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人物傳記與精神之光 能力提優B卷 答題卡試卷類型:B姓名: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準考證號選擇題(請用2B鉛筆填涂)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9. [A][B][C][D]非選擇題(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1.答:2.答:3.答:4.答:10.答:11.1.答:11.2.答:11.3.答:12.答:13.答:14.答:15.答:16.答:17.答:條 碼 粘 貼 處(正面朝上貼在此虛線框內)缺考標記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標記 !只能由監考老師負責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涂。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2、請將準考證條碼粘貼在右側的[條碼粘貼處]的方框內3、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4、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的答題區內作答,超出范圍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作答無效。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刮紙刀。6、填涂樣例 正確 [■] 錯誤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人物傳記與精神之光 能力提優B卷(時間:100分鐘 總分100分)一、積累與運用(共4題;共8分)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的注音。1.(2分)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wǎn( )如小姑娘的發髻( )一般。2.(2分)解剖( )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yì yánɡ ( )的聲調對我說道。3.(2分)日本報紙上很chì zé( )他的不遜( ),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里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4.(2分)其實我并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qī rán( ),便說了一個慰( )安他的謊話。二、【任務驅動型試題】(共5題;共10分)5.(2分)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1937年,美國作家艾德加 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在英國問世,立即轟動世界。從此,西方人才開始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B.列夫 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三作家》等。其作品深刻地展現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C.《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D.一則新聞可分為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五個部分,其中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6.(2分)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這次清雪勞動,同學們大部分全都參加了。B.冬季的松花江是美麗的季節。C.通過這次讀書會,使很多同學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D.這次班會,討論并通過了班委會人員名單。7.(2分)【熱點素材】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據聯合國難民署稱,俄烏軍事沖突發生后,有10萬烏克蘭人不得依依不舍地離開自己的家園。B.白楊樹不僅樹干十分結實,能夠建造房屋,而且它高大挺拔。C.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電子產品極其廣泛地進入大眾的生活。D.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隊以15枚獎牌完美收官,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歷史新高。8.(2分)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居里夫婦能夠集中精力用將近四年的時間提取鐳,實在難能可貴。我們也要有用心專一的精神,一事當前,____,執著一點,方能水滴石穿。用心專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光陰這棵美麗的樹,等待樹上開花結果,____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經營的樹上的果實,____總有人能享用到。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A.目不斜視 灌溉 也許 但 B.心無旁騖 澆灌 也許 但C.心無旁騖 灌溉 因為 所以 D.目不斜視 澆灌 因為 所以9.(2分)【熱點素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先生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無比的刻刀,將真實的人性刻畫得入木三分。B.谷愛凌36天得了6個冠軍,在同齡人中真可謂鶴立雞群。C.當敵人沖進大廳時,只見他正襟危坐,那處變不驚、視死如歸的氣節真讓人敬佩。D.在做了充分的準備后,班會課上,他誠惶誠恐地向同學們介紹了觀看電影《長津湖》的體會。三、語言表達(共1題;共8分)10.(8分)【情境化試題】比較下列材料和課文內容,請簡要概括這些研究資料認為《藤野先生》中魯迅回憶的哪些細節是“失真的”。