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并序一、 語言文字運用(一) 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閱讀文學作品時,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用簡要的文字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寫出來,就是文學短評。寫文學短評,有利于梳理、積累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領悟創(chuàng)作、鑒賞的規(guī)律,提高文學審美能力。寫文學短評,必須對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要認真讀作品,對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內(nèi)涵、藝術特點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讓你感觸最深的地方,以此展開評論。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奇特瑰麗的想象,杜甫《登高》中深沉凝重的家國之情,都可以加以評論。寫文學短評要善于聚焦,從“小”處切入。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從多方面觸動我們的情思,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值得評論的點很多。寫短評時要能夠聚焦,如果面面俱到,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樣渲染氣氛,怎么描摹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情感,運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為評論的焦點。同時,也要注意選擇小的切入口,可以關注一些細節(jié)。譬如茹志鵑《百合花》中“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訊員衣服上被撕開的口子等細節(jié)反復出現(xiàn),就可以將它們作為切入口,分析這些細節(jié)對于表現(xiàn)人物、深化作品主題的作用。寫文學短評主要運用敘議結合的方式,要在適當復述、介紹或者引用作品內(nèi)容的基礎上,展開分析和評論。“敘”要精當,為“議”提供支撐或依據(jù);“議”要緊密結合“敘”,思路清晰,態(tài)度鮮明,最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敘議有機融合,才能將見解表達清楚,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評論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善用白描”,就可以從景物的選擇、近景遠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體的詞句進行分析,講清楚詩人是怎么運用白描手法表現(xiàn)鄉(xiāng)村日常生活圖景的。1. 結合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給“文學短評”下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仿寫句子)仿照文中畫線句子的形式,結合本單元所學詩歌《短歌行》《琵琶行(并序)》,各舉一個例子。要求:形式相同,內(nèi)容相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校文學社擬開展“致敬詩詞經(jīng)典,品析秋日佳作”詩評大賽。作為文學社成員,你準備積極投稿,打算撰寫《登高》“說愁”的詩歌短評,請列出你的發(fā)言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5題。剛從北門走進大明湖,就被美景驚艷:遠處的千佛山一片霧蒙蒙,湖畔的草地上是一層薄薄的白,中間的湖面上水汽氤氳,對岸的樹木與高樓變得虛虛實實、亦真亦幻。雖然沒有春的蓬勃,沒有夏的熱烈,沒有秋的多彩,__①__。如鏡的水,枯柳殘荷,加上幾座朱梁畫棟的樓閣,自成格調(diào)。漫步湖畔,眼前的風景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畫——遠處起伏的山構成了柔軟的線條,湖面的薄霧則是恰到好處的留白。缺少文化底蘊的景觀即使能給人心靈的震撼,也是短暫的,真正能觸動人心的,還是文化。的確如此,__②__,這里自古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騷客:晏公廟紀念著“齊天賢相”晏子,南豐祠訴說著曾鞏任齊州知州時為濟南百姓做的好事,稼軒祠吟詠著辛棄疾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的豪邁情懷與人格魅力,秋柳園見證了王漁洋在大明湖畔寫下轟動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而此時,這些留下無數(shù)歷史記憶的建筑,已完美融入北國的雪景中,在惟余莽莽的天地間默默不語。是雪增添了大明湖的厚重感,讓穿行在屋宇之間的人們倍覺自己的渺小。我們不僅要對自然心生敬畏,__③__。4. 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B.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D.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5.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名篇名句默寫6.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極盡渲染茫無邊際的落葉和奔流不息的江水,傳達出一種悲愴之感。(3) 《琵琶行(并序)》中音樂經(jīng)歷了由“冷澀”到“凝絕”,再到“聲暫歇”的過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三、 古代詩歌閱讀(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7~8題。與諸公送陳郎將①歸衡陽李 白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②。