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課時練習卷(23課)23* 月 跡月,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筆下的精靈,讓我們跟隨課本的腳步開啟一段尋月之旅吧!課文基礎進階第一站 品詞句,賞月之趣一、用“ ”選出加點的多音字的正確讀音。1.秋天的夜晚,月亮悄(qiǎo qiāo)悄地爬上了樹梢,月光悄(qiǎo qiāo)沒聲兒地溜進院子。2.月光下,他望著那滿樹累(lèi léi lěi)累的果實,這些是他通過日積月累(lèi léi lěi)的勞動換來的,瞬間他覺得所有的勞累(lèi léi lěi)都是值得的。二、品讀句子,完成練習。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這句話運用了 描寫,寫出了月亮 的過程,讀來活潑、有趣。“長了腿”賦予了月亮人的情態,我也能照樣子寫一寫太陽: 。閱讀素養攀升第二站 入意境,悟月之情三、閱讀課外短文,完成練習。(15分)月下春江美李桂玲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時分。顧不得一天的疲憊,孩子似的跟著家人乘船去河上玩。暮色中,東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靜平滑暗藍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鏟,從中豁開,慢慢地細心地豁開、劃開,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勻而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而行船兩側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爭論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爭執著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個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樣。夕陽,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塊隱隱約約暗褐蒼茫的暈。而這一小塊的暈,映照在蒼茫的河面上,隨著蕩起的水波呈現出圈圈美麗的倒影,竟有著雨后彩虹隱沒前的輪廓。越看越像,越看越美,朦朦朧朧的不可言喻的美,讓我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塊的光暈就讓滿河的水以船為界,西側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東側則陰陰暗暗、晦澀蒼蒼。新月出來了,開始值班上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經照過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嗎 如鉤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顆極亮的星,默默陪著他。不靠他太近,不離他太遠,給他距離,給他支撐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別有一番情韻。“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那是蘇軾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則是張若虛的困頓。其實,何必問“明月何時照古人” 月圓月缺,每時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時的月,照耀我們的也只是我們同時代的月。日新月異,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今晚,這美麗森江上的月,因為我們游玩的心情愉悅,也是愉悅的。夜幕彌散,河面開始起風,不刺骨,卻也陡然覺得冷。我們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貼近船邊的月和那顆越來越亮的星,碎成點點閃閃的錦鱗帛片跳躍著,一路跟隨我們。夜,越來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遠處的更是如霧如夢一樣混沌不清。河面的一切都沉入夢境中了,那彎新月倒是越來越明朗,還有稀稀疏疏閃爍不定的星。(選自《散文選刊》,有刪改)1.思維導圖請梳理文章內容,補全下面的思維導圖。(4分)2.月下春江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 下列說法中,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迷離朦朧的美B.夢幻詩意的美C.動靜相宜的美D.豪放磅礴的美3.閱讀多素賞析下列句子,體會景物的動靜之美。(6分)4.批注閱讀畫“ ”的句子是作者由月下的春江美景想到的詩句。你由此想到了哪兩句詩(詞)呢 請將詩(詞)句補充在文中的批注欄里。(2分)綜合探究拓展第三站 跨學科,探月之旅四、路學科知識從《嫦娥奔月》的傳說到“嫦娥”探測器登月,中國人探月的腳步從未停止。閱讀下面的材料,月全食時月亮的位置在圖中()處。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進入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23· 月 跡一、1. qiāo qiǎo 2. léi lěi lèi二、動態 慢慢升高 示例:清晨,太陽公公從云彩中露出了笑臉三、1.(1)夕陽西下 (2)新月初升 (3)河面平靜 水流汩汩 (4)夜幕彌散 月明星朗(每空1分)2. D(3分)解析:文章主要描繪的是月下春江的寧靜、朦朧、詩意之美,并沒有展現出豪放磅礴的氣勢。3.(1)靜態 比喻 河水的平靜、藍,非常美麗(2)動態 比喻、擬人 水泡的多而密,以及作者此時欣喜、愉悅的心情(每空1分)4.示例: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2分)四、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