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2024-2025學年九年級10月月考語文試題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字詞書寫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啊,太陽,
打開大門,
將我久候的歌兒摟在懷里;
火泉之(pàn)(1) 奉行“安謐”的洗禮,
(dí)(2) 盡惶惑、驚悸
---泰戈爾《太陽頌》
我奔馳
依舊乘著熱情的輪子
太陽在我的頭上
用不能再比這更強烈的光芒
燃(zhuó)(3) 著我的肉體
由于它的熱力的鼓舞
我用(sī)(4) 啞的聲音歌唱了
---艾青《向太陽》
二、名句名篇默寫
2.下面是詩歌朗誦會主持詞的開場白,請你按原文完成填空。
吟詩誦賦,詩意的人生給人源源不斷的力量。歐陽修被貶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1) 。”(《醉翁亭記》);溫庭筠觸景生情,把景物描寫與夢境自然地聯系起來,以抒發詩人思鄉懷親之情:“因思杜陵夢,(2) 。”(《商山早行》);《水調歌頭》中直接寄語遠方弟弟,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是:“(3) ,(4) 。”;李白有遠大的志向“(5) ,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劉禹錫意志堅定“今日聽君歌一曲,(6)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吟詩誦賦,亦能發現人生失意,杜甫曾弟兄分散,對生離死別焦慮和不安:“(7) ,(8) 。”(《月夜憶舍弟》);劉長卿溯古思今,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劇命運:“(9) ,(10) ?”(《長沙過賈誼宅》);《岳陽樓記》中描述“古仁人”胸襟闊達不被外在因素左右心態的句子是:“(11) ,(12) 。”。
三、選擇題
3.下列詩句中,都蘊含“自強不息”精神的一項是( )
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⑤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四、詩歌鑒賞
4.閱讀艾青的《礁石》,回答下列問題。
礁石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1)這首詩中作者選用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和象征的手法。“礁石”象征著什么?通過“礁石”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現代文閱讀
閱讀《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完成下面小題。
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鄒翔
①“那個6歲時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歲時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員桂海潮的故事感動和鼓舞了許多人。年少時的航天夢,激勵著桂海潮越飛越高。從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到成為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為我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個載荷專家,桂海潮追夢圓夢的人生經歷,生動印證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句話。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標。一個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來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強音,校長贊嘆“有志者當效周生!”青少年時期的錢學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種子,對這八個字的堅守,鑄就他功勛卓著的一生。樹立堅定志向,并為之執著付出,才能不斷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負。
③青年正處于人生的起跑階段,盡早立志,才能明確奔跑的方向,激發奮進的潛能。“我從小內心就比較篤定,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繆峰從小立志學習物理,高考時面對父母讓他報考醫學院的建議,他毫不猶豫填報了南京大學物理學系(現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夫志,氣之帥也”。對個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夢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對學業、職業等多方面選擇時,多一些篤定、少一些迷茫;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雨挑戰時,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縮,從而為人生積蓄起充足的動力、強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還要立大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胸懷天下才可大展宏圖。”對于青年人來說,生活可以有絲竹清音,也當有黃鐘大呂;可以追求身邊的“小確幸”,也要有家國大情懷。把個人的“小目標”融入國家的“大藍圖”,在科研一線創新競進,聚力打造更多“大國重器”;在工廠車間苦練本領,立志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間地頭精耕細作,努力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體育賽場頑強拼搏,矢志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夢想有多高遠,天地就有多遼闊。青年人懷有遠大抱負,把人生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為國家發展匯聚源源不斷的動力。
