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七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五四學制)一、積累與運用(36分)1.(13分)班級要開展“家國情懷”主題活動,請你參與。【家國 個體】下面是活動主題演講時,同學搜集到的有關“黃旭華院士”的材料,請閱讀后完成下列各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1958年受命參與核潛艇研制,自此_____30年,與家人斷絕聯系。【a】1987年,其身份因報告文學《hè hè而無名的人生》首度公開,母親通過文章細節方知兒子畢生事業。【b】1988年4月,62歲的黃旭華親自參與南海深潛試驗,成為全球首位參與極限深潛的核潛艇總師。核潛艇下潛至300米極限深度,承受每平方厘米30公斤水壓,異響頻傳,他始終鎮定指揮。試驗成功后,他即興寫下“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c】從1958年青絲到1988年華發,黃旭華用三十載沉默航行,在驚濤駭浪中寫下“深潛人生”。【d】這份shì言,與核潛艇一起永潛共和國的碧波之下。(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漢字,給加點字注音。核潛艇 hè hè而無名 三十載 shì言 (2)下面這句話放入上面文段,最合適的位置是 正如他在回憶錄中所言:“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A.【a】處B.【b】處C.【c】處D.【d】處(3)文中橫線處,填入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隱名埋姓B.杳無音信C.無影無蹤D.蕩然無存(4)下面畫線詞語在文段中的意義與本義完全一致的是 A.斷絕聯系B.航行C.驚濤駭浪D.碧波2.(4分) 演講中,同學們聯想到了本學期學習的“聞一多”和“鄧稼先”,請以“鄧稼先”為寫作對象,仿寫句子,參與演講互動。愛國精神是黃旭華三十年犧牲家庭生活為祖國核潛艇事業沉默前行的無私奉獻,是聞一多 ,是鄧稼先 。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時代的楷模,是歷史的豐碑。3.(6分)班級想要在校園文化墻上展示一組以“我的家園我的國”為主題的古詩文名句,請你將詩文補充完整。情懷 相關詩文家園是王維筆下的幽林和朗月:“① ,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② ”(《竹里館》);家園是韓愈筆下暮春的美好:“草樹知春不久歸,③ ”。(《晚春》)報國 木蘭策馬揚鞭,萬里飛奔戰場,身姿矯健:“④ , 。”(《木蘭詩》)岑參思鄉悲苦卻仍遠赴邊塞:“馬上相逢無紙筆,⑤ 。”(《逢入京使》)4.(3分)中華文化內涵豐富,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重禮儀,日常交往中常用到“敬稱”“謙稱”,比如“卿”為君對臣愛稱,“孤”是王侯自稱,“大兄”是對朋友輩的敬稱。B.《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唐代詩人以邊塞戰事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敘事詩。C.雕刻家要把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來,讓看見石像的人認識這位英雄,明白這位英雄,崇拜這位英雄。(這句話運用排比修辭,“認識”“明白”“崇拜”三詞邏輯遞進,順序不可調換。)D.漢語詞匯豐富,有連詞、副詞、嘆詞等。“呀,他什么時候……”(句子中的“呀”是嘆詞,一般單用,強化情感的表達。)5.(5分)班級召開“趣讀經典”主題活動,邀請你參與以下任務。法布爾筆下昆蟲常有人類般的性格。請選擇兩種昆蟲,為它們設計:①微信發帖(說明設計理由,需結合昆蟲特征)②朋友圈互動(模仿它們的語氣互相評論,需體現書中習性)示例:蟬vs螞蟻①蟬發帖:“夏日音樂會”照片(蟬鳴叫)②螞蟻評論:“吵死了!不如來幫我搬糧食!”6.(5分)你如果作為博物館志愿者,請根據《經典常談》設計:①為小學生講解一個漢字演變(如“冊”“禮”“信”等)。②互動游戲(如用甲骨文猜字/經典名句拼圖,需說明設計意圖)。二、閱讀與鑒賞(54分)7.(7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春夜聞笛李益寒山①吹笛喚春歸,遷客②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③,不待天明盡北飛。【注釋】①寒山:地名,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是東晉以來的戰略要地.。②遷客:指遭貶斥放逐之人。作者及友人被貶謫此地,遠離京城,不得回朝。③每年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棲息過冬,來年春天便飛回北方,因此“大雁”常表達思鄉的情感。(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寒山吹笛喚春歸”的“喚”生動形象,春方至,夜猶寒,笛聲仿佛在呼喚春歸大地。B.詩人與朋友春夜相聚,耳中聽到如此笛聲,不禁勾起遷謫之悲,于是淚落滿襟。C.