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散文專題訓練----盧文芳散文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井岡山上杜鵑紅
盧文芳
①美麗的杜鵑花絢麗于山野,裝點于園林,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青睞。
②“人間四月杜鵑紅,最紅不過井岡山。”井岡杜鵑久負盛名,每到三四月,艷麗奪目的杜鵑花在五百里井岡競相怒放,猶如一面面耀眼的紅旗,在一望無際的青山綠水間迎風招展。
③井岡山,一座神圣而雄偉的山,坐落在莽莽蒼蒼的羅霄山脈中段,群山疊翠,峰巒連綿。
④我的家就在井岡山腳下。每年春天,家鄉的杜鵑花就開始活躍了,漫山遍野。杜鵑花是大氣的平民之花,樸素中多了幾分端莊大方。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水仙的清雅脫俗,沒有含笑的馥郁芬芳,但它是花中的“花木蘭”,愛紅裝也愛武裝。它與清風流水相應和,與松濤鳥鳴做鄰居,在幽靜的山野里默默綻放,不爭春,不炫耀,以小小的身姿點綴在天地山川。因為杜鵑花很美,愛花人士自然給它取了很多好聽的名字——映山紅、山躑躅、山石榴等。
⑤杜鵑花品種繁多,各具風采,有的嬌小玲瓏、婀娜多姿,有的嬌艷欲滴、顧盼生姿。花色有紅色、淡紅、杏紅、雪青等,尤其以紅色居多,因此俗稱映山紅。傳說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自古花與鳥雖有連帶關系,但像杜鵑花鳥同名,最為難得。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杜鵑花落杜鵑啼”之句,畫家馬孟容繪杜鵑和杜鵑花,題詩也有“訴盡春愁春不管,杜鵑枝上杜鵑啼”之句。
⑥童年,艷紅的杜鵑花是我心中的花。每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油菜花開的時節,杜鵑花次第開放。山野春游,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杜鵑花宛如一片火紅的朝霞,又如山野奔放的舞者,曼舞于山坡上、山澗下、山坳里、路邊灌木草叢中、巖壁上。那一株株或粗壯或俊秀的枝干上綴滿了濃密青翠的葉子,在那層層葉片之上簇擁著一朵朵吐著蕊的紅杜鵑。舉目四望,棵連棵、枝連枝,一簇簇連成了花海,美麗奪目。湊近一聞,一股淡淡的香甜味沁人心脾。
⑦杜鵑花的艷紅成為我心中永遠的色彩,還源于童年時看過的電影《閃閃的紅星》。當潘冬子的母親為了掩護鄉親而被敵人用大火燒死時,鄉親們哭了,我也哭了。那時,銀幕上呈現出潘冬子的母親犧牲前被熊熊烈火包圍,《映山紅》的歌聲響起的畫面,電影院里一片壓低的哭泣聲。與其說是畫面感動了我,不如說是歌聲感染了我,我腦海里頓時浮現出漫山遍野開滿映山紅的場景。就在那一刻,映山紅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潘冬子的母親用生命在等待紅軍的到來。她心中的信念告訴她,當映山紅開遍山野的時候,紅軍就一定會回來。雖然犧牲了,但是她的內心是充滿希望的,那抹燦爛的映山紅永遠鐫刻在她心中。潘冬子用自己的堅強勇敢等來了自己的成長,等來了紅軍。當紅軍再次來到潘冬子家時,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映山紅的花海中。鄉親們在花海中歡呼雀躍,手捧映山紅,涌到紅軍戰士面前。此時,熟悉的歌聲再次在我的耳邊回蕩,蕩氣回腸,讓人斗志昂揚。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價值的。“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⑧井岡杜鵑花海如畫,最紅最艷的當數杜鵑山了。杜鵑山景區舉世罕見的十里杜鵑長廊,綿亙17座山峰峰脊之上。杜鵑花樹一般高六七米,有的達十幾米。杜鵑山共有猴頭杜鵑、云錦杜鵑、鹿角杜鵑、紅毛杜鵑、江西杜鵑、井岡山杜鵑等20多個品種。每年春天,花季一到,滿樹的花兒一茬一茬地盛開,碩大如碗,燦若云霞。古人用“蒼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來形容云錦杜鵑是再貼切不過了。游客們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一路賞美景,聞花香,拍照留影,流連忘返。
⑨我愛井岡山,我愛杜鵑紅。
——選自《解放軍報》(有刪改)
1.在作者的心中,杜鵑花身上體現著人的高貴品質,請根據選文內容進行概括。
2.請賞析第②段加點詞“怒放”的表達效果。
3.作者為什么用大量的筆墨寫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片段?
