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5-2026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5-2026學年高二上學期開學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語 文·答 案
(1~3題,6~7題,11~12題,15題,19題,每小題3分)
1.答案 D
思路點撥 根據材料一第1段中的“龍飛鳳舞——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正因為它們作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狂熱的巫術禮儀活動”“它們濃縮著、積淀著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可知“龍飛鳳舞”體現的審美意識與圖騰、巫術禮儀活動相關,且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A項,“紅山文化玉龍”是一種圖騰象征,其作為禮器又與巫術禮儀活動相關,體現了人們對龍的崇拜;B項,“四羊方尊”以象征吉祥的羊為造型,又用于祭祀活動,承載著人們強烈的信仰和期望;C項,“虎座鳳架懸鼓”形態上以虎為座、以鳳為架,體現了楚人對鳳的崇拜。以上三項均符合“龍飛鳳舞”的審美意識。D項,“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以駱駝、樂舞人為主要造型,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彰顯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氣概,但其與圖騰、巫術禮儀活動無關,不符合“龍飛鳳舞”的審美意識。
2.答案 C
思路點撥
初定位 C項對應材料二第5段中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周文化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缺陷和痛苦......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
深分析 “中國古代神話文學缺乏豐滿的神祇形象”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周文化體系“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
得結論 “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歡幻想的周文化成為社會主流”以偏概全。
3.答案 C
思路點撥 A項,“旨在說明......在社會地位上是大致相當的”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一第2段中的“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可知引用《禮記》中的記載是為了說明古時詩、歌、舞、樂是“混沌一體”的,而不是說它們在社會地位上大致相當。B項,“主要依據是上古神話缺乏完整的系統,且記載碎片化”以偏概全,第4段中的“看不出完整的神話系統”“各自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記載下來的”只是作者的依據之一,結合材料二第3段中的“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來看,第5段中的“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富的人類情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也是作者的依據。D項,“三則材料都圍繞神話展開,其中材料一、二從神話與文學的關系的角度論述”錯誤,材料一著重討論的是遠古圖騰歌舞。
4.答案 ①遠古圖騰歌舞的情節意義是文學的前身,原始歌舞和巫術禮儀分化后,前者成為文學藝術。②古代神話為文學創作提供素材,當神話更關注人本身時,可以成為文學。
思路點撥 題干中的“遠古圖騰歌舞、古代神話各自與文學有什么關系”指明了作答方向,“材料一和材料二”指明了答題區間。根據作答方向,可在答題區間內篩選關鍵信息。材料一第2段,作者首先指出遠古圖騰歌舞的“情節意義就是戲劇和文學的前身”,接著論述了“禮”(政刑典章)和“樂”(文學藝術)從合一走向分化的過程,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①點。材料二第2、3段,作者提出“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可知神話可以為文學提供素材,甚至可以成為文學本身,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②點。
5.答案 ①搜集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文獻資料,梳理中國古代神話系統,為當代文學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②選取中國古代神話中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故事進行文學創作,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在利用中國古代神話創作時,應賦予神話人物以常人的缺陷和痛苦,塑造豐滿的文學形象。
思路點撥 材料一主要討論的是遠古圖騰歌舞,材料二主要講的是古代神話和文學的關系,材料三主要講的是中國古代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因此,本題答題區間為材料二和材料三,解答此題可從中國古代神話和文學的關系、中國古代神話可以賦予文學創作以什么樣的文化價值的角度去談當代文學該怎么利用中國古代神話。從材料二中的“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從中國的現存上古神話資料中......或失傳了”可以得出答案①,從材料三中的“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承續民族精神方面......重要故事載體”可以得出答案②,從材料二中的“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豐滿的文學形象”可以得出答案③。
6.答案 B
思路點撥 “意在烘托‘我們’家對母羊秋天產下羊羔兒抱有希望”錯誤,根據后文中的“當生產隊里開始收割豆子時,母羊跟前還是連一只羊羔子都沒有”,可知此處營造豐收的喜悅氛圍,意在反襯“我們”家盼望羊羔兒卻未能如愿的失落和無奈。
7.答案 C
思路點撥 “說明她不近人情”錯誤,麻閨女兒姑能借給“我們”母羊,對羊沒能生小羊羔兒感到失望,說明她有助人之心。沒有留飯可能是出于天氣原因,也可能是因為貧窮和物質匱乏,不能武斷地說她“不近人情”。
8.答案 ①內容上,娘讓“我”撿羊糞是為了攢肥料,展現了“我”家生活的貧困艱難。②人物形象上,撿羊糞的過程表現出二姐的勤勞懂事和“我”的聽話乖巧。③情節上,多次寫撿羊糞表現了對羊糞的珍視,而成千上萬的羊糞也比不上羊羔兒更烘托出一家人對羊羔的極度盼望和重視。
思路點撥
第一步:根據題干,確定答題角度
題干問的是文章多次出現撿羊糞這一情節的作用,一般可從內容、形象、主題、結構、情節等角度進行分析。
第二步:結合原文,分析得出答案
內容方面,文章開篇提到娘說的“把羊屎蛋兒撿起來,攢點肥料”,而后文又提到“我”家家境困難,由此可知多次提到撿羊糞展現了“我”家生活的困苦不易。人物形象方面,二姐在“我”等羊拉羊屎蛋兒時,說“你不用老看著羊......我再喊你過來拾也不耽誤”,表現出二姐的勤勞懂事;而“我”聽從娘的話撿羊屎蛋兒,等待時,“我有些機械地盯著羊拉屎的地方”,聽到羊拉出來了,“如同聽到了什么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回到家后還把小半茶缸的羊屎蛋兒“拿給娘看,向娘匯報成績”,這些情節表現出“我”的聽話懂事。情節方面,根據文中的“收集羊屎蛋子不是我們的目的......都抵不上一只小羊羔兒”,可知雖然我們家對羊屎蛋兒很重視,但是得到重視的羊屎蛋兒即使有成千上萬也比不上一只羊羔兒,這更烘托出我們家對羊羔兒的盼望和期待。
9.答案 ①文章通過一家人盼望母羊生羊羔兒卻最終未能如愿,展現了生活的艱辛、無奈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堅持和期望。 ②這個結局傷感且殘酷,更能反映生活的真實,引發讀者對人應該如何面對困境等問題的思考。③最終沒能盼來羊羔兒的悲慘結局能夠激發讀者對小說中人物的同情,增強了小說的情感沖擊。
思路點撥
第一步:分析題干,抓住關鍵
閱讀題干,逐字分析,可以發現題干中的關鍵詞是“結局”“傷感”“藝術效果”,由此可知,本題要求回答的是小說傷感結局的作用。
第二步:明確結局,具體分析
小說的傷感結局是“我們”全家都盼望借來的母羊能生下小羊羔兒,結果沒能如愿,“我”和二姐把母羊送了回去,在漫天大雪中帶著哭意回家。結合全文可知這一傷感結局對于凸顯主題、引發讀者更多思考、增強情感沖擊等具有重要作用。考生結合原文具體分析即可。
文本解讀 《盼望羊羔兒》講述了一個樸實而略帶傷感的故事。“我”家里借了麻閨女兒姑的母羊,盼著它能產下羊羔兒。作者細致描繪了姐弟放羊的經歷,展現了全家對小羊羔兒的殷切期盼。但最終母羊也未懷上羊羔兒,反映出生活的不確定性和人們的無奈。整個故事充滿生活氣息,讓人體味到平凡生活中的希望與失落。
名師敲重點 小說傷感結局的作用
10.答案 BDG
思路點撥 及功績日高,權勢已極,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錫,則非復人臣之事。
11.答案 C
思路點撥 A項正確,“發人深省”中的“發”意思是啟發,與文中加線的“發”意思不同。B項正確,“金就礪則利”中的“就”意思是接近、靠近,與文中加線的“就”意思不同。C項錯誤,“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應譯為“......的緣故”。
12.答案 C
思路點撥 “因為他認為這三座城是曹操開創帝業的基礎”錯誤,根據原文第3段中的“不知獻帝遭董卓大亂之后......是可知彧欲藉操以匡漢之本懷矣”,可知荀彧忠于漢室,不贊同曹操稱帝,因此不能說荀彧率軍堅守這三座城是因為他認為這是“曹操開創帝業的基礎”。
13.答案 (1)將軍雖然在朝廷外抵御敵患,但內心無時不在關心朝廷,這是將軍匡扶天下的一貫志向。
(2)姑且用名節道義來反對這件事,最終被曹操忌恨而喝下毒藥身亡。
14.答案 作者觀點:漢臣。原因分析:①荀彧投奔曹操并為曹操做事,是因為想借曹操匡扶漢室;②曹操有僭越之心后,荀彧不肯附和,最終喝下毒藥而亡,可見其一心向漢。
思路點撥
第一步:剖析題干,找到解題方向
題干:趙翼認為荀彧該被列為魏臣還是漢臣?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理由。
第二步:梳理原文,把握議論邏輯
第1段:指出《后漢書》和《魏志》都有《荀彧傳》,分別將荀彧列為漢臣和魏臣。
第2段:以荀彧的言行指出荀彧一心為漢和以帝王創業之事規勸曹操的矛盾。
第3段:分析荀彧投奔曹操并為曹操做事的原因是“欲藉操以匡漢”,并以他反對曹操僭越指出荀彧的確是一心為漢。
第4段:指出《后漢書》列《荀彧傳》是“歸正”之舉。
第5段:以臧洪在《后漢書》和《三國志》中都有傳記的史實說明《后漢書》為人物立傳的公正性。
第三步:分析原文,總結歸納答案
由此可以得出作者的觀點是荀彧該被列為漢臣,而根據第3段中荀彧一心為漢的表現則可歸納出原因:一是荀彧為曹操做事是想借他匡扶漢室,二是荀彧因不肯附和曹操僭越漢王室之舉而喝下毒藥身亡。
參考譯文
《荀彧傳》,在《后漢書》中與孔融等人同列一卷,因此本來被認為是漢朝的臣子,陳壽在《魏志》中把荀彧列在夏侯惇、曹仁等人之后,與荀攸、賈詡同列一卷,因此被認為是魏國的臣子。
依據記載,董昭等人認為曹操功績卓著,商議要封他為魏公,授予他九錫,荀彧認為曹操原本發動義兵,匡扶漢室,秉持忠貞的節操,君子應當按照道德標準愛護他人,不應該這樣做,因此違背了曹操的意愿。正值征討孫權之時,曹操就上表請荀彧前去慰勞軍隊,荀彧因病留在壽春,曹操派人送去食物,荀彧打開食盒,發現是空的,于是喝下毒藥自盡。第二年,曹操被封為魏公。從此可以知道荀彧的心忠于漢朝。有些評論者認為荀彧最終雖然因為失去曹操的信任而去世,但在他起初離開袁紹投奔曹操時,正值呂布進攻兗州,荀彧為曹操堅守鄄城、范縣和東阿以等待曹操歸來,他說當年漢高祖劉邦首先平定了關中,光武帝劉秀首先占領了河內作為基礎,這三座城池就是曹操的關中、河內。后來荀彧又勸曹操迎接天子(漢獻帝),說晉文公接納周襄王而奠定霸業,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獲得諸侯支持。這表明他早就用帝王開創基業的事來勸說曹操,怎么能說他對漢朝竭盡忠誠呢?