“洞庭一夜無窮雁”是寫停宿在洞庭湖的無數大雁,僅在一夜之間就飛走了。D.“不待天明盡北飛”寫出了大雁急切北飛的心情,想它們也是盼春心切,等不到天明時分。(2)這首詩與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都寫到了“春夜笛聲”,兩首詩所抒發的情感是否有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8.(1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洪景盧①自矜周密洪景盧居翰苑②日,嘗入直③,值制詔沓至,自早至晡④,凡視二十余草⑤。事竟,小步庭間,見老叟負暄⑥花陰。誰何之?云:“京師人也,累世為院吏,今八十余,幼時及識元祐間諸學士,今子孫復為吏,故養老于此。”因言:“聞今日文書甚多,學士必大勞神也。”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余制,皆已畢事矣。”老者復頌云:“學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見。”洪矜之云:“蘇學士⑦想亦不過如此速耳。”老者曰:“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但不曾檢閱書冊耳。”洪為赧然⑧,自知失言。嘗對客自言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是時使有地縫亦當入矣。”(選自《齊東野語卷十》,有刪改)【注釋】①洪景盧:南宋文學家洪邁,字景盧。②翰苑:翰林院的別稱。③入直:官員入官值班供職。④晡(bū):申時,即下午三點鐘到五點鐘的時間。⑤視二十余草:起草了二十多道詔書。⑥負暄:冬天受日光曝曬取暖。⑦蘇學士:即蘇軾。⑧赧(nǎn)然:羞愧的樣子。(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洪景盧一日內草擬二十余份詔書,自認為效率極高,與蘇學土不相上下。B.老者所言“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有深意,其實是在夸贊洪景盧的才思遠超蘇學士。C.“洪為赧然”的原因是:洪景盧聽聞蘇學士寫詔書時不用翻閱書籍,學問都裝在肚子里,深感自己的膚淺和不足。D.從文末洪景盧說的話可知,他有自省精神,可見做人要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二處需要斷句。人不可A自矜B是時C使有地縫D亦當E入矣(3)文中的“老者”和《賣油翁》中的“老翁”這兩個人物形象有相似之處,都想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教育”對方,但方式不同,請結合兩文內容分別分析。9.(17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依依惜別的深情魏巍①我在凱歌聲里來到了朝鮮。我又看到了這里的人民,這里的山水。②多明麗的秋天哪,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燼,這是千萬座山岡都披著紅毯的旺盛的國土。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巖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鷺在稻田里緩緩飛翔。看到這種情景,回想起朝鮮人民的遭遇,真叫人說不盡的激動說不盡的歡欣!③可是,在志愿軍就要跟他們分手的日子,深深的離情卻牽著他們的心。他們可以承擔一個浩大的戰爭,可以承擔重建家園的種種艱辛,卻承擔不了如此沉重的離情。志愿軍也是這樣。他們在遠離祖國的八年中,時時想念著祖國,可是,當他們一旦要離開這結下生死之誼的人民,卻是無限地依戀。④用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呢,戰士們只有一雙結著硬繭的手,一顆赤誠的心。離別前,我看見他們在日夜辛忙。朝鮮人民軍就要接防來了,戰士們把營房刷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墻上濺了幾個泥點,也要重新刷過。為了美化營地,他們從東山爬到西山,從北嶺奔到南河,采來了紅石、白石、黃石、綠石,還挖來了苔蘚的青茸,給每座房舍的四圍都鑲了花邊,給每座院心都修了花壇。在陽德郡日巖里,我看見戰士們正急忙趕修著一座朝鮮風味的房子。原來村里有一個駝背的孤苦的婦人,帶著四個孩子,十年來沒有一間住房,在這兒那兒借居著。這房子就是為她修的。戰士們把廊柱染成紅的,還在飛檐下繪了鳥蟲花卉,繪了兩國人民并肩作戰的彩畫。⑤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深情擋不住時間的腳步,離別的日期仍然是一天天地迫近了。然而,朝鮮人民要離開這樣一支部隊,怎么會不深深地依戀呢!⑥朝鮮父老們,他們白天做活也安不下心去,夜里也不能安靜睡眠。他們再三探問志愿軍的行期,唯恐人們悄悄離開。溫井里有一個瞎老媽媽,自她的女兒被日本人搶走,她的一雙眼睛,就被那年年月月的淚水泅瞎了。當二十幾個戰士去向她告別的時候,老媽媽動情地說:“你們在這兒住了幾年,我也沒看見過你們的模樣兒,你們幫我修好了房子,我也看不見修房子的是誰。天哪,要是叫我的眼睛睜開,看你們一眼,就是立刻死了我也甘心!”⑦離別的日子,終于不顧人們深重的離情來臨了。行李裝上了汽車。大車套上了騾馬。大炮著好了炮衣。營門上已經換上了人民軍的哨兵。