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⑧段畫線句子。
5.請說說題目有哪些含義?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絕壁上的奇跡
盧文芳
①早就聽說遂川縣大汾鎮高興村有一條險峻的掛壁公路。懷著好奇與探險之情,我選擇在一個明媚的夏日前往高興村,來一場掛壁公路的探秘之旅。
②從大汾鎮竹坑村出發,前往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高興村。一路上霧氣變幻著身姿,輕盈灑脫;高山流云如詩如畫,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盡的詩意;山野碎碎的白花密集地開滿了枝頭,路旁的黃色小花也在夏風中綻放。天地間充斥著生生不息的豪情,風里藏著不屈不撓的斗志。
③這條全長2000多米的掛壁公路是20世紀90年代末由高興村黨支部帶領村民披荊斬棘,通過人工苦力在山崖間鑿出的一條石壁公路。
④掛壁公路的壯觀景象令人驚嘆不已。它是一條懸掛在峭崖上的曲線,長度2000余米,寬3米多,只能容一輛車前行,掛壁公路九曲十八彎,是絕壁上的人間奇跡。
⑤山路崎嶇,小車在山間穿行,仿佛是在云端漫步。小車行駛在掛壁公路上,車輪發出有節奏的聲響。我閉上眼睛,聽著車輪與路面接觸的聲音,感受著山風帶來的涼意。有時候,我會猛然一驚,發現自己正身處懸崖峭壁之上,腳下是萬丈深淵,頓時膽戰,無所適從。
⑥到達山頂時,我回頭觀望掛壁公路,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悅與滿足感油然而生。掛壁公路猶如一條巨龍,從山腳蜿蜒而上,穿越崇山峻嶺,盤旋而上,一直延伸到山頂。蒼穹之下,掛壁公路像一條掛在山間的飄帶,溪流歡快地在巖石間跳躍,峭壁上樹木繁茂,山間的鳥兒歡快地歌唱。這條狹窄的掛壁公路,如同一把六弦琴,彈奏著生活的樂章。
⑦生命原本就是一種體驗,體驗中有我對人生的思考。
⑧掛壁公路地處巍巍羅霄山脈中段,因通村公路掛在半山腰,人稱“掛壁公路”,最險的地方叫紅旗坳。
⑨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巨大的山體訇然中開,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口子,無數的碎石從裂縫中落下。一瞬間,陽光傾瀉而下,碎金般在裂縫處閃爍。那是大山在顫抖,也是生命的樂章在低吟。經歷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戰天斗地,犧牲了三名共產黨員的生命,“一線天”山路豁然呈現在眼前,天塹變通途。開鑿大山的村民們抑制不住開天辟地的欣喜,爬上坳頂,插上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從此,這里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紅旗坳”。
⑩仰望“一線天”,它如同一面直立的天際線,直插云霄。倚在絕壁上的青松倔強地向上生長。“一線天”公路仿佛在告訴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才能走出這片天地。高興村用生命開鑿而成的“一線天”,給人一種蒼茫而神秘之感。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一線天”會出現云霧繚繞的景象。你會看到天空中的云霧在山峰之間游走,仿佛是天地間的精靈在舞蹈,置身其中,猶如踏入仙境,飄飄欲仙之感頓生。
站在“一線天”下遙望對面的峽谷,一條瀑布從絕壁上傾瀉而下,山轟水鳴。瀑布的水流在巖石上跳躍,濺起一片水霧。這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景色,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在這里,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
陽光下,紅旗坳景區的青山環抱著我,我盡情吮吸著夾雜著青草味、花香的清新空氣。路旁“石泉”里的甘甜泉水滋潤了我的心田,路旁亭子柱子上的“紅旗坳上近觀千年險壁,半山亭中遙望一線奇峰”的詩句,告訴我心靜方可明智。佇立在紅旗坳景區鐵欄桿前俯瞰,山谷一片寂靜,深澗如一塊塊和田青玉遺落谷底,靜臥于亂石中。千山萬壑盡收眼底,富有層次感的遠山如黛,天際一片碧藍,偶爾幾朵潔白的云漂浮而過,一切都那么自由與空曠。
江山如此多嬌。面對如此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然而,正是由于這種無力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高興村的掛壁公路不僅是連接村莊與外界的紐帶,更是村民們生活的必經之路。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這里的村民們都會在這條公路上穿梭往來,他們的身影成為這條掛壁公路最美的風景。他們用勤勞和汗水守護著這條公路,也守護著他們的家園。
(節選自《江西工人報》,2024年8月20日,有刪減)
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第②段中對大山深處的環境描寫,主要是為了表現高興村自然環境的惡劣。
B.作者抓住掛壁公路中最險要的“一線天”進行了詳細描寫,更有利于表達情感。
C.“紅旗坳”因“一線天”山路開通后村民在山坳頂插上了一面五星紅旗而得名。
D.作者在文中綜合使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在講述游歷中表達哲思。
7.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
(1)有時候,我會猛然一驚,發現自己正身處懸崖峭壁之上,腳下是萬丈深淵,頓時膽戰,無所適從。(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
(2)蒼穹之下,掛壁公路像一條掛在山間的飄帶,溪流歡快地在巖石間跳躍,峭壁上樹木繁茂,山間的鳥兒歡快地歌唱。(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
8.“我”在這場掛壁公路的探秘之旅收獲了哪些人生感悟?請簡要概括。