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氣清岳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江上送行無白璧③,臨歧惆悵若為分。【注】 ①郎將:武官名。②南極老人星:《史記·天官書》記載:“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老人見,治安;不見,兵起。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③白璧:《呂氏春秋》記載:“郈成子為魯聘于晉,過衛(wèi),右宰谷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璧。”7.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lián)描寫了衡山隨著天色漸暗更顯蒼翠,一個“下”字凸顯了衡山之高峻。B. “回飆”寫出風大而疾,疾風席卷了山上的積雪,積雪如飛花般飛落洞庭湖。C. “拖金紫”顯示了陳郎將一家披金戴銀的富有豪奢,表現(xiàn)了詩人的贊美之情。D. 送別時無“白璧”相贈,表現(xiàn)了友人離別時詩人無法挽留的遺憾和不舍之情。8. (賞析詩歌人物形象)詩人用多種手法表現(xiàn)了陳郎將多方面的特點,試結合詩句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9~10題。重簡王明府①杜 甫甲子西南異,冬來只薄寒②。江云何夜盡?蜀雨幾時干?行李須相問,窮愁豈有寬?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注】 ①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冬,杜甫避亂成都期間,當時詩人衣食不足。重簡:因上一首詩寄給王明府后,沒有回音,故杜甫再寄一首詩以求援。王明府:縣令王潛,杜甫的朋友。明府:唐代對縣令的美稱。②薄寒:微寒。《楚辭·九辯》:“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中人,傷害人。9.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頷聯(lián)連用兩個疑問句,抒寫了詩人對云開霧散、雨過天晴的渴盼。B. 頸聯(lián)運用反問,抒發(fā)了詩人因窮困之狀未得改善而產(chǎn)生的愁苦之情。C. 尾聯(lián)議論鴻雁謀稻粱之難,意在引起王明府對詩人生活之難的關注。D. 這首詩基調(diào)沉郁頓挫,將詩人的另一首詩《登高》中的“悲”具體化了。10. “冬來只薄寒”一句看似無意之筆,實則匠心獨運,請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1~12題。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張 先①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彩絳朱索②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③,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注】 ①張先: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②彩絳朱索,指五顏六色的彩帶,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飾。③雙槽:這里指雙琵琶,槽是琵琶等樂器上架弦的格子。11. 下列對這首詞上闋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詞的前三句是環(huán)境描寫,詞人通過仰觀、俯視,多角度地描繪了一幅江上美景。B. “天青垂水”中,一個“垂”字將天空、水面連接起來,水天一色,煉字精當。C. “柳徑”二句寫岸邊柳蔭小路空無一人,只有柳絮飄舞,寫景率直,卻有妙趣。D. “汀洲”五句轉向人物描寫,船夫們競相采香草、拾翠羽,踩水而行,泊船洲邊。12. (教考銜接)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寫音樂,這首詞在寫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影響甚大。本詞下闋是如何描寫音樂的?請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并序1. 文學短評是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并就其主題、風格、語言、結構等方面作出簡要評價和分析的一種文學評論形式。【解析】 本題考查下定義的概念和學生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下定義的格式多為“×××(種概念)是×××的×××(屬概念)”。首先確定屬概念,然后篩選文學評論的特點,按下定義格式整合信息即可。2. 示例:曹操《短歌行》中慷慨悲涼的語言風格(或:出神入化的典故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精彩絕倫的音樂描寫(或: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安排)。【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題,要從形式和內(nèi)容兩方面考慮。根據(jù)題目要求要形式相同,內(nèi)容相關。同時要對課文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非常熟悉,實現(xiàn)課內(nèi)課外知識的遷移。 “仿寫句子”解題步驟:第一步,審句式。審清例句的句式特點,仿句的句式要與例句保持一致。第二步,析修辭。分析例句的修辭特點,仿句的修辭手法要與例句保持一致。第三步,看要求。看清題目要求,仿寫是另立話題還是順著原先的話題。第四步,擬答案。依據(jù)仿寫話題展開聯(lián)想、想象,寫出形象合理的語句。3. 示例一:①《登高》善于以字傳愁情。②如“萬里”“百年”“常”“獨”等。③可謂字字珠璣。示例二:①《登高》善于剪裁畫面,在畫面的拼接組合中傳遞愁情。②如首聯(lián)通過選取風、天、猿、渚、鳥等意象。③描繪了一幅意境蒼涼空闊、寂寥肅殺的深秋圖,從而傳達出詩人無限的愁情。示例三:①《登高》善于運用多樣藝術手法,強化愁情的表達。②如疊詞的運用、色彩的映襯、視聽結合、觀察角度的變化等。③將清冷肅殺的秋景與詩人心中的無限愁情完美融合。【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寫文學短評的能力。