戰士們最后一次掃凈了院子,挑滿了水缸,拍一拍身上的塵土,打好了行囊。⑧部隊集合了。婦女們打開竹籃,分贈著禮物。孩子們爬上大炮,把紅葉插上炮口。小吉普也被無數的彩紙條和成串的紙花纏成了花車。阿媽妮們,孩子們,姑娘們,她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統統沒有哭。⑨可是,當戰士們握著老媽媽的手,叫了一聲“阿媽妮,再見!”不知道是哪個老媽媽忍不住了,捧著戰士的手,第一個哭出了聲。接著是姑娘們、孩子們哭出聲來,然后是那些男人們無聲的眼淚,低低的啜泣。這時候,戰士們簡直是在朝鮮人民送行的淚雨中行進,這不是哪一個人在哭,這是全朝鮮民族在捧著赤心送著他們至親至愛的友人!⑩我的一滴淚,也止不住滴在這千行淚雨中。呵,親愛的、可敬的朝鮮人民!在紛飛的戰火中,你是那樣剛強!敵人把你的城鎮變成了廢墟,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的家園燒成了灰,你沒有哭;敵人殺死了你的親人,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綁在大樹上,燒你,烤你,你沒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斷的硬弓,一座燒不毀的金剛!可是今天,當你的戰友一一中國戰士們要離開你的時候,你卻傾灑了這樣多的眼淚!仿佛要把你們每個人一生一世的眼淚,都傾灑在今天!你是多么剛強而又多情多義的人民! 在這送行的淚雨中,中國戰士們也個個垂淚,他們互相攙扶著,邊說邊哭。這是什么隊伍呵!這是心連著心、肩并著肩的友誼的巨流!這支巨流,行進著,行進著,越過了一道道水,一道道山,他們行進在楓林燒紅的山野,行進在社會主義的東方……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七日晚(選自《誰是最可愛的人》,有刪改)(1)【內容梳理】根據文章③~⑧段,填寫下面表格,理解報告文學“真實事件”與“文學表達”相結合的特點。群體 具體行為(至少舉一例) 表達情感朝鮮人民 瞎老媽媽請求“看一眼戰士” ① 志愿軍 ② 對朝鮮人民的珍視與赤誠奉獻(2)【語言賞析】根據提示,賞析文中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那滿身嵌著彈皮的紅松,仍然活著,傲立在高高的山巖上,山谷中汽笛歡騰,白鷺在稻田里緩緩飛翔。(詞語、修辭角度)(3)【朗讀設計】第⑩段畫線句,從人稱、句式和修辭手法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體會其抒情效果。并從感情基調、語氣、語調等角度設計朗讀。(4)文中多次描寫朝鮮人民“沒有哭”與“流淚”的場景(如第⑧⑨段),這樣寫有何作用?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10.(17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酸菜“陪跑”的冬天肖春榮 ①我上大學那會兒,宿舍兄弟們彼此不稱呼姓名,都用家鄉特產來代替。北京的同學叫“烤鴨”,江西的同學叫“瓷器”,江蘇的同學叫“陽澄湖大閘蟹”,我來自東北,他們喊我“酸菜”。后來想起此事,他們沒喊我“翠花上酸菜”就算嘴下留情了。 ②這事也賴我,我一到冬天,舌尖便開始思念酸菜的味道。在沒有蔬菜大棚時,冰天雪地里只有酸菜支撐著東北人的飯桌。我最喜歡油渣兒和酸菜搭配在一起,包餃子或炒、燉,別提多香了。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 ③我們宿舍就我一人家在東北,那個年代還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連無線電話都罕見,他們根本不知道酸菜長啥樣。雖然我無數次跟他們細說酸菜的腌制方法,他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也是,我也只是嘴上談怎么腌酸菜,我只見過母親腌酸菜,大體知道腌制的流程,但要我親自腌,我未必能腌出正宗的味道。 ④但單靠我嘴上描述,他們已經饞得不得了,都想吃一碗熱騰騰的酸菜餡餃子或嘗一鍋酸菜粉條,并約好了,畢業后有機會一定到東北找我。 ⑤畢業后,大家忙于工作,忙著結婚生子,東北之行遲遲未付諸行動。但他們對酸菜念念不忘,每年都寫信要我郵寄酸菜給他們。 ⑥這個容易,母親每年腌酸菜時,多腌一些便是。兄弟們收到我郵寄的酸菜后,都回信說,太好吃了。然后,回寄給我他們家鄉的特產,答謝母親的酸菜。 ⑦年年冬天,情義路上都有酸菜陪跑。兄弟幾個的感情沒有因為畢業而消散,反而因酸菜拴得更牢了。 ⑧母親去世后,妻子開始腌酸菜。每年剛立冬,不等他們喊,我就把酸菜快遞給他們。 ⑨這幾年,我經濟好轉,兜里有錢后,邀請宿舍兄弟來東北旅游,吃住玩我都包了。大家聚齊后,我請他們品嘗東北特色菜品,誰知道他們都對酸菜“淺嘗輒止”。 ⑩老大酒量不行,酒過三巡,他已經有點醉了,跟我說了實話:“酸菜一股怪味兒,難以下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我有些生氣,反問:“難吃還不早吭聲,還要告訴我,如何如何好吃,害我年年給你們寄,白搭上那么多郵資。” 老大醉醺醺地看著我,說:“你寄的不是酸菜,是老母親的心意,是咱兄弟的情義,是我向身邊人炫耀的資本。” 老大這番話說得我鼻子一酸,剛想舉一杯酒表示一下心情,老大接著說:“但是,我還有句話要替大家說,你現在有出息了,事業有成了,就別再給我們寄酸菜了。”