9.這篇文章在某雜志發表后,引起網友熱議,有人將高興村村民稱為“當代愚公”。請回憶《愚公移山》的故事,結合本文內容,說說這種稱呼是否合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冰趟子泉前
盧文芳
①初到北安,既陌生,又親切。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熱情,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令我最難以忘懷的是一眼清泉——冰趟子泉。
②來到北安的小興安嶺密林里,沿著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樹間,在稀疏的草叢中,一眼山泉出現在眼前。山泉出水口處有幾塊灰黑色巖石,隱約可見泉水從石縫汩汩而出,匯聚成溪靜靜流淌。溪流兩側長著不知名的植被,露出水面的巖石上,覆著淺淺的青苔。
③當地朋友告訴我,當夏日陽光普照大地時,泉上煙波蒸騰,霧靄彌漫,猶如輕紗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凈清碧,細流脈脈、如線如縷。
④這是一眼常年不凍的山泉。冬季,泉水從山上流下來,在山路北面,水流冰凍成為一層層、一片片寬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當地人稱之為“冰趟子”。這里,就是當年東北抗聯取得“冰趟子大捷”的舊戰場。
⑤這是莽莽小興安嶺密林中一眼不尋常的山泉。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它,必須走近它、回到血火交織的年代。我來到泉邊,輕輕掏起一捧泉水,飲下。泉水滋潤著我的心田,清醒了我的神思。我品嘗到泉水的甘甜和清涼,也體味到其中的英勇與壯烈。
⑥1937年3月初,為打破日軍的“討伐”計劃,趙尚志率領西征部隊,順著運送木材的山道開進通北東部山里。當時,通北山區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蓋。趙尚志率部隊進山后,便有一股敵人跟蹤緊追不舍。前有各縣討伐大隊的阻截,后有日偽軍的追擊。敵人的意圖明顯,想把抗聯官兵趕到大山里餓死凍死。。當抗聯官兵來到一個山道狹窄、兩側山坡布滿茂密樹林的地方時,趙尚志命令部隊沿山路繼續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兩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樹叢中,并將馬匹牽到山后隱蔽起來。不久,“討伐隊”百余名敵人沿抗聯部隊在雪地留下的足跡追尋而來。當敵人全部進入埋伏圈后,趙尚志發出戰斗命令。頓時槍聲大作,子彈雨點般地射向敵群。敵人趴在道旁拼命抵抗,進至山腰時,又遭到抗聯戰士的攻擊。抗聯將士居高臨下,機槍、步槍齊射,日偽軍應聲倒地。
⑦戰斗結束后,趙尚志判斷敵人一定會反撲,前來報復。于是決定部隊迅速轉移,把敵人引誘到山里,選好地勢,再行殲敵。隨后,部隊行進至“冰趟子”。這里曾有幾家店鋪,過往車馬在這里休息。車道北就是泉水凝成的那片冰甸和河溝;車道南是一座崗嶺起伏的小山,山上長滿低矮而稠密的雜木叢,是個打伏擊的好戰場。此處還建有4座伐木工人居住的木營。抗聯戰士連夜構筑工事,設置埋伏圈,準備迎擊來敵。
⑧3月7日,日偽軍“討伐隊”800余人,向抗聯部隊駐地方向趕來。面對武器裝備優良、人數眾多的敵寇,抗聯將士毫無畏懼,接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
⑨當晚,戰斗仍在繼續。山里夜間天氣寒冷,槍支凍得打不響,戰士們的手指也被凍得麻木,無法彎曲扣動扳機。于是,他們就換班輪流到木營里在火爐旁烤槍、取暖,然后再去出擊。后半夜,氣溫驟降,趴在冰雪中的敵人被凍得無力還擊,槍聲漸漸稀落。此時,趙尚志判斷敵人將會在溝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強溝口堵擊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敵人開始撤退。抗聯部隊在溝口與敵激戰1小時,殺傷大量敵人。
⑩雖然敵我力量相差較為懸殊,但是抗聯戰士英勇頑強戰斗,充分利用天氣時令、地形地物,采取伏擊戰術,最終取得勝利。這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抗日軍民的斗志。
望著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緒萬千,一個個不懼生死、頑強抗敵的光輝形象浮現在我面前,讓我肅然起敬。我好像聽到抗聯戰士們唱響《露營之歌》,“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風侵入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英雄的身影早已遠去,留下的只有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遠響徹在白山黑水。今天的北安,白云藍天清澈透亮;柳樹、白楊與白樺,枝條柔軟,隨風搖擺;一望無際的良田盡收眼底……整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勤勞的人們正在繪就這座小城的新貌。
冰趟子泉水依舊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壯烈、保家衛國歷史的見證,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見證。泉水無聲,英雄的故事被永遠銘記傳唱。
(選自2024年3月6日《解放軍報》,有刪改)
10.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①段寫北安的山水草木、北安人的爽朗熱情襯托作者對冰趟子泉的印象深刻。
B.文章②—④段先寫親眼目睹的冰趟子泉景象,再分別介紹了其夏日和冬季不同的面貌。
C.“冰趟子”因山泉冬季時水流冰凍成為一層層、一片片寬大且高低不平的冰甸而得名。
D.文章標題“冰趟子泉前”點明了寫作內容,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流露出對英雄的敬意。
11.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東北抗聯取得“冰趟子大捷”的原因。
12.“隱約可見泉水從石縫汩汩而出,匯聚成溪靜靜流淌”中“汩汩”與“靜靜”是否矛盾?為什么?