文學短評可寫角度較多,可以針對內(nèi)容主旨或人物形象寫,也可針對形式之語言、技巧等寫。短評寫作不宜面面俱到,而宜聚焦一點寫得充分具體,寫出真知灼見。4. B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遠山和薄霧比作水墨畫的線條和留白。A項,設問、借代,“江州司馬”借代“白居易”。B項,比喻,將“滿樹的落雪”比作“春天盛開的梨花”。C項,夸張、擬人,以“四萬八千丈”極言天臺山之高,將天臺山比擬為人,“傾”是擬人化的動作。D項,互文,“主人下馬客在船”;借代,“管弦”借代“音樂”。5. 示例:①但大明湖的冬景毫不遜色 ②大明湖恰是一例 ③更要仰望我們璀璨的文化【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第①處,由上文“雖然沒有春的蓬勃,沒有夏的熱烈,沒有秋的多彩”可知,此處是評價大明湖冬季的景色;再由前后文“剛從北門走進大明湖,就被美景驚艷”“如鏡的水,枯柳殘荷,加上幾座朱梁畫棟的樓閣,自成格調(diào)……”可知,此處是闡述大明湖冬季的景色不亞于其他季節(jié)的景色,可補“但大明湖的冬景毫不遜色”。第②處,語段是用大明湖為例證明“真正能觸動人心的,還是文化”這個觀點,可補“大明湖恰是一例”。第③處,此處與前文構成了遞進關系;再由前文“這些留下無數(shù)歷史記憶的建筑,……倍覺自己的渺小”可知,大明湖承載著我們璀璨的文化,值得我們仰視,可補“更要仰望我們璀璨的文化”。6. (1) 示例一: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示例二: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2)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3) 別有幽愁暗恨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7. C “顯示了陳郎將一家披金戴銀的富有豪奢”錯誤,“拖金紫”意思是陳郎將一家都披上鎧甲。8. 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陳郎將”比作“老人星”,意喻陳郎將像老人星一樣,能夠安邦定國。②“郎將一家拖金紫”贊揚陳郎將一家為國奉獻的高義。③以孟嘗君作比,贊頌陳郎將的賢能。【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結合“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氣清岳秀有如此,郎將一家拖金紫”“門前食客亂浮云,世人皆比孟嘗君”等詩句,分析作答即可。 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飾,即金魚袋和紫衣。孟嘗君:戰(zhàn)國時期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名田文。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他。田文寧肯舍棄家業(yè),也要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9. D “將詩人的另一首詩《登高》中的‘悲’具體化了”錯誤,本詩作于公元761年杜甫避亂成都期間,而《登高》作于公元767年杜甫滯留夔州期間。本詩早于《登高》而作;且《登高》中“悲”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不是一個“衣食不足”所能具體化的。10. ①照應前文“西南異”的天氣變化,表現(xiàn)冬天之微寒。②運用典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暗示自己處在“窮愁”之中,就連微寒也經(jīng)受不住。③正因為窮愁潦倒,所以才會在下文說“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天冷了,過冬的糧食還沒有,此處為向王明府求取資助作鋪墊。【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冬來只薄寒”,冬天來了,即使只是微寒,還是很傷害人。照應前文“西南異”的天氣變化,表現(xiàn)冬天之微寒。“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運用典故,冬天即使只是微寒,還是傷害到了自己。“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天冷了,過冬的糧食還沒有,所以才向王明府求取資助。 行李:旅行,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帶的東西。11. D “船夫們”錯誤,“修巾薄袂”是婦女春日裝束,“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是指游春女子束著修長衣帶,衫袖輕飄,競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12. 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玉盤大小亂珠迸”將節(jié)奏緊湊、精湛的琴聲比作大小珍珠落入玉盤里那樣清脆的聲音,化無形為有形,顯得形象可感。②側面襯托,“彈出今古幽思誰省”通過寫“我”作為聽樂人的情緒反應和情思傳達出音樂本身的魅力,從而強化表達效果。③環(huán)境烘托,“江空月靜”寫樂曲休止時的效果,以空廓沉靜的月夜,烘托出音樂的魅力,留下了無窮的余韻。【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玉盤大小亂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珠小珠落玉盤”句化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并舉,形象地表現(xiàn)了音樂旋律的跌宕起伏。“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運用側面襯托,寫“我”作為聽樂人的情緒反應和情思傳達出音樂本身的魅力。“江空月靜”是環(huán)境烘托,以空廓沉靜的月夜,烘托出音樂的魅力。 同學們,文學作品中常常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詩歌也不例外。古代詩歌閱讀中經(jīng)常會考查鑒賞詩歌的人物形象,要想這類題目得高分,就記住下面的答題步驟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