老二接過話茬兒說:“現在你有錢了,我們說話也不怕傷著你,原來你工資低,賺得沒我們多,我們給你寄特產,知道你肯定回寄,怕你花錢,所以才說酸菜好吃,點名要求你寄。現在隨著東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好了,你也有錢了,我們可以跟你說實話了,我們都不喜歡吃酸菜,我早把你的微信昵稱由‘酸菜’改為‘東北老人參’了。” 嚯,幸虧我沒叫“東北虎”,否則再有錢也滿足不了兄弟們。不過,那些年,酸菜“陪跑”的冬天,真是難為兄弟們了,為了給足我面子,忍受了一個又一個的“酸味”冬天。(1)本文按時間順序,重點敘述了“我”和大學室友們與“酸菜”有關的故事,請用四字短語將情節補充完整。上大學那會兒,“我”為室友們① ,室友們想吃酸菜→畢業后,“我”給室友們② ,室友們答謝酸菜→前幾年,“我”請室友們③ ,室友們揭秘“酸菜”。(2)品味第②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3)聯系上下文,說說第⑩段“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在文中的意思。(4)本文取材于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內涵豐富,很適合多元解讀主題。閱讀鏈接材料,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請從兩個角度談談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鏈接材料】 文學閱讀的規律往往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品一旦問世,就有了相對獨立的生命,應該允許讀者從中讀出多樣的滋味、多角度的理解。比如,可以從課文《臺階》中讀出“自強不息”“個體尊嚴”“精神追求”等。三、寫作(60分)11.(60分)按要求作文。 鄧稼先功勛卓著,淡泊名利;聞一多言行一致,大勇無畏;志愿軍戰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阿長淳樸善良,仁厚慈愛;老王老實厚道,知恩圖報……不論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們身上的精神閃耀著光芒,打動人心。讓我們用一雙慧眼,去發現他(她)身上的閃光之處,讓他(她)的光輝力量照亮我們的人生之路。 請以“閃光如他(她)”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講述你親歷的關于他(她)的故事,寫出人物的精神。 要求:①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襲;④不少于600字。2024-2025學年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七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五四學制)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積累與運用(36分)1.答案:(1)qián 赫赫 zǎi 誓(2)D(3)A(4)A2.答案:示例:拍案而起、怒斥反動派的無畏壯舉埋名戈壁、演算乾坤的無聲堅守3.答案:①獨坐幽篁里(注意“篁”的書寫)②明月來相照③百般紅紫斗芳菲(注意“菲”的書寫)④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注意“戎”的書寫)⑤憑君傳語報平安4.ACD.正確;B.有誤,《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樂府民歌,不是唐代詩人以邊塞戰事為題材創作的,它是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改編而成,并非直接以邊塞戰事為創作題材。故選:B。5.本題考查名著常識。選擇昆蟲:蟋蟀和蜘蛛①微信發帖蟋蟀發帖:“溫馨小窩大賞”(蟋蟀善于建造住宅,會精心挖掘和布置自己的住所)。理由:蟋蟀在書中以建筑大師的形象出現,它建造的住宅十分精致,從選址到內部構造都有講究,用“溫馨小窩大賞”來發帖,能體現其擅長建造住宅這一顯著特征。②朋友圈互動蜘蛛評論:“你這房子雖漂亮,可哪有我織網的本事,我的網能捕好多美味呢!”理由:蜘蛛的習性是織網捕食,它會在隱蔽的地方織出精巧的網來獲取食物。評論中突出其織網捕食的習性,以與蟋蟀互動。蟋蟀回復:“你那網有啥了不起,我這房子能遮風擋雨,舒舒服服過日子,不像你總在外面風吹日曬!”理由:蟋蟀的住宅是其躲避外界干擾、舒適生活的場所,回復體現了它對自己住宅功能的自豪,符合其習性。選擇昆蟲:螢火蟲和螳螂①微信發帖螢火蟲發帖:“夜空中的小燈籠游行啦”(螢火蟲腹部末端能發光,在夜晚飛行時像一個個小燈籠 )。理由:發光是螢火蟲最突出的特征,用“夜空中的小燈籠游行啦”形象地展現了其發光飛行的樣子。②朋友圈互動螳螂評論:“哼,就知道炫耀你那點光,看我威武的大刀,捕食時誰見了不害怕!”理由:螳螂有著強壯且帶有鋸齒的前足,像大刀一樣,它是兇猛的肉食性昆蟲,評論突出其捕食時依靠“大刀”的習性。螢火蟲回復:“你別總那么兇嘛,我這光雖然不能捕食,卻能照亮夜晚,給世界增添一份浪漫呢!”理由:螢火蟲發光并非用于捕食,更多是求偶、交流等,回復體現了它對自身發光意義的認知,符合其習性特點。答案:示例:蟋蟀vs螢火蟲①蟋蟀發帖:(小提琴圖案配圖)“今夜演奏D大調協奏曲,歡迎捧場!”(摩擦翅膀發聲);②螢火蟲評論:“需要燈光師嗎?