⑤當然,美好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實現志向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離不開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奮斗。成為全國技術能手,是90后全國人大代表師延財初入職場時的夢想。從夢想萌芽到實現,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堅持不懈鉆研付出,讓他成長為“華龍一號”的核級焊工。當好新時代“新農人”,是返鄉創業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對創業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難,她不言放棄、不斷探索,終于讓農田里的喜訊越來越多。“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世上沒有“躺贏”的捷徑,唯有奮斗的路徑。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在磨礪中不斷強心志、壯筋骨、長才干,才能抵達夢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閃耀是追夢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億萬青年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廣大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踴躍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就一定能創造美好的人生,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青春能量。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6.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7.第④段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8.下列材料中哪則材料可作為文章第③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材料一: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他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材料二:董仲舒三年不窺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欣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了西漢聞名的思想家。
兩盒香膏
①母親平時不怎么愛化妝,頂多就是抹一點簡單的護膚品。
②前一陣子和母親一起整理舊物,找到一個布滿灰塵的木箱子。里面整整齊齊放著幾本泛黃的日記本和母親的老照片。翻到下面,發現一個精美的老式香膏包裝盒。里面是個鋁制盒子,輕輕打開蓋子,一股山茶花的香味瞬間籠罩在我周圍。
③這時,母親拿著雞毛撣子和抹布進來了。“呀!你從哪找到的這些東西?”她有點驚訝。“就在那個木箱子里面,全是你以前的東西呢。”我說。
④她拿起香膏,一臉溫柔地回憶起往事:“以前嘛,家里窮。我姑姑也就是你大姑姥姥給我的那半盒香膏,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護膚品這類的東西。她見我臉和手上的裂口比較多,就把包里還剩的那半盒給我了。別說,還是我最喜歡的山茶花味的哩。在那之前,我的臉和手一到冬春季節就開裂,沒辦法只能忍著痛,但抹上香膏之后就好多了。那小半盒我都省著用的,生怕用完了就沒了。”
⑤再往后翻找,我看到了一張母親和外婆的合照。母親接著說:“后來,我抹香膏的時候被你外婆看到了。她心疼我,就悄悄把家里那只肥母雞給賣了。那天我一回家,就看見你外婆在灶房的門口笑,招手讓我過去,把那盒新的香膏塞給我說:‘拿著,媽給你買的,我也不懂這些,就照著買了個便宜一點的,將就用嘛。’后來我才知道,因為把那只雞賣了,你外婆被外公狠狠說了一頓,她卻什么也沒和我講。可那時候,你外婆也是滿手裂口和老繭啊!我記得,我當著她的面打開,先抹在她的臉和手上,然后又抹了一點在我的臉和手上。相互看了一眼之后,我和她都笑了。之后不久,村上來了個照相的,我和你外婆去照了,就是你看的那張。這一盒香膏就是當初你外婆買給我的那一盒呢。”
⑥“那這盒怎么會留到現在?”我疑惑地問。母親擦了一下眼角的淚說:“后來我挖了幾個月的草藥,賣的錢給你外婆和我自己一人買了一盒,你外婆買的那盒就被我當成紀念品收起來了。”
⑦過了幾天,到了母親的生日。我照著那個包裝盒的模樣買了一盒最貴的香膏,當作禮物送給母親。“媽,你看,就是你當年用的那個牌子,也是你最愛的山茶花味,我還特地給你買的最好的嘞。你聞聞看,是不是以前的那個味道?”
⑧母親一臉驚喜地打開聞了聞,笑著說:“是以前的味道。不過啊,對于我來說,它又是一種新的味道。”母親將它放進前幾天找到的那個木箱子里。我買的那盒香膏,被放在了外婆當初買給她的那一盒旁邊。
⑨母親拿著我買的香膏抹了一點在臉上,那一瞬,我仿佛又看到了母親年輕時的模樣。那時她笑得那么甜美,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如今,日子已經大不同,香膏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而母親當初向往的生活,早已翻越了多少想象的空間,真實地來到了眼前。
⑩舊木箱里,靜靜地躺著外婆買給母親的那盒香膏。盒子的標簽早已泛黃,但那濃郁的香氣卻穿越了時光,一直彌漫在母親的記憶里。不過現在,那個箱子里已經有兩盒香膏了。每一盒里面裝的,都是不變的親情和愛意。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9.請你讀文章,找出本文線索,并分析作用。
10.聯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點詞表情達意的效果。
(1)相互看了一眼之后,我和她都笑了。(分析加點字“笑”的表達效果)
(2)是以前的味道。不過啊,對于我來說,它又是一種新的味道。(“以前的味道”和“新的味道”是否矛盾,請說明理由。)
11.文章中出現多盒香膏,為什么題目是“兩盒香膏”?結合全文作簡要的分析。
12.舊木箱里靜靜躺著的香膏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請分析。
六、文言文閱讀
王禹俑(chēng),北宋初文學家,政治上主張改革又剛直敢言,屢受貶謫。下列詩文分別寫于他被貶商州、黃州期間。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位改革先驅的生活細節和內心世界。
村行
王禹俑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①,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②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注釋:①晚籟:指秋聲。②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葉喬木。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王禹俑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雉蝶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②江瀨,幽闃遼夐③,不可具狀。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④,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⑤斯樓之不朽也。
(選自《宋代散文選注》)
【注釋】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文章指望見。③幽闃(qù)遼夐(xiòng):幽靜遼闊。④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 ⑤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13.解釋下列加點詞。
