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干亞群散文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補丁干亞群①母親抱著布匹在前,我跟在后面,一起往趙裁縫家走。②趙裁縫拿卷尺在我身上比畫,母親在邊上賠著笑臉,還準備了一筐的好話。母親的意思是,衣服至少要穿幾年,這幾年內個子與衣服之間的麻煩,還得麻煩趙裁縫。幾年,是個虛詞,或是代詞,是不確定的,全看我跟時間如何較量。不過,肯定總有一方會贏的。趙裁縫一邊量,一邊跟母親討價還價。其實,母親能還價的余地很小,在衣服的用料方面,她永遠算不過趙裁縫。③在母親與趙裁縫的言語之間,我幸福地站著,希望這一刻能拉長,再拉長。④最后,母親有些討好地說:像您這么優秀的裁縫師傅,一定能做到三全其美。我簡直驚呆了,母親居然說出了“三全其美”。我以為世上只有“兩全其美”。⑤我簡直有些眩暈。不得不佩服趙裁縫,合我的身,更合母親的心意。母親讓我轉身的時候,我不停地翕動鼻子,新衣服的氣味游走在我的體內。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們在身體里的熱烈,仿佛與一場春風不期而遇……⑥正月初一,新衣服穿到了我身上,它換取了我一年的期盼。我用它致敬新時間的到來。我一身簇新去拜年,去做客,在莊重而零亂的席間頻頻昂首,也一次次鉆進浩蕩的春風里。⑦在村莊,新是奢侈的事物,它只跟盛大的節日有關。可節日實在太少了,更多時候,人們被日常掩埋著,在時間流逝的嘀嗒中重復舊與老。⑧過了正月,新衣服又被母親收了回去,我重新穿上舊衣服。最令人難過的是,舊衣服上出現了破洞。我都不知道它們是怎么來的。我思索半天,歸結為成長的氣味撐破了它。也可能是我在追趕的時候,被風扯住,或被其他沉甸甸的物質攔住,我無暇與它們爭奪,而衣服替我完成了這個壯舉。⑨因為它,我不敢到處跑。我覺得那些破洞眼會吸納別人的嘲笑,到了夜晚,它們會一個個鉆進我的夢里,我在那里被它們圍攻。⑩母親拿針線前,我躲開了。我知道她會先數落我一頓。我心疼,她也心疼。母親正拿一塊碎布在衣服上比畫著,再用手丈量尺寸。她小心地把布嵌進破洞里,用針把豁口處的布往里推,便于針腳看起來細密。母親的手握過鋤頭,拿過鏟刀,還搶過鐵耙,此時,那根細細的針,被她捏得周周正正,一針上,一針下,破洞正在變小,直至消失。 我不得不驚嘆于母親的精打細算。與趙裁縫合謀一件衣服長短的時候,她早早替我預測衣服的未來。衣服裁下來的碎布,總會有用武之地。 但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補丁的新,新得有些耀武揚威。它明白無誤地宣布:這衣服是舊的,是破的。 我有事沒事地會去摳那個補丁。我現在討厭它的嶄新,以為摳掉它的新,它就能與其他的舊融合一體,成為一件好衣。 在鄉下,有一種師傅叫補碗師傅,他帶著金剛鉆,把四分五裂的碗補全,用微薄的錢換回一只碗的功能。除了補碗的,還有補缸補鞋的,幾乎沒有一樣是不可以補的。我稱他們“補師傅”,靠著手中的技藝,把一件件破的東西補成舊的。他們替別人補著物件,替自己補生計。唯獨我內心的憂戚,沒有人來補。母親也沒辦法補。 不得不承認,補丁是我心中的暗疾,像一塊塊傷疤,里面吸附著我成長的碎屑。 中考,讓我走進了縣城。我從車站出來時大發奇想,之后一個人把縣城的大街小巷走了個遍,沒有找到一個補師傅。我幾乎熱淚盈眶,也心滿意足:光憑這個,縣城,就值得我去熱愛。 如今,當我的同事有天突然穿了一條掛著破洞的牛仔褲來上班時,我記憶里的那些滄桑,幾乎要跌出眼眶。年輕的同事自然不明白,她腿上的那些窟窿,居然咬痛過我的青春。(選自《散文》2024年第1期,有刪改)1.【矛盾情感】文章圍繞“補丁”展開故事,請將兒時故事的情感折線圖補充完整。2.【矛盾用詞】請根據括號里的提示,揣摩作者在用詞上的匠心。與趙裁縫合謀一件衣服長短的時候,她早早替我預測衣服的未來。(“合謀”是貶義詞,作者為什么用它來形容母親和裁縫的交談?)3.【矛盾行為】以下句子都有矛盾處,請任選一句,談談你對矛盾行為的理解。A.我有事沒事地會去摳那個補丁。我現在討厭它的嶄新,以為摳掉它的新,它就能與其他的舊融合一體,成為一件好衣。B.我從車站出來時大發奇想,之后一個人把縣城的大街小巷走了個遍,沒有找到一個補師傅。我幾乎熱淚盈眶,也心滿意足:光憑這個,縣城,就值得我去熱愛。4.【矛盾心理】作為回憶性散文,作者在結尾處表達了補丁“居然咬痛過我的青春”的感慨。如何理解兒時的“我”和長大的“我”的矛盾情感?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給燕子留個門干亞群①當河里最后一塊冰被我們搗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聲從村東一直響到村西。也就這么幾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熱鬧,門前的棗樹上開始有嘰嘰喳喳的聲音。老人便把門開得大大的。我們感到不解。老人說,燕子回來了,它們要筑巢,如果關著門,燕子會覺得主人不歡迎它們。②敞開的門,有春風灌進來。春風仿佛在鋪一條無形的路,是空中溫暖的路。燕子順著趕過來。春風把沿途的樹都弄綠了。于是,有一天,我們聽見燕子的叫聲,看見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閃電。③老屋橫梁上的那只燕子窩,跟我們玩的那種爛泥炮形狀差不多,上寬下窄,不過看起來有點疙里疙瘩。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總能看到兩只燕子飛進飛出,然后孵出一窩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窩在守候今年的燕子。