報酬是蝸牛餐!”6.本題考查名著理解設計。①講解漢字“冊”的演變。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還沒有發明紙張呢。那時候,他們把文字刻寫在竹片或者木片上。為了方便保存和翻閱,就用繩子把這些竹片、木片一片片地串起來,這一串竹片或者木片就叫做“冊”。我們看甲骨文里的“冊”字(展示甲骨文“冊”字圖片 ),它就像是用繩子把幾片竹簡串起來的樣子,兩邊的豎線代表繩子,中間的橫線代表竹簡。后來到了金文階段,“冊”字(展示金文“冊”字圖片)看起來和甲骨文很像,也是用繩子串起竹簡的形狀,不過線條變得更粗一些、更圓潤了。再往后,發展到小篆,“冊”字(展示小篆“冊”字圖片)的形狀還是能看出竹簡串起來的感覺,但是筆畫變得更加規整、線條化。到了隸書和楷書,“冊”字就和我們現在寫的樣子差不多啦(展示隸書、楷書“冊”字圖片),雖然不像之前那樣能直接看出竹簡串起來的樣子,但它的根源還是那一串串記錄著知識的竹簡哦。所以“冊”這個字呀,從古代到現在,一直都和書籍、記錄有關系呢。②互動游戲:甲骨文猜字游戲內容:準備一些常見漢字的甲骨文卡片,正面是甲骨文圖形,背面寫著對應的現代漢字。將小朋友們分組,每次從卡片中抽取一張展示給小組,讓小組在規定時間(如1分鐘)內討論并猜出對應的現代漢字。猜對得分,最后統計各小組得分,給予獎勵。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游戲,首先能激發小朋友們對甲骨文這種古老文字的興趣,讓他們直觀地感受甲骨文形象、生動的特點,了解漢字最初的模樣。其次,在猜測的過程中,鍛煉小朋友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他們嘗試從圖形去聯想現代漢字,加深對漢字演變源頭的認識,同時也能讓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答案:①示例一:“冊”字像整齊的竹簡編連。書中特別說明“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印證商代已有簡冊制度。示例二:“禮”左邊“示”表示與祭祀相關(示=神主),右邊“豊”是祭器(豆+曲柄玉串)。《三禮》章節提到“禮始諸飲食”,“禮”字形象印證了古代禮儀源于祭祀活動。示例三:“信”左邊“人”,右邊“言”,表示“人言為信”的誠信觀念。書中《論語》章節強調“民無信不立”,印證字形體現的儒家思想。②游戲:示例一:用《論語》名句填空磁貼,意圖:讓文物“活起來”,體現朱自清“經典是民族基因”的觀點。示例二:典籍接龍。學生依次背誦《論語》《孟子》等典籍的經典名句,后一句的首字需與前一句尾字相同。實踐《經典常談》“記誦是讀書之本”的觀點。二、閱讀與鑒賞(54分)7.(1)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ABC.正確。D.有誤,從注釋看,此時詩人身在徐州,洞庭大雁飛往北方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景象,并非實寫,也并未歡飲達旦。故選:D。(2)本題考查對意象的理解。《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抒發了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自己聞笛的后的窺心情和思鄉之切。《春夜聞笛》根據詩文含義: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詩人借用“寒山”“笛聲”“遷客”“大雁北飛”等意象,詩人以恍惚北方邊塞情調,實寫南謫遷客的怨望,起興別致有味;又借大雁春來北飛,比托遷客欲歸不得,前兩句寫在寒夜,有人吹笛仿佛在呼喚春歸大地,笛聲激起遷客士卒的鄉愁,不禁悲傷流淚。后兩句寫大雁北飛,通過大雁歸家的急切心情,表達了詩人思鄉歸家的迫切心情。答案:(1)D(2)《春夜洛城聞笛》抒發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眷戀之情。《春夜聞笛》借“雁”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思鄉思歸的情感。兩首詩都寫到了因為聽到笛聲引起的情感變化(引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只是《春夜洛城聞笛》寫到了笛子吹奏的具體曲調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發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春夜聞笛》只寫到聽笛后遷客的感情變化,沒有寫具體的笛曲。參考譯文: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 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8.(1)本題考查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確。B.有誤,老者說“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但不曾檢閱書冊耳”,并非夸贊洪景盧才思遠超蘇學士,而是通過對比,委婉地指出洪景盧雖然寫詔書速度和蘇學士差不多,但蘇學士寫詔書不用查閱書籍,暗示洪景盧學問不足,有教育洪景盧之意。所以該選項理解不正確。