[材料一]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開頭,談到他在弘文學院學習之后來仙臺的經過時說:“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魯迅來仙臺的1904年(明治37年),還沒有“日暮里”車站。——[日本]大村泉《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憶性散文”還是小說?》解澤春譯[材料二]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寫道:“仙臺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可是,與魯迅同期,有個叫施霖的學生入第二高等學校……施霖與魯迅同是浙江省人,同年到日本留學,同是弘文學院學生,又同年到達仙臺,同住在“田中力屋方”共度入學前那段緊張的日子,后來又同住過宮川宅,還在一起拍攝過紀念照片。——曹禧修《魯迅與語文教學》[材料三]中國的“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是魯迅棄醫從文的直接誘因,但是迄今為止,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魯迅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看過這張幻燈片,因為1965年在東北大學醫學部細菌學教室里發現的一套十五枚日俄戰爭時期的幻燈底片(原版),卻唯獨沒有發現中國的“俄探”被處死的這一張……這就是說,魯迅或許并不是在教室里看到了中國“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而是在《河北新報》或《東北新聞》等日本報刊上看到了類似的新聞報道,從而利用小說創作手法把它們嫁接到課堂的幻燈片中。——曹禧修《魯迅與語文教學》四、【任務驅動型試題】(共1題;共9分)11.(9分)海河中學八年級1班開展以“走進科學,感受奮斗”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任務。材料一 瑪麗和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頂住各種壓力,戰勝各種誘惑,歷經1 350個日夜的拼搏,煉了8 000公斤的礦渣,于1902年4月,終于提煉出了1克鐳。居里夫人說:“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并且是一個小孩兒,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這種科學的魅力,就是使我終生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因素。”1903年,居里夫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里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的大女兒伊雷娜于1935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材料二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斗三號”系統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升空。從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立項伊始,30萬人接力奮斗了26年,夢想終于實現,“北斗”星耀全球。材料三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內蒙古四子王旗,經歷了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取自月球的土壤安全著陸。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從月球采樣返回的壯舉,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紀錄。“嫦娥五號”任務歷時10年,匯聚了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他們中有白發蒼蒼的院士專家,有與“嫦娥五號”共成長的新一代科技領軍人物,也有初出茅廬的“95后”……雖然崗位不同、年齡不同,但他們都屬于“追月亮的人”。(1)(3分)一名同學為居里夫人寫了一副對聯的上聯,請你根據材料內容及對居里夫人的了解補出下聯。上聯:天道酬勤,榮膺夫妻母女三諾獎下聯:(2)(3分)閱讀材料二、材料三,寫出你的探究結果。(3)(3分)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科學工作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五、【情境化試題】(共2題;共6分)閱讀課文《美麗的顏色》選段,完成下面小題。第一年里,他們共同從事鐳和釙的化學離析工作,并且研究他們所得到的活性產物的放射性。不久,他們認為分工的效率比較高,比埃爾便試著確定鐳的特性,以求熟悉這種新金屬。瑪麗繼續煉制,提取純鐳鹽。在這種分工中,瑪麗選了“男子的職務”,做的是壯漢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專心作細致的實驗。瑪麗在院子里穿著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發被風吹得飄起來,周圍的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她獨自一個人就是一個工廠。她寫道:“我一次煉制20公斤材料,結果是棚屋里放滿了裝著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運容器,移注溶液,連續幾小時攪動熔化鍋里沸騰著的材料,這真是一種極累人的工作。”12.(3分)說說選文中畫線句“她獨自一個人就是一個工廠”的表達特色。13.(3分)結合體裁特點,說說末段加入傳主居里夫人的話有什么作用。六、現代文閱讀(共3題;共9分)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問題。7月3日早晨,居里夫人還能最后一次用顫動的手拿溫度表,看出表上的度數減低了——臨終前永遠有的現象。她快樂地笑了。艾芙告訴她這是痊愈的跡象,她現在一定快要復原了。她望著敞開的窗戶,懷著動人的求生欲望,懷著希望,對著太陽和巋然不動的群山說:“治好我的不是藥,而是清新的空氣和地方的高度……”臨終的時候,她發出一些可憐的痛苦呻吟和一些迷惘的、驚訝的嘆息:“我再不能說明我的意思了……我感到恍惚……”她沒有說到任何活著的人的名字。