座位和餐具.這些也能引發讀者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思考。8. 準備晚宴的過程中,老文公心情有多重變化,請結合文本梳理。9. 作者認為“比較明顯的、強烈的詩性,這極有可能是當代所有好小說所必備的品格”。請分析本文的“詩性”體現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明年,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后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龁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龁因攻趙。趙使廉頗將。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因使趙括代廉頗。秦聞馬服①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②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強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節選自《史記·白起列傳》,有刪改)【注】①馬服:指趙奢,其子為趙括。②應侯:指秦國丞相范雎,和白起有嫌怨。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B. 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C. 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D. 于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善用兵,事秦昭王”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事”含義相同。B. “上黨民走趙”與“雙兔傍地走”(《木蘭詩》)兩句中的“走”含義相同。C. “趙軍長平”與“括軍敗”兩句中的“軍”含義不同。D. “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與“何以解憂”(《短歌行》)兩句中的“以”含義不同。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白起用兵如神,戰績輝煌。曾接連攻占韓魏趙楚數十座城池,甚至將楚王追擊至逃離國都,因功被封為武安君。B. 秦王派王陵攻打邯鄲失敗,想讓武安君接替,但武安君正值病重,無法成行。秦王只好改派王龁出戰。C. 長平之戰中,秦王秘密派遣白起指揮軍隊,打敗了代替廉頗守衛長平的趙國將領趙括,降服趙軍四十萬。D. 白起沒有順從秦王和應侯的命令,辭不赴任,被免去官爵,后又被驅逐出咸陽,最終落得悲慘結局。13. 把文中畫線的句字翻譯成現代漢語。(1)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2)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14. 司馬遷曾引用鄙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評價白起,白起的長處自然是“料敵合變,出奇無窮”,然而,他的短處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最終自刎而亡呢?請結合選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念奴嬌·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①[宋]朱熹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②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③引得、狂蜂輕蝶。爭似④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①“和”,即和韻,是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這首詞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詞的韻而創作的。②姑射:神話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處。③翻:數字成倍增加。④爭似:怎如、不如。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詞的開篇運用擬人手法,并以問句提起,將梅花與“群芳”比較,突出梅花的特點。B. 詞中寫梅花美艷無比,與姑射山仙人相伴;“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C. “爭似”“清淺”兩句寫梅花在黃昏時分閑展芳姿,月色清涼,倒映在澄瑩的溪水中,描繪了一幅清雅幽靜的畫面。D. “畫角”“綠陰”數句,寫梅花寧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結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斷梅枝。16. 詞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樣的理想人格?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兩句化用了《詩經》中寫姑娘思念情人的詩句,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人才的渴望。(2)陶淵明《歸園田居》用遠景鏡頭描繪出村莊的朦朧和安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可否認,短視頻已成為當下人們交流溝通、商業經營的重要平臺。但與此同時,( 甲 ),令人擔憂。低快樂高傷害,短視頻已成“殺時間”利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間長達151分鐘。短視頻猛烈吞噬我們的時間,讓人忽視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導致現實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讓人陷入“信息繭房”,過度依賴虛擬世界,只看“偏好”內容,逐漸失去對豐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視頻看似引人入勝,實則毫無“營養”,無需費腦的快樂要靠不斷加強刺激或延長時間來維持,不知不覺消磨人的專注力、創造力,使人的思維變得淺薄和僵化。假幸福真孤獨,沉迷短視頻損害心理健康。①與其他成癮者類似,②短視頻成癮者也體現出與家人朋友疏離、人際關系沖突等種種病態現象。③沉迷于短視頻中的喜怒哀樂,④如同追逐夢幻泡影,⑤我們指尖余溫尚存,⑥幸福感且一觸即散。短視頻富含的情緒價值好比糖,讓受眾甜在一時,成癮后卻可能苦在長遠。 A 的內容、泛娛樂化的傾向,聯手沖擊著人們對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熱現象冷思考,短視頻不能只“叫座”不“叫好”。從記錄生活、才藝展示,到經驗分享、情緒表達,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說,短視頻( 乙 ),也折射出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但細看不難發現,各家平臺上的爆火視頻都 B ,并無太多創新。