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語文詩歌閱讀賞練----劉克莊詩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郊行劉克莊一雨餞殘熱,忻然①思杖藜②。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失仆行迷路,逢樵負過溪。獨游吾有趣,何必問棲棲③。【注】①忻然:喜悅、愉快的樣子,②藜:植物名,莖可用作手杖。③棲棲:不安的樣子。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涼爽的空氣喚起了詩人郊游的雅興。B.頷聯描繪了一幅野田里棲息著鸛鳥,濃蔭深處不時傳來幾聲烏鴉啼叫的畫面。C.頸聯寫詩人郊外的行蹤以及詩人郊行時怡然自得的神態和濃烈的游興。D.尾聯借景抒情,表現了避世之想,以示對現實的不滿。首聯中的“餞”字妙在何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劉克莊①片片蝶衣②輕,點點猩紅③小。道是天公不惜④花,百種千般巧。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注】①劉克莊:南宋詞人,渴望收復中原而不被重用,一生歷經坎坷。②蝶衣:本指蝴蝶的翅膀,此處指輕盈的花瓣。③猩紅:這里指紅花。④借:憐愛。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均為托物言志的詠物詞作。B.上片運用疊詞“片片”寫出海棠花瓣之多,“點點”寫出海棠花朵之小。C.下片“朝見”“暮見”對比,突出了作者對植物新陳代謝規律的感慨。D.這首詞巧用對比手法,“朝與暮”和“繁與少”對比,強調盛衰變化之大、受損之重。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憶秦娥·春醒薄[宋]劉克莊春酲①薄,夢中毬馬②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橫笛,曉寒吹角。古來成敗難描摸,而今卻悔當時錯。當時錯。鐵衣猶在,不堪重著。【注】①酲(chéng):酒醉后神智不清的狀態。②毯馬:貂裘和戰馬,即戰袍和戰馬。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通過對邊塞軍營生活昔日場景的回憶,流露出了詞人對自己功業未成的傷感。B.詞中通過記夢引出對當年軍營生活的懷念,側面刻畫了詞人往昔在軍中英勇、豪邁的形象。C.上片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追憶往昔,構思獨特,下片用議論、抒情表達對自己當年離開的悔恨。D.這首詞感情細膩、含蓄委婉,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樣都抒發了詞人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本闕詞是用什么手法寫往昔與現在的?試分析其作用。閱讀詩詞,完成小題。憶秦娥劉克莊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①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注】這首詩寫于詩人任建陽(今屬福建)今時,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東南一隅。詩人后來因該詩被貶官。①大梁:戰國時魏國都城,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上片,別開生面,委托北去的鴻雁,帶口訊向長期處于金人統治下的宋遺民進行慰問。B.詞的下片,作者親自隨著鴻雁北去了解抗金前線和中原淪陷區的情況。C.“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地處邊防,卻悄寂無聲,反映南宋當局的茍且偷安,防務廢弛,當然更談不上恢復的準備。D.全詞用語精煉,內涵豐富,詞風雄渾,意境深遠,耐人玩味。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宜和宮殿,冷煙衰草。”這句寫景,形象地描繪了 的景象。抒發作者 的感情。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滿江紅【南宋】劉克莊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①,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②?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③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紐。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②無功級:指漢代李廣抗擊匈奴,屢立戰功,卻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邊塞。上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落梅(宋)劉克莊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①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②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注釋】①莓答:苔蘚植物。②謬:(miù)。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的“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描繪了一幅凄涼衰敗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B.頷聯進一步刻畫落梅:“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這兩句對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兩句詩不僅生動描繪了落梅凋謝飄零、隨風四散的凄慘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歷史上無數“遷客”“騷人”的坎坷一生。C.頸聯寫落梅的最后結局,詩人在此表面是贊美梅花,實際上是對那些遭遷謫放逐但是仍堅守志節的“遷客”“騷人”的贊頌,用筆委婉,言近旨遠。D.前三聯重在寫景,景中寓情。尾聯在此基礎上展開抒情,是全篇的點睛之筆。詩人用暗諷的筆觸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頭指向歷史和現實中的一切嫉賢妒能、打擊人才的當權者。展開聯想和想象,描繪詩歌頸聯的畫面。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題一剪梅劉克莊余赴廣東,實之①夜餞風亭②。束缊③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④。酒酣耳熱說文章⑤,驚倒鄰墻,推倒胡床⑥。