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單元測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1.下列加點字注音及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卞(biàn) 飛奔(bèn) 寂寞B.束(shù) 房舍(shè) 郊原C.尹(yǐn) 裝飾(shì) 謊言D.漫(màn) 舵手(duò) 墓畔2.下面句子中朗讀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投身革命/即/為家B.取義/成仁/今日事C.人間遍種/自由/花D.血雨腥風/應/有涯3.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旋圍解(周旋)B.取義成仁今日事(指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勇于犧牲)C.慮不得脫(考慮,估計)D.旌旗十萬斬閻羅(借指軍士)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春回大地,來到這漫漫無邊的草原上,真叫人心曠神怡。B.那蟬兒也不甘寂寞地在樹上唱它自編的歌曲,河邊不時有青蛙為它伴奏。C.蠟燭,明知最后的結果是熄滅,卻還是無悔地燃燒。D.即使我們在學習上取得了一點進步,也不能高傲自滿。5.下列對語法知識的分析或對動詞表達效果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寂寞”“臥聽”“山茶”這三個詞語依次是形容詞、動詞、名詞。B.“風從大地卷來”中的“卷”字突出了風的兇猛。C.“長夜漫漫”“年輕舵手”“并排立著”這三個短語的類型一致。D.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臥”字表現了詩人想象中的蕭紅的適意與達觀。)二、字詞書寫(本大題共3小題)6.請將下面詞語用楷體準確規范地抄寫在田字格內。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7.根據拼音在括號里寫出相應的詞語。(1)我是你cù xīn( )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麗掙脫。(2)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 ɡāo ào( )地飛翔。(3)即便是他們,也并非qīnɡ ér yì jǔ( )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4)投身革命即為家,xuè yǔ xīnɡ fēnɡ( )應有涯。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鋼鐵旌旗紅映日,丹心碧血寫詩篇。紅色,七月永恒的主題。往昔的戰火雖已熄滅,但紅色的印記在每個人心中依然傳承。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流了多少鮮血啊!讓我們的心靈跨越時空與歷史契合,閱讀或聆聽愛國人士先進事跡,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祭拜革命先烈,深切湎懷烈士的不朽功績,銘記烈士的英名和壯舉,hóng揚愛國主義精神,做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少年。(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旌旗( ) 聆聽( ) hóng( )揚(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 ”,正確寫法是“ ”。(3)“契合”中“契”的意思是 ( )A.買賣房地產等的文書,也是所有權的憑證B.投合C.用刀雕刻D.刻的文字(4)將畫線句子改為陳述句。三、名句名篇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9.按要求默寫。(1)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2)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3),人間遍種自由花。(4)《定風波》中蘇軾用“,,”描繪了一個有趣的畫面:一邊是絲絲的冷意,一邊是絲絲的暖意,并傳達出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憂患中有喜悅的人生哲理。《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陳與義用“,”描繪出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致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四、綜合性學習(本大題共1小題)10.綜合性學習。畢業在即,班級開展“歲月如歌,暢想未來”主題班會活動。(1)【致敬母校】活動中,你將代表全班同學向母校致敬。請仿照畫波浪線的部分,在橫線處補寫一個句子,使之與上下文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三年初中時光,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讓我們快樂成長。課堂上,孜孜以求,我們收獲知識:;合唱比賽,齊心協力,我們獲得佳績……愛的母校啊,您是我們揚帆起航的港灣!(2)【感恩老師】回顧三年來師生間相處的難忘時光,一位同學發表了一段感言,其中有一處表達不夠得體,一處語言不夠簡明,請找出來并提出修改意見。①老師,我清晰地記得:那次因和好友發生矛盾,我郁郁寡歡,是您開導我要豁達開朗:②在我因成績下滑,迷惘沮喪的時候,是您讓我蒞臨辦公室,鼓勵我重拾信心:③作文競賽中獲獎,您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讓我心花怒放。④我相信,在您的教誨下,我的面前將是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前景。