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12、《古詩三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12、古詩三首 單元 四 學科 語文 年級 五教材分析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感,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學習 目標 1.會認“擻”等3個生字,會寫“亥、恃”等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3.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理解詩歌的意思。 2.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難點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教具 準備 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⒈上節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林升的《題臨安邸》,體會到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今天讓我們學習《古詩三首》的第3首詩,繼續體會詩人的愛國熱情。 板書:己亥雜詩 2.作者簡介及背景 生平介紹:字璱(sè)人,號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他的詩文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主要作品:《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設計意圖:設計“題解”這一環節,讓學生們了解背景,能提高他們對這首詩的認識和理解】二、讀好詩句,整體把握(出示課件) ⒈自由讀詩: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②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課件) ⒉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記號,提出來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讀,齊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⒋匯報交流。 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能力,這也是對自主學習的培養?!?br/>四、誦讀賞析,領悟情感(出示課件22) ⒈指導誦讀。 ⒉賞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師: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 師: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局面?(寫出了都是死氣沉沉的局面,以及改變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 ⒊賞析第三、四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課件) ⑴師:“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呢? 生: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⑵師: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千古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蹊徑,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著未來。(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了解寫作方法,有助于指導他們寫作,提高寫作能力?!?br/>四、課后作業(出示課件) 課后查找與三首古詩相關的歷史資料。 【設計意圖:設計拓展延伸這個環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積累?!?br/>【板書設計】 萬馬齊喑 己亥雜詩 不拘一格降人 九州生氣教學反思1.這首詩是愛國詩,體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我還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劃分詩歌節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節奏,有韻味地朗讀詩歌,提高他們對詩歌的興趣。 美中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己亥雜詩》這首詩的“己亥”解釋得有點籠統,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抓住細節,不能讓學生帶著疑惑去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12、《古詩三首》第三課時作業設計一、讀拼音,寫詞語。Jì 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 ( ) ( )Jū shù nǎi shì( ) ( )二、解釋加點字的意思。1.死去元知萬事空。( )2.家祭無忘告乃翁。( )3.西湖歌舞幾時休。( )4.九州風氣恃風雷。( )三、說說下列詩句的意思。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據內容填空。1.《示兒》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這首詩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表達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2.《題臨安邸》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這首詩描寫統治者只顧吃喝玩樂,忘卻國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己亥雜詩》的作者是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愿望。五、讀詩歌,回答問題。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1.“王師”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臨終前詩人的遺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的遺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3.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關愛國的詩分享給大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祭祖 煙熏 杭州 拘束 乃是二、1.本來。 2.你的。 3.停止。 4.依靠。三、1.人死了本來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見國家統一。2.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四、宋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 林升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清 龔自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五、1.國家的軍隊 2.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愛國,希望國家統一。六、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12.古 詩 三 首第三課時(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課前導入上節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林升的《題臨安邸》,體會到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今天讓我們學習《古詩三首》的第3首詩,繼續體會詩人的愛國熱情。助學資料生平介紹:字璱(sè)人,號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他的詩文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龔自珍(1792—1841)主要作品:《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己亥雜詩》是龔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寫的一組詩,共315首,題材極為廣泛。本課學習的是《己亥雜詩》中的第125首。當時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迎接家人,在往返途中將所見、所聞、所感融于筆尖寫成這組詩。《己亥雜詩》不止一首字詞樂園己亥 抖擻 有恃無恐己亥 抖擻 有恃無恐sǒuhài shì我會讀亥我會寫(辛亥)恃(恃才)哀(哀傷)拘(拘留)結構:獨體結構組詞:亥時 乙亥造句:辛亥革命發生在中國農歷辛亥年。hài部首:亠書寫指導:整體要舒展,兩撇方向差不多,第一撇比第二撇長。點擊播放重點字講解結構:左右結構組詞:自恃 憑恃造句:他自恃聰明,不好好學習,結果考得很不理想。shì部首:忄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忄”的兩點左低右高。點擊播放結構:上中下結構組詞:哀思 哀鳴造句:面對不幸,我們不能過分哀傷,而應該堅強樂觀。āi部首:亠書寫指導:一點一橫下面是“口”,要寫得稍扁。捺要舒展。點擊播放亥哀注意紅色部分,不要寫錯哦這里是長點筆畫不要寫到“口”里面1.九州:中國。2.生氣:活力,生命力。這里指朝氣蓬勃的局面。3.恃:依靠。4.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沉默不語,不敢發表意見。喑,沉默。5.究:終究,畢竟。6.抖擻:振作精神。7.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或方式。拘,拘泥。格,格局。解詞義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注意斷句,讀出節奏。初讀感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想改革社會的強烈愿望。這首詩講了什么內容?你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嗎?究: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哀:終究。悲哀。品讀鑒賞風雷:狂風和霹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暗喻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尖銳猛烈的變革。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萬馬齊喑”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作者為什么說它“可哀”?作者描寫“風雷”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作者借“風雷”尖銳猛烈的特性,表達了自己想要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兩句表明詩人期盼一場疾風驚雷,打破在清朝統治下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那么多的馬聚在一起,沒有一個發出聲音,就像令人壓抑的社會,在作者看來,社會應該是生機勃勃的,因此作者說這種局面“可哀”。你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天公:老天爺。重:重新。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你對這兩句詩有什么體會?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開闊的胸懷、遠大的目光,同時也表現出詩人期望出現一個嶄新世界的愛國情懷。我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局限于一定的規格,讓更多的人才降臨世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暗指當時的統治者。表明詩人希望統治者能打破舊制度,用多種方式選拔優秀人才,以改變沉悶腐朽的社會局面。如何讀出這首詩的感情?讀本詩時,要以“勸”的語氣,讀出語重心長之感。讀第一句時,氣勢要足;第二句要讀出凄涼之感;讀第三句和第四句時,要讀出懇切的語氣。《己亥雜詩》通過描寫當時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達了詩人期待著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潮的到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滌蕩舊勢力的決心和抱負,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主旨提煉《己亥雜詩》中的“己亥”表示年份,說明這首詩是詩人在己亥年所作。這一年詩人已48歲,因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辭官離京南歸,后又北上迎接眷屬。此詩約是詩人在南北往返途中所作。課后作業課后查找與三首古詩相關的歷史資料。學習任務單12《古詩三首》第三課時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12《古詩三首》第三課時教科書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版本:統編版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學號學習目標有感情朗讀、背誦《己亥雜詩》。 2. 能借助題目、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3.學習“語文園地”,了解古詩硬筆書寫的兩種行款,并能正確書寫。課前學習任務自主預習《己亥雜詩》,并查找相關資料。課上學習任務結合資料,讀懂《己亥雜詩》這首詩的題目。 結合注釋和相關資料,說說詩句意思,再想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三、按照“書寫提示”要求自主書寫古詩。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己亥雜詩》。推薦的學習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第3課時 12 《古詩三首》 作業設計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第3課時 12 《古詩三首》 學習任務單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第3課時 12 《古詩三首》 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第3課時 12 《古詩三首》 課件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