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練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一、 語言文字運用 (一) 語言文字運用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雖然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讓億萬人民①________。焦裕祿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本質所在。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去為人民謀利益。他始終與老百姓心心相印,②________,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都要黨員干部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把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③________為群眾排憂解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在焦裕祿同志看來,實事求是既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還是一種人生態度。從蘭考縣實際情況出發的他在把戰勝災害、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原則下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為蘭考縣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他深入調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澇、沙、堿發生發展的規律,做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確決策。 1.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請將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蘭考縣幾十個貧農代表和干部,專程來到焦裕祿的墳前。貧農們一看見焦裕祿的墳墓,就仿佛看見了他們的縣委書記,看見了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那個人。 一年前,他還在蘭考,同貧下中農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災斗爭的前線。人們怎么會忘記,在那大雪封門的日子,他帶著黨的溫暖走進了貧農的柴門;在那洪水暴發的日子,他拄著棍子帶病到各個村莊察看水情。是他高舉著毛澤東思想的紅燈,照亮了蘭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帶領蘭考人民扭轉了蘭考的局勢,激發了人們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鎖住風沙,制伏洪水”的號召;是他發現了貧下中農革命的“硬骨頭”精神,使之在全縣發揚光大……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親切啊!誰能夠想到,像他這樣一個充滿著革命活力的人,竟會在蘭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離開了蘭考的大地。 人們一個個含著淚站在他的墳前,一位老貧農泣不成聲地說出了36萬蘭考人的心聲: “我們的好書記,你是為俺蘭考人民,硬給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難的時候你為俺貧農操心,跟著俺們受罪,現在,俺們好過了,全蘭考翻身了,你卻一個人在這里……” 4. 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假設關系的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符號有時很有表現力。請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省略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現代文閱讀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題。 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焦裕祿精神都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思想動力,是激勵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寶貴精神財富。 焦裕祿出生于兵荒馬亂、戰火頻仍的舊社會,生活貧困。抗日戰爭期間,他被日軍暴打,并作為“特嫌”被關進監獄,后來被送到撫順煤礦當特殊勞工。繁重的勞動,非人的生活,他被折磨得皮包骨頭。1946年,24歲的焦裕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后,焦裕祿作為有土改經驗的干部被抽調到南下工作大隊前往新解放區開展工作。在河南省尉氏縣,他積極參加剿匪反霸斗爭,領導人民進行土地革命,贏得了當地群眾的稱贊。淮海戰役打響后,焦裕祿帶領一千多人,歷盡艱苦,最終把戰略物資送到了前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焦裕祿先后擔任尉氏縣大營區副區長、區長,團縣委副書記等職務。1953年6月,焦裕祿被抽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參加工業建設。1962年6月,由于工作突出,焦裕祿被調到河南省尉氏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同年12月,他又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先后任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 20世紀60年代,蘭考縣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當地有段順口溜:“吃也愁,穿也愁,住也愁,燒也愁,出門愁,進門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夜間愁……愁來愁去沒個頭。”全縣36萬人,災民就有19萬多人。大批災民外出逃荒要飯,工農業生產形勢嚴峻。焦裕祿沒有被巨大的困難嚇倒,以“不改變蘭考面貌,死不瞑目”的決心和斗志,帶領全縣人民向“三害”發起猛攻。 焦裕祿帶領干部群眾深入“三害”第一線,由于長期勞累而積勞成疾,他的肝病不斷惡化,直至肝癌晚期,他依然堅持工作。彌留之際,他向組織提出死后把他埋在沙丘上,以便看著蘭考人民把“三害”治好。 焦裕祿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鑄就了偉大的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深沉摯愛,燃盡了生命之火,鑄就了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是焦裕祿精神的最經典概括和最本質表達。 親民愛民。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焦裕祿深入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而且發誓做人民的孝子。他要求“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曾冒雪來到梁孫莊梁俊才老人的家里,一句“我是您的兒子”,讓兩位老人感動不已。 艱苦奮斗。焦裕祿到蘭考縣后,面臨的是兩手向上、依賴救濟,還是艱苦奮斗、改變蘭考縣面貌的兩難境地。長期革命斗爭練就的頑強意志,使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為了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治理“三害”上,焦裕祿生前辦公室的辦公桌、文件柜都是原蘭考縣委初建時買的,早已破損不堪。 科學求實。焦裕祿堅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堅持扎根基層、深入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為人民辦實事、求實效。他一連幾個晚上住在肖位芬的牲口屋里,向這位老飼養員請教改變蘭考縣面貌的辦法,知道了沙土窩里能種泡桐樹(焦裕祿當年組織種下的泡桐樹如今已長大成林,被稱為“焦桐”),能擋風壓沙。從1963年8月到11月,焦裕祿組織除“三害”調查隊,跋涉2500余公里,終于摸清了“三害”的底細。 迎難而上。焦裕祿以“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氣概,和“三害”展開了猛烈斗爭,發出“不達目的,我死不瞑目”的錚錚誓言。1963年夏季,大雨下了七天七夜,面對大雨和洪水,焦裕祿說:“嗬,洪水啊,等還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門來了。”為了查清全縣低洼處水的流勢,他帶著辦公室的三位同志沖進了危險的洪水激流中。同志們為他撐著傘,他畫了一張又一張水的流向圖。 無私奉獻。焦裕祿對自己、對家人從嚴要求,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以自己廉潔奉公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風范。1963年春節,焦裕祿在蘭考縣委墻上的福利救濟名單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焦裕祿,救濟60元。他對這件事非常重視,隨即召開了機關黨員大會,他態度堅決地說:“分給我的救濟,我一分錢也不要。”他接著又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時時、事事應該首先想著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把焦裕祿視為人生榜樣。他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幾十年來,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直在我腦海中,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習近平總書記曾幾次親赴蘭考重溫焦裕祿事跡,號召黨員群眾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精神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恒價值。 