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按秘密級事項管理★啟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模擬測試本試卷共15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老子的“無為”思想廣受世人關注。但是,世人對“無為”思想的內涵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比如,有人認為“無為”就是順其自然,不加干預;有人認為“無為”就是“不為”,即隨波逐流,無所作為。后面這種觀點視“無為”為逆來順受的代名詞,把“無為”思想庸俗化了。要正確理解“無為”思想的內涵,還得追根溯源,回到《老子》中去。“無為”是一種自然觀。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綽然而善謀。”這段話的意思是:自然的規律,是不爭奪而善于取勝,不說話而善于回應,不召喚而自己到來,坦然而善于謀劃。他還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段話的意思是:使萬物生長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滋養萬物而不主宰它們,這是天道崇高的德行。天道對萬物“不爭”“不言”“不有”“不宰”,是無為的;天道能遵循自然規律行事,因而也是有為的。可見,“無為”是一種自然觀,老子已經認識到萬物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受外力支配;人作為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該順應這些規律,不可盲目干預。“無為”是一種人道觀。人道就是“統治之道”。從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藍圖,就可看出他遵奉的是一種自然無為的統治之道。在這種社會里,沒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界限,人們沒有貧富之分、地位之別,關系和諧;沒有嚴苛的政令,人們豐衣足食,自得其樂。這種社會不治而大治。從老子對統治者的要求也可以看出,他把“無為”看作一種統治之道。最好的統治策略莫過于避高趨下,功成不居。統治者甘于把自身利益置于百姓利益之下,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統治目的。誠如老子所說:“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統治者“下之”“后之”,老百姓才會真正擁戴他。老子的這種馭民之術,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治人之道,體現了對民眾利益的尊重,是樸素的民主意識在治國方略方面的體現。“無為”還是一種處世的策略和一種人生修養的境界。老子從春秋后期一連串的貴族傾軋事件中總結出了盛極必衰、剛強易折的規律。他認為身居高位容易傾覆,身處下位可保平安;急功近利會勞形傷神,功成身退才能最終不敗。他反對在人際交往方面一味求取“高”“上”“強”,而提倡“柔弱”處世,“卑下”處世。他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他認為與人相處應韜光養晦,采取退讓的策略。這種人際交往策略看似“無為”,實則置對方于榮顯的地位,使對方易于犯錯,更早地由盛轉衰。這種以靜制動、欲擒故縱的人際交往策略,就是“無為”。當以“無為”的處世策略行事,仍難以適應險惡的社會環境時,老子把“無為”作為一種人生修養的境界進行追求。老子說:“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眾人熙熙攘攘,追名逐利;老子淡泊寧靜,追求“無為”,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綜上所述,老子的這種“無為”思想的實質是:自覺地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以退讓不爭的方式行事,取得不爭而爭、無為而為的效果。“無為”絕不等同于不為,“無為”實際上指“無為而無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為”就是“有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已經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內化到中國人的思想中,給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啟示。“無為”思想給當代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從管理學的角度看,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本質上是一種軟性管理思想。而軟性管理思想正是當代時興的一種管理思想。軟性管理思想要求領導者在管理中持一種“放任”的態度,除把必要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外,把更多的權力交給下屬。這樣做能充分調動下屬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使領導者自己能夠擺脫瑣屑事務的糾纏,有更多時間去考慮大局方面的事務。“無為”思想與藝術結緣,賦予中國繪畫藝術獨特的風格。中國畫創作者追求“境生象外”的審美效果。