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王邁,字實之,劉克莊摯友。②風亭:驛站名。③束缊:捆起亂麻做成火把。④劉郎:詞人自稱,以他的同姓,銳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⑤文章:這里暗指時事。⑥胡床:一種坐具,類似于現在的馬扎。詞中如何表現路途的艱辛?簡析下闋是如何刻畫詞人形象的。答案1.D 2.首聯中的“餞”字采用擬人手法,將雨人格化,賦予這場雨人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心情愉快、怡然自得的情感。【導語】劉克莊的《郊行》是一首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五言律詩,全詩充滿了對悠閑自然生活的向往。通過對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擺脫塵世煩擾、追求平靜心境的愿望。首聯中“餞”字頗具匠心,仿佛將夏末的余熱作別,使人感受到情境交融的妙趣。尾聯揭示了詩人從容淡泊的生活態度,體現了其幽居避世的情懷。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D.有誤,尾聯 “獨游吾有趣,何必問棲棲”,意思是:獨自游玩我自有樂趣,何必忙碌不安呢。這是直接抒情,而非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獨自游玩的樂趣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而非對現實的不滿;故選D。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及情感理解。一問,首聯“一雨餞殘熱”中,“餞”字本意為設酒食送行,這里別出心裁地將雨擬人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仿佛這場雨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東道主,特意擺下宴席為殘余的暑熱送行。如此一來,平常的一場雨被賦予了人的溫情與主動性,畫面瞬間鮮活生動起來。 二問,“一雨餞殘熱,忻然思杖藜”意為:一場雨送走了殘留的暑熱,(我)滿心喜悅地想著拄著藜杖去(郊外游玩)。詩人在雨后萌生出“忻然思杖藜”的想法,也就是滿心喜悅地想去拄著拐杖漫步郊游。這表明詩人對雨后涼爽清新環境的極度喜愛,雨帶走了燥熱,帶來了愜意,讓詩人心情豁然開朗。“餞”字所蘊含的擬人意趣,正與詩人當下愉快、怡然自得的心境相契合,它不僅僅是在描述自然現象,更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外化體現,將詩人對這場雨的感恩、對美好環境的欣然向往展露無遺。3.C 4.這首詞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表達詞人才不見用(懷才不遇),遭受壓抑的愁苦情懷;流露出詞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導語】這首詞以海棠為喻,通過“蝶衣輕”“猩紅小”的細膩描繪,展現花朵的嬌美脆弱。上闋寫天公造物之巧,下闋轉寫風雨摧殘之速,“朝暮”“繁少”的強烈對比,暗喻人生際遇的無常。詞人借花抒懷,既流露對美好事物易逝的痛惜,更寄托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深沉感慨。3.本題考查對詩歌句子的理解賞析。C.下片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通過早晨還見樹頭繁花似錦,傍晚就看到枝頭花朵稀少的對比,主要是突出了海棠花在風雨侵襲下凋零之迅速,表達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并非是對植物新陳代謝規律的感慨;故選C。4.考查賞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意思是:海棠的花瓣就像蝴蝶輕盈的翅膀一樣,一片一片的,那點點紅色的花朵小巧玲瓏。詞人通過細膩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海棠花的形態之美,花瓣的輕盈以及花朵的小巧,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意思是:如果說老天爺不愛惜花朵,那為什么又把海棠花創造得如此千姿百態、精巧美麗呢?這里詞人先提出一種假設,即認為天公不愛惜花,然后又以海棠花的美麗來反駁這一假設,突出了天公似乎對花是愛惜的,才會賦予海棠花如此美妙的姿態。“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意思是:早上還看見樹頭上花朵繁茂,到了傍晚卻發現枝頭的花朵已經稀少了。此句通過“朝”與“暮”的時間對比,“繁”與“少”的狀態對比,形象地寫出了海棠花在一天之內就遭受風雨摧殘,迅速凋零的情景,讓人感受到時光的無情和花朵命運的悲慘。“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意思是:如果說老天爺真的愛惜花朵,那為什么又讓風雨把它吹落、洗盡了呢?詞人再次提出假設,認為天公如果真的愛惜花,就不會讓風雨來摧殘它,然而現實卻是海棠花在風雨中凋零了,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這首詞表面上是在寫海棠花被風雨所損,實則是以花喻人。詞人以海棠花自比,海棠花的美麗卻遭受風雨摧殘,就如同詞人自己有著才華卻不被重用,一生歷經坎坷,懷才不遇,遭受各種壓抑和挫折,表達了詞人愁苦的情懷。同時,詞中對于天公(可以理解為當權者)的質問,如“道是天公不惜花”“道是天公果惜花”等語句,反映出詞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情緒。當權者一方面似乎應該重視人才(如同天公應該愛惜花),但實際上卻對人才進行打壓(如同天公讓風雨摧殘花),這種矛盾的態度和行為讓詞人感到憤懣和無奈。5.D 6.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將昔日在軍中的滿腔豪情與如今的追悔作對比,抒發了詞人對歲月空逝、壯志未酬、功業無成的悲憤、傷感。【解析】5.本題考查詩詞內容理解和辨析。D.有誤,這首詞是詞人對昔年負氣離開幕府的悔恨,以及如今碌碌無為、功業無成的無奈和感慨,感情悲壯豪邁。這首詞“感情細膩、含蓄委婉”賞析錯誤;故選D。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表現手法。詩歌大意:春酒微醉之后,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又在與戰士們快馬飛馳,爭毬為戲;我仿佛又回到了軍營,聽到了明月下悠揚的笛聲和曉寒中嘹亮的號角聲。古來成敗是難于用言辭描述的,而現在卻后悔當年的錯誤。當年如果繼續留在軍中,穿上盔甲勇敢作戰,很難說就沒有建立功勛的希望。作答此題,首先要明確答題范圍和答題角度,抓住審題關鍵詞“下片”“表現手法”“作用”。其次,弄懂下片所敘內容,下片是詞人因夢而感舊,表達了詞人無限的感慨。當年詞人如果繼續留在軍中,很難說他就沒有建立功勛的希望。然而他當時卻一氣之下退出了幕府。而今時光流逝,壯志難酬,不免生出“當時錯”的悔恨之情。