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還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棄,只要人們開著門,有一處可容它們筑巢的地方,它們就會把巢安在那兒。老人們說,家有燕子窩,那是一家人的福氣,說明這家風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總是盼望著門前呢喃的聲音。我們那兒并不重視喜鵲,而把燕子看成喜鵲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如果身體不適,他們就把能不能熬過冬天作為給自己的一個命數。二月初燕子準時飛回來,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來在門口坐一坐,聽聽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銜草加固巢,心里覺得有一種踏實。⑤我們不知道鴛鴦是怎么一回事,卻知道家里的燕子是雙飛雙宿的。大清早,等門一開燕子馬上飛去了,當它回來的時候嘴里肯定銜著草什么的,有時獨自回來,有時兩只一塊兒。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著它們的窩。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還沒有回來,那只先回來的燕子肯定停在門前的樹上或屋檐下,歪著頭一動不動,直到另一只回來,然后輕輕幾聲嘰嘰,便飛進窩里再也看不到它們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會責備自己的男人,怎么連燕子都不如,它們還懂得溫情。剛才還氣呼呼的男人,此時默不作聲,一個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來的時候筐里準有妻子愛吃的水果。⑥燕子等窩筑好后開始產卵,大約一個月后窩里便會伸出幾張黃黃的小嘴。此時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時候,兩只燕子飛進飛出,喂養著它們的小寶寶。老人說,燕子一頓煙的工夫要飛出三次,一天下來將近要飛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獨立覓食為止。而小燕子長大的那陣子,家里是頗為熱鬧的。一會兒嘰嘰喳喳,一會兒唧唧啾啾,尤其當燕子爸爸與燕子媽媽從外面覓食回來的時候,橫梁上是一片喧鬧。只只張大著黃口,爭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飛走了,它們才個個縮回窩里安靜下來。再過一段時間,小燕子開始學飛,撲棱棱地從窩里飛到窩外,再由屋檐下飛到樹枝上,這樣一路地飛遠。如果還不到遷徙的時候,小燕子們絕不會飛走,到了晚上還是會飛到自己的窩里。⑦我們家約定俗成,最晚進門的人,總會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齊了,然后關門——這是晚上最后一道儀式。就像大人牽掛貪玩的孩子遲歸那樣,我也會提醒家里人:給燕子留著門。⑧村里開始有人建房,原來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紀的人遵循一個原則,五黃六月(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是不可以動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選擇在秋天,這時候燕子已準備南飛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來的燕子窩整個地端下來,然后放在樹杈上,希望明年燕子歸來的時候還能發現這個標記。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會有燕子進出。整天鎖著的大門和平整的天花板,讓燕子越飛越遠了。⑨當村里最后一棟樓立起來的時候,村子變得寂寞起來。年復一年,燕子只是在記憶里呢喃,又漸漸消隱。以至回憶燕子確確實實的叫聲,卻模糊了。村民習慣了關門。(選文有刪改)5.村里人的哪些行為表現了對燕子的重視和喜愛?請簡要概述。6.請結合語境,分析第⑦段中加點詞語“儀式”的妙處。7.“年復一年,燕子只是在記憶里呢喃,又漸漸消隱”,你如何理解第⑨段中這句話的含意?8.請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補缸師傅干亞群①農民稱天為老天爺,活一輩子,看一輩子老天爺的臉色。過年的時候除了祭拜祖宗,還要供天上的菩薩,期待老天爺風調雨順,莊稼有收成,人有天落水(雨水)喝。這天落水沒有規律,所以得用缸蓄起來。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擺放著幾口大缸,水順著屋檐下的竹筒引到水缸里。②大人是禁止我們去缸邊玩的,擔心我們把缸磕壞了。第一次聽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我不以為然。這孩子太奢侈了,如果在我們村莊里,肯定會被大人打一頓。除了砸缸,難道想不出別的辦法了嗎?我曾懷疑過這故事的真實性。③缸畢竟是缸,不是銅墻鐵壁,它也有破的時候。破了,補唄。只要是屬于農民生活必需品的,肯定有一個師傅專門掌管著,似乎他們活著就是為了給村莊修修補補。他被稱為補缸師傅,真實的姓名倒被人忘了。也怪,一旦贏得“師傅”之稱,別人就順順當當地把他的姓名給忘了。“師傅”一詞既是尊稱,又是名字。④補缸師傅生意好的時候,家門口堆滿了缸,或缸底朝天,或缸口敞開。那些缸是主人用麻繩抬來的,有豁了嘴的,也有裂了口的。大家左一口“師傅”,右一口“師傅”,那恭恭敬敬的稱呼似乎給補缸師傅戴了一朵朵大紅花。