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句句意:人不可以自我夸耀啊,當時要是有個地縫,我都恨不得鉆進去了。“人不可自矜”是一個完整的表達,意思是人不可以自我夸耀,語義完整,所以在“矜”后斷開,即B處。“是時”表示“當時”,是時間狀語,引出后面假設的情況,“使有地縫”是假設的條件,“亦當入矣”是假設的結果,語義上“是時”和后面內容之間有停頓,所以在“時”后斷開,即D處。故選:BD。(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老者”的教育方式:文中洪景盧自夸自己寫詔書速度快,與蘇學士不相上下,老者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先順著他的話夸贊他才思敏捷,接著話鋒一轉,指出蘇學士寫詔書不用查閱書籍,通過這種委婉對比的方式,讓洪景盧意識到自己學問不足,從而感到羞愧,達到教育目的。“老翁”的教育方式:《賣油翁》中陳堯咨擅長射箭,自認為本領高強,十分自得。老翁看到后,只是“睨之久而不去”,還微微點頭,然后通過自己酌油“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的高超技藝,用“我亦無他,惟手熟爾”一句,直接點明熟能生巧的道理,讓陳堯咨認識到自己的驕傲自滿是不對的,從而改變態度。答案:(1)B(2)BD(3)示例:老者的方式:一是他對洪景盧真誠贊頌,二是通過“蘇學士敏捷亦不過如此,但不曾檢閱書冊耳”的言論。賣油翁的方式:一是通過自己倒油的熟練技巧的展示,二是“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的言論。9.(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梳理。結合“然而,朝鮮人民要離開這樣一支部隊,怎么會不深深地依戀呢”,①概括為:對志愿軍的深切感激與不舍(或“軍民血肉深情”);結合“戰士們把營房刷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墻上濺了幾個泥點,也要重新刷過。為了美化營地,他們從東山爬到西山,從北嶺奔到南河,采來了紅石、白石、黃石、綠石,還挖來了苔蘚的青茸,給每座房舍的四圍都鑲了花邊,給每座院心都修了花壇。在陽德郡日巖里,我看見戰士們正急忙趕修著一座朝鮮風味的房子”,②概括為:反復刷營房、鑲花邊修花壇、為孤苦夫人趕修房子等。(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運用擬人手法,將紅松人格化。“滿身嵌著彈皮”象征戰爭創傷,“嵌”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紅松經歷戰爭的創傷。“仍然”“傲立”賦予紅松以人的姿態,展現出紅松頑強的生命力。既暗喻朝鮮人民的堅韌,又暗示中朝友誼歷經戰火而永存。生動地表現了朝鮮在經歷戰爭后依然充滿生機與活力,表達了作者的激動與歡欣之情。(3)本題考查朗讀設計分析。人稱角度:運用第二人稱“你”,仿佛作者在與朝鮮人民面對面交流,拉近了與朝鮮人民的距離,使情感表達更加直接、親切,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朝鮮人民的贊美之情。朗讀時,感情基調應是深情、激昂的,語氣親切,語調稍高,突出對朝鮮人民的贊美。句式角度:運用短句和排比句,如“敵人把你的城鎮變成了廢墟,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的家園燒成了灰,你沒有哭;敵人殺死了你的親人,你沒有哭;敵人把你綁在大樹上,燒你,烤你,你沒有哭”,節奏緊湊,增強了語勢,突出了朝鮮人民在戰火中的剛強。朗讀時,感情基調堅定,語氣鏗鏘有力,語調激昂。修辭角度: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朝鮮人民比作“拉不斷的硬弓”“燒不毀的金剛”,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朝鮮人民的剛強。朗讀時,感情基調豪邁,語氣堅定,語調稍高。(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分析。文中描寫朝鮮人民在敵人把城鎮變成廢墟、家園燒成灰、殺死親人、綁在大樹上燒烤等殘酷戰爭遭遇時“沒有哭”,這體現了朝鮮人民在戰火中的剛強與堅韌,他們承受住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痛苦。而在志愿軍要離開時,朝鮮人民“哭出聲來”“傾灑了這樣多的眼淚。這種前后“沒有哭”與“流淚”的對比,鮮明地突出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不舍之情。同時也展現了朝鮮人民剛強而又多情多義的形象特點。他們在戰爭中是堅強的斗士,面對離別時又是如此重情重義,豐富了朝鮮人民的人物形象。所以,文中多次描寫朝鮮人民“沒有哭”與“流淚”的場景,通過對比,突出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不舍之情,展現了朝鮮人民剛強且多情多義的形象。答案:(1)①對志愿軍的深切感激與不舍(或“軍民血肉深情”);②反復刷營房、鑲花邊修花壇、為孤苦夫人趕修房子等。(2)運用擬人手法,將紅松人格化。“滿身嵌著彈皮”象征戰爭創傷,“仍然”“傲立”突出其頑強不屈,既暗喻朝鮮人民的堅韌,又暗示中朝友誼歷經戰火而永存。