最后,抓住詞中關鍵詞“古來”和“而今”即可判斷出是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據此結合詞的內容,分析作答即可。7.B 8. 形象地描繪了山河殘破冷落、田園宮室荒蕪的景象。 抒發作者國家衰亡的悲憤,也是對南宋當局的強烈指責的感情。【解析】7.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詩歌內容。B.“作者親自隨著鴻雁北去”理解賞析不正確。詞的下片,詞人順著鴻雁北飛方向的眺望和想像,并不是“親自隨著鴻雁北去”。故選B。8.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主旨。結合“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可知,詩句的意思是淮河以北金人占領的地區,人煙稀少,一片荒涼;曾經繁華一時的北宋都城汴京,現在已是冷煙點點,衰草遍地;展現出祖國大好山河殘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園宮室荒蕪的景象。詞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情景,既是抒發對國家衰亡的感嘆,也是對南宋統治者的指責。可以看出,這首詞的感情沉痛而激憤。9.使用了夸張、比喻。“一揮千紙”用夸張手法傳神地顯示了草擬文書時,文思敏捷,筆走龍蛇,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的超人才氣。把字跡比喻成龍蛇,表現出了詞人當年的瀟灑豪邁和躊躇滿志的精神狀態。 10.表達了英雄失路、壯懷難伸的隱痛和酸苦——榆塞,指邊防要地。因為當時南宋邊防形勢越來越嚴重,而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愛國之士報國無門,談論及此,悲不自勝。《花間集》是靡靡之音,作為愛國詞人,現在卻拿《花間集》來教下一代。面對滿懷的報國激情,詞人卻只能被閑置,吟風賞月,理想與現實的尖銳沖突,詞人的悲憤到了極點。【解析】9.試題分析:考查詞句中的修辭類型及其效果。要先明確類型,然后根據語境來分析。“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 使用了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一揮千紙”用夸張手法傳神地顯示了草擬文書時,文思敏捷,筆走龍蛇,文不加點,倚馬可待的超人才氣。把字跡比喻成龍蛇,表現出了詞人當年的瀟灑豪邁和躊躇滿志的精神狀態。 10.試題分析:通過詞句來分析歸納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理解“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這句話的意思,然后結合注釋分析其深刻的內涵。答案:表達了英雄失路、壯懷難伸的隱痛和酸苦。點睛:怎樣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主旨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緊盯詩歌的“眼睛”。題目是詩歌的“眼睛”。透過這只眼睛我們常常能窺探出詩歌的類型、題材、描寫或詠嘆的對象乃至詩作的主旨和作家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緊盯詩題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詩歌的鑰匙提了綱挈了領。直搗詩歌的“心臟”。詩貴含蓄,但無論如何含蓄委婉到頭來總要表情言志,總要把自己的感情態度借助文句表露出來,所以自古以來詩人特別注重詩中最能顯現感情、詩旨的那些字眼或詩句,詩歌離不開意象。意象是詩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達意都要靠意象來建構。11.D 12.梅花曾經是那樣繁茂,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隨風飄飛,落入泥土與莓苔為伍,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氣卻經久不消。【解析】1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D.有誤,應為“尾聯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故選D。12.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及描述畫面的能力。描繪詩歌展現的畫面,要從理解詩句大意入手,展開合理想象,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情景,可適當使用一些修辭手法。“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意思是那么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沉淪泥土與莓苔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氣,還久久不去。描繪時注意要用詞準確,不缺內容,沒有語病,有畫面感。示例:春日已逝,落梅紛紛,它們不再高掛枝頭,而是散落一地,與地面上的莓苔混雜在一起,星星點點,難以計數。這些落梅,有的靜靜地躺在青苔之上。詩人的衣袖不經意間輕輕拂過這些落梅。那些花瓣,雖然已失去了枝頭的嬌艷,卻仍然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仿佛是它們對這個世界最后的留戀與告白。這香氣,雖然微弱,卻持久不散,悄悄地粘附在衣袖之上,隨著詩人的步伐,繼續飄散在空氣中,也飄進了詩人的心田。13.夜黑,路遠,負重,天寒,路滑 14.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詞人情態和動作描寫直接表現詞人激憤時事、不懼旁人議論的性格,又通過旁觀者的反應側面表現出詞人狂放不羈縱情任性的特點。【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余赴廣東”途中的艱辛通過天氣,背負的東西等來看出的。14.本題考查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塑造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寫(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側面描寫(環境襯托和他人襯托)。“束缊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描述的是王實之連夜送劉克莊的情景,描繪了一位不畏路途艱難險阻,背上自己的心血,背上他的一腔豪情滿腔抱負送好友的不得志的形象。“灑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墻,推倒胡床”塑造的是兩個狂士捋袖劃拳,乘著酒興指點江山,語驚四座的情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