補缸師傅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地支使別人把缸放哪兒、怎么放,臉上平靜而慈祥,好像面前的缸都是患兒,而自己則是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⑤補缸師傅用粉筆在缸上記下日期和主人的姓。他只能按照缸送來的日期排序修補。大家都急著用缸。雨水已經在路上,趁著還沒下,得趕緊把缸補好。⑥補缸師傅在缸上面叮叮當當地敲。他拿一把小榔頭,瞇縫著眼睛,從上敲到下,從左敲到右,然后把耳朵慢慢貼近缸面,他手里的小榔頭也隨之變輕,目光也柔和起來……一會兒,他用另一只耳朵靠近水缸,還是那樣的敲法。如此反復,不厭其煩。⑦敲過幾遍后,他可能已大致清楚缸的破損程度,然后用筆在上面記下符號,或一個圈,或一個叉,像一個個密碼。有時別看缸表面沒什么事,出了一根沖線而已,但這條細細的沖線說明不了問題,得靠補缸師傅敲一敲,用耳朵細聽聲音的變化。⑧補缸師傅說,人的表情可以裝,人的話可以假,但聲音不會說謊,缸哪里裂了、豁了,會用聲音清清楚楚告訴你。如果不是因為缸的問題,村里人不太愿意到他家串門。補缸師傅的眉毛吊梢得厲害,跟他聊天,他總是瞇縫著眼睛,然后一只耳朵慢慢側過來,過會兒,又側過另一只耳朵,姿勢還是原來的姿勢。這讓說話的人心里發毛,好像他用耳朵在錄音。心里發毛,聲音自然有變化,補缸師傅臉上的表情也就隨之變化:嘴巴微微往外咧,一只眼睛閉著,另一只眼睛猛地睜開……這種表情讓每一個說話的人驚駭。⑨補缸師傅的活說簡單很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就像是給缸做外科手術,在待補的地方慢慢鑿,鑿時用力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正好在缸上鑿出一條縫,旁邊再鑿一條,然后用一個鐵釘往兩條縫處扣,再在碗里攪拌好“鐵砂”,往鐵釘扣住的地方填。“鐵砂”剛攪拌好時跟水泥差不多,但很快會凝固,牢牢地粘住鐵釘。⑩自從通了自來水后,補缸師傅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出門去吆喝。 “補缸補甏哉,缸補勿補”,“缸補勿補?缸甏好補哉”…… 吆喝聲在清晨的空氣里翻來覆去,有時“哉”拖得很長,快要結束時拐了彎,再慢慢收起來,似乎“哉”跑了一段路后轉身又跑了回來。有時“補”重重壓下去,又快速提上來后緊急剎住。他的吆喝沖過籠罩在村莊上空的云霧,開出了一條路。我替他擔心,擔心他攢在路上的“哉”回不來,擔心他的“補”迷了路。 屋檐下的缸底慢慢沉淀了污垢,沒有人記得去清理。大家喝自來水、純凈水,把天落水忘了。但司馬光砸缸的事,我現在卻信了。9.請簡要分析第④段中“大家”及“補缸師傅”的心理活動。10.對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作者為什么會由懷疑到相信?請簡要分析。11.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補缸師傅的形象特點。12.第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閱讀文章,完成下列各題。蚯蚓爬上處方干亞群①字如其人的說法,我很喜歡。字漂亮,人也跟著漂亮。②大學的課堂上,內科老師在臺上講解左心室右心房,目光定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我在他的眼皮底下練鋼筆字,臨的是田英章的。③田老師的字,屬于雌雄同體,既瀟灑又嫵媚,起筆斜切,落筆矜持又不失活潑,猶如母親手中的菜刀,貼著滾圓的蘿卜,切出一條條絲來。最養眼的,是連筆,偏旁抵一下,然后扛起肩,力撐整體,仿佛我父親一樣的男人,挑了兩只籮筐,累了也不歇一歇。④練字這門功課,真應了天道酬勤。我的字,慢慢有了力道,讓我對未來滿懷憧憬。⑤實習時,我坐帶教老師的右側,聽老師跟病人一問一答,也看老師在病人的身上叩、觸、聽,如果臨床特征明顯,老師會讓我聽或觸。善良的病人,總是配合著我,任我用不熟練的手在他身上觸摸,或靜靜地讓我聽心率或呼吸音。⑥老師捉起筆開處方,我眼巴巴地瞅著,希望能瞅出些臨床經驗來。結果,我望字卻步,老師的字根本不給我一個認門的機會。她的字潦草中帶著恣意,既一氣呵成,又喘息不止,像無數條蚯蚓爬上處方。憑我的眼力,幾乎認不全一個藥名。它們趴在了紙上,累得不行。⑦病人雙手接過,小心翼翼中帶著某種虔誠。病人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慢慢抬起頭,神情里臥著羞澀,問老師剛才說的藥配了沒。在得到答復后,他起身離開,那張處方始終被他捧在手里,仿佛很重,或許,是擔心上面的字齊刷刷地溜了。⑧有時,我也挺理解老師:手術要做,病歷要寫,門診要坐,尤其是病人多的時候,恨不得生出千只手。⑨無論如何,處方都是自帶光環的。所以,當老師讓我開處方的時候,我被小醫生的角色激蕩著,盡管是老師口述,我抄寫,筆落處方的神圣還是在心里飛濺起一大堆浪花。老師確認后,一邊簽上名字,一邊夸我字寫得老到。我心里喜滋滋的,可簽的名還是羞澀地縮在老師名字后面,中間還隔著一條斜杠。老師簽的名,除姓氏尚可依稀辨別,后面的名,幾乎只剩下骨架,還是被肢解過的,有的甚至是一條線。那線畫得就像要隱入白云深處。偏偏,這條線壓住了處方,引著后面的我。如果單單是我簽名,病人是絕對配不到藥的。⑩實習結束后,我正式走上臨床崗位。衛生院的門診量,遠遠不如縣人民醫院。鎮上的病人,大多能忍則忍,忍到趕集的日子才來醫院。我坐診的時間沒什么縮減,但真正用于看病的時間不多。余出來的時間,我有時用在練字上。還是田老師的字。就在我為自己的進步感到愉悅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一個現象:掛號室的梅姨捧著處方問過每一個醫生,除了我。我仿佛成了一個不合格的醫生。 有次衛生院里出現了糾紛,患者因服藥后感到頭痛、惡心,懷疑用藥有誤,于是找院長投訴。