(3)示例:運用第二人稱(連用感嘆句、排比、比喻修辭),直接抒情強烈而感人,抒發了對朝鮮人民的贊頌之情以及志愿軍戰士的不舍,表達了兩國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朗讀設計:感嘆句語氣強烈,語調高亢;排比句語速略快,語調呈現遞進層次,越來越強烈。整段話深情而熱烈的朗讀。(4)描寫朝鮮人民在戰火中“沒有哭”,突出了他們面對敵人的殘酷迫害時的剛強與堅韌;描寫在志愿軍離開時“流淚”,則表現出他們對志愿軍的深深依戀和不舍。兩者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中朝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情誼,這種情誼超越了戰爭的苦難,是一種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情感。10.(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第①空,結合③段中“我們宿舍就我一人家在東北,那個年代還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連無線電話都罕見,他們根本不知道酸菜長啥樣。雖然我無數次跟他們細說酸菜的腌制方法,他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也是,我也只是嘴上談怎么腌酸菜,我只見過母親腌酸菜,大體知道腌制的流程,但要我親自腌,我未必能腌出正宗的味道”,④段中“但單靠我嘴上描述,他們已經饞得不得了,都想吃一碗熱騰騰的酸菜餡餃子或嘗一鍋酸菜粉條,并約好了,畢業后有機會一定到東北找我”可概括為:描述酸菜;第②空,結合⑤段中“畢業后,大家忙于工作,忙著結婚生子,東北之行遲遲未付諸行動。但他們對酸菜念念不忘,每年都寫信要我郵寄酸菜給他們”可概括為:郵寄酸菜;第③空,結合⑨段中“這幾年,我經濟好轉,兜里有錢后,邀請宿舍兄弟來東北旅游,吃住玩我都包了。大家聚齊后,我請他們品嘗東北特色菜品,誰知道他們都對酸菜‘淺嘗輒止’”可概括為:品嘗酸菜。(2)本題考查詞語的賞析。聯系“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可知,“撩逗”,意思是挑逗;挑動。“總”,副詞,一直;一向。結合“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可知,“撩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給香味賦予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酸菜的香味對我的吸引,使我對酸菜的味道充滿了渴望和懷念。這個詞的使用,使得句子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字則強調了這種引誘和懷念的頻繁性和持續性。它表明,這種酸菜香味對作者的吸引是經常發生的,不僅僅是一次或幾次,而是反復出現。這種頻繁的出現,進一步加深了作者對酸菜味道的懷念之情,也使得句子的表達更加具有情感色彩,表達了“我”對家鄉思念的濃厚。(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②段中“這事也賴我,我一到冬天,舌尖便開始思念酸菜的味道。在沒有蔬菜大棚時,冰天雪地里只有酸菜支撐著東北人的飯桌。我最喜歡油渣兒和酸菜搭配在一起,包餃子或炒、燉,別提多香了。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⑨段中“這幾年,我經濟好轉,兜里有錢后,邀請宿舍兄弟來東北旅游,吃住玩我都包了。大家聚齊后,我請他們品嘗東北特色菜品,誰知道他們都對酸菜‘淺嘗輒止’”,⑩段中“老大酒量不行,酒過三巡,他已經有點醉了,跟我說了實話:‘酸菜一股怪味兒,難以下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之蜜糖,我之砒霜’”的內容可知,“你之蜜糖,我之砒霜”這一表述實際上是在形象地描述不同人對同一事物(在這里是酸菜)的不同感受和評價。對于作者來說,酸菜是他家鄉的特色,是他對家鄉和母親的深深思念的載體,因此他視酸菜為“蜜糖”,充滿了甜蜜和懷念的味道。然而,對于他的宿舍兄弟們來說,由于地域和口味的差異,他們可能并不喜歡酸菜的味道,因此對他們而言,酸菜就像“砒霜”一樣,難以下咽。(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主旨把握。結合②段中“這事也賴我,我一到冬天,舌尖便開始思念酸菜的味道。在沒有蔬菜大棚時,冰天雪地里只有酸菜支撐著東北人的飯桌。我最喜歡油渣兒和酸菜搭配在一起,包餃子或炒、燉,別提多香了。那香味撩逗著我,總讓我在夢中美滋滋地咂吧嘴”,③段中“我們宿舍就我一人家在東北,那個年代還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連無線電話都罕見,他們根本不知道酸菜長啥樣。雖然我無數次跟他們細說酸菜的腌制方法,他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也是,我也只是嘴上談怎么腌酸菜,我只見過母親腌酸菜,大體知道腌制的流程,但要我親自腌,我未必能腌出正宗的味道”可知,上大學時,“我”思念酸菜的味道,并以酸菜為“蜜糖”,從這一情節,可以解讀出“我”熱愛家鄉的主題;結合⑤段中“畢業后,大家忙于工作,忙著結婚生子,東北之行遲遲未付諸行動。