13.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風侵入夜難眠。
14.文章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剪一段時光溫暖自己
盧文芳
①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家住在現在教育局隔壁的康家大院里。
②房子破舊、簡陋,是典型的老式房子。和別人共用一個大廳,一間小臥室父母住,我和姐姐妹妹們就住這間房間的閣樓上。每天都要爬樓梯才能上閣樓,閣樓又矮又暗,屋瓦近在咫尺,閣樓上只能彎腰,不能直立。一到大雨天,閣樓滴滴答答就開始漏雨,于是,全家總動員,把家里能裝水的東西全用上了、大漏放木桶、臉盆,小漏放茶缸,一個晚上根本沒法入睡,只聽到“當當當”的滴水聲。還有一些暗漏堵不上的,雨水就會慢慢滲透下來,被子就慢慢濕了。
③怎么睡得著呀 等妹妹睡著了,我跟姐姐就開始嬉戲玩耍,我們經常撓癢玩耍。我們倆約定給對方撓背,一次五十下,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誰輸了誰就先給對方撓癢癢。記得每次我給姐姐撓癢的時候,姐姐都會說好舒服,之后又經常指揮我,一會兒說左上背癢,于是我就趕緊撓她左上背,一會兒說背中間癢,我就趕緊撓她背中間,一個回合下來,就換成姐姐給我撓背。我有時也會指揮她撓哪里,更多的時候我會閉上眼睛隨姐姐怎么撓背,反正就是 舒服。舒服之余,我就“呼呼”地睡著了,因為我還要給姐姐撓一次癢才可以睡覺,姐姐推推我沒有動靜,實在拿我沒有辦法,也只好作罷。
④我跟姐姐在閣樓上經常嬉鬧,有時生氣了也會打架。姐姐打架對付我的絕招就是用大腳趾和中腳趾使勁鉗我的肉,她那鉗功夫真是了得,有時痛得我大聲哭起來,我沒有她力氣大,又打不過她,于是我就會一邊哭一邊雙手并用亂打。最后的結局就是驚動樓下的父母,被他們臭罵一頓才罷休。
⑤父母有個很大的愛好,就是看電影。有時父母兩個人去看,有時帶我們全家去看。
⑥有一次,父親為了看一部電影,由于票緊,他居然買了晚上11點的電影票。離電影開始還有那么長的時間,怎么打發呀!于是,父親就宣布我們全家集體先睡覺,到了10點半父親會叫我們起來。到了時間,父母叫醒睡眼蒙朧的我們,然后我們再被父母牽著手往露天電影院去,一路上還有點打瞌睡,可是一到露天電影院,我們幾姐妹就頓時活躍起來,一邊看電影,還一邊嘰里呱啦大聲嚷嚷。 看到歡笑處會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看到動情處會情不自禁落淚,看到驚險處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躲到父親身后……
⑦不知大家是否記得,童年的寒假比現在冷得多,幾姐妹基本足不出戶。
⑧天太冷,北風呼嘯,幾姐妹只好圍著爐盆烤火;烤火看似單調,也有事情做,可以在爐盆邊寫作業,輪著講故事、說笑話。實在無聊了,就會在爐盆里烤豆子。先把個空的鋁制百雀羚的小瓶子放在爐盆火里,然后把七八顆豆子放在瓶子里,耐心等到豆子發出香味了,再用筷子把豆子翻動一下,豆子差不多就熟了,來不及等豆子放涼一點,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把豆子放到嘴巴里,燙得我們直叫疼,但還是一口就把豆子給吃了,覺得特別香、特別好吃。
⑨如果恰逢那年剛下過大雪,屋瓦檐邊掉下了比手指還長一點、粗一點的冰凌,我家幾姐妹又會突發奇想去敲冰凌來吃。姐姐一聲號令,我們就開始行動,姐姐力氣大,就拿長竹籬去敲瓦邊的冰凌,我就端著大臉盆,頭一直仰望著天,跟著姐姐的竹籬走,只見姐姐用盡全力一敲,眼看著冰凌從屋瓦邊掉落下來,我需要眼疾手快,立馬用臉盆瞄準去接,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長長的冰凌就“叮咚”一聲,穩穩地掉在臉盆里,有點小水花濺在臉上,我和姐姐對視一下,會心地笑了。兩個在旁邊觀望的妹妹也高興地拍手叫好。半小時下來成績不錯,敲了不少冰凌,于是,幾姐妹就回到爐盆邊,吃起冰凌來,嘴里還說著:“好冰哦!好吃!好吃!”看著彼此吃冰凌冰得嘴有點怪怪的樣子,姐妹們都開懷地笑了。
⑩剪一段時光溫暖自己!讓這份濃濃的親情永遠溫暖我心!