這些人不知道漢獻帝遭遇董卓大亂后,天下動蕩不安,藩鎮勢力十分強悍,局勢四分五裂,荀彧考慮眾多臣子中,只有曹操才能削弱群雄從而匡扶漢室,于是他不得不誠心歸服于曹操并為他盡力(謀劃),效忠曹操就是效忠漢朝。當初荀彧勸曹操迎接天子時,對曹操說:“將軍雖然在朝廷外抵御敵患,但內心無時不在關心朝廷,這是將軍匡扶天下的一貫志向。如果趁機在這時奉迎天子以順應民意,這是大順之道;秉持極公正之心來使英雄豪杰歸服,這是大略之策;扶持弘揚正義來招致英才俊杰,這是大德之舉。”從此可以知道荀彧希望借助曹操來匡扶漢室的本心啊。況且當時曹操也沒有立即產生覬覦皇位的心思。等到曹操功績日漸顯赫,權勢達到頂峰,董昭等人想要授予他上公和九錫的榮譽,這已經不再是臣子的事了。荀彧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心中已經有了僭越的念頭,但他始終不肯附和,姑且用名節道義來反對這件事,最終被曹操忌恨而喝下毒藥身亡。他對劉氏漢朝的忠心也可以向天下人昭告了。
陳壽已經將荀彧列入魏國臣子的行列,而范蔚宗獨自將他提取出來列入《后漢書》,在傳記評論中明確說只是因為他歸順(朝廷)正統罷了,也是為了他犧牲自身來成就仁德的道義,這實在是態度公正的言論。陳壽在傳記末尾也說:“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便成為魏公。”這也能看出(如果)荀彧不死曹操還不敢這樣做,那么又說明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容許誣蔑。
再考察臧洪原來是東漢末年的義士,他與張超結交,后來與袁紹交戰,這些事都與曹操無關,因此在《魏紀》中本不必為他立傳,但陳壽還是將他列在張邈之后,這是因為他的氣節,不忍心埋沒他罷了。范蔚宗特意在《后漢書》中為臧洪立傳,沒有因為陳壽的《三國志》中已經有了《臧洪傳》就將他遺漏,這也體現了范蔚宗編訂史書的公正。
15.答案 D
16.答案 (1)氣象雄渾。上句透露出悲慘的戰爭現實,下句寫壯美的三峽夜景,鼓角之聲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動蕩之中顯得越發蕭瑟悲涼,星河波瀾壯闊的動蕩也仿佛是應和鼓角之聲,創造了一種悲壯雄渾的意境。
(2)具有豐富的言外之意。悲壯的鼓角聲是國家失序、民有怨氣的表現,星河動搖是百姓勞頓的反映,戰亂頻仍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不言而喻。
17.答案
(1)善假于物(也)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
(2)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一尊還酹江月
18.答案 ①動詞“鍍”展現了霜降后楓葉變色的過程,富有動態美,生動形象。②霜鍍染楓葉為彩色,黃色、紅色、紫色相互映襯,突出了經霜后楓林的多彩熱鬧。
思路點撥 天氣變冷,楓葉的顏色發生變化,一個“鍍”字形象地描繪了霜降之后楓葉變色的過程,富有動態之美;“一片黃,一片紅,一片紫”則展現出楓葉的顏色之多,各種顏色相互映襯,又讓場景熱鬧了起來。
19.答案 D
思路點撥
選項 出處 分析 是否運用
A 王實甫《長亭送別》 選項下句說恨意之重能壓倒華山三峰,將無形的恨意具象化 是
B 李清照《武陵春》 選項說只害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內心沉重的憂愁,將無形的愁緒具象化 是
C 李白《贈汪倫》 選項說千尺的桃花潭水不及汪倫送我的情誼,將無形的情誼具象化 是
D 李煜《虞美人》 “小樓”句是實寫,“故國”句回憶往事,是虛寫,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 否

20.答案 恰當。此處的“不可形容”應理解為眼前盛景難以用言語描述,從否定的角度極言滿樹果實在陽光下光彩閃耀、虛幻奇異,給人留下無限遐想。
思路點撥
第一步:分析題干,找準方向
閱讀可知,題干前半部分說的是“不可形容”的詞義與前文“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的描述矛盾,要求分析“不可形容”使用是否恰當,因此作答時既要表明觀點,又要分析理由,同時答案應從詞義入手。
第二步: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根據前文中的“沿河橘子園尤呈奇觀,綠葉濃翠,綿延小河兩岸,綴系在枝頭的果實,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遠望但見一片光明幻異”,可知此處的“不可形容”不是真的不能描述,而是面對奇觀盛景,難以描述自己的感受,更加突出了沿河橘子園掛滿果實的光彩閃耀、虛幻奇異,說“不可形容”又給人留下了想象空間。
21.答案 A原因是降溫方法有限 B人體可以通過排汗降溫
思路點撥 A處,根據括號前的“為什么高溫很可怕”,可知括號內說的是高溫可怕的原因,括號后介紹的是降溫措施,下文也介紹了降溫方法,可推斷高溫可怕與降溫方法有關,根據“似乎只能通過”“風扇只能在環境溫度不太高時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可知人類的降溫方法有限,故可填“原因是降溫方法有限”之類的內容。B處,后文說的是排汗太多的危害,結合第3段開頭“除了排汗,人體還可以通過提高心率降溫”可知,此處應該是對排汗這一降溫方法的介紹,故可填“人體可以通過排汗降溫”之類的內容。

22.答案 不僅會影響各項生理功能,還會使心血管系統發生應激反應,其表現為心率持續不斷地加快,直至心臟不堪重負而崩潰。
思路點撥 畫線句有兩處錯誤:一是不合邏輯,“心血管系統發生應激反應”的表現是心率變化,應將“使心血管系統發生應激反應”與“影響各項生理功能”互換位置;二是“心率持續不斷地增強”搭配不當,應將“增強”改為“加快”。
23.