但他們對酸菜念念不忘,每年都寫信要我郵寄酸菜給他們”,⑥段中“這個容易,母親每年腌酸菜時,多腌一些便是。兄弟們收到我郵寄的酸菜后,都回信說,太好吃了。然后,回寄給我他們家鄉的特產,答謝母親的酸菜”的內容,從同學之間互相郵寄家鄉特產的情節,可以解讀出朋友之間擁有真摯的情義這一主題;結合 段中“老大這是幾個意思,難道妻子腌的不如母親腌的好吃?老二接過話茬兒說:‘現在你有錢了,我們說話也不怕傷著你,原來你工資低,賺得沒我們多,我們給你寄特產,知道你肯定回寄,怕你花錢,所以才說酸菜好吃,點名要求你寄。現在隨著東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好了,你也有錢了,我們可以跟你說實話了,我們都不喜歡吃酸菜,我早把你的微信昵稱由‘酸菜’改為‘東北老人參’了”的內容,從同學照顧“我”工資低,說酸菜很好吃,點名要求“我”郵寄酸菜的情節,可以解讀出理解體諒這一主題;結合②段中“這事也賴我,我一到冬天,舌尖便開始思念酸菜的味道。在沒有蔬菜大棚時,冰天雪地里只有酸菜支撐著東北人的飯桌”,⑨段中“這幾年,我經濟好轉,兜里有錢后,邀請宿舍兄弟來東北旅游,吃住玩我都包了”, 段中“老二接過話茬兒說:‘現在你有錢了,我們說話也不怕傷著你,原來你工資低,賺得沒我們多,我們給你寄特產,知道你肯定回寄,怕你花錢,所以才說酸菜好吃,點名要求你寄。現在隨著東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好了,你也有錢了,我們可以跟你說實話了,我們都不喜歡吃酸菜,我早把你的微信昵稱由‘酸菜’改為‘東北老人參’了”可知,過去的冬天,東北人餐桌靠酸菜支撐,到現在同學們把我的微信昵稱改為“東北老人參”,以及“我”的經濟變化,可以解讀出東北的發展變化這一主題。答案:(1)①描述酸菜 ②郵寄酸菜 ③品嘗酸菜(2)“撩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給香味賦予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酸菜的香味對“我”的吸引。“總”,表明酸菜一直“我”我有吸引力,“我”不是偶爾想起。這兩個詞語表達了“我”對家鄉思念的濃厚。(3)酸菜對“我”來說是美味,對于老大來說是怪味,難以下咽。(4)示例:①從同學之間互相郵寄家鄉特產的情節,可以解讀出朋友之間擁有真摯的情義這一主題。②上大學時,“我”思念酸菜的味道,并以酸菜為“蜜糖”,從這一情節,可以解讀出“我”熱愛家鄉的主題。③從同學照顧“我”工資低,說酸菜很好吃,點名要求“我”郵寄酸菜的情節,可以解讀出理解體諒這一主題。④過去的冬天,東北人餐桌靠酸菜支撐,到現在同學們把“我”的微信昵稱改為“東北老人參”,以及“我”的經濟變化,可以解讀出東北的發展變化這一主題。三、寫作(60分)11.閃光如她時光的沙漏發出淡淡的摩擦聲。有份甜美的記憶綻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著我平凡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家鄉的天空永遠是湛藍的,云朵永遠是潔白的,而外婆的面容是慈愛的。年幼時,每逢油菜花開,外婆就會牽著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閑適安逸。大片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微風吹過,花枝搖曳,花香飄散,空氣中彌漫著喜悅的氣息,花粉調皮地伏在我發梢,也落在外婆的肩頭。蜜蜂在花間噗哧著翅膀,忙著采蜜。油菜花桿上偶有花瓣凋零結了籽的,長長細細的像四季豆一樣還鼓出幾個“小肚子”,甚是可愛。微風拂散外婆的發絲,她下蹲抱起我,問我是否看見了田野的盡頭,說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一樣陽光,總能腳踩繁花,走向明媚的遠方。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輕歪小腦袋看她,忽覺她的臉似油菜花一樣迷人,也將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兒,給外婆戴上;又摘了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長了翅膀,偷偷從我手心里飛走。夕陽西下,外婆坐在家門前的石凳上,看著我在滿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著、跳著。她偶爾輕輕呼喚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愛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蓋上,輕輕地摸著我的頭。她輕輕搖著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輕輕柔柔的,沉在她的歲月里,臉上漾起油菜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雖少不知事,卻也聽得入了迷。每當看見油菜花,總會想起外婆那張慈愛的臉,好似有一縷燦爛的陽光照進心頭!時光嘀嗒往前走,故鄉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著童年的天真可愛,飽含外婆的濃濃愛意,它們像一顆明星,在我心中閃閃發光!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