他們把握了“有”和“無”的辯證關系,以掩映、留白之法激發欣賞者的想象力和藝術再創造能力,使畫作以“無”為“有”,以“無為”達“有為”,以“有限”體現“無限”。(摘編自孫太紅、賈利芳《老子“無為”哲學的現代釋義》)材料二:領導者要使企業達到“無為而治”的理想狀態,就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經營策略的把控和經營目標的確定上。因此,領導者應認清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職能和使命,與員工建立和諧的合作關系。事無巨細必過問的領導者是很難管理好企業的。管理層級理論認為,任何領導者都有管理幅度的極限,一旦管理幅度超過極限,其管理就會出現無序、低效的問題。因此,領導者應該合理規劃組織架構,對企業進行分級管理,讓部門和下屬各司其職,逐級監督。優良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的行為處于行為準則的無形約束之中,從而使員工產生自立意識,進而進行自我治理。領導者建設優良的企業文化,可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凝聚力,使企業上下形成無堅不摧的合力。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企業文化不僅可以凝心聚力,還可以使企業進入“無為而治”的管理狀態。(摘編自孫海航、邵芳《“無為而治”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及其運用》)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不深入研究《老子》,就難以全面把握老子“無為”思想的內涵,甚至可能對其內涵做出錯誤的理解。B. 在老子看來,天道順應自然,因而是無為的;天道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行事,因而也是有為的。C. 老子對統治者提出了若干要求,如把百姓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在制定治國方略時有樸素的民主意識。D. 面對險惡社會環境,老子沒有隨波逐流,他曾以“無為”的處世策略行事,后來又追求“無為”的修養境界。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在老子看來,社會向“小國寡民”狀態轉變和統治者避高趨下、功成不居,是社會大治的必要條件。B. 通過對自然、社會現象的研究,老子總結出“無為”的處世策略,該策略有以靜制動、以弱克強之效。C. 用老子“無為”思想解釋中國畫,畫中留白乃“無為”,因為其能增強藝術表現力,所以亦可謂“有為”。D. 領導者的管理幅度和企業文化的約束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無為而治”的管理模式不適用于大型企業。3. 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闡述應“無為”處世的一項是( )A.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B.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C.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D.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4. 請簡述材料一第三、四段的行文思路。5. 有企業家指出,要使企業實現“無為而治”,企業領導者不應無為,而應“無為”。請結合材料相關內容,談談你對“不應無為,而應‘無為’”中的兩處“無為”的含義的理解,并說說企業領導者可采取哪些措施來使企業實現“無為而治”。(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晨曦丁寧①早春時節,夜又黑又冷。月亮不知藏在哪兒,幾顆星星被刺骨的寒風吹得顫顫悠悠,時隱時現。黎明之前是夜行軍人最困乏的時刻,軍人們身子搖搖晃晃。而我,硬是抖起精神,耳邊響著我們區隊長的訓誡:“記住,我們是戰士!”不知怎的,我忽然滾到路邊的溝里,溝并不深,腳腕子卻扭傷得厲害。我像一個被擒的罪犯,由一個彪形大兵抉持著,他一只胳膊負載我全身的重量。那大兵名叫大水,他和我同返家鄉。我們都是“抗大”【注】學生,還是同鄉。路上,我們被編在一個排。一路上,他累得氣喘吁吁,還不斷地安慰我:“不要緊,忍著。”我那狼狽相無法描述,我早已失去一個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軍人的風度。我萬分羞愧,一顆一顆淚珠兒悄沒聲地滴在衣襟上。我盼著東方盡快出現一線曙光,可是濃黑的夜似比往日更漫長。我使盡了力氣,全身癱軟。寒風時不時夾著細碎的冰屑,噼里啪啦撲打在臉上。在那空曠無邊的黑色荒野,我覺得自己那樣渺小,那樣可憐。這時,又聽到零星的槍聲,荒村的野狗也狂吠不止。我意識到,又接近敵人的據點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終于橫下心來,向老鄉宣布:“扔下我,我不走了!”大水一聽,火冒三丈,用地道的家鄉話斥責我:“你要做么個?要死啊,把自個兒送出去當俘虜啊!”大水把我拽得更緊,唯恐我逃走似的。正在此時,后面傳來一串馬蹄聲,像一陣急雨,由遠而近。不大一會兒,幾匹高頭大馬停在我們身旁。其中一位騎手,昂首挺胸,像威嚴的夜神,我仿佛看到了他雙眼中閃閃的電光。他粗聲粗氣地問:“這小鬼,怎么回事?”我的老鄉怯生生地回:“她的腿摔傷了。”那人縱身下馬,一步跨到我面前,蹲下來:“傷在哪兒?”同時伸出兩只鐵鉗般的大手,抓住我的腳腕,捏了又捏,揉了又揉。