弘揚焦裕祿精神,堅守公仆情懷。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在于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新時代,我們更要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老百姓當作衣食父母,贏得群眾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擁護。 弘揚焦裕祿精神,錘煉擔當氣概。敢于擔當,是一種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焦裕祿迎難而上、不畏犧牲,干出了利后代、傳千古的事業。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不怕矛盾復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擔,敢于克難制勝,敢于奮勇爭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須有我”的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一步一個腳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弘揚焦裕祿精神,砥礪奮斗意志。當前我國面臨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必須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精神氣概。面對困難,我們要像焦裕祿那樣,以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做工作、干事業。 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優良家風。有什么樣的家教,就培育出什么樣的人。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嚴于律己、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質,領導干部必須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教育身邊人時時自重、自警,處處慎欲、慎微。 (摘編自《焦裕祿精神 勤政為民攻堅克難》) 6. 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抗日戰爭期間,焦裕祿被日軍暴打,被關進監獄。焦裕祿出獄后帶領一千多人,歷盡艱苦,最終把戰略物資送到了抗日前線。 B. 焦裕祿在蘭考積勞成疾,他的肝病不斷惡化,但他依然堅持工作。他一心想著把“三害”治好,還希望自己死后被埋在沙丘上。 C. 焦裕祿同志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所以他自始至終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 D. 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錘煉擔當氣概是最重要的。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須有我”的擔當,以身作則。 7.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焦裕祿精神是可以跨越時空的,焦裕祿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思想動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B. 焦裕祿鑄就了一座精神豐碑,焦裕祿精神的形成離不開他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 C. 習近平總書記說他們那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幾次親赴蘭考重溫焦裕祿事跡。 D. 當前我國面臨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精神氣概,不顧及個人利益和身體狀況。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選項不屬于“弘揚焦裕祿精神”范疇的一項是( ) A. 工作中不怕矛盾復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擔。 B. 領導干部嚴于律己,教育身邊人時時自重、自警,處處慎欲、慎微。 C. 工作中努力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以上級領導的滿意為工作標準。 D. 與群眾同甘共苦,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老百姓當作衣食父母。 9. 班級學習小組開展關于“焦裕祿精神”的探究學習活動,你將在活動上進行發言。請依據文本,從四個方面寫出你的發言提綱,要求簡潔、準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990年,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創作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其中有“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的詞句。有評論認為這些詞句蘊含著“焦裕祿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練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1. 示例:①永志不忘 ②休戚與共(或:同甘共苦) ③千方百計(或:想方設法) 解析:第一空,根據原文“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可知,此處是指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讓億萬人民永遠地記住了,故可填“永志不忘”。第二空,根據原文“他始終與老百姓心心相印”“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可知,此處是指他始終與老百姓同歡樂、共患難,故可填“休戚與共”“同甘共苦”。第三空,根據原文“為群眾排憂解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可知,此處是指他想盡種種辦法為群眾排憂解難,故可填“千方百計”“想方設法”。 永志不忘:永遠銘記在心而不忘記。休戚與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與災禍。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千方百計:形容想盡或用盡種種方法。想方設法:想盡辦法。 2. 黨員干部都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 3. 示例:他從蘭考縣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把戰勝災害、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的原則,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為蘭考縣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4. 示例:如果不是他高舉著毛澤東思想的紅燈,就不會照亮了蘭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 5. ①省略號表示語意未盡,不忍說出。②體現了蘭考人民對焦裕祿去世的痛心。③表達了蘭考人民對焦裕祿的愛戴、敬仰之情。 6. B A項,“焦裕祿出獄后帶領一千多人”時序錯亂,根據原文“淮海戰役打響后,焦裕祿帶領一千多人,歷盡艱苦,最終把戰略物資送到了前線”可知,時間是“淮海戰役打響后”,而不是“焦裕祿出獄后”;且“送到了抗日前線”說法有誤。C項,“……所以他自始至終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因果顛倒。根據原文“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可知,“他自始至終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是原因,“焦裕祿同志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是結果。D項,“錘煉擔當氣概是最重要的”無中生有。根據原文“敢于擔當,是一種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中,焦裕祿迎難而上、不畏犧牲,干出了利后代、傳千古的事業。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可知,原文沒有比較哪個方面是最重要的。 7. D “不顧及個人利益和身體狀況”于文無據。根據原文“我們必須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精神氣概。面對困難,我們要像焦裕祿那樣,以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做工作、干事業”可知,沒有說“不顧及個人利益和身體狀況”。 8. C “努力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以上級領導的滿意為工作標準”是只“唯上”的做法,不屬于“弘揚焦裕祿精神”的范疇。 9. ①焦裕祿精神形成的時代背景。②焦裕祿精神的深刻內涵。③焦裕祿精神的永恒價值。④焦裕祿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10. ①“焦桐”如今已長大成林,體現了焦裕祿的科學求實。焦裕祿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向人請教改變蘭考縣面貌的辦法,因地制宜,組織種泡桐樹,除“三害”。②“父老生死系”體現了焦裕祿的親民愛民。焦裕祿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在蘭考一心為民,關心百姓冷暖,為民除“三害”。③“生也沙丘,死也沙丘”“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體現了焦裕祿的艱苦奮斗和迎難而上,焦裕祿到蘭考縣后,力求改變蘭考縣的面貌,以大無畏氣概和“三害”展開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