她沒有叫她的大女兒(伊雷娜已經在前一天同她的丈夫到了桑塞羅謀),沒有叫艾芙,也沒有叫她的近親。在她那非凡的頭腦里,只浮動著關于她的工作的種種大小掛慮,她斷續說著:“各章的分段,都應該是一樣的……我一直在想這個出版物……”她注視一個茶杯,想用一把茶匙在里面攪動,但是這似乎不是茶匙,而是一把藥刀——一種精巧的實驗用具。“這是用鐳做的,還是用釷做的?”她已經離開人類去和她心愛的“東西”在一起了,她已經把她的一生獻給它們,從此將永遠與它們在一起。 后來她只是再說了幾句不清楚的話;醫生來給她注射,她忽然對他發出一個表示疲倦的微弱喊聲:“我不要。我希望別打攪我。”她臨終的時刻,顯示了一個只在表面上軟弱的人的力量和可怕的抵抗,顯示了藏在漸漸冷卻的身體里面的強壯的心,它仍在跳動,不疲倦,不讓步。比埃爾·盧依大夫和艾芙每人拉著她一只冰冷的手;還有十六個小時,生命和虛無都不收這個婦人。①到了黎明,陽光已經把群山染成玫瑰色,并且開始在極明凈的天空運行,燦爛的晨光充滿了這間屋子,照著床上瘦削的臉頰和無表情的灰色眼睛。死亡已經使她的眼睛定住,她的心臟終于停止了跳動。科學還須對這個遺體宣布它的判斷。那些與已知的惡性貧血不同的異常癥狀和幾次驗血,指出了真正的罪人:鐳。…………居里夫人躲開了這些悲哀,躲開了這些激動和尊崇;她躺在桑塞羅謀的床上休息。科學家和忠誠的人——她的同類,一直在這所房子里保護她,不許生人進去看她,擾亂她的安息。沒有好奇的人知道她去世后顯得多么優美。她穿著白衣服,白發梳向后面,露出她那極大的額部。她的面容平和、莊嚴而且勇敢,像一個武士;那時候,她是世界上最美麗、最高貴的人。②她那雙粗糙的、結了老繭的和堅硬的手,被鐳嚴重灼傷,它們一向的痙攣已經消失;它們伸在被單上,僵直,一動不動。 這是一雙做了那么多工作的手。(選自艾芙·居里《居里夫人傳》,有刪改)14.(3分)請給這篇選文擬一個恰當的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15.(3分)細心閱讀傳記中居里夫人臨終前僅有的幾句話,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居里夫人?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16.(3分)請結合上下文內容,品析文中標注的句子。(任選一句即可)、七、寫作題(共1題;共50分)17.(50分)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總會有那么幾位師長的鼓勵影響了你,觸動過你。清寫一段抒情文字,對那位鼓勵過你的師長表達感恩之情,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宛;jì2.pōu;抑揚3.斥責;xùn4.悽然;wèi【解析】 本題考查重要詞語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在平時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詞準確的識記,加強積累。1.題目要求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并給加點字注音。“wǎn“對應的是漢字“宛“,意為美好、仿佛。在這里用來形容辮子盤得平整,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美麗。“發髻“ 的“髻“讀音為 “jì“,是古代中國婦女將頭發挽結于頭頂的發式。故答案為: 宛;jì2.題目要求給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解剖“ 的 “剖“ 讀音為“pōu“,指剖開生物的軀體,以研究各器官的組織構造。“yì yánɡ“ 對應的是漢字 "抑揚",意為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也指控制聲音的高低變化。故答案為: pōu;抑揚3.題目要求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chì zé “對應的是詞語“斥責“,意為嚴厲地責備。“不遜“的“遜“ 讀音為“xùn“,意為不恭敬、沒有禮貌。故答案為: 斥責;xùn4.題目要求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qī rán“對應的是詞語“凄然“,意為凄涼悲傷的樣子。“慰“字的讀音為“wèi“,意為安撫、安慰。在這里指為了安慰對方而說的謊話。故答案為: 悽然;wèi5.【答案】B【解析】B:《三作家》,錯誤。《三作家》又名《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傳記代表作品之一,為托爾斯泰、司湯達和卡薩諾瓦作傳。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注意積累,結合具體分析,對比選項,確定答案。注意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故事、成語典故、科舉禮儀、年齡稱謂、名號、歷法、節氣、官職、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課文上的知識點一定要掌握,這是根本,平時做題遇到的常識,是額外發展要記住。6.【答案】D【解析】A “大部分”和“全”矛盾,刪去一個即可。B 搭配不當,“松花江”是地點不是季節,句子改為松花江的冬季是美麗的季節。C “通過......使”成分殘缺,刪去“通過”或者“使”即可。D 正確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能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熟練掌握修改病句“增刪調換”這四種方法。要盡量保持句子原意不變和盡量少改動。病句常見錯誤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表意不明、不合邏輯、歧義、分類不當、兩面對一面。7.【答案】D【解析】A.否定不當,應在“不得”后加“不”;B.語序不當,應是“不僅高大挺拔,而且它的樹干十分結實,能夠建造房屋”;C.成分殘缺,應刪去“隨著”或“使”;D.正確。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題應掌握的知識點為幾種常見的病句類型: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意不明等。通讀句子,尋找具有常見病句類型標志性的詞或短語做出判斷。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通過壓縮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方法,找出病因。8.