他站起來,仍然粗聲粗氣地說:“扭了筋,骨頭沒折!”這時,槍聲更密了,他對另一人下令:“調匹馬來!”那人爽聲稱是,讓我先騎他的馬。馬,我曾騎過,但是這匹馬高得像一堵墻,我怎能上得去?正猶豫,“夜神”又說:“快上!”我一咬牙,舉起雙手,撲向那馬,不幸的是,我連馬鐙也不曾踏上!他急了:“這小鬼,這么笨!”又加了一句:“上不了戰場!”我滿頭大汗,慚愧得無地自容。身旁的大水忽然醒悟,趕忙過來幫我,記不清他是怎樣把我弄上馬的。②夜愈來愈黑,我只覺得有個惡魔,張開鋪天蓋地的翅膀,死死地擋住黎明。槍聲隱去了,我的馬也慢了下來。“夜神”們的馬神出鬼沒,此刻又在朦朧中出現了。不大一會兒,它們聚在一起,我的馬也跟著停下。朦朧中,我看到我們停在一座破敗的土地廟前面,有人下了馬,有人還在馬上,他們在小聲交談什么。我只聽清了一句前面已安排好宿營。我一聽,全身不由自主地松弛下來,瞌睡立即乘機而入。忽然,我聽到自己一聲驚叫,迷糊中,我意識到自己跌下了馬。那馬也許受了驚,竟狂怒暴跳,還嘶鳴一聲。千鈞一發之際,有個人從馬上俯身,倏地抓住我的手臂,像提一只小雞一樣,把我從馬肚子底下提起來,又把我安放到馬背上。啊,我看到了他那銳利的目光!他身上還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酒香。我的心怦怦直跳,只等一頓狠狠的教訓。他竟一言不發。只聽另幾個人說著話。“好險!”“首長真神!”“這小鬼命大,沒有被馬踏死!”我狼狽透了,只能垂著頭,僵在馬上,一動不動。③在我極其沮喪的時候,那黑色的翅膀在慢慢收攏,可愛的曙光從東方沉重的夜幕后面微微顯露,然后,擴大,擴大……黎明,終于戰勝了黑暗。我的心頓時豁然開朗,勇氣、信心又一齊涌上心頭。④大自然也奏出美妙的樂章。我側耳細聽,活潑的小溪在嘻嘻地笑,林中干瘦的枝條兒低低吟著希望之歌,風也柔和了,馬蹄聲也柔和了。最令人歡悅的,是雄雞的合唱,高昂,激越,那是充滿豪情的“光明頌”。在村頭的路上,一位挎著匣子槍的戰士告訴我,我所在的連隊已在前面的村莊設營,首長命令我換乘小馬,返回自己的隊伍。我一聽,高興得忘乎所以,立刻“撲通”跳下馬來,這一跳,我痛得幾乎難以站起身來!那位戰士從地上撿起我掉下的軍帽,好奇地瞧著我:“原來你是個女的!”恰在此時,首長也騎馬過來,上下打量我,只吐出三個字:“哦?小鬼!”我又從他身上聞到了酒香。我終于面對面地看清了他的模樣,霎時,聯想到“喝斷橋梁水倒流”的氣勢。十幾天以后,我們一批膠東籍的同學勝利返回半島。我問大水想做什么工作。他說:“扛大槍。不打敗日本人誓不見東海父老!”我說:“中國的天一定會亮的。”后來,我得知,大水犧牲在抗日戰場上。此后的幾年,在我的家鄉,有個英雄的名字家喻戶曉,他就是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一次,在露天演出的晚會上,我忽然看到一個人,坐在觀眾席上,全副武裝,氣度非凡。頓時,我想起那個黑色之夜,那明麗的晨曦。原來,他就是許世友,那威武的英姿、銳利的目光,是多么熟悉啊!1985年10月,許將軍安息在九泉之下。據傳,許將軍走時只帶了兩件隨葬品:一支手槍、一瓶酒。他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兩袖清風,人們不會忘記他。現在,每當我早晨臨窗望遠時,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那個“黎明之神”的身影。一九九五年五月(有刪改)【注】“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簡稱。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 “我”夜間帶傷行軍,疲憊至極,加上寒風、冰屑襲擊,在接近敵人據點時,“我”不想走了,大水怒斥“我”懦弱。B. 被“挾持”著前行時,“我”因失去軍人的風度而羞愧難當;跌下馬被救后,“我”因聽到他人議論而感到狼狽。C. 文本巧用重復手法,有效突出許將軍的形象特點,如兩次寫“粗聲粗氣”,兩次寫“酒香”,多次寫其馬上威嚴之姿。D. 文末寫“我”再次見到許將軍、許將軍去世等,延伸了時間,豐富了內容,也從其他角度充實了許將軍的形象。7. 關于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語句①描寫月、星、風,突出夜“又黑又冷”,為人物活動提供了背景,也為“我”摔傷做了鋪墊。B. 語句②借助“我”的想象,表現夜之黑。“惡魔”一語雙關,既指黑夜,也指在中國肆虐的日本侵略者。C. 語句③描寫黎明戰勝黑暗的過程,既表明時間在推移,點明標題,也交代了“我”的情緒轉好的原因。D. 語句④從聽覺的角度寫景,所寫之景給人以歡愉感,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8. 跟隨許將軍多年的參謀長賈若瑜曾評價他“粗中有細”,許將軍的“粗”與“細”在文中有哪些體現?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說明。9. 全面理解標題“晨曦”的含義是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的關鍵。請根據“晨曦”的含義,說說文本表達了“我”哪些思想感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永興初,慕容超大掠淮北,執德宗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掠千余家而歸。裕乃伐超,遂屠廣固,執超。送超于建業,斬之。裕自為太尉、中書監。裕殺尚書左仆射謝混、兗州刺史劉蕃。裕既權重,便懷異志,以荊州刺史劉毅頗有勇略,又據上流之所,心畏惡之,遂自討毅,遣參軍王鎮惡等襲江陵。鎮惡至豫章口焚毅舟艦毅兵逆戰不能抗鎮惡馳入外城。于時毅病,乃阻內城。鎮惡焚諸門攻之,其徒乃潰。毅自北門出走,縊于道側。