佳作展臺
我為大匠,琢我大器
魯迅曾說過,即使是天才,他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我們每個人并非生來都是美玉奇石,但有些人最終成為昆山美玉或補天之石,而有些人則淪為頑石沙礫,沒有足夠的人生半徑和豐碩的體量,只能被歷史和時代的巨大篩子,篩得流離失所。因此,是成為微不足道的“小器”,還是經世濟民的“大器”,個中選擇,存乎一心。
“玉不琢,不成器”“金就礪則利”,我們自己就是大匠,我們需要不斷磨礪自我,雕琢自我,使自己成為國之大器。(引用論證,自然引出中心論點)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為成就大器奠基。(分論點一)
沈從文曾自我總結“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投身行伍的沈從文,在充分認識到軍旅之事非其所長之后,脫下軍裝,北上求學,從事教育工作和文學創作,終成一代大家。與之相反,在紀伯倫的小說《認識自我》中,主人公賽艾姆在與偉人比照中,虛妄而自欺欺人地完成了所謂“自我認知”,狂熱地反復吟誦著“盡管我是這個時代的晚輩,創業祖先的未竟之業,總會歷史地壓在我的肩背上”,然后依然故我,倒頭大睡,其收獲的只能是虛無的人生。(正反對比,論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的重要性)
人生不該“縱一葦之所如”,每個人都應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有明確的人生規劃,如此才不至于渾渾噩噩。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才能為成就大器奠基。(緊承上文事例論證分析)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博學廣才,篤行不怠,為成就大器賦能。(分論點二)
博學篤行,可以是董仲舒目不窺園、心無旁騖的沉潛治學,可以是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深邃思考,可以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遍嘗百草,也可以是蘇炳添數以萬計的起跑訓練和一點點突破……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每一種庸碌人生,都是對青春的褻瀆。琳瑯滿目的器物中,人們往往會駐足流連于那些流光溢彩、精美絕倫的重器面前,而不會關注那些無足輕重的粗糲小器。所以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磨技藝,我們都應精進自我,雕琢自我,使自己成為經世致用的大器。(鋪敘事例,論述如何成大器)
心于一藝,其器必工,精美絕倫的器物,需要工匠的誠心雕琢;同理,最美的青春和精彩的人生,同樣需要我們苦心經營。大匠琢器,運斤成風。愿我們成為高明的大匠,用心雕琢“自我”這一生最美的杰作,使自己成為具有真才實學、恢宏格局的大器重器。(總結全文,凝練升華,發出呼吁)
名師點評 文章立意準確,圍繞“成器”展開論述,中心明確,論述充分,內容豐富,頗具啟發性和現實針對性。(內容19分)
本文構思極為巧妙,巧用王國維闡發的人生境界,對接青年成才、人生成器的過程,逐層深入,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表達18分)
發展等級層面,文章語言頗具特色:一是大量引用,或以簡馭繁,或畫龍點睛;二是善用排偶句式,使文章論述富有氣勢,語句具有音韻之美。(特征19分)
總分為56分。
思路點撥 本題考查寫作。材料從毛筆入手,先介紹毛筆分為硬毫、軟毫和兼毫,進而引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接著將賢友比作利器,指出與賢為友能使自身境界與修養得到提升;最后從他人到自我,引發認識自我,不斷學習進而提升自我的思考。材料以“器”為切入點,逐層深入,意在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成就自我,故立意的側重點應是使自我成才成器,比如可以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立意指導 ①我為大匠,琢我大器;②以賢為友,成就自我;③玉不琢,不成器;等等。
參考素材 陳云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成就大器
“80后”年輕科學家陳云霽是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芯片“寒武紀”的主要研發人員。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4歲取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學位,29歲晉升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在外人看來,陳云霽是一個天才,但他認為,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
大學三年級時,陳云霽抱著對芯片研究的興趣和熱情,把計算機系所有實驗室的門敲了個遍,終于爭取到參與科研工作的機會。盛夏汗流浹背地在沒有空調的宿舍里寫論文,多次向國際頂級會議投稿被拒……面對艱辛與挫折,他沒有放棄“人工智能”之夢,不斷雕琢自己,把自己打磨成器,也把中國芯片帶到了無人涉足的區域。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語文·答案
(1~3題,6~7題,11~12題,15題,19題,每小題3分)
1.答案D
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
思路點撥根據材料一第1段中的“龍飛鳳舞一一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
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正因為它們作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
狂熱的巫術禮儀活動”“它們濃縮著、積淀著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
和期望”,可知“龍飛鳳舞”體現的審美意識與圖騰、巫術禮儀活動相關,且承
載著人們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A項,“紅山文化玉龍”是一種圖騰象征,
其作為禮器又與巫術禮儀活動相關,體現了人們對龍的崇拜:B項,“四羊方尊”
以象征吉祥的羊為造型,又用于祭祀活動,承載著人們強烈的信仰和期望:C項,
“虎座鳳架懸鼓”形態上以虎為座、以鳳為架,體現了楚人對鳳的崇拜。以上三
項均符合“龍飛鳳舞”的審美意識。D項,“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以駱駝、樂舞
人為主要造型,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彰顯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氣概,但其
與圖騰、巫術禮儀活動無關,不符合“龍飛鳳舞”的審美意識。
2.答案C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思路點撥
C項對應材料二第5段中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
初定位
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
周文化己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
常人的缺陷和痛苦....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
深分析
“中國古代神話文學缺乏豐滿的神祇形象”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周文化
體系“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
得結論
“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歡幻想的周文化成為社會主流”以偏概全。
3.
答案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分析評價材料相關內容。
思路點撥A項,“旨在說明...在社會地位上是大致相當的”曲解文意,
根據材料一第2段中的“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
可知引用《禮記》中的記載是為了說明古時詩、歌、舞、樂是“混沌一體”的,
而不是說它們在社會地位上大致相當。B項,“主要依據是上古神話缺乏完整的
1
系統,且記載碎片化”以偏概全,第4段中的“看不出完整的神話系統”“各自
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記載下來的”只是作者的依據之一,結合材料二第3段中的
“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的渴望
和常人的困苦”來看,第5段中的“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富的人類情
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也是作者的依據。D項,“三則材料都圍繞神
話展開,其中材料一、二從神話與文學的關系的角度論述”錯誤,材料一著重討
論的是遠古圖騰歌舞
4.答案①遠古圖騰歌舞的情節意義是文學的前身,原始歌舞和巫術禮儀分
化后,前者成為文學藝術。②古代神話為文學創作提供素材,當神話更關注人本
身時,可以成為文學。
命題透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
思路點撥題干中的“遠古圖騰歌舞、古代神話各自與文學有什么關系”指
明了作答方向,“材料一和材料二”指明了答題區間。根據作答方向,可在答題
區間內篩選關鍵信息。材料一第2段,作者首先指出遠古圖騰歌舞的“情節意義
就是戲劇和文學的前身”,接著論述了“禮”(政刑典章)和“樂”(文學藝術)
從合一走向分化的過程,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①點。材料二第2、3段,作者提出
“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
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
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可知神話可以為文學提供素材,甚至可以成為文
學本身,由此可得出答案第②點。
5.答案①搜集整理中國古代神話文獻資料,梳理中國古代神話系統,為當
代文學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②選取中國古代神話中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故事
進行文學創作,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在利用中國古代神話創作時,應賦
予神話人物以常人的缺陷和痛苦,塑造豐滿的文學形象。
命題透析本題考查運用材料內容解決實際問題。
思路點撥材料一主要討論的是遠古圖騰歌舞,材料二主要講的是古代神話
和文學的關系,材料三主要講的是中國古代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因此,本題
答題區間為材料二和材料三,解答此題可從中國古代神話和文學的關系、中國古
代神話可以賦予文學創作以什么樣的文化價值的角度去談當代文學該怎么利用
中國古代神話。從材料二中的“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從中國的現存上古神話資料中....或失傳了”可以得出答案①,從材料三中
的“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承續民族精神方面...重要故事載體”可以
得出答案②,從材料二中的“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豐滿的文學形象”可
以得出答案③。
6.答案
B
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分析鑒賞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
2絕密★啟用前