【答案】B【解析】心無旁騖,心思沒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專心致志。形容做事專一用心無旁騖。目不斜視,眼睛不偷看旁邊。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喻義比喻為人行止端方。灌溉,把水輸送到田地里。澆灌,澆水灌溉。給光陰這棵美麗的樹澆水用澆灌。結合語境可知三四空是指轉折關系,用“也許......但”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選詞填空。注意積累,掌握字詞含義及用法,聯系句子語境,填入合適的詞。要特別注意近義詞。9.【答案】D【解析】 A.入木三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也用來形容議論、見解深刻;B.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C.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 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D.誠惶誠恐:形容小心謹慎害怕不安的樣子。不合語境。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首先要把握成語的準確含義,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做出分析與判斷。成語的誤用一般容易出現幾種情況:色彩不當、輕重不分、詞義不明、謙敬誤用、語境不和等等。10.【答案】研究資料認為失真的情節:①魯迅回憶從東京到仙臺的路上有個叫”日喜里”的驛站;②魯迅回憶他到仙臺時當地還沒有其他中國學生;③魯迅回憶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看到過中國”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解析】[材料一]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開頭,談到他在弘文學院學習之后來仙臺的經過時說:“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魯迅來仙臺的1904年(明治37年),還沒有“日暮里”車站。“日暮里”車站是失真的。[材料二]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寫道:“仙臺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可是,與魯迅同期,有個叫施霖的學生入第二高等學校……施霖與魯迅同是浙江省人,同年到日本留學,同是弘文學院學生,又同年到達仙臺,同住在“田中力屋方”共度入學前那段緊張的日子,后來又同住過宮川宅,還在一起拍攝過紀念照片。到仙臺時當地還沒有其他中國學生是失真的。[材料三]中國的“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是魯迅棄醫從文的直接誘因,但是迄今為止,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魯迅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看過這張幻燈片,因為1965年在東北大學醫學部細菌學教室里發現的一套十五枚日俄戰爭時期的幻燈底片(原版),卻唯獨沒有發現中國的“俄探”被處死的這一張……這就是說,魯迅或許并不是在教室里看到了中國“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而是在《河北新報》或《東北新聞》等日本報刊上看到了類似的新聞報道,從而利用小說創作手法把它們嫁接到課堂的幻燈片中。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看到過中國”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是失真的。故答案為:研究資料認為失真的情節:①魯迅回憶從東京到仙臺的路上有個叫”日喜里”的驛站;②魯迅回憶他到仙臺時當地還沒有其他中國學生;③魯迅回憶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看到過中國”俄探”被處死的幻燈片。本題考查概括能力。根據題目要求,通讀材料,在材料中找到魯迅回憶細節“失真的”的句子,整合語言,簡要概括即可。11.【答案】(1)厚德載物,勇攀物理化學兩高峰(2)中國在全球組網衛星和探月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任何一項科研成果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每一項科技的成功都是靠若干年的研究鉆研取得的。(3)對科學研究具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不怕吃苦,甘于忍受寂寞等。【解析】⑴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依據對聯的要求,從居里夫人獲得的成就作答即可。故答案為: 厚德載物,勇攀物理化學兩高峰⑵本題考查材料探究。依據兩則材料,圍繞取得科學成就需要科學家的奉獻精神作答。故答案為: 中國在全球組網衛星和探月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任何一項科研成果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每一項科技的成功都是靠若干年的研究鉆研取得的。⑶ 本題考查人物精神品質的提煉。根據材料一中居里夫婦二人在夜深人靜時到實驗室里,沉醉于他們的科學發現,可以看出他們對科學事業的喜愛;材料二的獎金分配,可以看出他們對金錢的淡漠;從材料三“人類也需要夢想家--他們受事業的強烈的吸引,既沒有閑暇也沒有熱情去謀求物質上的利益。”也表現了他們對事業的喜愛與金錢的漠視,“我一 直沉醉于世界的優美之中,我所熱愛的科學也不斷增加它嶄新的遠景。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則表現出居里夫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高尚的品質,所以他們才得以成功,這也正是一個成功的科學工作者需要具備的素質。故答案為: 對科學研究具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不怕吃苦,甘于忍受寂寞等。⑴本題考查對聯的補寫。解答對聯題,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把握所給出的上聯或下聯的意思大致確定與之意思連貫、相對的內容;再認真推敲每個字詞的含義、詞性和詞語的結構特征;最后從整體把握,進行微觀的調整和修改。