院長找來當時接診的呂醫生。呂醫生診斷的是腸胃炎,開的藥也是普通的藥,照理不會出什么差錯。病人不服氣,要求查看處方。在一沓處方里,呂醫生的處方最好找,最難看的那張一定就是。呂醫生的字像是出了車禍,傷痕累累地倒在處方上,面目全非。 這件事成了大家閑聊時取笑呂醫生的話題。呂醫生不服氣,把存放在會計室的一沓處方拎了出來,在陽光底下一張張鋪開,還用十幾個空針盒,壓住處方的簽名。他吆喝著大家來認領。大家笑嘻嘻地湊到了一起,看西洋景似的。我開的處方也在示眾之列。因與大家的擠在一塊兒,我的字一下子變得八面出鋒,筆筆飛動,看起來最好看。那個叫“驕傲”的詞,在我心底滾動。我一次次別過臉去,試圖用呂醫生他們的字來阻止它跳躍。 不久,鎮中學教書法的趙老師來醫院配藥,呂醫生忙請他給大家寫幾個字。趙老師稍稍推托后,在紙上一筆下去,半枯半濕,忽濃忽淡,有時把字的最后一豎抽得老長老長。大家屏息觀看,一臉莊重,不過同時也是一臉茫然。呂醫生有些怯生生地問:“這寫的是什么?”趙老師說:“這是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我熟悉,勉強能認清,但呂醫生他們不熟悉,跟著趙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地認,認得有些艱難。 趙老師前腳剛走,呂醫生便開始感嘆:“如果字寫得別人認不出便是書法,那么我們個個都是書法家。”大家一陣哄笑,驚得一群麻雀飛上屋脊,像散落的墨汁。 醫生的字,大抵是世上最神圣又最不著調的字了,而書法,畢竟是有法度的,并非每一位醫生都有練的興趣。如果患者病情急,醫生哪有心情一筆一畫,這用在紙上的時間如黃金般珍貴。有時病人在旁邊痛苦呻吟,醫生落筆如疾風中的勁草,幾乎不歇一口氣,一筆到底,既有掛礙,也無掛礙。醫生的字被人戲稱為“天書”。此字只應天上有,而醫者仁心,全在人間。(節選自《散文》,有改編)【理文脈】13.閱讀全文,圍繞“我”的從醫經歷,梳理文章內容,并按照提示填寫下面的表格。大學的課堂 實習期間 初到衛生院工作 產生糾紛后 趙老師題字后① 由老師口述“我”抄寫處方 ③ 呂醫生將處方示眾,“我”的字最好看 眾人看趙老師寫的字并討論滿懷憧憬 ② 起初愉悅,之后產生自我懷疑 ④ 產生思考【品語言】14.請你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①病人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慢慢抬起頭,神情里臥著羞澀,問老師剛才說的藥配了沒。②呂醫生的字像是出了車禍,傷痕累累地倒在處方上,面目全非。【析構思】15.文章主要寫處方上的字跡,為什么還寫到田英章和趙老師的字?請結合上下文的內容,簡要說說你的理解。【悟心理】16.文章第⑨段寫道:“我心里喜滋滋的,可簽的名還是羞澀地縮在老師名字后面,中間還隔著一條斜杠。”這句話反映了“我”怎樣的矛盾心理,請結合上下文,分析這種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賞標題】17.本文標題《蚯蚓爬上處方》獨具匠心,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作用。答案1.①興奮得意②難過悲傷③心疼無奈④摳補丁 2.“合謀”指共同商量策劃一些壞事,用“合謀”一詞形容母親和裁縫討價還價、精打細算,體現“我”對貧窮生活的無奈與對新衣(美好生活)的渴望。 3.示例1:選擇A,理解:“我”將衣服的“舊”歸結為補丁太過“嶄新”,認為只要將補丁“摳舊”,補丁就能和舊衣融為一體,成為一件“好衣”。矛盾反常的行為突出了作者對穿打著補丁舊衣的厭惡,對貧窮生活的無奈以及對穿新衣的渴望與向往。示例2:選擇B,理解:“我”一方面去找補丁師傅,一方面又為沒找到而熱淚盈眶,從這種矛盾的做法中突出“我”為物質貧困所困的自卑,對新生活充滿期待與向往。 4.兒時的“我”因為穿打著補丁的舊衣無奈心酸,是一塊抹不去的傷疤,始終對美好的生活充滿著向往。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回頭再看那段往事,從“居然”一詞就可體現成長的蛻變,表達了成長后的釋懷與坦然。【分析】1.本題考查情節梳理與概括。(1)根據“情感折線圖”中“穿新衣”的提示,找到⑥段“正月初一,新衣服穿到了我身上,它換取了我一年的期盼。我用它致敬新時間的到來。我一身簇新去拜年,去做客,在莊重而零亂的席間頻頻昂首,也一次次鉆進浩蕩的春風里”可知情感是:興奮得意;(2)根據“情感折線圖”中“穿舊衣”的提示,找到⑧段“我重新穿上舊衣服。最令人難過的是,舊衣服上出現了破洞”可知情感是:難過悲傷;(3)根據“情感折線圖”中“打補丁”的提示,找到⑨段“因為它,我不敢到處跑。我覺得那些破洞眼會吸納別人的嘲笑,到了夜晚,它們會一個個鉆進我的夢里,我在那里被它們圍攻”可知情感是:心疼無奈;(4)根據“情感折線圖”中“討厭郁悶”的提示,找到 段“我有事沒事地會去摳那個補丁。我現在討厭它的嶄新,以為摳掉它的新,它就能與其他的舊融合一體,成為一件好衣”可知事件是:摳補丁。2.本題考查詞語理解。 段“與趙裁縫合謀一件衣服長短的時候,她早早替我預測衣服的未來”中的加點詞“合謀”本義是:共同策劃(多含貶義);結合段“趙裁縫拿卷尺在我身上比畫,母親在邊上賠著笑臉,還準備了一筐的好話……其實,母親能還價的余地很小,在衣服的用料方面,她永遠算不過趙裁縫”可知,這里用“合謀”一詞形容母親和裁縫討價還價、精打細算;結合 段“ 但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補丁的新,新得有些耀武揚威。它明白無誤地宣布:這衣服是舊的,是破的”可知,體現“我”對貧窮生活的無奈與對新衣(美好生活)的渴望。3.本題考查語句理解。從AB兩句中任選一句,說出對矛盾行為的理解即可。A. 畫線句“我有事沒事地會去摳那個補丁。