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語 文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閱讀(70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龍飛鳳舞——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不像后世美學家論美之本性所認為的那樣。相反,它們是一種狂烈的活動過程。之所以說“龍飛鳳舞”,正因為它們作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狂熱的巫術禮儀活動。后世的歌、舞、劇、畫、神話、咒語......,在遠古是完全糅合在這個未分化的巫術禮儀活動的混沌統一體之中的,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誠而蠻野,熱烈而謹嚴。你不能藐視那已成陳跡的、僵硬了的圖像輪廓,你不要以為那只是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靜的陰陽八卦,想當年,它們都是火一般熾熱虔信的巫術禮儀的組成部分或符號標記。它們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語的凝凍了的代表。它們濃縮著、積淀著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遠古圖騰歌舞作為巫術禮儀,是有觀念內容和情節意義的,而這情節意義就是戲劇和文學的前身。古代把禮樂同列并舉,而且把它們直接和政治興衰聯結起來,也反映了原始歌舞(樂)和巫術禮儀(禮)在遠古是二而一的東西,它們與其氏族、部落的興衰命運直接相關而不可分割。身體的跳動(舞)、口中念念有詞或狂呼高喊(歌、詩、咒語)、各種敲打齊鳴共奏(樂),本來就在一起。“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禮記·樂記》)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它們是原始人們特有的區別于物質生產的精神生產,即物態化活動,它們既是巫術禮儀,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兩者才逐漸分化,前者成為“禮”——政刑典章,后者便是“樂”——文學藝術。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材料二:
在文學史的初期階段,神話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現象。在遠古社會中,神話關涉的范圍要遠出于文學之外。它本是原始人類的綜合的意識形態,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是他們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又是他們愿望的表達。人類最初是生活在一個神話世界中的。
那么,神話的文學意義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神話的思維充滿了直覺與幻想,是人類理性邏輯尚未發展成熟時期的思維方式。它雖然是不自覺的,卻依然表現了人類的藝術天性。同時,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但神話在一個民族的文學中最終留下多么深的痕跡,對它的發展產生多么大的影響,仍然與其他一些條件相關;換言之,神話的存在并不直接促使文學藝術的發達。因為,神話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自然,或如馬克思所說,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如果停留在這一階段上,神話對人自身的關注會是比較有限的。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 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不少戲劇都是這樣的作品。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
從中國的現存上古神話資料中,可以看到大量神祇的名稱和零散的事跡,但看不出完整的神話系統,各種神話故事、神話人物之間,只有相當松散的關系,而且各自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記載下來的。以前人們對此現象有不同的解釋,如魯迅、胡適等人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原本是不發達的,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少人提出:中國古代原來也有著豐富的神話,只是后來被“歷史化”或失傳了。
這里需要把原始神話和文學化的神話加以區分。從后者來說,中國古代神話文學不發達是顯然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周文化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缺陷和痛苦,也不利于“想入非非”的文學的蓬勃生長。因之,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富的人類情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
(摘編自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
材料三:
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承續民族精神方面。比如說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這些神話充滿中國先民戰天斗地的雄心壯志與豪邁之氣,其經典內容通過后代不斷地文學再創造,在漫長的歲月中深入人心,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故事載體。
神話文學化也曾被歷史上的各種文化母體作為展示宣揚其自身內容的途徑。比如說漢代的讖緯之書中有不少是依靠神話材料來宣揚其思想的,歷史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在傳播思想的時候,也往往借用這些神話材料,以詩歌、小說等形式去影響大眾。例如漢代學者編造了大量有關“圣王大禹”的神異故事,目的是從讖緯學說角度出發,通過烘托“圣王大禹”的形象,最終為當時的皇權統治張目。而至魏晉南北朝以后,大禹在文學作品中又逐漸被道教尊為“紫庭真人”,其目的則是借用大禹傳說為道教的傳播助力。
以上說的是神話文學化的積極價值。在漫長的歲月里,神話在文學化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后世的我們注意和明辨。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承載的內容本來是很正面、很有價值的,但是在后代的文學演繹中,這些神話故事也曾經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取向互相對峙的情況,有的人去贊美這些神話,而有的人則出于某些歷史或者社會的具體原因去批評這些神話。
(摘編自寧稼雨《中國神話的文學移位及其文化價值》)
1.根據材料一,下列文物所體現的審美意識不符合“龍飛鳳舞”的一項是(3分)
A.具有圖騰象征的禮器“紅山文化玉龍”   
B.用于祭祀的商代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C.體現楚人崇鳳的樂器“虎座鳳架懸鼓”   
D.展現樂舞交流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遠古時期,歌舞不是以單獨的藝術形式出現的,而是和巫術禮儀糅合在一起的,隨著時代發展它才分離了出來。
B.神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缺乏一定的邏輯,是古人用直覺和幻想的思維方式來描述其世界觀的一種形態。
C.中國古代神話文學缺乏豐滿的神祇形象,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歡幻想的周文化成為社會主流,這抑制了文學發展。
D.中國歷史上的神話文學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不僅可以承續民族精神,也可以為很多思想的傳播提供助力。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引用《禮記》中的記載,旨在說明古時詩、歌、舞、樂等精神生產活動在社會地位上是大致相當的。
B.材料二觀點鮮明,作者指出我國古代神話文學是不發達的,主要依據是上古神話缺乏完整的系統,且記載碎片化。
C.材料三具有辯證眼光,指出古代神話文學化過程中會受歷史、社會因素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
D.三則材料都圍繞神話展開,其中材料一、二從神話與文學的關系的角度論述,材料三則從神話文學化的價值的角度論述。
4.遠古圖騰歌舞、古代神話各自與文學有什么關系?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4分)
5.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當代文學創作該怎么利用中國古代神話?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盼望羊羔兒
劉慶邦
吃過早飯,娘讓我跟二姐一塊兒去放羊。“你二姐放羊時還要割草。”娘說,“你拿上咱家那個破茶缸子,把羊屎蛋兒撿起來,攢點肥料。”
二姐牽著羊向南邊走,土路兩邊麥苗長得綠油油的。羊看見麥苗伸著嘴想吃。二姐使勁一拽繩子,大聲訓斥羊:“羊,我看你敢吃公家的麥苗,我就勒死你!”
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對我們家有過實質性幫助的就是麻閨女兒姑。這只母羊就是麻閨女兒姑借給我們的,在借用期間,母羊將了小羊羔兒,我們家把小羊羔兒留下,再把母羊還給麻閨女兒姑,這給我們家帶來了新的希望。
我們在麥田間的土路上往南走了一里多路,總算有一些只長野草的坡地。那些野草可以說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羊終于可以不受限制地放開嘴巴吃草,吃得切切割割,發出一種細碎的很好聽的聲音。
我有些機械地盯著羊拉屎的地方,遲遲不見羊拉出屎蛋子來。二姐說:“你不用老看著羊,想玩什么就玩吧。等羊拉屎的時候,我再喊你過來拾也不耽誤。”
河坡里有什么可玩的呢,我只能到水邊去玩玩水。二姐給我送來了幾條“面筋”,還有幾顆“蛋黃”。“面筋”是包裹在茅根草里面的花苞,細細的乳白色的長條,嚼起來筋筋的,甜絲絲的,確有一點兒面筋的味道。“蛋黃”是蒲公英的花苞,圓圓的、小小的,鵝黃色,剛嚼在大牙上有些苦苦的,但嚼著嚼著,滿口都是清香。
太陽越升越高,水羊的肚子吃得朝兩邊鼓起來,二姐也割滿了一筐青草。二姐突然喊我,說羊拉出了羊屎蛋子。我如同聽到了什么盼望已久的好消息,趕快向母羊跑去。我蹲下身子,把羊屎蛋子一粒一粒地往茶缸子里撿拾。撿了小半茶缸。我把茶缸晃了晃,茶缸子里咣當咣當一陣響。
中午回到家,我把茶缸里的羊屎蛋子拿給娘看,向娘匯報成績。娘看了一眼說:“嗯,不少。”
收集羊屎蛋子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最關心的還是母羊能不能將出小羊羔兒。母羊拉出的羊屎蛋子哪怕成千上萬,都抵不上一只小羊羔兒。
有天半夜里,母羊突然叫了起來。平日里母羊叫得很是溫柔,那天卻可著嗓子叫得聲嘶力竭。二姐被吵醒了,要去看看。娘讓二姐不要管,說母羊可能是在走羔兒。二姐還是起身到院子里看羊去了。回到屋子里,姐對娘說,她看見別人家的羊跑到我們院子里來了,就用掃帚把那些羊趕跑了。
娘埋怨:“你這孩子,那些羊可能都是一些沒上繩的公羊,可能都是母羊喚過來的。”
放暑假期間,我差不多每天都跟二姐一塊兒去放羊。按照分工,在放羊的同時,二姐還是割草,我還是負責撿羊屎蛋子。羊的肚子每天都吃得飽飽的,但每天夜里拉過一地羊屎蛋子之后,肚子都會癟下去,一點兒懷羊羔兒的跡象都沒有。
這天,二姐坐在草地上,抱過母羊的肚子,一側的耳朵貼在母羊的大肚子上聽。我猜,二姐是想聽聽母羊肚子里有沒有羊羔兒的聲音。這時,有一個沿著河坡拾糞的男人走了過來,說:“你把羊放得太肥了,羊的肚子里長滿了板油,就懷不上小羊羔兒了。”
這話二姐不愛聽,她生氣了,臉漲得通紅。
轉眼到了秋天,高粱紅了,棉花白了,谷子黃了,到處是莊稼成熟的氣息。當生產隊里開始收割豆子時,母羊跟前還是連一只羊羔子都沒有。我們全家人都習慣了天天看母羊的肚子。我的堂叔,也是麻閨女兒姑的哥哥,對母羊能不能懷小羊羔兒的事也很關注。有一天早上在院子外的飯場吃早飯時,我娘問堂叔,母羊怎么老也懷不上羊羔子呢?堂叔說,我們全家人都景著它,它的生活太好了,再懷羊羔子就難了。
“幾個孩子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都盼著能見到羊羔子,看來指望不上了。”娘的聲音有些發沉。
堂叔說:“沒事兒,哪天見著我妹妹,我跟她說說,母羊不用還給她了。”
娘搖頭說:“那可不中。”
這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母羊將出了三只小羊羔兒。小羊羔兒的嘴唇紅紅的,眼圈兒毛毛的,身上軟軟的。一醒來,我馬上跑到院里看,樹根上只拴著那只母羊,哪里有半只小羊羔兒的身影呢!在月光的照耀下,那只母羊渾身發著白光,像是用一堆新雪堆成的雪羊。
蟲不過冬,債不過年。在剛踩住臘月的一個星期天早上,娘對我二姐說:“快過年了,你今天去金莊把母羊還給你麻閨女兒姑吧。”
二姐眼圈兒一下子就紅了。她牽著羊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因為不必再拾羊屎蛋子,我就沒有帶那只破茶缸子。出了村子,我們走過一座石橋,拐上河堤。我看見我們的影子映進河水里,我們和羊是頭朝上往前走,水中的影子是頭朝下往前走。在水中頭朝下的樣子是可怕的,好像我們會隨時朝著無邊無際的水底沉下去。只看了幾眼,我就不敢再看。走著走著,我覺得額頭上涼了一下,又涼了一下,仰臉往天空看,才發覺下起了小雪。
我們來到了麻閨女兒姑家,她接過牽母羊的繩子拴在一棵樹上后,竟照母羊的肚子上踢了兩腳,一邊踢一邊吵:“你這個沒用的東西,我踢死你!”