(選自《散文選刊》)
15.梳理情節,仿照示例,在下列橫線上填寫相關的內容。
(1) —我跟姐姐在閣樓打架一 (2)一幾姐妹烤豆子吃一(3)
16.從內容上和結構上分析第④段中畫線句子的作用。
17.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⑥段中畫線的句子。
看到歡笑處會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看到動情處會情不自禁落淚,看到驚險處會情不自禁地尖叫,躲到父親身后……
18.文章題目中的“溫暖”有何深刻含義,結合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1.樸素、端莊大方、不爭搶、不炫耀、勇敢堅強等。(寫出三點即可,合理即可) 2.“怒放”一詞生動地表現出杜鵑花開得十分茂盛,并有一種強烈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的感覺,給人以震撼,表達了作者對盛開的杜鵑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作者寫了電影中潘冬子的母親為了掩護鄉親而被敵人用大火燒死時和紅軍再次來到潘冬子家時的畫面,兩處畫面都和杜鵑花有聯系,解釋了杜鵑花的艷紅成為“我”心中永遠的色彩的原因之一(解釋了杜鵑花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的原因),并借此告訴人們: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價值的。 4.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杜鵑花開的大,顏色艷紅,表達了對杜鵑花的喜愛之情。 5.既指井岡山杜鵑花的紅艷,又指井岡山革命的圣火經久不息。
【導語】這篇文章圍繞井岡杜鵑展開。開篇點明杜鵑受青睞,引出井岡杜鵑。接著介紹井岡山,描述家鄉杜鵑的特點、品種、傳說等。通過童年春游賞杜鵑、電影《閃閃的紅星》里杜鵑承載的信念,深化情感。還著重寫杜鵑山杜鵑花海如畫。全文語言優美,借景抒情,將井岡杜鵑的美、承載的紅色精神與對井岡山的熱愛融為一體,讓讀者感受到杜鵑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內涵 。
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據文章中第④段“杜鵑花是大氣的平民之花,樸素中多了幾分端莊大方。它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水仙的清雅脫俗,沒有含笑的馥郁芬芳,但它是花中的‘花木蘭’,愛紅裝也愛武裝。它與清風流水相應和,與松濤鳥鳴做鄰居,在幽靜的山野里默默綻放,不爭春,不炫耀,以小小的身姿點綴在天地山川”可知,此處將杜鵑花與牡丹、水仙、含笑等花作對比,突出其樸素的特點,又把杜鵑花比作“花木蘭”,且描述它“不爭春,不炫耀”,體現出杜鵑花樸素、端莊大方、不爭搶、不炫耀的品質。
根據文章第⑦段“當潘冬子的母親為了掩護鄉親而被敵人用大火燒死時……就在那一刻,映山紅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潘冬子的母親用生命在等待紅軍的到來。她心中的信念告訴她,當映山紅開遍山野的時候,紅軍就一定會回來。雖然犧牲了,但是她的內心是充滿希望的……潘冬子用自己的堅強勇敢等來了自己的成長,等來了紅軍”可知,文中借潘冬子母親和潘冬子堅強等待紅軍,將映山紅(杜鵑花)與他們堅定的信念相聯系,賦予杜鵑花勇敢堅強的品質,象征著像他們一樣有著堅定信念、勇敢無畏的人。
2.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賞析。
由句子中“艷麗奪目的杜鵑花在五百里井岡競相怒放”可知,“怒放”一詞精準且生動地勾勒出杜鵑花盛開時的磅礴氣勢與蓬勃姿態。“怒放”本就帶有一種盡情綻放、毫無保留的意味,用在這里,將杜鵑花那種旺盛的生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仿佛每一朵花都在拼盡全力舒展自己的身姿,以最飽滿的熱情迎接春天的到來。
聯系上下文,根據文章中第⑧段中“每年春天,花季一到,滿樹的花兒一茬一茬地盛開,碩大如碗,燦若云霞”可知,杜鵑花盛開時場景極為壯觀。滿樹的花朵接連不斷地開放,花朵碩大,色彩絢爛如云霞般絢爛奪目。而“怒放”一詞正是對這一壯觀景象的高度凝練與生動寫照,它不僅描繪出花朵數量之多、開放之盛,更傳達出一種強烈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讓人仿佛能看到那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如火焰般燃燒,充滿了激情與活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和心靈觸動。
同時,結合全文作者對井岡山杜鵑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怒放”一詞也飽含著作者對盛開的杜鵑花的深厚情感。作者用“怒放”來形容杜鵑花,正是想借此表達自己對這種充滿生命力、熱情奔放的花朵的由衷喜愛和贊美,讓讀者也能深切感受到作者面對這壯麗花海時內心的激動與贊嘆。
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據文章中第⑦段中“當潘冬子的母親為了掩護鄉親而被敵人用大火燒死時,鄉親們哭了,我也哭了。那時,銀幕上呈現出潘冬子的母親犧牲前被熊熊烈火包圍,《映山紅》的歌聲響起的畫面,電影院里一片壓低的哭泣聲。與其說是畫面感動了我,不如說是歌聲感染了我,我腦海里頓時浮現出漫山遍野開滿映山紅的場景。就在那一刻,映山紅便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可知,作者詳細描述了電影中潘冬子母親犧牲時,伴隨著《映山紅》歌聲響起,自己被深深感染的情景,腦海中浮現出漫山遍野映山紅的畫面,進而讓映山紅成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這解釋了杜鵑花的艷紅成為“我”心中永遠色彩的原因之一;
再根據“當紅軍再次來到潘冬子家時,戰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映山紅的花海中。鄉親們在花海中歡呼雀躍,手捧映山紅,涌到紅軍戰士面前。此時,熟悉的歌聲再次在我的耳邊回蕩,蕩氣回腸,讓人斗志昂揚。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價值的。‘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可知,作者又描述了紅軍到來時,映山紅花海中鄉親們歡呼雀躍以及歌聲回蕩的場景,進一步強調了映山紅所承載的信念與希望,以及等待的價值。