我現在討厭它的嶄新,以為摳掉它的新,它就能與其他的舊融合一體,成為一件好衣”,結合⑥段“我一身簇新去拜年,去做客,在莊重而零亂的席間頻頻昂首,也一次次鉆進浩蕩的春風里”和⑧“過了正月,新衣服又被母親收了回去,我重新穿上舊衣服。最令人難過的是,舊衣服上出現了破洞”可知,“我”喜歡新衣服,討厭舊衣服,特別是有破洞的舊衣服;而“補丁的新,新得有些耀武揚威”,又不是“我所希望的”,“討厭它的嶄新,以為摳掉它的新,它就能與其他的舊融合一體,成為一件好衣”,于是“有事沒事地會去摳那個補丁”,這就形成了“新舊”的矛盾,這種矛盾反常的行為突出了“我”對穿打著補丁舊衣的厭惡,對貧窮生活的無奈以及對穿新衣的渴望與向往。B. 段畫線句“我從車站出來時大發奇想,之后一個人把縣城的大街小巷走了個遍,沒有找到一個補師傅。我幾乎熱淚盈眶,也心滿意足:光憑這個,縣城,就值得我去熱愛”寫“我”一方面去找補丁師傅,一方面又為沒找到而熱淚盈眶,前后構成了矛盾,但表達了對沒有“補師傅”的縣城生活的喜愛,表明“我”對縫縫補補的生活狀況的不滿;結合 段“‘補師傅’,靠著手中的技藝,把一件件破的東西補成舊的。他們替別人補著物件,替自己補生計。唯獨我內心的憂戚,沒有人來補。母親也沒辦法補”這種矛盾的做法,突出“我”為物質貧困所困的自卑,對新生活充滿期待與向往。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 段“不得不承認,補丁是我心中的暗疾,像一塊塊傷疤,里面吸附著我成長的碎屑”,結合 ⑨段“因為它,我不敢到處跑。我覺得那些破洞眼會吸納別人的嘲笑,到了夜晚,它們會一個個鉆進我的夢里,我在那里被它們圍攻”可知,兒時的“我”穿破衣服怕被人嘲笑,對打補丁的衣服心存芥蒂,成為一塊抹不去的傷疤,表現了過去生活的無奈和心酸,但始終對美好的生活充滿著向往。結合 段“年輕的同事自然不明白,她腿上的那些窟窿,居然咬痛過我的青春”可知,如今看到同事有天突然穿了一條掛著破洞的牛仔褲來上班,引發了“我”辛酸的回憶;“居然”表現出對自己的行為意外,體現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蘊含著成長后的釋懷與坦然的思想感情。5.①春天,開門歡迎燕子歸來。②村里的老人看燕子,聽燕子的呢喃。③晩上給燕子留著門。④把拆下來的燕子窩放在樹杈上(或“村里小夫妻吵架,拿燕子作比”和“建房多選擇在秋天”)。 6.“儀式”一詞用在比較神圣的典禮上,在文中大詞小用,寫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莊重和認真,體現了燕子在“我們”心中的位置(體現“我們”對燕子的喜愛)。 7.歲月流走,當村里迎來一座座新樓后,燕子卻在慢慢離去;人和燕子和諧共處,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熱鬧場景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 8.通過對燕子的神態、聲音、動作等細節的描寫,寫出了燕子雙飛雙宿的生活習性,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燕子間的溫情,也表達了“我”對燕子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分析】5.本題考查關鍵情節的概括。根據文章第①段“老人便把門開得大大的。我們感到不解。老人說,燕子回來了,它們要筑巢,如果關著門,燕子會覺得主人不歡迎它們”可概括出:春天,開門歡迎燕子歸來;根據文章第④段“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來在門口坐一坐,聽聽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銜草加固巢,心里覺得有一種踏實”可概括出:村里的老人看燕子,聽燕子的呢喃;根據文章第⑦段“我們家約定俗成,最晚進門的人,總會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齊了,然后關門——這是晚上最后一道儀式。就像大人牽掛貪玩的孩子遲歸那樣,我也會提醒家里人:給燕子留著門”可概括出:晚上給燕子留著門;根據文章第⑧段“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來的燕子窩整個地端下來,然后放在樹杈上,希望明年燕子歸來的時候還能發現這個標記”可概括出:把拆下來的燕子窩放在樹杈上。6.本題考查詞語的賞析。回答此題時,先要說出詞語的原義:“儀式”一詞用在比較神圣的典禮上,結合“最晚進門的人,總會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齊了,然后關門”可知,在文中大詞小用,寫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看燕子是不是到齊了,然后關門”的莊重和認真,結合下文“就像大人牽掛會玩的孩子遲歸那樣,我也會提醒家里人:給燕子留著門”可知該詞語用在句子的深層意思:體現了燕子在“我們”心中的位置。7.本題考查了對重點句子含義的理解。結合“燕子只是在記憶里呢喃,又漸漸消隱”中“消隱”可知,燕子已經慢慢離去;從“在記憶里呢喃”可知,人與燕子共處的場景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圍繞以上兩點進行回答即可。8.本題考查了句子的賞析。根據句中“嘴里肯定銜著草”“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著它們的窩”“停在門前的樹上或屋檐下,歪著頭一動不動”“輕輕幾聲嘰嘰,便飛進窩里”等詞句可知,劃線句子運用了細節描寫,從燕子的姿態、聲音、動作等方面,生動細致的寫出了燕子對自己伴侶的忠貞守候,表達了“我”對燕子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同時為下文的“村里小夫妻……等他回來的時候筐里準有妻子愛吃的水果”的情節相互映襯。