⑵本題考查材料探究。多則材料內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則材料的大意,分條闡述;②分析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中心話題,找出各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同中求異,異中求同;③圍繞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⑶本題考查概括材料內容。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瀏覽材料,明確材料各個段落(語句)的內容,同時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語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語句)中的關鍵語句,簡潔準確概括。【答案】12.用比喻修辭,形象地說明了當時工作條件之艱苦、工作內容之繁重,表現了居里夫人的能干、堅強與堅持。13.用傳主的話更能體現他們工作的艱苦,體現了作品的真實性,從而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與感染力。【解析】⑴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⑵本題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為增加文章的文學性與內涵,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解答時還要結合引用的內容與語段的關系做出解釋。12.本題考查理解句子。“她獨自一個人就是一家工廠”是比喻修辭,將居里夫人比作“工廠”,表明居里夫人獨自一人完成大部分工作,工作內容之繁重,表現了居里夫人的能干、堅強與堅持。故答案為: 用比喻修辭,形象地說明了當時工作條件之艱苦、工作內容之繁重,表現了居里夫人的能干、堅強與堅持。13.本題考查引用的作用。末段加入傳主居里夫人的話,更能體現他們工作的艱苦,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了文章的敘述節奏。故答案為: 用傳主的話更能體現他們工作的艱苦,體現了作品的真實性,從而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答案】14.示例一:平靜的告別。因為居里夫人在離開人世之時始終很平靜,讓人更加不舍與懷念。示例二:鐳的開始與結束。鐳的發現從居里夫人開始,居里夫人的去世,也意味居里夫人對鐳的研究的結束。15.①我讀到了一個對生命充滿熱情、感恩與希望的居里夫人:她在那樣的病痛中,只要稍有好轉便感謝大自然的饋贈。②我讀到了一個一心專注科學研究的居里夫人:她在意識模糊的狀況下,掛在嘴邊的,甚至于看在眼里的都是“鐳”。③我讀到了一個把一生奉獻給人類科學事業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居里夫人:她留戀生命,卻為了“鐳”的科研事業而勇往直前,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16.第①句品析示例:作者通過環境描寫,以黎明的陽光、明凈的天空、燦爛的晨光為背景,使居里夫人死亡的時刻顯得神圣莊嚴,這是對居里夫人為人類所做貢獻的最高贊美。第②句品析示例:特寫鏡頭式的描寫,用“粗糙”“堅硬”“嚴重灼傷”“痙攣”等詞語,寫出作者對長期承受痛苦的居里夫人的深切同情;“僵直”“一動不動”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居里夫人離去的無限悲痛。【解析】(1)本題考查標題的含義與作用。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分析標題的修辭義。2、分析標題的象征義。3、理解標題的雙關義。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發點。(2)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關鍵是了解文章內容,找出描寫人物的語句與相關事件,然后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賞析句子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從修辭、語句中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描寫的角度、句式特點等幾個角度考慮。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對作者情感內容的闡述。14.文中詳細描述了居里夫人在臨終前的狀態,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工作,而是不斷提及出版物的章節分段等問題,這種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令人動容。因此,標題應既簡潔明了,又能夠準確傳達出文章的主旨。故答案為:示例一:平靜的告別。因為居里夫人在離開人世之時始終很平靜,讓人更加不舍與懷念。示例二:鐳的開始與結束。鐳的發現從居里夫人開始,居里夫人的去世,也意味居里夫人對鐳的研究的結束。15.在傳記中,居里夫人臨終前的幾句簡短話語,深刻地展現了她獨特的個性和精神風貌。首先,她對于自己的病情和生命狀態有著清醒的認識,當她感到自己即將離世時,她并沒有表現出過度的恐懼或絕望,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受了這個事實。這種面對死亡的從容與淡定,體現了她作為一個科學家的理性和冷靜。其次,居里夫人在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她的工作。她提到“各章的分段,都應該是一樣的……我一直在想這個出版物……”,這些話語透露出她對科學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依然心系科研,這種對工作的熱愛和敬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再者,居里夫人還表現出了對科學實驗的敏感和專注。她注視茶杯時,誤將茶匙視為藥刀,這種錯覺反映了她長期沉浸在科學實驗中的思維習慣。她甚至詢問茶匙是否是鐳或釷做的,這進一步證明了她對科學研究的深入和專注。最后,當醫生準備給她注射藥物時,她發出了“我不要。我希望別打攪我。”的微弱喊聲。