綜合來看,作者用大量筆墨寫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片段,不僅解釋了杜鵑花的艷紅成為“我”心中永遠色彩的原因,更借此告訴人們:只要信念在,等待就是有價值的。
4.本題考查詞句的理解和賞析。
由句子中“碩大如碗,燦若云霞”可知,此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盛開的杜鵑花比作“碗”和“云霞”;聯系上下文第⑧段中“杜鵑山景區舉世罕見的十里杜鵑長廊,綿亙17座山峰峰脊之上。杜鵑花樹一般高六七米,有的達十幾米。杜鵑山共有猴頭杜鵑、云錦杜鵑、鹿角杜鵑、紅毛杜鵑、江西杜鵑、井岡山杜鵑等20多個品種”可知,此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杜鵑花盛開時花朵碩大、色彩燦爛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杜鵑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5.本題考查題目的含義。解答此類題目,需要通讀全文,理解文章內容,并結合文章的主旨、情感以及關鍵語句來深入挖掘題目的多層含義。在本文中,題目“井岡山上杜鵑紅”不僅是對井岡山杜鵑花美麗景色的直接描述,更蘊含著對井岡山革命精神的贊美和傳承。因此,在回答時,需要從這兩個方面來闡述題目的含義。
根據文章中第②段中“每到三四月,艷麗奪目的杜鵑花在五百里井岡競相怒放,猶如一面面耀眼的紅旗,在一望無際的青山綠水間迎風招展”可知,題目“井岡山上杜鵑紅”直接描繪了井岡山杜鵑花的紅艷景象,展現了其美麗與壯觀;
根據文章第⑦段中“與其說是畫面感動了我,不如說是歌聲感染了我,我腦海里頓時浮現出漫山遍野開滿映山紅的場景……她心中的信念告訴她,當映山紅開遍山野的時候,紅軍就一定會回來”以及整篇文章對井岡山革命歷史的回顧和贊美,可知題目還寓意著井岡山革命的圣火經久不息,象征著革命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因此,題目“井岡山上杜鵑紅”既指井岡山杜鵑花的紅艷,又指井岡山革命的圣火經久不息。
6.A 7.(1)運用心理描寫,寫出了“我”在掛壁公路上穿行的“驚恐”之狀,表現了掛壁公路所處位置的險要。
(2)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展現了掛壁公路所在崖壁的一派生機,表達了作者對頑強生命的贊美。 8.示例:①“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②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才能走出充滿困難的天地;③心靜方可明智;④“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9.合理。愚公為了出行方便,堅持不懈挖土移山;高興村的村民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為了打通與外界連接的生命通道,開山鑿石,修出了一條掛在懸崖“絕壁上”的公路。二者都體現了不畏困難、改造自然的偉大精神。
【導語】本文通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掛壁公路探秘旅程,描繪了遂川縣大汾鎮高興村的壯美自然與峻險山路。文章通過對絕壁上驚險的掛壁公路及其建設歷史的描述,將自然的威嚴與人類堅韌結合,表現了村民的頑強與智慧。深入的環境描寫烘托了高興村的艱苦以及村民為改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文中融入了作者的感悟,傳達出對生命體驗和勇氣的珍視。
6.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根據第②“從大汾鎮竹坑村出發,前往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高興村。一路上霧氣變幻著身姿,輕盈灑脫;高山流云如詩如畫,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盡的詩意;山野碎碎的白花密集地開滿了枝頭,路旁的黃色小花也在夏風中綻放。天地間充斥著生生不息的豪情,風里藏著不屈不撓的斗志”可知,第②段對大山深處的環境描寫,展現了霧氣、流云、白花、黃色小花等美麗自然景象,著重表現的是高興村周圍環境的優美和詩意,而非自然環境的惡劣。這種描寫營造了一種充滿生機和豪情的氛圍,與后文掛壁公路的奇跡相呼應;
故選A。
7.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1)“有時候,我會猛然一驚,發現自己正身處懸崖峭壁之上,腳下是萬丈深淵,頓時膽戰,無所適從”在第⑤段,是“我”在山路上行車時的心理感受,要求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我會猛然一驚”“頓時膽戰,無所適從”是心理活動,因此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方法。“懸崖峭壁”“萬丈深淵”等細節,生動地再現了“我”身處絕壁之上的驚險與恐懼。這種心理描寫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探索掛壁公路時的緊張和心跳加速的瞬間,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實感。
(2)“蒼穹之下,掛壁公路像一條掛在山間的飄帶,溪流歡快地在巖石間跳躍,峭壁上樹木繁茂,山間的鳥兒歡快地歌唱”在第⑥段,寫的是掛壁公路的美景。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中“掛壁公路像一條掛在山間的飄帶”運用了比喻,把掛壁公路比作飄帶,形象地表現了公路的輕盈和懸掛之勢;“溪流歡快地在巖石間跳躍”“山間的鳥兒歡快地歌唱”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溪流和鳥兒以人的情感,使得整幅自然景觀更加鮮活生動,營造了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頑強生命的贊美,給讀者帶來愉悅和動感的體驗。
8.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概括。
“我”在這場掛壁公路的探秘之旅收獲了哪些人生感悟,可結合第⑩至 段的內容進行概括。
根據第⑩段“仰望‘一線天’,它如同一面直立的天際線,直插云霄。倚在絕壁上的青松倔強地向上生長。‘一線天’公路仿佛在告訴我: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才能走出這片天地”可得: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才能走出充滿困難的天地;