⑤謝謝您,老師!第句表達不得體,修改意見:。第句語言不簡明,修改意見:。(3)【祝福同學】三年同窗,一生情誼。分別在即,請為你最要好的同學小A精心設計臨別贈言(30字以內),表達你的美好祝福,并說明這樣設計的原因。臨別贈言:。設計原因:。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1小題)11.下面是某學校中學生對英雄人物了解情況的調查結果。請你寫出兩條結論。六、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12.對比閱讀兩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題。【材料一:一位民族英雄憂國報國的赤誠】滿江紅·寫懷岳飛怒發沖冠①,憑欄處,瀟瀟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③,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閑⑥,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⑦,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⑧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⑨!【注釋】①怒發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豎起。②瀟瀟:形容雨勢急驟。③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④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⑥等閑:輕易,隨便。⑦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⑧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⑨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材料二:一名革命者在生死關頭的告白】梅嶺三章(其三)陳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①,得詩三首留衣底②。旋圍解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注釋】①慮不得脫:估計不能脫險。②衣底:衣服最里面。③旋圍解:不久圍困解除了。(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空悲切: 壯志饑餐胡虜肉: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2)材料一中,與“休將白發唱黃雞”表達意思相同的一句是:(3)品讀“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一句,你體會到了陳毅的精神。(4)對【材料二】的理解,下列選項中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陳毅被困梅山時寫的一首帶有絕筆性質的詩。B.“家”表現出陳毅愿意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急先鋒,義無反顧地英勇奮進。C.“涯”指“邊際”,這句詩表現出陳毅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將勝利的堅定信念。D.陳毅最后“取義成仁”,為革命事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5)歷史長河中,像岳飛、陳毅這樣的諸多愛國人物熠熠生輝,讀完以上材料中的兩個人物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對愛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新時代的少年,你認為應該如何愛國?請寫下你的見解。(不少于80個字)閱讀下文,回答問題。一句話①聞一多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話教我今天怎樣說?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話你聽著: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注】①這首詩大約寫成于1925年,正當聞一多自美國留學歸來,返抵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后不久。13.請談談你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的深層含義的理解。14.試舉例說明這首詩運用的修辭手法。15.“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句話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七、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梅嶺之戀肖復興①想念梅嶺已久。②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讀過了陳毅的《梅嶺三章》后,梅嶺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種向往的意象。梅嶺古道,特別是梅嶺關樓上那面巨石上雕刻的“梅嶺”兩個紅色大字,如一面旌旗,常會浮現在眼前,隨風獵獵飄動。③美好而壯麗的風景,總是在遠方:沒有見過的遠方風景,更是會讓青春的心鼓脹如同一面風帆而充滿無限的想象。更何況,還有《梅嶺三章》這樣的詩,還有陳毅這樣的英雄。那時候的我,對梅嶺充滿向往。④5年前的秋天,和梅嶺擦肩而過。那天黃昏,從它的山腳下穿隧道到江西。過隧道前,趴在車窗前眺望梅嶺,蒼綠的山峰突然陰云密布,瞬間狂風襲來,雷雨大作,斜飛的雨點撲打在車窗上,仿佛是梅嶺特意派來的使者,凜冽而蒼茫,怪罪我路過它而沒有拜訪。