裕至江陵,誅南蠻校尉郗僧施、衛軍諮議謝邵等。裕本寒微,不參士伍,及擅時政,便肆意殺戮,以威懼下。初以刁逵縛之之怨,誅其兄弟;又以王愉、謝混、郗僧施之徒并皆時望,遂悉害之。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頗得眾心,裕內懷忌憚,神 二年,率眾討之,遣龍驤將軍蒯恩等為前軍。裕進領荊州刺史,加黃鉞。雍州刺史魯宗之率其子軌會休之于江陵。軌等軍敗,乃與休之俱奔襄陽。裕自領南蠻校尉。休之等奔姚興。裕為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選自《魏書·劉裕傳》,有刪改)材料二:裕之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而其植人才以贊成其大計,不如操遠矣。操方舉事據兗州,他務未遑,而亟于用人;逮其后而丕與叡猶多得剛直明敏之才,以匡其闕失。裕起自寒微,以敢戰立功名,而雄俠自喜,與士大夫之臭味不親。當時在廷之士,無有為裕心腹者,孤恃一機巧汰縱之劉穆之,而又死矣;傅亮、徐羨之、謝晦,皆輕躁而無定情者也。孤危遠處于外,求以制朝廷而遙授以天下也,既不可得,且有反面相距之憂,此裕所以汔濟濡尾【注】而僅以偏安草竊終也。曹操之所以得志于天下,而待其子始篡者,得人故也。(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注】汔(qì)濟濡尾:語出《周易·未濟》。《周易·未濟》載“小狐汽濟,濡其尾,無攸利”,這段話的意思是小狐貍將要渡過河,卻打濕了尾巴,這不吉利。10. 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鎮惡至A豫章口B焚毅舟艦C毅兵逆D戰不能E抗F鎮惡G馳入外城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阻,指抵擋,與《詩經·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中的“阻”意思不同。B. 以,連詞,因為,與《蘭亭集序》“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不同。C. 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一,職在輔佐天子治理天下。D. 逮,指及、至,與《陳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中的“逮”意思相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慕容超在淮北驅趕百姓,大肆搶掠,并捉住了兩位太守,劉裕發兵討伐,將廣固屠城,并活捉慕容超,慕容超最終在建業被殺。B. 劉毅很勇敢,有謀略,且占據上游地區,劉裕沒有去爭取他,使其為己所用,反而發兵討伐,劉毅戰敗,逃出城后自縊而亡。C. 劉裕肆意殺戮,郗僧施等有名望的人被他殺害;劉裕忌憚英才,發兵討伐很得人心的司馬休之,司馬休之抵抗不住,被迫逃離。D. 材料二中,王夫之從所建功業、“得人”情況、性格特點等方面,將劉裕與曹操進行對比,表明了他對劉、曹二人的認知和態度。13. 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2)操方舉事據兗州,他務未遑,而亟于用人。14. 劉裕不能實現其“大計”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桂陽勸農陳傅良雨耨風耕病汝多,誰將一一手摩挲。幸因奉令來循壟,恨不分勞去荷蓑。涼德未知年熟不,微官其奈月樁【注】何。殷勤父老曾無補,待放腰鐮與醉歌。【注】月樁:月樁錢,是一種賦稅名目。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二句揭示了農民缺少官府關心的現實狀況,體現出詩人對農民深摯的情感。B. 頸聯寫官府不關心今年會不會有好的收成,只關心能不能完成賦稅征收任務。C. 尾聯出句體現出詩人的無奈之情;對句寫“與醉歌”,兼有慰農、慰己之意。D. 陳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內容不像楊萬里《插秧歌》那樣富于生活情趣。16. 這首詩前兩聯和楊萬里《插秧歌》頷聯(“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都寫到天氣和雨具,兩首詩這樣寫的用意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秦始皇在得到天下后調兵遣將,來守衛要塞、加強盤查。(2)小剛在武侯祠參觀,對諸葛亮有了更多了解,為諸葛亮最終未能實現復興漢室的理想深感惋惜,情不自禁地吟誦出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眾多古代詩句以“黃河”為吟詠對象,如唐朝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在炎炎夏日,共享單車車座的表面溫度往往較高,騎行者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車座燙傷。2024年6月某日,西安市一網友對地鐵站附近被暴曬的共享單車車座進行測溫,發現車座表面溫度最高達到76.8攝氏度。而當日最高氣溫為35攝氏度。共享單車車座能在烈日下達到如此高的溫度,原因之一是( 甲 )。①太陽光照射物體表面,②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或折射,③其余的光會被物體吸收,④光能轉化為熱能,⑤物體就會升溫。⑥考慮到耐不耐臟、好不好搭配顏色等要求,⑦共享單車生產企業一般選用黑色車座。⑧在相同光照條件下,黑色物體對光的吸收利用最高。研究人員曾對不同顏色面料的升溫情況進行研究。