眼看接近晌午,麻閨女兒姑沒有任何留我們吃午飯的意思。二姐說:“姑,我們回去了。”
麻閨女兒姑仰臉看了一下天說:“雪可能會越下越大,趁這會兒雪還沒下大,你們想回去就回去吧。”
我們離開麻閨女兒姑家時,聽見那只母羊在我們背后叫了兩聲。我們沒有回頭。
我們回家走到半路上,雪果然下大了,雪花在空中飛舞,天地間一片迷茫。
我和二姐都有些想哭。
(有刪改)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將茅根草、蒲公英的花苞比作“面筋”和“蛋黃”,形象地表現了其花苞的特征,也凸顯了“我”的童真和對食物的渴望。
B.“高粱紅了,棉花白了,谷子黃了”,運用色彩營造豐收的喜悅氛圍,意在烘托“我們”家對母羊秋天產下羊羔兒抱有希望。
C.二姐時刻關注母羊的身體、全家人習慣天天看母羊肚子、“我”做夢夢到母羊產下小羊羔兒等情節緊扣標題,緊湊集中。
D.文中對月光照耀下新雪堆成的“雪羊”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清寂傷感的氛圍,更突出了“我”內心盼望落空的難過。
7.關于“我”和二姐去還羊這幾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部分的環境描寫只有寥寥數語,卻頗為耐人尋味,烘托了“我”和二姐對生活的迷茫。
B.“額頭上涼了一下,又涼了一下”描寫真實細膩,既表明天氣變化,也是“我”心情的映射。
C.麻閨女兒姑對母羊態度粗暴,對“我們”態度冷淡,雪天也不留人吃飯,說明她不近人情。
D.“我們”離開時聽到母羊在叫,雖然和母羊有了感情,心有不舍,但“我們”還是沒有回頭。
8.文章主要內容是盼望羊羔兒,但多次出現撿羊糞這一情節,有何作用?(4分)
9.這篇文章沒有設計大團圓結局,而是比較傷感,這一構思有怎樣的藝術效果?(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荀彧傳》,《后漢書》與孔融等同卷,則固以為漢臣也,陳壽《魏志》則列于夏侯惇、曹仁等之后,與荀攸、賈詡同卷,則以為魏臣矣。
按董昭等以曹操功高,議欲封魏公,加九錫,彧以為操本起義兵,匡漢室,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是,以是拂操意。會征孫權,乃表請彧勞軍,彧病留壽春,操遣人饋食,發之,空器也,遂飲藥而卒。明年,操乃為魏公。是彧之心乎為漢可知也。論者或謂末路雖以失操意而死,而當其初去袁紹就操時,值呂布攻兗州,彧為操堅守鄄城及范、東阿以待操,謂昔漢高先定關中,光武先取河內以為基,此三城即操之關中、河內也。后又勸操迎天子,謂晉文納襄王而定霸,漢高發義帝【注】喪而得諸侯。是早以帝王創業之事勸操,何得謂之盡忠于漢?
不知獻帝遭董卓大亂之后,四海鼎沸,強藩悍鎮,四分五裂,彧計諸臣中,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漢室,則不得不歸心于操而為之盡力,為操即所以為漢也。其初勸操迎天子,謂操曰:“將軍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是可知彧欲藉操以匡漢之本懷矣。且是時操亦未遽有覬覦神器之心也。及功績日高權勢已極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錫則非復人臣之事。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懷僭妄,而終不肯附和,姑以名義折之,卒之見忌于操而飲藥以殉。其為劉之心亦可共白于天下矣。
陳壽已入于魏臣內,范蔚宗獨提出列于《后漢書》,傳論明言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此實平心之論也。壽于傳末亦云:“彧死之明年,操遂為魏公。”則亦見彧不死操尚未敢為此也,則又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容誣蔑者矣。
又按臧洪自是漢末義士,其與張超結交,后與袁紹交兵之處,皆無關于曹操也,則《魏紀》內本可不必立傳,而壽列之于張邈之次,蓋以其氣節不忍沒之耳。蔚宗特傳于《后漢書》內,不以壽《志》已有《洪傳》而遂遺之,亦見其編訂之正。
(節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六)
【注】義帝:楚義帝熊心,秦末六國復辟諸侯王之一。
10.文中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賦分。(3分)
及功績日A高B權勢C已極D董昭等E欲加以上公F九錫G則非H復人臣之事。
11.下列對文中加線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發,指打開、揭開,成語有“發人深省”,其中的“發”字含義與此不同。
B.就,指前往,與《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的“就”含義不同。
C.所以,用來......的,與《答司馬諫議書》“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含義相同。
D.神器,指帝位,與《諫太宗十思疏》“當神器之重”中的“神器”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漢書》和《魏志》都為荀彧立傳,但分別將其列為漢臣和魏臣,顯示了二者不同的立傳觀念。
B.荀彧對曹操因功勞高應被封為魏公并授予“九錫”的建議提出異議,這為他最終的結局埋下隱患。
C.荀彧曾率軍抵抗呂布,堅守鄄城、范縣和東阿,因為他認為這三座城是曹操開創帝業的基礎。
D.臧洪是漢末義士,雖與曹操沒有關聯,但陳壽認為他頗具氣節,不忍將其埋沒,因此將他列入《魏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將軍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
(2)姑以名義折之,卒之見忌于操而飲藥以殉。
14.趙翼認為荀彧該被列為魏臣還是漢臣?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理由。(4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題。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一首七言律詩,每句節奏都為“二二三”,如“歲暮/陰陽/催短景”。全詩的感情基調沉郁悲慨,故應用低沉、頓挫的調子來誦讀。
B.首聯描繪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圖景。“催”和“寒”兩個字既是寫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C.此詩寫了詩人多種感慨:既有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的凄寒;既有詩人對百姓因戰爭而勞頓的痛惜之情,也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悟。
D.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通過聲音來寫戰爭,更加痛切地表現出戰爭帶來的災難。前兩聯著重寫所見所聞,后兩聯抒懷,景和情互相對照,非常和諧。
1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請結合詩句,從詩句的氣象雄渾和具有豐富的言外之意兩方面進行賞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勸學》和《師說》都探討了學習問題。《勸學》認為君子超出眾人的原因并非先天稟賦高,而在于“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當世的眾人“             ,             ”,因此愈發愚笨。
(2)游覽赤壁,奔流不息的江水引發了蘇軾的思考。《赤壁賦》中“             ,             ”兩句,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年華易逝的慨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將自己與周瑜對比之后,“             ”的舉動表現了他感慨人生的復雜意緒。
二、語言文字運用(共5題,共1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辰河下游約四里“楓樹坳”上,有個膝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幾株老楓樹,葉子已被早上的嚴霜,鍍上一片黃,一片紅,一片紫。祠堂前楓樹下有個擺小攤子的,放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簸箕,簸箕中零星貨物上盡是美麗的落葉。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點較高,向對河望去,但見千山草黃,起野火處有白煙如云。銀杏、白楊樹成行高矗,大小葉片在微陽下翻飛,黃綠雜彩相間,如旗纛,如羽葆,又如有所招邀,有所期待。沿河橘子園尤呈奇觀,綠葉濃翠,綿延小河兩岸,綴系在枝頭的果實,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遠望但見一片光明幻異,不可形容。河下船埠邊,有從土地上得來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種農產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裝運下船。河中乘流而下行駛的小船,也多數裝滿了這種深秋收獲物,并裝滿了弄船人的歡欣與希望。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語言表達極具特色,請簡要分析。(4分)
19.文中加粗的語句將無形的情感視作有形之物,下列沒有運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3分)
A.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D.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20.文中加線詞“不可形容”意為不能對客觀事物加以描述,但前文又有“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等描述,請結合文段分析此處“不可形容”使用是否恰當。(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為什么高溫很可怕?(  A  )。高溫來襲時,人類似乎只能通過空調來降體溫;而風扇只能在環境溫度不太高時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一旦溫度超過35℃,開風扇不僅不能降溫,還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  B  )。但是汗液有大量鹽分,如果排汗太多,首先就會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繼而會因為身體失去電解質而發生代謝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排汗,人體還可以通過提高心率降溫。這是通過兩個機制完成的:一是把原本聚集在內臟的血液泵到四肢,通過這個方法向環境中散熱;二是出汗太多導致血液黏稠,需要提高心率來加速血液循環。
如果這兩個降溫方法都失效,就會導致體溫升高,不僅會使心血管系統發生應激反應,還會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其表現為心率持續不斷地增強,直至心臟不堪重負而崩潰。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毛筆是我國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硬毫、軟毫之分。硬毫彈性好但不夠柔軟,軟毫很柔軟但彈性較差。人們書寫時根據其各自的特性揚長避短,以硬毫表現瘦勁挺拔,以軟毫表現圓潤豐滿,并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書寫需求,將硬毫、軟毫按不同比例合制出兼毫。在做事之前準備好工具,掌握其特性,操作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人們又進而把“賢友”比作“利器”,認為與品德高尚的人為友,自己的境界和修養也會得到提升。如是說來,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器”呢?認識自我,不斷學習,掌握技能,提升境界不正是一個“利其器”的過程嗎?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絕密★啟用前
但神話在一個民族的文學中最終留下多么深的痕跡,對它的發展產生多么大的影響,仍然
與其他一些條件相關:換言之,神話的存在并不直接促使文學藝術的發達。因為,神話最初的功
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能主要是解釋自然,或如馬克思所說,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如果停留在這一階段上,神話對
人自身的關注會是比較有限的。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
語文
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不
少戲刷都是這樣的作品。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
考生注意:
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從中國的現存上古神話資料中,可以看到大量神祇的名稱和零散的事跡,但看不出完整的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
神話系統,各種神話故事、神話人物之間,只有相當松散的關系,而且各自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
記載下來的。以前人們對此現象有不同的解釋,如魯迅、胡適等人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原本是不發
達的,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少人提出:中國古代原來也有著豐富的神話,只是后來被
試卷上無效。
“歷史化”或失傳了。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這里需要把原始神話和文學化的神話加以區分。從后者來說,中國古代神話文學不發達是
顯然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
一、閱讀(70分)
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周文化己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
(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缺陷和痛苦,也不利于“想入非非”的文學的蓬勃生長。因之,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富的人類情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