根據第 段“站在‘一線天’下遙望對面的峽谷,一條瀑布從絕壁上傾瀉而下,山轟水鳴。瀑布的水流在巖石上跳躍,濺起一片水霧。這不僅是一種美麗的景色,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在這里,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可得:“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生命的力量;
根據第 段“陽光下,紅旗坳景區的青山環抱著我,我盡情吮吸著夾雜著青草味、花香的清新空氣。路旁‘石泉’里的甘甜泉水滋潤了我的心田,路旁亭子柱子上的‘紅旗坳上近觀千年險壁,半山亭中遙望一線奇峰’的詩句,告訴我心靜方可明智”可得:心靜方可明智;
結合第 段“江山如此多嬌。面對如此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然而,正是由于這種無力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可得:“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幸福。
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有人將高興村村民稱為“當代愚公”,這是完全合理的。
《愚公移山》講述了愚公憑借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移除山道的故事,象征著迎難而上和勇于挑戰自然的精神。
本文中,結合第③段“這條全長2000多米的掛壁公路是20世紀90年代末由高興村黨支部帶領村民披荊斬棘,通過人工苦力在山崖間鑿出的一條石壁公路”、第⑨段“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巨大的山體訇然中開,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口子,無數的碎石從裂縫中落下。一瞬間,陽光傾瀉而下,碎金般在裂縫處閃爍。那是大山在顫抖,也是生命的樂章在低吟。經歷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戰天斗地,犧牲了三名共產黨員的生命,‘一線天’山路豁然呈現在眼前,天塹變通途”可知,高興村的村民們在艱難險阻的地勢中,通過頑強的勞動和犧牲,開辟了掛壁公路。高興村村民這種克服重重困難、改善生活條件的堅持和努力,與“愚公移山”不畏困難、改造自然的精神相契合。因此,高興村村民被稱為“當代愚公”是合理的,反映了他們勇于開拓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10.D 11.(1)充分利用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蓋的十分寒冷的天氣時令;(2)充分利用大山的地形和叢林,采取伏擊戰術,居高臨下攻擊;(3)抗聯戰士英勇頑強戰斗,不怕敵人眾多,不畏天寒地凍;(4)趙尚志能夠準確判斷敵情,善于指揮。 12.不矛盾,“汩汩”指泉水從石縫流出來的聲音。“靜靜”指泉水匯聚成溪安靜流淌,它們不是同時發生的,有先后之分。“汩汩”與“靜靜”以聲襯靜,反襯出環境的安寧靜謐。 13.運用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抗聯戰士露營時惡劣的天氣條件和面臨的巨大困境,烘托出抗聯戰士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14.(1)文章結尾兩段表達了對不懼生死、頑強抗敵的抗聯戰士的歌頌之情;(2)表達了對勤勞的人們改變城市面貌的贊嘆之情;(3)表達了對今日人民安定生活的欣慰之情。
【解析】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D.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冰趟子泉引發的對抗聯英雄事跡的回憶和對歷史的沉思,以及對北安這座城市新貌的描繪,標題并沒有直接流露出對英雄的敬意,而是通過對冰趟子泉的描述和背后歷史事件的敘述來間接表達敬意,故“流露出對英雄的敬意”錯誤。
故選D。
1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由第⑥段“當時,通北山區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蓋”可知,充分利用了通北山區依然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蓋的天氣時令;
由第⑥段“當抗聯官兵來到一個山道狹窄、兩側山坡布滿茂密樹林的地方時,趙尚志命令部隊沿山路繼續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兩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樹叢中,并將馬匹牽到山后隱蔽起來”可知,抗聯戰士利用了山脊和樹叢作為伏擊的有利地形,采取伏擊戰術,居高臨下對敵人進行攻擊,這樣可以增加攻擊的突然性和殺傷力;
由第⑧段“日偽軍‘討伐隊’800余人,向抗聯部隊駐地方向趕來。面對武器裝備優良、人數眾多的敵寇,抗聯將士毫無畏懼,接連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第⑨段“山里夜間天氣寒冷,槍支凍得打不響,戰士們的手指也被凍得麻木,無法彎曲扣動扳機。于是,他們就換班輪流到木營里在火爐旁烤槍、取暖,然后再去出擊”可知,抗聯戰士在戰斗中表現出極高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面對裝備更精良、人數更多的敵人,也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迎戰;
由第⑨段“此時,趙尚志判斷敵人將會在溝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強溝口堵擊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敵人開始撤退。抗聯部隊在溝口與敵激戰1小時,殺傷大量敵人”可知,趙尚志作為指揮官,能夠準確判斷敵情,并善于指揮部隊進行戰斗。他制定了合理的戰術,并在戰斗中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有效地指揮了抗聯部隊。
12.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詞句。