9.①“大家”:一是表達對補缸師傅的尊敬,二是希望補缸師傅能盡快修補自家的缸。②“補缸師傅”:表現了其在村中的存在感和被人尊敬的優越感。 10.懷疑:之前缸是村民們生活的必需品,在父輩們的影響下,從小就認為缸是重要的東西,所以懷疑;相信: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缸已失去存在的意義,所以相信。 11.①吊梢眉、愛瞇縫著眼;②不善于與人聊天;③補缸技藝高超;④細心有原則;⑤專注于補缸行當。 12.①吆喝聲屬語言描寫,由聲音起伏變化來表現補缸師傅內心的落寞;②原來生意好的補缸師傅現在需出門吆喝才有生意,表現“我”對補缸師傅的同情;③體現了補缸這一行當由興盛走向了衰落,表達了作者對以“補缸”為代表的鄉村傳統修補行當正逐漸走向衰落的失落。【導語】這篇散文以“補缸師傅”為切入點,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中國傳統鄉村生活的變遷。作者以水缸為意象,巧妙串聯起農耕文明對自然的依賴(①)、傳統手藝人的專業尊嚴(④⑥⑨)與現代文明沖擊下的職業困境(⑩ )。補缸師傅的形象塑造尤為生動,其專注的神態(⑥)、獨特的聽覺診斷(⑦⑧)和精湛的修補技藝(⑨),既體現了匠人精神,又暗含對傳統消逝的隱憂。文中對“司馬光砸缸”態度的轉變(② ),更深化了文化記憶與時代變遷的主題思考。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第④段“大家左一口‘師傅’,右一口‘師傅’,那恭恭敬敬的稱呼似乎給補缸師傅戴了一朵朵大紅花。補缸師傅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地支使別人把缸放哪兒、怎么放”可知,“大家”對補缸師傅態度恭敬,用尊稱且聽從其安排。因為缸是農民生活必需品,破了需要補缸師傅修補,而大家都急著用缸,希望補缸師傅能盡快且高質量地修好自家的缸。由此可知,“大家”的心理是對補缸師傅充滿期待和敬重,希望能借助他的手藝解決自家缸破損的問題,保障日常生活用水。結合第④段“補缸師傅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地支使別人把缸放哪兒、怎么放,臉上平靜而慈祥,好像面前的缸都是患兒,而自己則是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可知,補缸師傅面對眾多等待修補的缸,表現得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將缸比作患兒,把自己視為醫生。這體現出他對自己修補技術的自信,同時也有一種被大家需要、認可的成就感。由此可知,補缸師傅內心是自豪且從容的,他享受著被村民依賴的感覺,也對自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充滿信心。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結合第①段“這天落水沒有規律,所以得用缸蓄起來。每家每戶的屋檐下都擺放著幾口大缸,水順著屋檐下的竹筒引到水缸里”以及第②段“大人是禁止我們去缸邊玩的,擔心我們把缸磕壞了”“這孩子太奢侈了,如果在我們村莊里,肯定會被大人打一頓。除了砸缸,難道想不出別的辦法了嗎?我曾懷疑過這故事的真實性”可知,在作者生活的村莊環境中,缸是用來儲存雨水、保障生活用水的必需品,且大人十分重視對缸的保護。在這樣的成長環境和認知影響下,作者認為缸是重要且珍貴的物品,砸缸是一種浪費和奢侈的行為,所以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產生懷疑。由此可知,作者懷疑是因為在其生活經驗里,缸承載著重要的生活功能,受父輩對缸重視態度的影響,難以接受司馬光砸缸這種行為。結合第⑩段“自從通了自來水后,補缸師傅的生意一落千丈”和第 段“屋檐下的缸底慢慢沉淀了污垢,沒有人記得去清理。大家喝自來水、純凈水,把天落水忘了。但司馬光砸缸的事,我現在卻信了”可知,隨著時代發展,自來水普及,人們不再依賴缸儲存雨水,缸逐漸失去了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成為被遺忘的物品。此時缸對于人們的意義和價值已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作者能夠理解司馬光砸缸的行為,進而相信了這個故事。由此可知,作者相信是因為物質生活的變化使得缸的意義消失,所處生活環境和對缸的認知改變,讓他對司馬光砸缸的行為有了新的理解。11.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結合第⑧段“補缸師傅的眉毛吊梢得厲害,跟他聊天,他總是瞇縫著眼睛”可知,文中直接描述了補缸師傅的外貌特征為眉毛吊梢,與人聊天時總是瞇縫著眼睛。由此可知,補缸師傅具有吊梢眉、愛瞇縫著眼的形象特點。結合第⑧段“跟他聊天,他總是瞇縫著眼睛,然后一只耳朵慢慢側過來,過會兒,又側過另一只耳朵,姿勢還是原來的姿勢。這讓說話的人心里發毛,好像他用耳朵在錄音。心里發毛,聲音自然有變化,補缸師傅臉上的表情也就隨之變化:嘴巴微微往外咧,一只眼睛閉著,另一只眼睛猛地睜開……這種表情讓每一個說話的人驚駭”可知,補缸師傅與人聊天時的姿勢和表情,給人帶來不適,讓對方心里發毛、感到驚駭,導致聊天氛圍不佳。由此可知,補缸師傅不善于與人聊天。結合第④段“大家左一口‘師傅’,右一口‘師傅’”以及第⑨段“就像是給缸做外科手術,在待補的地方慢慢鑿,鑿時用力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正好在缸上鑿出一條縫,旁邊再鑿一條,然后用一個鐵釘往兩條縫處扣,再在碗里攪拌好‘鐵砂’,往鐵釘扣住的地方填。