他們將黑色、白色、紅色、黃色、藍色、紫色6種純棉面料同時進行暴曬,暴曬時間為30分鐘。暴曬后,( 乙 ),但不同顏色面料的表面溫度增加值 A 。其中,黑色面料表面溫度增加值最大,為12.7;白色面料的表面溫度增加值最小,為3.72。基于相關研究結果,一些共享單車生產企業把部分車座換成灰色,降溫效果 B 。不久前,多個品牌的共享單車得到“升級”,車座被套上了銀白色的“清涼坐墊”。測溫顯示,“清涼坐墊”可以將車座表面溫度降低約20攝氏度。北京市民張先生是“清涼坐墊”的受益者之一。他說:“以前在夏天騎車,屁股備受‘烤’驗。現在有了‘清涼坐墊’,騎車舒服多了。”“清涼坐墊”能降溫,既與選用的銀白色這一顏色有關,也與使用的材料有關。“清涼坐墊”由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高分子材料由體積較大的分子組成,密度較小,具有良好的隔熱性。高分子材料還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使用“清涼坐墊”,可以防止雨水滲入車座。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答:A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19.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答:(1)序號: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2)序號: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20. 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答:(甲)____________(15字)(乙)____________(15字)21. “屁股備受‘烤'驗’”這句話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22. 請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給共享單車“清涼坐墊”下一個定義,60個字左右。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的一句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引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根據自己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按秘密級事項管理★啟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模擬測試本試卷共150分 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 C 2. C3. A 4. ①首先亮出觀點——“無為”是一種自然觀。②接著使用引證法,引用《老子》中與天道相關的兩段話,并指出這兩段話的含意。③然后在引文的基礎上闡述天道是無為的,也是有為的。④最后重申觀點,總結性地指出“無為”是一種自然觀,并從萬物和人兩方面闡述老子對“無為”這種自然觀的內涵的理解。5. 理解:①“不應無為”中的“無為”指無所作為,即不思采取舉措改變現狀。這種“無為”自然無法使企業實現“無為而治”。②“而應‘無為’”中的“無為”是一種軟性管理思想,實則是“有為”,其有助于企業實現“無為而治”。措施:①領導者調整自身定位,將自己定位為企業大局的把控者,將主要精力放到經營策略把控和經營目標確定這兩方面的事務上。②領導者合理設計組織架構,下放權力,對企業進行分級管理。③領導者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全體員工打造優良的企業文化。(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 D 7. B8. “粗”的一面:①他說話“粗聲粗氣”,顯得粗魯;②他說話有時未考慮他人的感受,見“我”上不了馬,嫌“我”“笨”,還說“我”“上不了戰場”。“細”的一面:①給“我”檢查腳腕,“捏了又捏,揉了又揉”,很是細心;②及時發現并救助跌下馬的“我”,且未教訓“我”,機警而體貼;③慮事周到,派人傳達命令,讓“我”換乘小馬返回自己的連隊。9. ①晨曦指曙光,也指黎明。文本寫“我”夜間行軍的經歷和黎明所見的美好自然景象,表達了“我”對黎明的渴望和喜愛。②晨曦指抗日戰爭勝利的希望。文本寫大水要扛大槍打敗日本侵略者,寫“我”相信日本侵略者會被趕出中國,表達了“我”對抗日戰爭必勝的堅定信念。③晨曦指大水和許將軍。他們幫助“我”在黑夜里前行,是“我”的光明使者;他們為民族命運而戰,是民族的光明使者。文本表達了“我”對他們的感激、懷念、敬仰之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10~14題答案】【答案】10. BCF11. B 12. D13. (1)劉裕可以帶劍穿鞋上殿,入朝時不用小步快走,贊拜時可以不稱呼名字。(2)曹操剛發動起義占據了兗州,沒來得及處理其他事務,就急切地考慮用人之事。14. ①不與士大夫結交,在朝中沒有心腹。②所用之人大多不堪重任。③采用了遠處外地來遙控朝廷的下等策略。(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 B 16.相同點:兩首詩寫天氣和雨具,都有表現農民勞作之辛苦的用意。不同點:①陳詩首句寫農民冒著風雨耕作,受了很多苦,第四句寫詩人恨不得穿上蓑衣去為農民分擔勞作之苦。陳詩這樣寫,還有表達詩人對農民的同情、關愛之情的用意。②楊詩頷聯寫雨很大,農民戴著斗笠,穿著蓑衣,任雨水從頭上流到肩胛。