結合語境,由第②段“來到北安的小興安嶺密林里,沿著蜿蜒山路下到山坳平地,在林立的松樹間,在稀疏的草叢中,一眼山泉出現在眼前”,第③段“當地朋友告訴我,當夏日陽光普照大地時,泉上煙波蒸騰,霧靄彌漫,猶如輕紗罩在水面上;泉水明凈清碧,細流脈脈、如線如縷”可知,“汩汩”描繪的是泉水從石縫中流出時發出的聲音,這個聲音是細微且連續的,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而“靜靜”則形容泉水流出后匯聚成的小溪流淌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平靜和寧靜的,沒有大的波動或聲響。這兩個詞雖然描述了水流的不同方面,但它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們有先后之分,“汩汩”的聲音可能是在源頭附近更為明顯,而隨著水流的匯合,聲音逐漸減弱,最終形成了“靜靜”流淌的小溪。這樣的描寫手法通過聲音與安靜的對比,以聲襯靜,增強了場景的生動性和層次感,同時也反襯出周圍環境的寧靜與和諧。
13.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
“朔風怒吼”中的“怒吼”通常是用來形容人的憤怒聲音,這里卻用來形容猛烈的北風,使得風的形象更加強烈和有情感色彩。同樣,“征馬踟躕”中的“踟躕”通常描述人的猶豫不決,此處運用擬人的修辭,用來描寫戰馬在惡劣天氣中的不安表現,增加了場景的緊張氣氛和戰士面臨的巨大困境;同時“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采用相同句式結構,構成排比,使得句子節奏鮮明,語氣強烈,有效地突出了抗聯戰士面臨的艱難環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情感賞析。
由第 段“望著眼前汩汩泉水,我思緒萬千,一個個不懼生死、頑強抗敵的光輝形象浮現在我面前,讓我肅然起敬”“英雄的身影早已遠去,留下的只有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永遠響徹在白山黑水”,第 段“泉水無聲,英雄的故事被永遠銘記傳唱”可知,作者通過回憶和描述抗聯戰士在冰趟子泉附近的英勇戰斗,表達了對他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精神的深深敬意和贊頌。這種情感體現在對戰士們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取得勝利的描述上,以及對他們壯烈犧牲的緬懷;
由第 段“今天的北安,白云藍天清澈透亮;柳樹、白楊與白樺,枝條柔軟,隨風搖擺;一望無際的良田盡收眼底……整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勤勞的人們正在繪就這座小城的新貌”可知,在描述北安這座城市的新貌時,作者表達了對那些勤勞建設者的敬佩和贊揚。通過對新舊北安的對比,作者展示了人們如何通過不懈努力改變了城市的面貌,從而流露出對這種積極向上精神的贊賞;
由第 段“整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勤勞的人們正在繪就這座小城的新貌”,第 段“冰趟子泉水依舊流淌。它是一段英勇壯烈、保家衛國歷史的見證,也是今天北安人民安定生活的見證”可知,作者在描述北安的現狀時,提到了“整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勤勞的人們正在繪就這座小城的新貌”,這反映出作者對當前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的滿足和欣慰。這種情感體現在對和平時期人民生活改善和社會進步的肯定上。
15. 我和姐姐撓癢玩耍 父親深夜帶我們看電影 幾姐妹敲冰凌吃 16.結構上:承上啟下,過渡作用。承接上文我和姐姐撓癢玩耍的內容,開啟下文我跟姐姐在閣樓嬉鬧的內容。 內容上:真實刻畫了姐妹之間的嬉笑怒罵,寫出了姐妹童年的歡樂、純真,使得文章有感染力。 17.運用神態和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幾姐妹看電影時的各種情狀,表現了孩子們投入和活躍以及對看電影的喜愛,表達了我對往事的懷念。 18.在破舊簡陋的環境里,姐妹們之間雖有打鬧,但更多的是的相親相愛,相互陪伴,這溫暖了自己的童年;父母帶著孩子們一起看電影的溫馨畫面也是親情的溫暖。
【解析】1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梳理概括。
結合第④段“我跟姐姐在閣樓上經常嬉鬧,有時生氣了也會打架”可知第一空對應的為第①-③段,結合第③段“我跟姐姐就開始嬉戲玩耍,我們經常撓癢玩耍。”可概括出:我和姐姐撓癢玩耍;
結合第⑥段“父親為了看一部電影,由于票緊,他居然買了晚上11點的電影票”可概括出:父親深夜帶我們看電影;
結合第⑧段“天太冷,北風呼嘯,幾姐妹只好圍著爐盆烤火;烤火看似單調,也有事情做,可以在爐盆邊寫作業,輪著講故事、說笑話。實在無聊了,就會在爐盆里烤豆子。”可知“幾姐妹烤豆子吃”對應第⑧段,因此第三空對應第⑨段內容,結合第⑨段“如果恰逢那年剛下過大雪,屋瓦檐邊掉下了比手指還長一點、粗一點的冰凌,我家幾姐妹又會突發奇想去敲冰凌來吃”可概括為幾姐妹敲冰凌吃。
16.本題考查句段作用。
結合③段“等妹妹睡著了,我跟姐姐就開始嬉戲玩耍”可知④段中的“我跟姐姐在閣樓上經常嬉鬧”是承接上文內容,結合第④段“我沒有她力氣大,又打不過她,于是我就會一邊哭一邊雙手并用亂打”可知畫線句的“有時生氣了也會打架”是開啟下文,故結構上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上,姐妹間既有歡樂也有打架,非常真實地刻畫了姐妹之間的童年生活場景,表現了姐妹情深。
17.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結合“哈哈大笑”“落淚”“躲到”等詞語可見運用了人物的神態和動作描寫,這些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孩子們面對不同電影內容的不同情狀,結合本段中的“可是一到露天電影院,我們幾姐妹就頓時活躍起來”可知本句刻畫了活潑可愛的孩子形象,也突出了孩子們看電影時的投入,對電影的喜愛。
18.本題考查句子含義理解。
結合尾段句子“讓這份濃濃的親情永遠溫暖我心”可知關鍵詞是“濃濃的親情”。結合第②段中的“房子破舊、簡陋”可知,生活環境的惡劣和艱苦,但即便在并不那么好的年代,姐妹們在閣樓嬉戲打鬧,烤豆子吃以及敲冰凌吃,姐妹之間的陪伴溫暖了彼此的童年,使得童年充滿歡聲笑語。父親買深夜的票帶著姐妹們一起其看電影也是奇妙的經歷,體現了家庭關系的和諧,也是溫暖童年的重要記憶之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