奇怪的是,車子穿過隧道,那一邊陽光燦爛,回望梅嶺,仿佛一切并沒有發生,恍然如夢,而梅嶺閱盡春秋,淡然自若,依舊山色蒼蒼。不禁想起一句清詩:八面風來山鎮定。⑤這是梅嶺留給我最初的印象。這是一部大書,不是一首小詩。⑥去年年底,在廣州幾位朋友的陪伴下,從廣州出發,一路北行,過南雄,終于登上梅嶺,心里竟隱隱有些激動。想起5年前在山腳下和它擦肩而過的情景,不禁覺得有些神示般的感應,雖沒有那般的雷雨,卻依舊陰云四合,嶺南漫山草木的綠色,顯得格外濃郁深沉,不似江南煙雨中的草木那樣水嫩輕浮。我在心里對自己說,登梅嶺,不像登別處的山,即使是有名的黃山和廬山,也不盡相同。你不是來游玩觀賞風景的,而是參拜歷史和英雄的。到此一游拍照之后刷朋友圈的輕浮,首先要摒棄。⑦首先出現在眼前的古道,先讓我一步跌入前朝。位于大庾嶺的梅嶺海拔不高,卻地勢險峻,古道建得便格外不容易。那種鵝卵石鋪就的斑駁古道,雖然經過了整修,卻依然存有古跡古風。千年風雨的侵襲所留下的悠久歲月的皺褶,和如今很多經過翻修一新整容過的景點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那是歷史這部大書鐫刻下的印跡。就是梅嶺上什么都沒有,只有這樣一條古道,也是值得來的。⑧在古道上,看到一對中年夫婦,妻子的腿有些殘疾,丈夫攙扶著她,踩著有些濕滑的鵝卵石艱難地攀登,讓我心生敬意。望著他們和他們面前這條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歷史的深處。這條古道,如一條巨蟒蜿蜒,千年不老,它頭吐出的火焰般的芯子,應該就是梅嶺的關樓。那是梅嶺的華彩樂章。⑨我坐在古道旁濕滑的山石上畫梅嶺的速寫。山道兩旁遍植各種梅樹,只是季節未到,除了很少急性子的梅花綻開稀疏的花苞之外,沒有梅花如海的盛景。一邊畫,一邊忍不住想,梅嶺成名,對于一般人而言,就在于自古以來滿山的梅花開放。歷史中所說的梅嶺起名,源于戰國時期南遷的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人們是不會在意的。或許,這里有中原文化和南粵文化的融合之要義,但人們更在乎梅花盛開之美意。或者說,一含有歷史,一含有美學,兩種合一,才是梅嶺文化之含義吧。⑩一路向上攀登,一路想,一路畫,畫畫比拍照更讓梅嶺入味入心。忽然覺得,仿佛戀愛,畫梅嶺,才像是和它有不斷的交流。這真的是一種奇怪的心理體驗,是在登別處名山未曾有過的。 一直覺得梅嶺對于我,不在于風光和風情,而在于梅嶺的英雄。梅嶺的英雄,最早要數唐代的張九齡。如果不是他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古道,如今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和歷史邂逅。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距今已經1300多年,那時的條件,開鑿這樣一條險峻的山道,可以想象是多么艱難。 蘇東坡也應該算作梅嶺的一位英雄。當年一路被貶,就是過梅嶺到惠州的。再貶至海南,十幾年后,好不容易逢大赦,又是要過梅嶺回到中原的。盡管來時明明知道“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卻依然為梅嶺留下明艷照人的詩句: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蘇東坡算是一位悲劇式蒼涼的英雄。 對于我,梅嶺英雄的象征,或者說梅嶺英雄的代言,是陳毅元帥。他為梅嶺留下的《梅嶺三章》,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唱。中學時代,就是這三首絕句,讓我對梅嶺一往情深地神往。那時,我讀得熱血沸騰,覺得只有這樣的詩才配得上這樣的山,覺得這樣的山才配得上這樣的詩。這樣的山真的是英雄的山。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面巨石上書寫著《梅嶺三章》,用的是陳毅的手書,心里很是激動,仿佛一下看到了當年的陳毅。當年的陳毅在這里打游擊,被圍20余天,寫下了這三首絕命詩。當年的陳毅,只有36歲,本命之年,那么年輕。 面對這幅巨大的詩碑,我站立良久,也仿佛看到青春時的自己。 終于爬到山頂,梅嶺關樓就在眼前。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么親切,又那么肅然。 關樓是用一塊塊巨大巖石壘成,經過漫長時光的剝蝕和打磨,顯現出沉穩的蒼黑色,有了歲月的包漿,無語而滄桑,是歷史流傳下來的無字書。關樓北面門額上的“南粵雄關”,特別是巨石上雕刻的“梅嶺”二字,涂以鮮紅的顏色,那樣光彩照人。這一切,都是中學時代我在畫片上見到過的,如今真的展現在眼前,一下子像是活了一樣,跳躍到我的面前,有了生氣,有了血脈流暢,有了氣韻貫通。 是的,這才是我青春時戀人的模樣。有了這千年不變的關樓,有了這幾百年不變的“梅嶺”二字,便讓這千年古道一下子復活,讓我的青春記憶一下子復活,讓遙遠的歷史和今天一下子連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對話和相互的交流。梅嶺,不像一般旅游勝地,而像是鐵錨一樣,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處。(有刪改)16.本文記述了作者兩次“游覽”梅嶺的經歷。請結合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游覽情況 景物特點 游覽感受山腳下擦肩而過 山色 ① ②登梅嶺全程游覽 草木 濃郁深沉 梅嶺,不像一般旅游勝地,而像是鐵錨一樣,沉甸甸地落在我的身心深處。古道 ③關樓 沉穩、滄桑17.作者的“梅嶺之戀”能跨越50多年,有兩個重要原因,請根據本文內容予以概括。18.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追憶青春、描繪風光、溯源歷史,寫出了一個充滿魅力的梅嶺。B.文中兩次寫關樓巨石上鮮紅的“梅嶺”二字,意在強調梅嶺的紅色精神鮮活永在。C.文中寫古道上一對夫婦艱難攀登的細節,意在突出梅嶺之高、古道之深遠。(次要人物作用)D.本文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于一體,形象鮮明,情感飽滿。19.從遣詞造句或修辭角度,給文中畫橫線的語句做一個批注。八、作文(本大題共2小題)20.小作文本文動詞使用準確傳神。如:“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沫。”