‘鐵砂’剛攪拌好時跟水泥差不多,但很快會凝固,牢牢地粘住鐵釘”可知,村民對補缸師傅十分尊敬,且文中詳細描述了他補缸時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細的操作過程,體現出他補缸技術嫻熟、專業。由此可知,補缸師傅補缸技藝高超。結合第⑤段“補缸師傅用粉筆在缸上記下日期和主人的姓。他只能按照缸送來的日期排序修補”以及第⑥段“他拿一把小榔頭,瞇縫著眼睛,從上敲到下,從左敲到右,然后把耳朵慢慢貼近缸面,他手里的小榔頭也隨之變輕,目光也柔和起來……一會兒,他用另一只耳朵靠近水缸,還是那樣的敲法。如此反復,不厭其煩”可知,補缸師傅按順序修補體現了他做事有原則;而他不厭其煩地用小榔頭仔細敲擊缸面,通過聽聲音判斷破損程度,展現出他的細心。由此可知,補缸師傅具有細心且有原則的特點。結合第④段“補缸師傅生意好的時候,家門口堆滿了缸……補缸師傅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地支使別人把缸放哪兒、怎么放”以及第⑩段“自從通了自來水后,補缸師傅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出門去吆喝”可知,生意好時他專注于修補大量的缸,生意變差后仍堅持通過吆喝繼續從事補缸工作。由此可知,補缸師傅專注于補缸行當。12.本題考查句段作用。結合第 — 段“‘補缸補甏哉,缸補勿補’,‘缸補勿補?缸甏好補哉’……吆喝聲在清晨的空氣里翻來覆去,有時‘哉’拖得很長,快要結束時拐了彎,再慢慢收起來,似乎‘哉’跑了一段路后轉身又跑了回來。有時‘補’重重壓下去,又快速提上來后緊急剎住”可知,這里對補缸師傅的吆喝聲進行了細致的語言描寫,通過描述吆喝聲中字音的長短、強弱變化,如“哉”的悠長拖音、“補”的重音處理。這些獨特的聲音變化,暗示出補缸師傅在生意慘淡的情況下,為招攬生意不得不賣力吆喝,從而體現出他內心的無奈與落寞。由此可知,該段通過語言描寫,以吆喝聲的起伏變化展現了補缸師傅內心的落寞。結合第④段“補缸師傅生意好的時候,家門口堆滿了缸……大家左一口‘師傅’,右一口‘師傅’”和第 段補缸師傅出門吆喝的描寫可知,過去補缸師傅生意紅火,村民主動送缸上門且對他恭敬有加,而現在他卻要走街串巷吆喝攬活。這種前后的反差,讓“我”看到補缸師傅生活境遇的變化。再結合“我替他擔心,擔心他攢在路上的‘哉’回不來,擔心他的‘補’迷了路”,可以看出“我”對補缸師傅如今艱難處境的擔憂,體現出“我”對他的同情。由此可知,通過補缸師傅前后生意狀況的對比,表現出“我”對補缸師傅的同情。結合第④段“補缸師傅生意好的時候,家門口堆滿了缸”以及第⑩段“自從通了自來水后,補缸師傅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出門去吆喝”,再到第 段對補缸師傅吆喝的詳細描寫可知,從過去補缸師傅家門口堆滿等待修補的缸,到如今需要靠吆喝來維持生意,直觀地展現了補缸這一行當隨著時代發展、生活方式改變而逐漸走向衰落的過程。作者對補缸師傅吆喝聲的細致刻畫,以及“我替他擔心”等情感表達,蘊含著對這種傳統行當消逝的惋惜,表達了作者對以“補缸”為代表的鄉村傳統修補行當逐漸衰落的失落之情。由此可知,該段體現了補缸行當的興衰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傳統修補行當衰落的失落。13. 臨田英章的字,字漸有力度 喜悅又謙卑 有時間練字,因梅姨從不問自己處方而自我懷疑 驕傲又想壓抑 14.①運用神態描寫,“臥著羞澀”寫出病人面對潦草處方時的不好意思,體現其對醫生的尊重,側面反映處方字跡潦草的普遍。②用比喻,將呂醫生的字比作出車禍、傷痕累累的樣子,生動寫出字跡潦草難認,暗示糾紛可能,帶幽默與無奈。 15.田英章的字規整,與“我”認真練字呼應,和醫生處方潦草對比,為“我”寫規范處方鋪墊;趙老師的字藝術卻難認,與醫生處方“天書”類比,引發對認不出的字是否為書法的討論,深化對醫生字跡潦草原因的思考。 16.“喜滋滋”因字被夸、感受處方神圣,獲成就感;“羞澀地縮在后面”因資歷淺、敬畏老師,且深知自己簽名需依附老師才有效,體現職業初期的喜悅與謙卑。 17.用比喻將潦草字跡比作蚯蚓,生動新穎,吸引讀者;概括處方字跡潦草現象,暗示對這一現象的復雜態度;貫穿對處方字跡的描寫,使線索清晰,凸顯主題。【導語】《蚯蚓爬上處方》以“字”為線索,串聯起學醫經歷與從醫見聞。通過處方字跡的多樣形態,展現醫生日常的忙碌與醫患間的微妙互動,既調侃醫生字跡潦草的普遍現象,又于字里行間傳遞醫者仁心,文字生動有趣,以小見大,蘊含對醫療行業與人文關懷的思考。13.本題考查內容梳理。第一空,結合“大學課堂”“滿懷憧憬”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②段“大學的課堂上,內科老師在臺上講解左心室右心房,目光定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我在他的眼皮底下練鋼筆字,臨的是田英章的”第④段“練字這門功課,真應了天道酬勤。我的字,慢慢有了力道,讓我對未來滿懷憧憬”可知,“我”大學課堂上練鋼筆字,臨的是田英章的,字漸漸有了力度;第二空,結合“實習期間”“由老師口述‘我’抄寫處方”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⑤段“實習時,我坐帶教老師的右側”第⑨段“所以,當老師讓我開處方的時候,我被小醫生的角色激蕩著,盡管是老師口述,我抄寫,筆落處方的神圣還是在心里飛濺起一大堆浪花。老師確認后,一邊簽上名字,一邊夸我字寫得老到。我心里喜滋滋的,可簽的名還是羞澀地縮在老師名字后面,中間還隔著一條斜杠”可知,由老師口述“我”抄寫處方,得到老師的夸獎,心里美滋滋的,但簽的名還是羞澀地縮在老師名字后面。