這句話不僅表達了她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死亡的坦然接受,更體現了她對科學研究的專注和執著。她希望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能夠保持清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便繼續她的科學研究。故答案為:①我讀到了一個對生命充滿熱情、感恩與希望的居里夫人:她在那樣的病痛中,只要稍有好轉便感謝大自然的饋贈。②我讀到了一個一心專注科學研究的居里夫人:她在意識模糊的狀況下,掛在嘴邊的,甚至于看在眼里的都是“鐳”。③我讀到了一個把一生奉獻給人類科學事業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居里夫人:她留戀生命,卻為了“鐳”的科研事業而勇往直前,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16.①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與人物狀態的對比,營造了一種深刻而富有象征意義的氛圍。首先,黎明時分的自然景象被描繪得異常美麗和寧靜:群山被陽光染成玫瑰色,天空明凈而清澈,晨光燦爛地灑滿整個屋子。這種景象不僅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與和諧,也象征著一種新生和希望的力量。然而,與這美好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居里夫人床上那瘦削的臉頰和無表情的灰色眼睛。這樣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居里夫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現實,她的面容消瘦,眼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顯得那么無力和脆弱。這種對比手法,既突出了居里夫人身體的衰弱和生命的消逝,又通過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她內心的堅韌與不屈。此外,這句話還蘊含了深刻的情感色彩。晨光雖然燦爛,卻無法照亮居里夫人那雙無表情的灰色眼睛,這暗示了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可能已經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進入了一種更為深邃的精神境界。她的內心或許已經與那些她熱愛的科學事業、與那些她為之奮斗的理想融為一體,達到了一種超脫生死、物我兩忘的境界。②“粗糙的、結了老繭的和堅硬的手”直接展現了居里夫人在科研工作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這些特征是她長年累月與實驗器材、化學試劑打交道留下的痕跡,是她對科學事業不懈追求的見證。“被鐳嚴重灼傷”進一步強調了居里夫人在研究過程中所面臨的危險和犧牲。鐳是一種具有強烈放射性的元素,居里夫人在沒有充分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研究,這無疑是對她身體健康的巨大威脅。這一細節不僅體現了她科研工作的危險性,也凸顯了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執著。“一向的痙攣已經消失;它們伸在被單上,僵直,一動不動。”這句話通過對比居里夫人手部從前的痙攣狀態到臨終時的僵直不動,暗示了她生命的終結。痙攣的消失,或許是因為她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力量,也或許是因為她終于得到了解脫,不再受病痛的折磨。而手部“伸在被單上,僵直,一動不動”則是對她生命消逝的直接描繪,充滿了悲涼與肅穆。整句話不僅是對居里夫人手部狀態的客觀描述,更是對她一生奉獻精神的頌揚。那雙被鐳灼傷的手,是她為科學事業付出的最好證明;而那僵直不動的姿態,則象征著她雖然離世,但她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人繼續前行。故答案為:第①句品析示例:作者通過環境描寫,以黎明的陽光、明凈的天空、燦爛的晨光為背景,使居里夫人死亡的時刻顯得神圣莊嚴,這是對居里夫人為人類所做貢獻的最高贊美。第②句品析示例:特寫鏡頭式的描寫,用“粗糙”“堅硬”“嚴重灼傷”“痙攣”等詞語,寫出作者對長期承受痛苦的居里夫人的深切同情;“僵直”“一動不動”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居里夫人離去的無限悲痛。17.【答案】示例:您用火一般的熱情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的心,我們跟隨您,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您不是演員,卻能讓我們跟著您喜怒哀樂:您不是歌唱家,卻能讓知識叮咚作響;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我們的靈魂!感謝老師對我的關懷,感謝老師帶領我前進,感謝藝師傳授我知識,感謝老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老師,所有的感謝都不足以表達我對您的感激之情,我會牢記您對我的教誨,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解析】依據要求寫一段抒情文字,對那位鼓勵過你的師長表達感恩之情,要求感情真摯,富有文采。如:示例:您用火一般的熱情溫暖著每一個學生的心,我們跟隨您,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您不是演員,卻能讓我們跟著您喜怒哀樂:您不是歌唱家,卻能讓知識叮咚作響;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我們的靈魂!感謝老師對我的關懷,感謝老師帶領我前進,感謝藝師傳授我知識,感謝老師教會我做人的道理……老師,所有的感謝都不足以表達我對您的感激之情,我會牢記您對我的教誨,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本題旨在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結構清晰,語句通順,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人物傳記與精神之光 能力提優B卷 答題卡.doc 第二單元 人物傳記與精神之光 能力提優B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