(1)寵辱偕忘 (2)焉得更有此人
(3)奔走不暇 (4)比屋皆然
(5)因作小樓二間 (6)亦謫居之勝概也
14.與“以其價廉而工省也”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策之不以其道 D.醒能述以文者
15.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16.用現代漢語寫出句子的意思。
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
17.賞析古詩中畫橫線句子。
18.這兩篇詩文都描述了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但詩文結尾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結合詩文內容闡述你的理解。
七、作文
19.請以“翻過那座山”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②兩個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 700 字;③ 內容具體,情感真摯,積極向上。
參考答案
題號 3
答案 B
1. 畔 滌 灼 嘶
2. 在乎山水之間也 鳧雁滿回塘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長風破浪會有時 暫憑杯酒長精神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吊豈知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3.B
4.(1)意象:浪、礁石、海洋。海洋中的浪無休止地沖擊礁石,并在礁石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痕。但礁石卻將浪“打成碎末、散開”,并且以含笑的姿態“看著海洋”。
(2)礁石象征著樂觀、永不屈服的精神。詩人通過塑造長年累月在狂風巨浪的拍打下堅強不屈、堅定不移的礁石形象來表達自身不向命運低頭,中華民族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情感。
5.廣大青年要“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6.開頭第①段列舉了桂海潮追夢圓夢的例子,引出了論點;作為事實論據論證了的論點;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7.道理論證。畫線句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有力地論證了“早立志,還要立大志”的分論點,從而進一步論證了中心論點,使論證更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8.材料一。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鍥而不舍地刻苦練習,從小他便立志寫好書法,認真鉆研,終于成就一代“書圣”。選文第③段的分論點是“青年正處于人生的起跑階段,盡早立志,才能明確奔跑的方向,激發奮進的潛能。”,這告誡我們要從小立志,材料一恰好符合,材料二則是勤奮努力的事例,與分論點不一致。
9.線索:香膏;
作用:①貫穿全文,將故事串聯起來,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②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③突出人們之間濃濃關愛之情的主旨。 10.(1)①寫出歡樂的神態;②體現抹上香膏后的開心與快樂;③表現出母女二人相互關愛后的欣慰。
(2)不矛盾,①以前的味道既是香膏的香味未變也指兩對母女之間情親未變;②新的味道是指物質生活變好之后親人之間親情更輕松,濃重了。 11.①兩盒香膏是指姥姥送給母親的那盒和我送給母親的那盒,包含了兩對母女之間的關愛之情。②兩盒是親情的延續,也是當下幸福生活的寫照 12.①母親對往昔美好生活的懷念;②我對母親的關懷;③親人間的濃濃關愛之情;④母親和我對當下美好生活的珍視。
13. 一起 還 空閑 挨著 靠近 于是 優美的 14.B 15.宜 投 壺 矢 /聲 錚 錚 然 /皆 竹 樓 之 所 助 也 16.我不知道明年又在什么地方!哪里害怕竹樓容易朽爛(敗壞)呢? 17.①前句從聽覺寫傍晚秋聲,后句從視覺寫數峰默默佇立在夕陽里。“有聲”與“無語”相襯, (以動襯靜)以萬壑中的秋聲來襯托山村傍晚的寂靜。②擬人。作者用“無語”寫遠處的山峰在斜陽中靜靜地矗立,饒有韻味 18.第一首詩歌,作者在前六句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秋日鄉村晚晴圖,由寫景轉入抒情。前句設問,后句作答,抒發了詩人思鄉之情。第二篇文言文,作者記敘了在黃州小竹樓的生活片段,雖身處困境但以樂觀豁達的心態來畫對,但又想到短短四年多次貶謫,為將來仕途迷茫而感慨。
19.例文:
翻過那座山
山,是無形的阻礙,是有形的坎坷。它可能是巍峨險峻的高峰,讓你望而卻步;也可能是內心深處的恐懼,使你不敢前行。然而,只要勇敢地去攀登,去跨越,終能翻過那座山,看到山那邊的風景。
記得剛上初中時,我的英語成績一直不理想。每次考試,那鮮紅的分數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單詞記不住,語法弄不懂,聽力聽不懂,閱讀理解更是一塌糊涂。我仿佛置身于英語學習的迷霧中,找不到出路。 “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學習英語的天賦?”無數次,我在內心這樣問自己。這座名為“英語差”的山,讓我感到無比沮喪和迷茫。然而,我不甘心就這樣被它打敗。我決定要翻過這座山,去尋找屬于我的陽光。
每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背誦單詞和課文。那些原本陌生的單詞,在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中,漸漸變得熟悉起來。課堂上,我不再是那個默默低頭的學生,而是積極回答問題,認真做筆記。課后,我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疑問。晚上,我在臺燈下做著一份又一份的練習題,每一道錯題我都認真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當倦意襲來,我就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翻過這座山,就能看到希望。”就這樣,日復一日,我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艱難地前行著。終于,在一次考試中,我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山的那頭,陽光正透過云層灑下來。
雖然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我不再害怕。因為我已經明白,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
翻過那座山,我收獲的不僅是成績的提高,更是一份自信和勇氣。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大的山,我都會勇敢地去面對,去翻越。因為我相信,山的那邊,一定是更美的風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