故可概括:喜悅又謙卑;第三空,結合“初到衛生院工作”“起初愉悅,之后產生自我懷疑”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⑩段“我坐診的時間沒什么縮減,但真正用于看病的時間不多。余出來的時間,我有時用在練字上。還是田老師的字。就在我為自己的進步感到愉悅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一個現象:掛號室的梅姨捧著處方問過每一個醫生,除了我。我仿佛成了一個不合格的醫生”可知,初到衛生院工作,看病的人不多,“我”余出時間繼續練字;掛號室的梅姨捧著處方問過每一個醫生,除了“我”,因此產生了自我懷疑。故可概括:有時間練字,因梅姨從不問自己處方而自我懷疑;第四空,結合“產生糾紛后”“呂醫生將處方示眾,‘我’的字最好看”的提示,可定位到第 段“有次衛生院里出現了糾紛”第 段“我的字一下子變得八面出鋒,筆筆飛動,看起來最好看。那個叫‘驕傲’的詞,在我心底滾動。我一次次別過臉去,試圖用呂醫生他們的字來阻止它跳躍”可知,當大家開的處方都放在一起時,“我”的處方八面出鋒,筆筆飛動,看起來最好看。“我”內心激動驕傲,卻又在盡力壓抑。14.本題考查句子賞析。①動作與神態描寫:“停留”“慢慢抬起”等動作,搭配“神情里臥著羞澀”的神態刻畫,細膩呈現病人面對潦草處方時,因看不懂又不好意思細問的窘迫心理,以及其對醫生的尊重,這樣的描寫讓人物形象鮮活,也側面反映處方字跡潦草給患者帶來的困擾。“臥”字將抽象的“羞澀”具象化,仿佛羞澀有了形態,悄然藏在神情里,增添文字的生動性與感染力。②比喻修辭:把呂醫生潦草的字比作“出了車禍,傷痕累累”的狀態,新奇又形象,夸張呈現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程度,自帶幽默諷刺效果,凸顯醫生字跡問題,也為后文情節(處方引發糾紛等)做鋪墊。“傷痕累累”“面目全非”等詞,賦予字跡畫面感,讓讀者直觀感受到字的潦草混亂,強化表達效果。15.本題考查句段作用。田英章的字:文中第②③段提到“我”在大學課堂臨田英章的字,其字“既瀟灑又嫵媚,起筆斜切,落筆矜持又不失活潑”,規整好看。這與“我”認真練字的行為相呼應,展現“我”對練字的追求。對比醫生處方的潦草,如第⑥段寫帶教老師處方“像無數條蚯蚓爬上處方”,突出醫生字跡潦草的普遍現象,也為后文第⑩段“掛號室的梅姨捧著處方問過每一個醫生,除了我”中“我”因寫規范處方,掛號室梅姨不找“我”問處方等情節做鋪墊,體現“我”練字在處方書寫時的規范。趙老師的字:第 段寫趙老師寫字“半枯半濕,忽濃忽淡,有時把字的最后一豎抽得老長老長”,藝術風格明顯但難認。這和醫生被戲稱為“天書”的處方字跡類比,都是他人難以辨認的字。引發第 段呂醫生“如果字寫得別人認不出便是書法,那么我們個個都是書法家”的感嘆,進而深化對醫生字跡潦草原因的思考——并非追求書法,而是醫療場景下,如患者病情急、醫生忙碌,沒時間工整書寫,使文章對醫生字跡的探討更深入。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喜滋滋”的原因,從原文第⑨段“老師確認后,一邊簽上名字,一邊夸我字寫得老到”可知,“我”因練字有成效,寫處方時字寫得好而得到老師夸贊,收獲肯定,因此心里“喜滋滋”;同時,結合第⑨段上文“我”參與開處方“被小醫生的角色激蕩著,盡管是老師口述,我抄寫,筆落處方的神圣還是在心里飛濺起一大堆浪花”可知,“我”作為實習醫生初次體驗到開處方的神圣感,獲得職業之初體驗的成就感,所以心里“喜滋滋”。“羞澀地縮在后面”的原因,結合第⑤段“實習時,我坐帶教老師的右側”“善良的病人,總是配合著我,任我用不熟練的手在他身上觸摸”第⑥段“老師捉起筆開處方,我眼巴巴地瞅著”可知,“我”處于實習階段,資歷尚淺,內心對帶教老師充滿敬畏。從第⑨段“簽的名還是羞澀地縮在老師名字后面,中間還隔著一條斜杠”能看出,“我”在身份與經驗上,自覺與老師有差距,不敢逾越;并且從第⑨段后文“如果單單是我簽名,病人是絕對配不到藥的”,說明“我”清楚自己的簽名需依附老師簽名才有效,這種現實讓“我”在簽名時表現得謙卑、拘謹,故而“羞澀地縮在后面”,整體呈現出職業初期既因肯定喜悅,又因資歷和現實而謙卑的矛盾心理。17.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結合原文⑥段“她的字潦草中帶著恣意……像無數條蚯蚓爬上處方”可知,將帶教老師潦草的處方字跡比作“蚯蚓爬上處方”,標題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字跡的混亂難辨,新穎獨特,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標題直接概括了文中處方字跡潦草這一核心現象,包括第⑥段“我望字卻步,老師的字根本不給我一個認門的機會。她的字潦草中帶著恣意,既一氣呵成,又喘息不止,像無數條蚯蚓爬上處方”中實習期間帶教老師的字跡,第 段“呂醫生的字像是出了車禍,傷痕累累地倒在處方上,面目全非”在衛生院工作時,其他醫生尤其是呂醫生的字跡難以辨認,第 段“如果患者病情急,醫生哪有心情一筆一畫,這用在紙上的時間如黃金般珍貴。有時病人在旁邊痛苦呻吟,醫生落筆如疾風中的勁草,幾乎不歇一口氣,一筆到底”等內容可知,既體現了“我”對老師字跡的直觀感受,也暗含著對這種現象的復雜態度——有對醫生忙碌的理解,也有對字跡難認的無奈。全文圍繞處方字跡展開,從第②段“我在他的眼皮底下練鋼筆字,臨的是田英章的”中的“我”練字、第⑥段“我望字卻步,老師的字根本不給我一個認門的機會”觀察老師處方字跡,到第⑨段“老師確認后,一邊簽上名字,一邊夸我字寫得老到”自己開處方、第 段“呂醫生的字像是出了車禍,傷痕累累地倒在處方上,面目全非”經歷衛生院的相關事件等,標題貫穿始終,成為串聯全文內容的線索,使文章結構更清晰,也凸顯了對醫生字跡及背后職業狀態的探討這一主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