只要能獲取流量,價值觀、道德感往往被忽視。短視頻行業蓬勃發展,各類平臺如 C ,但不容野蠻生長。面對短視頻領域叢生的亂象,國家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出手時就出手”,打造和諧健康的網絡環境。18. “殺時間”是英語“kill time”的直譯,一般我們會把“kill time”翻譯為“消磨時間”。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中直言“殺時間”,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19. 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上恰當的成語。21. 文中第三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2. 下列選項中的加點詞語與材料中的“信息繭房”的構詞特點一致的一項是( )A.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建立自己的職場技能壁壘是非常重要的。B. 心靈雞湯指能激發積極情緒的文字片段,非常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社會。C. 山川湖海是大自然最宏偉的筆觸,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與變遷。D. 近年來,“單身貴族”一詞風靡網絡,很多單身人士將其作為自己的標簽。四、寫作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哲學家說:未經思考和審視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也有人說:人是現在的,也是未來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根據現實而謀劃未來。在日月流轉中,舊去的已定格為歷史,新來的正奔向我們。在飛逝的時光里,我們努力,奮斗,看見,感悟……在奔來的日子里,我們憧憬,困惑,改變,驚喜……請結合材料,以“現實與未來”為主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廣南縣第十中學校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期中考高一年級語文試卷試卷分值: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上交。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 A 2. D3. D 4. ①形式上,改變了平行的節奏,使詩歌句法不再單調,單純開始向豐富轉化。②內容上,不再描繪風物,而是點明時間緊迫,增加行旅的壓力,引發讀者對游子命運的聯想,將情感脈絡提升到最高度,統一、確定了情感的性質,為最后的情感高潮蓄勢。5. ①在《沁園春 長沙》中,“魚翔淺底”通過描寫魚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自由自在游動的情景,塑造了一個富有活力、積極向上的意象。這里的“魚”象征著充滿朝氣、追求自由和理想的青年革命者形象,表達了詞人對自由、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展現了積極樂觀的革命情懷。②在《歸園田居》中,“池魚思故淵”運用比喻手法,將自己比作池中的魚,以魚思念原來的深潭,表達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官場生活的厭棄,詩人把自己對寧靜自由生活的渴望寄托在“魚”這一意象上,使情感表達更加委婉含蓄。(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 D 7. C8. ①興奮期待:寫大字后毫無睡意,期待賞花和宴請;②精心準備:為晚宴準備菜肴、布置餐桌,心情愉悅;③驚喜激動:看到李轉蓮帶來的橘樹畫,非常高興;④熱情誠摯:晚宴開始時,舉杯祝福,心情熱情洋溢。9. ①語言富有詩意:文中多處引用屈原的詩句,如“深固難徙,更壹志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使文章充滿文化底蘊;描寫性語句如“河北岸,那一片樹冠一夜間變得雪白,銀色披掛,堆積得像小山,又像浪涌”,生動形象,富有美感。②人物形象具有詩性:老文公對生活充滿熱愛,精心準備賞花和宴請,他的行為舉止優雅、講究,具有詩人般的氣質;橘頌這一形象可愛、靈動,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詩意氛圍。③主題富有詩性:小說通過描寫老文公與橘頌在鄉村的生活,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淳樸美好的情誼,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主題充滿詩意。④情節設置富有詩性:如橘頌參與晚宴的準備,有專屬座位和餐具,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充滿溫情,情節富有想象力,體現了詩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14題答案】【答案】10. C 11. B12. B 13. (1)楚王逃離郢都,向東逃往陳地。秦國將郢都設為南郡,白起被封為武安君。(2)遠行千里越過河山去爭奪別人的國都,趙國在城里應戰,諸侯從外面進攻,打敗秦軍是必定的了。14. 白起的短處在于不懂變通,不能顧全大局。他在長平之戰后,拒絕秦王讓他攻打邯鄲的命令,多次稱病不出,導致秦王對他心生不滿。同時,他與應侯范雎有嫌怨,范雎在秦王面前進讒言,也加速了他的死亡。最終,白起因違抗君命,被秦王賜死。(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 B 16. ①詞人借梅花的“獨立無朋”“真心自保”,寄托了自己堅守高潔品格、不隨波逐流的理想人格。梅花獨自開放,不依賴他物,詞人以梅花自比,表達了在塵世中保持自我、堅守本心的志向。②借梅花“邈與塵俗隔”“天然瑩潔”,寄托了自己超脫世俗、清正廉潔的理想人格。梅花遠離塵俗,天生純潔,詞人借此表達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③借梅花“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寄托了自己珍惜美好事物、堅守操守的理想人格。梅花不愿輕易被折,詞人借此表達了珍惜美好品質、堅守道德操守的愿望。(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題答案】【答案】 ①. 青青子衿 ②. 悠悠我心 ③. 曖曖遠人村 ④. 依依墟里煙 ⑤. 且放白鹿青崖間 ⑥. 須行即騎訪名山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22題答案】【答案】18. ①“殺時間”一詞直接點明了短視頻對人們時間的消耗,形象地表達了短視頻占用人們大量時間的現象。②與“消磨時間”相比,“殺時間”更具沖擊力,強調了短視頻對時間過度占用,容易讓人忽視責任和義務,陷入虛擬世界,突出了其對人們生活的負面影響。③“殺時間”一詞口語化,通俗易懂,更能引起讀者對短視頻使用時間過長這一問題的關注和思考。19. 甲:短視頻帶來的問題乙:內容豐富多樣 20. A 五花八門B 千篇一律C 雨后春筍 21. ②處“體現”改為“表現”或“體現出”改為“出現”;⑥處“且”改為“卻”。22. A四、寫作【23題答案】【答案】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