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綜合訓練一、積累與運用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燕國(yān) 曹劌(guì) 間進(jiàn) 崩殂(zú)B.期年(jī) 玉帛(bó) 謗譏(bàng) 兜鍪(máo)C.車轍(zhé) 臧否(fǒu) 行陣(háng) 狗竇(dòu)D.昳麗(yì) 桓帝(huán) 舂谷(chōng) 咨諏(zōu)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裨補 旗靡 寥落 記日而待 B.納諫 翰海 墳冢 犧牲玉帛C.窺鏡 疲弊 傾覆 風馳電掣D.夙夜 闕漏 暮寢 罔自菲薄3.下列選項中,與“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的“于”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行者休于樹B.駢死于槽櫪之間C.皆以美于徐公D.公與之乘,戰于長勺4.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的“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學記》《易經》和《春秋》。B.《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較為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C.《出師表》中的“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種文體,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跡,陳請謝賀。D.《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5.根據提示填空。(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后,廣開言路,一開始就有“ , ”的好局面。 (2)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表明自己無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3)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是: , 。 (4)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中運用比喻把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詩句是: , 。 6.綜合性學習。學校準備舉辦以“天下家國”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完成下列任務。(1)“經典詩詞”朗誦會為《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的朗誦選配一支背景曲,根據下列名曲的曲風、旋律或節奏介紹,選配最恰當的一項是( )(只填序號)①《平沙落雁》,曲風靜美舒緩,優美動聽。②《十面埋伏》,曲風凄冷悲壯,激昂慷慨。③《陽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節奏活潑。④《漁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靜,節奏輕快。(2)“愛國人物”故事會請你從下面給出的三個愛國人物中任選一個,按照例句仿寫一句話。杜甫 聞一多 鄧稼先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愛著的土地上用嘶啞的喉嚨歌唱。仿句: (3)“為國奮斗”演講會假如你是主持人,請為以下兩個演講撰寫串場詞。演講順序 演講題目 演講者1 《我的中國夢》 肖非2 《奮斗的青春》 趙奕二、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乙】晉明帝數歲,坐元帝①膝上。有人從長安②來,元帝問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⑤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⑥ ”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⑦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⑧ ”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選自《世說新語》)注①元帝:司馬睿,其長子司馬紹后繼位為明帝。②長安:今陜西西安。③洛下:洛陽,西晉時都城所在地。④潸然流涕: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⑤東渡:西晉滅亡,司馬睿東渡長江,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⑥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認為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更遠 意謂,認為。⑦居然:顯然。⑧邪(yé):同“耶”。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神弗福也( ) (2)彼竭我盈( )(3)明帝問何以致泣( )(4)元帝異之(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2)具以東渡意告之。9.有人認為,甲文中的魯莊公雖是“肉食者鄙”的形象,但其實他并不“鄙”。請結合原文內容闡釋其“不鄙”的理由。10.甲、乙兩文都主要以 描寫來表現人物。乙文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明帝的 。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 齊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④,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節選自《資治通鑒》)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東平度東南。②毀:誹謗,與后文“譽”意思相對。③厚幣:豐厚禮品。④飾詐:作假騙人。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 (2)時時而間進( )(3)自子之居即墨也( )(4)封之萬家( )12.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標出停頓。(標兩處)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2)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14.根據選文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1)根據甲文的內容填空。鄒忌的勸諫很有藝術性。他由 想到治國理政之事,由 想到齊威王被蒙蔽,以小見大,極具說服力。 (2)從甲、乙兩則選文來看,“齊國大治”與齊威王的哪些措施有關 請概括作答。三、寫作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難”。“知者”可貴,“行者”更可貴。“行者”,用行動詮釋生活的意義,用行動書寫生命的美麗。鄒忌諷諫可貴,齊王納諫也可貴;愚公以“叩石墾壤”的行動感動了上天;曹劌用“請見”的行動守護了國家安全。當我們抱怨環境臟亂時,為什么不俯下身去 當我們接受善意的微笑時,為什么不報以同樣的微笑 當我們自怨自艾時,為什么不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行動,就在舉手投足之間。做一個“行者”,行動著,感悟著,收獲著……請以《做一個“行者”》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答案:1.D A項,“殂”應讀“cú”;B項,“鍪”應讀“móu”;C項,“否”應讀“pǐ”。2.C A項,“記”應為“計”;B項,“翰”應為“瀚”;D項,“罔”應為“妄”。3.C 例句和A、B、D三項中的“于”是“在”的意思,C項中的“于”是“比”的意思。4.A A項,《學記》不屬于“五經”,應為《禮記》。5.(1)群臣進諫 門庭若市 (2)茍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3)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4)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1)② 辛棄疾的詞抒發了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流露出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朝廷茍且偷安的憤懣之情。詞作氣魄闊大,情調慷慨激昂。《十面埋伏》的曲風與此吻合。(2)解析 例句的結構為對人物的尊稱+人物的姓名+人物的主要事跡的概括。按照例句結構仿寫即可。答案示例 ①“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破敗的茅屋前為天下寒士疾呼。②“大勇的革命者”聞一多,在特務的槍口下為民族的命運吶喊。③“兩彈元勛”鄧稼先,在荒涼的戈壁里為核武器研究堅守。(3)解析 答題時,要感謝上一個演講者,對其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之后自然地將“中國夢”與下一個演講中的“奮斗的青春”聯系起來,最后介紹第二個演講者及演講題目。答案示例 感謝肖非同學為大家帶來的《我的中國夢》。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中國夢,這個夢想需要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去奮斗。奮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奮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請聽趙奕同學的演講《奮斗的青春》。7.(1)賜福,保佑 (2)充滿,文中指士氣正旺盛 (3)為什么 (4)對……感到驚奇8.解析 翻譯省略句的時候注意把省略部分補充上。參考答案 (1)衣食這類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2)元帝把東渡的意圖(原委)告訴了他。9.解析 結合魯莊公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表現回答。參考答案 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答出其中兩點即可)10.語言 機智、聰穎11.(1)偏愛 (2)間或、偶然 (3)主管,主政 (4)封賞,賞賜12.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13.(1)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譏刺(寡人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2)這是你用豐厚禮品買通我的左右來贊賞你啊!14.(1)生活瑣事 自己受蒙蔽(2)虛心納諫,廣開言路;求真務實,獎罰分明。15.寫作提示 題目中“行者”的含義是行動的人,《做一個“行者”》就是要寫你的行動。根據你對生活的思考,選擇你要做哪方面的“行者”,可以是為理想拼搏的“行者”,可以是愛護環境的“行者”,可以是孝心的“行者”,可以是愛心的“行者”……要聯系你的生活,寫出具體的行動、感受或思考、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