材料一:
(摘編自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
龍飛鳳舞一一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不像后世美學家論美之
材料三:
本性所認為的那樣。相反,它們是一種狂烈的活動過程。之所以說“龍飛鳳舞”,正因為它們作
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承續民族精神方面。比如說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
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狂熱的巫術禮儀活動。后世的歌、舞、劇、畫、神話、咒
日、大禹治水等,這些神話充滿中國先民戰天斗地的雄心壯志與豪邁之氣,其經典內容通過后代
語....·,在遠古是完全糅合在這個未分化的巫術禮儀活動的混沌統一體之中的,如火如茶,如
不斷地文學再創造,在漫長的歲月中深入人心,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故事載體。
醉如狂,虔誠而蠻野,熱烈而謹嚴。你不能藐視那已成陳跡的、僵硬了的圖像輪廓,你不要以為
神話文學化也曾被歷史上的各種文化母體作為展示宣揚其自身內容的途徑。比如說漢代的
那只是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靜的陰陽八卦,想當年,它們都是火一般
讖緯之書中有不少是依靠神話材料來宣揚其思想的,歷史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在傳播思想的時
熾熱虔信的巫術禮儀的組成部分或符號標記。它們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語的凝凍了
候,也往往借用這些神話材料,以詩歌、小說等形式去影響大眾。例如漢代學者編造了大量有關
的代表。它們濃縮著、積淀著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圣王大禹”的神異故事,目的是從讖緯學說角度出發,通過烘托“圣王大禹”的形象,最終為
遠古圖騰歌舞作為巫術禮儀,是有觀念內容和情節意義的,而這情節意義就是戲劇和文學
當時的皇權統治張目。而至魏晉南北朝以后,大禹在文學作品中又逐漸被道教尊為“紫庭真
的前身。古代把禮樂同列并舉,而且把它們直接和政治興衰聯結起來,也反映了原始歌舞(樂)
人”,其目的則是借用大禹傳說為道教的傳播助力。
和巫術禮儀(禮)在遠古是二而一的東西,它們與其氏族、部落的興衰命運直接相關而不可分
以上說的是神話文學化的積極價值。在漫長的歲月里,神話在文學化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
割。身體的跳動(舞)、口中念念有詞或狂呼高喊(歌、詩、咒語)、各種敲打齊鳴共奏
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后世的我們注意和明辨。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話故
(樂),本來就在一起。“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
事,這些故事承載的內容本來是很正面、很有價值的,但是在后代的文學演繹中,這些神話故事
器從之。”(《禮記·樂記》)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它們是原
也曾經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取向互相對峙的情況,有的人去贊美這些神話,而有的人則出于
始人們特有的區別于物質生產的精神生產,即物態化活動,它們既是巫術禮儀,又是原始歌舞。
某些歷史或者社會的具體原因去批評這些神話。
到后世,兩者才逐漸分化,前者成為“禮”
一一政刑典章,后者便是“樂”一
一文學藝術。
(摘編自寧稼雨《中國神話的文學移位及其文化價值》)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1.根據材料一,下列文物所體現的審美意識不符合“龍飛鳳舞”的一項是(3分)
材料二:
A.具有圖騰象征的禮器“紅山文化玉龍”
在文學史的初期階段,神話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現象。在遠古社會中,神話關涉的范圍要
B.用于祭祀的商代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遠出于文學之外。它本是原始人類的綜合的意識形態,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是他們百科
C.體現楚人崇鳳的樂器“虎座鳳架懸鼓”
全書式的知識體系,又是他們愿望的表達。人類最初是生活在一個神話世界中的。
D.展現樂舞交流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那么,神話的文學意義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神話的思維充滿了直覺與幻想,是人類理性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邏輯尚未發展成熟時期的思維方式。它雖然是不自覺的,卻依然表現了人類的藝術天性。同時,
A.在遠古時期,歌舞不是以單獨的藝術形式出現的,而是和巫術禮儀糅合在一起的,隨著
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時代發展它才分離了出來。
語文試題第1頁(共4頁)絕密★啟用前
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語 文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閱讀(70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龍飛鳳舞——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不像后世美學家論美之本性所認為的那樣。相反,它們是一種狂烈的活動過程。之所以說“龍飛鳳舞”,正因為它們作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狂熱的巫術禮儀活動。后世的歌、舞、劇、畫、神話、咒語......,在遠古是完全糅合在這個未分化的巫術禮儀活動的混沌統一體之中的,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誠而蠻野,熱烈而謹嚴。你不能藐視那已成陳跡的、僵硬了的圖像輪廓,你不要以為那只是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靜的陰陽八卦,想當年,它們都是火一般熾熱虔信的巫術禮儀的組成部分或符號標記。它們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語的凝凍了的代表。它們濃縮著、積淀著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遠古圖騰歌舞作為巫術禮儀,是有觀念內容和情節意義的,而這情節意義就是戲劇和文學的前身。古代把禮樂同列并舉,而且把它們直接和政治興衰聯結起來,也反映了原始歌舞(樂)和巫術禮儀(禮)在遠古是二而一的東西,它們與其氏族、部落的興衰命運直接相關而不可分割。身體的跳動(舞)、口中念念有詞或狂呼高喊(歌、詩、咒語)、各種敲打齊鳴共奏(樂),本來就在一起。“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禮記·樂記》)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它們是原始人們特有的區別于物質生產的精神生產,即物態化活動,它們既是巫術禮儀,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兩者才逐漸分化,前者成為“禮”——政刑典章,后者便是“樂”——文學藝術。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材料二:
在文學史的初期階段,神話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現象。在遠古社會中,神話關涉的范圍要遠出于文學之外。它本是原始人類的綜合的意識形態,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是他們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體系,又是他們愿望的表達。人類最初是生活在一個神話世界中的。
那么,神話的文學意義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神話的思維充滿了直覺與幻想,是人類理性邏輯尚未發展成熟時期的思維方式。它雖然是不自覺的,卻依然表現了人類的藝術天性。同時,神話故事也給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但神話在一個民族的文學中最終留下多么深的痕跡,對它的發展產生多么大的影響,仍然與其他一些條件相關;換言之,神話的存在并不直接促使文學藝術的發達。因為,神話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自然,或如馬克思所說,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如果停留在這一階段上,神話對人自身的關注會是比較有限的。只有當神話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人自身,越來越多地反映人類社會中的生活情感、矛盾沖突時,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神話文學”, 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不少戲劇都是這樣的作品。神話文學的顯著特點,是“神”或“英雄”具有豐富的人性,有著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
從中國的現存上古神話資料中,可以看到大量神祇的名稱和零散的事跡,但看不出完整的神話系統,各種神話故事、神話人物之間,只有相當松散的關系,而且各自都是以片斷的形態被記載下來的。以前人們對此現象有不同的解釋,如魯迅、胡適等人認為中國古代神話原本是不發達的,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少人提出:中國古代原來也有著豐富的神話,只是后來被“歷史化”或失傳了。
這里需要把原始神話和文學化的神話加以區分。從后者來說,中國古代神話文學不發達是顯然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中國歷史進入文獻時代,以崇群體而抑個體、注重實際而不喜幻想為特征的周文化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文化體系不能容忍偉大的人物具有常人的缺陷和痛苦,也不利于“想入非非”的文學的蓬勃生長。因之,那些古老的神祇也就無法獲得豐富的人類情感,無法轉化為豐滿的文學形象。
(摘編自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
材料三:
神話文學化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承續民族精神方面。比如說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這些神話充滿中國先民戰天斗地的雄心壯志與豪邁之氣,其經典內容通過后代不斷地文學再創造,在漫長的歲月中深入人心,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故事載體。
神話文學化也曾被歷史上的各種文化母體作為展示宣揚其自身內容的途徑。比如說漢代的讖緯之書中有不少是依靠神話材料來宣揚其思想的,歷史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在傳播思想的時候,也往往借用這些神話材料,以詩歌、小說等形式去影響大眾。例如漢代學者編造了大量有關“圣王大禹”的神異故事,目的是從讖緯學說角度出發,通過烘托“圣王大禹”的形象,最終為當時的皇權統治張目。而至魏晉南北朝以后,大禹在文學作品中又逐漸被道教尊為“紫庭真人”,其目的則是借用大禹傳說為道教的傳播助力。
以上說的是神話文學化的積極價值。在漫長的歲月里,神話在文學化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后世的我們注意和明辨。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承載的內容本來是很正面、很有價值的,但是在后代的文學演繹中,這些神話故事也曾經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取向互相對峙的情況,有的人去贊美這些神話,而有的人則出于某些歷史或者社會的具體原因去批評這些神話。
(摘編自寧稼雨《中國神話的文學移位及其文化價值》)
1.根據材料一,下列文物所體現的審美意識不符合“龍飛鳳舞”的一項是(3分)
A.具有圖騰象征的禮器“紅山文化玉龍”   
B.用于祭祀的商代青銅禮器“四羊方尊”   
C.體現楚人崇鳳的樂器“虎座鳳架懸鼓”   
D.展現樂舞交流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遠古時期,歌舞不是以單獨的藝術形式出現的,而是和巫術禮儀糅合在一起的,隨著時代發展它才分離了出來。
B.神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缺乏一定的邏輯,是古人用直覺和幻想的思維方式來描述其世界觀的一種形態。
C.中國古代神話文學缺乏豐滿的神祇形象,主要原因在于不喜歡幻想的周文化成為社會主流,這抑制了文學發展。
D.中國歷史上的神話文學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不僅可以承續民族精神,也可以為很多思想的傳播提供助力。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引用《禮記》中的記載,旨在說明古時詩、歌、舞、樂等精神生產活動在社會地位上是大致相當的。
B.材料二觀點鮮明,作者指出我國古代神話文學是不發達的,主要依據是上古神話缺乏完整的系統,且記載碎片化。
C.材料三具有辯證眼光,指出古代神話文學化過程中會受歷史、社會因素影響,從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
D.三則材料都圍繞神話展開,其中材料一、二從神話與文學的關系的角度論述,材料三則從神話文學化的價值的角度論述。
4.遠古圖騰歌舞、古代神話各自與文學有什么關系?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4分)
5.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當代文學創作該怎么利用中國古代神話?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盼望羊羔兒
劉慶邦
吃過早飯,娘讓我跟二姐一塊兒去放羊。“你二姐放羊時還要割草。”娘說,“你拿上咱家那個破茶缸子,把羊屎蛋兒撿起來,攢點肥料。”
二姐牽著羊向南邊走,土路兩邊麥苗長得綠油油的。羊看見麥苗伸著嘴想吃。二姐使勁一拽繩子,大聲訓斥羊:“羊,我看你敢吃公家的麥苗,我就勒死你!”