作者準確地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再加上“惡狠狠”,賦予狂風以人的性格和行為,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請你也準確地連用幾個動詞,描寫一次游戲或體育活動的過程。(100字左右)21.按要求寫作新學期的第一節班會上,班主任對同學們說:“談你們新一年愿望吧。”一個說:“我的愿望是每科能考第一。”另一個說:“我的愿望是不再惹爸媽生氣!”第三個說:“我沒有愿望……”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我正在存錢,要買一套故事書呢。”話音剛落,大家都報以了最熱烈的掌聲。……是啊,當別人在暢談愿望時,他卻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請根據上面的材料,展開合理的想象或思考,按要求擴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寫作。②圍繞話題,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擴寫。③不少于600字。參考答案1.【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飛奔(bèn)——bēn;故選A。2.【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詩句朗讀節奏的劃分。作答時可結合語法結構來分析。C.“人間”在句子里做主語,“遍種”在句子里做謂語,“自由花”在句子里做謂語,通常主謂之間應斷開,謂語和賓語之間應斷開;因此正確的朗讀節奏是“人間/遍種/自由花”;故選C。3.【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詞語解釋。A.“旋”在此處的意思是“不久、隨即”。故選A。4.【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詞語的使用。A.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此處形容春天來臨,人們來到草原,心境開闊,精神愉快,使用正確;B.寂寞:孤獨冷清。此處形容蟬不甘孤獨在樹上唱歌,使用正確;C.熄滅:停止燃燒。此處形容蠟燭最后的結局,使用正確;D.高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句中形容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后的表現,用在這里不符合語境,應當用“驕傲”;故選D。5.【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綜合。C.“長夜漫漫”是主謂短語,“年輕舵手”和“并排立著”都是偏正短語。選項“這三個短語的類型一致”錯誤。故選C。6.【答案】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詳解】此題考查的是漢字的工整書寫。注意“砥礪”的字形。7.【答案】簇新高傲輕而易舉血雨腥風【詳解】“簇新”:極新、全新。“高傲”:貶詞褒用,有意氣風發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視惡劣環境的英勇氣概。“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血雨腥風”: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8.【答案】(1)(jīng) (líng) (弘) (2)“湎懷”, “緬懷” (3)B (4)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流了無數鮮血。【詳解】這是一道綜合試題。(1)(2)考查字音字形。“聆”不要讀成“令”的拼音。“緬懷”指遙念,追思。“緬”字是“絞絲旁”。(2)契合,指投合,意氣相投。如:君臣契合。語出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策行宜戰伐,契合動昭融。”故選B。(4)劃線句子是感嘆句,改為陳述句,“流了多少鮮血啊!”去掉“多么”,將感嘆號改為句號。9.【答案】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取義成仁今日事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寫錯字。本題中注意“惘、沸、騰、飾、仁、峭、迎、疏”等字要正確書寫。10.【答案】(1)[示例一]運動場上,揮汗如雨,我們強身健體[示例二]閱覽室里,屏息凝神,我們暢游書海[示例三]實踐基地,各顯身手,我們展示才華(2) 第②句表達不得體,修改意見:“蒞臨在臨”修改為“到”。④句語言不簡明,修改意見:在“前景”前保留“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個即可,在“前景”前保留“無比光明的美好”“光輝燦爛的美好”也可。(3) [示例一]臨別贈言:親愛的小A,請帶上我的祝福,背起青春的行囊,奔向詩和遠方。設計原因:小A熱愛文學,喜歡旅游。[示例二]臨別贈言:無奮斗,不青春。讓我們一起向未來!設計原因:與小A相約共同努力,攜手進步。【詳解】(1)本題考查句子的仿寫。在仿寫時要注意把握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結合上下文選擇合適內容和合適的修辭手法。根據上文的結構和修辭手法來仿寫即可。示例:課外活動中,攜手共進,我們收獲快樂。(2)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運用。第②句表達不得體,“蒞臨”是“來到,光臨”的意思,多用于修飾長輩、上級及貴賓的光臨,以示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因此,“我蒞臨辦公室”中的“蒞臨”使用不正確,表達不得體,應將“蒞臨”改為“到”。第④句語言不簡明,“光輝燦爛”意思是色彩光艷耀眼。“無比光明”意思是非常明亮;非常正義的或有希望的。