楊詩這樣寫,主要用意是贊美農民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題答案】【答案】 ①.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②.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③. 出師未捷身先死 ④. 長使英雄淚滿襟 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⑥.奔流到海不復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18~22題答案】【答案】18. ①. A大相徑庭 ②. B立竿見影19. ①. ⑥ ②. 將“耐不耐臟、好不好搭配顏色”改為“耐臟、好搭配顏色” ③. ⑧ ④. 將“吸收利用最高”改為“吸收利用效率最高”20. ①. (甲)車座的顏色太吸熱了 ②. (乙)所有面料的表面溫度均有所升高21. “‘烤’驗”一詞巧借諧音,一語雙關,既交代了共享單車車座溫度高的事實,也強調了騎行者用車體驗不佳;還使句子顯得風趣幽默。22. 示例:共享單車“清涼坐墊”是一種由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被套在共享單車車座上,在夏天能為車座有效降溫,且能防止雨水滲入車座的銀白色墊子。(材料、使用方法、降溫功能、防水功能、顏色這五個方面的信息)四、寫作(60分)【23題答案】【答案】例文: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促進人才更好成長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創新文化作為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創新人才的關鍵因素,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只有培育出肥沃的創新文化土壤,才能讓各類人才茁壯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縱觀歷史,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都離不開創新文化的滋養。在中國古代,有著豐富的創新文化傳統,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理念,激勵著無數先輩在科技、文化等領域不斷探索創新,創造了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偉大發明。近代西方,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而來,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啟了蒸汽時代;愛迪生發明電燈,照亮了世界。進入新時代,我國在創新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的創新文化土壤仍任重而道遠。培育創新文化土壤,促進人才更好成長,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著力。 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創新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失敗是創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摒棄對失敗的偏見和恐懼,為創新者提供一個寬松、包容的環境。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設立創新基金,鼓勵科研人員大膽嘗試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同時,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對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失敗給予理解和寬容,讓創新者能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是培育創新文化土壤的關鍵。我們要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管理,簡化項目申報流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實際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創新價值的最大化。同時,要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加大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吸引更多海外優秀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為我國的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讓我們攜手共進,培育更加肥沃的創新文化土壤,讓創新的種子在這片土壤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強大的人才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