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對我們家有過實質性幫助的就是麻閨女兒姑。這只母羊就是麻閨女兒姑借給我們的,在借用期間,母羊將了小羊羔兒,我們家把小羊羔兒留下,再把母羊還給麻閨女兒姑,這給我們家帶來了新的希望。
我們在麥田間的土路上往南走了一里多路,總算有一些只長野草的坡地。那些野草可以說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羊終于可以不受限制地放開嘴巴吃草,吃得切切割割,發出一種細碎的很好聽的聲音。
我有些機械地盯著羊拉屎的地方,遲遲不見羊拉出屎蛋子來。二姐說:“你不用老看著羊,想玩什么就玩吧。等羊拉屎的時候,我再喊你過來拾也不耽誤。”
河坡里有什么可玩的呢,我只能到水邊去玩玩水。二姐給我送來了幾條“面筋”,還有幾顆“蛋黃”。“面筋”是包裹在茅根草里面的花苞,細細的乳白色的長條,嚼起來筋筋的,甜絲絲的,確有一點兒面筋的味道。“蛋黃”是蒲公英的花苞,圓圓的、小小的,鵝黃色,剛嚼在大牙上有些苦苦的,但嚼著嚼著,滿口都是清香。
太陽越升越高,水羊的肚子吃得朝兩邊鼓起來,二姐也割滿了一筐青草。二姐突然喊我,說羊拉出了羊屎蛋子。我如同聽到了什么盼望已久的好消息,趕快向母羊跑去。我蹲下身子,把羊屎蛋子一粒一粒地往茶缸子里撿拾。撿了小半茶缸。我把茶缸晃了晃,茶缸子里咣當咣當一陣響。
中午回到家,我把茶缸里的羊屎蛋子拿給娘看,向娘匯報成績。娘看了一眼說:“嗯,不少。”
收集羊屎蛋子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最關心的還是母羊能不能將出小羊羔兒。母羊拉出的羊屎蛋子哪怕成千上萬,都抵不上一只小羊羔兒。
有天半夜里,母羊突然叫了起來。平日里母羊叫得很是溫柔,那天卻可著嗓子叫得聲嘶力竭。二姐被吵醒了,要去看看。娘讓二姐不要管,說母羊可能是在走羔兒。二姐還是起身到院子里看羊去了。回到屋子里,姐對娘說,她看見別人家的羊跑到我們院子里來了,就用掃帚把那些羊趕跑了。
娘埋怨:“你這孩子,那些羊可能都是一些沒上繩的公羊,可能都是母羊喚過來的。”
放暑假期間,我差不多每天都跟二姐一塊兒去放羊。按照分工,在放羊的同時,二姐還是割草,我還是負責撿羊屎蛋子。羊的肚子每天都吃得飽飽的,但每天夜里拉過一地羊屎蛋子之后,肚子都會癟下去,一點兒懷羊羔兒的跡象都沒有。
這天,二姐坐在草地上,抱過母羊的肚子,一側的耳朵貼在母羊的大肚子上聽。我猜,二姐是想聽聽母羊肚子里有沒有羊羔兒的聲音。這時,有一個沿著河坡拾糞的男人走了過來,說:“你把羊放得太肥了,羊的肚子里長滿了板油,就懷不上小羊羔兒了。”
這話二姐不愛聽,她生氣了,臉漲得通紅。
轉眼到了秋天,高粱紅了,棉花白了,谷子黃了,到處是莊稼成熟的氣息。當生產隊里開始收割豆子時,母羊跟前還是連一只羊羔子都沒有。我們全家人都習慣了天天看母羊的肚子。我的堂叔,也是麻閨女兒姑的哥哥,對母羊能不能懷小羊羔兒的事也很關注。有一天早上在院子外的飯場吃早飯時,我娘問堂叔,母羊怎么老也懷不上羊羔子呢?堂叔說,我們全家人都景著它,它的生活太好了,再懷羊羔子就難了。
“幾個孩子天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都盼著能見到羊羔子,看來指望不上了。”娘的聲音有些發沉。
堂叔說:“沒事兒,哪天見著我妹妹,我跟她說說,母羊不用還給她了。”
娘搖頭說:“那可不中。”
這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母羊將出了三只小羊羔兒。小羊羔兒的嘴唇紅紅的,眼圈兒毛毛的,身上軟軟的。一醒來,我馬上跑到院里看,樹根上只拴著那只母羊,哪里有半只小羊羔兒的身影呢!在月光的照耀下,那只母羊渾身發著白光,像是用一堆新雪堆成的雪羊。
蟲不過冬,債不過年。在剛踩住臘月的一個星期天早上,娘對我二姐說:“快過年了,你今天去金莊把母羊還給你麻閨女兒姑吧。”
二姐眼圈兒一下子就紅了。她牽著羊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因為不必再拾羊屎蛋子,我就沒有帶那只破茶缸子。出了村子,我們走過一座石橋,拐上河堤。我看見我們的影子映進河水里,我們和羊是頭朝上往前走,水中的影子是頭朝下往前走。在水中頭朝下的樣子是可怕的,好像我們會隨時朝著無邊無際的水底沉下去。只看了幾眼,我就不敢再看。走著走著,我覺得額頭上涼了一下,又涼了一下,仰臉往天空看,才發覺下起了小雪。
我們來到了麻閨女兒姑家,她接過牽母羊的繩子拴在一棵樹上后,竟照母羊的肚子上踢了兩腳,一邊踢一邊吵:“你這個沒用的東西,我踢死你!”
眼看接近晌午,麻閨女兒姑沒有任何留我們吃午飯的意思。二姐說:“姑,我們回去了。”
麻閨女兒姑仰臉看了一下天說:“雪可能會越下越大,趁這會兒雪還沒下大,你們想回去就回去吧。”
我們離開麻閨女兒姑家時,聽見那只母羊在我們背后叫了兩聲。我們沒有回頭。
我們回家走到半路上,雪果然下大了,雪花在空中飛舞,天地間一片迷茫。
我和二姐都有些想哭。
(有刪改)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將茅根草、蒲公英的花苞比作“面筋”和“蛋黃”,形象地表現了其花苞的特征,也凸顯了“我”的童真和對食物的渴望。
B.“高粱紅了,棉花白了,谷子黃了”,運用色彩營造豐收的喜悅氛圍,意在烘托“我們”家對母羊秋天產下羊羔兒抱有希望。
C.二姐時刻關注母羊的身體、全家人習慣天天看母羊肚子、“我”做夢夢到母羊產下小羊羔兒等情節緊扣標題,緊湊集中。
D.文中對月光照耀下新雪堆成的“雪羊”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清寂傷感的氛圍,更突出了“我”內心盼望落空的難過。
7.關于“我”和二姐去還羊這幾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部分的環境描寫只有寥寥數語,卻頗為耐人尋味,烘托了“我”和二姐對生活的迷茫。
B.“額頭上涼了一下,又涼了一下”描寫真實細膩,既表明天氣變化,也是“我”心情的映射。
C.麻閨女兒姑對母羊態度粗暴,對“我們”態度冷淡,雪天也不留人吃飯,說明她不近人情。
D.“我們”離開時聽到母羊在叫,雖然和母羊有了感情,心有不舍,但“我們”還是沒有回頭。
8.文章主要內容是盼望羊羔兒,但多次出現撿羊糞這一情節,有何作用?(4分)
9.這篇文章沒有設計大團圓結局,而是比較傷感,這一構思有怎樣的藝術效果?(6分)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荀彧傳》,《后漢書》與孔融等同卷,則固以為漢臣也,陳壽《魏志》則列于夏侯惇、曹仁等之后,與荀攸、賈詡同卷,則以為魏臣矣。
按董昭等以曹操功高,議欲封魏公,加九錫,彧以為操本起義兵,匡漢室,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是,以是拂操意。會征孫權,乃表請彧勞軍,彧病留壽春,操遣人饋食,發之,空器也,遂飲藥而卒。明年,操乃為魏公。是彧之心乎為漢可知也。論者或謂末路雖以失操意而死,而當其初去袁紹就操時,值呂布攻兗州,彧為操堅守鄄城及范、東阿以待操,謂昔漢高先定關中,光武先取河內以為基,此三城即操之關中、河內也。后又勸操迎天子,謂晉文納襄王而定霸,漢高發義帝【注】喪而得諸侯。是早以帝王創業之事勸操,何得謂之盡忠于漢?