“美好”意思是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都可用來形容“前景”,但同時三個形容“前景”語言就不夠簡明了,保留一個就好,在“前景”前保留“光輝燦爛的”“無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個;或者在“前景”前保留“無比光明的美好”“光輝燦爛的美好”也可。(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開放類試題,符合題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臨別贈言:親愛的小A,愿你在前行的征程中朝著目標勇敢的往前闖!設計原因:小A對未來的高中生活有些擔憂。11.【答案】示例:(1)中學生了解英雄人物的途徑主要是學校;(2)大部分學生對了解英雄人物的態度是積極的,熱情很高。【詳解】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觀察餅形圖數據可知,接受調查的中學生中有53%的人通過學校來了解英雄人物,22%的中學生通過社會來了解英雄人物,18%的中學生通過家庭來了解英雄人物,7%的中學生通過其他來了解英雄人物。通過學校來了解英雄人物在所有的途徑中占比最高。可得結論:中學生了解英雄人物的途徑主要是學校。根據材料二中的條形統計圖數據可知,接受調查的中學生中有68%的中學生對了解英雄人物熱情很高,28%的中學生對了解英雄人物熱情不高,4%的中學生對了解英雄人物的態度是無所謂。對了解英雄人物熱情很高,占比最高。可得結論:大部分學生對了解英雄人物態度積極,熱情很高。12.【答案】(1) 徒然,白白的吃我(2)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3)忠于革命、視死如歸、勇于斗爭(4)D(5)示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復興,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拿出實際行動愛國。在和平發展的新時代,愛國雖然不用像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那樣上戰場,奮勇殺敵,報效祖國,但是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珍惜美好學習時光,爭做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新時代好少年,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才,長大后做強國建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分析】這兩首詩詞通過不同的歷史背景,分別表達了岳飛和陳毅的愛國情懷和家國責任感。岳飛的《滿江紅》以急促有力的詞句揭示了抗金報國的決心,而陳毅的《梅嶺三章》則以沉靜深思的筆觸書寫了革命者在困境中的無悔與信念。兩者皆展示了英雄人物無私的民族精神。【詳解】(1)本題考查詞語含義。句意: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空:徒然,白白的。句意: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餐:吃。句意:當時我受傷又生病,在樹叢草莽中隱伏了20多天。余:我。(2)本題考查比較閱讀。“休將白發唱黃雞”意思是不要等到年老時再嘆息時光流逝,表達了不要虛度青春、在年輕時就應有作為的思想。這與岳飛在《滿江紅·寫懷》中所說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要虛度年華,花白了少年黑發,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意思相同,都是提醒人們要珍惜青春,及時努力,不要等到老了才空悲切。(3)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意思是:革命者四海為家,反動派的血腥統治必定有結束的時候。這兩句追敘往昔,表述自己自從“投身革命”,即以革命為家,決心為中國的新生、人民的解放而忘我戰斗,深信敵人的血腥鎮壓勢必徒勞,黑暗統治終有覆滅之日。體現了陳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視死如歸,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4)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D.根據詩前小序“旋圍解(不久圍困解除了)”可知,陳毅最后并沒有“取義成仁”,他解圍成功,繼續為革命事業貢獻。故選D。(5)本題考查閱讀啟示。要求就新時代的少年如何愛國發表見解。新時代少年愛國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實現,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愛國精神,具體舉措包括努力學習、提高素質、關注國家發展等。示例: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通過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關注國家的發展,為國家建設建言獻策。無論是考試,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都應無私奉獻,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此外,我們還應傳承和發揚愛國精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青年。【答案】13.要求獨立、自由的呼聲能喚起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反抗,燃起革命烈火。14.比喻:“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一句話”比喻火種,“火”比喻民主革命。反復:突然(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15.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獨立富強、渴望社會變革盡快到來的強烈愛國熱情。【分析】這首詩以“一句話”為線索,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反復的強調,展現了詩人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深刻洞察和強烈情感。詩中,“一句話”既是災難的源頭,也是革命的火種,它預示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全詩情感激昂,節奏明快,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詳解】13.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的深層含義是指這句話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激發人們的憤怒和斗志,就像一把火一樣可以點燃人們心中的激情和反抗的力量。這句話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內心的憤怒和渴望改變現狀的心情,暗示著革命風暴的即將來臨。14.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這首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其中比喻和反復尤為突出。比喻手法體現在“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中。這里,“一句話”被比喻為火種,而“火”則被比喻為民主革命。通過這種比喻,詩人形象地表達了這句話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和深遠影響,它既能引發災難,也能點燃革命之火。反復手法則體現在“突然(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中。這句話在全詩中出現了兩次,通過反復的表述,詩人強調了“咱們的中國”這一主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這種反復也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使詩歌更加易于傳唱和記憶。15.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等到青天里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獨立富強、渴望社會變革盡快到來的強烈愛國熱情。詩人通過比喻的方式,將革命高潮的到來比作“青天里一個霹靂”,強調了這種變革的震撼力和影響力。同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則傳達出詩人對于祖國未來的信心和期望,他相信在革命高潮的推動下,祖國必將迎來獨立富強的新時代。因此,這句話不僅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感,也展現了他對于祖國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答案】16.①蒼綠或蒼蒼②“八面風來山鎮定”或“這是一部大書,不是一首小詩”③斑駁、逶迤向上17.示例:①中學時代讀《梅嶺三章》,作者對梅嶺一往情深。②梅嶺是英雄的象征,作者對梅嶺無限崇敬和愛戀。18.C 19.示例一:“整容”一詞運用擬人手法點出很多景點都有人工痕跡。示例二:把古道與翻修過的景點對比,突出古道的古跡古風。【詳解】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第一空、第二空:根據第④段“過隧道前,趴在車窗前眺望梅嶺,蒼綠的山峰突然陰云密布”“不禁想起一句清詩:八面風來山鎮定”,第⑤段“這是梅嶺留給我最初的印象。這是一部大書,不是一首小詩”可知,山腳下擦肩而過時,山色蒼綠,給人留下了“八面風來山鎮定”的深刻印象,讓人感覺梅嶺就像一部大書,而不是一首小詩,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深邃感。第三空:根據第⑦段“那種鵝卵石鋪就的斑駁古道,雖然經過了整修,卻依然存有古跡古風”和第⑧段“望著他們和他們面前這條逶迤向上的古道,仿佛可以一直通向天上,也可以通向歷史的深處”可知,古道的特點是斑駁、逶迤向上,給人一種歷史的沉淀感和時間的穿越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痕跡和文化的深度。1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根據第②段“最早的想念,起于5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讀過了陳毅的《梅嶺三章》后,梅嶺便幻化成我青春期的一種向往的意象”可知,作者的“梅嶺之戀”起源于中學時代讀《梅嶺三章》的經歷,這首詩在作者心中種下了對梅嶺的美好向往和深厚情感,成為一種持久的內心情結。根據第 段“對于我,梅嶺英雄的象征,或者說梅嶺英雄的代言,是陳毅元帥”和第 段“是的,這才是我青春時戀人的模樣。有了這千年不變的關樓,有了這幾百年不變的‘梅嶺’二字,便讓這千年古道一下子復活,讓我的青春記憶一下子復活,讓遙遠的歷史和今天一下子連接在一起,有了彼此的對話和相互的交流”可知,梅嶺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英雄的象征,尤其是陳毅元帥的事跡和《梅嶺三章》的詩歌,讓作者對梅嶺產生了無限的崇敬和愛戀,這種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加深厚,成為作者心中永恒的戀人。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C.