不知獻帝遭董卓大亂之后,四海鼎沸,強藩悍鎮,四分五裂,彧計諸臣中,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漢室,則不得不歸心于操而為之盡力,為操即所以為漢也。其初勸操迎天子,謂操曰:“將軍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是可知彧欲藉操以匡漢之本懷矣。且是時操亦未遽有覬覦神器之心也。及功績日高權勢已極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錫則非復人臣之事。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懷僭妄,而終不肯附和,姑以名義折之,卒之見忌于操而飲藥以殉。其為劉之心亦可共白于天下矣。
陳壽已入于魏臣內,范蔚宗獨提出列于《后漢書》,傳論明言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此實平心之論也。壽于傳末亦云:“彧死之明年,操遂為魏公。”則亦見彧不死操尚未敢為此也,則又公道自在人心而不容誣蔑者矣。
又按臧洪自是漢末義士,其與張超結交,后與袁紹交兵之處,皆無關于曹操也,則《魏紀》內本可不必立傳,而壽列之于張邈之次,蓋以其氣節不忍沒之耳。蔚宗特傳于《后漢書》內,不以壽《志》已有《洪傳》而遂遺之,亦見其編訂之正。
(節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六)
【注】義帝:楚義帝熊心,秦末六國復辟諸侯王之一。
10.文中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賦分。(3分)
及功績日A高B權勢C已極D董昭等E欲加以上公F九錫G則非H復人臣之事。
11.下列對文中加線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發,指打開、揭開,成語有“發人深省”,其中的“發”字含義與此不同。
B.就,指前往,與《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中的“就”含義不同。
C.所以,用來......的,與《答司馬諫議書》“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含義相同。
D.神器,指帝位,與《諫太宗十思疏》“當神器之重”中的“神器”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后漢書》和《魏志》都為荀彧立傳,但分別將其列為漢臣和魏臣,顯示了二者不同的立傳觀念。
B.荀彧對曹操因功勞高應被封為魏公并授予“九錫”的建議提出異議,這為他最終的結局埋下隱患。
C.荀彧曾率軍抵抗呂布,堅守鄄城、范縣和東阿,因為他認為這三座城是曹操開創帝業的基礎。
D.臧洪是漢末義士,雖與曹操沒有關聯,但陳壽認為他頗具氣節,不忍將其埋沒,因此將他列入《魏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將軍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
(2)姑以名義折之,卒之見忌于操而飲藥以殉。
14.趙翼認為荀彧該被列為魏臣還是漢臣?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理由。(4分)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題。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一首七言律詩,每句節奏都為“二二三”,如“歲暮/陰陽/催短景”。全詩的感情基調沉郁悲慨,故應用低沉、頓挫的調子來誦讀。
B.首聯描繪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圖景。“催”和“寒”兩個字既是寫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C.此詩寫了詩人多種感慨:既有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的凄寒;既有詩人對百姓因戰爭而勞頓的痛惜之情,也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悟。
D.在藝術手法上,這首詩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通過聲音來寫戰爭,更加痛切地表現出戰爭帶來的災難。前兩聯著重寫所見所聞,后兩聯抒懷,景和情互相對照,非常和諧。
1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請結合詩句,從詩句的氣象雄渾和具有豐富的言外之意兩方面進行賞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勸學》和《師說》都探討了學習問題。《勸學》認為君子超出眾人的原因并非先天稟賦高,而在于“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當世的眾人“             ,             ”,因此愈發愚笨。
(2)游覽赤壁,奔流不息的江水引發了蘇軾的思考。《赤壁賦》中“             ,             ”兩句,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年華易逝的慨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將自己與周瑜對比之后,“             ”的舉動表現了他感慨人生的復雜意緒。
二、語言文字運用(共5題,共1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辰河下游約四里“楓樹坳”上,有個膝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幾株老楓樹,葉子已被早上的嚴霜,鍍上一片黃,一片紅,一片紫。祠堂前楓樹下有個擺小攤子的,放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簸箕,簸箕中零星貨物上盡是美麗的落葉。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點較高,向對河望去,但見千山草黃,起野火處有白煙如云。銀杏、白楊樹成行高矗,大小葉片在微陽下翻飛,黃綠雜彩相間,如旗纛,如羽葆,又如有所招邀,有所期待。沿河橘子園尤呈奇觀,綠葉濃翠,綿延小河兩岸,綴系在枝頭的果實,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遠望但見一片光明幻異,不可形容。河下船埠邊,有從土地上得來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種農產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裝運下船。河中乘流而下行駛的小船,也多數裝滿了這種深秋收獲物,并裝滿了弄船人的歡欣與希望。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語言表達極具特色,請簡要分析。(4分)
19.文中加粗的語句將無形的情感視作有形之物,下列沒有運用這一手法的一項是(3分)
A.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D.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20.文中加線詞“不可形容”意為不能對客觀事物加以描述,但前文又有“丹朱明黃,繁密如天上星子”等描述,請結合文段分析此處“不可形容”使用是否恰當。(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為什么高溫很可怕?(  A  )。高溫來襲時,人類似乎只能通過空調來降體溫;而風扇只能在環境溫度不太高時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一旦溫度超過35℃,開風扇不僅不能降溫,還會適得其反。
眾所周知,(  B  )。但是汗液有大量鹽分,如果排汗太多,首先就會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繼而會因為身體失去電解質而發生代謝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排汗,人體還可以通過提高心率降溫。這是通過兩個機制完成的:一是把原本聚集在內臟的血液泵到四肢,通過這個方法向環境中散熱;二是出汗太多導致血液黏稠,需要提高心率來加速血液循環。
如果這兩個降溫方法都失效,就會導致體溫升高,不僅會使心血管系統發生應激反應,還會影響各項生理功能,其表現為心率持續不斷地增強,直至心臟不堪重負而崩潰。
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三、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毛筆是我國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硬毫、軟毫之分。硬毫彈性好但不夠柔軟,軟毫很柔軟但彈性較差。人們書寫時根據其各自的特性揚長避短,以硬毫表現瘦勁挺拔,以軟毫表現圓潤豐滿,并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書寫需求,將硬毫、軟毫按不同比例合制出兼毫。在做事之前準備好工具,掌握其特性,操作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人們又進而把“賢友”比作“利器”,認為與品德高尚的人為友,自己的境界和修養也會得到提升。如是說來,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器”呢?認識自我,不斷學習,掌握技能,提升境界不正是一個“利其器”的過程嗎?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絕密★啟用前
高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學業質量監測
語文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
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
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
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閱讀(70分)
(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龍飛鳳舞一一這種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并不是觀照或靜觀,不像
后世美學家論美之本性所認為的那樣。相反,它們是一種狂烈的活動過程。之
所以說“龍飛鳳舞”,正因為它們作為圖騰所標記、所代表的,是一種狂熱的
巫術禮儀活動。后世的歌、舞、劇、畫、神話、咒語.··,在遠古是完全糅
合在這個未分化的巫術禮儀活動的混沌統一體之中的,如火如茶,如醉如狂,
虔誠而蠻野,熱烈而謹嚴。你不能藐視那已成陳跡的、僵硬了的圖像輪廓,你
不要以為那只是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靜的陰陽八
卦,想當年,它們都是火一般熾熱虔信的巫術禮儀的組成部分或符號標記。它
們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語的凝凍了的代表。它們濃縮著、積淀著
原始人們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遠古圖騰歌舞作為巫術禮儀,是有觀念內容和情節意義的,而這情節意
義就是戲劇和文學的前身。古代把禮樂同列并舉,而且把它們直接和政治興衰
聯結起來,也反映了原始歌舞(樂)和巫術禮儀(禮)在遠古是二而一的東
西,它們與其氏族、部落的興衰命運直接相關而不可分割。身體的跳動
(舞)、口中念念有詞或狂呼高喊(歌、詩、咒語)、各種敲打齊鳴共奏
(樂),本來就在一起。“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
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禮記·樂記》)這雖是后代的記述,卻仍不
掩其混沌一體的原始面目。它們是原始人們特有的區別于物質生產的精神生
產,即物態化活動,它們既是巫術禮儀,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兩者才逐漸
分化,前者成為“禮”一一政刑典章,后者便是“樂”一一文學藝術。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材料二:
在文學史的初期階段,神話是一種重要而獨特的現象。在遠古社會中,
神話關涉的范圍要遠出于文學之外。它本是原始人類的綜合的意識形態,是他
語文試題第1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彝良县| 清涧县| 台山市| 驻马店市| 文昌市| 永仁县| 新竹市| 泰和县| 南康市| 九龙坡区| 禹城市| 恭城| 茌平县| 搜索| 宁陵县| 孟连| 江永县| 格尔木市| 景德镇市| 聂荣县| 西贡区| 当涂县| 逊克县| 桓仁| 寻甸| 红桥区| 南陵县| 诏安县| 盈江县| 新田县| 铜鼓县| 枞阳县| 永登县| 富顺县| 顺平县| 沂水县| 博野县| 克东县| 竹溪县| 郸城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