有誤,根據第⑧段“在古道上,看到一對中年夫婦,妻子的腿有些殘疾,丈夫攙扶著她,踩著有些濕滑的鵝卵石艱難地攀登,讓我心生敬意”可知,文中寫古道上一對夫婦艱難攀登的細節,并非僅僅為了突出梅嶺之高、古道之深遠,而是為了表現這對夫婦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和對梅嶺的尊重與向往,以及由此引發的作者對梅嶺歷史與英雄主義的思考和敬仰;故選C。19.本題考查詞句的賞析,要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和具體的語句分析作答。根據第⑦段“千年風雨的侵襲所留下的悠久歲月的皺褶,和如今很多經過翻修一新整容過的景點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那是歷史這部大書鐫刻下的印跡”可知,“整容”一詞運用擬人手法點出很多景點都有人工痕跡。這里,“整容”一詞將景點擬人化,形象地描繪了那些經過翻修的景點,暗示它們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和歷史痕跡,增添了人工修飾的痕跡。這種擬人化的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動,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古道與翻修景點之間的差異。把古道與翻修過的景點對比,突出古道的古跡古風。這句話通過對比的手法,強調了古道歷經千年風雨侵襲后所保留的自然和歷史痕跡,與那些經過人工翻修的景點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古道的古跡古風,也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真實性和自然美的尊重和推崇。20.【答案】答案(示例):他彎著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地拍著籃球,兩眼溜溜地轉動,尋找“突圍”的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左拐,一會右拐,沖過了兩層防線,來到籃下,一個虎跳,轉身投籃,籃球在空中劃了一條漂亮的弧線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內。【解析】略21.【答案】例文那節課,讓我警醒我一直以為,自己最多的莫過于時間了。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年華里,我也常在心底描繪美好的未來。但一日日太陽滑過的,常是漫不經心的敷衍,總以為年輕的時間是我們慢待未來的資本。但那件事,卻讓我警醒了。新學期的第一節班會上,班主任對同學們說:“談談你們新一年愿望吧。”小晨說:“我的愿望是每科能考第一。”文灝說:“我的愿望是不再惹爸媽生氣!”阿睿突然說:“我沒有愿望……”大家迅速把頭轉向阿睿,瞪大了眼睛看著他。阿睿紅了臉,囁嚅地說道:“我正在存錢,要買一套故事書呢。”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報以了最熱烈的掌聲。班主任老師欣慰地點著頭,笑著對同學們說:“這就是阿睿能一直雄居年級第一的原因啊。愿望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但你不扇動翅膀永遠也飛不到高空。生活不會因為你的愿望是什么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什么才給你報酬。當同學們在討論這個題目要不要問老師時,阿睿已經從辦公室回來了;當同學們在暢想寒假如何過得精彩時,阿睿已經開始動手做計劃了;今天同學們還在談論自己的愿望時,阿睿已經開始行動了……”是啊,當別人在暢談愿望時,他卻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想著剛剛過去的寒假,我不禁有些臉紅。作為面臨中考的初三生,假期一覺睡到自然醒;學習的時候“一心二用”;玩手機的時候卻又那么的“專心致志;中午的時候想睡會,一個午休卻可以安心地睡上三四個小時,晚上最適合學習的時間也只是告訴自己:都這么晚了,看會電視吧,明天再學。就這樣,一個假期的時間俶爾遠逝。曾經想要讀完兩遍并撰寫讀后感的《水滸傳》只看了不到一半;想要整理的錯題本還整整齊齊地躺在桌洞里……那天的班會課讓我警醒,夢想如繁星點點,行動卻困難重重,只有把美好的想法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夢想的種子才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詳解】本題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審題立意。本次寫作要求是圍繞話題,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擴寫。所以寫作任務是一篇再創造的擴寫作文,在忠于原作思想內容的前提下,給原文“添磚加瓦”,對原文進一步擴展充實,讓原文的細節、情節、觀點更加豐滿充實。題目給出的材料很簡單,是一段課堂對話,主旨句是“當別人在暢談愿望時,他卻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表達了心動不如行動的主題。同時,材料還給出了擴寫點的提示,即文中的省略號,寫作時,只要抓住兩個擴寫點,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思考,把材料的立意充分的展現出來就可以了。第二,選材構思。本次作文可以寫成記敘文。把材料中的對話想象成生活中一件令人反思、警醒的細節,在此基礎上放開思路,展開想像,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把材料中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心理等細致生動的描摹出來,使事件豐滿鮮活,富有感染力,再添加幾句畫龍點睛的議論抒情句,提煉出主旨,就是一篇很好的生活反思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把材料中的對話當成引出論題的故事,以“心動不如行動”為論點,采用列舉事例、引用名言、正反對比等多種方式展開論證,使論點豐富鮮活,又有說服力。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